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遂昌县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发展林业产业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2021)在《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大花园核心区(丽水市)建设规划2021年任务清单和丽水市“人人成园丁 处处成花园”行动2021年重大活动清单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丽政办发[2021]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大花园核心区(丽水市)建设规划2021年任务清单》和《丽水市"人人成园丁处处成花园"行动2021年重大活动清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请市创新办(大花园办)加强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董俐[2](2021)在《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区域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指出生态补偿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之一,是解决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有效措施,已多次出现在国家重要政策当中。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高效的实施生态补偿迫在眉睫。然而,目前我国生态补偿实践中尚存在如不能识别区域复杂的空间异质特性、不能契合不同区域生态补偿需求的迫切性等问题,造成了生态补偿格局不对等、生态效益和资金效益受损,影响了生态补偿的公平与效率。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确定补偿优先级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综合生态环境与气象、社会经济、国土空间规划与保护、土地利用/覆被等数据资料,分析了2009-2019年浙江省生态系统格局及时空演化规律,核算了浙江全域的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探究了10年间GEP及供给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等生态产品的构成和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态盈亏法、生态效益法和聚类分析法,结合主体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结果优化,研究了省域范围内多目标的生态补偿空间选择。针对现有的浙江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现状,分析了生态补偿格局的不对等关系,并提出了生态补偿实施策略的优化建议,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生态补偿项目——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中生态补偿空间选择提供参考。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浙江省2009-2019年生态系统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浙江省生态系统结构主要以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2 10年间,城镇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呈现扩张趋势,农田生态系统大幅萎缩,湿地生态系统和灌丛生态系统小幅增长,草地生态系统略有减少;○3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强度呈现出“北高南低、沿海高内陆低”的分布格局,浙东北(杭宁绍嘉湖及舟山群岛)和浙东南沿海(温台)生态系统类型转换活跃,浙西南生态系统较为稳定。(2)浙江省2009年、2014年、2019年GEP核算与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 2019年,浙江省GEP总值为56381.22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量为41467.22亿元,占比73.55%,文化服务价值量为9596.44亿元,占比17.02%,供给产品价值量为5317.56亿元,占比9.43%;○2 10年间,GEP有小幅增长,表现出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其中调节服务价值量表现为先负增长后正增长,总体变化幅度较小,供给产品价值量年均增长率较高且相对稳定,文化服务价值量年均增长率呈先快后“慢”趋势,增长率总体较高;○3浙江省单位面积GEP有一定增长,人均GEP呈下降趋势。浙北和浙东沿海以及千岛湖沿线县(市、区)的单位面积GEP变化较小,钱塘江沿线县(市、区)的单位面积GEP增长幅度较大。(3)基于浙江省GEP损益空间、生态补偿优先指数(ECPS)、生态敏感性分析,并结合人均GEP、人均财政收支差额、主体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的浙江省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损益空间的受损类型以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受损为主,集中在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绍兴市以及浙西南丽水市,增益区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浙北平原;○2 ECPS高值区和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省内山地丘陵地区,优先指数最高的5个县为淳安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庆元县、龙泉市和遂昌县;○3浙江省生态敏感性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经浙西北和浙东两大山地丘陵区向东北方向逐级减弱,以浙西南丽水市为极敏感,东部沿海和浙北平原为中、轻度敏感;○4经空间选择,将浙江省生态补偿优先级划分为重点受偿区、优先受偿区、次级受偿区和潜在补偿区,全省11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均属于重点受偿区和优先受偿区。(4)对比分析空间选择优化结果与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情况,以诊断浙江省生态补偿现存问题,结果表明:转移支付资金空间分配存在不对等关系,对于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优先级偏差较大。一些生态系统服务输出较大、发展受限的区域获得的转移支付资金较少,对生态补偿效率有一定影响,应优化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格局,衔接配合生态保护红线等政策。
章益辉[3](2021)在《丽水市森林康养资源及其利用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和精神健康,开始选择生态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的森林、湿地作为休假的去处。因此,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的森林康养已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丽水作为中国生态第一市,具有发展森林康养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对于丽水而言,森林康养产业是打通“两山”通道,加快生态经济化,将GEP转化成GDP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快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的重要手段;是适应变化顺势而为,加快参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众创业创新,加快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的重要渠道。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丽水市的空气负氧离子资源、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资源、森林风景单体资源等森林康养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对丽水市森林康养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2013—2020年,丽水市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在逐年增高,8年空气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为2560个·cm-3。空气负氧离子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空气负氧离浓度最高,冬季空气负氧离浓度最低。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心莲都区负氧离子浓度较低,周边庆元县、龙泉市和缙云县负氧离子浓度较高。庆元县负氧离子浓度最高,为3768个·cm-3,莲都区负氧离子浓度最低,为1373个·cm-3。2.2020年,丽水市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总量为775.5×103t,其中,异戊二烯(ISOP)排放总量为267×103t,单萜烯(TMT)排放总量为267×103t,其它BVOCs(OVC)排放总量为267×103t。BVOCs排放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排放量最高,冬季排放量最低。从空间分布来看,龙泉市天然源BVOCs排放量属丽水市最高,缙云县天然源BVOCs排放量属丽水市最低。3.丽水市森林风景单体资源共3732个,其中包括人文景观1304个,地文景观577个,水文景观376个,较少的是天象景观73个。3732个森林风景单体资源当中,五级森林风景资源单体有61个,四级森林风景资源单体有324个,三级森林风景资源单体有1176个,二级森林风景资源单体有1218个,一级森林风景资源单体有953个。从空间分布来看,莲都区443个资源单体、龙泉市382个资源单体、缙云县401个资源单体、遂昌县464个资源单体、云和县102个资源单体、松阳县444个资源单体、景宁县426个资源单体、庆元县404个资源单体、青田县587个资源单体。4.以丽水白云山森林康养基地和景宁草鱼塘森林康养基地为例,分析了丽水市森林康养产业的“养旅融合”发展模式。对丽水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短板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并提出了建议。丽水市森林康养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明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康养旅游资源量大面广,生态康养经济发展基础扎实,“长寿之乡”品牌优势凸显。
朱爱琴[4](2020)在《外生激励、价值认同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碳汇作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因素,具有减排和增汇的双重功能。通过森林增汇方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成本低、优势明显,而且具有巨大潜力。我国一直致力于开展森林碳汇项目以履行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农户作为森林碳汇项目的项目执行者和利益相关者,受限于自身文化水平,对森林碳汇项目这一新生事物的认知程度不高,首批参与农户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但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农户碳汇项目的认知逐渐提高,容易受到碳汇政策、碳汇交易价格、林地价值最大化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参与行为。因此,对于周期较长的森林碳汇项目,研究农户持续参与碳汇项目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不仅对项目持续稳定推进、也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遂昌县、景宁县作为全国首批开展CCER竹林经营碳汇交易项目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毛竹林资源丰富,已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农户较多,具有较强代表性。本研究基于内、外生激励理论,利用文献演绎法归纳影响农户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外生激励因素和价值认同因素,其中外生激励因素包括政策关注、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增汇培训等,价值认同因素包括林地价值最大化、碳汇产业认可和减缓气候变化等。在此基础上利用遂昌县、景宁县9个乡镇24个行政村共计417份有效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不同外生激励因素和价值认同因素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影响以及价值认同的中介作用,并利用二元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如下:(1)农户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影响因素的交叉分析:在外生激励方面,政策关注、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增汇培训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影响均高于98%。在内生价值认同方面,林地价值最大化、碳汇产业认可、减缓气候变化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影响均达到91%。不同外生激励因素和价值认同因素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影响的均通过了卡方检验。(2)农户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基准模型结果表明:外生激励因素、价值认同因素(减缓气候变化)均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产生直接影响。外生激励中,政策关注、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增汇培训分别在10%、5%、5%和5%的水平下显着正向影响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价值认同中减缓气候变化在1%的水平下显着正向影响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林地价值最大化、碳汇产业认可的影响并不显着。(2)利用中介效应检验价值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项目补贴、榜样效应通过林地价值最大化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产生影响;外生激励(政策关注、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增汇培训)通过碳汇产业认可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产生影响;政策关注通过减缓气候变化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产生影响。(3)价值认同中林地价值最大化、碳汇产业认可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影响只存在中介效应,不存在直接效应。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外生激励、价值认同角度提出针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完善农户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交易政策制度、多元举措盘活碳汇林价值、发挥项目过程中的能人带动榜样作用、加大项目培训力度和基层碳汇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倡导农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变原先经济至上的观念;积极开展当前全球生态环境形势、环境危机教育,加强农户对森林碳汇项目的价值认同;普及碳汇生态效益知识,拓展碳汇项目的功能属性,强化农户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生产价值观,激发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叶之强[5](2020)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遂昌县旅游景点开发与景观打造研究》文中提出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游客的旅游需求从以前单纯的观光游玩逐渐升级为观光、度假、品尝美食等多种需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针对这样的需求变化,全国的旅游景点也必须做出改变,一方面需要调整其产业结构,另外一方面是要注重景点自身的景观改造升级。通过对新形势下的旅游景点开发与景观打造相关内容的研究,总结出景点开发与景观打造的技术手段和相关理论原则,有助于帮助遂昌县开发打造新的核心旅游景区,以优质的景观产品吸引客流,帮助遂昌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名城。本文用过查阅文献法、实地考察法和综合分析法相结合,从旅游景点与景观打造相关概念理论出发,先研究景点开发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接着研究景点景观打造的基本原则、各景观要素的特点以及各类景观的打造方法。然后对遂昌旅游景点开发现状和旅游景观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遂昌旅游景点开发总体战略和开发模式。最后分析遂昌各景点景观打造现状,找出存在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遂昌景点景观打造原则和景观打造方向。最后,笔者将遂昌县的旅游景点开发归纳为社会资本开发和政府资本开发两种模式。遂昌的景点开发要贯彻落实区域品牌化战略、市场导向战略、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四大战略;景点景观打造要遵循功能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地域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历史性原则等规则。向自然生态型、文化体验型、古迹浏览型、宗教活动型、民俗体验型五个大方向前进。希望以上结论可以为遂昌的旅游景点开发和景观打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王剑武[6](2020)在《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基础,其定量化指标在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人民生产生活和环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浙江作为一个林业大省,其森林生态承载力和健康程度的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生态健康度指的是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森林生态健康度可依据水土流失情况、森林覆盖情况等作为评价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进行分级评价。本研究选择浙江省73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土流失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构建森林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对各区县域生态健康度及生态质量进行评价,从宏观、微观、模型评价三个方面讨论生态承载力超载原因,最后提出了森林生态承载力领域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对完善浙江省森林健康评价体系、提升森林质量和林业生态建设的评估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使用水土流失指标,对浙江省区县森林生态健康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森林生态系统不健康的单元有6个,分别为:温州市区、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新昌县、缙云县,森林生态系统中等健康的单元有洞头县、永嘉县等15个,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单元有杭州市区、萧山区等52个。浙江省整体森林生态健康度较高。(2)使用森林覆盖度指标,生态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全省共有杭州市区、萧山区等42个县(市、区)生态质量趋良,建德市、富阳区等31个县(市、区)生态质量趋差。生态质量变化整体形势不容乐观。(3)对浙江省各市县生态承载力超载原因进行分析,宏观上,地形本底条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最大,是影响生态退化比重指标的自然本底;微观上,森林起源、森林群落结构、坡度级、坡位、草本覆盖度、龄组、树种组成等因子,与生态退化强度显着相关。
郭小华,李成惠,张乃芳,黄利华[7](2020)在《浙江省遂昌县桂洋林场森林资源分析与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在对桂洋林场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档案进行全面更新的基础上,通过森林主要功能划分、各林种规模确定、森林经营类型组织、构建林场森林经营体系及相配套的森林经营措施类型系统,编制了2016-2025年森林经营方案,并对森林资源进行分析与经营评价。
韩育霞[8](2020)在《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与满足性影响研究 ——来自浙江、江西农户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业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如何改进现有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营林农户提供更为有效的政策支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商品林经营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满足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增加营林农户家庭收入,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林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农户对各项服务需求强烈,但供给却不能有效满足农户需求,林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单一等。因此需要掌握影响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的关键因素及服务满足性的影响因素,为林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困境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农户行为理论与社会分工理论,运用2017年8月在浙江省的安吉县、遂昌县、江西省的崇义县、遂川县的农户实地调查数据。首先,运用logit模型对样本农户分类研究经济林、用材林、竹林经营类型农户的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基于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的供需状况,分析了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满足情况;最后,进一步分析了林业社会化服务满足性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证分析不同经营类型农户对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中,各项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可得性均受到是否是合作社社员、是否有林业补贴、林地规模、林地管护次数和林区道路质量的显着正向影响;而经营经济林为主和经营用材林为主的农户还受到非农收入占比、林地到家距离和村庄到加工厂的距离的显着负向影响;此外,户主文化程度、是否党员、家庭社会关系对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2)农户对林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强烈,而在服务的实际供给中,却面临着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内容有限,各供给主体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农户的强烈需求,尤其是存在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偏离的现象,供给与需求没有很好地匹配,且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满足性较低。(3)在探究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满足性的实证分析中,户主是否党员、是否是合作社社员、是否有林业补贴和林区道路质量显着正向影响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满足性;非农收入占比、林地到家的距离和村庄到加工厂的距离显着负向影响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满足性。基于以上结论,为了更好地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文章提出要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多元供给模式,丰富林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主体,优化服务的供给结构;针对农户实际需求,提高服务的满足性。
叶陈育,程筵寿,石兴华,柳丽霞,余春芽[9](2020)在《遂昌县林权招标拍卖挂牌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林权招标拍卖挂牌是集体森林资源流转的重要手段,通过林木所有权的招拍挂,使国有和集体资产得到升值。浙江《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规定,采用转包等方式流转国有、集体林权,应当通过公开招标和拍卖的方式确定。本文通过分析遂昌县林权招标拍卖挂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当地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毛星昊[10](2020)在《遂昌县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作为国家林业部门和公安机关的重要构成部分,森林公安一直是保护生态安全和维护林区社会秩序稳定的中坚队伍。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一直是森林公安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森林公安机关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表现。本文基于遂昌县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现状,发现遂昌县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存在林业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落后、执法水平低、执法效果欠佳等主要问题,其原因是专业人才招入缺失、年轻民警业务能力不精、执法形势越发严峻、执法权限改革不彻底、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等。进而提出适合遂昌县森林公安并且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推进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进林业行政执法环节、严格林业行政执法规范。研究对于遂昌县森林公安转隶后的林业行政执法以及遂昌县林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以基层森林公安机关为出发点,结合当地林业行政执法实际情况,从更贴近实际的角度对当前国内森林公安机关的林业执法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于新形势下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研究以及林业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与补充。森林公安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很多行政执法机关同样面对的。出现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我国森林公安机关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和理性思维,改变固有的陈旧思考模式和冗长的工作模式,要更加积极主动推动改革、创新工作方式,融入到变革的浪潮中去,不断完善和健全森林公安执法机制体制建设,实现跨越式的革新和进步,才能让森林公安这支队伍真正硬起来,发展壮大起来。
二、遂昌县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发展林业产业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遂昌县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发展林业产业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区域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
2.3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 |
2.4 生态补偿理论与空间选择研究 |
2.4.1 生态补偿理论研究 |
2.4.2 空间选择研究 |
2.5 国内生态补偿政策与机制梳理 |
2.5.1 生态补偿机制演变路径 |
2.5.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演进 |
3 数据与方法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3.2.1 数据来源 |
3.2.2 数据预处理 |
3.3 研究方法 |
3.3.1 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研究方法 |
3.3.2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
3.3.3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损益空间识别方法 |
3.3.4 生态补偿优先指数计算方法 |
3.3.5 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 |
3.3.6 生态补偿空间选择聚类分析方法 |
4 浙江省生态系统格局时空演变研究(2009-2019) |
4.1 浙江省生态系统结构与变化分析(2009-2019) |
4.2 浙江省生态系统类型与分布(2009-2019) |
4.2.1 生态系统空间变化特征 |
4.2.2 县域生态系统空间分布特征 |
4.3 浙江省生态系统类型转换特征分析(2009-2019) |
4.3.1 浙江省生态系统类型转换模式与特征分析 |
4.3.2 浙江省生态系统类型年综合转换率分析 |
5 浙江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时空演变(2009-2019) |
5.1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结果 |
5.1.1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2019) |
5.1.2 供给产品价值核算结果 |
5.1.3 调节服务价值核算结果 |
5.1.4 文化服务价值核算结果 |
5.2 浙江省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时空演变分析(2009-2019) |
5.2.1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时空演变 |
5.2.2 供给产品价值时空演变 |
5.2.3 调节服务价值时空演变 |
5.2.4 文化服务价值时空演变 |
6 浙江省生态补偿空间选择与实施策略 |
6.1 浙江省生态补偿空间选择思路 |
6.2 浙江省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的比较分析 |
6.2.1 浙江省生态系统非市场化产值的损益空间分析 |
6.2.2 浙江省生态补偿优先指数(ECPS)空间分析 |
6.2.3 浙江省生态系统敏感性空间分析 |
6.2.4 浙江省生态补偿优先级比较分析 |
6.3 浙江省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的聚类分析 |
6.4 浙江省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结果的比较分析 |
6.4.1 基于国家空间用途管制的分析与优化 |
6.4.2 基于浙江省转移支付资金的比较分析 |
6.5 基于空间选择结果的生态补偿策略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3)丽水市森林康养资源及其利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森林康养概述 |
1.4.1 森林康养基本概念 |
1.4.2 森林康养理论依据 |
1.4.3 空气负氧离子 |
1.4.4 植物源有机挥发物 |
2 丽水市负氧离子资源与分布特征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数据来源 |
2.1.2 负氧离子评价标准 |
2.1.3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负氧离子年变化规律 |
2.2.2 负氧离子月变化规律 |
2.2.3 负氧离子季度变化规律 |
2.2.4 负氧离子季节性日变化规律 |
2.2.5 负氧离子空间分布特征 |
2.3 小结 |
3.丽水市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资源与分布特征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区域 |
3.1.2 研究方法 |
3.2 参数的计算 |
3.2.1 植被种类及分布数据 |
3.2.2 叶面积指数(LAI) |
3.2.3 标准排放因子 |
3.2.4 气象数据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排放总量 |
3.3.2 时间分布特征 |
3.3.3 空间分布特征 |
3.4 小结 |
4 丽水市森林风景单体资源与分布特征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资料收集 |
4.1.2 调查评价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森林风景资源的丰度分析 |
4.2.2 森林风景资源的品质分析 |
4.2.3 森林风景资源的分布分析 |
4.2.4 集中度分析 |
4.2.5 均衡度分析 |
4.3 小结 |
5 丽水市森林康养现状与发展模式 |
5.1 丽水市森林康养产业现状 |
5.1.1 谋划早 |
5.1.2 起点高 |
5.1.3 推进实 |
5.2 丽水市森林康养优势与短板 |
5.3 丽水市森林康养发展模式 |
5.3.1 养旅融合发展模式—以景宁草鱼塘森林康养基地为例 |
5.3.2 “山水康养”模式—以丽水白云山森林康养基地为例 |
5.4 丽水市森林康养发展建议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外生激励、价值认同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内、外生激励与农户行为研究 |
1.2.3 农户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研究 |
1.2.4 综合述评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特色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
2.1 理论基础 |
2.1.1 内、外生激励理论的形成 |
2.1.2 内、外生激励理论内容 |
2.1.3 外生激励对内生激励的影响 |
2.2 研究假说 |
2.2.1 外生激励对农户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影响 |
2.2.2 价值认同对农户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影响 |
2.2.3 外生激励对价值认同的影响 |
2.3 研究思路 |
3 农户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现状分析 |
3.1 样本点森林碳汇项目概况 |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
3.2.1 问卷设计 |
3.2.2 样本特征 |
3.3 不同激励因素与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 |
3.3.1 不同外生激励因素与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 |
3.3.2 不同价值认同因素与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 |
3.4 本章小结 |
4 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实证检验 |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4.1.1 模型设定 |
4.1.2 变量选取及说明 |
4.2 基准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 |
4.2.1 外生激励与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 |
4.2.2 价值认同与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 |
4.2.3 农户特征与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 |
4.2.4 稳健性检验 |
4.3 中介效应分析 |
4.3.1 林地价值最大化的中介效应分析 |
4.3.2 碳汇产业认可的中介效应分析 |
4.3.3 减缓气候变化的中介效应分析 |
4.3.4 直接效应、中介效应比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3 研究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全域旅游背景下遂昌县旅游景点开发与景观打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国家政策引导 |
1.1.2 省级政策指导为旅游提供发展方向 |
1.1.3 选题的意义 |
1.2 指导思想 |
1.3 国内外研究 |
1.3.1 国外全域旅游研究 |
1.3.2 国内全域旅游研究 |
1.3.3 国内景区研究现状 |
1.3.4 国外景区研究现状 |
1.3.5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 |
1.3.6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 |
1.3.7 小结 |
1.4 研究现状分析 |
1.4.1 旅游景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1.4.2 景点景观打造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2.相关概念与研究理论 |
2.1 景区 |
2.2 园林景观设计 |
2.3 全域旅游 |
2.4 乡村旅游 |
2.5 景观生态学理论 |
2.5.1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
2.5.2 景点生态设计理念 |
2.6 造园学理论 |
2.7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8 游客行为学理论 |
2.8.1 游客行为分析 |
2.8.2 游客行为类型 |
3.旅游景点开发与景观打造分析 |
3.1 旅游景点开发分析 |
3.1.1 旅游景点开发的必要性 |
3.1.2 旅游景点开发原则 |
3.2 旅游景点景观打造分析 |
3.2.1 景点园林景观的打造原则 |
3.2.2 旅游景点园林景观打造的要素 |
3.2.3 旅游景点园林景观打造 |
4.全域旅游背景下遂昌旅游景点开发 |
4.1 遂昌旅游景点开发现状分析 |
4.1.1 遂昌全域旅游工作推进概况 |
4.1.2 遂昌旅游景点开发概况 |
4.1.3 遂昌旅游景观资源现状 |
4.2 遂昌旅游景点开发总体战略 |
4.2.1 区域品牌化战略 |
4.2.2 市场导向战略 |
4.2.3 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
4.2.4 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 |
4.3 遂昌旅游景点开发模式 |
4.3.1 社会资本开发 |
4.3.2 政府资本开发 |
5.全域旅游背景下遂昌景点的景观打造 |
5.1 各景点景观打造现状 |
5.1.1 AAAA级景区景观打造现状 |
5.1.2 AAA及以下的景区景观打造现状 |
5.2 遂昌旅游景点景观打造存在的问题 |
5.2.1 景观更新缓慢 |
5.2.2 观光景观为主,体验型景观不足 |
5.2.3 旅游景观打造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挑战 |
5.2.4 旅游同质竞争带来的挑战 |
5.3 遂昌旅游景点景观打造原则 |
5.3.1 因地制宜的原则 |
5.3.2 差异化打造原则 |
5.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5.4 遂昌旅游景点景观打造方向 |
5.4.1 自然生态型 |
5.4.2 文化体验型 |
5.4.3 古迹浏览型 |
5.4.4 宗教活动型 |
5.4.5 民俗体验型 |
5.5 本章小结 |
6.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指导老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生态承载力 |
1.2.2 森林生态资源承载力评价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1 浙江省森林资源状况 |
2.1.1 资源现状 |
2.1.2 各市分布 |
2.1.3 动态变化 |
2.2 森林资源监测预警体系状况 |
2.2.1 体系现状 |
2.2.2 现有数据 |
2.3 评价基础数据 |
2.3.1 各县水土流失数据 |
2.3.2 各县森林资源数据 |
2.3.3 两期评价基础数据 |
2.4 研究方法 |
2.4.1 国家方法下的基础评价方法 |
2.4.2 国家方法下的过程评价方法 |
2.4.3 两期动态多元线性评价方法 |
3.浙江省生态资源承载力评价 |
3.1 国家方法下的基础评价结果 |
3.2 国家方法下的过程评价结果 |
3.3 两期动态评价结果 |
3.3.1 基准年评价结果 |
3.3.2 两期动态评价结果 |
3.4 讨论 |
4.生态承载力超载成因分析 |
4.1 宏观成因分析 |
4.2 微观成因分析 |
4.3 模型评价成因分析 |
5.生态承载力领域政策预研 |
5.1 现有政策及落实情况 |
5.1.1 林业基础保障不断强化 |
5.1.2 林地保护不断加强 |
5.1.3 采伐改革稳步推进 |
5.1.4 湿地管理得到重视 |
5.2 生态承载力领域政策建议 |
5.2.1 积极构建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制度 |
5.2.2 全面落实“双增”目标考核 |
5.2.3 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
5.2.4 切实加强资源保护管理 |
5.2.5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 |
5.2.6 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和抚育 |
5.2.7 加强生态与资源监测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浙江省遂昌县桂洋林场森林资源分析与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1.1 地理位置 |
1.2 地形地貌 |
1.3 气候条件 |
1.4 植被 |
2 森林资源概况 |
2.1 森林区划 |
2.2 林地和林木资源 |
2.2.1 林地林木资源现状 |
2.2.2 林地与林木资源动态变化 |
2.2.3 森林生长量 |
2.2.4 森林资源特点评述 |
2.3 森林旅游资源 |
3 森林经营完成情况 |
3.1 森林经营利用 |
3.2 多种经营 |
4 森林经营发展建议 |
4.1 加快林场改革步伐,建立新型国有林场 |
4.2 坚持分类经营,切实保护生态公益林 |
4.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
4.4 加强合作保护,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 |
(8)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与满足性影响研究 ——来自浙江、江西农户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关于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研究 |
1.3.2 关于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的研究 |
1.3.3 关于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的研究 |
1.3.4 关于林业社会化服务满足性的研究 |
1.3.5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林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措施改革 |
2.1.2 林业社会化服务 |
2.1.3 可得性 |
2.1.4 满足性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社会分工理论 |
第三章 商品林经营农户基本情况分析 |
3.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
3.1.1 研究区域概况 |
3.1.2 数据来源 |
3.2 样本基本特征 |
3.2.1 样本户主自身特征 |
3.2.2 样本农户家庭特征 |
3.2.3 样本农户营林特征及所在村庄特征 |
3.3 村级基本情况 |
第四章 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影响因素分析 |
4.1 理论分析 |
4.1.1 家庭禀赋 |
4.1.2 林地资源禀赋 |
4.1.3 村域环境 |
4.2 模型选取 |
4.3 变量的选取及描述性分析 |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4.1 经营经济林为主的农户模型估计分析 |
4.4.2 经营用材林为主的农户模型估计分析 |
4.4.3 经营竹林为主的农户模型估计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满足性影响因素分析 |
5.1 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现状分析 |
5.1.1 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
5.1.2 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现状分析 |
5.1.3 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匹配分析 |
5.2 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满足情况分析 |
5.3 模型构建 |
5.4 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满足性影响因素分析 |
5.4.1 描述性分析 |
5.4.2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多元供给模式,丰富服务的供给主体 |
6.2.2 做好调查工作,实现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 |
6.2.3 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合作社,合作社发挥带头作用 |
6.2.4 完善政府支持政策,推动服务发展水平 |
6.2.5 完善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遂昌县林权招标拍卖挂牌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林权招标拍卖挂牌的概念及政策依据 |
1.1 招标、拍卖和挂牌的概念 |
1.2 林权招标拍卖挂牌的政策依据 |
1.2.1 浙江省《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试行)》(浙林策﹝2006﹞1号)。 |
1.2.2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浙委﹝2007﹞146号。 |
1.2.3《丽水市国有和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办法(试行)》(丽政发﹝2006﹞24号)。 |
2 林权招标拍卖挂牌的主要范围及流程 |
2.1 林权招标拍卖挂牌的主要范围 |
2.1.1 国有林。 |
2.1.2 合作造林。 |
2.1.3 集体林。 |
2.2 林权招标拍卖挂牌的流程 |
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制度不健全 |
3.2 林农收益较低 |
3.3 林农对流转的认识不足 |
4 对策 |
4.1 建立健全林权流转交易体系 |
4.2 引导和鼓励林权合理流转 |
4.3 分类指导合理利用 |
(10)遂昌县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简要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森林公安 |
2.1.2 森林公安行政执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整体性治理理论 |
2.2.2 行为绩效理论 |
3 遂昌县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现状调查 |
3.1 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方案设计 |
3.1.2 调查方案实施过程 |
3.2 调查样本描述 |
3.2.1 遂昌县森林公安发展概况 |
3.2.2 遂昌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情况 |
3.2.3 新形势下的遂昌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 |
3.3 遂昌县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的困境 |
3.3.1 林业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落后 |
3.3.2 林业行政执法水平低 |
3.3.3 林业行政执法效果欠佳 |
4 遂昌县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困境的原因分析 |
4.1 林业专业人才招入机制不畅 |
4.2 年轻民警林业专业业务能力不足 |
4.3 林业行政执法权限改革不彻底 |
4.4 林业执法形势严峻 |
4.5 林业法制审核不力 |
4.6 林业相关法律法规滞后 |
5 完善遂昌县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的对策建议 |
5.1 推进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
5.1.1 探寻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
5.1.2 推进森林公安林区警网制度改革 |
5.2 改进林业执法环节 |
5.2.1 优化案源初查移送流程 |
5.2.2 加强林业联合执法 |
5.3 严格林业执法规范 |
5.3.1 灵活行使林业处罚自由裁量权 |
5.3.2 完善林业行政执法法律法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四、遂昌县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发展林业产业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大花园核心区(丽水市)建设规划2021年任务清单和丽水市“人人成园丁 处处成花园”行动2021年重大活动清单的通知[J].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丽水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6)
- [2]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区域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 董俐. 浙江大学, 2021(09)
- [3]丽水市森林康养资源及其利用模式研究[D]. 章益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4]外生激励、价值认同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影响[D]. 朱爱琴.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5]全域旅游背景下遂昌县旅游景点开发与景观打造研究[D]. 叶之强.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6]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D]. 王剑武.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7]浙江省遂昌县桂洋林场森林资源分析与发展建议[J]. 郭小华,李成惠,张乃芳,黄利华. 华东森林经理, 2020(02)
- [8]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与满足性影响研究 ——来自浙江、江西农户的调查[D]. 韩育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9]遂昌县林权招标拍卖挂牌现状及对策[J]. 叶陈育,程筵寿,石兴华,柳丽霞,余春芽.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7)
- [10]遂昌县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 毛星昊.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