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粮食产业化经营实现“三化”

上高县粮食产业化经营实现“三化”

一、上高县粮食产业化经营实现“三化”(论文文献综述)

万李[1](2014)在《彬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推广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散化、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等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并且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难以适应国际市场和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农村要想发展,农民要想增加收入,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合组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农合组织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上又一次重大创新,从发展上看,农合组织是秉承“自愿联合、风险共担”,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带动农民的增产增收,这种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变革,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尤其是加快现代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有效破解农业科技推广难等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农合组织的概念进行简单介绍,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动态进行综述,明确了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了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对彬县的农合组织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彬县农合组织在农业推广方面的优势及发展现状进行详细总结分析,揭示了农合组织对解决彬县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进一步了解彬县农合组织存在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低、内部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能力有限、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偏小、农业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还是对农合组织的宣传力度不够,多数农民仍对农合组织不够了解,另外就是运行资金缺乏,而且多数农合组织还对国家政策产生了依赖性,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体系也相对滞后,这严重影响农合组织的发展,以分析结果为基础,针对农合组织在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建议主要有:加大对农合组织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合组织的运行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学习现代营销理念、不断提高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农合组织的发展提供依据。

罗奕雯[2](2013)在《江西省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上高县积极创办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在促进农业新科技推广应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龙头企业发展及农民增收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在研究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同时借鉴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通过对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并以上高县养殖专业合作社、上高农旺种植专业合作社、上高县隆渔业合作社为实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提出了促进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策:首先要加强管理,狠抓合作社规范建设;一是要规范操作程序;二是要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三是要规范管理制度;四是要规范资料台账。其次是明确重点,搞好合作社优质服务;一是搞好农资服务;二是搞好技术服务;三是搞好收购服务。

段冰洁[3](2013)在《安徽省临泉县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结合全国金融产品的发展情况,以实际调查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为切入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安徽省临泉县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及储户进行了调查分析,意在研究县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县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调研,共分四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的问题、思路和理论;第二部分首先分析了全国县域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的现状,然后着重调查临泉县金融产品的状况以及储户的反应;第三部分是对县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存在问题的分析,主要从信贷产品和理财产品两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针对上部分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一是要发挥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人民银行的指导作用,三是要加大金融机构根据县域经济实际情况研发与创新金融产品的力度,四是要加大对金融产品的推广宣传力度。论文试图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背景下从金融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通过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去满足县域的金融需求,从而有效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彭波[4](2013)在《上高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加速赶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内陆城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剖析内陆城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促进内陆城市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本研究将上高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与上高工业园发展为个案研究对象,运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多种工具、方法,多方面、多角度地剖析了上高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片面理解梯度转移、弱化了县域经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滞后等问题,分析了上高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上述问题,积极探寻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出实现上高县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整合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夯实县域发展基础;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县域发展重点;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支力;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优化县域发展环境;培养专业人才,挖潜拓展劳动力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全民创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第三产业份额。

李建军[5](2011)在《兴国县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城镇能带来更多的消费,创造更多的就业,带来更多产品、技术、资源的集中,通过聚集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兴国县城区人口达到17.54万人,城市化率35.87%。虽然兴国县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相对于江西水平乃至全国水平,发展还显不足,城镇化率偏低。在兴国县快速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思考如何促进城镇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分析兴国县城镇化发展对策,得到如下结论:(1)兴国县人多地少,在城镇化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当前城镇化发展面对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产业支撑能力有待加强、城市建设资金融资渠道需要创新、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对兴国县城镇化发展的SWOT分析发现,兴国县城镇化发展具有较大潜力。(2)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发现,F1与城镇化率呈负相关,说明当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尤其是制造业比重不高时,将制约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制约城镇化水平的提高。F2与F4呈正相关,说明增加国民财富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能够显着地促进城镇化率的提高。而F3没有通过显着性检验,可能是因为单纯的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没有同步跟进反而不利于提高城镇化率。(3)兴国县城镇化率与人均GDP二者间存在协整关系。从收入弹性上看,兴国县人均GDP每增加约600元,将促进城镇化水平增长1个点以上。进而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兴国县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镇化率的因素,但城镇化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不强,这可能的原因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不同步。对此提出了发展兴国县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陈海龙[6](2009)在《江西省丰城市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其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一项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从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全国各地积极相应、扎实推动。新农村建设内容多、难度大、任务重,需要全社会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所以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江西省也不例外,作为中部农业大省,江西省新农村建设阶段还处于初期,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紧缺、劳动者素质不高、发展模式陈旧等诸多问题,试点村在数量和建设质量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选取江西省丰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市政府或乡镇相关部门的访问及对丰城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分析江西省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因地制宜,提出设计一套新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丰城市新农村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本市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模式和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本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思路、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及政策分析。讲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概括相关理论,最后解读分析中央及地方新农村建设政策。第三部分:江西省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包括丰城市基本情况、新农村建设现状、国内新农村建设值得借鉴的地区以及丰城市各乡镇目前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第四部分:丰城市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包括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选取依据、作用、意义、构建原则、设计思路和步骤、构建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第五部分:丰城市新农村建设实证分析。运用不同评价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加快推进丰城市新农村建设提出思路,作出合理目标展望。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及展望。总结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同时指出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龚建华[7](2009)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指出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开展“解放思想求突破?

罗桂新[8](2008)在《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探析 ——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文中提出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县域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与江西省和全国整体水平相比,仍处于落后地位,且发展差距呈扩大之势。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研究发现,江西省宜春市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滞后,传统农业所占比重大、经济外向度低等因素是造成县域财政困难、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的内因;外因则是县域经济的弱势地位,致使生产要素大量外流,以及国家财政、金融、行政管理等体制对县域经济支持不足。建议充分发挥宜春市县域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调整和优化其经济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和品牌企业,推进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建议中央和省级政府改革相关体制,给予欠发达地区县级政府与其事权相对称的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和管理县域经济事务的相应权限,以确保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张晓俊[9](2006)在《福建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制约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性发展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当地烟叶生产实际,制定出三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思路,进而提炼出当地有利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现存优势条件和确保战略目标实现的十大对策。主要结果如下:1影响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是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直接影响;二是全市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低,户均种植规模小;其三是烟农种烟成本高、用工多;其四是受其它农业产业的冲击,烟叶比较效益低;其五是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现有劳力减少,烟农群体难稳定;其六是农村土地调整难度大,客观上制约了烟叶的规模化生产。2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思路:战略目标由烟叶质量目标、种植面积目标和烟叶产量目标构成,其中烟叶质量目标是主栽品种调制后叶色以柠檬黄和桔黄为主,色度均匀一致,叶片大小和身份适中,叶内化学成分含量适宜且相互协调,组织疏松、油份多、香气为清香、香气质好,吃味优;烟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目标是到2010年后,全市烟叶种植面积应稳定在50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20万担左右,主栽品种单产在140kg左右。实现战略目标的思路是以解决好生产与环境的矛盾为基础,以优化生产布局和改善生产条件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队伍素质提升为支撑,以生产模式和经营机制创新为保障。3可供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生发展利用的现存条件:三明市优越的自然资源,丰富的耕地资源,较完善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人才资源,以及烟叶质量特色和优势等,是有助于三明市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现存条件,必须在推动三明市烟叶持续生产过程中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4实现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首先是解决好生产与环境的矛盾,打牢烟叶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是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形成大县、大乡、大村的生产格局;第三是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叶生产条件;第四是建立烟叶生产保障机制,发挥政策支撑作用;第五是依靠科技,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第六是加强技术培训、交流与合作,提高三支队伍素质;第七是大力推广规模化种植,提升烟叶生产集中度;第八是创新烟叶生产经营机制,促进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第九是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种烟田块调整;第十是开拓创新,推行先进的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杨宪萍[10](2005)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认为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4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宜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筹办农运会和?

二、上高县粮食产业化经营实现“三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高县粮食产业化经营实现“三化”(论文提纲范文)

(1)彬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推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选题的依据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5 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合组织在农业推广中的优势
    2.1 农合组织概念界定
        2.1.1 合作
        2.1.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2.2 农合组织在农业推广中的优势
        2.2.1 相比于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农合组织更能获得农户的认同与接受
        2.2.2 相比于涉农企业,农合组织更能体现农户的现实需求
        2.2.3 相比于农业科研和教育机构,农合组织更易联结生产与市场
第三章 彬县农合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
    3.1 彬县农合组织的发展现状
        3.1.1 彬县农合组织种类分布情况
        3.1.2 彬县农合组织成员受教育情况
        3.1.3 彬县农合组织出资情况
        3.1.4 农合组织发展情况
        3.1.5 村民加入农合组织的意愿
        3.1.6 彬县农合组织的发展模式
    3.2 彬县农合组织在农业推广中的特点
        3.2.1 弥补了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行为的不足
        3.2.2 农合组织是农业推广与服务的重要主体
        3.2.3 农合组织在农业推广中的区域辐射带动能力逐渐扩大
        3.2.4 农合组织依靠规模较大龙头企业,组建形式多样化
        3.2.5 农合组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创建宽松的发展环境
        3.2.6 合作内容逐渐丰富,服务功能不断拓宽
        3.2.7 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在农业推广中品牌化意识增加
    3.3 彬县农合组织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
        3.3.1 农合组织有利于普及推广农业科技
        3.3.2 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服务的强烈需求
        3.3.3 更好地凝集农民打破区域限制,加强合作
        3.3.4 缓解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引导农户进入市场
第四章 彬县农合组织在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农合组织在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4.1.1 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水平低
        4.1.2 内部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能力有限
        4.1.3 人员素质偏低
        4.1.4 运转资金缺乏
        4.1.5 农合组织规模偏小,辐射示范带头作用能力弱
        4.1.6 市场信息来源单一
    4.2 彬县农合组织在农业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农合组织法》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清
        4.2.2 农合组织对国家政策扶持依赖性很强
        4.2.3 品牌意识薄弱
        4.2.4 行政干涉过多,运行存在困难
        4.2.5 农合组织合作层次水平低,服务体系滞后
第五章 提高农合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效果的建议
    5.1 强化宣传,调动积极因素
    5.2 加强管理,健全农合组织的运行机制
    5.3 加大对组织人员的培训力度
    5.4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5.5 加大对农合组织的扶持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5.6 创建商标,加强本土品牌的培育
    5.7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5.8 加强信息化管理,学习现代营销理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江西省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外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合作社的定义
        1.4.2 农民专业合作社
        1.4.3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
        1.4.4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
    2.1 发展历程
    2.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条件
        2.2.1 农民具有独立的经营主体的地位
        2.2.2 农村现有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不了农民的要求
        2.2.3 农业市场化程度加深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来契机
        2.2.4 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
    2.3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
        2.3.1 会员制度
        2.3.2 民主选举
        2.3.3 决策机制
        2.3.4 利益机制
        2.3.5 交易原则
    2.4 新形势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现状
3.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3.1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3.1.1 科学构建规范有序、运行有效的合作社运行机制
        3.1.2 立足产业化经营,增强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3.1.3 强化服务,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
        3.1.4 强化扶持,增添合作社发展活力
        3.1.5 强化管理,促进合作社发展水平提升
    3.2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3.3 当前上高县发展农民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3.3.1 扩大宣传,提高群众组织化意识,引导合作社发展
        3.3.2 提高合作社服务质量,促进合作社的发展
        3.3.3 创新合作社发展运营机制,推动合作社的发展
        3.3.4 加大扶持力度,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保障合作社的发展
    3.4 合作社运行机制现状
        3.4.1 创建联社,强强联合
        3.4.2 支持各方各层次能人带领合作社
        3.4.3 鼓励合作社吸收有关企业、经销商入社
        3.4.4 引导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
    3.5 合作社服务现状
        3.5.1 帮助合作社开拓营销市场
        3.5.2 建立合作社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
    3.6 合作社的运行成效
4.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规模小、经济力量弱
    4.2 组织结构管理不规范
    4.3 资金短缺,自我发展后劲不足
    4.4 组织者和管理人员人才匮乏,且综合素质不高
    4.5 政府领导思想认识滞后,农民合作社意识淡薄
    4.6 各部门都参与管理,职责不清,协调不够
    4.7 政策的覆盖面不够广泛
5. 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分析
    5.1 上高县农民合作社概况
    5.2 案例1——上高县养殖业专业合作社
    5.3 案例2——上高县农旺种植专业合作社
    5.4 案例3——上高县隆信渔业专业合作社
6. 上高县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及建议
    6.1 加强管理,狠抓合作社规范建设
    6.2 明确重点,搞好合作社优质服务
    6.3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合作社运行
7. 全文小结
    7.1 本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
    7.2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3)安徽省临泉县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调研的相关背景
        1.1.1 县区域金融发展的重要性
        1.1.2 县区域金融产品的特殊性
    1.2 调研目的及意义
        1.2.1 调研目的
        1.2.2 调研意义
    1.3 调研前的研究基础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3 简要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调研手段与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县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现状考察
    2.1 县区域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考察
        2.1.1 临泉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2.1.2 临泉县经济结构情况
        2.1.3 从县域经济情况出发思考其对金融产品的需求
    2.2 县区域金融发展调查
        2.2.1 县域金融的发展历程
        2.2.2 县域金融环境对金融产品的影响与制约
        2.2.3 县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现状
    2.3 对商业银行及储户的调查与分析
        2.3.1 调查问卷设计
        2.3.2 调查结果统计
        2.3.3 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章 县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存在的问题
    3.1 贷款产品问题多,创新不足
        3.1.1 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
        3.1.2 贷款产品创新不足
    3.2 个人理财产品品种少,起点高
        3.2.1 理财产品品种少,主要针对中高端客户
        3.2.2 理财产品营销方式不规范
    3.3 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不够
        3.3.1 居民文化水平偏低制约了金融产品的推广
        3.3.2 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关注不足,产品推广力度不足
第四章 县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4.1 重视并完善个人创业贷款业务
        4.1.1 创新担保方式,拓宽担保范围
        4.1.2 利率应高于同档期其他贷款利率
        4.1.3 推广个人助业贷款
    4.2 完善居民投资理财产品
        4.2.1 降低理财产品门槛,推行保本型理财产品
        4.2.2 开发农民土地信托的理财产品
    4.3 加强符合农村金融特点的金融产品开发
        4.3.1 多样化担保方式,开发银保业务合作产品
        4.3.2 创新涉农信贷的抵押担保方式
    4.4 金融机构要提升服务,立足于县域经济发展
        4.4.1 建立县域资金回流机制
        4.4.2 努力拓宽农村金融产品营销渠道
第五章 对于完善县域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建议
    5.1 发挥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
        5.1.1 开展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5.1.2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作用
        5.1.3 政府组建创业担保基金,为个人创业贷款提供担保
    5.2 调动基层人民银行的积极性
        5.2.1 央行要尽快准确定位自己的职能,正确发挥央行的职能
        5.2.2 央行要创新区域性货币信贷政策目标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上高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5 县域经济发展相关内容及理论综述
        1.5.1 县制的历史沿革
        1.5.2 县域经济的基本内涵
        1.5.3 县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1.5.4 县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概述
2 上高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与特征
    2.1 上高县概况
    2.2 上高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与特征
        2.2.1 经济发展方面:经济总量相对偏小,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2.2.2 资源条件方面:经济人口负荷重
        2.2.3 工业化和城镇化方面:程度低、发展快
        2.2.4 社会就业方面: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 上高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SWOT 竞争分析
    3.1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和内容
        3.1.1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1.2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3.2 基于 SWOT 法的上高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
        3.2.1 SWOT 分析法
        3.2.1.1 SWOT 分析模型
        3.2.1.2 SWOT 分析方法
        3.2.1.3 SWOT 分析步骤
    3.3 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3.3.1 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分析
        3.3.2 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劣势分析
        3.3.4 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3.3.4.1 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分析
        3.3.4.2 上高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分析
4 上高县经济发展产业概况及个案分析
    4.1 上高县经济发展产业的情况介绍
    4.2 上高县鞋业产业基地发展现状
        4.2.1 鞋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4.3 上高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3.1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4.3.2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4.3.3 绿色产业集群前景分析
        4.3.4 绿色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
    4.4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5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5.1 整合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夯实县域发展基础
    5.2 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县域发展重点
    5.3 坚持不懈抓好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支力
    5.4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优化县域发展环境
    5.5 培养专业人才,挖潜拓展劳动力资源
    5.6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全民创业
    5.7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第三产业份额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兴国县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城镇发展对策
        1.2.2 城镇化发展的支持政策环境
        1.2.3 研究方法
    1.3 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结构
2 兴国县城镇化现状分析
    2.1 兴国县城镇化发展现状
        2.1.1 地理环境
        2.1.2 行政区划
        2.1.3 历史沿革
        2.1.4 兴国县城镇化发展的成绩
    2.2 兴国县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城镇产业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2.2.2 要创新城市建设资金融资渠道
        2.2.3 城镇化发展的配套政策有待进步完善
    2.3 兴国县城镇化发展的SWOT分析
        2.3.1 兴国县城镇化发展优势(Strengths)
        2.3.2 兴国县城镇化发展劣势(Weaknesses)
        2.3.3 兴国县城镇化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
        2.3.4 兴国县城镇化发展挑战(Threats)
3 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模型的选取
        3.1.1 相关关系模型
        3.1.2 主成分分析模型
    3.2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3.3 计量结果分析
        3.3.1 相关分析结果
        3.3.2 主成分分析结果
        3.3.3 基于主成分的回归分析
4 兴国县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分析
    4.1 近五年兴国县域经济发展历程与成效
    4.2 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性的计量分析
        4.2.1 协整理论模型
        4.2.2 计量分析结果
5 促进兴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提高认识、树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发展观
    5.2 做好规划,以科学理论指导区域经济发展
    5.3 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5.4 统筹城乡发展,兼顾效益与公平
    5.5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保障城镇化进程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致谢

(6)江西省丰城市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新农村建设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4.1 数据来源
        1.4.2 研究方法
        1.4.3 具体调查方法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基础与政策分析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2.2 新农村建设相关理论研究
        2.2.1 农村发展的主要理论
        2.2.2 持续农业理论研究
        2.2.3 生态经济区划理论研究
        2.2.4 农村城镇化理论研究
    2.3 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分析
        2.3.1 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
        2.3.2 解读十七大报告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章 江西省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现状
    3.1 丰城市基本概况
        3.1.1 地理气候
        3.1.2 历史渊源
        3.1.3 行政区划
        3.1.4 经济发展
    3.2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3.3 国内新农村建设值得借鉴的地区
    3.4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
第四章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4.1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4.2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及意义
        4.2.1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作用
        4.2.2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4 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步骤
    4.5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5.1 区域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4.5.2 以自然村为评价对象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4.6 评价方法的选择
        4.6.1 层次分析法
        4.6.2 因子分析法
第五章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实证分析
    5.1 数据分析
        5.1.1 宜春地区各县(市)新农村建设评价
        5.1.2 丰城市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评价
    5.2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5.2.1 客观存在的问题
        5.2.2 主观存在的问题
    5.3 对策与建议
        5.3.1 经济发展方面,加快农业产业化
        5.3.2 村镇建设方面,加强村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5.3.3 村民居住方面,加强生态保护,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居住条件
        5.3.4 文化技能方面,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努力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
        5.3.5 乡风文明方面,加大农村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
        5.3.6 社会事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
    5.4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分析及其目标展望
        5.4.1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分析
        5.4.2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展望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意见征询表(AHP)
附录B 问卷一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村官)
附录C 问卷二 丰城市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村民)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探析 ——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和研究思路
        1.1.1 选题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1.4 本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1.2 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与地位
        1.2.1 县域经济的概念
        1.2.2 县域经济的特征
        1.2.3 县域经济的地位
    1.3 若干重要理论与评价
        1.3.1 有关的经济增长理论
        1.3.2 不平衡发展理论
第2章 江西省宜春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
    2.1 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整体状况
        2.1.1 全国县域经济总量
        2.1.2 全国县域经济平均规模
        2.1.3 全国县域经济的差异性
    2.2 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状况
        2.2.1 江西省县域经济总量
        2.2.2 江西省县域经济平均规模
        2.2.3 江西省县域经济的差异性
        2.2.4 江西县域经济与全国县域经济的比较
    2.3 江西省宜春市县域经济发展整体状况分析
        2.3.1 江西省宜春市概况
        2.3.2 江西省宜春市县域经济总体状况
第3章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宜春市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3.1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容
    3.2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类
        3.2.1 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
        3.2.2 农业带动型县域经济
        3.2.3 服务业带动型县域经济
        3.2.4 活力经济型县域经济
    3.3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
    3.4 经济发展潜力的概念
    3.5 宜春市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分析
        3.5.1 宜春市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的优势
        3.5.2 宜春市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劣势
        3.5.3 宜春市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开发的机会
        3.5.4 宜春市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威胁
第4章 推进宜春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4.1 经济结构调整思路与对策建议
        4.1.1 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制度创新
        4.1.2 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4.1.3 第三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4.2 特色经济与工业园区建设思路与对策建议
        4.2.1 以培育特色经济为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
        4.2.2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支撑,提升产业集聚度
    4.3 城镇化建设思路与对策建议
        4.3.1 增强中心城镇功能,发挥城镇带动效应
        4.3.2 主动融入中心城市,借势扩张县域实力
        4.3.3 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失地农民生计
    4.4 优化发展环境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4.4.1 积极拓展政策空间,争创有利的外部环境
        4.4.2 广开筹资门路,破解县域资金匮乏难题
        4.4.3 优化政务环境,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
    4.5 结语
附录A 丰城市全面小康社会与GDP增长要求
致谢
参考文献

(9)福建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背景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的内容
        3.2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第二章 三明市烟叶规模化生产的现状剖析
    1 三明烟叶规模化生产的特点
        1.1 烟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烟叶总产逐步提高
        1.2 年份间烟叶生产规模有一定波动
        1.3 各县市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发展难度大
    2 三明烟叶规模化生产发展的制约的因素分析
        2.1 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调控,制约了烟叶生产规模的发展
        2.2 户均种植规模小,规模效益难以体现
        2.3 种烟成本偏高、相对降低种烟效益
        2.4 其它农业产业的发展,冲击了烟叶规模的扩大
        2.5 农村劳力外流严重,烟农队伍难以稳定
        2.6 农村土地调整难度大,种烟地难以集中成片
第三章 三明市烟叶持续性生产的可行性论证
    1 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1.1 烟叶的质量目标
        1.2 种植面积与产量目标
    2 实现战略目标可利用的现存条件分析
        2.1 自然资源优越
        2.2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较完善,技术队伍比较建全
        2.3 具备烟叶发展强有力的领导和政策优势
        2.4 烟叶质量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第四章 三明市烟叶持续性生产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1 三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
    2 实现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2.1 解决好生产与环境的矛盾是烟叶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
        2.2 优化布局,确保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叶生产条件
        2.4 建立烟叶生产保障机制,发挥政策支撑作用
        2.5 依靠科技,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2.6 加强技术培训、交流与合作,提高队伍素质
        2.7 大力推广规模化种植,提升烟叶生产集中度
        2.8 创新烟叶生产经营机制,促进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
        2.9 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种烟田块调整
        2.10 开拓创新,推行先进的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1.1 查明了影响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1.2 制定出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1.3 优选出可供三明市烟叶持续生产利用的现存条件
        1.4 凝炼出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1.5 提出了实现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2.1 本研究的创新点
        2.2 本研究的不足
    3 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展望
        3.1 品种布局区域化
        3.2 栽培管理规范化
        3.3 烟草调制专业化
        3.4 分级技术数码化
        3.5 原烟生产产业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上高县粮食产业化经营实现“三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彬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推广问题研究[D]. 万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2]江西省上高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 罗奕雯.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2)
  • [3]安徽省临泉县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调研报告[D]. 段冰洁. 广西大学, 2013(03)
  • [4]上高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彭波.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2)
  • [5]兴国县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D]. 李建军. 江西农业大学, 2011(12)
  • [6]江西省丰城市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 陈海龙. 华东交通大学, 2009(04)
  • [7]政府工作报告[N]. 龚建华. 宜春日报, 2009
  • [8]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探析 ——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D]. 罗桂新. 南昌大学, 2008(11)
  • [9]福建三明市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 张晓俊. 湖南农业大学, 2006(01)
  • [10]政府工作报告[N]. 杨宪萍. 宜春日报, 2005

标签:;  ;  ;  ;  ;  

上高县粮食产业化经营实现“三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