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青[1](2021)在《经济制度·现实功能·党的领导——百年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演进逻辑》文中提出纵观我们党的百年历程,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先后经历了经济制度论、现实功能论、党的领导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认知并非截然断开、毫无关联,而是存在一个继承扬弃的关系,正是在这样一个扬弃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得以开创并持续推进。这样一个认识逐步演进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越来越深入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接中国地气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成功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在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逐步证明自己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展示必然性的过程。
蒋晶[2](2020)在《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质观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与其他社会形态根本区别的标志,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根本性回答。社会主要矛盾是在社会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矛盾,决定国家在一定时期的任务和目标。能否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直接影响着国家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曾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矛盾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进行过预测。苏联在列宁领导下从基本国情和社会矛盾入手,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开始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探索,并逐渐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初步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正确的理论建树,也有错误的实践教训。实践证明,当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认识和有效处理的时候,所得出的经验是积极正面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能够指导党在社会主义各历史时期制定合理的治国理政方略,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相反,当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出现失误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判断也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脱离实际,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指导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与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首次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进行回答,奠定了社会主义本质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之后几代党的领导人不断将侧重于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推向了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内涵和外延,为解决各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质观发展的历程来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围绕两条逻辑在展开:一是从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本质关系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基于各个历史时期认识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二是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质观内在发展逻辑看,这一发展过程既有观念上的继承,又有方法论与认识论上的创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问题上,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规律和与时俱进的方法论原则。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应随着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不断去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蒋晶,蒋英州[3](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本质观的认识发展及其内在逻辑》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及其历届领导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进行不断探索,形成和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从根本上抓住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以及社会主义达到共同富裕的方式与路径,奠定了后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基础。以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基础上将侧重于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推向了精神文明层面,将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范畴。以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社会主义本质观进一步推向了社会主义文明层面,增加了社会文明内涵。习近平更进一步提出党的领导与共享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本质要求的新论断。从邓小平到习近平,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发展,既有观念上的继承,又有方法论与认识论上的创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这一内在逻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
张鸿奇,李合亮[4](2017)在《探究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精神本质观》文中指出必须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物质本质和精神本质。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本质的认知,经历了发端、演进、成熟三个阶段,对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进行学理化,就是党的社会主义精神本质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发展精神生产力;不断优化社会关系,建立公平正义、和谐共享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追求本国发展,又不断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探究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精神本质观,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李伟[5](2013)在《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剥削和阶级——论社会主义运动的本质》文中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运动,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运动的理论表现。所谓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回答社会主义运动是围绕一个什么基本矛盾或基本问题开展的,即社会主义运动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矛盾和问题是什么,也就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干什么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劳动的斗争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义运动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有矛盾就有斗争,社会主义运动就是围绕这一矛盾及其斗争展开并发展起来的。解决这一矛盾,是社会主义运动最基本的历史任务,也是社会主义运动与其他社会运动的本质区别。
刘进田[6](2013)在《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根据如下:从内在逻辑结构看,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基本内容,堪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从纵向源流看,富裕、公正、民主、自由贯穿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和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连续性的重大社会理论中,堪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脉络;从横向社会基础看,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现代社会、现代国家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价值,堪称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认同系统。
唐春生[7](2012)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继承与发展》文中指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继承与发展。其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中的基本原则、历史方向和正确论断,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对其有所发展。这种继承和发展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又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王浩斌[8](2009)在《邓小平理论形态及实践形态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文中提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有机统一;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追问,而实践形态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诉求。
禹国峰[9](2007)在《马克思异化理论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就是异化劳动的社会生产方式说。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出发,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就是实现异化劳动自觉扬弃的社会生产方式说,就是社会主义的特殊劳动说。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侧重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绩效角度界定的社会本质观。这一社会本质观兼顾了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是两者的动态绩效的统一,为社会主义自觉地走向异化的扬弃提供了运行的张力。因此,单纯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维度,不论是在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关系上,还是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上,均是片面的。
姜春民[10](2006)在《简述社会主义本质观的三个认识阶段》文中认为社会主义在20世纪经历了产生、发展与曲折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本质观,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本质观和新世纪社会主义本质观几个阶段。
二、浅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制度·现实功能·党的领导——百年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演进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制度论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
二、现实功能论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
三、领导力量论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
结语 |
(2)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质观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1.3 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思路 |
1.3.1 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 |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
2 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 |
2.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观与社会主义本质观 |
2.1.1 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和社会发展 |
2.1.2 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
2.2 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发展任务 |
2.2.1 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历史教训 |
2.2.2 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使命 |
3 社会主要矛盾的初步认识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探索 |
3.1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 |
3.1.1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历史背景 |
3.1.2 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判断 |
3.1.3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认识 |
3.2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与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提出 |
3.2.1 改革开放初期的基本国情 |
3.2.2 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恢复与调整 |
3.2.3 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确立与基调 |
4 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演变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发展 |
4.1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特点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 |
4.1.1 世纪之交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环境 |
4.1.2 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呈现的新特点 |
4.1.3 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新表述 |
4.2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趋势与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深化 |
4.2.1 新世纪初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 |
4.2.2 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新特征 |
4.2.3 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新发展 |
5 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转化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创新 |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5.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
5.1.2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目标 |
5.1.3 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新方位 |
5.2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
5.2.1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主要内涵 |
5.2.2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主要表现 |
5.3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创新 |
5.3.1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5.3.2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5.3.3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本质观的认识发展及其内在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质观的认识发展 |
二、从邓小平到习近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发展中的继承性 |
三、从邓小平到习近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发展中的创新性 |
四、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本质观发展中的内在逻辑 |
结束语 |
(4)探究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精神本质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探究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精神本质观必要性的分析 |
(一) 根本必要性———社会主义有自身的精神本质且有待被学理地明确 |
(二) 直接必要性———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本质的思想成熟后的逻辑需求 |
(三) 现实必要性———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 |
二、中国共产党认知社会主义精神本质的历程 |
(一) 发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本质的思想 |
(二) 演进———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本质的思想 |
(三) 成熟———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本质的思想 |
三、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精神本质思想的学理化及意义 |
(一)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精神本质思想的学理化:社会主义精神本质观 |
(二)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精神本质观的意义 |
四、结语 |
(6)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
二、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的根本价值诉求 |
三、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当代中国人的最大价值共识 |
1.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共同价值。 |
2.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国家政治制度或公共领域的共同价值。 |
3.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多元文化价值思潮中的共同价值或“重叠共识”。 |
4.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表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价值。 |
(7)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继承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
第一, 生产力高度发达。 |
第二, 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直接占有。 |
第三, 消除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
第四, 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 |
第五, 消灭了阶级对立与阶级差别。 |
第六, 国家将自行消亡。 |
第七, 人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继承 |
(一) 在总体上——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基本原则和总体方向的继承 |
(二) 从具体上——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正确论断的继承 |
1.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社会主义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论断的继承 |
2.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消灭阶级差别观点的继承 |
3.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实行公有制观点的继承 |
4.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观点的继承 |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发展 |
(一) 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
(二) 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 |
(三) 突破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维定势 |
(四) 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统一于社会主义本质中 |
(8)邓小平理论形态及实践形态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
(一)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 |
(二)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是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
(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
二、邓小平实践形态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
(一) 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仅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而且也要解放生产力, 是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
(二) 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实现先富与共富的有机统一 |
(三) 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必须立足生产资料公有制, 但要坚持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有机统一 |
(9)马克思异化理论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10)简述社会主义本质观的三个认识阶段(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
三、21世纪的社会主义本质观 |
四、浅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制度·现实功能·党的领导——百年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演进逻辑[J]. 李海青. 人文杂志, 2021(06)
- [2]社会主要矛盾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质观发展研究[D]. 蒋晶.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2020(09)
- [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本质观的认识发展及其内在逻辑[J]. 蒋晶,蒋英州.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8(12)
- [4]探究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精神本质观[J]. 张鸿奇,李合亮. 前沿, 2017(11)
- [5]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剥削和阶级——论社会主义运动的本质[J]. 李伟.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3(11)
- [6]富裕、公正、民主、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刘进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3(01)
- [7]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继承与发展[J]. 唐春生. 咸宁学院学报, 2012(09)
- [8]邓小平理论形态及实践形态的社会主义本质观[J]. 王浩斌.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9]马克思异化理论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J]. 禹国峰. 前沿, 2007(09)
- [10]简述社会主义本质观的三个认识阶段[J]. 姜春民.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