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辅助实验病原生物学考试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孟玉波[1](2020)在《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综合数所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结合我国现行的中医学本科专业教育标准,构建中医学本科专业(以下简称“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并根据调查研究和试评研究结果提出中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对策与建议。研究成果供兄弟院校参考。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斐法、层次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初步构建了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各支撑课程及相关观测点,再采用德尔斐法咨询专家对初步构建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各支撑课程及相关观测点的意见,并依据专家意见进行完善;其次,采用德尔斐法咨询专家对评价权重的意见,再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分析法计算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各支撑课程及相关观测点的权重,从而完成了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最后,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江西某高校2014级全体中医学专业学生在校五年的各支撑课程及相关观测点的考核成绩进行试评。结果:构建了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本专业临床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及批判性思维、中医思维及中医传承能力、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军事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与创新思维能力等7个一级指标;包含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依法行医的观念等21个二级指标;68个支撑课程及相关观测点;经过信度、效度分析,结果显示7个一级指标的克朗巴哈?系数均大于0.7,p值小于0.05,说明本次研究构建的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与较好的合理性。结论:试评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依据试评结果及中医学人才培养调查结果发现了江西某高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应从探索中医学人才临床能力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深化医学类课程综合改革、切实加强毕业实习改革、建立健全中医学人才创业教育培养体系、调整中医学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相关竞赛活动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工作。
李嘉,张东圆,陈志成[2](2018)在《网络背景下病原生物学虚拟实验教学方法初探》文中认为虚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将虚拟实验与网络教学结合在一起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可拓展由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经费和场地设施紧张等问题而不能开设的实验项目,还可以帮助学生做到随时随地学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实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微生物实验的特点,我们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肠道病原菌的接种鉴定"等一系列病原生物学虚拟实验,并将其放置网络。我们希望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即时的人机反馈,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实验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医学微生物实验的整体流程以及实验操作的重点和难点。
唐媛媛,李京培,王晓楠,刘莉茵,李群[3](2018)在《病原生物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系统建设构思》文中指出病原生物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系统,是将现有实验教学资源转换成数字化资源进行保存并合理运用。该系统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三大特点,还具有学习、考试、科普三大功能,不仅可以提供给教师作为上课的重要辅助工具,也可以是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非常好的课件;不仅对现有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数字化整理保存,还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网络化教学的需要,极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手段与效果,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实验教学。
杨继文,黄诗寓[4](2013)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试题库建设初探》文中指出川北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心不断探索成绩评定体系,改革考试模式。通过建设试题库,实现了计算机自动组题,提高了考试质量,促进了教考分离的实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推动了计算机辅助考试的发展。
薛庆节,李秀真,陈廷,吕厚东,李士根[5](2011)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确保实验教学质量,通过探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及《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技术等内容,采用了新的实验教学手段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方强,王雪梅,陈兴智,常雪莲,胡守锋,夏惠[6](2010)在《应用显微数码互动模式改进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集计算机、数码显微镜及局域网络系统为一体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显示了其具有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更理想的教学模式。
时瑾[7](2010)在《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构建与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教育领域中,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评价,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一种教育测量手段。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建立试题库,是实现考试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教考分离的一个重要手段。基础医学课程作为非常重要的多门课程,在医学院校各专业中开课面广,其课程为临床等多种医学专业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医学生专业教育的真正起步阶段;有利于医学生毕业后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针对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系统的试题本身内容、试题管理方面,对试题的设计和试题库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试卷的自动生成并逐步积累形成有效的试题库。并且组织协作院校的学生参加了联合考试,试卷是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系统按照命题要求自动生成的,收集并分析了考试成绩,通过结果反馈分析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系统应用的有效性,可行性,从而促进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系统的完善和提高。对象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3所协作院校(按笔划顺序排列)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内蒙古医学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青海医学院、天津武警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近三年的系统解剖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建立起来的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系统;并且组织其中10所协作院校的4368名学生参加生物化学期末考试。10套试卷参照各校反馈的《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考试内容大纲》的学科内容,依照统一的命题方案,由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系统按照命题要求自动生成(每套试卷是150道试题,其中50道公共题,100道非公共题)。将各学校生物化学答题卡通过阅卷机识别、评分,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分别算出每道试题及试卷的难度指数(P)、区分度(R);并进行全卷试题的信度、效度分析,对考试成绩分布进行分析,正态性检验分析,使用SPSS013.0在计算机上完成。结果在确定的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系统构建原则的指导下,建立了拥有29175道试题包含题型、大纲关系、难度等级等12个字段的的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试题库,建立了具有考试注册、试卷生成、试卷输出、试卷维护、题库维护等功能模块的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系统;从此系统中按照命题方案和初始设计的预计难度0.7,计算机随机抽取的10套生物化学试卷,对它们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学生成绩、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的评价,结果表明10套生物化学试卷质量非常高,跟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自动组卷生成的试卷的初始设计的预计难度是大致相吻合的,试卷是可信、有效的。结论建立的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系统能够按包括题型、难度、分数和知识点等指标的命题方案自动抽取试卷,从该系统抽取的试题难度和区分度是合适的;试卷是可靠、有效地,能够客观、公正、科学地测试和评价学生的能力;不仅可以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开展教考分离、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通过对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系统试题库中认知能力、题型、难度、大纲和核心题的分析,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进一步完善试题库中的试题质量。
农子军,陈森洲,蒋莉萍,莫刚,黄大林[8](2009)在《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模式的探讨》文中指出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整合的基础上,该教研室建立了包括实验技能操作、实验报告评估、设计性实验、标本考试及实验理论考试等多元化考核模式。实践表明,多元化考核模式加强了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结合,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张文平,马廉兰,谢水祥[9](2009)在《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将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与传统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出一种以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新型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实了课堂讲授内容,扩展了授课领域,增强了知识的逻辑联接和学科的交叉融合;另一方面,实现了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并且及时直观地反馈了教学效果。试点和调查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良好。
范宏英,龙北国,张文炳,罗军[10](2007)在《应用多元化创新教育教材体系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文中提出针对传统病原生物学单一教材教学,立足我系现有的编写教材优势,构建符合新世纪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多学科、多类型、多媒体、系列化配套的高等教育多元化教材体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高校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计算机辅助实验病原生物学考试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辅助实验病原生物学考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1.3 研究的必要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概述 |
1.2.3 中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本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 |
1.4.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培养目标达成度理论 |
2.2.2 教育评价理论 |
3 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
3.1 基于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中医学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研究 |
3.1.1 中医学专业毕业要求分析 |
3.1.2 中医学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构建 |
3.2 中医学专业毕业要求评价指标点支撑课程体系及相关观测点的构建 |
3.2.1 构建原则 |
3.2.2 支撑课程体系及相关观测点构建 |
3.3 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研究 |
3.3.1 构建原则 |
3.3.2 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
3.4 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的研究 |
3.4.1 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程序研究 |
3.4.2 其他相关评价机制要素研究 |
4 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试评研究 |
4.1 评价数据来源 |
4.2 试评过程 |
4.2.1 信度分析 |
4.2.2 效度分析 |
4.3 评价结果统计与分析 |
4.3.1 一级指标评价情况 |
4.3.2 二级指标评价情况 |
4.3.3 支撑课程及相关观测点得分情况 |
5 中医学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分析 |
5.1 调查概述与分析 |
5.1.1 对象与方法 |
5.1.2 结果分析 |
6 中医学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 |
6.1 试评与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
6.2 对策 |
6.2.1 探索中医学人才临床能力培养新模式 |
6.2.2 进一步深化医学类课程综合改革 |
6.2.3 切实加强毕业实习改革 |
6.2.4 建立健全中医学人才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
6.2.5 调整中医学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
6.2.6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相关竞赛活动 |
7 结论 |
7.1 小结 |
7.2 特点与创新 |
7.2.1 评价体系的构建 |
7.2.2 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7.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介绍 |
(2)网络背景下病原生物学虚拟实验教学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教学模式下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
1.1 某些病原生物致病性强, 实验周期长, 许多实验无法开展 |
1.2 校园实验场地、教学经费和资源紧张 |
2 网络虚拟实验———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新思路 |
2.1 增强实验安全性, 拓宽实验内容 |
2.2 强化学生实验基本技能, 缩短实验时间, 排除不稳定因素, 增强实验效果 |
2.3 降低实验成本, 缓解学校经费压力 |
2.4 激发学生求知欲, 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室开放 |
3 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以临床学院为例 |
3.1 虚拟实验的设计思路 |
3.2 虚拟实验的建设及具体实施方法 |
3.3 教学效果及分析 |
4 结语 |
(3)病原生物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系统建设构思(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病原生物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意义 |
1.1 优化教学资源在实验教学中, 教学标本是重 |
1.2 丰富教学手段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一直是 |
2 病原生物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系统的模式构思 |
2.1 数字化标本资料来源于对现有资源的收集整 |
2.2 该平台的设计是根据本科实验教学大纲的需 |
2.3 数字化实验教学系统有答疑功能, 可以按照时 |
2.4 数字化实验教学系统设置有科普模块, 例如常 |
2.5 系统管理功能完善, 可分为三级以上管理体系, |
3 预期建设成效 |
(4)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试题库建设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试题库的前期基础 |
1.1 课程教材的编写 |
1.2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编写 |
2 试题库的建设 |
2.1 试题库结构的建设 |
2.2 试题库内容的建设 |
2.3 试题库的管理与维护 |
3 自动组题的实现 |
3.1 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参数设置 |
3.1.1 考点数量及专业分布的设定 |
3.1.2考点章节分布的设定 |
3.1.3 考点性质的设定 |
3.1.4 试题性质的设定 |
3.2 运用第三方软件进行自动组题 |
3.2.1 确定考点 |
3.2.2 确定考点对应的试题性质 |
3.2.3 抽题组卷 |
4 建设试题库的作用 |
4.1 提高了考试的质量 |
4.2 促进了教考分离的实现 |
4.3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
4.4 推动了计算机辅助考试的发展 |
5 结语 |
(5)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教材的编写 |
2 实验课体系的建立 |
2.1 基础实验 |
2.2探索性实验 |
2.3 科研设计性实验 |
3 多媒体实验室的建立 |
4 实验课的考核 |
(6)应用显微数码互动模式改进寄生虫学实验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的传统模式及教学局限性 |
2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
2.1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组成 |
2.2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优势 |
2.2.1 示教简便准确轻松 |
2.2.2 实时监控, 加强教学指导性 |
2.2.3 互动多样, 丰富教学形式 |
2.2.4 辅助功能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
2.2.5 提升了实验考试的模式和合理性 |
2.3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
(7)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构建与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论文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元化实验考试的评分模式 |
1.1 实验报告 |
1.2 设计性实验 |
1.3 标本考试 |
1.4 实验理论考试 |
2 教育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改变 |
3 考试结果分析 |
(9)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 |
2 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的设计 |
2.1 硬件建设 |
2.2 软件设计 |
2.3 人员培养 |
2.4 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 |
3 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设计 |
4 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 |
4.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4.2 调查内容与方式 |
4.3 调查结果 |
5 体会 |
(10)应用多元化创新教育教材体系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 规划教材的编写与修订 |
2 双语教材的编写与修订 |
3 实验教材的编写 |
4 建立考试专家系统 |
5 制作电子教材 |
6 建立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络课程及精品课程 |
四、计算机辅助实验病原生物学考试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研究[D]. 孟玉波.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11)
- [2]网络背景下病原生物学虚拟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 李嘉,张东圆,陈志成.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22)
- [3]病原生物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系统建设构思[J]. 唐媛媛,李京培,王晓楠,刘莉茵,李群. 基础医学教育, 2018(09)
- [4]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试题库建设初探[J]. 杨继文,黄诗寓. 现代医药卫生, 2013(13)
- [5]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薛庆节,李秀真,陈廷,吕厚东,李士根.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09)
- [6]应用显微数码互动模式改进寄生虫学实验教学[J]. 方强,王雪梅,陈兴智,常雪莲,胡守锋,夏惠.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04)
- [7]基础医学学科综合考试题库构建与应用的研究[D]. 时瑾. 中国医科大学, 2010(11)
- [8]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实验考核模式的探讨[J]. 农子军,陈森洲,蒋莉萍,莫刚,黄大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05)
- [9]病原生物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 张文平,马廉兰,谢水祥. 时珍国医国药, 2009(01)
- [10]应用多元化创新教育教材体系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J]. 范宏英,龙北国,张文炳,罗军. 西北医学教育,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