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INDOWS 2000群集服务在票据集中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高春山[1](2010)在《基于BOS的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钢铁产业日渐成为市场经济的生力军,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越演越烈。国内一些钢铁企业传统的、粗放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要求。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钢铁企业快捷的、灵活的、准确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BOS是一个开放的集成与应用平台,是信息系统以及客户定制应用的技术基础。能够为企业灵活而迅速的设计、构建、实施和执行一套随需应变的信息系统;并能够与现有的IT基础设施无缝地协同运作;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不同的应用阶段,提供随需应变系统应用。和传统的信息系统不同的是,BOS既可以满足企业的行业和个性化应用需求,又可以提供快速、低成本的自主二次开发,持续为企业创造价值。基于BOS的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国内外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了G钢铁公司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物流和资金流两个板块,讨论了该公司在信息化管理上的功能需求和业务流程,重点阐述了基于BOS系统所构建的钢铁企业生产管理、供销存管理、成本财务管理等7个信息化管理子系统设计,描述了系统在DNA架构下的实现和系统配置策略,最后,对系统应用的效果进行了描述:满足了钢铁企业个性化需求,快速提升了企业通用基础管理水平,为企业提高整体运作效率提供了强力支撑。
景晓玺[2](2008)在《基于JMS的高性能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工作流技术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大,工作流平台必须能够准确、高效的响应应用系统的调用请求,要具有支持大量用户并发访问的能力。因此,如何构建高性能的工作流引擎系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了面向高性能群集工作流管理系统框架,以此来灵活、高效的支持企业业务增长对工作流系统高性能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工作流技术的理论及其发展现状,并介绍了XML和JMS等相关技术;将群集技术引入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利用群集各个节点协同工作对外提供相同的访问或实现相同的目的,来提高工作流系统服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建立了面向高性能群集工作流管理系统框架,针对工作流服务群集系统建立了新的负载平衡模型;同时将JMS技术应用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过程中,解决了系统中各个工作流引擎之间的通信问题,为群集工作流管理系统内消息传递提供安全、可靠的消息传输平台,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和扩展性[1]。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介绍了该框架在工作流管理系统SynchroFLOW中的应用,开发出了面向高性能群集工作流管理系统HPFlow。最后总结本文所完成的工作,指出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刘元元[3](2007)在《城市自来水营业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城市自来水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套完整的营销管理系统,包括基础信息管理、抄表管理、收费管理、表务管理、信息查询、报表中心、系统维护、银行接口等子系统。系统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B/S、C/S结合的结构设计模式,中间件采用COM+组件技术,后端采用微软的SQL SERVER2000大型数据库平台。由于要确保营业数据录入速度,系统采用C/S模式进行客户端的开发,并采用自动升级技术确保C/S模式下系统维护的简易性。为了方便非营业专职人员的使用和系统维护人员的沟通,部分功能采用B/S模式进行设计开发。系统通过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将网络和客户/服务开发模型集成起来。因此充分利用这种模式就可以较好的处理C/S、B/S之间的模块复用问题。系统目前采用双网结构,数据库主机形成双机集群,实现了网络和主机的冗余。城域数据网采用MPLS-VPN的高带宽光纤城域网技术,实现了以TCP/IP网络为主、拨号为备用的实时数据传输。数据库主机采用双主机加磁盘阵列,使用WINDOWS ADVANCED SERVER 2000的群集技术,保证数据库的可靠运行,切换能在15-60秒内完成。利用这种平台结构可以较好的解决系统数据安全性,网络安全及可靠性。系统基于SQL SERVER 2000大型数据库系统,稳定性高,数据处理能力强,关键事务通过事务交易处理完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数据库的检索能在瞬间完成。并提供安全快捷的磁带、硬盘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系统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与金融单位的接口,进一步实现银行代收。系统建立了完善的用户授权体系,并采用DES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保护。系统采用日清月结等手段,支持全月制、实时收费;实现全城联收及银行代收;民用与机关、个体、企事业单位统一管理;支持多种收费选择:例如全额收费、部分收费、预收费等;满足用户24小时多种缴费方式:现金、支票、电话银行、顶账、存折、金融卡、ATM、网络等。
蒋长彬[4](2007)在《重庆移动BOSS系统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电信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信业对国民经济收入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同时,电信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各大电信运营商都纷纷加大了对自身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电信BOSS系统作为电信运营商的核心支撑系统,也是各电信运营商建设的重点。本文结合重庆移动建设BOSS系统的实际情况,设计实施了重庆移动BOSS系统主机群集,为重庆移动提高自身营运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BOSS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对BOSS在国内外的应用、投资、建设进行了分析,论述了BOSS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以及群集对BOSS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增强作用。随后分析比较了群集的几种通用拓扑结构,并对BOSS系统的主要业务结构,业务功能对主机性能,磁盘空间,系统I/O,网络的拓扑结构、IP地址的规划、数据库的要求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BOSS主机系统的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思路。根据重庆移动BOSS系统的特点及对可靠性的要求,进行了基于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的系统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硬件配置方案设计及软件选型设计。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系统将重庆移动BOSS业务划分为三个资源组,即:支撑资源管理组、支撑业务处理组和漫游处理组。每个资源组都拥有独立的逻辑IP地址,物理共享存储空间,独立的数据库和其对应的应用程序,每个资源组可以任意在群集的三节点之间自由切换。此外为了增强BOSS系统的可靠性,对主机硬件,包括电源、I/O板、网卡、连接磁盘阵列的光纤卡都作了冗余设计,对共享磁盘阵列还采用了raid 5和raid 1技术来保证磁盘阵列中数据的安全,并采用了大型的磁带库和网络数据备份软件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实际应用证明,本文所提出的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系统能够在计划宕机和非计划宕机时做到系统间的无间隙切换,减少了重庆移动BOSS系统的非计划宕机时间,保证了重庆移动BOSS系统的高可用性。
黄建[5](2007)在《重庆商社(集团)建材连锁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运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并对企业信息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商务成为传统企业盈利模式的有效补充。本文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通信技术,改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已成为新形势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和创新盈利模式的必然要求。现行的以单纯的计算机管理和传统的手工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盈利增长的需要。因此,实行企业信息化和网络平台建设,对促进传统建材商贸企业建设,确立自身资源竞争优势并保证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重庆商社(集团)建材连锁(以下简称“商社建材”)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自1995年应用商业自动化系统以来,物流信息化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和连锁业务拓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根据企业发展的统一要求和规划,为更好地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资源优势,与上游厂商和下游客户更好地分享信息,公司信息管理部站在全公司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制定出完善、长远的物流信息化和互联网平台建设规划。软件设计采用现在流行的B/S和C/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结合基于Sybase数据服务器的分布式应用,以Windows 2000 Server及Windows 2000为基本操作系统平台。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网络的设计原则及技术分析②服务器设计原则及网络设备选型③基于网络平台构架的应用软件选型和技术分析④系统安全策略⑤核心网络平台的应用前景分析
王文冰[6](2007)在《异构环境下单点登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针对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应用的蓬勃发展,企业构建跨平台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异构网络为企业带来灵活性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管理、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各种平台的账户信息格式和用户认证机制的不兼容导致它们无法共存于同一数据库,企业不得不为异构系统部署多个单独的账户管理平台。多个账户数据库的并存使得用户为了登录不同平台,需要持有多个账户信息。这不仅为用户使用网络资源带来不便,而且增加了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和网络系统的安全风险。有些企业为解决一个用户多个账户的问题,在多个账户数据库之间建立数据同步,这非但没有解决账户管理和系统安全方面的问题,又带来软硬件资源浪费的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新型的异构系统账户统一管理系统模型,提出一个集成多种操作系统的HSMD域,不仅解决了不同操作系统账户格式冲突问题,而且实现了微软的Kerberos协议和标准Kerberos协议的互操作。区别于传统的Windows域或NIS域,HSMD域能够对域中用户、主机、服务等网络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分配,屏蔽它们的平台差异性,通过把Windows域控制器功能引入到UNIX服务器上,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
孙颖[7](2006)在《单点登录—EAI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为网络实体间的交流、合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多个服务提供方联合起来为共有的用户群提供服务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传统的网络协作模式下,要实现联合服务,必须管理来自多个安全域中的用户,这成为服务提供者面临的一个难题;而对于用户来说要准确地记住不同安全域中不同的用户名/口令,也是一种负担。近年来XML和Web服务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实现联合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技术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传统认证体制的不足,并详细阐述单点登录系统的由来、概念、系统结构及其与传统认证体制的不同之处。随后,就几种常见的单点登录系统解决方案,从可实施性,管理性,安全性和易用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以类似于网关的模型设计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单点登录系统。采取了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机制,采用了PKI技术保证用户身份标识传递的安全性,并采取了EAI理念和技术设计了单点登录系统的技术架构和接口形式。一方面,简化了实现的难度,便于统一用户的管理;另外一方面,使之更符合区级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需要。在单点登录系统的实际应用中,采用集群(Cluster)技术部署,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单点登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做了一些探索,主要在于尝试了用户数字身份标识的安全传递和多个系统之间的信任关系建立。目前出现的技术趋势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安全认证机制,这样在不远的将来便可以实现全网络的单点登录。
邓春梅[8](2006)在《Domino群集及其在电力系统网络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Lotus Domino群件系统的普遍应用,Domino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基于Domino的关键应用也不断增多。Domino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就成了许多用户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方面的需求,Lotus提供了Domino群集的功能。本论文的目的之一是研究Domino群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论文介绍了计算机集群及Domino群集的相关知识,说明了Domino群集的构建、管理和监控的过程。详细介绍了Domino群集在电力系统网络中的应用。表明此次的Domino群集应用是一个很成功的应用实例,完全达到了设计方案的各项要求。Domino群集的各项优点如:重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工作负载平衡、数据同步、数据备份和灾难规划等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论文针对电力系统网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最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Domino群集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达到最优。
蒋飞[9](2006)在《铁马集团网络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运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计算机信息化对企业信息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改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已成为新形势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现行的以单纯的计算机管理和传统的手工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实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促进企业建设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重庆铁马工业集团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目前,根据兵总的统一部署和规划,重庆铁马工业集团站在全集团公司信息化全面建设的高度,制定出完善、长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规划。软件设计采用现在流行的B/S和C/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后台使用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以Windows 2000 Server及Windows 2000为基本操作系统平台。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网络的设计原则及技术分析2、服务器设计原则及服务器系统设计选型3、Windows 2000 Server的应用4、系统安全策略
肖金敏[10](2006)在《基于WINDOWS的安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企业基础设施不断投入与升级,各种应用系统及其用户数量也不断增加,导致了许多安全问题。按照传统的丌发模式,每个应用系统都必须开发各自独立的身份认证模块,这不仅造成了各个应用系统的重复开发,也给系统的用户认证信息管理和用户的使用造成诸多不便。因此,研究开发一套能够支持不同的认证方式、单点登录的统一认证平台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研究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安全机制的设计及其在Windows上的应用实现。统一认证平台是基于Kerberos原理设计的,系统通过第三方认证服务器和Ticket解决了局域网内的强身份认证问题。它允许网络上进行通讯的实体互相证明彼此的身份,防止窃听和重放等手段的攻击,并且提供对通讯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的保护。与Kerberos不同的是,添加了安全审计功能,并且支持多种身份认证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安全选择。 系统实现了统一的用户管理、认证、单点登录、基于角色的授权与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功能,既方便了用户使用也减轻了管理难度。为了方便应用程序集成,系统采用了通用安全服务应用程序接口(Generic Security Service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GSS-API),并提供了多种集成方案。 统一认证平台设计支持操作系统与本平台的集成应用。结合Windows的登录认证原理,将WINDOWS登录保护做为本系统的一个应用进行了实现,既加强了对操作系统的安全保护,也实现了单点登录,方便了用户使用。
二、WINDOWS 2000群集服务在票据集中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INDOWS 2000群集服务在票据集中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OS的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钢铁企业信息化现状 |
1.1.1 企业信息化概述 |
1.1.2 国外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1.1.3 国内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1.2 G钢铁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1.2.1 企业简介 |
1.2.2 企业组织结构 |
1.2.3 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
1.2.4 存在问题 |
1.2.5 解决问题的路径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篇章结构 |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3.2 本文的篇章结构 |
第二章 G钢铁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1 G钢铁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
2.1.1 物流管理 |
2.1.2 资金流管理 |
2.2 G钢铁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核心流程 |
2.2.1 企业核心业务特点 |
2.2.2 信息化管理系统核心流程 |
第三章 G钢铁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 |
3.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
3.2 子系统设计 |
3.2.1 生产管理子系统设计 |
3.2.2 供应管理子系统设计 |
3.2.3 库存管理子系统设计 |
3.2.4 销售管理子系统设计 |
3.2.5 磅房称量管理子系统设计 |
3.2.6 成本管理子系统设计 |
3.2.7 财务管理子系统设计 |
第四章 系统技术架构与实现 |
4.1 系统在DNA架构下的实现 |
4.1.1 前端表示层系统实现 |
4.1.2 业务逻辑层系统实现 |
4.1.3 数据层系统实现 |
4.2 系统配置策略 |
4.2.1 基本系统配置 |
4.2.2 高端系统配置 |
4.3 系统应用效果 |
4.3.1 增强了信息管理的时效性、规范化 |
4.3.2 成本管理更加精细化 |
4.3.3 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信息集成共享 |
4.3.4 实例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系统技术特点及优势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JMS的高性能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 论文的结构和组织 |
第二章 工作流技术及工作流管理系统 |
2.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
2.2 工作流技术发展现状 |
2.3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3.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 |
2.3.2 工作流参考模型 |
2.3.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三章 群集技术 |
3.1 群集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
3.2 群集的基本概念 |
3.2.1 群集的定义和类别 |
3.2.2 群集实现的关键技术 |
3.3 群集体系结构 |
3.4 典型群集产品 |
3.4.1 MOSIX |
3.4.2 Linux Virtual Server |
3.4.3 TurboCluster |
3.4.4 Windows2000群集 |
3.5 群集产品存在的问题 |
3.5.1 负载评价和处理 |
3.5.2 饥饿-负载不均衡 |
3.5.3 存储一致性 |
3.5.4 均衡器单点失效 |
第四章 面向高性能群集工作流管理系统 |
4.1 系统概述 |
4.1.1 现有工作流系统存在的缺陷 |
4.1.2 系统设计目标 |
4.2 研究内容 |
4.2.1 负载均衡 |
4.2.2 故障恢复 |
4.2.3 底层通讯的实现 |
4.3 负载均衡 |
4.3.1 负载均衡技术 |
4.3.2 负载均衡算法 |
4.3.3 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策略 |
4.3.4 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 |
第五章 系统架构设计 |
5.1 JMS技术介绍 |
5.1.1 JMS的体系结构 |
5.1.2 JMS的两种通信模式 |
5.1.3 JMS的消息传递方式 |
5.1.4 JMS的可靠性机制 |
5.2 基于JMS消息总线的系统总体架构 |
5.2.1 系统体系结构 |
5.2.2 基于JMS的消息通讯 |
5.3 系统功能模块分解 |
5.3.1 群集监控 |
5.3.2 群集配置 |
5.3.3 群集管理 |
第六章 HPFlow系统的实现 |
6.1 HPFlow系统类设计 |
6.1.1 HPFlow主程序类实现 |
6.1.2 HPFlow服务器端消息处理类实现 |
6.1.3 HPFlow客户端类实现 |
6.1.4 共享数据设置类实现 |
6.2 HPFlow系统实现的功能点 |
6.2.1 HPFlow管理控制台 |
6.2.2 群集(LB)管理 |
6.2.3 工作流管理 |
6.2.4 共享数据管理 |
6.2.5 信号通讯管理界面 |
6.2.6 日志及邮件管理 |
6.3 HPFlow系统性能测试及比较 |
6.3.1 测试环境 |
6.3.2 测试内容 |
6.3.3 测试结果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3)城市自来水营业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系统主要名词定义 |
1.5 小结 |
第二章 技术路线及相关技术概述 |
2.1 POWERBUILDER 概述 |
2.2 MICROSOFT SQL SERVER 概述 |
2.3 服务器群集概述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城市自来水营业系统设计思想 |
3.1 系统分析 |
3.1.1 基础信息管理 |
3.1.2 抄表管理 |
3.1.3 收费管理 |
3.1.4 表务管理 |
3.1.5 信息查询 |
3.1.6 报表中心 |
3.1.7 系统维护 |
3.1.8 银行接口 |
3.2 系统目标 |
3.3 小结 |
第四章 城市自来水营业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
4.1.1 网络系统设计 |
4.1.2 硬件系统设计 |
4.2 软件平台选型 |
4.3 主要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基础信息管理 |
4.3.2 抄表管理 |
4.3.3 收费管理 |
4.3.4 表务管理 |
4.3.5 系统维护 |
4.3.6 银行接口 |
4.4 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
4.4.1 客户端程序自动升级 |
4.4.2 银行接口 |
4.4.3 并发处理 |
第五章 系统主要功能展示 |
5.1 基础信息管理 |
5.2 抄表管理 |
5.3 收费管理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4)重庆移动BOSS系统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中国 BOSS 系统发展现状 |
1.3 BOSS 系统稳定运营的重要性 |
1.4 群集技术概述 |
1.5 CLUSTER 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
1.6 课题来源和背景 |
1.7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2 高可用性群集系统的介绍 |
2.1 高可用性群集的简介 |
2.1.1 群集的目标 |
2.1.2 高可用性群集的特点 |
2.2 高可用性群集系统的工作原理 |
2.2.1 逻辑主机资源 |
2.2.2 共享磁盘系统资源 |
2.2.3 数据服务资源 |
2.3 群集的组成 |
2.3.1 群集的硬件组成 |
2.3.2 群集的软件组成 |
2.4 群集的常见拓扑结构 |
2.4.1 Pair(群集对)拓扑结构 |
2.4.2 N+1(星型)拓扑结构 |
2.5 群集的切换 |
3 重庆移动BOSS 主机群集方案设计 |
3.1 重庆移动 BOSS 系统 |
3.1.1 系统简介 |
3.1.2 BOSS 系统特点 |
3.1.3 重庆移动 BOSS 系统软硬件情况简介 |
3.1.4 重庆移动 BOSS 系统对高可用性群集系统的要求 |
3.2 重庆移动 BOSS 项目主机群集系统设计 |
3.2.1 可靠性、可用性、冗余性、安全性的原则 |
3.2.2 遵循可拓展性原则 |
3.2.3 遵循可管理性原则 |
3.2.4 遵循经济性的原则 |
3.2.5 遵循兼容性原则 |
3.3 群集节点的设计 |
3.3.1 群集软件的选择 |
3.4 群集拓扑的设计 |
3.5 主机群集系统的切换顺序设计 |
3.6 三节点 PAIR 群集、两节点群集、N+1 群集的比较 |
3.6.1 两节点群集拓扑 |
3.6.2 N+1 群集拓扑 |
3.6.3 三种拓扑方式的比较 |
3.7 三节点群集的优势 |
3.8 主机的硬件组成 |
3.8.1 cpu 板的分配 |
3.8.2 各个domain I/O 板板卡的组成 |
3.8.3 共享磁盘陈列 |
3.8.4 群集互连 |
3.8.5 公共网络 |
3.8.6 重庆移动 BOSS 主机群集系统资源组划分 |
3.8.7 逻辑主机资源(logical host)的划分 |
3.8.8 磁盘资源(disk group)的划分 |
4 实例 |
4.1 重庆移动 BOSS 项目主机系统现场 |
4.2 重庆移动三节点群集运行实例 |
4.2.1 cluster 系统运行原始状况 |
4.2.2 cluster 系统节点切换实例1——计划切换 |
4.2.3 cluster 系统节点切换实例2——非计划宕机 |
4.2.4 运行情况总结 |
5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重庆商社(集团)建材连锁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商社建材基本概况 |
1.3 商社建材组织机构 |
1.3.1 商社建材组织机构 |
1.3.2 组织机构简述 |
1.4 现状及需求概述 |
1.4.1 信息化现状 |
1.4.2 软件 |
1.4.3 硬件及网络 |
1.4.4 机构和人员 |
1.5 网络平台建设总体目标概述 |
1.5.1 总体概况 |
1.5.2 总体需求目标分析 |
2 商社建材信息平台规划 |
2.1 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 |
2.2 信息平台规划的策略 |
2.3 信息化建设规划蓝图 |
2.3.1 信息化总体架构 |
2.3.2 总体应用模式 |
2.3.3 总体应用流程图 |
2.3.4 分步实施策略 |
2.4 总体设计原则 |
3 组网策略 |
3.1 网络设计原则 |
3.2 技术分析 |
3.3 网络架构 |
4 基础设施 |
4.1 应用需求 |
4.1.1 服务器系统 |
4.1.2 网络系统 |
4.1.3 数据库平台系统 |
4.2 平台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
4.3 服务器设计原则 |
4.3.1 服务器硬件系统 |
4.3.2 操作系统 |
4.3.3 其它 |
4.4 服务器系统设计选型 |
4.5 WINDOWS 2000 SERVER |
4.5.1 商业价值 |
4.5.2 不需要Active directory(活动目录) |
4.5.3 可靠性 |
4.5.4 可用性 |
4.5.5 性能 |
4.5.6 可伸缩性 |
4.5.7 可管理性 |
4.5.8 Internet 准备就绪 |
4.5.9 硬件 |
4.6 网络系统平台设备配置 |
4.6.1 数据库服务器 |
4.6.2 Web 服务器 |
4.6.3 Email 服务器 |
4.6.4 后台工作站 |
4.6.5 收银机 |
4.6.6 其它设备 |
4.7 网络设备 |
4.7.1 VPN—Vigor 2200Eplus |
4.7.2 Vigor 2900 VPN 网关 |
4.8 数据库平台 |
4.8.1 数据库选型概述 |
4.8.2 Sybase 公司简介 |
4.8.3 Sybase 的优点 |
5 软件解决方案 |
5.1 连锁配送中心的发展状况 |
5.2 软件功能特点 |
5.2.1 系统的先进性 |
5.2.2 系统功能划分 |
5.2.3 系统安全性 |
5.3 软件功能 |
5.3.1 技术指标 |
5.3.2 系统功能模块 |
5.3.3 软件功能 |
5.4 集中式数据处理模式 |
5.4.1 集中式应用、集中式管理 |
5.4.2 分布式应用、集中式管理 |
5.5 商社建材供应链平台 |
6 系统安全策略 |
6.1 系统平台级的安全实现 |
6.1.1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
6.1.2 网络平台安全措施 |
6.2 主机及数据库系统安全 |
6.3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
6.3.1 数据备份 |
6.3.2 数据库恢复 |
6.3.3 灾难恢复 |
6.4 应用系统的安全措施 |
7 信息化总体效益分析及结论 |
7.1 总体效益分析 |
7.1.1 保障商社建材信息的准确性 |
7.1.2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
7.1.3 提升商社建材的风险管理能力 |
7.1.4 降低了商社建材的总体运营成本 |
7.1.5 培养良好的客户忠诚度和进一步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 |
7.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异构环境下单点登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1 发展现状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技术背景 |
2.1 概述 |
2.2 存储技术 |
2.3 认证技术 |
2.3.1 Kerberos 体系结构 |
2.3.2 Kerberos 认证过程 |
2.3.3 Kerberos 功能性分析 |
2.4 组策略技术 |
2.4.1 总体构架 |
2.4.2 物理结构 |
2.4.3 应用过程 |
2.5 其它技术 |
2.5.1 DNS 和DHCP |
2.5.2 单机LDAP(CLDAP) |
2.5.3 Samba 的域控制器功能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模型 |
3.1 设计思想 |
3.2 体系架构 |
3.2.1 工作模型 |
3.2.2 域控制器的体系结构 |
3.2.3 域成员的体系结构 |
3.3 工作流程 |
3.3.1 主机加入域的流程 |
3.3.2 用户登录域的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功能模块 |
4.1 基于LDAP 目录的存储模块 |
4.1.1 对象类设计 |
4.1.2 DIT 设计 |
4.1.3 账户冲突及解决方案 |
4.2 基于 Kerberos 的认证模块 |
4.2.1 互操作性问题研究 |
4.2.2 互操作性问题解决 |
4.2.3 接口设计 |
4.3 基于组策略的配置模块 |
4.3.1 域控制器上的组策略设计 |
4.3.2 UNIX 客户端的组策略处理机制 |
4.3.3 组策略获取 |
4.3.4 GPT 复制 |
4.4 基于SWAT 的管理工具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性能分析 |
5.1 可实施性分析 |
5.2 安全性分析 |
5.3 可靠性分析 |
5.4 可扩展性分析 |
5.5 局限性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单点登录—EAI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单点登录系统的引入 |
1.2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
1.4 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技术简介 |
1.5 集群(Cluster)技术简介 |
1.6 单点登录(Single Sign On,SSO)技术简介 |
第二章 单点登录系统分析 |
2.1 传统认证机制的不足 |
2.2 单点登录系统的概念 |
2.3 理想的单点登录系统 |
2.4 现实中的问题 |
2.4.1 与计算环境相关的问题 |
2.4.2 与电子身份相关的问题 |
2.5 单点登录系统的模型 |
2.5.1 基于网关的模型 |
2.5.2 基于经纪人的模型 |
2.5.3 基于代理的模型 |
2.6 确定单点登录系统模型 |
2.7 实现单点登录系统的技术要求 |
2.7.1 系统功能要求 |
2.7.2 系统认证机制 |
第三章 单点登录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概述 |
3.2 系统体系结构 |
3.3 系统使用的认证协议 |
3.3.1 基于PKI公钥体系的认证机制 |
3.3.2 单点登录认证流程 |
3.3.3 关键问题的解决方式 |
3.3.4 协议在本系统中地运用 |
3.4 认证服务器设计 |
3.4.1 认证服务器结构 |
3.4.2 认证处理流程 |
3.4.3 认证服务器设计 |
3.5 安全票据服务器设计 |
3.5.1 安全票据服务器结构 |
3.5.2 单点登录接口设计 |
3.6 系统功能和性能分析 |
第四章 单点登录系统实施 |
4.1 现状描述 |
4.2 实施目标 |
4.3 主要实施内容 |
4.4 业务规则部分 |
4.5 技术实现部分 |
4.6 设计创新性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Domino群集及其在电力系统网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计算机集群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2 Domino群集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Domino群集 |
2.1 Lotus Notes简介 |
2.1.1 Lotus Notes的发展历程 |
2.1.2 Lotus Notes的广泛覆盖 |
2.1.3 Lotus Notes的基本特性 |
2.2 Domino群集概述 |
2.2.1 Domino群集的主要优点 |
2.2.2 Domino群集和操作系统群集 |
2.2.3 Domino群集的基本信息 |
2.3 设置群集 |
2.3.1 确定群集中服务器的数量 |
2.3.2 确定群集中复本位置和数量 |
2.3.3 在群集中分布数据库 |
2.4 创建群集 |
2.4.1 管理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权限 |
2.4.2 在群集中创建复本 |
2.4.3 邮件路由在群集中进行故障转移 |
2.5 管理和监控群集 |
2.5.1 监控群集 |
2.5.2 平衡群集中的工作负载 |
2.5.3 管理群集中的故障转移 |
2.5.4 配置和控制群集复制 |
第三章 Domino群集在辽宁电力系统网络中的应用 |
3.1 辽宁电力Domino系统建设目标 |
3.2 系统软件现状与需求 |
3.2.1 原有Domino网络情况 |
3.2.2 原有局域网与广域网体系结构 |
3.3 辽宁电力系统网络中Domino群集的规划 |
3.3.1 辽宁电力Domino系统需要提供的服务 |
3.3.2 辽宁电力Domino系统数据库的设置 |
3.3.3 辽宁电力Domino系统的用户 |
3.3.4 辽宁电力Domino系统拓扑结构规划 |
3.3.5 辽宁电力Domino系统硬件环境的规划 |
3.3.6 CA数字证书 |
3.3.7 LDAP的集成 |
3.3.8 Portal的集成 |
3.4 辽宁电力Domino系统群集间的复制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铁马集团网络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铁马集团基本概况 |
1.3 铁马集团组织机构 |
1.4 现状及需求概述 |
1.5 核算与管理概述 |
2 铁马集团信息化规划 |
2.1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
2.2 信息化规划的策略 |
2.3 信息化建设规划蓝图 |
2.4 总体设计原则 |
3 软件解决方案 |
3.1 软件功能特点 |
3.2 产品功能 |
3.3 集中式数据处理模式 |
4 组网策略 |
4.1 网络设计原则 |
4.2 技术分析 |
4.3 网络架构 |
5 系统安全策略 |
5.1 系统平台级的安全实现 |
5.2 主机及数据库系统安全 |
5.3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
5.4 应用系统的安全措施 |
6 基础设施 |
6.1 应用需求 |
6.2 平台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
6.3 服务器设计原则 |
6.4 服务器系统设计选型 |
6.5 Windows 2000 Server |
6.6 服务器系统配置 |
6.7 网络设备 |
6.8 数据库平台 |
6.9 ORACLE 网络财务应用技术 |
7 信息化总体效益分析及结论 |
7.1 总体效益分析 |
7.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10)基于WINDOWS的安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信息安全背景 |
1.2 统一认证平台选题来源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组织与研究工作 |
第二章 统一认证平台相关技术分析 |
2.1 身份认证技术分析 |
2.2 密码技术研究 |
2.3 访问控制策略的选择 |
2.4 Windows系统安全体系研究 |
2.4.1 Windows 2000系统安全体系 |
2.4.2 windows登录认证原理 |
2.4.3 Windows 2000安全应用程序开发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Kerberos的统一认证平台系统设计 |
3.1 统一认证平台功能设计目标 |
3.2 统一认证平台系统设计 |
3.2.1 统一认证平台系统结构 |
3.2.2 统一身份认证流程详细设计 |
3.3 GSS-API通用解决方案 |
3.4 单点登录设计 |
3.5 基于角色的授权与访问控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INDOWS在统一认证平台上的应用集成实现 |
4.1 Windows应用实现过程分析 |
4.2 自定义GINA分析实现 |
4.3 身份认证详细分析设计 |
4.3.1 Windows登录客户端设计实现 |
4.3.2 多认证支持接口设计 |
4.3.3 windows代理登录 |
4.3.4 双因素身份认证服务器设计 |
4.4 Active Directory应用操作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程序集成方案 |
5.1 新开发的应用程序 |
5.2 原有应用系统集成 |
5.2.1 应用系统改造 |
5.2.2 代理单点登录 |
5.3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致谢 |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四、WINDOWS 2000群集服务在票据集中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OS的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高春山. 复旦大学, 2010(02)
- [2]基于JMS的高性能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景晓玺. 西北大学, 2008(08)
- [3]城市自来水营业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元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7(05)
- [4]重庆移动BOSS系统三节点高可用性群集的设计与实现[D]. 蒋长彬. 重庆大学, 2007(06)
- [5]重庆商社(集团)建材连锁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设计与实现[D]. 黄建. 重庆大学, 2007(05)
- [6]异构环境下单点登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王文冰.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6)
- [7]单点登录—EAI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D]. 孙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01)
- [8]Domino群集及其在电力系统网络中的应用[D]. 邓春梅. 天津大学, 2006(05)
- [9]铁马集团网络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的设计与研究[D]. 蒋飞. 重庆大学, 2006(01)
- [10]基于WINDOWS的安全机制的研究[D]. 肖金敏. 西北工业大学, 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