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急诊工作特点做好护生的实习带教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苗苗[1](2019)在《格林模式促进护生应对医务场所暴力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格林模式健康教育模式(PRECEDE-PROCEED)对护生进行医院场所暴力防护教育并评价该模式的教育效果。通过构建《护生实习期间遭遇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现状及防护能力水平、教育现状及需求》问卷,系统地调研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遭遇暴力事件的现状及防护能力。基于格林模式针对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在实施后评价干预效果。方法:(1)运用德尔菲函询法构建问卷。遴选15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两轮函询,测量问卷的信效度。(2)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基线调查。随机抽样选择南昌某三甲医院的实习中期实习护生60人,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描述护生遭遇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现状;分析护士对暴力事件防护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了解相关防护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3)使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进行干预研究,对干预组护生进行一个月的集中授课教育,并在后续定期回访,持续提供指导。对照组护生仅发放书面材料供自行学习。在护生完成实习时再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护生的得分情况是否存在差异,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有23.33%的护生在实习期间遭遇过医院场所暴力事件,暴力事件均为语言攻击,其中16.67%为辱骂,6.67%为威胁;暴力事件主要发生地点为病房,占72.73%;主要施暴者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各占45.45%;对护生造成的影响主要为工作热情下降(45.45%)、产生离职想法(9.09%)、焦虑忧郁或气愤(9.09%);护生的主要应对方式为忍让回避(33.33%)、耐心解释(33.33%)、没有理睬(16.67%)、先讲理后反击(5.56%)、求助同事(5.56%);上报率仅为18.18%。(2)干预前,对照组护生医院场所暴力事件防护问卷得分情况分别为:防护知识问卷26.13±2.17、防护态度问卷33.57±2.27、防护行为问卷25.53±3.05;干预组护生防护知识问卷26.27±2.02、防护态度问卷32.87±2.16、防护行为问卷25.87±2.50;护生教育需求情况,85%护生未学习过专门课程、88.3%护生未参加过相关培训、98.3%护生愿意参加此类培训。(3)干预后,对照组护生医院场所暴力事件防护问卷得分情况分别为:防护知识问卷26.20±2.39、防护态度问卷34.57±1.91、防护行为问卷26.40±2.78;干预组护生防护知识问卷28.20±1.40、防护态度问卷34.53±2.56、防护行为问卷27.39±21.8,干预组护生防护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护生防护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防护态度两组护生无显着差异。结论:1.护生应对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的知识缺乏程度较为严重,防护行为较差;但护生普遍防护意识较强,态度积极。2.运用格林健康教育模式对护生进行干预教育可以提高护生对医院场所暴力事件防护的知识水平、强化护生防护行为。3.干预组护生在医院场所暴力发生后应对方式更加多样、上报率更高,应对能力明显增强。
朱瑞雪[2](2017)在《基于急诊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的PBL教学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构建急诊科本科实习护生PBL教学方案,探讨其在提升急诊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的应用效果及实习护生对PBL教学方案的感受体会,发现PBL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临床PBL教学方案,为急诊科室临床带教培养具备急诊临床能力的实习护生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文献回顾,对目前国内外PBL教学方案及护生临床能力研究进行综述,根据高等院校教学大纲对急诊科实习护生要求初步拟定急诊PBL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流程、案例)及实习护生急诊临床能力评价表,并通过三轮专家咨询,确定实习护生急诊PBL教学方案及急诊临床能力评价表。第二部分:采用整群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护生,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N=21)和PBL组(N=20)。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室常规的护理带教。PBL组实施本研究构建的急诊PBL教学方案。采用《临床教学环境测量问卷》、《学生评估量表》、《急诊临床能力评价表》比较急诊科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研究对象自身前后实施效果的差异。第三部分: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接受急诊PBL教学方案的实习护生12例,以PBL教学方案执行过程中感受及问题为焦点,一对一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C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归纳,形成相关主题。结果:第一部分:选取了15名专家,三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为0.856,经过三轮专家咨询最终形成了急诊临床能力PBL教学方案,包括PBL教学方案的流程、急诊PBL案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急性心力衰竭)及本科护生急诊临床能力评价问卷(7个维度,26个条目)。PBL教学方案的内容效度为0.868,急诊临床能力量表内容效度为0.799,Cronbach’sα为0.826,信、效度良好。第二部分:干预前两组实习护生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干预后:(1)临床教学环境认可情况:干预组实习生对学习过程体会满意情况、临床教学环境学习知觉认可的情况、对临床带教老师知觉认可(除小组人际关系条目外)、对学术自我知觉情况、对环境知觉认可、对社交自我知觉项目及对学习效果认可情况均显着高于对照组。(2)课堂表现情况:干预组四周后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总分为(88.27±2.62)分,对照组为(84.31±2.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在第三周、第四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生(P<0.01);(3)急诊临床能力水平:干预两周后,PBL组急诊临床能力得分为(7.01±0.13)分,处于良好等级,对照组得分(6.56±0.28)分,处于一般等级,各维度中除临床处置能力外,干预组急诊临床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四周后,PBL组急诊临床能力得分为(8.06±0.24)分,处于较好等级,对照组得分(6.99±0.31)分,处于良好等级,各维度中除临床管理能力外,干预组急诊临床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四周带教老师对护生急诊临床能力的评价与护生自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4)理论成绩:干预组得分为(89.55 1.93)分,对照组为(83.71±1.9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三部分:PBL教学方案在护理本科实习生中实施良好,形成6个主题:提升临床处置能力、增强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健康教育能力、提高临床科研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能力、加强心理素质能力。PBL教学过程中存在四大问题,即角色固化形成依赖、护理实习生问题提出过于表浅、查找解决问题方案的途径匮乏、反馈解决方案时操作技能的演练环节较短暂。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急诊临床能力PBL教学方案及急诊临床能力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PBL教学方案中的教学案例临床情境符合实习护生的需求。PBL教学方案可以提高本科实习护生的急诊临床能力,实施周期应持续延长,效果更佳。该教学方案执行情况较好,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临床带教老师在实施PBL过程中应关注护生在分配角色、提出问题、查找问题答案途径等方面,及时识别学生类型,引导学生提出更深层次问题并注重PBL案例中操作技能演练的环节。
卢跃,李蕊[3](2016)在《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在急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在急诊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急诊轮转的实习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模式,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急诊轮转的实习护生为观察组,采用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进行带教,对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师生教与学满意度调查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教师节优秀带教科室评比中2014年、2015年急诊均获得优秀带教科室。[结论]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适合急诊的临床带教的特点,使实习护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循序渐进掌握急诊的专科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升实习护生急诊临床带教的整体水平。
鲁锦胜,黄少娟,周建仪,区智凤,陈洁莹[4](2015)在《急诊创伤护理带教存在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结合创伤急诊的工作特点,分析创伤急诊带教中护生和护理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针对护生在创伤急诊实习过程中的现状,对创伤急诊带教模式进行优化,既能保障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又能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黄芬红,林海红[5](2015)在《不同阶段实习护生的带教实践与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诊科不同阶段实习护生的带教方法与效果。方法:按照实习时间将护理带教实习分成三个不同阶段。采取考核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护生实习情况进行测评。测评内容包括护生的临床能力、安全细节管理、沟通能力和心理需求。结果: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实习护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初步提高;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相比,实习护生的各方面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随着实习的进行,护生临床护理能力和安全细节管理能力合格人数显着提高,不合格人数显着降低。患者对护生沟通能力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紧张感逐渐降低,越来越热爱急诊科护理工作。结论:护理带教使实习护生在临床能力、安全细节管理、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着提高,能够更好适应在急诊室的护理工作。
储静[6](2014)在《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感研究及促进策略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护士短缺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职业认同感低是造成护士短缺的重要原因。实习期是护生职业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应激可能会影响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本研究旨在采用应激理论和关键事件技术,探索护生在实习期的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为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促进护生的专业成长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mixed methods),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应激理论,结合文献研究,明确了护士职业认同感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应激水平、应对方式、感知的教师支持、自尊、自我效能。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职业认同感问卷》、《护生临床实习应激量表》、《护生临床实习应对行为量表》、《护生感知的教师支持问卷》、《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上海市3所三级医院的450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第二部分:护生实习期经历的关键事件研究。采用关键事件技术,探索对实习期护生职业认同感造成影响的关键事件。运用开放性问题调查护生临床实习期经历的关键事件,对关键事件进行主题分析、归类和频数计算;对典型关键事件的11名当事人进行深度访谈,对典型关键事件进行个案研究和跨个案研究。第三部分:构建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根据前两部分研究结果,解析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的要素;采用文献研究和对护生、患者的访谈,构建护生职业认同感的促进策略。结果:第一部分: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实习期护生职业认同感得分为40.43±7.04,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包括应激水平、应对方式(回避)、自尊、教师支持、学历和性别。其中教师支持、自尊对职业认同感有积极的影响;应激水平、回避对职业认同感有消极的影响;本科护生职业认同感低于专科护生;男性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低于女性护生。第二部分:护生实习期经历的关键事件。实习期护生经历的关键事件按照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人际关系(护生与患者/家属、与带教教员/护士长/医生/护士/同学)、患者的紧急情况、护理操作、职业损伤和工作负荷。人际关系是影响护生职业认同感的首要问题。欠缺患者紧急情况的处置和临终关怀技能、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产生的挫败感、职业损伤也会影响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第三部分:构建护生职业认同感支持策略。包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指导护生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带教老师的准入、规范化培训和考评、利用关键事件技术为护生树立积极的角色榜样、建立护生反馈问题的畅通渠道)、加强对患者紧急情况处置能力的培训(抢救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死亡教育)、加强护理操作技能和职业防护培训、增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辅导。结论:1、在护生实习期间,通过增加教师支持、增强护生的有效应对方式、提高护生自尊、减少护生实习期应激源、降低应激水平来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对本科护生和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教育。2、通过帮助护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护生关于抢救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死亡教育、提高护生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加强护生职业防护培训等措施来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3、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的构建,明确了促进护生职业认同感策略的四个方面,为护理院校和临床带教老师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感提供了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指南。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护理院校和医院的共同努力。护理教师是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实施过程的核心。护生职业认同感的促进策略重在落实。提升护生的职业认同感需要提高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同。
陈颖慧[7](2013)在《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诊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带教方法 ,提高带教的质量,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临床工作。方法根据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科学的带教内容和带教方法 ,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数据统计来说明论点。结果收到良好的教学反馈。结论科学的带教方法是提高带教质量的保证。
杨书霞,王龙凤[8](2011)在《急诊科临床护生实习带教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急诊科是医院内跨学科、综合性很强的临床科室,其急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且病情变化最快,属于医院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护生实习过程中必须要轮转的重要科室之一,是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场所。由于急诊科实习人数多,因此实习时间较短,一般只有2周。如何根据急诊科的护理特点,使带教老师在短短的2周内能圆满地完成带教任务,是急诊临床带教老师所关注的问题。现将作者几年来,就急诊科如何带教护
张邑[9](2010)在《应用Roy适应模式管理急诊护生压力的体会》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急诊护生压力来源,探讨缓解实习压力的方法,从而改善急诊临床教学质量。方法:将Roy适应模式用于管理急诊护生的压力,把护生看成一个有适应能力的系统,从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固有刺激三方面全面识别急诊环境下引起护生压力的压力源。带教老师从控制压力源、提高护生适应能力两方面来管理急诊护生工作压力,从而促进护生对实习过程中各种应激源的适应性反应,消除不适应性反应。结果:实施后急诊护生出科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实施前,护生对教学满意度大大提高。结论:利用Roy适应理论识别和管理急诊护生压力,可以缓解急诊护生实习压力,提高急诊护生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急诊临床教学质量。
薄惠云[10](2008)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现状与对策》文中认为为提高急诊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分析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教师方面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缺乏,带教时间不足、知识脱节、授课能力较差、带教方法单一;护生方面存在问题是护生自身理论、护理技术操作不扎实,心理应对能力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护理管理方面存在教学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系统等问题;病人方面存在来诊的不确定性,处于危、急状态,给急诊教学带来困难。对策:通过严格选拔带教老师、加强带教老师急诊相关护理知识、带教方法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加强护生岗前培训和人科教育、及时反馈信息,帮助护生转换角色;通过增加集中教学次数、编写《急诊临床护理实习手册》的方式提高授课水平和质量。通过尝试创新教学计划、设立专职教学老师,健全教学管理体系、合理的人员结构编制、建立教学双向评价系统改进护理教学管理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二、根据急诊工作特点做好护生的实习带教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根据急诊工作特点做好护生的实习带教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格林模式促进护生应对医务场所暴力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框架 |
1.3.1 相关概念 |
1.3.2 格林模式介绍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设计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问卷编制方法 |
2.1.1 初步拟定问卷框架与条目 |
2.1.2 问卷函询及分析 |
2.2 基线调查 |
2.2.1 研究设计 |
2.2.2 研究对象 |
2.2.3 研究工具 |
2.2.4 资料收集方法 |
2.2.5 资料分析方法 |
2.2.6 质量控制 |
2.3 干预研究 |
2.3.1 研究设计 |
2.3.2 干预计划制定和实施 |
2.3.3 研究工具 |
2.3.4 评价干预效果 |
第3章 结果 |
3.1 问卷编制结果 |
3.1.1 专家函询结果 |
3.1.2 函询后问卷修改情况 |
3.1.3 信度分析 |
3.2 基线调查结果 |
3.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
3.2.2 护生实习期间遭遇暴力事件情况 |
3.2.3 护生防护暴力事件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 |
3.3 干预研究结果 |
3.3.1 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生的基线资料对比 |
3.3.2 干预后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应对能力问卷知识评分 |
3.3.3 干预后医院场所暴力事件问卷态度评分 |
3.3.4 干预后医院场所暴力事件问卷行为评分 |
3.3.5 两组护生问卷得分情况对比 |
3.3.6 两组护生干预后暴力事件发生情况及应对现状 |
3.3.7 两组护生遭遇暴力事件及应对情况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基线调查结果评价 |
4.1.1 教育生态学评价 |
4.1.2 格林模式干预效果 |
4.1.3 教育建议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研究的创新点、局限性 |
6.1 创新点 |
6.2 局限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2)基于急诊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的PBL教学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本科护生PBL教学方案及急诊临床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三节 方法 |
第四节 结果 |
第五节 讨论 |
第六节 结论 |
第三章 急诊临床能力PBL教学方案的初步应用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对象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结论 |
第四章 本科护生急诊临床能力PBL教学方案的体会及存在的问题的质性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对象与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
第一节 创新性 |
第二节 局限性 |
第三节 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提升急诊实习护生临床能力的PBL教学方案应用研究进展 |
1.PBL概念 |
2.PBL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
3.PBL教学法对急诊临床护生临床能力影响研究存在的问题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附录 |
致谢 |
(3)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在急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带教老师的选定 |
1.2.2 带教方法 |
1.2.2.1制定严密的带教路径 |
1.2.2.2分阶段实施 |
1.2.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的实施符合急诊临床带教的特点 |
3.2 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能够确保急诊带教的质量 |
3.3 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能够提高师生满意度 |
(4)急诊创伤护理带教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问题 |
1.1 实习护生 |
1.2 带教老师 |
2 对策 |
2.1 对护生进行统一培训 |
2.2 严格选拔和培训带教老师 |
2.3 加强实习护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2.4 增强护生沟通技巧 |
2.5 树立良好工作态度 |
3 讨论 |
(5)不同阶段实习护生的带教实践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阶段实习护生临床能力比较 |
2.2 不同阶段实习护生安全细节管理比较 |
2.3 不同阶段实习护生沟通能力比较 |
2.4 不同阶段实习护生心理需求比较 |
3 讨论 |
(6)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感研究及促进策略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 |
护士短缺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 |
职业认同感低是造成护士短缺的重要原因 三、 |
实习期是护生职业认同感形成的关键时期 四、 |
职业认同感将影响护生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第一部分 |
概述 一、 |
应激理论 二、 |
应对 三、 |
社会支持 四、 |
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五、 |
关键事件技术 六、 |
小结 第二部分 |
研究设计 一、 |
研究目标 二、 |
研究问题 三、 |
主要研究内容 四、 |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
护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 |
研究目的 二、 |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 |
结果 四、 |
讨论 五、 |
小结 第四部分 |
护生临床实习期关键事件研究 一、 |
护生实习期关键事件的问卷调查研究 二、 |
护生临床实习典型关键事件研究 第五部分 |
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的构建 一、 |
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的要素解析 二、 |
构建护生职业认同感促进策略 三、 |
讨论 小结 一、 |
主要研究成果 二、 |
创新点 三、 |
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致谢 |
(7)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1.1 实习护士评估能力不足 |
1.2 实习护士不了解急救流程 |
1.3 不了解药品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
1.4 欠缺操作技能和急救知识 |
1.5 心理素质不强, 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
1.6 实习护士耐心不足, 态度不好 |
2 讨论解决问题的带教方法 |
2.1 将急诊护理工作特点与实习目标结合起来 |
2.1.1 急诊护理工作特点 |
2.1.1.1 急 |
2.1.1.2 忙 |
2.1.1.3 多学科 |
2.1.2 实习目标 |
2.2 根据实习目标, 设计带教程序和安排带教内容 |
2.2.1 加强教师的带教意识 |
2.2.2 重视岗前教育, 加强急诊护理知识学习 |
2.2.3 轮岗实习, 培养护生综合能力 |
2.2.4 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带教内容) 。 |
2.2.4. 1 预检分诊 |
2.2.4.2急诊治疗室 |
2.2.4. 3 急诊重症监护 (EICU) 及院前急救 |
2.2.4. 4 急诊病人观察 |
2.2.5 带教办法 |
3 教学效果评价 |
3.1 出科考试 |
3.2 双向意见反馈 |
4 结果 |
5 体会 |
6 总结 |
四、根据急诊工作特点做好护生的实习带教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格林模式促进护生应对医务场所暴力的效果研究[D]. 李苗苗. 南昌大学, 2019(01)
- [2]基于急诊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的PBL教学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 朱瑞雪. 苏州大学, 2017(05)
- [3]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在急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 卢跃,李蕊. 全科护理, 2016(32)
- [4]急诊创伤护理带教存在问题与对策[J]. 鲁锦胜,黄少娟,周建仪,区智凤,陈洁莹.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5(03)
- [5]不同阶段实习护生的带教实践与体会[J]. 黄芬红,林海红.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11)
- [6]护生实习期职业认同感研究及促进策略的构建[D]. 储静. 第二军医大学, 2014(04)
- [7]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探讨[J]. 陈颖慧.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7)
- [8]急诊科临床护生实习带教体会[J]. 杨书霞,王龙凤. 内蒙古中医药, 2011(09)
- [9]应用Roy适应模式管理急诊护生压力的体会[J]. 张邑. 内蒙古中医药, 2010(24)
- [10]急诊临床护理教学现状与对策[J]. 薄惠云.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