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运超载行为的博弈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栋[1](2021)在《从共谋走向共治:治超执法中罚款票证的法治悖反与回归》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公路货运治超执法中,行政执法者与货运经营者之间存在一种合作违法的共谋关系,其产物便是"年票""月票""车贴"等罚款票证。以罚款票证为切入点,通过对共谋关系的前提条件、初步形成、扩大发展的考察发现,这种共谋格局是由执法者主导的非均衡性共谋。执法者主动寻租并最终俘获了货运经营者。共谋关系的破解之道指向依法共治,而建构政府先导型依法共治格局,是非均衡性共谋的破解之道。在宏观方向上,要解决依法共治的"元治理"问题;在中观实现机制上,发挥依法行政对于公民守法的引领、先导和示范作用,推动共治中上行下效守法机制的实现;在具体举措上,通过技术赋能率先实现严格执法。
潘晨枫[2](2021)在《H区超限超裁博弈模型分析与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陈阳[3](2021)在《京秦高速超限超载运输治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龚成[4](2021)在《四川省高速公路货运超限综合治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志辉[5](2021)在《江西省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江西省位于我国中部,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西南地区货运来往密切,是一个典型的通道省份。不同原因引起的超限超载现象严重破坏公路和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并对交通运输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相关数据表明,由超限超载引起的交通安全事故高达70%。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展开相关治理,但成效不甚显着。如何将治理超限超载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乃至彻底解决超限超载问题,是江西省值得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超限超载的概念出发,对超限超载运输的区别、相同点及其危害开展论述。然后,从利益角度出发,分析超限超载运输的原因,有关管理部门对超限超载治理采取的措施,着重分析超限超载治理过程中的问题根源、市场监管和行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各行政管理部门在联合执法信息共享中治理超限超载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分析国内外超限超载治理的基础上,总结先进、高效的治超方法与经验,从而提出对超限超载的治理除了交通部门查处路面超限车辆的方法外,同时还可以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监督货运源头、监督执法过程,从而有效规范货运市场并建立多部门协同合作的科技治超平台,进而探索出治理超限超载的长效机制。本文对超限超载的治理理论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对源头治理、路面治理及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任宇鹏[6](2021)在《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货运超限超载治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公路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公路货运非法超限超载运输现象愈发严重,它不仅损害公路基础设施的完好程度,严重扰乱货运市场的营商环境,同时还给公路健康平稳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伤害。在强调公平、重视高效、倡导生态发展的当今社会,公路货运超限超载现象已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超限超载运输行业的治理,然而,由于造成超限超载运输的深刻社会原因和内在经济原因,使超限超载运输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相反,在局部地区还出现了严重的反弹迹象。论文着眼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公路货运超限超载治理工作。首先对超限超载运输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梳理了有关超限超载运输危害影响、问题成因、治理问题、治理对策等国内外研究进程与管理实践;其次,界定了超限、超载运输的概念,从经济发展、运输业主、货运市场、行政体制等方面,基于博弈论理论方法,揭示了超限超载运输产生的机理,并分析了超限超载运输的危害;对自治区“治超风暴行动”进行案例分析,对该项行动的措施、成果和经验进行分析,作为后续治超对策的依据之一;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超限超载治理的发展历程和政策变化,总结出治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比照国内外先进做法和经验,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情况,从体制建设、执法改革、源头管理、路面管控、信用治超、科技治超、舆论引导、结构调整8个方面提出适合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对策。论文研究内容可以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他省份的公路管理工作,有助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王子健[7](2021)在《基于政企合作的道路货运行业信用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我国道路货运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市场主体众多且分散,市场竞争激烈,而信用缺失一直是道路货运市场的顽疾之一。近年来政府、行业及企业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受制于数据获取问题,目前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仍不健全,还不能满足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平台型物流企业在自身业务开展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业务数据,与政府、行业所掌握的信用基础数据可以相互补充。基于此,本文开展基于政企合作的道路货运行业信用评价机制及指标体系研究。本文通过对各省市、行业协会和典型企业的调研,分析了目前各省市、行业和企业开展信用评价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发现由于道路货运行业涉及主体多、情况复杂,信用体系建设难度大,在借鉴前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亟需整合政府、行业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统筹建立完善的道路货运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提出政府与平台型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共享、互相开放基础数据与评价结果的政企合作模式,对平台上的实际承运企业开展信用评价。通过微分博弈分析,发现当政府和网络货运经营者进行协同合作时,双方的效益和系统的整体效益都将达到最优,验证了合作机制的可行性。最后,汇总各省市、行业协会、典型企业和研究文献中的信用评价指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基于政企合作的道路货运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的反映出评价对象之间的信用情况差异,为道路货运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李琳,张小强[8](2021)在《基于运输模式转移的货运碳减排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交通运输业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推进绿色交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专门针对货物运输碳减排的研究日益增多.货运模式主要包括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及多式联运,我国已明确提出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的政策.鉴于此,针对基于运输模式转移的货运碳减排研究进行综述.首先,从减少运输冗余、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向低碳排放强度运输方式的模式转移等方面简要介绍货运碳减排策略.然后,重点介绍货物运输模式转移促进策略,此领域的研究关注于运输方式选择、转移方式、以及政策制定.针对货物运输方式选择,主要介绍托运人的运输方式选择行为以及建模方法.针对转移方式,提出从公路货运向铁路货运与多式联运的模式转移促进策略.针对国家宏观政策制定,梳理并总结基础设施投资、财政及监管措施的应用与研究现状.最后,对基于运输模式转移的货运碳减排研究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给出建议.
任阳[9](2020)在《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于交通设施和运输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公路作为一种便捷、安全、通行效率高的交通手段,极大的改善了交通拥堵的状况,提高了公路运输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物流行业规模逐年扩大,运输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随之产生的是货运车辆非法改装、超限运输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使运输市场正常秩序被扰乱,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高速公路路产设施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这一问题不仅成为交通部门治理的重点,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尽管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治理对策,交通部门亦持续改进治理方式,但高速公路超限运输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体制机制的漏洞可寻,因此,这一违法行为依然时有发生。本文将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剖析了高速公路超限运输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对超限运输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论述,客观地阐述了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的严重危害,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描述与解析,同时根据国内外超限运输治理的工作启示,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主要内容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阐述了本文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是超限运输和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介绍了超限运输与高速公路交通执法;然后阐述了超限运输治理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现状。首先介绍了超限运输的危害性;其次介绍了重庆市治超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以最后是重庆市超限运输的治理机构与工作机制、治理措施与成效。第四部分是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首先梳理了介绍了重庆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存在的问题;其次就梳理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是国内超限运输治理比较研究。首先国内山西、陕西的治超经验,最后对国内的治理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为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对策提供经验借鉴。第六部分是加强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的对策建议。结合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工作机制、加强源头治理、科学规划交通建设和规范运输市场、加强治超科技化以及信息化、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法制宣传与舆论监督,从国家各部门、交通各行业协作配合,来建立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长效机制。第七部分是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相关的治理建议,并对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进行了展望。
曹长慧,李豪[10](2020)在《超载运输与政府监管博弈分析及治理机制》文中认为2019年江苏无锡高架桥坍塌事件再次暴露出超载的监管问题。在分析超载运输治理现实困境基础上,构建运输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运输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得益均衡和影响因素,基于共享模式提出货运共享平台机制及其辅助措施,实现监管部门的有效治理,对监管部门治理超载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货运超载行为的博弈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货运超载行为的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从共谋走向共治:治超执法中罚款票证的法治悖反与回归(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与进路 |
二、共谋关系的生成逻辑 |
(一)共谋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 |
(二)共谋关系的初步形成 |
(三)共谋关系的扩大发展 |
三、共谋关系的本相揭示 |
(一)解释框架:规制俘获抑或权力寻租 |
(二)原因探析:执法者何以俘获经营者 |
(三)力量博弈:均衡与非均衡的辩证法 |
四、作为共谋关系的破解之道的依法共治 |
(一)宏观探讨:依法共治的“元治理”问题 |
(二)中观理论:依法共治中的上行下效机制 |
(三)具体举措:通过技术赋能率先实现严格执法 |
(5)江西省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2.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超限、超载运输的界定 |
2.1.1 超限运输 |
2.1.2 超载运输 |
2.1.3 超限运输与超载运输的区别及联系 |
2.2 超限超载运输带来的危害 |
2.2.1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
2.2.2 破坏公路基础设施 |
2.2.3 扰乱运输市场秩序 |
2.3 治超运输的理论依据 |
2.3.1 市场失灵理论 |
2.3.2 多元治理理论 |
2.3.3 行政监督理论 |
3.江西省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江西省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现状 |
3.2 治超工作主要做法 |
3.2.1 坚持系统治理 |
3.2.2 坚持依法治理 |
3.2.3 坚持科技治理 |
3.2.4 坚持源头治理 |
3.3 江西省超限超载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
3.4 江西省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利益驱动 |
3.4.2 市场监管不力 |
3.4.3 法律政策缺陷 |
3.4.4 监督机制及信息平台不健全 |
4.国内外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工作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工作及其经验借鉴 |
4.1.1 美国超限超载车辆治理经验借鉴 |
4.1.2 日本超限超载车辆治理经验借鉴 |
4.1.3 英国超限超载车辆治理经验借鉴 |
4.2 国内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工作及其经验借鉴 |
4.2.1 山西省超限超载车辆治理经验借鉴 |
4.2.2 湖南省超限超载车辆治理经验借鉴 |
5.加强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法律政策规定 |
5.1.1 完善法律法规 |
5.1.2 加大对超限超载执法的力度 |
5.1.3 从政策层面提高执行力 |
5.2 规范运输市场 |
5.2.1 降低承运车辆运输成本 |
5.2.2 促进运价合理回归 |
5.2.3 严格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
5.3 加强监督 |
5.3.1 加强源头监督 |
5.3.2 加强执法过程监督 |
5.3.3 建立治超监督信息平台 |
6.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调查问卷设计及简要统计 |
附录B 关于公路货运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的调查问卷 |
附录C 个人访谈 |
致谢 |
(6)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货运超限超载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管理实践 |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外管理实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超限超载治理相关概念阐述及理论基础 |
2.1 超限超载运输相关概念阐述 |
2.1.1 概念辨析 |
2.1.2 超载与超限运输的区别 |
2.1.3 超载与超限运输情况示例 |
2.2 超限超载运输的危害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博弈论探讨超限超载运输产生的机理过程 |
3.1 诱发超限超载运输产生的因素分析 |
3.2 基于博弈论探讨运输业主与治理部门的博弈关系 |
3.3 政府治超对策建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内蒙古自治区超限超载运输治理现状分析 |
4.1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建设及各盟市超限概况分析 |
4.2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货运超限超载治理历程及政策演变 |
4.3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货运超限超载治理现状 |
4.3.1 政策现状 |
4.3.2 体制现状 |
4.3.3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现状 |
4.4 治超成绩 |
4.5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货运超限超载治理存在的问题 |
4.5.1 治超机制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 |
4.5.2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有待加强 |
4.5.3 源头治理亟待加强 |
4.5.4 路面治理手段单一,效果不理想 |
4.5.5 执法人员配置欠合理 |
4.5.6 “科技治超”有待强化 |
4.6 问题分析 |
4.6.1 政府角度 |
4.6.2 市场角度 |
4.6.3 社会角度 |
4.6.4 政策制度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内蒙古自治区“治超风暴行动”案例分析及对策方案 |
5.1 内蒙古自治区“治超风暴行动”案例分析 |
5.1.1 行动背景 |
5.1.2 采取措施 |
5.1.3 行动成果 |
5.1.4 经验分析 |
5.2 自治区公路货运超限超载治理对策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政企合作的道路货运行业信用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社会信用体系研究 |
1.3.2 道路货运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1.3.3 道路货运行业信用评价方法研究 |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我国道路货运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现状 |
2.1 典型省市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现状 |
2.2 行业协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现状 |
2.3 典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现状 |
2.4 道路货运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政企合作的道路货运行业信用评价机制研究 |
3.1 合作模式描述 |
3.2 模型假设 |
3.3 模型分析 |
3.3.1 无成本分担的非合作情形 |
3.3.2 成本分担情形 |
3.3.3 协同合作情形 |
3.4 比较分析 |
3.5 算例分析 |
3.5.1 成本分担情形改善效果 |
3.5.2 系统最优效益比较 |
3.5.3 敏感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政企合作的道路货运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方法 |
4.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4.1.2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
4.2 评价指标的筛选 |
4.2.1 一级指标社会网络分析 |
4.2.2 二级指标社会网络分析 |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含义分析 |
4.3.1 企业状况 |
4.3.2 财务情况 |
4.3.3 服务质量 |
4.3.4 安全生产 |
4.3.5 信用记录 |
4.4 样本数据验证 |
4.4.1 样本选择 |
4.4.2 单个信用指标关系矩阵的计算 |
4.4.3 信用评价指标总关系矩阵的计算 |
4.4.4 评价对象信用网络中心性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研究结论 |
创新点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运输模式转移的货运碳减排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货运碳减排策略 |
1.1 减少不合理的运输 |
1.2 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 |
1.3 运输模式转移 |
2 货物运输方式选择 |
3 模式转移一:从公路货运向铁路货运 |
3.1 灵活制定运价 |
3.2 提升运输质量 |
3.3 扩建基础设施 |
4 模式转移二:从公路货运向多式联运 |
4.1 运输组织优化 |
4.2 促进同步运输 |
4.3 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 |
5 政策措施 |
5.1 基础设施投资 |
5.2 财政措施 |
5.3 监管措施 |
6 结论 |
(9)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创新点与不足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创新点与不足 |
1.4 研究主要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比较研究法 |
1.4.3 访谈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超限运输 |
2.1.2 高速公路交通执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治理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章 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现状 |
3.1 超限运输的危害性 |
3.1.1 严重破坏公路路产设施,增加养护费用,缩减公路使用寿命 |
3.1.2 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
3.1.3 严重扰乱运输市场正常秩序 |
3.1.4 造成汽车制造业畸形发展 |
3.1.5 超限运输车辆破坏公路沿线生态环境 |
3.2 重庆市治超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 |
3.3 治理机构与工作职责 |
3.3.1 治理机构 |
3.3.2 治理机构工作职责 |
3.4 治理工作机制 |
3.5 高速公路治超措施 |
3.5.1 统一执法标准 |
3.5.2 明确执法方式 |
3.5.3 精准识别货车及汽车列车 |
3.5.4 入口称重 |
3.5.5 入口黑名单制度 |
3.5.6 下道口超限自动报警 |
3.5.7 抄告、处罚超限运输企业制度 |
3.5.8 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
3.5.9 严格信用修复机制 |
3.6 治理成效 |
3.6.1 违法超限超载持续减少 |
3.6.2 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显着增强 |
3.6.3 货运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
3.6.4 实现小投入大产出目标 |
第4章 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执法体制存在缺陷 |
4.1.2 源头治理力度不够 |
4.1.3 路队协作机制作用发挥不好 |
4.1.4 路面称重设备不完善 |
4.1.5 治超系统数据未整合 |
4.1.6 ETC管理有漏洞 |
4.1.7 舆论宣传引导不够 |
4.2 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地方政府对超限运输治理重视不够 |
4.2.2 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完善 |
4.2.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规范运输市场不到位 |
4.2.4 治理科技化与信息化不足 |
第5章 国内超限运输治理比较研究 |
5.1 山西超限运输治理 |
5.2 陕西超限运输治理 |
5.3 超限运输治理比较研究 |
第6章 加强重庆市超限运输治理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6.1.1 完善立法,确保治理有法可依 |
6.1.2 提高违法成本,探索“超限入刑” |
6.2 完善治理工作机制 |
6.2.1 继续坚持政府主导 |
6.2.2 强化部门联动 |
6.3 优化防控方式,加强源头治理 |
6.3.1 统一运输车辆标准,强化营运车辆准入管理 |
6.3.2 处罚超限运输车辆改装单位 |
6.3.3 强化货物源头监管 |
6.4 科学规划交通及规范运输市场 |
6.4.1 合理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网络 |
6.4.2 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 |
6.4.3 规范运输市场 |
6.5 加强治超科技化和信息化建设 |
6.5.1 建立全国超限运输数据库 |
6.5.2 升级路面称重系统 |
6.5.3 加快研发超限运输动态监控检测设备 |
6.6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
6.6.1 增加执法人员配比,提高执法人员待遇 |
6.6.2 加强执法监督 |
6.7 加强法制宣传与舆论引导 |
6.7.1 加强法制宣传 |
6.7.2 加强舆论引导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超载运输与政府监管博弈分析及治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超载运输治理的现实困境 |
三、超载运输治理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
四、博弈模型求解 |
五、基于共享模式的治超机制设计 |
(一)货运运输平台匹配供需过程 |
(二)平台管理 |
(三)辅助机制 |
(四)治超机制效益分析 |
六、结语 |
四、货运超载行为的博弈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共谋走向共治:治超执法中罚款票证的法治悖反与回归[J]. 郭栋. 法商研究, 2021(05)
- [2]H区超限超裁博弈模型分析与治理研究[D]. 潘晨枫. 汕头大学, 2021
- [3]京秦高速超限超载运输治理问题研究[D]. 陈阳. 燕山大学, 2021
- [4]四川省高速公路货运超限综合治理案例研究[D]. 龚成.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5]江西省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对策研究[D]. 张志辉.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6]内蒙古自治区公路货运超限超载治理问题研究[D]. 任宇鹏. 长安大学, 2021
- [7]基于政企合作的道路货运行业信用评价机制与指标体系研究[D]. 王子健. 长安大学, 2021
- [8]基于运输模式转移的货运碳减排研究综述[J]. 李琳,张小强.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21(01)
- [9]重庆市高速公路超限运输对策研究[D]. 任阳. 西南大学, 2020(05)
- [10]超载运输与政府监管博弈分析及治理机制[J]. 曹长慧,李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