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国计划扩大水果出口(论文文献综述)
余海秋[1](2021)在《中泰榴莲贸易与泰国榴莲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泰榴莲贸易在互联网跨境电商创新、交通物流网改造升级以及蔬果通关便利化等"互联互通"助推下,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使得榴莲成为泰国仅次于大米与天然橡胶的重要出口农产品。中泰榴莲贸易深刻改变了泰国传统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榴莲生产与销售模式,不仅搭上了中国经济"顺风车",有效增加了出口与产业附加值,而且为榴莲产地的扶贫与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新技术、新基建与RCEP的签订落实,中泰榴莲产业链还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成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互联互通"的重要样板。
孙彤彤[2](2021)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农业经营规模、技术进步程度、国际环境形势等条件变化影响,中国农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当前,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的趋势和格局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关键,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农业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均得到了一定发展,其中,美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美国农业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塑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强国,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及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确定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及分析框架,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理论为基础,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为背景,综合评价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详细分析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深入探讨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农业发展困境提出对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回顾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1)1860年至1945年是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农业先后经历了农业半机械化(1860-1914年)与农业机械化(1915-1945年)阶段,美国农业完成了由手工到半机械化、基本机械化、再到全面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简单机械化来维持。(2)1945年至2000年间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以后,美国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结构,美国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更加明显,并实现了农业科学化,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升。(3)2000年以后美国农业进入“新时代经济”。在此期间,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农业贸易迅速扩张并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支撑。本文建立了包含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分别对应竞争力结果、竞争力维度、竞争力来源三个层面。第一部分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方面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基于显示性指标的评价: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看,美国农业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但有减弱趋势,其中植物产品比较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及饮料等;从净出口情况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因为美国对农业进口依赖程度也很高,其中谷物产品、稻草秸秆及饲料具有较强净出口能力。基于解释性指标的评价:从建立的国际竞争力“基础——形成过程——结果”三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来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在18个观察对象中排名第一,其中,美国农业在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指标上表现最好,可以发现美国充足且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及雄厚的研究开发资金,有效地将美国现有技术和自然资源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同时美国在农业适用技术和专利开发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这大幅提升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第二部分从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两个维度探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取路径。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美国较高的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更高产量所抵消,同时较低的内陆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弥补了其较高的农场价格劣势,促使美国农业获得成本优势,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第二,美国在食品供应安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各种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均较好,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专业化的农业营销方式促进美国农业差异化优势快速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三部分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基本因素和辅助因素两方面讨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要素、农业需求条件、农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辅助因素包括政府因素和历史机遇。通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获得由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健全的相关支持产业和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等多个方面综合决定。然而,美国农业仍面临长期产能过剩、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启示。相较于美国农业,中国农业尚面临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有许多不足、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基于中国农业发展困境及上述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来实现。
薛贝[3](2021)在《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成立,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合作的逐渐深化,作为最大的水果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双方水果贸易的发展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自2010年起,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贸易呈现了稳定增长的趋势。2019年中国水果出口东盟的贸易总额达到了3704807千亿美元。但是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作为水果出口大国的中国在东盟市场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国际新局势下,研究如何优化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结构,提升中国水果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对中国水果出口企业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仔细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数据分析法详细地分析了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现状,主要包括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的贸易规模、出口的商品结构、出口的市场结构;其次,在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基础上,加入了经济规模、距离、劳动力成本、经济差距、东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量等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扩展性贸易引力模型。通过stata15软件对2010年至2019年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规模对中国水果出口东盟的贸易具有正向影响。双方距离和东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量对双方贸易有负向影响。再次,利用贸易引力模型构建的最优方程计算出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的理论预期值,并用中国水果出口东盟的实际贸易额和理论上的预期值进行比较,测算出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的市场潜力。经过测算,将东盟十国分为三大类:潜力巨大型国家、潜力开拓型国家和潜力再造型国家。最后,为了中国水果出口企业进一步扩大东盟市场,促进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稳定发展,根据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现状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结构、提升中国水果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中国与东盟各国物流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对东盟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的对策建议。
李泰芬[4](2020)在《出口贸易视角下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泰国传统糖果,制作工艺精湛,味道鲜甜可口,充分彰显了泰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但是,现代人们对糖果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食用,而是越来越关注通过糖果品牌设计带来的视觉体验。依据目前国际糖果产业的市场趋势,品牌设计在糖果市场中发挥着的作用日益显着。因此,部分泰国传统糖果也在致力于不断拓宽国际贸易市场,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品牌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品牌形象设计意识、设计不符合产品特性、未能充分表达民族文化内涵等,导致其难以发挥品牌设计的积极作用。本研究课题将在出口贸易视角下,分析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现状,归纳总结外国消费者群体对泰国传统糖果品牌的意见与建议,探讨如何通过载体进行有效的品牌设计策略,最终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品牌设计、商标设计、包装设计等涉及到出口贸易和品牌设计的概念进行了详尽阐述,发现品牌设计在出口包装中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保护产品、保持质量,免受灰尘、昆虫、湿气、热气、阳光等影响,同时也存在着知名度低、缺乏品牌形象设计意识等一系列值得探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对泰国传统糖果的历史文化内涵、制作工艺、分类及主要特征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并分析研究了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在出口贸易中的现状。在向外国消费者发放调查问卷过程中,研究发现发现传统糖果在口味上十分出众,经过一些特别的制作方法可以使泰国的传统糖果味道变得更加独特、包装材质方便运输等。此外,泰国传统糖果品牌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认知程度不高、包装设计不方便、打开后不可以长期储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泰国传统糖果出口贸易产业的发展。对此,本文选取了泰国8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糖果品牌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其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品牌设计的四点启示,即品牌设计充分传递产品信息、注重消费者求、适当用于插图设计、注重创新性。最后,笔者选取泰国传统铺果“泰式小钵糕”进行品牌设计实践,遵循将线条和泰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特别选取了具有泰国特色且历史悠久的泰国丝绸图案(kan khon)来做设计参考,将原图进行消减,剩下主干条纹,并将品牌设计方案交给品牌识别、商标设计和包装设计领域的三位专家进行评审,结合评审意见进行修改,确定最终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出口贸易的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方案。基于以上研究,笔者希望通过对泰国传统糖果“泰式小钵糕”的设计,达到提升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水平、构建自信优良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糖果商品的附加值,推动建立泰国传统糖果的品牌文化,提高外国消费者对泰国传统糖果的认可度及购买欲,让更多的人了解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文化的目标,甚至利用品牌效应达到影响消费者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
刘成凯[5](2020)在《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日前,全球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而长期对华贸易逆差也引发了部分国家的顾虑。湄公河流域是中国周边重要合作地区,湄公河流域国家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近年来,除老挝外,该地区国家对华贸易均为逆差,其中越南和泰国的对华贸易逆差自2010年以来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缩小湄公河国家对华贸易逆差,消除各国顾虑,是中国与这些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促进进一步合作的重要内容。农产品是湄公河流域五国对华出口的重要产品,也是该五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随着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诸多问题与挑战也逐渐显露,切实解决好中国与湄公河流域五国农产品问题,扩大湄公河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利于缩小他们对华贸易逆差。本研究运用相关国际贸易理论,通过建立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并辅助相关贸易指数来对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结果为:缅甸、越南对华农产品贸易强度高于世界出口农产品的平均水平,而老挝、泰国和柬埔寨三国对华农产品贸易强度低于其对世界出口农产品的平均水平;与湄公河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较弱;湄公河五国中,缅甸、老挝、泰国和越南四国对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劲,柬埔寨对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稍弱。根据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结果,影响中国与湄公河流域五国的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主要有湄公河国家GDP、首都距离、湄公河国家人口数量、是与中国否接壤、湄公河国家货币自由化指数、投资自由化指数、清关时间、关税水平等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实证分析都显示对在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额有较为显着的影响,其中湄公河国家GDP、首都距离、湄公河国家人口数量、是否与中国接壤、湄公河国家货币自由化指数、投资自由化指数对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有正向影响;清关时间、关税水平等因素对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有负向影响。“澜湄合作”机制并未对中国在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额造成显着的影响。目前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潜力类型主要以潜力开拓型为主,该类型国家包括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四国,而泰国则属于潜力巨大型。同时本研究对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贸易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一是湄公河国家农产品需要向高附加值化发展;二是通过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简化通关流程、建立统一的检疫检验标准来提高通关效率;三是进一步完善湄公河国家与中国交通建设;四是通过多方合作、边境贸易等方式加强该区域多领域全方位区域合作。本研究希望通过以上建议减少湄公河国家对华贸易逆差,消除该区域国家在对华贸易商的不满,进而推进“澜湄合作”的稳步发展。
阮氏艳香[6](2020)在《越中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文中指出越南和中国关系密切,越中两国有着相同的历史文化和悠久的贸易历史。自1991年以来,越中两国关系正常化后,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双方在经贸领域合作活动中也都取得了显着的成就。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了越南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消费国。2004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2014年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以来,为越南与中国之间的农业贸易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2014年至2018年,越南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以每年36%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活动,特别是有序的农产品贸易合作。这篇文章主要是利用一种比较的分析法和一种定量、定性的分析法,着重分析了越南和中国在两国贸易方面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第一章重点选题部分提出了这篇文章的主要重点选题研究背景和其重要意义,分析方法与重点研究发展方向,国内外研究状态等。第二章主要是针对本篇文章的的主要理论特点是对比较战略优势分析理论、要素资源禀赋优势分析理论、国际竞争战略优势分析理论等内容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主要是对目前两国贸易现状进行阐述。第四章和第五章对越中两国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定量分析了两国之间的贸易状况。最后指出越南与中国在农产品贸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的2009-2018年间,对中国与越南农产品的竞争力和互补性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越南和中国两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比较相似;通过HS的二分位数据计算越南与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发现,越南和中国经常进行农产品贸易。越中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是共同存在的,且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越南有很强的优势,农产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具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加工的优势。综上,本文提出越中两国应更加完善双边农产品贸易政策,进一步提升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和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同时,越中双方应优势互补,大力合作,利用“一带一路”,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机制和农业创新能力。
王美意[7](2020)在《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广西陆路通道研究》文中提出近5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也迎来了机遇。泰国作为东南亚地区农产品出口大国,与其相邻国家的贸易也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广西通道是泰国与中国贸易的一个重要桥梁,对于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广西陆路通道的三条路线还存在交货延时、农产品保鲜技术较落后及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物流实践逐步进行解决,并以此促进泰中贸易的深入发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7个部分:第一章是关于研究的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献综述与研究理论依据;第三章的内容是对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广西陆路通道的相关状况进行分析,寻找最优路径;第四章对广西陆路通道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的内容是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第六章的主要内容是泰国-广西陆路通道的发展建设方案设计;第七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运输经济理论等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陆路通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借鉴河口-越南陆运物流通道、印度-中国陆运物流通道的相关经验,提出了旨在促进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广西陆路通道发展的建设方案,具体包括加快构建集装箱多式联运枢纽中心,提高组织管理水平;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时间成本;加强物流网络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服务能力;提高海关办事效率,保证农产品质量;健全农产品出口中国陆运物流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樊凤娟[8](2020)在《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果市场的全球化程度较高、贸易往来较活跃,中国与东南亚皆是全球重要的水果产区,互为重要的水果贸易伙伴,中国更是世界最大的水果消费市场。尤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之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水果贸易进一步升级。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是东南亚地区水果生产与贸易的轴心国家,与这六国的水果贸易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水果贸易的主体。同时,作为水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正为此六国与中国的水果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激发更大活力。此外,当前我国农业扩大开放的目标明确,农产品贸易中既要求增加适应国内需求的农产品进口、也要求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水果贸易,对于我国农产品贸易乃至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围绕此问题展开研究仍具有价值和必要。本文针对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展开研究,主要分析其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关系。为此,选用2009-2018年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数据为样本,首先,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的贸易规模、市场结构、类别结构,揭示双边水果贸易的现实。然后,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出口相似度指数(ESI)分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揭示中国与东南亚六国的水果贸易竞争性关系,同时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TCI)、贸易结合度指数(TCD)、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分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与揭示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互补性关系。研究发现,中国逾50%的水果出口与近50%的水果进口,皆发生于中国和东南亚六国之间,双边水果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其中,中国主要从泰国、越南、菲律宾进口水果,而主要向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出口水果,且出口水果以0808、0805、0806、0810类为主,进口水果以0810、0803、0804、0801类为主;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具有竞争性,但存在差异化表现,东南亚六国整体上水果竞争能力强于中国,其中菲律宾、越南、缅甸与泰国的水果竞争能力强于中国,马来西亚与中国的竞争最为显着,而中国与东南亚六个国家在绝大多数类别水果中的竞争状态各不相同、竞争性强弱不一;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具有互补性,但同样存在差异化表现,东南亚六国整体上与中国水果贸易具有双边互补性,其中中国与泰国、菲律宾间的互补性更显着,中国与越南、印度尼西亚间的互补性更主要表现为单向互补,中国与马来西亚水果贸易的互补性最弱,在各类水果贸易中,中国仅在0807类与东南亚六个国家普遍存在互补性,此层面上与中国水果贸易的互补性表现得最为显着的是越南。基于当前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的现状、竞争性与互补性,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水果贸易发展,乃至对于中国水果贸易的发展,本文认为要通过品质的提升来提高水果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国际知名水果品牌,以提高国产水果的国际影响力;要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水果贸易环境,要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成果,深入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这些都将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水果贸易的持续发展。
许婉香[9](2021)在《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受全球一体化加深的影响,中国与泰国之间也有着更加频繁的贸易往来。由泰国国家贸易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能够看出,中国已然是泰国农副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但是,尽管中泰双边贸易额及泰国向中国市场农产品投放量都逐年呈增长趋势,但目前国际市场的农副产品出口竞争却明显激烈。纵观两国多年的贸易往来,其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曲折。其中,有国际大环境的阻碍,也有两国关系的影响。在国际环境频变的背景下,两国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在未来时期,中国和泰国的经贸往来也可能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都是需要认识思考和分析的。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相关问题,基于农产品贸易、农产品分类标准(HS)和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对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并与竞争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进行了比较;其次,对影响出口的关键因素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问题成因;最后,依据相关国际贸易理论,提出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在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进一步扩大泰国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应当考虑:降低泰国农产品出口成本;完善泰国农产品出口的品牌与营销策略;积极开放新市场,扩大海外投资;加强出口管理。由此来缓解泰国对华农产品贸易问题,消除泰国对华农产品贸易商的不满,进而推进贸易的稳步发展。
姚欣钰[10](2019)在《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原因分析》文中认为农产品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中,农产品贸易更是主要商品。中国和东盟大部分成员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如何缓和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贸易逆差地位,保障两国农产品贸易平衡发展,有利于促进两国经济深入合作,对于中国建设“一带一路”也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历史悠久,但是中国总是处于贸易逆差地位,长久以来的逆差,使得中国失去东南亚地区的农产品贸易优势,同时也不利于中国进一步完成农业升级转型,优化农业产业链。所以,维持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平衡,在很大意义上也保障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平衡,从而保持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共同发展。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在“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对双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时代背景,本文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本文确立研究背景和意义,依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梳理研究思路,并绘制技术路线图。其次,整合国内外文献,可以得知,前人论证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双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二,成本的存在也会影响贸易逆差,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且这两个成本对产生贸易逆差呈正相关作用;第三,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对贸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第四,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是产生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接着,本文进一步根据上述文献研究思路分析中国-东盟农产品的贸易现状,主要分为商品结构分析和农产品贸易额分析。利用GL指数,NARS指数对商品互补性进行分析,研究逆差的程度产生的原因。通过实证建模找出影响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因素,本文建立了两个实证模型:第一是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出口模型,第二是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进口模型。分别将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中国的GDP、人民币汇率和运输距离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论证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具有线性关系。这些因素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地位形成具有相关性,从而进一步利用这些因素缓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结合“一带一路”政策,提供缓和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建议。得出结论:要想缓和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地位,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中国开发与东盟具有互补效应的农产品;(2)稳定汇率,让进出口贸易平稳有序发展;(3)完善物流体系,降低运输成本等。本文的研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深度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泰国计划扩大水果出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国计划扩大水果出口(论文提纲范文)
(1)中泰榴莲贸易与泰国榴莲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泰国榴莲贸易的发展 |
(一)泰国榴莲的传统种植与销售模式 |
(二)从本土销售到跨国贸易的网络拓展 |
二中泰榴莲贸易网络的拓展与革新 |
(一)互联网推动榴莲贸易形式革新和规模增长 |
(二)物流网络推动泰国榴莲运输销售网络革新 |
(三)中泰互联互通战略消除泰国榴莲出口壁垒 |
三中泰榴莲跨境销售网络的发展红利 |
(一)榴莲跨境销售构筑榴莲国际产业链 |
(二)榴莲产业提升泰国农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
(三)榴莲主产区得以分享经济发展红利 |
(四)榴莲产业发展助力泰国成为区域榴莲产业中心 |
四泰国跨境榴莲贸易网络的发展前景 |
(一)新技术的运用提升农业品质 |
(二)基础设施完善进一步提升贸易水平 |
(三)RCEP为中泰农产品贸易创造更有利条件 |
结语 |
(2)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基本概念的研究 |
1.2.2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
1.2.3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
1.2.4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
1.2.5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6 关于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
1.2.7 研究述评 |
1.3 文章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文章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2.1 相关概念 |
2.1.1 产业的内涵 |
2.1.2 农业的内涵 |
2.1.3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2.1.4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要素禀赋理论 |
2.2.3 竞争优势理论 |
2.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
2.3.1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
2.3.2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
2.3.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2.3.4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 |
3.1 农业机械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860-1945 年) |
3.1.1 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大发展 |
3.1.2 农业半机械化与农业基本机械化的实现 |
3.1.3 以简单机械化维持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
3.2 农业现代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945-2000 年) |
3.2.1 家庭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主体 |
3.2.2 农业机械化全面进步与农业科学化的实现 |
3.2.3 以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
3.3 新时代经济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2000 年以后) |
3.3.1 新世纪以来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 |
3.3.2 农业贸易迅速扩张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 |
3.3.3 以外部市场需求支撑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 |
4.1 基于显示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
4.1.1 显示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测定 |
4.2 基于解释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2 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4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
4.2.5 样本与数据来源 |
4.2.6 评价结果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分析 |
5.1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分析 |
5.1.1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总体变化 |
5.1.2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分析 |
5.1.3 美国农业成本优势分析——以大豆和玉米为例 |
5.1.4 一个案例:美国与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分析 |
5.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优势分析 |
5.2.1 以农业质量获取差异化优势 |
5.2.2 以农业安全保障获取差异化优势 |
5.2.3 以农业专业化营销获取差异化优势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影响因素分析 |
6.1 生产要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6.1.1 丰富的天然资源为美国农业提供竞争基础 |
6.1.2 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提高美国农业生产效率 |
6.1.3 技术创新是美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
6.2 需求条件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6.2.1 国内需求助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快速形成 |
6.2.2 国际需求驱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
6.2.3 新兴市场促使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得以维持 |
6.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6.3.1 种子培育体系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
6.3.2 农产品加工业使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强化 |
6.3.3 冷链物流业促进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扩张 |
6.4 农业经营主体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6.4.1 家庭农场在美国农业经营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
6.4.2 独资经营是美国农场类型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
6.4.3 专业化农场经营创造和保持美国农业竞争优势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辅助影响因素分析 |
7.1 政府因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7.1.1 美国农业价格支持政策 |
7.1.2 美国农业资源支持政策 |
7.1.3 美国农业出口市场计划 |
7.1.4 美国农业信贷和税收政策 |
7.1.5 美国农业保险补贴机制 |
7.2 历史机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
7.2.1 西进运动给美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
7.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美国农业发展提速 |
7.2.3 科技革命加快了美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
7.2.4 世界人口暴增使美国农业继续蓬勃发展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
8.1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经验 |
8.1.1 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
8.1.2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
8.1.3 强势的相关支持产业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
8.1.4 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
8.2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教训 |
8.2.1 长期产能过剩易使美国爆发农业经济危机 |
8.2.2 农业企业垄断使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 |
8.2.3 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
8.3 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困境 |
8.3.1 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
8.3.2 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 |
8.3.3 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 |
8.3.4 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 |
8.4 对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
8.4.1 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
8.4.2 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 |
8.4.3 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
8.4.4 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 |
8.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1.3.1 论文创新点 |
1.3.2 论文不足点 |
2 文献综述和相关贸易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现状的文献综述 |
2.1.2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2.1.3 文献评述 |
2.2 相关贸易理论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2.2.3 贸易引力模型 |
3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现状 |
3.1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贸易规模 |
3.2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商品结构 |
3.3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市场结构 |
4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4.1 经济规模 |
4.2 距离 |
4.3 劳动力成本 |
4.4 经济差距 |
4.5 东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量 |
5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 模型构建及变量设定 |
5.2 样本数据及来源 |
5.2.1 样本数据 |
5.2.2 数据来源 |
5.3 计量检验 |
5.4 回归模型的选择 |
5.5 实证分析 |
5.6 贸易潜力分析 |
5.6.1 贸易潜力的测算方法 |
5.6.2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的贸易潜力测算与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优化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结构 |
6.2.2 提升中国水果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
6.2.3 优化中国与东盟各国物流体系 |
6.2.4 培育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
6.2.5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良好贸易环境 |
6.2.6 对东盟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出口贸易视角下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 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
二、相关概念、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一) 相关概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三) 理论基础 |
(四) 本章小结 |
三、出口贸易视角下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
(一) 泰国传统糖果的基本特征 |
(二) 泰国传统糖果品牌的出口与设计现状 |
(三) 中国消费者对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认知的调查分析 |
(四) 出口贸易视角下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的共性分析 |
(五) 本章小结 |
四、出口贸易视角下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策略 |
(一) 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的市场定位 |
(二) 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的原则 |
(三) 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的策略 |
(四) 本章小结 |
五、出口贸易视角下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实践 |
(一) 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实践介绍 |
(二) 设计构思 |
(三) 设计方案与效果展示 |
(四) 设计方案测评与改进意见 |
(五) 本章小结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一、湄公河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研究 |
二、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的相关研究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法及技术流程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
第二节 农产品国际贸易特点 |
第三章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 |
第一节 农产品数据来源与选取 |
第二节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概况 |
一、中国与湄公河国家整体农产品贸易额概况 |
二、湄公河国家各国对华农产品贸易概况 |
三、湄公河国家主要对华出口的农产品种类 |
第四章 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
第一节 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强度指数 |
第二节 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性比较 |
第三节 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互补性比较 |
第五章 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贸易潜力分析 |
第一节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简介 |
一、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
二、时变随机前沿模型 |
三、贸易非效率模型 |
第二节 模型构建、变量和数据选取的说明 |
一、引力模型的构建 |
二、贸易非效率模型的设定 |
三、变量和数据选取的说明 |
第三节 实证分析 |
一、模型的检验与选择 |
二、模型结果 |
第四节 贸易潜力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思考和建议 |
一、湄公河国家应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
二、提高湄公河国家农产品对华出口的通关效率 |
三、完善湄公河国家与中国交通建设 |
四、加强多领域全方位区域合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6)越中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越南学者的相关研究 |
1.2.2 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
1.2.3 国外研究相关 |
1.2.4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4 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 |
1.4.1 论文的难点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绝对优势理论 |
2.2 比较优势理论 |
2.3 要素禀赋理论 |
2.4 产业内贸易理论 |
2.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3 越中农产品贸易现状 |
3.1 越中贸易现状 |
3.1.1 越中双边贸易规模 |
3.1.2 越中双边贸易结构 |
3.1.3 越中双边贸易方式 |
3.2 越南农产品贸易现状 |
3.2.1 越南农产品贸易规模 |
3.2.2 越南农产品贸易结构 |
3.2.3 越南农产品贸易市场 |
3.3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
3.3.1 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 |
3.3.2 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 |
3.3.3 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 |
3.4 越中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 |
3.4.1 越中农产品贸易规模 |
3.4.2 越中农产品贸易结构 |
本章小结 |
4 越中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 |
4.1 市场占有率指数(MS)分析 |
4.2 贸易竞争力指数(RCA)分析 |
4.3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分析 |
本章小结 |
5 越中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
5.1 越南和中国互补的农产品种类 |
5.2 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分析 |
5.3 产业内贸易指数(GL)分析 |
本章小结 |
6 越中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
6.1 越方存在的问题 |
6.1.1 农产品质量问题 |
6.1.2 通关基础设施问题 |
6.1.3 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 |
6.1.4 农产品出口没有得到越南企业的重视 |
6.2 中方存在的问题 |
6.2.1 农产品质量问题 |
6.2.2 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 |
6.2.3 出口许可证问题 |
6.3 双方存在的共同问题 |
6.3.1 通关口岸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商品运输 |
6.3.2 双方对市场缺乏深入了解 |
6.3.3 虚假贸易信息误导 |
6.3.4 走私 |
6.3.5 农产品附加值低 |
本章小结 |
7 结论和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越方的建议 |
7.2.1 建立安全控制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 |
7.2.2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通关能力 |
7.2.3 越方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战略开展贸易 |
7.2.4 推动互联互通平台,提高农产品贸易发展 |
7.3 对中方的建议 |
7.3.1 放宽对越农产品进口限制 |
7.3.2 规范信息平台 |
7.4 对双方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广西陆路通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图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3.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3.2 研究中的不足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和理论依据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
2.1.2 泰中农产品出口国际物流方式的研究 |
2.1.3 农产品出口国际物流的影响因素研究 |
2.1.4 农产品出口国际物流存在的问题研究 |
2.2 文献评述 |
2.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3.1 运输经济理论 |
2.3.2 比较优势理论 |
2.3.3 交易成本理论 |
2.3.4 理论部分小结 |
第三章 泰国-广西陆路通道最优路径分析 |
3.1 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的现状分析 |
3.1.1 泰国农产品产量基本情况 |
3.1.2 泰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
3.1.3 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的交易额分析 |
3.1.4 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的贡献率分析 |
3.2 泰国-广西陆路通道的状况分析 |
3.2.1 R8路线:泰国巴吞他尼—泰国廊开—中国友谊关 |
3.2.2 R9路线:泰国巴吞他尼—泰国莫拉限—中国友谊关 |
3.2.3 R12路线:泰国巴吞他尼—泰国那空帕农—中国友谊关 |
3.2.4 R8、R9和R12路线边境工作的时间 |
3.2.5 泰老越中的贸易政策分析 |
3.3 泰国农产品出口到广西的国际物流最佳路径选择 |
3.3.1 物流运输最低风险路径 |
3.3.2 运输成本最佳路径 |
3.3.3 运输时间最佳路径 |
3.4 小结 |
第四章 泰国-广西陆路通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问题分析 |
4.1.1 交货存在延迟 |
4.1.2 陆运物流服务水平较低 |
4.1.3 农产品保鲜技术水平落后 |
4.1.4 泰中陆运物流系统不健全 |
4.2 原因分析 |
4.2.1 环境因素及农产品进口审批程序繁琐 |
4.2.2 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
4.2.3 节约成本 |
4.2.4 物流相关环节链接不和谐 |
4.3 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分析和经验借鉴 |
5.1 案例分析 |
5.1.1 中国河口-越南陆运物流与贸易分析 |
5.1.2 印度-中国陆运物流与贸易分析 |
5.2 经验借鉴 |
5.2.1 拓展陆运物流与农产品销售渠道 |
5.2.2 探索交通运输体系的统一标准 |
5.2.3 不断完善国际陆运物流系统 |
5.3 小结 |
第六章 泰国-广西陆路通道的发展建设方案设计 |
6.1 节约成本 |
6.1.1 多式联运物流枢纽中心 |
6.1.2 设置分销点 |
6.2 通关仓储管理 |
6.3 网络信息化建设 |
6.3.1 电子登记系统 |
6.3.2 通信网络 |
6.3.3 信息集成网络平台 |
6.4 智能交通管理 |
6.4.1 安装GPS系统 |
6.4.2 智能调度系统 |
6.5 配套基础设施 |
6.6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下一步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必要说明 |
1.4.1 “东南亚六国”的界定 |
1.4.2 水果分类的说明 |
1.4.3 数据来源说明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水果贸易问题研究 |
2.2 贸易竞争性研究 |
2.3 贸易互补性研究 |
2.4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水果贸易 |
3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现状州 |
3.1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总体规模分析 |
3.1.1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额 |
3.1.2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差额 |
3.2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市场结构分析 |
3.2.1 中国对东南亚六国出口水果的市场结构 |
3.2.2 中国从东南亚六国进口水果的市场结构 |
3.3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类别结构分析 |
3.3.1 中国对东南亚六国出口水果类别结构 |
3.3.2 中国从东南亚六国进口水果类别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4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的竞争性分析 |
4.1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
4.1.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4.1.2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整体水果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 |
4.1.3 各个国家水果的显示性比较优势 |
4.1.4 各国不同类别水果的显示性比较优势 |
4.2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的竞争力指数分析 |
4.2.1 贸易竞争力指数 |
4.2.2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整体水果贸易竞争力 |
4.2.3 各个国家水果的贸易竞争力 |
4.2.4 各国不同类别水果的贸易竞争力 |
4.3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的出口相似度分析 |
4.3.1 出口相似度指数 |
4.3.2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整体水果贸易出口相似度 |
4.3.3 中国与东南亚六个国家水果贸易的出口相似度 |
4.3.4 中国与东南亚六个国家不同类别水果贸易的出口相似度 |
4.4 本章小结 |
5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
5.1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
5.1.1 贸易互补性指数 |
5.1.2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整体水果贸易互补性 |
5.1.3 中国与东南亚六个国家间水果贸易互补性 |
5.1.4 中国与东南亚六个国家不同类别水果的贸易互补性 |
5.2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结合度分析 |
5.2.1 贸易结合度指数 |
5.2.2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整体水果贸易结合度 |
5.2.3 中国与东南亚六个国家水果贸易结合度 |
5.2.4 中国与东南亚六个国家不同类别水果的贸易结合度 |
5.3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产业内贸易分析 |
5.3.1 产业内贸易指数 |
5.3.2 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整体水果产业内贸易程度 |
5.3.3 中国与东南亚六个国家间水果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程度 |
5.3.4 中国与东南亚六个国家不同类别水果产业内贸易程度 |
5.4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和与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关于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的现状 |
6.1.2 关于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的竞争性 |
6.1.3 关于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的互补性 |
6.2 对策建议 |
6.2.1 提升品质,提高水果国际竞争力 |
6.2.2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水果国际知名度 |
6.2.3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更优的水果贸易环境 |
6.2.4 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成果,发展与东南亚地区水果贸易合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农产品分类标准 |
二、农产品贸易 |
三、农产品贸易结构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早期国际贸易理论 |
二、新古典贸易理论阶段 |
三、新国际贸易理论 |
四、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
五、汇率传递理论 |
第二章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泰国农产品出口基本情况 |
一、泰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政策 |
二、泰国农产品的出口总额 |
三、泰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区 |
第二节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分析 |
一、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分析 |
二、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分析 |
三、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地区分析 |
四、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定价权分析 |
第三章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
第一节 泰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 |
第二节 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 |
第三节 与竞争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规模比较分析 |
第四节 与竞争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价格比较分析 |
第四章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 |
一、泰国农产品出口价格较高 |
二、泰国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
三、泰国农产品出口的品牌以及营销网络建设滞后 |
四、泰国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渠道不够通畅 |
第二节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泰国农产品出口价格较高的成因 |
二、泰国政府出台的政策不稳定 |
三、政府的一些强制性行为 |
四、生产加工技术问题 |
五、中国农产品市场上泰国的竞争对手众多 |
六、国家制定的措施以及泰国国内政治混乱 |
第五章 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降低泰国农产品出口成本 |
第二节 完善泰中农产品贸易投资合作 |
一、加强中泰农产品贸易合作 |
二、敦促泰国实行对中国在泰投资项目的优惠政策 |
三、采取相关措施吸引更多的中国农产品投资项目 |
第三节 完善泰国农产品出口的品牌与营销策略 |
一、提升品牌知名度 |
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
第四节 积极开放新市场,扩大海外投资,加强出口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框架 |
1.3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3.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相关文献综述 |
2.2 影响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产生逆差的因素文献综述 |
2.3 文献评析 |
第3章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
3.1 中国-东盟农产品进出口额逐年增长 |
3.2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商品结构比较丰富 |
3.3 中国从东盟进口主要农产品的国别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产生原因初步分析 |
4.1 政治因素 |
4.2 经济因素 |
4.2.1 中国热带农产品对外依赖度高(以天然橡胶为例) |
4.2.2 中国区域间贸易增长失衡 |
4.2.3 财政和人均收入影响国际收支 |
4.2.4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 |
4.3 其他因素 |
4.3.1 东盟国家非关税贸易壁垒种类繁多且壁垒较高 |
4.3.2 “禽流感”影响农产品交易量 |
4.3.3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堪忧 |
4.3.4 东盟国家人口数量有限导致需求不足 |
4.3.5 中国与东盟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
4.3.6 技术欠缺但我国仍然以初级农产品出口为主 |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的实证分析 |
5.1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指数分析 |
5.1.1 G-L指数 |
5.1.2 NRCA和TSC指数 |
5.2 实证分析 |
5.2.1 理论模型的建立 |
5.2.2 数据选择 |
5.2.3 参数估计 |
5.2.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泰国计划扩大水果出口(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泰榴莲贸易与泰国榴莲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J]. 余海秋. 云大地区研究, 2021(01)
- [2]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孙彤彤. 吉林大学, 2021(01)
- [3]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影响因素研究[D]. 薛贝.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4]出口贸易视角下泰国传统糖果品牌设计研究[D]. 李泰芬.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5]湄公河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成凯.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6]越中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D]. 阮氏艳香.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7]泰国农产品出口中国广西陆路通道研究[D]. 王美意. 广西大学, 2020(08)
- [8]中国与东南亚六国水果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D]. 樊凤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泰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D]. 许婉香.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10]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原因分析[D]. 姚欣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