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企业危机管理:从南京冠生园说起(论文文献综述)
黄璐云[1](2017)在《“中华老字号”品牌的自媒体传播研究》文中指出“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历经了半个世纪以上的岁月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华老字号”品牌正在以每年5%的速率消亡。如何让“中华老字号”品牌重新焕发活力是企业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些年自媒体的出现为振兴“中华老字号”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将“中华老字号”品牌与企业自媒体相关联,通过分析品牌的发展与媒介环境之间的影响,将“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优势与自媒体的优势相结合,搭建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良好的沟通平台。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406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如何借助自媒体更好的进行品牌传播的宏观角度对“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绪论部分梳理了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的相关文献,明确调查分析法为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两类行业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对“中华老字号”品牌自媒体进行概念界定。第一章是对“中华老字号”品牌进行概述,分别阐述了“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定义与分布、特点及价值,并且客观分析“中华老字号”品牌目前的市场形势与发展现状。第二章阐述了“中华老字号”品牌自媒体传播的概况,分别从自媒体的使用数量及质量两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且指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自媒体为“中华老字号”品牌活化带来怎样的营销传播优势。第三章以上述两章为基础,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发现“中华老字号”品牌在自媒体传播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如:利用自媒体传播的意识不强烈、缺乏对自媒体发布内容的专业化管理、侧重使用单一自媒体且自媒体间互通性差以及忽略受众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价值。最后一章针对“中华老字号”品牌自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如:加强使用自媒体传播的意识持续经营自媒体平台、自媒体传播需进行全面的策划与推广、多种自媒体结合传统媒体进行品牌全方位传播以及重视以受众为中心的品牌关系构建,旨在通过借助自媒体平台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媒体品牌传播策略,以期优化品牌的营销传播效果,为企业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实践上的参考。
周斌[2](2014)在《新媒体下企业公共危机管理》文中提出当前,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分工细化,利益群体多元,各种矛盾交织,很多经济社会发展中积压的不和谐因子开始集中发酵,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也爆发的越来越频繁。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传播也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新媒体的特点突出,如信息传播较以往媒体更快、受众比传统媒体更广等,除此之外,新媒体还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场。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给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改革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也给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重点运用了新闻传播学、管理学,以及危机管理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在当今新媒体面临的快速变化的环境下,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企业又该如何处理其与新媒体的关系?企业能不能以及应该如何利用新媒体帮助自身做好公共危机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化、全方位的研究;旨在帮助企业在自身管理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平台以更为妥善地处理公共危机,提升应急能力,维护企业品牌形象。简而言之,本文对在新媒体逐渐成为主导媒体的大背景下,企业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及对策,主要包括:企业应转变观念,着力提升对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认识;企业应积极承担信息公开这一重要社会责任;以及在处理危机时企业应有效运用新媒体降低危机事件对社会和企业造成的的不利影响;最后是企业应利用新媒体的舆情监测功能做好风险防范等。
郑璐[3](2014)在《我国媒体与化解拆迁风险研究》文中认为新千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双重转型发展,社会矛盾冲突持续走强,风险社会图景进一步深化。关于风险和风险社会,西方有文化主义、现实主义和制度主义的不同研究取向,本文采取制度主义的研究取向,主要整理自率先提出风险社会概念的贝克和吉登斯的观点,认为风险社会是一个同时具备时代特征和社会特征的概念。在社会的发展中,早期现代性的反思解决了传统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风险,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又产生了新的风险,这些新的风险不断积压又形成了晚期现代性的种种特征。在2010年以后,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快速普及、发展,传统媒体对社会舆论控制力日渐式微,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沟通力进一步加强。新旧媒体转型发展,体现出媒介化风险社会种种表征。媒介化风险社会背景下的社会风险不仅仅产生于社会事件,也产生于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媒体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传统风险传播的渠道,也是谣言风险产生的源头,同时也是释疑解惑,消除不确定性,化解风险的舆论利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拟结合拆迁案例来逐步分析我国媒介化风险社会的现状,指出问题,提出化解思路。在社会各类风险问题中,涉及普通老百姓“一生最大的财产”——房屋拆迁带来的风险和危机特别被全社会所关注。在研究拆迁风险过程中,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了解拆迁工作从业人员、拆迁居民和社会公众对拆迁风险的认识和理解;采取文本分析法,梳理总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于拆迁风险的媒体呈现、传播过程和舆论影响;采取个案研究法,回顾一个拆迁居民8年信访史了解政府处置拆迁风险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拆迁风险在新媒体条件下的发展新特点。并结合纵向历史比较和横向参照对比的方法,研究、分析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在我国拆迁风险各个阶段的定位和作用。经过上述研究分析,绘制出我国拆迁风险中“政府-媒体-公众”关系的研究框架,并针对政府-公众,政府-媒体,媒体-公众三对两两关系展开深入剖析,尤其是媒体在拆迁风险形成、发展、爆发、消解等各个阶段的不同存在价值和意义所在。在此基础上,探索媒体参与化解拆迁风险的思路。就传统媒体而言,应对好拆迁风险等突出社会风险,是针对新兴媒体的“短、平、快”而提出的“深、远、广”的应对策略,打好影响力之战,是谋求自身转型生存、发展,也是化解我国风险社会的必由之路。新兴媒体则应体现触角深入基层、草根媒体特色,发挥好在风险监测、认知和引导上的独到作用,并进一步加强规范,为风险化解作出贡献。
刘俐俐[4](2012)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电视传播研究 ——以“塑化剂”事件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几乎一年就会发生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令人谈奶粉色变的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的让人记忆犹新,毒奶粉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还未彻底散去。2011年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接踵而来,可谓是食品安全的一个“多事之秋”。就在这一年,地沟油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牛肉膏事件、镉米事件等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屡见曝光,而且就在2011年5月份台湾地区爆发了非法使用添加剂“塑化剂”事件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几乎影响了整个全台湾地区的饮料行业。据报道塑化剂污染范围甚至扩大涉及果酱业、面包业等。很多知名食品企业被牵扯其中,在两岸四地引起了一次食品安全海啸。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牵动着每个民众的神经,关系着每个民众的健康,更是整个民族关注的焦点。国务院曾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文件中将突发事件划分为12个领域,包括:消防、信息与规划、交通、通信、公众救护、公共设施及工程、资源支持、卫生和医疗服务、危险物品、城市搜寻和救援、食品、能源。由此可见,食品安全事件实际上就是特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此次的“塑化剂”事件更是具有典型和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笔者以框架理论和议程设置理论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将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起来,针对“塑化剂”事件这一典型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并结合其他具体案例,对电视媒体传播进行充分分析,力求归纳电视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传播特点,寻找到其传播误区,从而对此提出积极的相应对策。本文认为电视媒体是传统的主流媒体,是受众获取有关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与公众接触联系最紧密的舆论阵地。电视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客观、准确、全面报道有助于消除恐慌、安定人心;主观、错误、不恰当的报道有可能会造成谣言肆虐、流言漫天的局面,甚至导致事故扩大到无法控制地步。因此,充分认识事件中电视媒体传播的特点,避免传播误区带来的负面效应,寻求正确有力的传播策略对于有效发挥电视媒体的传播功能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张小明[5](2012)在《媒介中的“内蒙古乳业原产地”形象分析 ——内蒙古乳业媒介形象的形成、推广与维护》文中研究指明地域形象的形成、推广与维护与媒介报道紧密相关,内蒙古作为我国传统的乳业原产地,它的乳业原产地媒介形象是通过内蒙古的乳业媒介形象来表现的。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原产地、原产地形象、原产地媒介形象以及原产地形象的作用机制等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本文总结了几种内蒙古乳业原产地媒介形象的推广路线,即在媒介报道中树立良好的内蒙古地域形象发挥光环效应,加强草原文化的宣传利用刻板印象,企业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发挥总结性效应与首因效应,注重地域品牌建设利用品牌效应。最后,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唯一的省级党报《内蒙古日报》上2006——2010年与乳业相关内容的统计分析,得出了每年涉及乳业的新闻总量、涉及内蒙古乳业与内蒙古乳品企业的新闻量(简称涉内)、非涉及内蒙古乳业与内蒙古乳品企业的新闻量(简称涉外),涉内新闻中正面、中性、负面新闻的数量,涉内新闻中涉及政府行政行为的新闻数量(简称涉政)、涉政新闻中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支持的新闻数量、政府加强监管打击不法分子维护市场秩序的新闻数量及其他内容的新闻数量,以及涉及宣传草原文化的副刊数量。并将“三聚氰胺事件”前后《人民日报》上涉内与涉外新闻数量进行了对比,发现“三聚氰胺事件”前后涉内与涉外新闻数量变化明显,说明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内蒙古的乳业媒介形象受损明显。为了维护内蒙古的乳业媒介形象,《内蒙古日报》及时报道了事件后的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内蒙古乳业媒介形象。
黄磊[6](2012)在《冠生园危机公关能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绿色、安全、健康”日益成为饮食的新标准,但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安全利益,而且对于整个食品行业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食品安全危机,食品行业又当如何采取危机公关策略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冠生园危机公关策略为例展开研究,首先汇总了危机公关相关的理论文献,在此基础上结合冠生园应对两次危机的公关策略实例以及同业危机处理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冠生园危机公关能力和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提升冠生园危机公关能力的角度出发,按照食品行业危机事件的纵向顺序,从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到危机发生时的具体应对以及危机的反馈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冠生园的危机公关策略。虽然食品行业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每个企业在应对危机时的策略却不尽相同,因此,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危机公关策略才是最重要的,本文研究旨在为提升食品行业整体危机公关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杨飏[7](2010)在《当前我国企业伦理失范及其对策研究 ——以“三鹿”毒奶粉事件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企业伦理学是研究经济管理活动和经济管理领域中有关道德的行为规范和制度,研究人们在企业活动中的各种伦理关系以及协调这种伦理关系的科学。目的在于更好的进行管理,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细胞。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特别是一些企业家,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考察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完全忽视企业与道德的关系。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改革的程度不断加深,改革的领域不断扩展,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但是,由于我们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顾企业的社会责任,违背企业的伦理原则,采用非法手段,甚至采用违反最起码的道德原则的手段来谋求企业的经济利益。这不仅违背了企业的伦理原则,损害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给人民、国家、社会带来难以逆转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的道德水准,也对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声誉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企业伦理是一种特殊的企业资源,是每个企业都希望拥有的一种无形资产。企业伦理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意义重大,对企业内部而言,可以规范和校正企业员工的行为,形成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企业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以及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企业外部而言,能够引导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伦理义务,协调企业追求经济利益与承担道德责任的冲突,能够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力求企业伦理的概念、特点、内容出发,把“三鹿”毒奶粉事件当作个案,去分析研究事件中违背企业伦理原则的表现并根据表现总结归纳出“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出现的伦理失范,以伦理失范为基础去寻求出现伦理失范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曹宝华[8](2009)在《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突发事件具有事发突然、后果严重、影响广泛等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突发事件越来越受到政府、媒体和大众的普遍重视。成功的突发事件报道不但可以加强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感的产生,而且有助于展现社会各阶层的诚信友爱,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政府相关部门利用新闻媒体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能为中国赢得良好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工作增光添色。政府的舆论引导水平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体现在突发事件爆发的特殊时刻。在信息传播越来越迅捷的当今社会,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过程中的舆论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舆论引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媒体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中国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舆论引导工作也应该以这几方面为目标,而突发事件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各级政府正确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媒体加强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舆论引导,各级政府加强对新闻舆论和大众舆论的引导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新闻媒体在社会发生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无论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报道、事故灾难突发事件报道,还是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和社会安全事件报道,都要坚持民主法治原则,尽力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近几年来,中国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舆论引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不过,中国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新闻媒体的报道还处于摸索阶段,政府的舆论引导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媒体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报道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舆论引导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黄玲子[9](2009)在《上海商业老字号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老字号”企业(品牌)既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又面临难得的成长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快速成长就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了上海商业老字号企业的生存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助于实现“老字号”快速成长的旅游发展战略及策略,从而促进“老字号”企业(品牌)的生存和发展,并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蒋海文[10](2008)在《大众传媒功能失范对危机决策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扮演着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流通渠道的重要角色,它既是实现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又是对危机信息进行过滤、筛选的“把关人”。所以,大众传媒是社会组织进行危机决策所倚重的手段,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效果直接影响危机决策的效果。面对日益增多的公共危机事件,如何在“危机”中寻求“生机”与“转机”,这是危机决策与大众传媒两者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危机决策旨在通过决策就如何管理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而大众传媒作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通过发布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众告知事件的真相。所以,两者在实质上所追求的目的与效果是基本一致的,即:尽可能减少公共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与造成的损失。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已经日益渗透到我国的政治生活当中,而作为政府活动的核心——决策,更是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大众传媒在危机报道处理、满足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民意以及舆论监督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行政干预,大众传媒在扩大舆论监督的范围与力度方面遭遇了瓶颈,参与危机决策受到了局限,暴露了出危机决策中大众传媒功能的种种失范。如何构建大众传媒与危机决策的良性互动,更有效地满足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求,如何更好发挥大众传媒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功能,更好地促进危机决策的科学化,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建立健全危机决策中大众传媒功能的相关机制、有效的危机决策信息系统,便是本文核心。文章结合“非典”、禽流感、厦门PX事件大游行、汶川地震等公共危机事件,对危机决策中大众传媒功能失范进行分析研究,从传播学的维度来解释危机决策中大众传媒功能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试论企业危机管理:从南京冠生园说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企业危机管理:从南京冠生园说起(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华老字号”品牌的自媒体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意义 |
0.2 文献述评 |
0.3 研究方法 |
0.4 研究对象 |
0.5 概念界定 |
1 “中华老字号”品牌概述 |
1.1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定义与分布 |
1.1.1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定义 |
1.1.2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行业与区域分布 |
1.2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特点及价值 |
1.2.1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特点 |
1.2.2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价值 |
1.3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发展现状 |
1.3.1 “中华老字号”品牌数量骤减 |
1.3.2 “中华老字号”品牌影响力降低,消费群体老龄化 |
2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自媒体传播概况 |
2.1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自媒体传播平台类型 |
2.1.1 传播平台一企业官方网站 |
2.1.2 传播平台二企业官方微博 |
2.1.3 传播平台三企业微信公众号 |
2.1.4 传播平台四企业官方旗舰店 |
2.1.5 传播平台五企业宣传微视频 |
2.1.6 传播平台六企业APP |
2.2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自媒体应用概况 |
2.2.1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自媒体使用概况统计 |
2.2.2 “中华老字号”品牌自媒体传播的主要内容 |
2.3 自媒体对“中华老字号”品牌传播的价值 |
2.3.1 相对低廉的成本为品牌增加新的传播渠道 |
2.3.2 多元的传播内容为品牌注入新鲜活力 |
2.3.3 频繁的交流互动有助于高效的客户管理 |
2.3.4 及时的危机公关巩固品牌美誉度 |
3 “中华老字号”品牌自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
3.1 利用自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推广的意识不强烈 |
3.1.1 部分品牌没有开通任何自媒体 |
3.1.2 已开通自媒体的品牌多疏于经营与管理 |
3.2 发布内容缺少专业化管理 |
3.2.1 缺乏深度挖掘功能模块的能力 |
3.2.2 发布内容缺乏创意 |
3.3 侧重使用单一自媒体,自媒体间互通性差 |
3.4 忽略受众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价值 |
4 “中华老字号”品牌自媒体传播的改进建议 |
4.1 加强使用自媒体传播的意识,持续经营自媒体平台 |
4.1.1 搭建以受众为中心的企业官方网站 |
4.1.2 监测新浪“微数据”把控粉丝动向 |
4.1.3 利用企业微信公众号加强用户粘性 |
4.1.4 官方旗舰店联手官方网站互利共赢 |
4.2 自媒体传播需进行全面的策划与推广 |
4.2.1 传播内容兼具创意与价值 |
4.2.2 策划微活动扩展“吃货”群体活跃平台 |
4.2.3 应用LBS系统,实现品牌的精准传播 |
4.3 多种自媒体结合传统媒体进行品牌全方位传播 |
4.4 重视以受众为中心的品牌关系构建 |
4.4.1 加强重点客户管理,做好分享再传播 |
4.4.2 搭建受众与KOL的互动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2)新媒体下企业公共危机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
1.2.1 研究的必要性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2 研究背景概述 |
2.1 新媒体概述 |
2.2 公共危机概述 |
2.3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
2.4 新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影响 |
2.4.1 新媒体改变了传播模式 |
2.4.2 新媒体促进了公共危机管理 |
2.4.3 新媒体使公共危机管理变得复杂 |
2.5 理论基础 |
2.5.1 社会危机冲突理论 |
2.5.2 企业危机公关管理理论 |
3 企业新媒体公共危机管理常见问题 |
3.1 企业封闭或隐瞒相关信息 |
3.2 企业公共危机报道的片面性 |
4 企业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4.1 企业内部原因分析 |
4.1.1 公共危机管理意识不到位 |
4.1.2 对新媒体的价值认识不足 |
4.1.3 对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欠缺 |
4.1.4 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完善 |
4.1.5 应对新媒体的专业组织和流程缺失 |
4.2 企业外部原因分析 |
5 构建企业良性新媒体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 |
5.1 重视新媒体公共危机管理 |
5.1.1 公开企业必要信息 |
5.1.2 主动接受媒体监督 |
5.2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
5.3 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 |
5.4 规范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
5.5 蒙牛危机管理案例解析 |
5.5.1 成立危机管理组织 |
5.5.2 规范危机管理流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媒体与化解拆迁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 |
第一节 风险=/=危机 |
一. 风险和社会风险 |
二. 从西方三个研究取向审视“风险” |
三. 我国对于“社会风险”的研究 |
四. 关于“社会风险”的分类 |
第二节 风险社会研究 |
一. 西方关于“风险社会”的研究 |
二. 我国的“风险社会”研究发展历程 |
三. 我国政府关于“风险治理”的努力 |
注释 |
第二章 媒介化风险社会 |
第一节 媒介化社会 |
一. 媒介和媒体 |
二. 媒介化社会发展概述 |
三. 我国媒介化社会趋势 |
第二节 我国媒介化社会 |
一. 传统媒体寻求“新”发展 |
二. “去中心化”: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 |
三. 新兴媒体的传播特征 |
第三节 我国媒介化风险社会现状 |
一. 新兴媒体催生我国媒介化风险社会 |
二. 我国媒介化风险社会的传播特征 |
三. 我国媒介化风险社会现状:两个风险社会 |
第四节 我国媒介化风险社会表征 |
一. 社会风险与新兴媒体联系日益密切 |
二. 社会风险爆发领域扩大,化解难度加大 |
三. 社会风险从外因引发到内因自发的危险变化趋势 |
注释 |
第三章 研究缘起:我国媒介化风险社会的媒体定位和作用 |
第一节 媒介化风险社会需不需要传统媒体? |
第二节 我国新兴媒体意味着什么? |
第三节 基于拆迁案例研究我国媒介化风险社会意义何在? |
第四节 研究框架和论文逻辑 |
注释 |
第四章 什么是拆迁风险 |
第一节 拆迁风险是我国最突出的社会风险 |
一. 我国拆迁风险发展阶段 |
二. 现阶段拆迁风险特点 |
第二节 拆迁风险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
一. 个案研究法 |
二. 文本分析法 |
三. 问卷调查法 |
四. 纵向历史比较分析 |
五. 横向参照对比分析 |
第三节 拆迁风险的媒体呈现 |
一. 传统媒体持续关注拆迁热点 |
二. 新兴媒体成为拆迁“维权”热门阵地 |
注释 |
第五章 拆迁风险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关于拆迁风险的历史研究 |
一. 量变:居民维权意识逐年提升 |
二. 质变:“官民对立”近年愈加严重 |
第二节 关于拆迁风险的三个社会调查及其思考 |
一. 针对拆迁工作管理、操作人员的问卷调查 |
二. 针对被拆迁居民的问卷调查 |
三. 针对随机公众的问卷调查 |
第三节 媒体转型中两个拆迁风险的交互分析 |
一:基本可控的现实拆迁风险的传统媒体呈现 |
二:需要引导的虚拟拆迁风险的传统媒体呈现 |
三:值得警惕的现实拆迁风险的新兴媒体呈现 |
四:难以掌控的虚拟拆迁风险的新兴媒体呈现 |
第四节 媒体在拆迁风险酝酿期、形成期的作用机制 |
一. 拆迁风险酝酿期的表现和媒体作用机制 |
二. 拆迁风险形成期的表现和媒体作用机制 |
注释 |
第六章 浦东拆迁风险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拆迁矛盾传统救济渠道 |
一. 政府部门信访途径:“堵”不是办法 |
二. 传统媒体的信访反馈:与政府的“潜规则” |
第二节 拆迁矛盾近年爆发新渠道 |
一. 新媒体平台引起社会关注:抢占舆论高点 |
二. 新媒体平台完成信访组织:“新民权运动”的战场 |
第三节 媒体在拆迁风险发展、爆发期的作用机制 |
一. 拆迁风险发展、爆发期的表现和媒体作用机制 |
二. 拆迁风险化解需要“政府-媒体-公众”共同参与 |
注释 |
第七章 拆迁中的“政府-媒体-公众”关系 |
第一节 政府主导下的拆迁信息传播机制 |
第二节 拆迁风险中“政府-媒体-公众”三对两两关系分析 |
一. 政府vs公众:“我说你听”的家长制 |
二. 政府vs媒体:“离不开的怨偶” |
三. 公众vs媒体:“充满风险的蜜月期 |
第三节 关于“政府-媒体-公众”关系的大胆探索 |
注释 |
第八章 探索:媒体如何参与化解拆迁风险 |
第一节 拆迁风险中的“政府-媒体-公众”定位与作用 |
第二节 传统媒体应对拆迁风险的双重挑战 |
一. 传统媒体应对生存转型风险:或以”拆迁风险”为契机打好影响力之战 |
二. 传统媒体化解拆迁风险:讲事实、正导向、化风险 |
第三节 新兴媒体应对拆迁风险三步走 |
一. 新兴媒体的风险监测 |
二. 新兴媒体的风险认知 |
三. 新兴媒体的化解努力 |
注释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电视传播研究 ——以“塑化剂”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理论基础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2 食品安全事件与食品安全报道概念区分 |
2.1 食品安全事件的概念 |
2.1.1 突发公共事件 |
2.1.2 食品安全事件 |
2.1.3 食品安全事件是特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2.2 食品安全报道的概念 |
3 “塑化剂”事件中电视媒体传播分析 |
3.1 节目样态分析 |
3.1.1 报道形式以消息为主 |
3.1.2 报道对象以政府为重 |
3.1.3 报道倾向总体积极 |
3.2 播出时段分析 |
3.2.1 报道主要集中在黄金时段 |
3.2.2 时间长度以 2 分钟以下为主 |
3.2.3 事件报道具有阶段进展性 |
3.3 同类媒体分析 |
3.3.1 香港电视媒体传播更加均衡中立 |
3.3.2 中央电视媒体传播更加注重舆论引导 |
3.3.3 地方电视媒体传播更加注重贴近报道 |
3.4 不同媒体分析 |
3.4.1 电视媒体充分释放现场直播的传播魅力 |
3.4.2 报纸媒体大力进行深度报道、理性反思 |
3.4.3 网络媒体拥有综合归纳、互动反馈优势 |
4 食品安全事件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 |
4.1 节目样态多元,对象指向政府 |
4.2 播出时段黄金,覆盖人群广泛 |
4.3 事件中媒体报道具有三大阶段 |
4.3.1 萌芽曝光期 |
4.3.2 扩散集中期 |
4.3.3 控制淡化期 |
4.4 不同类别电视媒体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 |
4.5 电视媒体具有独特强大的现场感染力 |
5 食品安全事件中电视媒体的传播误区 |
5.1 报道内容误区 |
5.1.1 新闻来源不真实 |
5.1.2 新闻报道片面性 |
5.1.3 新闻报道误导性 |
5.1.4 新闻报道放大性 |
5.2 报道过程误区 |
5.2.1 报道对象不平衡 |
5.2.2 不注重报道重点 |
5.2.3 舆论引导滞后 |
5.3 不同级别电视媒体的报道误区 |
5.3.1 接近事发地的电视媒体贻误优先报道时机 |
5.3.2 中央级别的电视媒体缺乏专题式全景报道 |
5.3.3 非事发地地方电视媒体简单重复事件报道 |
6 食品安全事件中电视媒体的角色功能 |
6.1 公众实现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平台 |
6.2 商家进行澄清事实和危机公关的渠道 |
6.3 政府进行舆论引导和心理安抚的武器 |
7 食品安全事件中电视媒体的传播策略 |
7.1 传播内容策略 |
7.1.1 保证内容真实准确 |
7.1.2 扩大平衡报道对象 |
7.1.3 运用多种视听元素 |
7.1.4 采用多种报道方式 |
7.1.5 发挥专家评论作用 |
7.2 传播过程策略 |
7.2.1 萌芽曝光期遵循第一时间原则 |
7.2.2 扩散集中期遵循全景报道原则 |
7.2.3 淡化控制期遵循积极引导原则 |
7.3 分类传播策略 |
7.3.1 接近事发地电视媒体要发扬现场报道,资讯为先 |
7.3.2 中央级别电视媒体要进行全景报道,不忘喉舌作用 |
7.3.3 非事发地地方电视媒体要发挥特色报道,求新求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5)媒介中的“内蒙古乳业原产地”形象分析 ——内蒙古乳业媒介形象的形成、推广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原产地问题 |
(二) 原产地形象问题 |
(三) 媒介形象问题 |
(四) 危机管理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应用价值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相关概念解析与界定 |
(一) 原产地 |
(二) 原产地形象 |
(三) 媒介形象 |
(四) 原产地媒介形象 |
第六节 原产地形象的作用机制 |
(一)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
(二) 首因效应 |
(三) 品牌效应 |
(四) 概括效应 |
第二章 内蒙古乳业媒介形象的形成 |
第一节 内蒙古乳业媒介形象的形成条件 |
(一) 地域优势 |
(二) 传统优势 |
(三) 政策优势 |
(四) 人才和技术优势 |
第二节 内蒙古乳业媒介形象形成的产业基础 |
第三节 媒介对内蒙古乳业原产地的报道 |
第三章 内蒙古乳业原产地媒介形象的推广路线 |
第一节 树立良好的内蒙古地域形象发挥光环效应 |
第二节 加强草原文化的宣传加深刻板印象 |
第三节 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发挥总结性效应与首因效应 |
第四节 注重地域品牌建设利用品牌效应 |
第四章 内蒙古乳业原产地形象的维护 |
第一节 维护原产地媒介形象的重要性 |
(一) 媒介形象具有脆弱性 |
(二) 原产地媒介形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二节 “三聚氰胺事件”对内蒙古传统乳业原产地媒介形象的影响 |
(一) “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 |
(二) 政府与企业如何维护原产地媒介形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冠生园危机公关能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结构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危机公关理论概述 |
2.1.1 企业危机内涵及特征 |
2.1.2 危机公关概念界定 |
2.2 公共关系传播理论 |
2.2.1 传播的基本理论 |
2.2.2 公关传播及其特点 |
2.3 危机传播模式分析 |
第3章 冠生园危机公关现实能力分析 |
3.1 冠生园企业简介 |
3.2 冠生园危机公关分析 |
3.2.1 月饼"馅料回炉"事件 |
3.2.2 大白兔奶糖"甲醛"事件 |
3.2.3 两大危机中冠生园公关能力对比 |
3.3 同业危机公关分析 |
3.3.1 三鹿毒奶粉事件公关能力分析 |
3.3.2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公关能力分析 |
3.3.3 肯德基与三鹿危机公关能力对比 |
3.4 冠生园与同业危机公关能力比较分析 |
3.4.1 肯德基与南京冠生园危机公关能力对比 |
3.4.2 三鹿与上海冠生园危机公关能力对比 |
3.5 冠生园危机公关能力缺陷 |
第4章 提升冠生园危机公关能力的策略 |
4.1 食品企业危机传播模式分析 |
4.2 冠生园危机预警策略 |
4.3 针对当事人的危机公关策略 |
4.4 针对政府的危机公关策略 |
4.5 针对社会的危机公关策略 |
4.6 冠生园危机反馈策略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卷内备考表 |
(7)当前我国企业伦理失范及其对策研究 ——以“三鹿”毒奶粉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以及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1.3.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企业伦理综述 |
2.1 企业 |
2.1.1 企业的含义 |
2.1.2 企业的目标 |
2.2 企业伦理 |
2.2.1 企业伦理的含义 |
2.2.2 企业伦理的特点 |
2.2.3 企业伦理的内容 |
2.3 企业伦理与相关概念 |
2.4 企业伦理的作用和意义 |
3 “三鹿”毒奶粉事件中的企业伦理失范 |
3.1 “三鹿”毒奶粉事件中的企业伦理失范的事实表现 |
3.1.1 产品生产中的制假售假 |
3.1.2 产品销售中的虚假宣传 |
3.1.3 事件发生后对消费者的隐瞒 |
3.1.4 事件调查中信口开河 |
3.1.5 对荣誉的不重视 |
3.1.6 随意推卸责任 |
3.2 “三鹿”毒奶粉事件中的企业伦理失范 |
3.2.1 对人的生命权利的漠视 |
3.2.2 对诚实信用的挑战 |
3.2.3 对消费者利益的侵犯 |
3.2.4 商业公平竞争精神的缺失 |
3.2.5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淡漠 |
3.2.6 见利忘义 |
4 “三鹿”毒奶粉事件中企业伦理失范的原因 |
4.1 市场经济的缺陷是客观原因 |
4.2 企业家良心的泯灭是主观原因 |
4.3 对利润的无限制追求是直接原因 |
4.4 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是间接原因 |
5 解决“三鹿”毒奶粉事件伦理失范的对策 |
5.1 企业内部的对策 |
5.1.1 强化相应的伦理价值体系 |
5.1.2 要建立必要的伦理机构 |
5.1.3 要加强对领导和员工的伦理培训 |
5.1.4 要建立完备的伦理制度 |
5.1.5 要建立伦理管理信息系统 |
5.1.6 开展企业伦理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 |
5.2 企业外部的对策 |
5.2.1 开展企业伦理咨询业务 |
5.2.2 开展企业伦理的认证 |
5.2.3 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 |
5.2.4 完善企业伦理的外部监督体系 |
6 “三鹿”毒奶粉事件对当前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启示 |
6.1 企业既要成为“经济人”更要成为“社会人” |
6.2 企业要同利益相关者“共生共赢” |
6.3 企业要死守不可突破的“道德底线”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以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8)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关系及应遵守的原则 |
1.1 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对立统一关系 |
1.1.1 二者对立在具体的思想和实践中 |
1.1.2 二者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 |
1.2 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要以民主法治为基础 |
1.2.1 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
1.2.2 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要适应民主法治的要求 |
1.3 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要突出公平正义 |
1.3.1 公平正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
1.3.2 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要突出公平正义 |
1.4 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要体现诚信友爱 |
1.4.1 诚信友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
1.4.2 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要营造诚信友爱的氛围 |
1.5 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要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
1.5.1 安定有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
1.5.2 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要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 |
第二章 自然灾害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 |
2.1 我国自然灾害报道的现状 |
2.2 汶川地震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
2.2.1 汶川地震报道概述 |
2.2.2 汶川地震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影响 |
2.3 自然灾害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影响 |
2.3.1 成功的自然灾害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正面影响 |
2.3.2 不成功的自然灾害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负面影响 |
第三章 事故灾难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 |
3.1 我国事故灾难报道的现状 |
3.2 哈尔滨水污染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
3.2.1 哈尔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及应对策略 |
3.2.2 哈尔滨水污染报道中的舆论影响 |
3.2.3 哈尔滨水污染事件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
3.3 事故灾难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影响 |
3.3.1 成功的事故灾难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正面影响 |
3.3.2 不成功的事故灾难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负面影响 |
第四章 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 |
4.1 我国公共卫事件报道的现状 |
4.2 “非典”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
4.2.1 “非典”报道初期的舆论引导 |
4.2.2 “非典”报道后期的舆论引导 |
4.2.3 “非典”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影响 |
4.3 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影响 |
4.3.1 成功的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正面影响 |
4.3.2 不成功的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负面影响 |
第五章 社会安全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 |
5.1 我国社会安全事件报道的现状 |
5.2 “6.28”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
5.2.1 “6.28”事件报道概述 |
5.2.2 “6.28”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
5.2.3 “6.28”事件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影响 |
5.3 社会安全事件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影响 |
5.3.1 成功的社会安全事件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正面影响 |
5.3.2 不成功的社会安全事件报道对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负面影响 |
第六章 突发事件报道中舆论引导的问题及对策 |
6.1 突发事件报道中舆论引导的问题 |
6.1.1 舆论引导主体的问题 |
6.1.2 舆论引导客体的问题 |
6.1.3 舆论引导的外部环境 |
6.2 提高突发事件报道中舆论引导的对策 |
6.2.1 提高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思想认识 |
6.2.2 增强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的实践能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9)上海商业老字号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研究背景 |
1.1 相关课题的研究理论和进展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上海商业老字号现状研究 |
2.1 中国商业老字号整体状况研究 |
2.1.1 商业老字号概念的界定 |
2.1.2 中国商业老字号企业(品牌)经营困境分析 |
2.2 上海商业老字号现状研究 |
2.2.1 上海商业老字号现状的基础调查 |
2.2.2 上海商业老字号特点分析 |
第3章 上海商业老字号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
3.1 上海商业老字号的旅游资源优势 |
3.2 上海商业老字号的旅游发展机遇 |
3.3 上海商业老字号旅游发展战略 |
3.3.1 上海商业老字号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
3.3.2 上海商业老字号旅游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
3.3.3 上海商业老字号旅游发展战略重点 |
第4章 上海商业老字号旅游项目集聚策略研究 |
4.1 上海商业老字号集聚策略的内涵 |
4.2 上海商业老字号集聚策略的意义 |
4.3 上海商业老字号集聚策略的内容 |
4.3.1 人无我有,创造商品消费新模式——主题商场的集聚策略 |
4.3.2 标新立异,抢占后古镇旅游市场——风情古镇的集聚策略 |
4.3.3 借力打力,构建娱乐购物多维体系——主题公园的集聚策略 |
4.3.4 发扬传统,打造现代都市新地标——文化街区的集聚策略 |
附录:上海商业老字号企业(品牌)名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大众传媒功能失范对危机决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的地方 |
第2章 危机决策视域中的大众传媒功能 |
2.1 危机事件和危机决策 |
2.1.1 危机事件及其分类 |
2.1.2 危机事件的传播特点 |
2.1.3 危机决策 |
2.1.4 危机决策的特征 |
2.2 大众传媒及其特征 |
2.2.1 大众传播与大众传媒 |
2.2.2 大众传媒的特征 |
2.3 大众传媒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主要功能 |
2.3.1 传播信息功能 |
2.3.2 协调社会功能 |
2.3.3 环境守望功能 |
2.3.4 价值规范功能 |
2.3.5 示范导向功能 |
2.3.6 影响公众情绪功能 |
2.4 大众传媒在危机决策中扮演的角色 |
2.4.1 危机信息的传递者 |
2.4.2 社会公众的排气孔和安全阀 |
2.4.3 危机媒介环境的塑造者 |
2.4.4 社会动员和公共舆论的引导者 |
2.4.5 社会关系的协调者 |
2.4.6 危机决策的监督者和反思者 |
第3章 大众传媒功能失范对危机决策的影响 |
3.1 大众传媒功能失范的主要表现 |
3.1.1 传播信息功能缺位 |
3.1.2 环境守望功能缺失 |
3.1.3 社会协调功能弱化 |
3.2 大众传媒功能失范的主要原因 |
3.2.1 传播渠道不健全,传播中的干扰较多 |
3.2.2 不注重对目标群体的分析 |
3.2.3 政府干预过多 |
3.3 大众传媒功能失范对危机决策的影响 |
3.3.1 影响危机决策制定 |
3.3.2 影响危机决策议程 |
3.3.3 影响危机决策周期 |
3.3.4 影响危机决策执行 |
第4章 解决危机决策中大众传媒功能失范的主要途径 |
4.1 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
4.1.1 向社会及时公布危机信息 |
4.1.2 对危机事件进行及时、客观、充分的报道,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
4.2 转变政府观念,加快立法进程 |
4.2.1 转变政府观念,“官为本”向“民为本”转变 |
4.2.2 加快立法进程,正确处理好大众传媒、政府、公众的关系 |
4.3 建立合理的舆论调控机制,强化传媒的引导功能 |
4.3.1 建立合理的舆论调控机制 |
4.3.2 强化传媒的引导功能 |
4.3.3 改善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试论企业危机管理:从南京冠生园说起(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老字号”品牌的自媒体传播研究[D]. 黄璐云. 辽宁大学, 2017(03)
- [2]新媒体下企业公共危机管理[D]. 周斌. 西南科技大学, 2014(06)
- [3]我国媒体与化解拆迁风险研究[D]. 郑璐. 复旦大学, 2014(01)
- [4]食品安全事件中的电视传播研究 ——以“塑化剂”事件为例[D]. 刘俐俐. 江西师范大学, 2012(03)
- [5]媒介中的“内蒙古乳业原产地”形象分析 ——内蒙古乳业媒介形象的形成、推广与维护[D]. 张小明. 内蒙古大学, 2012(01)
- [6]冠生园危机公关能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 黄磊.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7]当前我国企业伦理失范及其对策研究 ——以“三鹿”毒奶粉事件为例[D]. 杨飏. 重庆师范大学, 2010(07)
- [8]突发事件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D]. 曹宝华. 重庆交通大学, 2009(S2)
- [9]上海商业老字号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 黄玲子. 复旦大学, 2009(12)
- [10]大众传媒功能失范对危机决策的影响研究[D]. 蒋海文. 湘潭大学,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