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谢思颖[1](2020)在《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音乐课堂安全感调查研究 ——以广州市普通高中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关注音乐课堂安全感是对学生内在心理活动的重视,体现了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所以本研究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的视角,对音乐课堂安全感进行探索与研究。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广州市高中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安全感状况是如何的;二是哪些因素会影响音乐课堂安全感;三是学生的课堂安全感得到满足时,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否也会随之提高;反之,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否说明课堂安全感良好。本研究以广州市普通高中的学生作为主要对象,采用非实验性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1934份有效问卷进行研究,并通过访谈调查的方法,对广州市7位普通高中音乐老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经研究表明,广州市普通高中的学生音乐课堂安全感状况良好,总分平均值为35.75,且人际关系、情感体验、认知方式三个方面是其影响因素。其中,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包含教学环境、课堂氛围、师生关机、同学关系,情感体验的影响因素包含控制感、确定感以及教学评价所产生的情感影响,认知方式的影响因素包含自我发现、自我接纳、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认知过程。同时,高中生的音乐课堂安全感与其实现自我价值联系紧密,高程度的音乐课堂安全感会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但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能单方面的表明课堂安全感程度高。
刘振娟[2](2019)在《创设道德与法治课堂趣味性途径,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文中研究表明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生活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特点,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创设趣味性途径,与学生思维接轨,找到学生内心与课堂相融合的"开关",让学生感受到爱的礼赞,并设立班级评价甜点,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美妙教学佳境。我们要努力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体验活动只有回归生活,与实际社会相衔接,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思维能力才能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利用课内外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更要改变教学方式,创设课堂趣味性途径;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张丽娜[3](2019)在《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对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教学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课堂学习环境的营造、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建构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投入、自我调节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以往有有关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的培养与训练研究大多采用的是短期的实验干预方法,缺乏在真实自然的教学条件下对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的长期的教学干预研究。在我国,高中课堂教学方式转变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国家在倡导并不断地推进包括高中在内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绝大多数的高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占据主导地位。高中课堂教学的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与高考升学率。大部分的高中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也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标的,而把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作为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的研究是难得一见的。本研究首先对高中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的基本结构进行理论建构,编制了《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教学方式量表》和《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量表》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模型建构等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实验,探索了高中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对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和自我调节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对于进一步推进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促进高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研究1编制《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教学方式量表》和《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量表》并进行信效检验。研究1a在建构《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教学方式量表》基本结构并编制包含49个题目的初始问卷的基础上,选取了共计1752名高中生进行了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等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教学方式量表》由20个题目组成,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两个分量表,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两个维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包括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教学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提问两个维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研究1b在建构《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量表》基本结构并编制了包含36个题目的初始问卷的基础上,选取共计1981名高中生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等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量表》包括16个题目,三个维度,分别为自主支持学习环境、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竞争性学习环境,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研究2选取1143名高中生对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和自我调节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方式与高中生的自我效能、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学业情绪、内部动机、同伴学习维度得分和自我调节学习总分呈显着正相关,且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方式对自我效能、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学业情绪、内部动机、同伴学习维度以及自我调节学习总分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直接教学方式与高中生的外部动机呈显着正相关,且直接教学方式对外部动机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主支持学习环境和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与自我调节学习各维度均呈显着正相关,且自主支持学习环境对自我调节学习各维度均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环境对学业情绪、内部动机、同伴学习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3)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方式和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与课堂学习环境各维度呈显着的正相关,且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方式和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对课堂学习环境各维度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与竞争性学习环境呈显着正相关,其中,提问教学方式对竞争性学习环境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4)高中生感知到的合作学习环境、自主支持学习环境在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方式影响自我调节学习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3在自然的学校教学情境中采用准实验设计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是否会影响学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进而促进自我调节学习水平提高。首先设计了高中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案,实施前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实施过程中由专家和授课教师开展研讨。选取了260名一年级高中生为实验班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实验。结果表明,相比采用常规教学的对照组,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方式的改革实验,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1)能够显着增加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水平,显着降低学生感知到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提问等教学方式的水平;(2)能够显着地增加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学习环境、小组合作学习环境,显着地减少学生感知到的竞争学习环境;(3)能够显着地提升实验组学生的认知策略、内部动机、同伴合作学习策略水平以及自我调节学习总体水平。
冯子婷[4](2018)在《新疆伊宁市农村少数民族小学教师课堂管理个案研究》文中指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而管理好课堂是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石,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20世纪中期,课堂管理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并受到国外不同领域学者的关注。虽然西方课堂管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实效性很强,理论取向更为多元化,但是多元化理论取向的西方课堂管理研究,也暴露了理论之间各自为政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教育着作中开始出现对课堂管理的专章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提供了指导与建议,同时也丰富了教育学理论,但是国内课堂管理研究者、专家在研究过程中很少有使质的研究方法,他们更主要使用量化研究方法,而就研究地区而言,我国研究者的关注点更多放在了东部和中部地区,对西部边远地区的课堂管理研究有所疏漏。现今位于我国西部的新疆伊宁市农村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课堂管理能力欠缺的问题。本研究属于个案质性研究,紧紧着眼于新疆伊宁市农村少数民族小学教师如何看待课堂管理、课堂管理的现状以及课堂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原因,利用相关课堂管理理论,探讨如何提高新疆伊宁市农村少数民族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提出改进建议。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新疆伊宁市农村地区A学校小学部四年级和五年级14名任课教师,主要运用课堂观察法与访谈法,对这14名教师的课堂管理情况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跟踪调查,凭借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其课堂管理现状,同时为了掌握更丰富的情况和信息,本研究也对这14名教师以及他们教授班级的学生和学校教学领导进行了访谈,希望可以对A学校小学部教师的课堂管理情况有一个整体而详细的把握。通过分析调研资料,本研究总结出A学校小学部教师在实施课堂管理时存在的问题有:(1)在课堂规则的指引下,课堂内学生不但学习兴趣不高而且学习效果不佳;(2)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较多,部分教师在处理学生课堂中的问题行为时采取消极被动的方式;(3)课堂环境管理质量欠佳;(4)课堂中师生关系疏远,同伴互动不良。本研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后提出了从教师方面、学校方面、政府及教育部门方面提出了改善A学校小学部教师课堂管理问题的建议:(1)教师应深化理论学习,实行民主型领导;(2)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需求,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3)教师应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4)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构建民主有效的课堂规则;(6)学校领导采取民主管理方式,营造教师精神家园;(7)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法规,规范教师行为;(8)完善教师的聘任制度;(9)抓好“标准化”建设,优化课堂物理环境条件;(10)利用家校合作平台,努力争取家长支持管理工作。(11)政府及教育部门应抓好“民汉合校”工作与社区教育;(12)政府及教育部门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于进[5](2017)在《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文中研究说明课堂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气氛的主要创设者,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在阐述课堂心理气氛的内涵及类型的基础上,探究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有效途径。
朱毓高[6](2016)在《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研究 ——基于重庆九所高职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培养现代社会产业所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一方面,《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强国”成了职业教育新的“中国教育梦”。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级制造人才尤为关键。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不仅形塑了高等职业教育外部发展环境的“新常态”,更影响到了高等教育内部的教学环境,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如何对接新的经济社会结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挑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必须解决的新课题。高职院校课堂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之一,更是所有教学活动开展、实施的具体场域。因此,高职院校课堂环境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安排,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在某种程度上,高职院校课堂环境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环境的变革与优化是高等职业教育“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之一。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却面临“发展定位、整体质量及特色性”的困顿之境,特别是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变革力度亟待强化、课堂环境管理存在理论与实践双重挑战。基于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索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现状与变革之道。本研究基于学校教育管理的视角,以心理动力场学说、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需求—压力理论为理论支撑,遵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探讨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理论框架、应然样态、实然状况和变革策略。研究通过对近15年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的文献研究,理清了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的基本结构与要素,明确了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尺度。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在文献分析、开放式访谈和行动观察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信效度良好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调查问卷》与《高职课堂环境访谈提纲》,以此为研究工具,在重庆市九所高职院校开展实证调查。通过为期两年的研究,得到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是学校按照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总和。对课堂环境的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课堂管理的效能和效度,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保障。课堂环境管理可以分为课堂物理环境管理、课堂心理环境管理和课堂制度环境管理三方面的管理活动内容。由于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性质不同、高职院校课堂的教学理念不同、课程设置不同、课堂教学过程不同、课堂环境管理的管制模式不同,使得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存在特殊性诉求: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需要宽泛课堂理念作为指导,需要特色课程设置作为核心支撑,课堂环境管理需要制度契合加以保障。第二,由于高职院校课堂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理念也要不断变革。一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权变管理:取向多样化,让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的动态交叠;管理弹性化,让预设环境与生成环境的互为补充;过程建构化,让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兼顾兼容。二是封闭与开放相融合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系统管理:内容立体化,让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的循环观照;范围广延化,让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的交叉运用。三是无序与有序相依存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制度管理:关注平衡性,让外生秩序与内生秩序的平衡;追求融合性,让信息反馈与环境开放的融合;推动相生性,让无序状态下孕育的有序生成。四是负向与正向相兼容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协同管理:从“冷漠”转向“合作”,关注富有人情味的活动环境;从“涣散”转向“严谨”,关注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气氛;从“乏味”转向“趣味”,关注富有激励性的“心理场”;从“阻隔”转向“理解”,关注富有意义的师生参与。五是物质与生命相兼顾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人本管理:追求流动性,打造课堂能量流动的生态系统;践行互动性,完善交互建构的信息系统;实现发展性,建成动态生成的发展系统。第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物理环境方面,高职院校在教学硬件设备上得到了较大改善,总体上改变了过去教学设施缺乏、装备落后和使用便捷性较差的不良状况,物理环境的总体改善使得学生对教学场所装配的教学设施设备总体上持满意态度。从心理环境角度看,大部分高职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和教学策略,积极致力于互助合作型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建设。在制度环境方面,以任务的设置和问题的解决为基本的方法取向,凸显院校“职业导向”和“企业化”的特点,普遍实施较为宽松的纪律要求和人性化的课堂秩序管理。调查发现,高职课堂存在诸如多媒体设备的滥用、励志性标语的误用、警示标语和护具的乏用等导致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割裂,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与线性化、课堂教学的冷漠性与去生命化等引发课堂心理环境和制度环境失谐等问题。第四,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职院校课堂环境自身的客观局限,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课堂三大环境的协同兼容性不足、高职院校课堂三大环境“差序影响”教学;二是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教师要素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素养不高、教师创新意识欠缺、教师教学行为失范、教师实践指导不够;三是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学生要素的不足,具体表现为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的探究钻研意识单薄、学生学习态度比较不端正。因此,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重构的基本思路就在于重构管理理念、进行实践改革和提供保障支撑。从重构的理念变革看,需要实现高职课堂环境从物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延伸、实现从知识环境向心理环境的转化、实现从学业发展向文化成长的引领、实现从碎片环境向系统环境的转变。在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重构的实践举措上,重视课堂中职业情境的营造,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整合;形成民主与合作的课堂氛围,实现心理环境与制度环境的整合;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凸显高职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特色。在保障措施上,应强化国家的政策导向、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拓展高职课堂教学资源、改革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
黄丹萍[7](2016)在《浅谈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营造》文中指出课堂心理气氛是课堂教学心理效应的总体反映,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反之,则有可能阻碍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十分关键。通过论述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来试图寻找营造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途径。
彭科崴[8](2014)在《创设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学校工作中,体育教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阶段,体育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轻松、和谐的体育课氛围与其它科目实施效果息息相关。目前,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德智体育全面发展已成为了诸多高校共同的发展目标,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利用价值,诸多学者认为可从体育爱好、兴趣及行为习惯等角度出发。而本文主要立足于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角度,深入探究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氛围创设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张云峰[9](2012)在《浅析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策略》文中认为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体育教师把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设置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教学活动的计划,设计一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运动负荷和组织形式,并带领和指导学生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而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他们的心理对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体育教学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体育参与的心理动力,即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直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程度。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体育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某种情境,形成某
王栋[10](2012)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构建原则与途径》文中研究指明英语教学中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的成就动机以及感知、注意、思维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活动本身的有效性也有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效构建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原则是:主体参与、多样活动等,具体策略有增强教师亲和力、合理利用教材、采取任务型教学等。
二、创设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设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音乐课堂安全感调查研究 ——以广州市普通高中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背景 |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
二、课堂的教学现象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意义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一、研究设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理论基础: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论 |
一、罗杰斯的教育思想及教学理论 |
二、罗杰斯教育理论对音乐课堂安全感的理论支撑 |
第二节 核心概念:音乐课堂安全感 |
一、概念界定 |
二、音乐课堂安全感的维度表现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关于音乐学科的研究综述 |
二、音乐课堂安全感研究综述 |
第三章 高中生音乐课堂安全感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情况 |
一、背景 |
二、目的与内容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研究过程 |
一、调查对象及统计方法 |
二、预问卷的制定及测量 |
三、问卷调查的研究过程 |
第三节 访谈调查的设计与研究过程 |
一、访谈对象及分析方法 |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
三、访谈情境 |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分析 |
第一节 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
一、对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
二、对结果的差异检验 |
三、对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
第二节 对访谈结果的分析 |
一、对访谈材料的分层编码 |
二、对数据结果进行解释性分析 |
第五章 讨论与反思 |
第一节 提高高中生音乐课堂安全感的教学建议 |
一、促进助益性的人际关系 |
二、强化人本性的教学过程 |
三、丰富多样性的教学评价 |
第二节 基于音乐课堂安全感思考当下音乐教育 |
一、从教育出发,寻找学生 |
二、从学生出发,进入音乐 |
三、从音乐出发,回归内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2)创设道德与法治课堂趣味性途径,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设课堂自主学习的心理氛围, “引”动力 |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的课堂情境, “促”动力 |
三、调控课堂合作探究的关注点, “激”动力 |
四、丰富课堂评价反馈的平台, “固”动力 |
(3)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对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教学方式 |
1.1 教学方式的概念界定 |
1.2 教学方式的类型 |
1.3 教学方式的测量 |
1.4 国外有关教学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1.5 国内有关教学方式转变的理论观点及实证研究 |
2.课堂学习环境 |
2.1 课堂学习环境的概念界定 |
2.2 课堂学习环境的测量 |
2.3 课堂学习环境的有关研究 |
3.自我调节学习 |
3.1 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界定 |
3.2 自我调节学习的测量 |
3.3 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模型 |
3.4 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 |
3.5 自我调节学习的教学与干预训练 |
3.6 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趋势 |
4.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 |
4.1 教学方式与课堂学习环境的关系 |
4.2 教学方式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 |
4.3 课堂学习环境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 |
4.4 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与自我调节学习之间的关系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1.研究背景与意义 |
2.本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假设 |
3.研究内容与设计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1.研究1: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教学方式量表与课堂学习环境量表的编制 |
1.1 研究1a: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教学方式量表的编制 |
1.2 研究1b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量表编制 |
2.研究2:高中生感知到的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与其自我调节学习之间的关系 |
3.研究3:高中课堂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的实验研究 |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
4.1 高中生感知到课堂教学方式与课堂学习环境的结构与量表编制 |
4.2 影响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课堂教学条件和环境条件 |
4.3 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在教学方式对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
4.4 高中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实践与实验研究 |
4.5 本研究的创新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未来研究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后记 |
(4)新疆伊宁市农村少数民族小学教师课堂管理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缘由 |
1.1.1 提高新疆伊宁市农村少数民族小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
1.1.2 优化新疆伊宁市农村少数民族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
1.1.3 笔者个人的观察与感悟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3.1 国外关于课堂管理的相关研究 |
1.3.2 国内关于课堂管理的相关研究 |
1.3.3 研究述评 |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4.1 少数民族小学 |
1.4.2 课堂管理 |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5.1 库宁理论 |
1.5.2 人本管理理论 |
1.5.3 坎特理论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2.1 研究设计 |
2.1.1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2.2 研究过程 |
2.2.1 研究对象的选定与概况 |
2.2.2 角色定位与进入A学校 |
2.2.3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第三章 A学校小学部教师课堂管理现状考察与分析 |
3.1 A学校小学部课堂纪律管理的现状 |
3.1.1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实施现状 |
3.1.2 课堂上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现状 |
3.2 A学校小学部课堂环境管理的现状 |
3.2.1 课堂物理环境的管理现状 |
3.2.2 课堂心理气氛的管理现状 |
3.3 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现状 |
3.3.1 课堂中师生关系的管理现状 |
3.3.2 课堂中同伴关系的管理现状 |
第四章 A学校小学部教师课堂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教师方面的原因 |
4.1.1 教师课堂管理理论知识不足 |
4.1.2 部分教师的领导风格不适当 |
4.1.3 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
4.1.4 教师对营造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 |
4.1.5 教师工作量过大与精神压力过重 |
4.1.6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实施过程的缺陷 |
4.2 学生方面的原因 |
4.2.1 大部分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 |
4.2.2 大部分家庭在支持和帮助学生的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困难 |
4.3 学校方面的原因 |
4.3.1 学校的领导类型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 |
4.3.2 学校的物质基础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
4.3.3 学校班级规模的限制 |
第五章 改善A学校小学教师课堂管理的对策 |
5.1 教师方面 |
5.1.1 深化理论学习,实行民主型领导 |
5.1.2 了解学生的需求,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 |
5.1.3 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 |
5.1.4 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5.1.5 构建民主有效的课堂规则 |
5.2 学校方面 |
5.2.1 学校领导采取民主管理方式,营造教师精神家园 |
5.2.2 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法规,规范教师行为 |
5.2.3 完善教师的聘任制度 |
5.2.4 抓好“标准化”建设,优化课堂物理环境条件 |
5.2.5 利用家校合作平台,努力争取家长支持管理工作 |
5.3 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 |
5.3.1 加快“民汉合校”工作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 |
5.3.2 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反思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课堂心理气氛的内涵及类型 |
2 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 |
2.1 正确判断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
2.2 公正评价, 合理期望 |
2.3 树立教师的威信 |
2.4 建立良好的班风 |
(6)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研究 ——基于重庆九所高职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一)时代背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推动高职院校课堂改革 |
(二)现实困囿:高职院校课堂教学问题呼吁变革课堂环境管理 |
(三)研究意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研究驱动课堂环境管理实践 |
二、概念界说 |
(一)高职院校课堂 |
(二)高职院校课堂环境 |
(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 |
三、文献综述 |
(一)文献计量分析 |
(二)主要观点回顾 |
(三)文献研究述评 |
四、理论基础 |
(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主体变量:心理动力场理论 |
(二)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价值关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调控依据:“需求—压力”理论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二)研究假设与分析框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六、研究创新 |
(一)学科交叉的理论视角创新 |
(二)核心问题与概念整合的分析框架创新 |
(三)特定对象与特殊问题的研究领域创新 |
第一章 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理论框架 |
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内容体系 |
(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的结构要素 |
(二)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内容 |
(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结构 |
二、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特征分析 |
(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基本特征 |
(二)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差异表征 |
(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理想表征 |
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价值定位 |
(一)课堂环境管理的基础目标:打造“健康宜学”的课堂氛围 |
(二)课堂环境管理的关键目标:形成“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 |
(三)课堂环境管理的终极目标:实现“环境育人”的教育理想 |
第二章 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应然诉求 |
一、人本:物质与生命共生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 |
(一)高职课堂物质化环境管理的表现及弊端 |
(二)物质与生命和谐共生的高职课堂人本管理 |
二、权变:静态与动态相宜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 |
(一)高职课堂静态化结构环境管理及其影响 |
(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高职课堂环境权变管理 |
三、系统:封闭与开放兼容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 |
(一)高职课堂封闭化环境管理的表现及弊端 |
(二)开放与封闭相兼顾的高职课堂环境系统管理 |
四、规制:无序与有序并存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 |
(一)高职课堂秩序化环境管理的表现及影响 |
(二)有序与无序相呼应的高职课堂环境制度管理 |
五、协同:民主与和谐统一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 |
(一)高职课堂负向化环境管理的表现及弊端 |
(二)正向与负向相整合的高职课堂环境协同管理 |
第三章 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实然调查 |
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过程 |
(三)调查实施 |
二、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调查的统计分析 |
(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
(二)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调查结果的差异性统计 |
(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调查结果的相关性统计 |
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现状的问题讨论 |
(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现状的假设验证 |
(二)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现状的问题归结 |
第四章 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问题归因 |
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自身的客观局限 |
(一)高职院校课堂三大环境的协同兼容性不足 |
(二)高职院校课堂三大环境“差序影响”教学 |
二、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教师要素的不足 |
(一)教师职业素养不高 |
(二)教师创新意识欠缺 |
(三)教师教学行为失范 |
(四)教师实践指导不够 |
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学生要素的不足 |
(一)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
(二)学生的探究钻研意识单薄 |
(三)学生学习态度比较不端正 |
第五章 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系统优化 |
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理念变革 |
(一)打破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固化模式,打造动静结合的课堂 |
(二)走出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封闭误区,重视建设开放性课堂 |
(三)重构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秩序规范,形塑自然法则的课堂 |
(四)扭转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负向能量,创设正向能量的课堂 |
(五)超越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物质导向,营造关怀生命的课堂 |
二、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变革路向 |
(一)高职课堂环境从物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延伸 |
(二)高职课堂环境从知识环境向心理环境的转化 |
(三)高职课堂环境从学业发展向文化成长的引领 |
(四)高职课堂环境从碎片环境向系统环境的转变 |
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优化的实践举措 |
(一)重视课堂中职业情境营造: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相整合 |
(二)形成民主与合作课堂氛围:心理环境与制度环境相整合 |
(三)凸显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特色: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进行一体化 |
四、高职院校课堂环境优化的保障措施 |
(一)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
(二)大力拓展高职课堂教学资源 |
(三)改革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发现 |
(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与大众课堂环境的共异性 |
(二)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范式需要转型和升级 |
(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多重问题亟待解决 |
(四)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问题产生的三维归因 |
(五)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的系统性优化与变革 |
二、研究反思 |
(一)关于课堂环境结构划分的反思 |
(二)关于课堂环境管理理论的反思 |
(三)主观经验和过程性因素的反思 |
三、研究展望 |
(一)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实践的展望 |
(二)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效果的展望 |
(三)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研究课题的拓展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论文类 |
(一)期刊论文类 |
(二)学位论文类 |
三、其他类 |
(一)工具书类 |
(二)政策资料 |
(三)网站信息类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7)浅谈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营造(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含义 |
二、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 |
1.教师 |
2.学生 |
3.课堂环境 |
三、营造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途径 |
1.教师 |
2.学生 |
(8)创设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概述 |
1.1、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科学内涵 |
1.2、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类型分析 |
2、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
2.1、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动力效能分析 |
2.2、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诱导效能分析 |
2.3、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调节效能分析 |
2.4、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愉悦效能分析 |
3、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创设策略 |
4、结 束语 |
(9)浅析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分类 |
1.积极型 |
2. 普通型 |
3. 消极型 |
4. 对抗型 |
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因素 |
1. 课前心理状态 |
2. 学生身体状态 |
3. 课堂人际关系 |
4.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
三、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策略 |
1. 教师正确的教学思想 |
2. 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
3. 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 |
4. 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 |
(10)英语教学中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构建原则与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概念与意义 |
二、构建积极英语课堂心理气氛的原则 |
(一) 主体参与原则 |
(二) 分层教学原则 |
(三) 多样活动原则 |
(四) 循序渐进原则 |
三、构建积极英语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 |
(一) 重视课堂心理环境的建设 |
(二) 努力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
1. 找好自己的角色位置。 |
2. 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关爱学生。 |
3. 教师要善于倾听。 |
(三) 实施任务型英语教学法 |
1. 在培养学生英语技能的过程中, 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素材和更多样的任务形式和活动方式。 |
2.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尽量设计多样化的授课方式。 |
3. 对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以便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
(四) 合理利用教材内容 |
四、创设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音乐课堂安全感调查研究 ——以广州市普通高中生为例[D]. 谢思颖. 星海音乐学院, 2020(08)
- [2]创设道德与法治课堂趣味性途径,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力[J]. 刘振娟. 华夏教师, 2019(14)
- [3]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对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D]. 张丽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7)
- [4]新疆伊宁市农村少数民族小学教师课堂管理个案研究[D]. 冯子婷. 伊犁师范学院, 2018(07)
- [5]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策略[J]. 于进. 船舶职业教育, 2017(06)
- [6]高职院校课堂环境管理研究 ——基于重庆九所高职的实证分析[D]. 朱毓高. 西南大学, 2016(01)
- [7]浅谈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营造[J]. 黄丹萍. 新课程(下), 2016(01)
- [8]创设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J]. 彭科崴.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20)
- [9]浅析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策略[J]. 张云峰. 文理导航(下旬), 2012(12)
- [10]英语教学中积极课堂心理气氛的构建原则与途径[J]. 王栋. 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