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空间数据模型设计——以“合肥地区非典防治决策支持系统”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马仁锋,周小靖,李倩[1](2021)在《中国城市公共服务及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高质量城市化要求中国必须处理好城市公共服务基本供给,顾及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突发需求。概览中国城市公共服务及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应急研究脉络、领域与前沿,探索性展望城市公共服务响应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PHE)未来研究重点。研究发现:(1)城市公共服务研究缺少核心团队,研究视角与内容多元化显着,研究热点聚焦公共服务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空间配置导向与标准、公共服务的财政运作和居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等方面。(2)城市公共服务研究未重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不同尺度系列发展目标综合考量公共资源有效配置和公共服务供给治理,鲜见关注平战结合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探索,以及公共服务主体性(阶层性、支付能力与意愿、职住格局)、主体的时空行为规律,以及顾及主体性及其时空行为规律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与决策的价值理念到实施路径的系统设计。(3)城市公共服务响应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研究需要基于科学评估PHE危害程度、时空扩散特征,及时围绕城市各类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与阻断PHE的双重责任研究应急预案体系,重点应提出各类各层级公共服务的供给情景,尤其是如何实现分区分类防控的基本原则与保证各类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在城市各类功能区及其社区层面的风险评估等级与非常规的组合应急响应机制。
李磊,马欢,陈建蓉[2](2021)在《数字政府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代表的新的一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社会正常运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速通勤和信息通信技术加剧了疫情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播深度,带来了"信息陷阱",不利于防治开展。数字政府是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领域的应用,可推动传统治理工具和治理架构的变革,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具备优势。凭借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数字政府可以提高知识管理能力和社会协同治理能力,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对。在未来发展中,数字政府要重点提高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力,树立数字化"为人民服务"的管理理念,进一步破除阻碍社会协同的内在组织惯性。
金锋淑,李岩,孔庆熔[3](2021)在《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疫情防控规划编制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2020年新春,以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多方位分析疫情给城市、国家、国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深刻反思城市规划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响应方面的短板和韧性城市建设中的空缺;提出编制疫情防控规划的必要性、重点和难点;提出建立国家-省(城市群)-市县-乡(社区)四个层级的疫情防控体系,为完善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探索探索;并建议尽快编制相关导则来指导和落实疫情防控规划。
林鸿潮,姜永伟[4](2021)在《基于安全冗余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变革》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事故链"思维通过简单线性"归因"的方式对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中的个别因素进行优化,无法实现整个系统的改善。安全冗余作为一种理念,旨在增加系统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各个功能子系统在功能分化的前提下,着力提升自身的复杂性(选择的多种可能性),通过结构间的耦合机制,增强整个公共卫生应急全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应对公共卫生风险。我国现有的公共卫生应急系统明显不符合安全冗余的应急理念,突出表现为风险信息来源单一且传输过程易受干扰,决策节点高置且单一影响应急决策效率,政府内部的权力整合机制受到削弱,基于常规情景假设的应急准备造成能力差距,短时间尺度的物资保障能力不足。应当在充分辨识系统脆弱性的基础上,以提升安全冗余为中心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系统,重点是实现疫情监测方式和监测渠道的多元化,下移和分散疫情防控的决策节点,重建政府的应急管理日常办事机构,将应急准备转向极端情景假设,并基于峰值需求进行应急物资储备。
刘雅姝[5](2021)在《多维视角的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各种利益诉求增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对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研究已经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习近平指出,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可见,近年来国家安全思想已上升到重要的指导地位。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各种事故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临巨灾风险的防范问题、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社会安全类风险,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重大突发事件产生的诸多影响严重威胁我国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此背景下,重大突发事件的演变机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立足于系统理论及5W1H方法,融合演化博弈理论、知识图谱理论、事理图谱理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演变机理展开研究,构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模型,在对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进行实证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1)构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模型,基于系统理论及5W1H分析方法定义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的内涵,突破传统从单一维度研究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的局限,从系统观角度出发解读重大突发事件演变要素、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重大突发事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主体行为要素(Who)、事件舆情信息要素(What)、事件事理要素(Why)、事件时间要素(When)、事件环境要素(Where)。系统性地从Who(谁推动、促进了事件演变)、What(事件演变的内容是什么)、Why(事件演变的原因是什么)等多维度视角研究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最终基于事件的演变机理提出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How)。(2)从重大突发事件主体行为的维度(Who)解读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解释了事件主体行为演变的问题。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主体行为的演变过程,明确博弈主体是由政府为代表的决策方、以网民为代表的参与方、以媒体为代表的推动方三部分组成,对其博弈动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最后对所构建的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模拟了事件发展热度、事件负面影响持续恶化、政府奖惩机制介入情景下三方主体行为的演变,得出的结论为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主体的管理策略提供现实参考依据。(3)从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信息演变维度(What)解读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解释了事件演变的内容问题。基于知识图谱理论,提出事件舆情知识图谱的构建框架模型及技术架构,进而构建事件舆情知识图谱,利用舆情知识图谱挖掘舆情知识三元组、网络传播的路径结构等内容。基于数据驱动思想,通过舆情知识的进一步提取分析得到事件舆情的话题演变、舆情知识网络结构演变等过程。所得事件舆情信息演变的分析结论有益于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舆情治理。(4)从重大突发事件演变的事理逻辑维度(Why)解读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解释了事件演变的原因问题。基于事理图谱理论,采用事理图谱构建的相关方法,通过本体构建、事件抽取、事件关系抽取等步骤构建了面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理图谱及其抽象事理图谱。基于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挖掘重大突发事件演变过程中的事理逻辑知识,深入分析事件之间的演变规律和模式,弥补以往未能详尽阐述重大突发事件在微观层面的演变机理和运行过程的短板。基于知识驱动视角,通过事件逻辑知识演变分析、事件演变的传导路径挖掘、事件演变的动因剖析等角度揭示重大突发事件的演变逻辑与规律,进而把握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脉络,为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5)提出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How)。依据事件的演变机理得出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阐述了在突发事件情景下应如何应对的问题。基于事件演变机理的研究内容,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1)基于事件主体行为演变的主体管理策略;(2)基于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信息演变的舆情信息治理对策;(3)基于事件主体行为演变、事件舆情信息演变、事件演变的事理逻辑三个维度的重大突发事件管控问题。理论层面上,立足于系统理论、演化博弈理论、知识图谱理论、事理图谱理论、5W1H等多种理论方法,从事件的主体演变、事件舆情信息演变以及事件演变的事理逻辑挖掘等多维视角入手,构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模型。通过博弈论、知识图谱、事理图谱等方法剖析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阐述事件演变的本质,发现事件演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的应对策略。基于数据驱动思想,多维度揭示重大突发事件的演变过程,基于知识驱动思想,挖掘重大突发事件演变逻辑,促进了传统研究范式转型,科学地认识重大突发事件的演变过程,可以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分析研判和预警,提高事件的总体态势感知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践层面上,通过爬取微博、中国新闻网、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等平台上重大突发事件的相关数据,构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和事理图谱,基于真实数据对理论推演部分进行实证分析,最终服务于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研究逻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为相关部门进行科学研判、精准施策提供依据,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和推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李冠,王璐琪,花嵘,贾斌[6](2021)在《基于区块链中台架构的城市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研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文中指出在社会加速转型和应急管理体制亟需变革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灵活、高效,适用于现代化城市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多元主体数据共享不足、协同效率较低等突出问题,以国家法律规制和社会监督为前提,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融合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可信任以及中台的复用性、共享性等特点,搭建基于区块链中台的城市应急管理技术架构,提出了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面向后疫情时代的、基于区块链中台架构的现代化城市应急管理智慧协同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作用,提高城市应急管理效率,促进我国城市应急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李秋霞[7](2021)在《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影响与应急处置机制研究》文中指出
孙世豪[8](2021)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以浙江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为例》文中提出
田新俊[9](2021)在《我国政府对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徐龙顺,佘超[10](2021)在《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创新:情景变迁、发生逻辑与实践指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了从"权责独立"的"单灾害管理"到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以应急管理部为组织核心的新时代综合应急管理的变迁。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仍暴露出许多短板和不足:预防预警理念薄弱;跨部门跨地区综合协调、分类管理、物资调配困难;属地管理为主的激励与容错机制不完善,属地责任"漂浮";法制"硬约束"不完善、防治"软实力"较薄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时代挑战,举国体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创新提供了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助推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创新进入"黄金期"。后疫情时代,可以基于结构、制度和技术的三维视角,从理顺关系结构、完善体制机制和规范数字技术等方面创新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二、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空间数据模型设计——以“合肥地区非典防治决策支持系统”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空间数据模型设计——以“合肥地区非典防治决策支持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城市公共服务及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城市公共服务研究总体特征 |
(一)关注度演变及主要关注者特征 |
(二)关键词及研究主题演变 |
二、中国城市公共服务研究热点领域动态 |
(一)城市公共服务分类及其规划研究 |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多尺度研究 |
(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
(四)城市公共服务建设与运维的财政研究 |
(五)城市公共服务的公众感知满意度研究 |
(六)中国城市公共服务研究理论标靶演化与缺憾 |
三、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城市公共服务研究架构 |
(一)城市的主体性、尺度性与治理性 |
(二)城市主体、尺度与治理诉求的公共卫生安全基线 |
(三)城市公共服务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向与重点 |
四、研究展望 |
(2)数字政府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字政府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的理论分析 |
(一)数字政府建设的基本框架 |
(二)数字政府与知识管理 |
(三)数字政府与协同治理 |
二、案例分析——数字政府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治理的具体方式 |
(一)疫情征兆期 |
(二)疫情暴发期 |
(三)疫情延续期 |
三、数字政府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反思 |
(一)大数据技术是否有效 |
(二)数字技术是否为人民服务 |
(三)政府部门之间是否可有效协同 |
四、结语 |
(3)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疫情防控规划编制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背景 |
2疫情防控规划的提出 |
2.1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协同性 |
2.2城市规划需要充分响应公共卫生需求 |
3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
3.2韧性城市建设中疫情防控前瞻规划的缺失 |
4疫情防控规划编制难点与重点 |
4.1疫情防控规划难点 |
4.1.1城市疫情隐患风险评估 |
(1)评估内容 |
(2)应用模型探索 |
4.1.2病原追踪系统 |
4.1.3隔离单元规模估算 |
4.2疫情防控规划重点 |
4.2.1防控标准的制定 |
4.2.2疫情防控体系的建立 |
(1)疫情防控体系 |
1)区域疫情防控体系 |
2)防控工程设施体系 |
(1)公共卫生 |
(2)医疗设施 |
(3)物资储备 |
4.2.3疫情防控用地布局 |
5疫情防控规划初步内容 |
5.1总则 |
5.2疫情类型 |
(1)传染病疫情类型 |
(2)疫情影响力分类 |
5.3疫情防控标准 |
5.4疫情防控体系 |
5.4.1疫情隐患区 |
5.4.2疫情防控体系 |
(1)国家层面 |
(2)省级-城市群层面 |
(3)市县层面 |
(4)乡-社区层面 |
5.5疫情防控措施 |
5.5.1工程措施 |
(1)选址要求 |
(2)防控医疗设施 |
(1)传染病专门医院 |
(2)应急医院 |
(3)防控物资储备库 |
5.5.3非工程措施 |
(1)大数据应用系统 |
(3)疫情举报、监管系统 |
5.6生命线工程 |
5.7灾后恢复 |
5.8规划实施措施 |
5.8.1组织编制 |
5.8.2规范编制 |
5.8.3明确责任 |
5.8.4严格实施 |
5.8.5多方协调 |
6结论 |
(4)基于安全冗余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事故链”逻辑的失败和基于系统论的视角迁移 |
三、对公共卫生应急系统安全冗余度的检视 |
(一)信息子系统:信源单一且传输过程易受干扰 |
(二)决策子系统:决策节点高置且单一影响效率 |
(三)权力子系统:政府内部的权力整合机制受到削弱 |
(四)准备子系统:常规情景假设造成能力差距 |
(五)保障子系统:短时间尺度的物资保障能力不足 |
四、构建高安全冗余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
(一)疫情监测方式和监测渠道的多元化 |
(二)疫情防控决策节点的下移和分散 |
第一,兼顾应急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
第二,降低瞒报、谎报、迟报风险。 |
第三,原来的科层制决策模式可以转型为纠错机制。 |
(三)政府应急管理日常办事机构的重建 |
(四)将应急准备转向极端情景假设 |
(五)基于峰值需求进行应急物资储备 |
第一,发展公共卫生应急产品和服务市场,做大做强相关应急产业。 |
第二,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打通应急物资调配中的层级壁垒和部门壁垒。 |
五、结语 |
(5)多维视角的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研究进展 |
1.2.2 国外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研究进展 |
1.2.3 国内外基于事理图谱的事件演变研究进展 |
1.2.4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知识图谱理论 |
2.2 事理图谱理论 |
2.3 5W理论 |
2.4 演化博弈理论 |
2.5 自然语言处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维视角的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基本内容 |
3.1 重大突发事件内涵与分类 |
3.1.1 重大突发事件内涵 |
3.1.2 重大突发事件分类 |
3.1.3 重大突发事件特征 |
3.2 重大突发事件演变的构成要素及关系 |
3.2.1 事件演变的构成要素 |
3.2.2 事件构成要素的关联关系 |
3.3 多维视角的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 |
3.3.1 演变机理内涵 |
3.3.2 演变机理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重大突发事件的主体行为演变 |
4.1 问题描述 |
4.2 事件主体的演化博弈分析 |
4.2.1 博弈主体分析 |
4.2.2 博弈动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 假设与模型构建 |
4.3.1 模型假设 |
4.3.2 模型构建 |
4.3.3 均衡点与稳定性分析 |
4.4 模拟仿真分析 |
4.4.1 重大突发事件热度影响下的主体行为演化路径 |
4.4.2 负面影响持续恶化情景下主体行为演化路径 |
4.4.3 政府介入采取奖惩机制情景下主体行为演化路径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演变 |
5.1 舆情信息演变概述 |
5.1.1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信息 |
5.1.2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 |
5.2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理论模型构建 |
5.2.1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构建框架模型 |
5.2.2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技术架构 |
5.3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模式层构建 |
5.3.1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本体构建 |
5.3.2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模式层构建 |
5.4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数据层构建 |
5.4.1 数据源选取及采集 |
5.4.2 数据预处理 |
5.5 基于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的舆情演变分析 |
5.5.1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的时序演变分析 |
5.5.2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传播路径结构解析 |
5.5.3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知识图谱内容分析 |
5.5.4 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评论话题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重大突发事件演变的事理逻辑 |
6.1 重大突发事件的事理图谱研究范式 |
6.1.1 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内涵 |
6.1.2 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构建的逻辑模型 |
6.1.3 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的事理挖掘流程 |
6.2 重大突发事件事理图谱构建 |
6.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6.2.2 事理图谱构建流程 |
6.3 重大突发事件抽象事理图谱构建 |
6.3.1 事件泛化 |
6.3.2 公共卫生事件抽象事理图谱 |
6.3.3 事件知识存储 |
6.4 重大突发事件演变的事理逻辑分析 |
6.4.1 因果事件提取 |
6.4.2 事件的因果逻辑知识分析 |
6.4.3 事件演变的传导路径挖掘 |
6.4.4 事件演变的动因剖析 |
6.5 重大突发事件的动态演变 |
6.5.1 事件演变的动力学流图构建 |
6.5.2 仿真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事件演变机理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
7.1 基于事件演变机理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概述 |
7.1.1 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时代背景 |
7.1.2 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目标 |
7.1.3 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特征 |
7.2 基于事件演变机理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思路及过程 |
7.2.1 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思路 |
7.2.2 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过程 |
7.3 重大突发事件主体管理策略 |
7.3.1 重大突发事件的参与用户管理 |
7.3.2 重大突发事件的传播平台管理 |
7.3.3 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府管理 |
7.4 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信息治理研究 |
7.4.1 事件舆情信息治理问题的提出 |
7.4.2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信息治理对策 |
7.5 重大突发事件管控模型构建 |
7.5.1 重大突发事件管控的重大意义 |
7.5.2 重大突发事件管控面临的挑战 |
7.5.3 重大突发事件的管控模型 |
7.5.4 重大突发事件管控模型功能 |
7.6 本章小节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局限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区块链中台架构的城市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研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区块链中台架构与城市应急管理 |
(一)中台架构 |
(二)区块链技术 |
(三)区块链中台架构与城市应急管理的相关研究 |
三、基于区块链中台的城市应急管理技术架构 |
(一)数据层 |
(二)网络层 |
(三)共识层 |
(四)合约层 |
(五)应用层 |
四、基于区块链中台架构的城市应急管理协同机制模型 |
(一)感知层 |
(二)数据层 |
(三)交互层 |
(四)应用层 |
(五)决策层 |
五、结语 |
(10)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创新:情景变迁、发生逻辑与实践指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 问题提出 |
二、 文献综述 |
第一,应急管理研究的“时间”特征显着。 |
第二,应急管理研究的“事件”特征明显。 |
第三,应急管理研究的“模型”趋势突出。 |
三、 从“单灾害管理”到“综合应急管理”:应急管理体系的情景变迁 |
(一) “权责独立”与“单灾害管理”:应急管理体系的历史情景 |
(二) “一案三制”与“应急办”成立:应急管理体系的过渡情景 |
(三)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应急部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现实情景 |
四、 机遇与挑战并存: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发生逻辑 |
(一) 优势与机遇: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正”逻辑 |
1. 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时代考验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政治优势 |
3. 强大的综合国力: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经济优势 |
4. 先进的科学技术: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技术优势 |
(二) 问题与挑战: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负”逻辑 |
1. 传统结构性缺陷: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反作用力 |
2. 现代大数据挑战: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方向选择 |
3. 技术异化、风险集聚: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催化剂 |
五、 结构、制度与技术: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实践指向 |
(一) 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结构指向:理顺关系结构 |
1. 理顺“上”与“下”的关系结构 |
2. 理顺“左”与“右”的关系结构 |
(二) 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制度指向:完善体制机制 |
1. 完善监测预警体制机制 |
2. 完善应急响应体制机制 |
3. 完善协调联动体制机制 |
4. 完善多主体参与体制机制 |
5. 完善应急保障体制机制 |
(三) 应急管理体系创新的技术指向:规范数字技术 |
1. 构建数字化应急管理系统 |
2. 规避“技术异化”和“技术利维坦”[1] |
六、 结语 |
四、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空间数据模型设计——以“合肥地区非典防治决策支持系统”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城市公共服务及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研究进展[J]. 马仁锋,周小靖,李倩. 上海城市管理, 2021(06)
- [2]数字政府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与实践[J]. 李磊,马欢,陈建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3]韧性城市建设背景下疫情防控规划编制初步探讨[A]. 金锋淑,李岩,孔庆熔.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 2021
- [4]基于安全冗余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变革[J]. 林鸿潮,姜永伟.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21(05)
- [5]多维视角的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理及应对策略研究[D]. 刘雅姝. 吉林大学, 2021(01)
- [6]基于区块链中台架构的城市应急管理协同机制研究——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J]. 李冠,王璐琪,花嵘,贾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7]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影响与应急处置机制研究[D]. 李秋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
- [8]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以浙江农村地区新冠疫情防控为例[D]. 孙世豪.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9]我国政府对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的比较研究[D]. 田新俊. 湖北大学, 2021
- [10]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创新:情景变迁、发生逻辑与实践指向[J]. 徐龙顺,佘超.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