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安置实施两大调整

三峡安置实施两大调整

一、三峡移民实行两个重大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胡少翔[1](2020)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文中指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反映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的全过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是贯穿整个移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移民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的基石。做好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对推进移民安置工作,服务移民群众具有重要作用。为规范移民档案管理,国家颁布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对移民档案的管理体制与职责、归档与移交、档案验收、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奖励与处罚等作出了规定。但在移民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移民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有效利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如何完善移民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界和移民界亟待重视与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为例,通过实地参与归档工作,围绕实际归档情况,对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识别其中需完善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首先从移民档案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展开,阐述了移民档案及管理的作用、意义,介绍了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移民安置实施、移民档案管理的概况,梳理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政策规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其次,从前期工作、实施工作、管理监督、资金财务四个方面介绍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实际归档情况,并分别参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对应的归档要求,指出档案中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建议;最后,将问题进行归纳,结合J县移民档案管理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移民档案归档范围中不完善之处的研究,提出了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指标设计深度不够、保管期限划分标准不清等问题,并提出对应的修订建议;二是针对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有关管理职责、人员、移交等方面的条款提出完善意见;三是根据J县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归纳出档案意识薄弱、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档案利用不善等问题,提出了增强档案意识、加强培训指导、完善档案利用制度等建议。

杨穆[2](2019)在《《湖北日报》三峡工程移民报道研究》文中认为1992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后,三峡移民工作由试点转入全面启动,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三峡移民。从移民工作开始至今,关于三峡移民工作进展、移民工作中的问题、移民生活及社会适应性等问题一直受到媒体的持续关注,成为媒体的聚焦之点。本文主要采取内容分析法、话语分析法以及访谈法,以《湖北日报》三峡移民报道为研究对象,选取《湖北日报》1992年-2008年间的518篇三峡移民报道为研究样本,探究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如何呈现该议题的,对各个类目进行梳理,如对报道来源、报道时间及数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倾向等进行分析,对样本中的典型报道进行新闻图式分析、微观语义结构分析、风格和修辞分析,并总结《湖北日报》三峡移民报道的特色及不足。基于以上分析的基础,结合访谈《湖北日报》记者得到的一线采编经验,探究《湖北日报》三峡移民报道的经验及启示。本文梳理《湖北日报》在对该议题报道时呈现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征,观察报道特色和不同移民时期报道的变化情况,《湖北日报》对三峡移民议题关注度极高,设立专版专栏报道、关注特殊节点策划系列报道、注重各界意见的反馈并保持与读者互动,同时也存在负面信息的回避、移民角色边缘化、议题深度性不足的问题。结合《湖北日报》三峡移民报道的实践经验,观察后移民时期三峡移民报道的内容,为今后其他工程移民报道提供借鉴。相关议题的报道应该注意“契合不同时期移民工作的重心”、“围绕社会关注热点,及时满足社会需要”、“提升移民话语权,加强新闻的人情味”、“创新报道形式、增强文本可读性”、“正确应对负面消息,做好舆论引导与监督”,为更好地实现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功能,起到推动移民工作顺利进展的积极作用。

武菲[3](2019)在《三峡工程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瞩目。同时,它也是一项颇具争议的特殊的工程。从1918年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经历了漫长坎坷的决策过程。本文将以三峡工程的决策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系统梳理三峡工程决策的历史过程,探讨三峡工程上马曲折的历程背后的原因,厘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焦点所在,揭示中共做出工程决策的历史背景,并最终总结出三峡工程决策带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利用大量未公开的档案资料、亲历者的回忆录、回忆文章,以及文献汇编等资料,呈现三峡工程决策的全过程。同时,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工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双方的观点,归纳其争论分歧的焦点所在。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主要论述孙中山首次提出的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和恽震等人开展的对三峡水力资源的首次勘测、设计工作,以及国民政府开发三峡进行的一些早期工作。第二章是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论述在这一时期三峡工程方案制定的过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对三峡工程的指示和决策,制定三峡工程方案的经过,关于三峡工程的最早争论,以及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第三章是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这一章主要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三峡工程的重新上马和重新开展论证工作的过程,以及这一时期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第四章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这一章论述三峡工程在经历一系列争论后重新进入中央决策进程的经过,以及最终交付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过程。第五章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这一章主要论述三峡工程准备阶段进行的工作和工程建设期的决策及机构设置,以及三峡移民政策。最后是结语。总结三峡工程的决策历程留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并尝试针对决策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杨静雯[4](2019)在《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移民安居建设评价研究 ——以开州、云阳为例》文中指出三峡工程的水利枢纽建设和库区的移民安置工作已于2009年基本完成,但是,三峡库区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一项较长时期的工作。在不断解决三峡工程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发现,移民安居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由此明确了本次研究的对象。移民安居是一个涉及层面较广的问题,既涉及城市的社会经济、民生工程等方面,还涵盖了城市移民搬迁后的居住环境、日常生活和就业等方面。本研究从三峡库区城市发展演变及动力研究,得出库区城市在后三峡时期的主要矛盾转化,进而提出“移民安居”就是后三峡时期人居环境的首要问题。同时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移民安居为核心,构建“社会—空间—居住”三位一体的逻辑框架,并以此框架对开州、云阳两个实证研究对象进行现状特征评述与评价分析,构建数据演变、空间分析、满意度评价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得出两个城市有关移民安居的现实问题,根据评价出的现实问题提出后三峡时期人居环境建设的一些策略与建议。本文的思考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对应论文的第一章节。该部分主要确定两点:第一,选题缘由。对为什么研究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的原因展开探讨。第二,核心切入,对三峡库区城市移民安居的相关概念,研究综述等进行详细研究。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对应论文的第二、三章。该部分主要是对后三峡时期移民安居建设现状情况的综合分析。综合分析角度在于移民安居的阶段性。即从后三峡时期库区主要矛盾的转化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库区城市移民安居现状特征,从而构建“社会—空间—居住”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对开州、云阳两个实证研究对象进行现状特征评述。第三部分:解决问题,文章的四、五章节。该部分主要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途径。解决途径之一是确定移民安居情况的评价标准。即通过建立尽量客观全面的后三峡时期移民安居建设评价体系。解决途径之二是具体应用,即利用开州、云阳作为典型案例,对其进行移民安居的总体评价,找出它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第四部分:总结。对论文整体研究思路和内容进行梳理,得出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

贾慕昕[5](2019)在《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丰都、忠县、万州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库区人居环境建设是三峡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一次大平衡和大调整。自三峡工程2009年全面竣工以来,库区城市在经历移民迁居的动荡岁月后,开始进入新时期稳步发展的正常轨道。在近十年的时间里,相比于三峡工程建设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随着后三峡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全面调整转型,三峡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面临诸如经济发展缓慢、生态问题频发、移民致富困难、人地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凸显等深层次问题。本文按照“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从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总体变迁着手,对三峡库区腹心城市丰都、忠县、万州的人口与城镇化情况、移民安居情况、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民生情况、生态环境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通过研究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共性特征和典型问题,总结出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是当前制约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核心因素,并从人地关系失衡、人地关系失序、人地关系失控三个方面阐述了库区城市人地关系的具体特征,进而将“人地和谐”作为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目标。通过研究人地关系与人居环境基本理论,论文提出了人地关系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协同路径,在人地关系的语境下定义了人居环境的系统构成,同时运用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确定了“人地关系”视角下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然后针对三个靶区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基于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引入人地和谐度的概念,发现库区三个城市人居环境的人地关系和谐程度差异显着,进而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因城施策,差异发展的以协调人地关系为抓手的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技术路线,最后依据优化思路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人居环境提升策略和实施措施。本文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综合城市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为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与提升提供较为科学的思路。文章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选题的缘起、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研究和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进行理论综述,并提出研究方法及主要框架内容。第二章:后三峡时期万州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评述。涵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八个主要方面。第三章:后三峡时期丰都和忠县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评述。涵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八个主要方面。第四章:“人地关系”视角下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过程与指标体系构建。第五章:针对丰都、忠县、万州城市人居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系统评价,并对评价结果加以统计分析。第六章:构建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技术路线。提出对丰都、忠县、万州人居环境提升策略及实施措施的一些探索。第七章:总结

田蕊[6](2017)在《新家园之他者: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移民研究(1956-1966)》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因修建工程而引发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多次发生。三门峡水库区的移民又是其中十分典型的一例。本文以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移民为中心,探究国家、社会和移民等各方力量的互动关系,呈现时代背景下的大型水利工程移民问题的复杂性。本文以档案文献资料与口述访谈材料为主,勾勒出一部陕西库区移民的历史。文章呈现了数以万计的库区移民离开原籍,与新家园相互适应,以及移民在各种身份之间寻找平衡与出路的过程。陕西库区移民具有复杂而多面的身份属性。他们既是相对于国家的个体国民,还是依赖土地而生的“农民”。这些复杂的属性统合于“三门峡库区移民”的身份之下,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这种身份可以成为移民群体扭转与新家园博弈过程中所处颓势地位的重要武器;也可能化为加重新、老居民疏离关系的砝码,使库区移民最终成为“新家园之他者”。作为一次国家行为的人口迁移,国家政权不仅为三门峡库区移民的身份镶上特别的政治光环,还曾强有力地介入到迁安初期的各项活动之中。出于巩固成果的考虑,它可能成为移民群体借助或依附的力量。但同样出于对现实形势的考量,这种依附力量可能出现失效或反转的情况。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部分共有五章。第一章讨论陕西三门峡库区移民的因由。此次移民是由修建水库派生而出,故本章系统梳理中共中央的治黄理想和对三门峡水利工程的整体构想,以及身负巨大移民压力的陕西省的坚持与妥协:考察陕西省对于境内移民的总体规划、组织与初步应对。第二章具体呈现陕西库区移民的迁移过程。从迁安双方的协商、组织、接收与安置等方面,详细介绍移民外迁宁夏和内安渭北高塬的历程与最终归宿。第三章重点考察陕西库区移民,尤其“插社”安区“老户村”的移民,与新家园适应过程中的困境和应对策略。移民适时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掌握“上告”这一武器,借助国家政权争取自身利益,满足己方的身份期待。然而对类似国家政权等外部力量的过分依赖,使移民扭转相对弱势处境的目标同样存在无法实现的风险。第四章以发生在1961-1963年间的移民返库高潮为中心,关注移民夹缝中的身份,揭示他们在原籍与新家园之间摇摆不定、左右疏离的尴尬境遇。对安置区来说,这些三门峡库区移民是名副其实的外来者。故部分移民以内部联合的方式共同抵御外部压力,甚至要求基层单位对其进行二次“隔离安置”。同样,对于库区原籍而言,这些迁出的移民也不再是“本地人”。尤其在“拉吊庄”过程中,很多返库移民又卷入与原籍社队、国有农场的利益冲突和博弈之中,成为被原籍各方势力排斥的一方。第五章以蒲城县永平村移民安置为个案,考察迁入“客户村”的移民群体的实际境遇与内部关系,探究库区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疏离”的另一面相及其原因。

梁福庆[7](2016)在《伟大的国家移民行动——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搬迁安置成就辉煌》文中研究表明在全面归纳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搬迁安置辉煌成就基础上,作者系统总结了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工作的九条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依法移民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根本途径,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行动指南,坚持管理体制创新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制度保障,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有效方法,坚持全国对口支援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强大支撑,坚持管理创新和监督创新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重要举措,坚持建设高素质的移民干部队伍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重要条件,百万移民无私奉献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坚实基础。

徐宁[8](2013)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三峡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驰名中外的长江三峡是世界级的自然奇观,三峡地区又是长江经济带中的薄弱环节,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实施使这一地区更受到世界的瞩目,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等问题都已成为世界级的问题,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不断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对构建和谐三峡意义十分重大。构建和谐三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社会整合和社会关系平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多方面努力.力求达到各种资源有效整合并使各种关系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为明确提出构建和谐三峡的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构建和谐三峡,关系到三峡库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当下学术界的研究主要围绕和谐三峡库区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关于构建和谐三峡库区的内容的研究以及构建和谐三峡库区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整体看来,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三峡的对策研究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详细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三峡的一系列对策,本文框架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对和谐三峡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解析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三峡的关系,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三峡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三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目标,为下一步的研究铺垫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研究了构建和谐三峡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问题及其原因,主要从构建三峡库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社会发展的和谐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首先分析了构建和谐三峡所取得的成就,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取得的成就有:水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初有成效:启动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相关政策的调整减轻了库区生态环境压力;实施试点示范“7+1”专项计划。在人与人的和谐方面,总结出顺利完成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和三峡移民总体态势稳定和谐的成就。在社会发展的和谐方面取得的成就有:三峡库区经济飞速发展:三峡库区投入强度加大;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对口支援助推发展;和谐三峡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其次,分析了构建和谐三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问题有: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能和谐共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维持恶化现状,人与自然不和谐。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问题有:三峡库区移民信访量居高不下;三峡库区移民群体性事件频发;三峡移民犯罪现象时有出现。在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很低;产业空虚问题严重;社会事业发展落后。最后,对构建和谐三峡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三峡水库的兴建是其根本原因;非自愿移民是其直接原因;对移民补偿不到位是其政策原因;构建前期没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其认识原因。第三部分:从具体操作层面详尽地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三峡的对策,和谐三峡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要充分发挥其整体效益,保证和促进其构建活动的顺利推进,就需要在遵循科学发展观指导的基础上从全局整体的高度进行系统建构。首先,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构建和谐三峡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具体对策是:全面建设和谐三峡的生态屏障区;建立和谐三峡生态文明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和谐三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提出坚持以移民为本是构建和谐三峡的基本出发点,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具体对策是:完善和谐三峡移民信访制度;建立和谐三峡移民稳定预测系统,减少不和谐的群体性事件;打击三峡库区黑恶势力,维护和谐三峡移民安全;完善和谐三峡移民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加强和谐三峡移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移民的思想素质。再次,提出以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构建和谐三峡的基础,实现社会发展的和谐,具体对策是:构建基础设施体系;培育特色产业;建设和谐三峡新农村;增加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和谐三峡经济社会发展投入的长效机制:坚持统筹兼顾,是实现三峡库区社会和谐的根本方法。

兰荣蓉,曹艳辉,龙世红,李志高[9](2011)在《开发性移民在三峡移民中的贯彻实行及启示》文中指出通过对开发性移民及其在三峡移民工作中的贯彻实践进行分析,认为开发性移民是适合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效的移民安置指导方针,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政策环境变迁、认知水平提高以及移民安置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开发性移民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段跃芳,周立云[10](2011)在《三峡后续工作时期宜昌市三峡移民安稳致富长效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宜昌市三峡后续工作时期的移民安稳致富问题,在对宜昌市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三峡移民安置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宜昌市三峡移民安置总体情况,指出了移民安置致富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建立移民安稳致富长效机制的基本构想。

二、三峡移民实行两个重大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移民实行两个重大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2 移民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及研究现状
    2.1 上位法及规范
    2.2 制度建设
        2.2.1 移民档案的定义
        2.2.2 移民档案管理体制及职责
        2.2.3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
    2.3 重点工程及省级移民档案管理
        2.3.1 部分重点工程移民档案管理
        2.3.2 部分省移民档案管理办法
    2.4 国内研究现状
        2.4.1 文献研究统计分析
        2.4.2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2.5 国外研究现状
    2.6 小结
3 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及移民工作概况
    3.1 工程及移民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电站规划情况
        3.1.3 移民安置规划情况
    3.2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实施概况
        3.2.1 农村移民安置
        3.2.2 专业项目处理
        3.2.3 库底清理
        3.2.4 环境保护
        3.2.5 投资完成情况
    3.3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概况
        3.3.1 档案管理体制
        3.3.2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成果
        3.3.3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成果
        3.3.4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成果
        3.3.5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成果
        3.3.6 档案分类整理立卷
        3.3.7 评价和问题
4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4.1 前期工作应归档要求
    4.2 前期工作实际归档情况
    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4.4 对策建议
5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5.1 综合文件档案管理
        5.1.1 综合文件应归档要求
        5.1.2 综合文件实际归档情况
        5.1.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1.4 对策建议
    5.2 农村移民安置档案管理
        5.2.1 农村移民安置应归档要求
        5.2.2 农村移民安置实际归档情况
        5.2.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2.4 对策建议
    5.3 专业项目档案管理
        5.3.1 专业项目应归档要求
        5.3.2 专业项目实际归档情况
        5.3.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3.4 对策建议
    5.4 库底清理档案管理
        5.4.1 库底清理应归档要求
        5.4.2 库底清理实际归档情况
        5.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4.4 对策建议
6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管理研究
    6.1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应归档要求
    6.2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实际归档情况
    6.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6.4 对策建议
7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研究
    7.1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应归档要求
    7.2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实际归档情况
    7.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7.4 对策建议
8 移民档案管理问题研究
    8.1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下的指标设计深度问题
    8.2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问题
    8.3 移民档案重要资料和一般资料的划分标准问题
    8.4 个别归档文件分类不恰当问题
    8.5 归档范围未包含部分重要档案问题
    8.6 移民档案管理职责不够明确问题
    8.7 人员制度不完善问题
    8.8 缺少预立卷和检查制度的问题
    8.9 移民工作单位档案管理问题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及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4-1 ZHW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1 ZHW移民安置实施工作综合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5-2-1 ZHW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2 ZHW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3 ZHW石门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4 ZHW南寺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5 ZHW张河湾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6 ZHW沿庄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7 ZHW南蒿亭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8 ZHW测鱼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9 ZHW西沟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1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招投标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2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朱王主线公路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3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西沟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4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南寺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2 ZHW移民安置电力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3 ZHW移民安置电信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4 ZHW移民安置广播电视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5 ZHW移民安置水利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6 ZHW移民安置文物保护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4 ZHW移民安置库底清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6-1 ZHW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7-1 ZHW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2)《湖北日报》三峡工程移民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问题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样本选取与类目建构
    1.1 研究对象
        1.1.1 三峡移民报道的界定
        1.1.2 媒体选择及分析单位
    1.2 样本选择
        1.2.1 样本的选取理由
        1.2.2 样本的时间范围
        1.2.3 样本的获取方法及原则
    1.3 类目建构及其原则
第二章 《湖北日报》三峡移民报道的内容分析
    2.1 《湖北日报》三峡移民报道形式层面分析
        2.1.1 报道时间及数量
        2.1.2 报道来源
        2.1.3 报道版面、篇幅及标题显着度
        2.1.4 报道配图
        2.1.5 报道体裁
    2.2 《湖北日报》三峡移民报道内容层面分析
        2.2.1 报道主题
        2.2.2 报道倾向
        2.2.3 报道重心
        2.2.4 报道地区
        2.2.5 标题及评价性报道关键词
第三章 《湖北日报》三峡移民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
    3.1 话语分析的样本选择
    3.2 新闻图式分析
    3.3 微观语义结构分析
    3.4 风格和修辞分析
        3.4.1 词汇语句具有积极指向性
        3.4.2 语言生活化,叙事故事化
        3.4.3 多使用引语及数字
第四章 《湖北日报》三峡移民报道的特色与不足
    4.1 特色分析
        4.1.1 设立专版专栏报道
        4.1.2 关注特殊节点,策划系列报道
        4.1.3 注重各界意见反馈,保持与读者互动
    4.2 存在不足
        4.2.1 负面信息的回避
        4.2.2 移民角色边缘化
        4.2.3 议题深度性不足,文本可读性不强
第五章 《湖北日报》三峡移民报道的经验与启示
    5.1 《湖北日报》三峡移民报道的实践经验
        5.1.1 选题来源及报道主题
        5.1.2 报道立足点及社会功能
        5.1.3 拓展与丰富后移民时期三峡移民报道的内容
    5.2 对其他工程移民报道的启示
        5.2.1 报道契合不同时期移民工作的重心
        5.2.2 围绕社会关注热点,及时满足受众需要
        5.2.3 提升移民话语权,加强新闻“人情味”
        5.2.4 创新报道形式,增强文本可读性
        5.2.5 正确应对负面消息,做好舆论引导与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三峡工程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第一章 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
    第一节 国人的三峡设想与首次勘测
        一、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设想
        二、首次勘测三峡水力资源
    第二节 美国人的三峡开发计划与夭折
        一、潘绥计划
        二、萨凡奇计划
        三、三峡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萨凡奇计划的中止
第二章 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
    第一节 毛泽东描绘三峡蓝图
        一、水利是工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
        二、“毕其功于一役”
        三、中苏合作开展查勘
    第二节 林李之争与三峡决策
        一、最初的争论
        二、南宁会议上的“御前争论”
        三、周恩来查勘三峡与成都会议
    第三节 三峡工程第一次筹建热潮
        一、“积极准备充分可靠”:三峡科研大协作
        二、200米蓄水位的初步设计工作
        三、“有利无弊”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兴建
        一、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提出
        二、建设中的波折
第三章 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
    第一节 重提三峡工程
        一、坝址选择
        二、纷争再起
        三、邓小平的三峡之行
    第二节 三峡工程第二次筹建热潮
        一、三峡工程加速上马与“翻两番”战略目标
        二、审查通过150米蓄水位方案
        三、用改革的办法建设三峡
    第三节 关于工程近期能否上马的争论
        一、蓄水位之争
        二、党内外的争论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
        一、开展重新论证
        二、论证中的论争
第四章 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
    第一节 三峡工程重新进入决策进程
        一、历史的插曲:围绕《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的争论
        二、江泽民视察长江
        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
        五、审查通过175 米蓄水位方案
    第二节 表决定案
        一、三峡宣传热
        二、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三峡工程议案
第五章 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
    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
        一、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与施工
        二、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第二节 工程建设期
        一、一期工程建设
        二、二期工程建设
        三、三期工程建设
    第三节 三峡移民政策
        一、实施优惠政策
        二、外迁移民安置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4)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移民安居建设评价研究 ——以开州、云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对象
        1.1.4 选题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后三峡时期
        1.2.2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
        1.2.3 移民安居建设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的研究
        1.3.2 三峡移民相关的研究
        1.3.3 人居环境建设理论的研究
        1.3.4 人居环境评价方法的研究
        1.3.5 已有研究小结及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框架结构
2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移民安居建设分析框架
    2.1 三峡库区城市发展演变及动力研究
        2.1.1 三峡移民搬迁前:小城市自发生长建设
        2.1.2 三峡移民搬迁时期:移民背景下的城市规模急剧扩张
    2.2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主要矛盾转化和现状特征
        2.2.1 从移民政策制定、移民迁建再到移民安居的矛盾转化
        2.2.2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移民安居现状特征
    2.3 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的“三位一体”分析框架
        2.3.1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以移民安居为目标的“三位一体”结构关系
        2.3.2 社会、空间、居住“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
        2.3.3 后三峡时期移民安居研究核心城市选取——以开州、云阳为例
    2.4 本章小结
3 后三峡时期开州、云阳移民安居现状特征调查
    3.1 移民安居建设的社会民生特征
        3.1.1 城市人口与城镇化:移民驱动型过渡至平稳聚集型
        3.1.2 城市居民收入与支出:经济逐步转型、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3.1.3 城市规划情况:移民政策迁建型过渡至人居环境改善型
        3.1.4 城市生态环境:生态破坏型转向为生态保护型
    3.2 移民安居建设的公共服务特征
        3.2.1 三峡后续项目: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支撑
        3.2.2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偏重大中型设施,欠缺社区级设施
        3.2.3 城市交通设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发展需求
    3.3 移民安居建设的居住环境特征
        3.3.1 城市居住社会空间的特征:中心边缘的分化模式
        3.3.2 城市居住功能空间的特征:“重商社区”
        3.3.3 城市居住形态空间的特征:特殊的街巷与景观形态
        3.3.4 典型移民住区案例调查:以开州丰乐、云阳大雁移民住区为例
    3.4 本章小结:后三峡时期城市移民安居建设调查的几点结论
4 后三峡时期开州、云阳移民安居建设评价研究
    4.1 开州、云阳移民安居建设评价体系建构
        4.1.1 构建发展演变、空间分析、满意度评价三个维度的体系框架
        4.1.2 评价方法与模型建立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层因子赋值标准
        4.1.4 评价因素体系以及权重确定
    4.2 后三峡时期开州移民安居建设评价
        4.2.1 社会民生建设
        4.2.2 公共服务建设
        4.2.3 居住环境建设
        4.2.4 综合评价结果
    4.3 后三峡时期云阳移民安居建设评价
        4.3.1 社会民生建设
        4.3.2 公共服务建设
        4.3.3 居住环境建设
        4.3.4 综合评价结果
    4.4 评价的综合结论
        4.4.1 开州、云阳移民安居建设优势总结
        4.4.2 开州、云阳移民安居建设问题总结
    4.5 后三峡时期开州、云阳移民安居建设的影响机制
        4.5.1 移民安置制度对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的影响
        4.5.2 参与主体相互协作和协调对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库区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的一些思路与对策建议
    5.1 城市移民安居建设思路的一些探索
        5.1.1 相关理论对库区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的启示
        5.1.2 库区城市移民安居建设必须考虑的背景因素
    5.2 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目标原则
        5.2.1 城市移民安居建设目标
        5.2.2 城市的移民安居建设原则
    5.3 开州、云阳移民安居建设措施探索
        5.3.1 推进创新型的后期扶持措施
        5.3.2 分散布局城市各项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5.3.3 提升移民住区绿化环境与公共空间品质
        5.3.4 更新城市建设参与过程,提高移民参与程度
        5.3.5 调研中富有活力的空间及满意度较高的移民住区及其启示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论文研究成果
    6.2 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B 开州、云阳人居环境建设问卷调查表
    C 开州、云阳人居环境建设各要素判断矩阵
    D 开州、云阳旧城照片收集
    E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丰都、忠县、万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缘起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1.2.1 研究对象的学术内容
        1.2.2 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1.2.3 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
    1.3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1.3.1 基本概念阐述
        1.3.2 相关基础理论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相关研究
        1.4.2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 万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定性评述
    2.1 人口与城镇化情况
        2.1.1 人口变化分析
        2.1.2 城镇化水平分析
    2.2 移民安居情况
        2.2.1 城市住区分类
        2.2.2 移民住区调研
    2.3 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2.3.1 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
        2.3.2 城市用地规模分析
        2.3.3 城市用地布局分析
        2.3.4 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2.3.5 城市建设问题分析
    2.4 民生情况
        2.4.1 经济发展分析
        2.4.2 产业结构分析
        2.4.3 人民收入分析
    2.5 生态环境情况
        2.5.1 城市生态格局
        2.5.2 现状环境质量
    2.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6.1 交通基础设施
        2.6.2 市政基础设施
    2.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2.8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2.9 本章小结
3 丰都、忠县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定性评述
    3.1 丰都人居环境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3.1.1 人口与城镇化情况
        3.1.2 移民安居情况
        3.1.3 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3.1.4 民生情况
        3.1.5 生态环境情况
        3.1.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1.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3.1.8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3.2 忠县人居环境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3.2.1 人口与城镇化情况
        3.2.2 移民安居情况
        3.2.3 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3.2.4 民生情况
        3.2.5 生态环境情况
        3.2.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2.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3.2.8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3.3 本章小结
4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4.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特征与问题总结
        4.1.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共性特征
        4.1.2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典型问题
    4.2 基于人地关系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4.2.1 人地关系的基础认知研究
        4.2.2 人地关系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协同
        4.2.3 人地关系视角下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模型设计
        4.2.4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建设要素的确定
        4.2.5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方法的确定
    4.3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3.2 评价指标体系借鉴
        4.3.3 具体评价指标释义
        4.3.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4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调查问卷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后三峡时期丰都、忠县、万州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5.1 丰都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5.1.1 人类社会系统
        5.1.2 地域环境系统
        5.1.3 支撑体系系统
    5.2 忠县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5.2.1 人类社会系统
        5.2.2 地域环境系统
        5.2.3 支撑体系系统
    5.3 万州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5.3.1 人类社会系统
        5.3.2 地域环境系统
        5.3.3 支撑体系系统
    5.4 评价结论
        5.4.1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5.4.2 人地和谐程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思路与提升策略研究
    6.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思路
    6.2 丰都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措施
        6.2.1 提质挖潜: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城市转型
        6.2.2 文化引领:发扬传统文化,营建尚善鬼城
        6.2.3 新旧协同:新区集约发展,旧城有机更新
    6.3 忠县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措施
        6.2.1 生态保育:保护资源环境,加强生态补偿
        6.2.2 功能提升:改善基础设施,补齐城市短板
        6.2.3 错位发展:依托城市资源,建设美丽乡村
    6.4 万州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措施
        6.4.1 山水融城:美化山水环境,重塑三峡客厅
        6.4.2 空间整合:统筹城乡区域,促进多规融合
        6.4.3 品质建设:创新城市发展,增强城市内涵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C指标参考标准及依据
    D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E调查问卷设计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新家园之他者: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移民研究(1956-196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移民的因由
    一、决策:中共中央对三门峡水利工程的整体构想
    二、陕西省的初步回应
    三、陕西省库区移民的总体设计
第二章 离乡:“外迁”与“内迁”(1956-1959)
    一、迁往银川
    二、安置计划的改变与各方应对
    三、省内安置:县内移民与迁往渭北
第三章 适应之难:作为博弈一方的移民(1960-1961)
    一、多重“彼此之分”
    二、上告:移民的武器
    三、“武器失灵”:以盟庄大队安民问题的处理为例
第四章 夹缝中的移民:徘徊在新家园与库区之间(1961-1963)
    一、安区的“外来者”
    二、“拉吊庄”:与新乡党同返库区
    三、库区“乱曲”:“外迁”移民的强势加入
    四、“全员撤离库区”
第五章 “新老疏离”的另一面相:以永平村为个案
    一、溯源:走进蒲城永平
    二、“新、老居民两相安”
    三、难以遮蔽的“另相疏离”
    四、引发“另相疏离”的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伟大的国家移民行动——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搬迁安置成就辉煌(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三峡百万移民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2.1 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根本保证
    2.2 坚持依法移民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根本途径
    2.3 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行动指南
    2.4 坚持管理体制创新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制度保障
    2.5 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有效方法
    2.6 坚持全国对口支援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强大支撑
    2.7 坚持管理创新和监督创新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重要举措
    2.8 坚持建设高素质的移民干部队伍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重要条件
    2.9 百万移民无私奉献是做好三峡移民工作的坚实基础

(8)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三峡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现状
        (一) 研究成果
        (二)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特色
        (一) 选题具有时代性
        (二) 论证视角具有创新性
        (三) 对策具有可行性
第一章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三峡的关系
    一、和谐三峡的提出及基本目标
        (一) 和谐三峡的提出
        (二) 构建和谐三峡的基本目标
    二、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三峡的指导思想
    三、构建和谐三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任务
第二章 构建和谐三峡的成就、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构建和谐三峡的成就
        (一) 构建三峡库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取得的成就
        (二) 构建三峡库区人与人的和谐取得的成就
        (三) 构建三峡库区社会和谐取得的成就
    二、构建和谐三峡存在的问题
        (一) 三峡库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不和谐因素
        (二) 三峡库区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和谐因素
        (三) 三峡库区社会存在不和谐因素
    三、构建和谐三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构建前期没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其认识原因
        (二) 非自愿移民是其直接原因
        (三) 对移民补偿不到位是其政策原因
        (四) 三峡水库的兴建是其根本原因
第三章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三峡的对策思考
    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 全面建设和谐三峡的生态屏障区
        (二) 建立和谐三峡生态文明体系
        (三)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和谐三峡的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以移民为本”,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一) 完善和谐三峡移民信访制度
        (二) 建立和谐三峡移民稳定预测系统,减少不和谐的群体性事件
        (三) 打击三峡库区黑恶势力,维护和谐三峡移民安全
        (四) 完善和谐三峡移民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
        (五) 加强和谐三峡移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移民的思想素质
    三、坚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一) 构建基础设施体系
        (二) 培育特色产业
        (三) 建设和谐三峡新农村
        (四) 增加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
        (五)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六) 健全和谐三峡经济社会发展投入的长效机制
        (七) 坚持统筹兼顾,是实现三峡库区社会和谐的根本方法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10)三峡后续工作时期宜昌市三峡移民安稳致富长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宜昌市三峡移民安置总体情况
    (一) 移民阶段性搬迁安置任务顺利完成, 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 城集镇和基础设施迁建任务基本完成, 库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三) 工矿企业搬迁调整全部完成, 库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三峡后续工作时期移民安稳致富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关于建立宜昌市三峡移民安稳致富长效机制的基本构想

四、三峡移民实行两个重大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D]. 胡少翔.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2]《湖北日报》三峡工程移民报道研究[D]. 杨穆. 广西大学, 2019(01)
  • [3]三峡工程决策研究[D]. 武菲.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4]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移民安居建设评价研究 ——以开州、云阳为例[D]. 杨静雯. 重庆大学, 2019(01)
  • [5]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丰都、忠县、万州为例[D]. 贾慕昕. 重庆大学, 2019(01)
  • [6]新家园之他者: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移民研究(1956-1966)[D]. 田蕊.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7)
  • [7]伟大的国家移民行动——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搬迁安置成就辉煌[J]. 梁福庆. 中国工程咨询, 2016(10)
  • [8]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三峡的对策研究[D]. 徐宁. 西南大学, 2013(12)
  • [9]开发性移民在三峡移民中的贯彻实行及启示[J]. 兰荣蓉,曹艳辉,龙世红,李志高.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09)
  • [10]三峡后续工作时期宜昌市三峡移民安稳致富长效机制研究[J]. 段跃芳,周立云.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1(03)

标签:;  ;  ;  ;  ;  

三峡安置实施两大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