一、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治屈光不正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姜珺,蓝方方,瞿小妹[1](2021)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评价普诺瞳?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应用于视力矫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双眼近视患者, 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配戴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普诺瞳?RGPCL(型号:RAR、RAS), 对照组配戴香港易安易光学有限公司生产的RGPCL(型号:XO RGP)。在配戴当天, 配戴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访视, 对双眼进行评估, 包括裸眼远视力(UCDVA)、框架镜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RGPCL矫正远视力(CD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K值、角膜内皮细胞、镜片适配状态、镜片情况及不良反应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CMH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155例患者完成初次配戴, 观察组76例, 对照组79例。戴镜当天, 观察组和对照组RGPCL CDVA分别为右眼0(-0.10, 0)、0(-0.20, 0)和左眼0(-0.20, 0)、0(-0.20, 0),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戴后各随访时间点, 2组双眼的UCDVA、框架镜BCDVA、RGPCL CDVA、裸眼主观验光SE、戴RGPCL主观验光SE、角膜K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戴镜3个月, 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组结膜充血发生率、角膜上皮点状着色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诺瞳?RGPCL与XO RGP型号的RGPCL用于矫正近视的疗效一致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李静姣,姜红,房晓敏,张苏[2](2021)在《不同矫正方式对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前常用的近视矫正方式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以及屈光手术三种。框架眼镜安全廉价,可作为中低度近视且无屈光参差患者的首选,而高度近视或屈光参差近视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包括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软性角膜接触镜等)更易获得良好的双眼视功能。在减少屈光参差对近视者双眼视功能损害方面,屈光手术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76-80)
刘雪芬[3](2020)在《RGPCL与框架眼镜对高度近视和散光的矫正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与框架眼镜对高度近视和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 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惠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与小儿眼科门诊验配RGPCL且连续配戴1个月以上并在配戴RGPCL前连续配戴框架眼镜1个月以上的患者41例(75眼),其中高度近视眼38眼(高度近视组),高度散光眼37眼(高度散光组)。分别比较2组组内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效果。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41例(75眼)均成功验配RGPCL。高度近视组配戴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5.02±0.16,而配戴框架眼镜BCVA为4.9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04,P=0.001),其中13眼BCVA在配戴RGPCL后提高2行至2行以上,1眼视力下降。高度散光组配戴RGPCL的BCVA为4.95±0.10,而配戴框架眼镜的BCVA为4.83±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1,P=0.001),其中12眼BCVA在RGPCL的配戴下提高2行至2行以上。结论: 配戴RGPCL在矫正高度近视与散光的视力效果方面优于框架眼镜,具有临床优势。
李兰燕[4](2020)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配戴欧几里德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青少年的随访观察与常规戴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近视屈光度、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角膜内皮细胞,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及等参数的影响,以及延缓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和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对角膜塑形镜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客观正确的评价,进一步补充相关临床数据,为正确科学、健康合理地配戴角膜塑形镜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本次试验的目的,选取在我院眼科就诊的90例患者,时间段为2017年1月份到2017年6月份。根据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试验的方法不同,将90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成配戴角膜塑形镜组与配戴框架眼镜组两组,每组45人,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配戴角膜塑形镜组患者需要每天晚上睡眠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每天晚上保证8-10小时睡眠配戴框架眼镜组患者需要白天常规配戴框架眼镜。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分别收集整理两组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角膜曲率(anterior corneal curvature,ACC)、眼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中央厚度、及眼压等参数的变化展开综合对比,通过记录收集多项数据信息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裸眼视力呈现出逐渐提高的特征,在1个月内视力提升非常明显,在前3个月的时间内,处于稳步提升的状态,在1年之后,裸眼视力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配戴框架眼镜的患者在配戴1个月后裸眼视力基本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在戴镜后在3个月后,视力呈现出下降趋势,在1年之后,裸眼视力下降力度较高,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屈光度比较结果可知,在配戴之前与配戴之后的差异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呈现出降低的趋势。配戴框架眼镜的患者屈光度比较结果可知,配戴之后屈光度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还分析两组患者的角膜水平曲率与垂直曲率,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改组患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呈降低趋势,而配戴框架镜眼镜的患者呈增加趋势,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组与戴镜前相比眼轴增长0.15mm,配戴框架眼镜的患者与戴镜前相比眼轴增长0.36mm,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角膜中央厚度等指标上分析,与戴镜前相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青少年近视人群这一高发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己意愿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研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对青少年近视控制的临床学效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比框架眼镜能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延缓眼轴增长。验配人员在充分掌握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验配程序与验配技术的前提之下,在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中科学合理运用角膜塑形镜,是具有临床意义的,值得推广。图4幅;表17个;参149篇。
贺衡[5](2020)在《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对7~12岁近视儿童眼生物参数及调节参数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7-12岁近视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后眼生物参数及调节参数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种屈光矫正方式对近视的控制作用以及对调节功能的影响,为7~12岁近视儿童合理使用角膜塑形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来源于2017年10月到2019年1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眼科及视光中心的7~12岁近视患者共60例(120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60眼)佩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30例(60眼)佩戴普通框架眼镜。观察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调节幅度、调节反应、调节灵敏度戴镜前、戴镜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裸眼视力:观察组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裸眼视力较对照组提升显着(P<0.001)。2.屈光度:观察组戴镜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屈光度较对照组降低显着(P<0.01)。3.眼轴:对照组戴镜12个月后眼轴增长较观察组明显(P<0.05)。4.调节幅度:(1)组间比较:两组戴镜前、1个月、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戴镜后6个月、12个月调节幅度较对照组提升显着(P<0.05)。(2)组内比较:观察组戴镜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1、3、6个月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2个月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调节反应:(1)组间比较:两组戴镜前、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戴镜3个月、6个月、12个月调节反应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2)组内比较:观察组戴镜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后3个月、6个月较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个月、12个月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调节灵敏度:(1)组间比较:戴镜前、1个月、3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戴镜后6个月、12个月调节灵敏度较对照组提升显着(P<0.05)。(2)组内比较:观察组戴镜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1、3、6个月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2个月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角膜塑形镜较框架眼镜可以有效提升近视儿童的裸眼视力、降低屈光度、控制眼轴的延长,低中度近视矫正效果优于框架眼镜。2.7~12岁近视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在戴镜1、3、6个月均可以提升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降低调节滞后量,但是角膜塑形镜治疗效果优于框架眼镜,且戴镜12个月疗效稳定,框架眼镜在戴镜12个月后调节参数有反弹的趋势。3.角膜塑形镜对比框架眼镜可以有效的改善7~12岁近视儿童的眼生物参数及调节参数,更有利于近视的控制,且随着矫正时间的增加,对调节功能向正常化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张文胜[6](2020)在《羽毛球运动与用眼卫生教育联合干预对治疗初中生假性近视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了解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初中学生视力情况,分析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探讨羽毛球运动+健康视力课程教育联合干预改善假性近视初中生用眼习惯、生活习惯、左右眼视力的效果,找出最佳改善假性近视初中生双眼视力的干预方式并进行推广应用。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了解羽毛球练习干预近视、用眼卫生教育干预近视的研究现状。2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部分假性近视初中生视力情况和用眼卫生情况。3实验法:选取80名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初中一年级假性近视初中生作为受试对象,采取班级分组法分成羽毛球练习干预组、用眼卫生教育干预组、羽毛球练习与用眼卫生教育联合干预组及对照组等四组。羽毛球练习干预组: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每周三次,每次一个小时。用眼卫生教育干预组:进行为期8周的用眼行为干预,采取教师监督学生、学生组相互监督纠正,每周做一次汇报总结。羽毛球运动与用眼卫生教育联合干预组:进行为期8周的羽毛球训练和用眼卫生教育,其他条件和羽毛球练习干预组、用眼卫生教育相同。对照组除不参加羽毛球练习和用眼卫生教育外,其他条件与三个实验组基本相同。使用灯箱型“E”字形视力表对受试者双眼进行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4.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7.0和Excel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处理,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组间、组内的比较。研究结果:在改善假性近视初中生用眼习惯和生活习惯方面:干预前,四组假性近视初中生用眼卫生、生活习惯得分情况组间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用眼卫生教育干预后,实验组一、实验组四假性近视初中生用眼习惯与生活习惯组内得分情况与实验前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假性近视初中生用眼习惯与生活习惯组内得分情况与实验前相比有显着提高(P<0.05)。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假性近视初中生用眼习惯、生活习惯组间得分情况与实验组一、实验组四组间得分情况对比有显着性提高(P<0.05),实验组三假性近视初中生用眼习惯、生活习惯组间得分情况与与实验组二组间得分情况对比有显着提高(P<0.05)。在改善假性近视初中生视力方面: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在左右眼视力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8周实验结束后,羽毛球练习干预组学生组内视力与实验前相比有显着提高(P<0.01),学生左眼平均视力由实验前的4.53提高到4.68,右眼平均视力由实验前的4.51提高到4.63。用眼卫生教育组学生视力与实验前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学生左眼平均视力由实验前的4,52提高到4.61,右眼平均视力由实验前的4.50提高到4.59。羽毛球练习与用眼卫生教育联合干预组学生视力与实验前相比有显着提高(P<0.01),学生左眼视力由实验前的4.54提高到4.73,右眼视力由实验前的4.53提高到4.70。对照组学生左右眼视力与实验前相比无明显差异且有缓慢下降趋势(P<0.05),左眼平均视力由实验前的4.54下降到4.51,右眼平均视力由实验前的4.52下降到4.48;四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三个实验组改善假性近视初中生视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二改善假性初中生左右眼视力效果优于实验组一,实验组三改善假性近视初中生左右眼视力优于实验组二。3.在实验结束后4周三个实验组左右眼平均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二假性近视初中生左右眼视力高于实验组一,实验组三假性近视初中生左右眼视力高于实验组二。研究结论:通过8周的实验干预,我们发现羽毛球练习与用眼卫生教育联合干预改善假性近视初中生用眼习惯、生活习惯、双眼视力的效果要优于单纯的羽毛球练习干预、单纯的用眼卫生教育干预,且在实验结束后维持视力改善效果要优于单纯的羽毛球练习干预、单纯的用眼卫生教育干预。因此假性近视初中生要想真正长期有效提高视力,在选择羽毛球练习和用眼卫生教育联合干预的同时还需长期坚持,否则即使在短期内达到了改善视力的效果,也会随着用眼卫生与羽毛球运动联合干预的停止出现反弹。
田美[7](2020)在《RGPCL对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为了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临床疗效及控制作用,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视光中心验配RGPCL和框架眼镜并能够定期复查1年及以上,年龄在8-18岁的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观察1年,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负球镜度数、最低负柱镜度数,角膜平均曲率半径、眼轴长度等变化情况。以及观察配戴RGPCL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角膜并发症等情况。对象及方法:RGPCL组: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初次验配RGPCL并且能定期复诊1年及以上的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散光度≥-2.50DC,共51例(96眼),年龄8-18岁,平均年龄13.5±3.2岁。入组时球镜度数在-1.25D-8.50D之间,平均球镜度-5.35±2.58D,负柱镜度在-2.50DC-5.00DC之间,平均柱镜度-3.22±0.86DC。框架眼镜组: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初次验配框架眼镜并且能定期复诊1年及以上的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散光度≥-2.50DC,共40例(80眼),年龄8-18岁,平均年龄13.2±3.5岁。入组时球镜度在-2.00D-8.00D之间,平均球镜度-5.01±2.21D,负柱镜度在-2.50DC-4.75DC之间,平均柱镜度-3.26±0.71DC。RGPCL组均配戴同一品牌的日戴型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框架眼镜组均配戴同一品牌的单焦点树脂镜片框架眼镜。观察1年,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负球镜度数、最低负柱镜度数,角膜平均曲率半径、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观察配戴RGPCL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角膜并发症等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按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GPCL组初戴镜时(戴用RGPCL)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86±0.15,框架眼镜组初戴镜时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68±0.17。戴镜1年后,RGPCL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92±0.14,框架眼镜组戴镜1年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73±0.15。对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青少年患者,配戴RGPCL的矫正视力优于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配戴RGPCL1周时矫正视力提高最为迅速,1周后矫正视力基本保持稳定。2、RGPCL组初戴和戴镜1年后球镜度平均增加0.32±0.24D,框架眼镜组初戴和戴镜1年后球镜度平均增加0.77±0.38D。两组球镜度平均改变量经独立样本t检验,t=9.5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GPCL组患者球镜度增加速度较普通框架眼镜组慢。3、RGPCL组初戴和戴镜1年后眼轴长度平均增加0.07±0.02mm,框架眼镜组初戴和戴镜1年后眼轴长度平均增加0.16±0.07mm。两组眼轴长度平均改变量经独立样本t检验,t=12.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GPCL组患者眼轴长度增加速度较普通框架眼镜组慢。4、RGPCL组初戴镜时平均负柱镜度数为-3.22±0.86DC,戴镜1年后平均负柱镜度数为-2.83±0.89DC,经配对t检验,t=3.008,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框架眼镜组戴镜前后柱镜度无明显变化。5、RGPCL组初戴镜时角膜平均曲率半径为7.72±0.23mm,戴镜1年后角膜平均曲率半径为7.85±0.24mm,经配对t检验,t=3.64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框架眼镜组戴镜前后角膜平均曲率半径无明显变化。6、RGPCL组戴镜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RGPCL组(96眼)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角结膜较重感染、溃疡等严重眼前节并发症。RGPCL组出现I级角膜上皮损伤4眼,II级角膜上皮损伤2眼,III级角膜上皮损伤1眼,均痊愈。RGPCL组随访1年来,无IV级角膜上皮损伤发生。结论: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治疗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疗效确切,能显着提高青少年患者的矫正视力,延缓屈光度以及眼轴长度的增长,并且安全性高。
姜俭,徐菁菁,徐丹,林惠玲[8](2019)在《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与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配戴方式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2例(84眼)配戴RGPCL,B组42例(84眼)配戴SCL。嘱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后12、18、24个月进行主觉验光,应用眼前节系统(OrbscanⅡ)及角膜内皮镜进行测量,检查测量指标包括配戴角膜接触镜前后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参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屈光度改变情况、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等。结果 A组与B组患者配戴镜后各时点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值、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值均明显小于配戴前,且逐渐下降趋势(P <0. 05),且A组均小于B组(P <0. 05)。A组患者配戴镜后12、18、24个月的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大于B组患者(P <0. 05)。A组患者配镜后18、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小于B组患者(P <0. 05)。A组在配戴镜后24个月的水平曲率及配戴镜后18、24个月的垂直曲率均小于B组患者(P <0. 05)。B组患者配戴镜后12、18、24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均明显小于配戴镜前,且随着时间延长中央角膜厚度呈减小趋势(P <0. 05); A组患者配戴镜后12、18、24个月的中央角膜厚度均明显大于B组患者(P <0. 05)。A组患者配戴镜后各时间点屈光度均明显低于配戴镜前,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好转(P <0. 05);且A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屈光度改变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者(P <0. 05)。结论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近视患者的角膜功能、状态、厚度及代谢的影响更小,光学矫正效果更加明显,安全性高,适合长期配戴。
张入铭[9](2019)在《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研究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特抽选30例圆锥角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均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以单双号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框架眼镜矫治,观察组患者接受RGPCL矫治。对两组患者的平均矫正视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期平均矫正视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显着,其矫正视力效果可观。
吴万民[10](2018)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治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于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稳定性、安全性及矫正视力变化规律。方法:观察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由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医师诊断为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配戴框架眼镜联合综合弱视治疗超过半年最佳矫正视力无法继续提高,愿意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联合综合弱视治疗的患者(8岁到16岁)91例(共123只眼)。根据患者验光结果及角膜曲率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镜片,分别于RGPCL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及1年复查患者配戴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舒适度、安全性。按照患者高度屈光不正类型进行分层及整体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LSD-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相对于配戴框架眼镜联合综合弱视治疗,配戴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1周、1月、3月、6月及1年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E字标准对数视力表)及以上的眼数大于50%。(3)相对于框架眼镜联合综合弱视治疗,患者配戴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6月弱视程度进一步降低(除外超高度近视并中低度散光或单纯超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1周、1月、3月、6月、1年最佳矫正视力相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RGPCL配戴第1天,主要不适症状为:眼干或轻度异物感115眼(93.50%),眼痒29眼(23.57%),1月后复查不适症状消退。RGPCL配戴第1周,角膜上皮点状脱落5眼(4.07%);1月后复查,角膜上皮点状脱落消退。随访期间未出现角结膜感染、角膜新生血管、巨乳头性结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对于8岁16岁高度屈光不正性轻、中度弱视患者,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框架眼镜治疗,且效果稳定、治疗安全。(2)相对于框架眼镜联合综合弱视治疗,患者配戴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6月弱视程度进一步降低。(3)患者配戴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最为迅速,弱视治疗有效率>50%,之后矫正视力保持稳定。
二、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治屈光不正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治屈光不正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4)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
1.1.3 检查项目及方法 |
1.1.4 研究方法 |
1.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1.1.6 质量控制 |
1.2 结果 |
1.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1.2.2 两组患者配戴眼镜前各参数比较 |
1.2.3 两组患者配戴眼镜前后的各时间点参数比较 |
1.2.4 两组患者配镜前与戴镜后1年各参数差值比较 |
1.2.5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较 |
1.3 讨论 |
1.3.1 近视流行概述 |
1.3.2 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效果 |
1.3.3 不足与展望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青少年近视的形成及控制效果的研究进展 |
2.1 近视的流行病学 |
2.2 近视的发病原因 |
2.2.1 环境因素 |
2.2.2 饮食因素 |
2.2.3 遗传因素 |
2.3 近视的危害 |
2.4 近视的矫正方法 |
2.4.1 手术治疗 |
2.4.2 非手术治疗 |
2.5 角膜塑形镜在近视进展控制中的安全有效性 |
2.5.1 角膜塑形镜的有效性评估 |
2.5.2 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评估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角膜塑形镜近视矫正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5)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对7~12岁近视儿童眼生物参数及调节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近视流行病学调查 |
2.近视与影响因素 |
3.近视与发生机制 |
4.近视与调节学说 |
5.近视与光学矫正 |
第二部分 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 |
1.2 相关判定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观察指标 |
2.研究方法 |
2.1 仪器设备 |
2.2 一般检查项目 |
2.3 调节功能检查项目 |
2.4 镜片验配流程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三部分 结果 |
1.年龄性别两组比较 |
2.裸眼视力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 |
3.屈光度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 |
4.眼轴各时间点两组间的比较 |
5.调节幅度戴镜前后和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 |
6.调节反应戴镜前后和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 |
7.调节灵敏度戴镜前后和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两种矫正方式对裸眼视力的影响 |
2.两种矫正方式对屈光度的影响 |
3.两种矫正方式对眼轴的影响 |
4.两种矫正方式对调节幅度的影响 |
5.两种矫正方式对调节反应的影响 |
6.两种矫正方式对调节灵敏度的影响 |
7.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儿童近视发展的相关因素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羽毛球运动与用眼卫生教育联合干预对治疗初中生假性近视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假性近视 |
2.1.2 视力 |
2.1.3 用眼卫生教育 |
2.2 青少年近视的发病原因 |
2.2.1 先天性遗传因素的影响 |
2.2.2 后天环境因素 |
2.3 青少年假性近视的预防和治疗 |
2.3.1 关于假性近视的预防 |
2.3.2 关于假性近视的矫治 |
2.4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据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用眼卫生和生活习惯干预前后变化 |
4.1.1 个人用眼卫生习惯变化情况 |
4.1.2 个人生活习惯变化情况 |
4.2 羽毛球练习与用眼卫生教育联合干预对受试对象视力的影响 |
4.2.1 干预前后假性近视初中生视力的组内比较 |
4.2.2 干预前后假性近视初中生视力的组间比较 |
4.2.3 干预前后假性近视初中生视力变化百分比分析 |
5 讨论 |
5.1 羽毛球运动和用眼卫生教育联合干预对假性近视初中生个人用眼卫生习惯的影响 |
5.2 羽毛球运动和用眼卫生教育联合干预对假性近视初中生个人生活习惯的影响 |
5.3 羽毛球运动与用眼卫生教育联合干预对假性近视初中生视力的影响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7)RGPCL对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材料及仪器 |
1.3 研究方法 |
2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基本情况 |
3.2 不同矫正方法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 |
3.3 RGPCL组最佳矫正视力变化规律 |
3.4 球镜度比较 |
3.5 眼轴长度比较 |
3.6 柱镜度比较 |
3.7 角膜平均曲率半径比较 |
3.8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的比较 |
3.9 RGPCL组戴镜舒适度及眼部并发症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9)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10)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治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弱视定义和诊断标准 |
1.2 弱视发病机制 |
1.3 弱视患病率及危害 |
1.4 弱视的预防与治疗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创新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 |
2.1.1 实验分组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2 实验仪器 |
2.3 研究方法 |
2.3.1 视力检查 |
2.3.2 验光 |
2.3.3 眼前后节检查 |
2.3.4 RGPCL验配方法 |
2.3.5 综合弱视训练 |
2.3.6 复诊 |
2.4 现场及数据录入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整体分析 |
3.1.1 配戴RGPCL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分析 |
3.1.2 配戴RGPCL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幅度分布 |
3.1.3 配戴RGPCL治疗6月弱视程度变化 |
3.1.4 配戴RGPCL治疗最佳矫正视力变化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
3.1.5 配戴RGPCL治疗安全性分析 |
3.2 分层分析 |
3.2.1 各组配戴RGPCL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分析 |
3.2.2 各组配戴RGPCL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幅度分布 |
3.2.3 各组配戴RGPCL治疗6月弱视程度变化 |
3.2.4 配戴RGPCL治疗最佳矫正视力变化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有效性 |
4.2 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效果及稳定性 |
4.3 RGPCL联合综合弱视治疗舒适度及安全性 |
4.4 RGPCL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治屈光不正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 姜珺,蓝方方,瞿小妹.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1(11)
- [2]不同矫正方式对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J]. 李静姣,姜红,房晓敏,张苏. 国际眼科纵览, 2021(01)
- [3]RGPCL与框架眼镜对高度近视和散光的矫正效果[J]. 刘雪芬.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07)
- [4]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有效性研究[D]. 李兰燕.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对7~12岁近视儿童眼生物参数及调节参数的影响[D]. 贺衡.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羽毛球运动与用眼卫生教育联合干预对治疗初中生假性近视的疗效观察[D]. 张文胜.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RGPCL对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疗效观察[D]. 田美.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8]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形态的影响[J]. 姜俭,徐菁菁,徐丹,林惠玲. 中国医师杂志, 2019(10)
- [9]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分析[J]. 张入铭.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13)
- [10]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治效果分析[D]. 吴万民. 兰州大学,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