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一、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丁晶[1](2022)在《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深远,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模式所产出的教育成果略有不同。家庭成员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围绕构建良好成长环境及自主化学习环境,提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能力,以期使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能达到更高层次。

董艳艳[2](2021)在《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手机依赖行为》文中指出农村外出务工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数量随之增加,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使手机对于农村家庭变得更加普及,随之而来的是愈发凸显的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手机依赖行为。自身、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造成农村留守青少年手机依赖行为的产生,可从信息、娱乐、个性、情感需求四个方面分析农村留守青少年手机依赖行为的心理成因。手机依赖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人际交往、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农村留守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及社会需从媒介素养教育层面做出对策。

胡雅情,韦雪艳[3](2021)在《青少年问题原生家庭的教育分析及其干预策略》文中指出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青少年在承载着家庭与社会殷切期望,也同时承受着各种压力。近年来,青少年已为成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充满挑战。现今的青少年教育更多的是通过学校,但单凭学校教育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很难以根治。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首要场所,是影响个体社会化及发展的重要微环境[1],家庭教育是个体发展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中,亲子关系作为个体一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家庭教育的干预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共生关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1青少年原生家庭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曾练平,王语嫣,朱海,潘运[4](2021)在《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的发展现状研究》文中指出少数民族青少年韧性素质是与少数民族青少年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具有在面对生活逆境时表现出良好应对方式的积极倾向性心理特征。为了考察布依族青少年的韧性素质发展现状,本研究采用少数民族青少年韧性素质量表对939名布依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布依族青少年的韧性素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在个人支持力和社会支持力水平上得分显着高于男生;城市生源青少年在社会支持力水平上显着高于农村生源青少年;独生子女在社会支持力水平上得分显着高于非独生子女。

赵凤青,程贝贝,李奕萱,刘志斌,刘兵,张宝山[5](2022)在《核心家庭父亲协同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中介作用》文中认为基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父亲协同教养、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和抑郁量表,对河南省某中学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共计890名来自核心家庭的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父亲协同教养各维度(团结、一致、冲突、贬低)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其它维度作用的情况下,父亲协同教养中的团结和冲突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一致和贬低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显着,表明团结、冲突对青少年抑郁具有显着的"独特效应";(2)团结、一致、冲突、贬低性协同教养均对母子依恋具有显着影响,支持家庭系统中的"交叉效应";团结、冲突对父子依恋具有显着影响,支持家庭系统中的"外溢效应";(3)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团结、一致、冲突对抑郁的直接效应不显着,母子依恋在团结与青少年抑郁、冲突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但父子依恋的中介作用不显着。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父亲协同教养的认知,对于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促进青少年心理积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梁汀[6](2021)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本地区2020年3月~2021年3月间的1748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做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发现468例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占总例数的26.77%;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大、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从学段分布来看,高中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比最高,其次为初中生,小学生占比最低,数据差异显着(P<0.05);从家庭环境来看,健全家庭青少年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比较低,明显低于单亲家庭、跟随(外)祖父母家庭,数据差异显着(P<0.05);在比较其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后,本研究发现学校霸凌、班级类型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也是引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在对相关影响因素做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本研究证实独生子女、学校霸凌、班级类型、家庭环境、不同年级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之间存在相关性,OR>1。结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独生子女、学校霸凌、班级类型、家庭环境、不同年级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所以值得关注。

蓝瑞铭,连榕[7](2021)在《家庭功能、基本心理需求与青少年社交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选取福建省某地区青少年444名,使用家庭功能问卷、基本心理需求问卷和社交外表焦虑问卷进行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社交外表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交外表焦虑在性别间存在显着的差异,相对于男青少年,女青少年社交外表焦虑程度较高;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社交外表焦虑有显着的负性预测作用,对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有显着正性预测作用;基本心理需求在家庭功能对社交外表焦虑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王建平,陈雨漩,甄霜菊[8](2021)在《学校联结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心理需求满足、同伴侵害的作用》文中认为学校联结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重要保护性因素。本研究分析了心理需求满足在学校联结与青少年NSSI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同伴侵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心理需求满足显着中介学校联结与青少年NSSI的关系;(2)同伴侵害显着调节心理需求满足与青少年NSSI的关系,具体而言,心理需求满足与NSSI在高同伴侵害青少年中显着负向关联,而这一关联在低同伴侵害青少年中不显着。上述研究表明,心理需求满足是学校联结减少青少年NSSI的重要中介过程,而同伴侵害是放大低心理需求满足青少年的NSSI倾向的重要风险因素。

何妍,俞国良[9](2021)在《青少年无聊的心理效应及应对策略》文中认为无聊作为一种消极情绪体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人们心理和生活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当下一个新兴的研究主题。青少年无聊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期访谈邀请俞国良教授介绍有关青少年无聊的心理效应和形成原因,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青少年的无聊现象,并根据青少年无聊的类型、特征和影响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和干预措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王海燕,唐春光,符丽萍,陈坤[10](2021)在《家庭暴力对青少年饮酒和攻击行为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家庭暴力对青少年饮酒及攻击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心理需求和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达州市2所初中和2所高中的1 2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基本心理需要问卷(BPNS)、道德推脱问卷(MDS)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进行调查。通过链式中介效应分析家庭暴力与青少年饮酒及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需求和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结果 CTQ-SF与BPNS评分呈负相关(r=-0.160,P=0.012),与MDS和AHRB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30、0.250,P均<0.01);BPNS与MDS和AHRBI评分均呈负相关(r=-0.220、-0.270,P均<0.01);MDS与AHRBI评分呈正相关(r=0.420,P<0.01)。家庭暴力对饮酒及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值为0.041(P>0.05),家庭暴力对心理需求、家庭暴力对道德推脱、心理需求对道德推脱、心理需求对饮酒及攻击行为、道德推脱对饮酒及攻击行为的效应值分别为-0.468、0.536、-0.241、-0.412、0.094(P均<0.05),家庭暴力对心理需求至道德推脱对饮酒及攻击行为总效应值为0.295(P<0.05)。结论心理需求和道德推脱在家庭暴力与饮酒及攻击行为之间发挥中介效应。

二、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家庭教育的实际意义
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明确青少年心理行为准则
        2.提升青少年主观意识
        3.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保护
    (二)消极影响
        1.对青少年心理认知及思维认知形成束缚
        2.使青少年产生扭曲的思想价值观念
        3.影响青少年心理安全感的形成
三、国外家庭教育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德国
    (二)英国
四、家庭教育背景下有效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
    (一)加强柔性教育策略的有效运用
    (二)积极开展家庭内部教育交流
结束语

(2)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手机依赖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一、心理成因
    (一)信息需求心理
    (二)娱乐需求心理
    (三)个性需求心理
    (四)情感需求心理
二、危害
    (一)学业成绩
    (二)人际交往
    (三)身心健康
三、对策
    (一)自身媒介素养教育
    (二)家庭媒介素养教育
    (三)学校媒介素养教育
    (四)社会媒介素养教育
四、结语

(3)青少年问题原生家庭的教育分析及其干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青少年原生家庭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1.1 概念界定与现状
    1.2 问题原生家庭与产生原因
        1.2.1家庭功能的破坏与缺失:
        1.2.2 亲子关系的僵化与固着:
2“问题”原生家庭影响下青少年的负面心理效应
    2.1 生理(父母包办一切,思想巨人行动矮子)
    2.2 心理(处于闭塞牢笼,不易挣脱难以割舍)
    2.3 精神(灵魂渴望自由,现实世界倾向妥协)
3 青少年原生家庭的教育干预策略
    3.1 分离干预策略(学会自我分离,追寻真实自我)
    3.2 情感干预策略(学会自我监控,体验家庭温暖)
    3.3 沟通干预策略(擅用沟通技巧,明确角色分配)
        3.3.1 学会聆听:
        3.3.2 明确各自角色:
        3.3.3 先人后己:
    3.4 分化干预策略(尊重个体意识,促进自我分化)

(4)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的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二、研究结果
    (一)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的总体水平
    (二)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的性别特点
    (三)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的生源地特点
    (四)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的是否为独生子女特点
三、研究讨论
    (一)关于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总体水平的讨论
    (二)关于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性别特点的讨论
    (三)关于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生源地特点的讨论
    (四)关于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是否为独生子女特点的讨论
四、建议与对策
    (一)重视培育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的自身支持力系统
    (二)强化改善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的家庭支持力系统
    (三)疏通构建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的社会支持力系统
五、结论

(5)核心家庭父亲协同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父亲协同教养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
    1.2 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1.2.1 父亲协同教养与亲子依恋的关系
        1.2.2 亲子依恋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父亲协同教养
        2.2.2 青少年抑郁
        2.2.3 亲子依恋
    2.3 研究程序与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
    3.2 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3.3 中介模型检验
        3.3.1 父亲协同教养维度对青少年抑郁的独特效应
        3.3.2 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中介效应检验
4 讨论
    4.1 父亲协同教养与抑郁的关系
    4.2 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
    4.3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6)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统计
    2.2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分布
    2.3 心理问题的年级占比
    2.4 不同家庭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5 其他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 讨论
    3.1 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3.2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3.2.1 心理健康问题种类:
        3.2.2 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
        3.2.3 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2.4 其他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3.3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

(7)家庭功能、基本心理需求与青少年社交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方法
    (一)被试
    (二)研究工具
    (三)统计方法
三、结果
    (一)不同性别的外表焦虑水平
    (二)各变量相关分析
    (三)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效应检验
四、讨论
五、结论

(8)学校联结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心理需求满足、同伴侵害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学校联结与青少年NSSI的关系
    (二)心理需求满足的中介作用
    (三)同伴侵害的调节作用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1. 学校联结。
        2. 心理需求满足。
        3. 同伴侵害。
        4. NSSI。
        5. 控制变量。
    (三)研究过程与数据处理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二)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三)心理需求满足的中介作用检验
    (四)同伴侵害对学校联结与青少年NSSI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五)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五、讨论与分析
    (一)学校联结与青少年NSSI的关系
    (二)心理需求满足的中介作用
    (三)同伴侵害的调节作用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五)教育上的启示

(9)青少年无聊的心理效应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青少年无聊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青少年无聊的心理效应与心理后果
青少年无聊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10)家庭暴力对青少年饮酒和攻击行为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样本量计算
    1.3 调查工具
    1.4 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2 不同人口学资料的青少年各量表评分比较
    2.3 相关分析
    2.4 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3 讨论

四、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丁晶.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01)
  • [2]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手机依赖行为[J]. 董艳艳. 山西青年, 2021(23)
  • [3]青少年问题原生家庭的教育分析及其干预策略[J]. 胡雅情,韦雪艳. 校园心理, 2021(06)
  • [4]布依族青少年韧性素质的发展现状研究[J]. 曾练平,王语嫣,朱海,潘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1(05)
  • [5]核心家庭父亲协同教养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的中介作用[J]. 赵凤青,程贝贝,李奕萱,刘志斌,刘兵,张宝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 [6]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 梁汀. 心理月刊, 2021(23)
  • [7]家庭功能、基本心理需求与青少年社交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J]. 蓝瑞铭,连榕.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3)
  • [8]学校联结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心理需求满足、同伴侵害的作用[J]. 王建平,陈雨漩,甄霜菊.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1(05)
  • [9]青少年无聊的心理效应及应对策略[J]. 何妍,俞国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25)
  • [10]家庭暴力对青少年饮酒和攻击行为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 王海燕,唐春光,符丽萍,陈坤. 四川精神卫生, 2021(04)

标签:;  ;  ;  ;  ;  

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