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indows 2000的磁盘管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岳珊[1](2020)在《基于知识块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文中认为文章针对某大学文科专业包括法学、社会工作、国际贸易等九个专业的250名学生,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20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先了解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知识块掌握情况,然后提出了基于知识块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策略。
邓科[2](2020)在《交互式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技能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所需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研究者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计算机技能教学多数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操作示范法的方式,这对于学习基础薄弱、自制力不强、畏难厌学情绪较重的中职学生而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其注意力,计算机技能教学效果并不佳。微课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要载体,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研究者对如何更好地将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交互式微课是指在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加入教学交互功能模块。本研究中重点以答题测试和模拟操作两种类型来增强微课的交互性,其设计基础主要有教学交互理论、强化学习理论和混合式教学理论,制作技术主要采用Captivate将教学课件转变为具备学习交互和测验功能的资源,教学应用在蓝墨云班课和计算机实训室相结合的混合环境中开展。本研究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剖析,了解了中职学校教师对微课应用于教学的认识和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兴趣态度等方面把握学习者的情况,为交互式微课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依据。其次,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选择文字处理软件中的“设置字体格式”模块分别进行答题测试类交互式微课、模拟操作类交互式微课的教学设计、脚本设计、教学交互设计,以及制作与实现。最后,研究将两类交互式微课应用于具体教学过程中,并采用准实验研究、访谈问卷等进行应用效果分析。研究得出:(1)交互式微课应用于计算机技能型课程教学中,可以引起中职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基于交互式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空间得以延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在计算机技能知识测试中,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说明利用交互式微课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效果。研究将针对本次实践探索中存在的不足,在交互式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交互式微课教学应用模式等方面持续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发挥交互式微课的优势来改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夏海悠[3](2016)在《多元评价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人才培养方式的革新,在我们中职学校,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方式显然与当今教学需求并不相符,由此可见,对当前较为普遍采用的评估模式进行改革是刻不容缓的。本文首先结合多元评价的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对多元评价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科目所涉及的重要内容,将其细化为三个部分,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内容的学习、技能型内容的学习以及全面创新实践内容的学习。随后,笔者沿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这一主线展开,分别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展开相关调查,在此过程中,结合多元智能与建构主义的理论,基于学生成长档案袋,采用行动研究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多元评价方案进行设计实施。实验时,针对基础理论内容、技能型内容、全面创新实践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评估模式,根据最终得出的统计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多元评价法予以好评。这一评价方法,一方面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充分结合了相关课程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并同时兼顾过程与结果两个因素,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了恰当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享受学习和进行评价中,不仅懂得了自省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了如何进行科学准确地他评和自评,从而达到学有所成,学有所乐的目的。
缪向辉[4](2011)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方法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职人才的培养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学生获取成功的关键能力。文章通过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堂实践,从提高学生的与人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方面探求了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
韦丽霜[5](2011)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室文件及邮件存取方案》文中研究表明对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室如何快速收取、清理学生的一般作业文件及邮件文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服务器及学生机上设置共享与映射,配置相应的邮件服务器端及客户端软件,实现了只需在服务器端复制指定的文件夹,即可将学生作业文件及邮件全部收取,运行相应的批处理文件,即将学生作业文件及邮件文件夹删除及重建。为了防范学生机之间通过网上邻居共享获取信息,同时进行了一定的安全设置。
冯超[6](2010)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浅谈》文中指出本文作者从实际教学角度,提出了个人在教学中使用的方法,详细说明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具体组织过程,同时阐述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对新式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
周竞鸿[7](2009)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文中提出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各个高校的各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出发,针对学生情况与专业情况,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践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总结出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解决途径。
张桂芳[8](2009)在《基于B/S结构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现代教育测量理论的发展,传统的考试方式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无纸化考试系统正因其公正性、准确性、灵活性、及时性以及方便性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考试和认证方式。现在依托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联机考试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考试形式越来越多得到各高校的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系统的开发背景和国内各院校考试系统的发展状况,全面阐述了系统开发所应用的主要技术,认真分析了考试系统需求,简要概述了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给出了系统的框架结构和数据库结构,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本系统使用现在市场上应用广泛且先进的ASP.NET技术进行系统开发,采用B/S三层模式结构,后台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完全实现了考试过程中的自动组卷、学生答卷、自动上交试卷、自动阅卷及成绩查询、分析等功能,在编码中大量使用.NET架构中的用户控件,不仅提高了程序代码的复用率、还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本文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建立了基于B/S结构的在线考试系统,该考试系统界面简洁、操作方便、提供多种题型,尤其是实现了主观题的自动阅卷。本文重点介绍了考试系统实现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试题维护、组卷策略、考生登录、在线考试、自动交卷及成绩查询和主观题的阅卷方法,主要从理论上对几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剖析,并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教师可根据实际需求添加、删除或修改试题;学生可在线答题,并可随时提交试卷及查看成绩。该系统具有通用性、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通过更改题库内容,可以方便地推广到其他课程。系统根据实际条件和需求设计实现,真正在教学和考试中使用,充分发挥出计算机代替传统考试的种种优点,使教育测量基本理论更快、更广泛的应用到实践中。
段剑伟[9](2008)在《浅谈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对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并介绍了以虚拟机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训教学改革的优势与实践。
魏娟娟[10](2008)在《案例-任务驱动教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是当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为提高这门课的学习效率,笔者介绍了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这门课程应用的过程。其分为确定案例,提出任务;结合案例,分析任务;自主练习,研究探索;检验任务,总结评价四个步骤。同时,通过自身的效果验证该方法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Windows 2000的磁盘管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indows 2000的磁盘管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识块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知识块掌握情况 |
(一)前期计算机掌握情况 |
(二)理论知识块掌握情况 |
(三)实操知识块掌握情况 |
二、基于知识块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策略 |
(一)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调整教学计划及教学比例 |
(二)针对知识块设计不同教学模式 |
(三)转变学生重操作、轻理论的认知 |
三、结语 |
(2)交互式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技能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
二、微课研究现状 |
三、微课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四、交互式微课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
二、技能型课程 |
三、交互式微课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混合式教学理论 |
二、强化理论 |
三、教学交互理论 |
第三节 研究的技术支持 |
一、教学平台 |
二、制作技术 |
第三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分析 |
第一节 课程分析 |
一、课程定位 |
二、课程目标分析 |
三、教学内容分析 |
第二节 教学分析 |
一、学情分析 |
二、教情分析 |
三、教学方法分析 |
第四章 中职计算机技能型交互式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
第一节 交互式微课的设计框架 |
一、设计理念与原则 |
二、过程模型 |
三、交互式微课的设计 |
四、微课教学设计 |
第二节 答题测试类交互式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
一、教学内容设计 |
二、脚本设计 |
三、教学交互设计 |
四、制作实现 |
第三节 模拟操作类交互式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
一、教学内容设计 |
二、脚本设计 |
三、教学交互设计 |
四、制作实现 |
第五章 中职计算机技能型交互式微课的实践应用 |
第一节 交互式微课具体教学应用情况分析 |
一、教学实践应用对象情况 |
二、教学平台搭建 |
三、教学实践应用原则 |
四、教学实践应用策略 |
第二节 交互式微课的应用 |
一、答题测试类交互式微课的应用过程 |
二、模拟操作类交互式微课的应用过程 |
第三节 交互式微课实践应用效果分析 |
一、准实验研究条件 |
二、准实验研究过程 |
三、应用效果数据统计与分析 |
四、学生应用效果自我评价分析 |
五、学生应用效果访谈分析 |
六、应用效果分析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交互式微课学习者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B 中职学校微课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C 交互式微课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
附录D 交互式微课学习效果访谈提纲 |
附录E “自主学习导学案”设计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多元评价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境外研究 |
1.3.2 国内研究 |
1.4 研究目标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行动研究法 |
1.6.3 问卷调查法 |
1.6.4 实验法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1.8.1 研究的创新点 |
1.8.2 研究的难点 |
2 多元评价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评价 |
2.1.2 教育评价 |
2.1.3 多元评价 |
2.2 主要理论依据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协作学习理论 |
2.2.4 过程性评价 |
3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现状调查分析 |
3.1 问卷调查过程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4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元评价体系方案设计 |
4.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关概述 |
4.1.1 内容框架 |
4.1.2 课程类型 |
4.2 多元评价体系的组成 |
4.3 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价方案 |
4.4 多元评价体系的指标统计分析 |
5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元评价方案的实施 |
5.1 多元评价方案实施活动 |
5.1.1 理论型课程评价研究 |
5.1.2 技能型课程评价研究 |
5.1.3 综合实践创新型课程评价研究——我们的生活 |
5.2 研究数据分析与结果 |
5.2.1 数据分析 |
5.2.2 讨论 |
6 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存在的问题 |
6.2 研究结论 |
6.3 反思 |
6.4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4)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方法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与人交流能力 |
(一) 交谈能力 |
(二) 阅读能力 |
(三) 表达能力 |
(四) 当众发言能力 |
二、信息处理能力 |
(一) 获取信息 |
(二) 整理信息 |
(三) 开发信息 |
(四) 展示信息 |
三、与人合作能力 |
四、在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中,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将会具有积极效果 |
(一) 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讨论式教学, 使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产生更多的情感交流,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 |
(二) 积极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
(三) 加强“教材包”的开发, 不应将学生学习的教材固定为 |
(四) 各种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 在信息处理能力的训练 |
(5)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室文件及邮件存取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方案思路 |
2. 计算机软件环境 |
3. 服务器及客户端的配置及操作 |
3.1 文件夹共享服务器及客户端的设置 |
3.1.1 服务器端的设置 |
3.1.2 学生机的操作 |
3.2 邮件服务器及邮件客户端软件的设置 |
3.2.1 邮件服务器端的操作 |
3.2.2 邮件客户端的操作 |
3.3 学生文件的收取及清理 |
3.4 取消学生机之间的共享 |
4. 结论 |
(6)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 讲好第一堂课 |
2. 整合教学内容 |
3. 改变教学方法 |
4. 合理使用教学设备 |
(7)《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课程改革与建设 |
2 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 |
3 师资队伍建设 |
(8)基于B/S结构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 |
1.2 在线考试系统的发展现状 |
1.3 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1.5 本文的主要技术 |
1.5.1 ASP及 ASP.NET技术介绍 |
1.5.2 C#语言简介 |
1.5.3 ADO.NET技术 |
1.5.4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介绍 |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概述 |
2.1.1 系统的用例模型 |
2.1.2 系统的流程图 |
2.2 系统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
2.3 系统需求问题描述 |
2.3.1 系统功能性需求 |
2.3.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2.4 系统开发的方法 |
2.5 系统开发环境 |
2.5.1 系统硬件平台 |
2.5.2 系统软件平台与开发工具 |
第3章 系统架构概要设计 |
3.1 系统设计目标和原则 |
3.2 系统技术构架设计 |
3.3 系统功能构架 |
3.3.1 管理员模块 |
3.3.2 考试模块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
4.1 系统建模 |
4.1.1 系统的静态结构图 |
4.1.2 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2.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5章 系统主要模块实现 |
5.1 管理员模块 |
5.2 考试模块 |
5.2.1 考生登陆 |
5.2.2 考试模块和自动交卷模块 |
5.2.3 阅卷模块 |
5.3 考试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
5.3.1 服务器负荷的问题 |
5.3.2 考生重复登录的问题 |
5.3.3 考试中断与恢复处理 |
5.3.4 IIS的安全设计方案 |
第6章 结束语 |
6.1 论文总结 |
6.2 论文的不足以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浅谈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
2.1 课程内容过于简单 |
2.2 课程内容比较杂乱 |
2.3 实训课程平台低 |
2.4 课程教学改革 |
2.4.1 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 |
2.4.2 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 |
2.4.3 注重学生实训内容 |
3. 努力搭建学生实训环境与平台 |
4. 课程改革的实践现状与发展方向 |
4.1 课程教学现状 |
4.2 课程实训现状 |
4.3 改革中的不足与未来的设想 |
当然在课程改革中,也有许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服务的搭建,还有以下的一些改革的方向: |
5. 总结 |
四、Windows 2000的磁盘管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识块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学[J]. 岳珊. 西部素质教育, 2020(11)
- [2]交互式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技能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邓科.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多元评价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D]. 夏海悠.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6)
- [4]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方法实践研究[J]. 缪向辉.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09)
- [5]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室文件及邮件存取方案[J]. 韦丽霜.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1(14)
- [6]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浅谈[J]. 冯超. 考试周刊, 2010(22)
- [7]《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周竞鸿.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09(11)
- [8]基于B/S结构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桂芳. 山东大学, 2009(S1)
- [9]浅谈网络服务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 段剑伟.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12)
- [10]案例-任务驱动教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的应用[J]. 魏娟娟.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