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种小肠黏膜下组织(SIS)在膀胱重建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辉,赵志英[1](2016)在《Prolift网片与聚丙烯网片在全盆底重建治疗中的对比》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多数学者对补片在全盆底重建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但关于Prolift网片与聚丙烯网片在全盆底重建中对比的研究不多。目的:对比Prolift网片与聚丙烯网片在全盆底重建中的效果。方法:纳入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患者90例,年龄40-80岁,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Prolift全盆底修复网片与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血肿情况、局部感觉异常、尿潴留、膀胱过度活动症、残余尿、术后切口感染、网片暴露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与结论:(1)两组均未出现血肿、局部感觉异常,未出现尿潴留及排异反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尿量、保留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2)Prolift网片组45例中有1例出现少量阴道出血,1例发生膀胱过度活动症,5例发生阴道前壁网片暴露,2例发生轻度压力性尿失禁;聚丙烯网片组45例中未出现阴道出血、压力性尿失禁和膀胱过度活动症,4例发生阴道前壁网片暴露;(3)两组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采用Prolift全盆底悬吊系统和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重建均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储加强[2](2016)在《3-D多孔结构的小肠黏膜下组织在兔膀胱再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经过不同处理后3-D多孔结构的小肠黏膜下组织(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在新西兰大白兔膀胱再生中的应用。方法用物理及化学方法制备具有3-D多孔结构的SIS。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以随机区组方式分为3组(n=8),分别行膀胱半切术建立膀胱缺损模型,使用3种不同处理的SIS进行膀胱重建。Control组:未经过氧乙酸(peroxyacetic acid,PAA)处理的SIS组;PAA组:PAA处理的SIS组;PAA+serum组:PAA处理后100%胎牛血清浸润的SIS组。三组在术前及术后4周测定膀胱容量,并于术后4周取材,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评估膀胱再生情况。结果应用SIS行兔膀胱重建术后4周,三组再生膀胱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依次降低,结石率分别为2/6、2/7、1/7。与术前自身膀胱容量比较,术后4周三组膀胱最大容量均缩小,但膀胱容量依次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织学检测表示,三组膀胱上皮细胞均有再生,与Control组比较,PAA组和PAA+serum组的膀胱上皮细胞再生更好。三组膀胱平滑肌的再生均不理想,但边缘区平滑肌再生较中心区多,有一定的差异。三组在边缘区和中心区的血管再生程度依次增加,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PPA及胎牛血清处理的具有3-D多孔结构的SIS,具有良好的促进膀胱组织再生能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支架材料。
张宁[3](2016)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重建阴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阴道重建术是解决先天畸形及后天疾病所致的无阴道患者性生活和性角色的主要方法。目前阴道重建的方法很多但尚无公认一致的方法。理想的方法应该既能形成结构和功能均接近生理状态的阴道以满足患者的性生活的需求,又能尽量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目前最常用的重建方法是在膀胱和直肠之间造穴并以各种不同的组织衬里覆盖创面重建阴道,组织衬里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效果,常用的组织衬里有腹膜,皮片,皮瓣,口腔黏膜、头皮等自体组织及羊膜,胎儿皮肤等异体组织,自体组织重建阴道给患者带来新的创伤且存在自体取材受限的问题,异体组织又可能感染外源性疾病,均非理想的组织衬里材料,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阴道重建提供了新思路。近年已有学者应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做衬里为患者行阴道重建术,虽然应用这些材料亦能成功的重建阴道,但是单纯应用这些材料术后阴道黏膜上皮化速度较慢,易出血,增加感染和术后阴道挛缩的机会。动物实验研究已经证实种子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后能促进重建阴道各种组织成分的再生,可构建一个更接近生理状态的阴道。目前用于阴道重建的种子细胞主要有阴道上皮细胞,阴道平滑肌细胞和肌源干细胞。虽然应用这些细胞后可以更好的构建组织工程阴道,但是这些细胞培养条件要求较高,不利于大量培养和临床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充足,分离培养方法成熟,易于培养,有多向分化能力,旁分泌功能,免疫原性低,可用于自体和异体组织重建。已有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应用促进创伤愈合,与小肠黏膜下基质(SIS)复合后促进重建组织的修复。SIS来源广泛,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且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已被用于多种组织工程组织的构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支架材料,因此本研究尝试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SIS复合后重建阴道,探讨其在阴道重建中的作用。第一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SIS的复合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SIS的复合方法,优化复合条件,选择适合的标记方法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制备SIS并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消化收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4×106/ml、2×106/ml、1×106/ml。分别接种于96孔板中预湿后的SIS上(每个浓度12个孔每孔100μl),分别于复合后1,3,5,7天每天取3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比较复合浓度及复合时间对复合效果的影响。(2)消化收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4×106/ml、2×106/ml、1×106/ml,分别接种于96孔板中预湿后SIS上(4×106/ml 12个孔,2×106/ml 21个孔,1×106/ml 9个孔),24 h后首次换液,此后隔日换液一次,复合后第2天2×106/ml,1×106/ml浓度中的9个孔以相同细胞浓度重复接种一次,分别于复合后1,3,5,7天每天取3孔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比较复合次数对复合效果的影响。(3)SIS用不同的预湿方法(新法,旧法)处理后,消化收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4×106/ml、2×106/ml分别接种于96孔板中两种预湿方法处理后的SIS上(每个浓度,每种预湿方法3个孔),24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比较预处理方法对复合效果的影响。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情况。CM-Dil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效果。结果:制备的SIS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无细胞残留,扫描电镜观察见SIS浆膜面光滑,黏膜面粗糙。用全骨髓贴壁法成功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106/ml MSCs与SIS复合后第一天粘附率最高(OD值为1.109±0.048)。(2)复合后同一时间,2×106/ml MSCs与SIS复合后的粘附率(OD值为0.548±0.044)不及1×106/ml MSCs与SIS分两次复合后的粘附率(OD值为1.176±0.056),但两次复合后1天的粘附率(OD值为1.176±0.056)并不比高浓度单次复合后1天的粘附率高(OD值为1.488±0.049),随时间延长粘附率下降。(3)2×106/ml MSCs与新法预处理的SIS复合后粘附率高(OD值为2.013±0.049 vs.1.684±0.156)。MSCs与SIS复合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SIS黏膜面有较多细胞附着,浆膜面几乎无细胞附着。扫描电镜可见细胞附着在SIS表面,呈长梭形或不规则形状,细胞表面可见颗粒状物及微绒毛。以终浓度5μM的CM-Di I标记细胞24小时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干细胞膜呈橙黄色,胞核不着色,标记率几乎达100%。结论:新的预湿方法,MSCs以2×106/ml的浓度(约5×105个/cm2)与SIS复合1天后粘附率最高。CM-Di I能成功的标记MSCs,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重建阴道的影响目的:通过比较SIS和SIS复合MSCs后重建的大鼠阴道,探讨MSCs对大鼠重建阴道的影响。方法:4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单纯SIS组(SIS组)和MSCs复合SIS组(SIS+MSCs组)。手术切除大鼠阴道,分别将SIS和与MSCs复合后的SIS移植入切除阴道后形成的腔穴内重建大鼠阴道。每组分别于术后2周,4周,12周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阴道全层进行相关检测,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阴道组织中的干细胞,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检测新阴道组织中上皮,平滑肌及神经的表达情况。每组剩余4只于12周处死用于组织浴槽检测,先给予高浓度的K溶液(终浓度124 m M),阴道组织收缩说明组织活性好可以用于后续实验,如果没有收缩则弃用。依次给予不同浓度的去氧肾上腺素(终浓度10-6,10-5,10-4 M),用酚妥拉明(10-4 M)阻断后再次给予去氧肾上腺素(终浓度10-4 M)观察阴道组织张力变化情况。给予不同的电场刺激(electrical field stimulation,EFS),刺激参数:单脉冲方波、波宽1ms,电压30v,频率为30,60,90Hz持续0.5s以及30,60,90Hz持续1s,观察阴道组织的张力变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两组大鼠阴道重建模型。(1)新阴道的大体观察:2周:已不能分辨SIS,新阴道表面较薄,粉红色,质韧,无弹性。4周:新阴道表面增厚,粉白色,质韧,无明显弹性。12周:新阴道表面较光滑,粉白色,质地较4周时软,有一定的弹性。SIS+MSCs组比SIS组新阴道表面更光滑弹性更好,取材时发现SIS+MSCs组分离下来的新阴道比SIS组薄,软,12周时更加明显且弹性更好。(2)干细胞的示踪:术后2周,4周,12周重建阴道组织中均可见橙黄色的MSCs,低倍镜下可见橙黄色的MSCs主要分布在深层组织中,表层少,高倍镜下可见存活的MSCs胞核部位无荧光,DAPI染色后可见蓝色胞核周围包绕橙黄色荧光,细胞结构清晰。(3)重建阴道的组织学观察:两组重建阴道2周时均可见有部分上皮从阴道入口向上爬行,伴有炎细胞浸润,SIS+MSCs组上皮的生长速度较SIS组快。4周时两组上皮均能覆盖整个阴道,SIS+MSCs组的炎细胞浸润较SIS组少。12周时两组上皮进一步成熟,基底层可见钉状突起,无明显炎细胞浸润,与正常阴道无明显区别。(4)新生上皮广谱角蛋白AE1/AE3染色阳性,α-SM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新阴道4周时出现少量平滑肌组织,12周可见肌束形成,SIS+MSCs组多于SIS组。PGP9.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皮下组织中可见少量神经纤维,SIS+MSCs组多于SIS组,但是仍与正常阴道组织有明显差异。(5)在组织浴槽实验中给予10-6,10-5,10-4M去氧肾上腺素后阴道组织呈浓度依赖性的收缩,正常阴道,SIS组和SIS+MSCs组重建阴道的收缩强度分别为高钾溶液诱导的收缩强度的18.471%,81.753%,141.196%;63.354%,148.058%,170.243%和52.572%,165.558%,181.171%。三组阴道组织收缩反应有明显差异(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两组重建阴道的收缩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阴道,但两组重建阴道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酚妥拉明阻断后收缩强度减小,正常阴道,SIS组和SIS+MSCs组重建阴道的收缩强度分别为未阻断时的39.777%,48.540%,40.466%,三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672>0.05)。在30v,持续1s,频率为30,60,90Hz的电场刺激下正常阴道,SIS组和SIS+MSCs组重建阴道组织的收缩强度分别为高钾溶液诱导的收缩强度的113.732%,222.179%,254.331%;11.256%,18.214%,20.251%和28.348%,51.406%,57.535%,三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虽然两组重建阴道的收缩强度均明显低于正常阴道,但SIS+MSCs组重建阴道的收缩强度明显高于SIS组结论:复合MSCs后能促进重建阴道上皮,平滑肌和神经的再生。重建阴道对去氧肾上腺素的反应比正常阴道强,酚妥拉明阻断后收缩强度的变化情况与正常阴道无明显差别,提示再生平滑肌组织中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可能多于正常平滑肌。虽然两组重建阴道的收缩强度均明显低于正常阴道,但SIS+MSCs组重建阴道的收缩强度明显高于SIS组,进一步证明MSCs能促进重建阴道平滑肌的再生。第三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SIS复合促进大鼠重建阴道修复的机制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SIS复合促进大鼠重建阴道修复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重建阴道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免疫荧光法在检测SIS+MSCs组重建阴道中的微血管的同时,观察局部定植的干细胞与微血管的关系。RT-q PCR,western blot检测重建阴道组织中VEGF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CD34阳性表达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或胞膜,用于标记并计数MVD。术后2周SIS+MSCs组重建阴道组织中MVD值为36.347±4.054明显高于SIS组重建阴道组织中的28.278±6.259(P=0.024<0.05)。术后4周SIS+MSCs组重建阴道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SIS组(31.325±6.064 vs.22.250±4.385,P=0.014<0.05)。术后12周SIS+MSCs组重建阴道组织中MVD值为25.347±4.077明显高于SIS组的20.833±2.246(P=0.039<0.05)。(2)组织中血管内皮表达CD34呈绿色荧光,可见一些CM-Dil标记的橙黄色MSCs位于血管周围,但是MSCs并不表达CD34。(3)VEGF m RNA在SIS+MSCs组重建阴道组织中相对于SIS组的表达量术后2周为1.490±0.436;术后4周为1.562±0.375;术后12周为1.432±0.319,均明显高于同期SIS组的表达量(2周,P=0.040<0.05;4周,P=0.022<0.05;12周,P=0.022<0.05)。(4)术后2周SIS组和SIS+MSCs组重建阴道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146和0.1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7>0.05)。术后4周SIS+MSCs组重建阴道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0.156)明显高于SIS组(0.104)(P=0.039<0.05)。术后12周SIS+MSCs组重建阴道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量(0.145)明显高于SIS组(0.091)(P=0.023<0.05)。结论:SIS+MSCs组重建阴道的微血管密度高于SIS组重建阴道。未发现组织中定植的干细胞向血管内皮分化。SIS+MSCs组重建阴道组织中VEGF m RNA及蛋白的表达增高。干细胞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形成,改善局部微环境来促进重建阴道各组织成分的再生。
张帆,廖利民,陈国庆[4](2015)在《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使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组织工程材料补片行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1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男10例,女性4例。年龄1465岁,平均29岁。脊髓发育不良8例,脊髓损伤6例。尿动力学检查: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平均为(150.1±64.2)ml,膀胱顺应性平均为(5.2±3.9)ml/cmH2O(1 cmH2O=0.098 kPa),最大逼尿肌压力平均为(44.1±29.2)cmH2O。14例均接受SIS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术中将补片锁边缝合至纵向剖开的膀胱浆肌层,达到扩大膀胱的目的,其中7例同期行输尿管抗反流再植术。对术后并发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参数、尿路核磁水成像及肾功能进行观察评价。结果本组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120 min。患者术后无代谢紊乱。复查肌酐水平均正常。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术后6、12、24个月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分别为(274.9±88.7)、(322.5±144.4)、(279.9±157.9)m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个月最大逼尿肌压力为(20.1±9.8)、(20.2±19.1)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膀胱顺应性为(26.1±29.4)ml/cmH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5)。术后1个月,2例出现膀胱吻合口尿外渗,更换导尿管引流通畅后愈合。术后3个月,1例出现膀胱结石,行经尿道取石术后未再复发。术后12个月,4例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其中2例予膀胱逼尿肌A型肉毒素注射术,术后留置尿管3个月复查反流消失;2例保留导尿,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5 mg,2次/d)和酒石酸托特罗定(4 mg,1次/d)6个月后,1例反流消失,1例仍存在反流。一结论SIS组织工程补片用于膀胱扩大术可达到有效增加膀胱容量的目的。生物工程补片的使用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提供了新的选择。
王佃亮[5](2014)在《组织工程的临床研究——组织工程连载之五》文中提出组织工程研究涉及的临床科室包括骨科、普外科、五官科、康复医学科、泌尿科、口腔颌面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胸外科、眼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涉及的组织器官有:神经组织、肝脏组织、角膜组织、膀胱组织、血液、韧带、耳朵、生殖道、手、脂肪、乳房、心脏、肾脏、胰腺、管状组织(用于建造肠管、食管、气管、血管、肾和尿道等)等。其中皮肤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等的研究应用较为成熟。从最初工程化组织或器官的立项研究到最终批准临床应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众多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随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深入发展,现代组织工程正在成为治疗组织、器官衰竭的有效疗法和辅助手段。
马超[6](2014)在《CBD-bFGF结合胶原支架材料促进犬膀胱重建修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先天性疾病、炎症、感染、肿瘤以及创伤等可导致膀胱结构和功能的缺失与损害,而传统的肠道代膀胱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酸碱代谢紊乱、感染、结石甚至恶变等。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膀胱重建带来了全新的方法。目前,构建的膀胱组织植入体内后的快速血管化是组织工程膀胱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在支架材料上复合生长因子为组织工程膀胱体内充分快速血管化提供了一种选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创伤愈合、组织修复、血管形成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但将bFGF简单吸附到材料上再植入体内,体液的浸润和流动造成因子扩散,导致修复效果有限。因此,我们在bFGF的N端偶联胶原结合区(Collagen binding domain,CBD),使其具有结合胶原能力,在体内可以定点、持续释放再生信号分子,同时外源的胶原支架材料也为细胞增殖和组织再生提供了三维空间。本课题以大动物比格犬进行膀胱重建实验,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比格犬膀胱损伤模型制作及组织工程膀胱的重建。将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提供的CBD-bFGF和胶原支架材料,制备成CBD-bFGF/Collagen材料及PBS/Collagen材料。13只雄性成年比格犬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ed,n=3)、单纯胶原组(PBS/Collagen, n=5)和CBD-bFGF复合胶原材料组(CBD-bFGF/Collagen, n=5),取下腹部旁正中切口暴露膀胱,切除50%~60%膀胱,分别用CBD-bFGF/Collagen材料及PBS/Collagen材料进行膀胱重建。术后1月内单纯胶原组及CBD-bFGF复合胶原材料组各有一条比格犬死亡,尸检后提示原因为膀胱严重感染导致膀胱破裂,进一步引起腹腔感染而死亡。各组剩下比格犬全部存活,无尿漏、感染发生。第二部分:两种修复材料对比格犬膀胱重建修复作用评价。术后6月,我们对所有比格犬的膀胱进行了形态学、组织学及功能学检测,评价两种修复材料对比格犬膀胱重建修复作用。尿动力学分析结果:膀胱最大容量和顺应性在PBS/Collagen组、CBD-bFGF/Collagen组、Sham operated组依次增加,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CBD-bFGF/Collagen组和Sham operated组逼尿肌最大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肾盂造影及逆行膀胱造影结果:肾脏、输尿管正常显影,膀胱轮廓清晰,形态正常。大体标本及组织学观察结果:PBS/Collagen组膀胱有憩室及小梁形成,上皮层正常,黏膜下层组织增生,肌层再生不良;而CBD-bFGF/Collagen组仅有少量小梁形成,显示了与对照组相似的正常3层组织结构。综上所述,在比格犬膀胱重建修复实验中,CBD-bFGF/Collagen修复材料能够更好的促进膀胱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采用CBD-bFGF结合胶原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膀胱是理想的膀胱替代修复材料。
谢敏凯[7](2014)在《组织工程尿道中应用丝素蛋白支架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长段前尿道狭窄通常需要应用替代材料来重建尿道。选择合适的尿道替代材料仍然是泌尿外科医生富有挑战的问题之一。目前,较多选用自体组织材料来修复重建狭窄的尿道,但是获取这些自体组织往往伴随着供区组织的多种并发症。组织工程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本实验采用新型的经拉伸处理后的静电纺丝素蛋白材料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尿道,修复重建比格犬缺损的尿道,从而评估丝素蛋白组织工程尿道在尿道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第一部分拉伸处理后静电纺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制备及检测目的:制备符合组织工程尿道修复重建要求的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并对其结构及机械强度进行检测。材料与方法:丝素蛋白来源于天然蚕茧。将天然蚕茧放置入碱性溶液中煮沸,充分洗去丝胶成分。将脱胶后的丝素溶液于LiBr水溶液中,使用去离子水连续透析,再浓缩到33%(质量分数)。获得的浓缩丝素蛋白水溶液转移入自制的静电纺丝装置进行制备。为了改善材料的机械强度,获得的丝素蛋白材料在90%的乙醇水溶液(质量体积)中进行单向拉伸处理。经过拉伸处理后的电纺丝素蛋白支架材料表面使用扫描电镜检测,并取5个区域,使用KS40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表面孔隙大小,并检测其孔隙率,最后拉力试验检测其机械强度。结果:我们制备获得的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多孔,三维结构。孔径约为40±4.96μm。纤维丝平滑而均匀,直径约为800-1200nm。材料经拉伸处理后,其断裂能及断裂强度分别为1.8MPa及93.2J/kg,缝合强度为1.4N,满足尿道修复重建要求。结论:经制备、拉伸处理后的静电纺丝素蛋白支架材料为3D多孔结构,其空间结构及机械强度符合尿道重建修复需要。第二部分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复合尿路上皮细胞修复重建犬尿道缺损目的:评估拉伸处理后的静电纺丝素蛋白材料复合尿路上皮细胞在犬尿道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制备新型的经拉伸处理的电纺丝素蛋白材料。使用9只比格犬作为实验动物,其中6只实验组,从实验组动物中获得,培养,扩增其尿路上皮细胞,并种植于材料上,培养一周,获得组织工程移植物。获得的组织工程移植物经过HE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测。另外3只犬作为对照组,对9只实验动物都经过剥离尿道粘膜3×1cm2处理,实验组动物组应用组织工程移植物进行修复,3只对照组未使用任何材料进行修复。术后1,2及6个月后,行尿道造影检查,尿道修复部位组织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并使用KS400图像分析系统对上皮再生面积定量分析比较。结果:尿路上皮细胞在丝素材料上生长良好,在材料表层形成多层结构,且细胞能渗透乳材料内部。在动物实验中,实验组中的比格犬未表现排尿困难,尿道造影示尿道管腔未显示明显狭窄,组织学检测示上皮细胞逐渐生长,在术后6个月形成典型尿路上皮细胞结构。在对照组中,犬表现出排尿困难,尿道造影示尿道管腔狭窄,组织学显示上皮细胞生长缓慢,6个月后仅有1-2层上皮细胞覆盖在缺损处,并可见较严重炎性反应。结论:拉伸处理后的丝素蛋白材料与尿路上皮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经证实复合尿路上皮细胞的丝素蛋白材料或可成为潜在的尿道重建材料。第三部分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制备组织工程口腔粘膜修复重建犬尿道缺损目的:评估丝素蛋白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在尿道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我们分离、培养、鉴定自体口腔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然后将种子细胞种植在丝素蛋白支架材料上,然后使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测。建立10只5cm尿道粘膜缺损动物模型,实验组5只使用组织工程口腔粘膜,对照组5只使用单纯的丝素蛋白支架材料,术后6个月应用尿道逆行造影、大体及组织学等检测。结果:丝素蛋白支架与口腔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表现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口腔上皮在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形成多层上皮结构。实验组动物6个月后未见排尿困难,尿道逆行造影未见明显尿道狭窄,尿道组织学检测示分层上皮细胞形成。对照组动物在6个月随访期间发生排尿困难,尿道逆行造影显示尿道狭窄,组织学检测发现仅1-2层上皮细胞形成。结论:以丝素蛋白材料作为支架的组织工程口腔粘膜有成为潜在的尿道重建材料的可能。
黄建文,徐月敏[8](2013)在《生长因子在泌尿系统组织工程中的可控释放策略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外源性生长因子在泌尿系统组织工程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生长因子半衰期短,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各种控制释放载体,使生长因子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缓慢而持续地释放,以保证其在支架材料中的含量,从而促进组织再生。本文就生长因子在泌尿系统组织工程中的控制释放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张明乐[9](2012)在《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纤维蛋白凝胶构建组织工程阴道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培养及鉴定目的:探讨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为构建组织工程阴道提供种子细胞。方法:⑴酶消化法培养:取8周龄雌性昆明小鼠阴道全层,Dispase酶消化后分离上皮层,用胰酶进一步消化成细胞悬液接种到K-SFM培养液中。⑵观察与鉴定: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贴壁时间、生长特性;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AE1/AE3免疫组化染色鉴定上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⑴消化后细胞多为体积较小的圆形透亮细胞,胞浆均匀;接种后24~48h细胞开始贴壁,变成宽大扁平细胞;3~5d细胞增殖显着,形成克隆群;7~10d细胞连接呈铺路石状,融合约80%。⑵使用AE1/AE3对细胞爬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胞质呈棕黄色,表明细胞角蛋白存在,显微镜下计数细胞纯度达98%以上。⑶扫描电镜观察上皮细胞呈镶嵌排列,表面可见微绒毛和微褶曲。结论:酶消化法原代培养法细胞贴壁快,生长时间短,细胞增殖良好;传代培养细胞生长良好,能较迅速为组织工程阴道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第二部分: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复合移植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目的:构建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与PADM-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复合移植物,并探讨复合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验证此种构建方式的可行性。方法:⑴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抑肽酶、CaCl2溶液以不同顺序和浓度混合,观察纤维蛋白凝胶形成时间、降解时间、凝胶固化后的硬度等,选择最佳的混合比例。⑵将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接种到纤维蛋白凝胶内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⑶构建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与PADM-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复合移植物,将其埋植到小鼠脊柱两侧皮下。于移植后2、4、8和12周取材,大体观察后制成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VG染色,观察和评价移植片组织的生长状况;用AE1/AE3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证实是否有上皮组织形成。结果:⑴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在凝胶中呈三维均匀分布。培养6h可见细胞有多个触角向三维空间伸出,12h后大部分细胞有多个触角伸出,生长良好。⑵皮下移植后大体观察:各取材时间未发现感染与免疫排斥反应。⑶皮下移植后组织观察:皮下埋植后2周,可见少量阴道上皮细胞;4周形成上皮,仅2~3层;8~12周上皮层数增多。VG染色显示随埋植时间推移PADM内逐渐有细胞长入,结构逐渐降解。AE1/AE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HE染色结果一致,证实有上皮组织形成,但是上皮细胞无极向排列。结论:PADM-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构建移植复合物体内移植后有血管长入,形成的上皮组织表型与正常阴道上皮表型相同。第三部分: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和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体内与原位构建组织工程阴道的比较研究目的:观察原位组织构建与体内构建两种方式在小鼠体内进行阴道构建的效果,探讨组织工程阴道的构建方式。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行阴道全切后进行阴道重建。A组植入PADM行原位阴道组织构建;B组植入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与PADM-纤维蛋白凝胶移植复合物行体内构建。于移植后2、4、8、12周取出重建阴道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并分别进行HE染色、VG染色和AE1/AE3免疫组化染色,以动态观察重建阴道组织生长情况及PADM降解情况。重建术后12周B组重建阴道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A组重建阴道在移植后2周可见约2~3层上皮层形成;移植后4周细胞层数增加,但细胞排列无极向;移植后8、12周上皮层结构接近正常小鼠阴道上皮层结构。B组移植后2周上皮结构即接近正常小鼠阴道上皮层结构;移植后4、8、12周上皮层结构同移植后2周。两组均可见PADM结构随时间推移逐渐疏松,移植后12周A组PADM部分区域结构不完整,B组PADM仍保持基本形态。AE1/AE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HE染色结果一致。B组透射电镜观察可见上皮细胞之间由桥粒连接,上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半桥粒连接。上皮层下见成纤维细胞、无髓神经纤维与毛细血管。结论:利用PADM进行原位组织构建与体内构建在实验动物体内均能够完成阴道重建。原位组织构建方法简单,但阴道上皮化形成所需时间较长,较易出现阴道狭窄与闭锁;体内构建过程相对复杂,但是上皮化形成所需时间短。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为阴道重建术提供组织里衬具有可行性。
肖帆[10](2010)在《生物补片在盆底修补和重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熟悉补片的分类、特性,以及宿主与补片之间的反应,对于修复外科手术材料的合理选择是十分必要的。目的:对补片及修复材料的分类、性质及其在盆底修补和重建中的应用和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补片材料,聚丙烯,复合补片"或"reconstructive pelvic surgery,repair,replacement"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补片类型、材料学特点、生物相容性及其应用效果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4篇文献用于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聚丙烯补片的优点是编织的网,网孔较大,有利于纤维组织长入,提高了组织的强度和抗拉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自由进入网孔内,因此不易藏匿细菌,故具较好的抗感染能力,感染后多可不去除网片。而膨化聚四氟乙烯层则质地柔软、表面光滑,组织耐受性非常好,可防止与腹腔内组织粘连,而其亚微米水平的孔径防止了细菌的侵入,它所造成的炎症及异物反应是目前人工合成材料中最轻的。
二、异种小肠黏膜下组织(SIS)在膀胱重建中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种小肠黏膜下组织(SIS)在膀胱重建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Prolift网片与聚丙烯网片在全盆底重建治疗中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全盆底重建 |
生物网片进行盆底重建的影响因素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iect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对象 |
纳入标准 |
排除标准 |
手术适应证 |
手术禁忌证 |
1.4 材料 |
Prolift全盆底修复网片 |
聚丙烯网片 |
1.5 方法 |
术前准备 |
Prolift全盆底重建方法 |
聚丙烯改良全盆底重建方法 |
1.6 主要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Results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分组流程图 |
2.3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
2.4 两组盆腔脱垂分期情况 |
2.5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 |
2.6 两组术后随访及不良反应情况 |
2.7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
3 讨论Discussion |
作者贡献 |
利益冲突 |
伦理问题 |
文章查重 |
文章外审 |
作者声明 |
文章版权 |
(2)3-D多孔结构的小肠黏膜下组织在兔膀胱再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3-D多孔结构的小肠粘膜下组织的制备和检测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新西兰大白兔膀胱损伤模型的重建和修复作用的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重建阴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基质的复合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重建阴道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重建阴道修复的机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阴道重建术组织衬里的演变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重建与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组织工程的临床研究——组织工程连载之五(论文提纲范文)
1 软骨组织工程 |
2 皮肤组织工程 |
3 骨组织工程 |
4 肌肉组织工程 |
5 肌腱组织工程 |
6 心脏瓣膜组织工程 |
7 管状结构的组织工程 |
8 神经组织工程 |
9 肝脏组织工程 |
1 0 角膜组织工程 |
1 1 膀胱组织工程 |
1 2 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组织工程 |
(6)CBD-bFGF结合胶原支架材料促进犬膀胱重建修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比格犬膀胱损伤模型制作及组织工程膀胱的重建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两种修复材料对比格犬膀胱重建修复作用评价 |
3.1 尿动力学检测评价 |
3.1.1 材料与仪器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实验结果 |
3.2 静脉肾盂造影及逆行膀胱造影评价 |
3.2.1 材料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结果 |
3.3 大体标本形态及 HE 染色评价 |
3.3.1 材料与仪器 |
3.3.2 实验方法 |
3.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组织工程与膀胱重建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7)组织工程尿道中应用丝素蛋白支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绪论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经拉伸处理的静电纺丝素蛋白支架制备及检测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复合尿路上皮细胞修复重建犬尿道缺损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经拉伸丝素蛋白支架构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 5cm 部分尿道粘膜缺损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科研成果 |
(8)生长因子在泌尿系统组织工程中的可控释放策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胞外基质 (ECM) 冻干、再水化作用 |
2 构建胶原结合域 (CBD) -生长因子变异体 |
3 生长因子的基因治疗 |
4 纳米或微米载体技术 |
5 其它 |
6 问题与展望 |
(9)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纤维蛋白凝胶构建组织工程阴道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培养及鉴定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复合移植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和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体内与原位构建组织工程阴道的比较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组织工程学技术在阴道重建中的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生物补片在盆底修补和重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背景 |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入选标准 |
1.3 质量评估 |
2 文献证据综合提炼 |
2.1 自体组织[6] |
2.2 同种异体移植物[6] |
2.3 异种移植物[6] |
2.4 人工合成材料 |
人工合成材料中聚丙烯补片在盆底修补和重建中的应用: |
人工合成材料中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在盆底修补和重建中的应用: |
盆底重建中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引起的并发症及处理: |
3 结论 |
四、异种小肠黏膜下组织(SIS)在膀胱重建中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Prolift网片与聚丙烯网片在全盆底重建治疗中的对比[J]. 杨晓辉,赵志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34)
- [2]3-D多孔结构的小肠黏膜下组织在兔膀胱再生中的应用[D]. 储加强. 重庆医科大学, 2016(02)
- [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重建阴道的影响[D]. 张宁.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8)
- [4]组织工程补片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分析[J]. 张帆,廖利民,陈国庆.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5(01)
- [5]组织工程的临床研究——组织工程连载之五[J]. 王佃亮.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4(10)
- [6]CBD-bFGF结合胶原支架材料促进犬膀胱重建修复的实验研究[D]. 马超. 第三军医大学, 2014(01)
- [7]组织工程尿道中应用丝素蛋白支架的实验研究[D]. 谢敏凯.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8]生长因子在泌尿系统组织工程中的可控释放策略研究进展[J]. 黄建文,徐月敏.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03)
- [9]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纤维蛋白凝胶构建组织工程阴道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D]. 张明乐. 河北医科大学, 2012(12)
- [10]生物补片在盆底修补和重建中的应用[J]. 肖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