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教学中电声媒体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丁俊[1](2021)在《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文中指出1930年代是上海家庭迅速拥抱现代文明的时期,对此时期家装设计历史的梳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物质文化与生活状态。本文聚焦于1930年代的上海家装设计,从纸媒入手,展开关于其如何走向现代的路径研究。首先,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了解纸媒是如何传播和表述现代家装设计内容的;其次,以图像和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当时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与模式;再次,基于不同层面的具体个案,归纳具有现代特征的家装设计之实践与推广方式;随后,从技术和材料方面寻找支撑现代家装设计的保障因素;最后,讨论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历史意义。通过史料挖掘和分析发现,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有赖于媒介建构、观念引导、实践与推广、技术和材料保障几方面的共同作用。第一,上海纸媒影响了人们对于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解。一方面,上海报刊频繁关注流行时尚,并转载欧美和刊登本地新式的家装设计图像,形成家装设计实践的案例参考;另一方面,上海报刊登载大量文本,提供了家装设计实践的观念引领和知识支撑。第二,人们普遍推崇面向现代生活的家装设计理念与模式。人们将家庭进化视为民族进化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提倡“美术化”、“简约化”、“经济化”的新式生活理念,以及从“繁复美”转化为“单纯美”的设计美学观;在表现模式上,人们认为装饰样式的革新、空间功能的完善和物理环境的改进是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具体表现;为此,大量支撑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知识获得了传播。第三,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还在于多维度的实践与推广。文章从作为消费者的精英阶层、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家装展览会、开展家装设计的实践者三个维度出发,选取多个具体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上海城市精英家庭呈现出引领潮流的装饰风尚;家装展览会以“模范样板”引导了装饰动向;中西设计师和业余实践者基于自身背景展现了多元设计手法。第四,文章探讨了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技术和材料保障。其中,以新式里弄住宅、城市公寓、花园洋房为代表的居住建筑为功能化的家庭布置提供了基础。以电镀“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以简洁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电为家庭美化提供了保障。还有品类多样的室内建材和卫浴设备使得开展家装设计具备了基础条件。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具有多重历史意义。一方面,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是以多维度实践与推广为核心的系统化要素交替出现,并共同推进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历史比较的视野中,文章认为其意义在于从理性化、整体性与合理化设计方面推进了“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此外,从新生活方式、室内秩序和室内形式方面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端木慧泉[2](2020)在《剧场建筑中建声与电声系统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文中提出众所周知,观赏演出已逐渐成为人们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剧场建筑就是承载该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显然,剧场的音质是决定观赏质量的核心要素,剧场的声学设计自然是剧场建筑设计的核心工作。剧场声学由建筑声学和电声学两大系统组成。其中,电声是现代剧场的主要声源;建声是指剧场建筑中对声源产生影响的建筑环境,也即是建筑的声学环境。最终的音质特征是电声在建筑声学环境作用下产生反应的结果。和其它系统结构一样,建声系统与电声系统也呈现出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因此,了解其冲突与对立的状况和规律,进而探寻其融合与协同的方法,以达到综合提升剧场音质的目的,又成为剧场声学设计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初衷。文章在对剧场声学设计中建声和电声两大系统构成与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它们之间冲突的三大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即空间大小、界面形式和装饰材料与电声的冲突,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其次,通过对三大剧场冲突案例的测试、分析和论证,对上述理论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校正;最后,基于以上研究,论述了剧场建筑中建声与电声的融合设计方法。研究成果从声学设计技术层面对剧场建筑的设计具有指导价值。
张晓芳[3](2020)在《“秋瑾文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秋瑾是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1907年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牺牲不久,文艺界便出现了以秋瑾为题材的时评杂感、诗、词、散文、传记文学、小说、戏剧、曲艺、话剧,二十世纪下半叶,又出现了影视剧等,一百多年来不曾消歇,成为近现代,乃至当代的一种文艺现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便是这些以秋瑾为题材的文艺创作。本文的核心议题在于:“秋瑾文艺”创作何以经久不衰?“秋瑾文艺”的书写者们以何种艺术手法来塑造秋瑾形象?秋瑾艺术形象的发展演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文艺类型为纲,以时间为轴,对秋瑾题材的文艺作品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文艺作品的艺术手法及社会价值,“秋瑾文艺”的书写者们对秋瑾的“改编策略”及背后的书写逻辑。贯穿全文的是社会思潮与文化演进影响下的秋瑾形象的演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秋瑾文艺”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便是“秋瑾文艺”的内在书写逻辑,也因此,每个时代呈现出的秋瑾的艺术形象各不相同。晚清民国时期,“秋瑾文艺”推动着社会变革,秋瑾的艺术形象也初次偏离了历史真实,文艺作品中的秋瑾,一面是女学和新学的倡导者,一面是“男女革命”的受害者形象。民国初年,在表彰革命先烈的纪念活动中及辛亥革命的旗帜下,秋瑾的革命功绩得到了承认,其形象也实现了由弱女子向革命先烈的跨越,并成为妇运的一面旗帜和党派斗争的缓和剂。抗战时期,为了动员全民抗战,在民族大义的书写立场下,秋瑾“女革命家”的事迹被广为颂扬,“秋瑾文艺”成为启蒙与救亡的革命范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秋瑾女革命家的身份在人性解放的思潮下得以重置,增添了“女性”“母性”等内涵,为其大义之举增添了悲壮的色彩,但却偏离了基本史实。秋瑾的形象在历史的因缘际会中经多重合力而形成,可以说,时代的需要造就了秋瑾的艺术形象,在动态演变中,秋瑾的形象不断转换新生,文艺作品中的秋瑾形象正代表了秋瑾在国人心中的形象。“秋瑾文艺”创作反映出了文艺的社会属性,这也是“秋瑾文艺”的使命与担当。
王新东[4](2019)在《教育学视角下体育电影中体育信息研究 ——基于电影《点球成金》的解读》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体育产业与体育智媒体、体育大数据高度融合时代的到来,体育教育活动中信息的间接传递形式得到了充分发展,与体育相关的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电教手段等知识媒体在体育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使体育教育活动空间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活动。在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强化电影的教育作用。体育电影作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类别,蕴含着形式繁多、种类丰富的体育信息,是体育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也是当下体育教育的一种新视野。研究特选取最具代表性、蕴含丰富体育信息的电影《点球成金》作为典型案例,筛选电影中的体育信息(教育内容);分析电影制作人或放映者(教育者)通过体育电影(教育手段),向受教育者传递的声音和影像(体育信息)的功能;从而探究在完成普遍意义上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最终实现教育目标的方法。通过研究电影中蕴含的体育信息,分析体育电影中体育信息的教育功能及实现教育功能的路径,从而构建体育电影在体育教育中的分析模型,拓展体育健康课程中体育教育视野,为体育思维训练提供借鉴性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法,基于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从教育学的视角研究体育信息,分析体育电影的多元教育内涵,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并有针对性地指出体育信息教育功能实现的优化路径,推动和促进体育知识传播、体育基本理论积累、体育教育手段多样化,从而提高体育电影教育功能,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健康体育课程探索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电影中蕴含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产业、体育赛事、体育精神、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科技和体育新闻七大类教育内容,并以字幕、画面、解说和人物语言等形式出现,使受教育者能够从中吸纳体育知识、习得体育理论、掌握技能手段等。2、体育电影中体育信息对个体、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表现各有不同,但又紧密相连,相伴存在,在教育结构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3、体育电影中体育信息教育功能的实现要与教育者的主导性相契合、要与体育电影自身相契合、要与受众认知需要相契合,要与体育教育实际相匹配,从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功能等多维度、多视角来实现。
许钰君[5](2019)在《电子音乐概念的纷乱与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是人们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概念。今天,我们在不同的领域、学科、媒介都能看见“电子音乐”的身影,而不同场域中所出现的“电子音乐”似乎又不是同一个概念。电子音乐概念呈现出了纷乱的态势。在音乐人类学的学科视角与研究方法下,本文以电子音乐概念的纷乱及其现象表征为核心,试图通过历史语境的重构、繁复的电子音乐创作类型和中国(大陆)电子音乐的兴盛作为线索,探寻引发电子音乐概念纷乱的原因并提出对它的新认识。也正由于本文论点及研究的对象特殊性,本文的田野并不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场域或空间,而是融合了“历时”与“共时”,尽可能将历史和当下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文本、作品、活动均纳入研究中,从而为认识电子音乐概念的纷乱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提出独特的洞见。
杨圆圆[6](2018)在《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状况研究 ——以昆明市Y幼儿园为例》文中认为媒体是储存和传递事物信息的载体,当媒体被用来承载和传递具有教育目的的信息并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时,就可以称之为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使用教学媒体,可以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种教学媒体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教师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通过调研,对Y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应用教学媒体的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应用的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昆明市Y幼儿园的大、中、小各两个班共6个班展开调研,包括6名幼儿语言教师组织的集中语言教育活动(16次);每日7点40分开展的电视台早间播报活动(16次)以及每个年龄班组织的“说说讲讲”活动(6次)。在调研中详细记录幼儿语言教师使用各类教学媒体的过程并对语言教师进行访谈,在对调研记录进行整理后,分别分析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在Y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状况,找出幼儿园提供教学媒体和教师使用教学媒体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终提出建议。本研究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明晰研究中的主要概念。其次确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简述国内外学者对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以及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应用教学媒体的研究成果。明确研究目的、意义、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传统教学媒体在Y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状况。这是论文的第一个主体部分,首先针对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对图片媒体、实物媒体和图书媒体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再对传统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状况进行总体分析。第三章,现代教学媒体在Y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状况。这是论文的第二个主体部分,首先针对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对计算机媒体、电声媒体和综合媒体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再对现代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状况进行总体分析。第四章,Y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应用教学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存在选择偏好,并且幼儿园能提供给教师选择的教学媒体是有限的。原因主要有教师的自身水平有差异和幼儿园的教学媒体资源有限。在使用教学媒体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媒体的呈现形式不恰当以及应用的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都会影响教学媒体的应用。第五章,教学媒体在Y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应用的建议及研究反思。一方面是给幼儿园提供教学媒体的建议,幼儿园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供教学媒体应注意教学媒体的生活化、适宜性和整合性。另一方面是运用ASSURE模式的六个要素对教师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的整个过程提出建议,主要包括分析幼儿、提出幼儿语言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媒体、使用教学媒体、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教育活动、评价和改进。最后对本研究进行了反思。
李庆锋[7](2016)在《琴弦上的歌》文中提出第一部一位大学教授,一位古汉语学者,无意中翻开了鄌郚乐器的第一页……一20世纪1969年的秋天,萧风瑟瑟,旷野凄凄,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正席卷着中国的大地。胶济铁路,像一条颤颤蠕动的长蛇,匍匐在齐鲁大地上,通向苍茫的远方。阴历的九月二十九日早晨,一辆列车在青岛火车站发出了一声长嘶,顶着滚滚黑烟,缓缓驶出青岛。青岛,这个饱经沧桑的海滨城市,此时以一种刚毅的面容,目送着又一次分离的
庄蕊蕊[8](2016)在《影院经济与文化空间:近代上海的电影院业研究(1896-1949)》文中指出电影让“睁眼看世界”变得容易,影院是电影商业利益实现的载体,也是电影文化传播的中转站。在世界电影业迅速扩张之时,1896年电影传入上海,处于动荡时局里的国人也以极大的好奇心和热情接受着这一新式娱乐方式。而工商繁盛、人口集聚、华洋杂处、市民思想开放包容的上海,也很快成为近代我国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及进出口的中心。1908年首家电影院在沪建立后,标志着电影院成为一种独立的休闲娱乐场所。自1896至1949年,上海的电影院事业发展迅速,电影放映网络不断扩大,影院经济日益蓬勃,影院文化空间逐渐形成与拓展。电影院业是近代新型行业经济形态,是电影产业的消费终端,也中外影业公司争夺市场展开角逐的场所。资本的持续注入与新影院的不断开设,在推进电影艺术发展的同时,也直接促进着上海市影院业市场经营网络的构建。当然上海影院业还通过影院的内部管理、广告宣传、观众消费、行业自治等,将影院网络广为拓展,将电影文化广为传播,强化人们对电影的认知和印象,勾连起影片——影院——观众的联系,构建起人们对看电影以及影院所蕴含的西方现代新式娱乐和时尚生活方式的想象性认同和象征性认同。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看电影”成为新潮的代名词,影院成为既西化又时尚的城市娱乐文化空间;同时也不断培养和形塑着上海民众的观影偏好、观影消费理念、日常生活方式以及影院文化空间的形成。上海市的影院文化空间主要通过电影院经营的市场行为、观众观影的消费行为等构建,当然政府、社会等也透过政策法令、报刊、广播等多种方式或媒介渠道,对电影事业进行行业引导、规范、传播等,进而影响影院经济的发展和影院文化空间的塑造。影院文化空间的逐步形成,也使得影院这一城市建筑超越其简单的地理空间和功能所指,而具有多重复合功能。影院的实体建筑,是影院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并被打上了影院文化空间变迁的印迹。而作为影院文化空间作用的延伸,影院也成为沟通国家政权和大众文化的桥梁,但与之更密切的则是其与现代生活方式的互动。影院是上海民众重要的文化娱乐与消费空间,它将人们的娱乐、交际、休闲、约会、体验等结合起来,使人们到电影院里看电影不再是唯一的休闲目的,而成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生活方式。在这一情况下,对上海影院文化空间的构建,又直接影响着上海市影院业经营的推进。当然,影院经济与文化空间,不只是影院经济对文化空间的单向形塑,两者之间属不断调适的互动互塑的关系。从1896到1949年这半个多世纪的时段,上海虽政局动荡、商业环境并不十分稳定,但影院经济与文化空间两者在互动互涉的调适中,逐渐构建起自身的网络版图、实现着影院市场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拓展与相互塑造,同时也勾勒出近代上海影院经营与民众消费生活及现代都市文化空间的关系影像。
袁兵[9](2016)在《教室电声环境评估与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对教室的需求量增加,新建和改造的教室都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扬声器等一应俱全。配备整套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常忽略电声系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大班教学的阶梯教室,存在声缺陷问题。本研究以一间经过改造的实验教室为研究对象,侧重对教室电声系统的研究,建筑声学研究为辅,并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通过阅读文献,梳理教室声环境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问题,归纳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根据研究教室的建筑参数,使用专业电声学仿真模拟软件EASE对教室进行建模,设置吸声材料,布置扬声器。对教室声场的最大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混响时间等参量进行收集,并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对以上多个参量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接着,在EASE仿真模拟之后,使用声级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设备,对研究教室的最大声压级、声场不均匀度和混响时间等参量再次进行测量收集,同时与EASE仿真模拟的数据进行比较,按照标准对教室声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教室声场存在的声缺陷。根据研究教室存在的声缺陷,分析产生声缺陷的原因,提出电声和建声改进方案。最后,总结整个研究过程,反思不足之处,并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目标和改进方向,进一步推进改进方案的实施和相关测量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田佳佳[10](2016)在《电影与美术结缘的历史解读 ——以民国时期上海电影美术人群体为主要分析对象》文中提出本文以民国时期上海电影美术人群体为主要论述对象,主要采用关联研究、群体研究两大方法,通过沉潜深广的文献爬罗剔抉,辅之以具体个案的研究分析,探究美术人才在布景美术、摄影、表演、编导、卡通等诸多电影领域的积极贡献。所论无意于重写民国电影史,而是从一特殊视角考察民国电影与美术的关联,期以将电影与美术的专题研究切实推进一步。绪论、结语之外,论文主体分设六章:第一章“美术人群趋电影界的民国现象”。该章综论电影诞生以来迅速升格为第八类艺术,影像艺术极大地冲击绘画艺术,美术人群趋电影界的世界潮流。在如此形势下,崛起于东南的近代上海,张扬电影文化,成为中国的好莱坞。电影与美术相互激荡,引领上海的时尚文化潮流。由此产生的新兴职业人,托举起电影美术人群体的形成。他们不仅在电影美术领域积极作为,而且极大地拓展了美术理念在电影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美术人“触电”的职场进展、电影美术人群体概况作了初步的探索。第二章“营造美与真的布景美术师”。该章考述低水平起步的电影布景,在布景美呼声下振兴的历史背景,电影布景美术人才由此兴起。而知名美术家的加入,还是因为中国电影界随着拍摄古装片而抬升影片质量要求所致,由此使“美术”地位高于“布景”。此后,电影布景美术师层出不穷,经历唯美主义、特技奇景、象征主义等追求,国产影片布景走向中华特色、走向现实主义,扩大外景拍摄,都是大势所趋。第三章“摄影师的影像美术追求”。该章通过追溯中国早期电影摄影师的艰难成才之路,彰显了他们的美术功底与照相才艺。在整个民国时期,电影摄影美学呈现出纪实影像与表现影像的交错发展。特技摄影最能体现摄影机摄绘的创作特质。不仅限此,民国摄影理论对美术的自觉借鉴,电影光线美学、摄影构图等无不留下美术人的痕迹。第四章“表演因美术而融会贯通”。该章系统梳理演员的艺术修养,除了美专毕业生进场表演,其他电影明星的美术爱好也得以揭示;此外,还将兼擅绘画的导演收入视阈,因为导演负责教戏。银幕上的艺术家不一定由擅绘者主演,然而,多变的艺术造型还是美术人从影的优势,镜头前的美术创作更是一展才华的难得时机。表演贵在触类旁通,本文对美术人在大美术理念下的跨界发展、表演的艺术修养之源、画论启发演艺理论等方面皆有涉及。第五章“电影编导的美与术”。该章聚焦成为编导的电影美术人,探究了他们特有的电影绘画创作思维,以及美术才能在编导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对唯美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恐怖电影、商业电影的代表导演,进行具体个案分析,展示美术人执导下特有的电影美学。最后,回顾电影美术人参与摄制绘画题材影片自然流露的画家意识,进而关注美术人扎堆的民国电影《关不住的春光》。第六章“绘出国产片的动画新天地”。该章以万氏兄弟为主论述中国卡通人才的形成,论证绘画才能与电影文化结合,铺设了中国卡通人才的成才之路。通过还原第一部长篇卡通片《铁扇公主》的制作过程,彰显绘画在卡通影业中的重要性。也正因为此,继后崭露头角的卡通人才佼佼者钱家骏,最终促成“动画”一词取代“卡通”,这理应是中国卡通片人才实现动画理念的自觉。其实,这同时也是电影美术人实现美术意识自觉的又一标志。
二、现代教学中电声媒体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教学中电声媒体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和意义 |
1.1.1 研究问题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
1.2.1 家装设计的核心概念分析 |
1.2.2 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界定 |
1.2.3 对1930 年代的时间界定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内关于室内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
1.3.2 国外关于家庭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
1.3.3 上海近代设计史研究的基本情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架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架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和载体的1930 年代上海纸媒 |
2.1 报道家装设计的纸媒概貌 |
2.1.1 中文报刊频开专栏 |
2.1.2 英文报纸长期报道 |
2.1.3 其它纸媒偶有涉及 |
2.2 纸媒对家装设计现代性的传播 |
2.2.1 内容传播集中于1930 年代 |
2.2.2 现代家装内容的国际化传播 |
2.2.3 内容传播推进现代家装设计 |
2.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述 |
2.3.1 涉及时间概念的描述 |
2.3.2 对于装饰样式的界定 |
2.3.3 多主题词的混合使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念和模式 |
3.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
3.1.1 推崇进化论思想 |
3.1.2 倡导新家庭生活 |
3.1.3 提倡新设计美学 |
3.2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现模式 |
3.2.1 室内空间装饰样式的革新 |
3.2.2 室内空间生活功能的完善 |
3.2.3 室内空间物理环境的改进 |
3.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知识组构 |
3.3.1 现代性家装设计风格的认识 |
3.3.2 现代性家装设计要素的组成 |
3.3.3 现代性家装设计的图纸表达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家装设计实践与推广方式 |
4.1 精英家庭的时尚引领 |
4.1.1 以电影明星群体家装设计为亮点 |
4.1.2 以文化和工商名人群体家装设计为主体 |
4.1.3 以其它中产人群家装设计为底色 |
4.2 家装设计展览会的社会推广 |
4.2.1 “国货展览会”之“模范家庭”布置 |
4.2.2 “改良家庭展览会”及样板房布置 |
4.2.3 样子间及百货店等商业展示活动 |
4.3 家装设计者的多元探索 |
4.3.1 本土设计师接轨国际设计风格 |
4.3.2 西方设计师带入国际设计经验 |
4.3.3 业余设计者尝试家庭美化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现代性家装设计实现的技术和材料保障 |
5.1 新式居住功能模式的兴起与运用 |
5.1.1 城市中新式居住建筑的兴起 |
5.1.2 建筑革新提供的功能化空间 |
5.1.3 水电气入户改善了家庭环境 |
5.2 新奇家居生活用品的配置 |
5.2.1 以“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 |
5.2.2 以简洁化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 |
5.2.3 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用电器 |
5.3 新颖室内建材卫浴的运用 |
5.3.1 墙面饰材以花纸运用较广泛 |
5.3.2 地面饰材流行花砖和马赛克 |
5.3.3 卫浴设备倾向成套进口产品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实现的历史意义 |
6.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发生的系统要素 |
6.1.1 从大众纸媒到生活实践的复杂系统 |
6.1.2 多维度实践与推广是系统核心要素 |
6.1.3 家装设计之现代性实现的上海路径 |
6.2 全面推动“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 |
6.2.1 注重生活实效的理性化设计 |
6.2.2 关注系统要素的整体性设计 |
6.2.3 尊重技术条件的合理化设计 |
6.3 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
6.3.1 新生活方式之美 |
6.3.2 新室内秩序之美 |
6.3.3 新室内形式之美 |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2)剧场建筑中建声与电声系统的冲突与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剧场建筑中的声学设计 |
2.1 剧场建筑声学设计 |
2.1.1 剧场建筑的建筑声学设计工作 |
2.1.2 剧场建筑声学设计工作内容 |
2.1.3 剧场建筑音质要求 |
2.2 剧场建筑中的电声系统 |
2.2.1 电声系统的一般功能 |
2.2.2 电声系统的工作原理 |
2.2.3 电声系统的设备及其构成特点 |
2.2.4 电声系统参与的剧场建筑声环境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剧场建筑中建声与电声的冲突类型 |
3.1 剧场建筑大空间与电声之间的冲突 |
3.1.1 冲突的机制 |
3.1.2 理论上的解决方案 |
3.1.3 实践中的处理措施 |
3.2 剧场建筑平直界面与电声之间的冲突 |
3.2.1 冲突的机制 |
3.2.2 理论上的解决方案 |
3.2.3 实践中的处理措施 |
3.3 剧场建筑凹形界面与电声之间冲突 |
3.3.1 冲突的机制 |
3.3.2 理论上的解决方案 |
3.3.3 实践中的处理措施 |
3.4 剧场装修材料与电声之间的冲突 |
3.4.1 冲突的机制 |
3.4.2 理论上的解决方案 |
3.4.3 实践中的处理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声与电声冲突案例实测研究 |
4.1 佛坪剧院 |
4.1.1 建声设计 |
4.1.2 电声系统 |
4.1.3 剧院测试指标 |
4.1.4 剧场声学与剧场建筑设计之间的冲突 |
4.1.5 调试过程和调整方法 |
4.1.6 结论与结果 |
4.2 西安广电大剧院 |
4.2.1 建声设计 |
4.2.2 电声系统 |
4.2.3 剧院测试指标 |
4.2.4 建声设计与电声系统之间的冲突 |
4.2.5 解决方案与实施 |
4.2.6 结论与结果 |
4.3 西安交通大学主楼C段多功能厅 |
4.3.1 建声设计 |
4.3.2 电声系统 |
4.3.3 建筑设计与声学设计之间的冲突 |
4.3.4 解决方案与实施 |
4.3.5 结论与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剧场建筑中建声与电声的融合设计 |
5.1 发现冲突的方法 |
5.1.1 方案规划阶段 |
5.1.2 建筑设计图阶段 |
5.1.3 施工阶段 |
5.1.4 竣工阶段 |
5.2 分析冲突的方法 |
5.3 通过建声融合 |
5.3.1 声屏障的设置 |
5.3.2 隔声构造做法 |
5.3.3 扩散体的选择 |
5.3.4 剧场建筑中常用的吸声材料 |
5.3.5 声闸 |
5.4 通过电声融合 |
5.4.1 扩声系统 |
5.4.2 人工混响技术 |
5.4.3 电子可调混响系统 |
5.4.4 电声系统的优势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发表论文 |
科研项目 |
致谢 |
(3)“秋瑾文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秋瑾文艺”概念界定及选题意义 |
二 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评析 |
三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秋瑾生平、思想与创作研究 |
第一节 秋瑾生平概述 |
第二节 秋瑾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实践活动 |
第三节 秋瑾的革命思想及实践活动 |
第四节 秋瑾的文学创作研究 |
第二章 秋瑾题材的散文研究 |
第一节 时代思潮与晚清的报刊 |
第二节 秋瑾题材的散文创作概述 |
第三节 秋瑾题材时评杂感的叙事特色 |
第四节 秋瑾题材时评杂感的社会价值 |
第五节 纪念与教育:民国后期与建国后的秋瑾题材散文创作 |
第三章 秋瑾题材的诗词研究 |
第一节 秋瑾题材诗词创作概述 |
第二节 激愤与哀思:晚清民国秋瑾题材诗词创作 |
第三节 秋瑾题材诗词创作的价值 |
第四章 秋瑾题材的戏曲及曲艺研究 |
第一节 秋瑾题材的戏曲及曲艺创作概述 |
第二节 晚清民国秋瑾题材戏曲的编创特色 |
第三节 启蒙与救亡的延续——蛰伏期的秋瑾题材的戏曲编创 |
第四节 解读与重构——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秋瑾题材的戏曲创作 |
第五节 个案研究:独具时代风貌的《轩亭冤传奇》 |
第六节 秋瑾题材曲艺作品的编创特色 |
小结 |
第五章 秋瑾题材的小说、传记文学研究 |
第一节 秋瑾题材的小说、传记文学创作概述 |
第二节 秋瑾题材的传记文学的艺术特色 |
第三节 秋瑾题材小说的艺术特色 |
第六章 秋瑾题材的舞台剧与影视剧研究 |
第一节 秋瑾题材的舞台剧与影视剧创作概述 |
第二节 秋瑾题材话剧的时代风貌 |
第三节 记忆与重构:秋瑾题材影视剧研究 |
第七章 “秋瑾文艺”的接受和在今日之价值 |
第一节 常与非常——秋瑾文艺形象的塑造之路 |
第二节 多重合力——秋瑾女革命家形象的成因 |
第三节 “秋瑾文艺”在今日之价值 |
参考文献 |
附录:“秋瑾文艺”作品及研究资料汇编(1907—2019) |
上编·作品卷 |
下编·研究资料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谢辞 |
(4)教育学视角下体育电影中体育信息研究 ——基于电影《点球成金》的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体育信息研究文献综述 |
2.1.1 体育信息概念界定 |
2.1.2 体育信息研究现状 |
2.2 体育电影研究文献综述 |
2.2.1 体育电影概念界定 |
2.2.2 《点球成金》概述 |
2.2.3 体育电影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个案分析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问卷调查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教育内容梳理 |
4.1.1 电影中的体育赛事信息 |
4.1.2 电影中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信息 |
4.1.3 电影中体育产业信息 |
4.1.4 电影中的体育科技信息 |
4.1.5 电影中的体育场地器材信息信息 |
4.1.6 电影中的体育精神信息 |
4.1.7 电影中的体育新闻信息 |
4.2 教育功能分析 |
4.2.1 受教育者对体育信息的认知分析 |
4.2.2 教育作用对象视角下体育信息功能分析 |
4.3 教育功能启示 |
4.3.1 教育功能实现要与教育者主导性相契合 |
4.3.2 教育功能实现要与体育电影自身相契合 |
4.3.3 教育功能实现要与受众认知需求相契合 |
5 结论与不足 |
5.1 结论 |
5.1.1 体育电影中体育信息呈现了较丰富的教育内容 |
5.1.2 受教育者对体育信息的认知存在差异与不足 |
5.1.3 体育电影中体育信息存在多样的教育功能类型 |
5.1.4 体育电影中体育信息的教育功能实现路径多元 |
5.2 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电子音乐概念的纷乱与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电子音乐概念的诞生与纷乱 |
第一节 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 |
第二节 作为20世纪的音乐潮流 |
第三节 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现象1:繁复的电子音乐创作类型 |
第一节 具体音乐到算法作曲 |
第二节 声音艺术到综合艺术 |
第三节 两场电子音乐赛事征集类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现象2:中国(大陆)电子音乐活动的兴盛 |
第一节 中国(大陆)电子音乐的兴起 |
第二节 中国(大陆)电子音乐相关学科的建立 |
第三节 中国(大陆)商业电子音乐节与消费者 |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电子音乐概念纷乱的原因与启示 |
第一节 电子音乐概念纷乱的原因及维持机制 |
第二节 电子音乐概念及其创作纷乱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状况研究 ——以昆明市Y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应用的必要性 |
二、教学媒体为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新活力 |
三、Y幼儿园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应用教学媒体的优势与不足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教学媒体 |
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理论 |
二、教学媒体传播过程的理论 |
三、教学媒体使用的ASSURE模式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有关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研究 |
二、有关教学媒体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应用的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传统教学媒体在Y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状况 |
第一节 图片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
一、应用图片媒体的语言教育活动——《小猪变干净了》 |
二、图片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二节 实物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
一、应用实物媒体的语言教育活动——《啪啦啪啦砰》(下) |
二、实物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三节 图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
一、应用图书媒体的语言教育活动——《我做哥哥了》 |
二、图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四节 传统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状况总结 |
一、传统教学媒体应用的年龄差异性 |
二、传统教学媒体呈现形式的互动性 |
三、传统教学媒体具有不可替代性 |
第三章 现代教学媒体在Y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状况 |
第一节 计算机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
一、应用计算机媒体的语言教育活动——《啪啦啪啦砰》(上) |
二、计算机媒体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二节 电声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
一、应用电声媒体的语言教育活动——《分享国庆假期趣事》 |
二、电声媒体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三节 综合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
一、Y幼儿园应用综合媒体的语言教育活动——小小电视台晨间播报 |
二、综合媒体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四节 现代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总体应用状况 |
一、集中教育活动的类型决定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 |
二、综合媒体的应用使语言教育活动更立体 |
三、现代教学媒体更具吸引力的呈现形式 |
四、现代教学媒体对教师能力要求更高 |
第四章 Y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应用教学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学媒体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
一、幼儿园能提供给教师选择的教学媒体有限 |
二、教师对教学媒体的选择差异性 |
三、教学媒体的呈现形式不恰当 |
四、教学媒体的应用效果不理想 |
第二节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学媒体的应用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幼儿园的资源有限限制了教学媒体的提供 |
二、教师的自身水平限制了教学媒体的选择 |
三、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内容限制了教学媒体的呈现形式 |
四、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限制了教学媒体的应用效果 |
第五章 教学媒体在Y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应用的建议及研究反思 |
第一节 给幼儿园提供教学媒体的建议 |
一、教学媒体生活化 |
二、教学媒体适宜化 |
三、教学媒体综合化 |
第二节 给教师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的建议 |
一、分析幼儿 |
二、提出幼儿语言教育目标 |
三、选择教学媒体 |
四、使用教学媒体 |
五、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教育活动 |
六、评价和改进 |
第三节 研究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状况观察记录表 |
附录 B: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影院经济与文化空间:近代上海的电影院业研究(1896-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学术回顾 |
三、概念界定及研究思路、章节 |
第一章 西影东渐与上海市影院业的发展沿革 |
第一节 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影戏”传入 |
一、近代上海的社会经济概况 |
二、近代上海娱乐文化市场的形成与扩张 |
三、西影东渐:我国电影的传入与发展 |
第二节 上海市电影院业发展沿革 |
一、戏园、茶楼与正式影院的演进(1896-1908) |
二、电影放映市场的逐步形成(1908—1920) |
三、制片业的勃兴与影院业市场的鼎盛( 1920-1937) |
四、从“孤岛”繁荣到萎靡惨淡(1937-1945) |
五、抗战后重整复苏与短暂繁荣(1945-1949) |
小结 |
第二章 自我构建:上海影院业的内部管理及放映结构 |
第一节 影院的组织及管理 |
一、资本构成及经营方式 |
二、影院建筑及资材设备 |
三、影院院务管理 |
第二节 影院从业人员 |
一、经营者:从外商“一统天下”到华商“分庭抗礼” |
二、被雇人员:职工 |
第三节 影院轮次等级 |
一、影院轮次与空间分布 |
二、空间分布与观众消费能力 |
三、轮次等级与映片、效益 |
第四节 影片的租定与排映结构 |
一、片源:影片发行与租定 |
二、片权:放映权的争夺 |
三、院线制:排映与放映模式 |
小结 |
第三章 观影秩序与政府监管 |
第一节 影院对观影之引导规范 |
一、“电影院中顶讨厌的事情” |
二、公德提示之“观影须知” |
三、影院内的日常冲突 |
第二节 政府管制与意识渗透 |
一、政府之电影院的管理 |
二、银幕监管之电影检查制度 |
三、党国形象与意识的银幕渗透 |
四、左翼电影 |
第三节 秩序构建与经营冲突 |
一、从“济济一堂”到“对号入座” |
二、“禁烟运动”与观影空间环境 |
第四节 秩序与市场:1940年代上海军人“看白戏”问题 |
一、“看白戏”之频现 |
二、免费观影政策与“看白戏”有禁无止 |
三、“金都血案” |
小结 |
第四章 行业自治与经营空间:上海电影院商业同业公会 |
第一节 上海市影院业公会的组建与治理结构 |
一、组建背景 |
二、从筹备到成立 |
三、组织机构与治理结构 |
第二节 影院业公会与行业经营环境整合 |
一、行业自律与行业服务 |
二、影院公会与票价调整、倒票等问题的处理 |
第三节 影院公会与行业政策环境的争取 |
一、影院公会对营业时间场次、执照查验等争取 |
二、影院公会与其他组织机构间的经济往来 |
第四节 影院公会的社会责任与文化参与 |
一、影院公会的政治参与 |
二、影院公会的文化及公益参与 |
小结 |
第五章 消费文化与影院业市场经营 |
第一节 观影观众 |
一、“看电影”的门径 |
二、“到影戏园去”:对观众的阶层分析 |
三、“出了影戏园后”:对影院文化的传导扩散 |
第二节 影院映片 |
一、英美外片的输入与垄断 |
二、上海制片业发展与国片放映 |
三、时局变动与映片题材变化 |
四、外片竞争与国片困境 |
第三节 票价 |
一、票价体系 |
二、票价、观众与消费能力的关系 |
第四节 广告宣传与民众观影消费 |
一、影片宣传:为影片找观众 |
二、筑梦空间:对影院的打造与宣传 |
三、电影广告中的问题与规范 |
四、电影宣传与观众观影心理 |
小结 |
第六章 影院与上海市民社会文化生活 |
第一节 影院的多维角色 |
一、娱乐休闲之所 |
二、摩登风尚源头地 |
三、社交网络联结点 |
四、社会教育空间 |
第二节 社会生态之呈现平台 |
一、传统与现代观念之碰撞转变:女明星从“低贱”到被“热捧” |
二、民族情感:辱华影片与民族话语 |
三、族群歧视:“假凤虚凰”事件 |
第三节 影院与看电影日常化的形成 |
一、日常生活与影片题材 |
二、电影文学、小说等传播媒介 |
三、市民生活与电影消费 |
四、影院之城市文化文本象征 |
小结 |
结语: 影院经济与文化空间的相互形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教室电声环境评估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研究问题的历史发展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概念界定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结构 |
小结 |
第2章 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
2.1 基本声学理论 |
2.1.1 声波理论 |
2.1.2 人耳声学 |
2.2 建筑声学理论 |
2.3 电声学理论 |
2.4 教育技术学理论 |
小结 |
第3章 EASE教室电声环境仿真模拟 |
3.1 软件简介 |
3.2 模型组建 |
3.2.1 模型空间数据 |
3.2.2 吸声材料设置 |
3.2.3 扬声器参数和布置 |
3.2.4 建模流程 |
3.3 仿真模拟 |
3.3.1 满场混响时间 |
3.3.2 直达声和混响声总声压级 |
3.3.3 清晰度因子C50 |
3.3.4 语音辅音清晰损失度百分比ALC |
3.3.5 快速语言传输指数RASTI |
3.4 电声系统计算分析结论 |
3.4.1 评价依据 |
3.4.2 分析结果 |
3.5 EASE软件使用注意事项 |
小结 |
第4章 教室电声环境实测 |
4.1 测量方案 |
4.2 电声参数测量 |
4.3 背景噪声测量 |
4.4 传输频率特性测量 |
4.4.1 传输频率特性测量结果统计 |
4.4.2 传输频率特性结果分析 |
4.5 混响时间测量 |
4.5.1 混响时间测量结果统计 |
4.5.2 混响时间结果分析 |
4.6 声场不均度分析 |
4.7 电声环境评估和改进方案 |
4.7.1 教室电声环境评价 |
4.7.2 改进方案 |
4.7.3 教室电声环境通用测量和改进方案 |
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
附录2 总噪声级 |
附录3 A计权响应与中心频率关系 |
致谢 |
(10)电影与美术结缘的历史解读 ——以民国时期上海电影美术人群体为主要分析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电影与美术的民国叙事 |
一、选题旨趣和研究意义 |
二、研究前史与现状 |
三、关键词、主要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一章 美术人群趋电影界的民国现象 |
第一节 美术人群趋电影界的世界潮流 |
一、电影步入艺术殿堂 |
二、影像艺术冲击绘画艺术 |
三、电影需要美术专才 |
第二节 上海城市发展与电影、美术结缘 |
一、上海崛起与中国好莱坞的确立 |
二、电影、美术引领时尚文化 |
三、融和电影与美术的新兴职业人 |
第三节 电影美术人在民国的群体起伏 |
一、电影美术探索与美术理念的拓展 |
二、电影美术人的职场进展 |
三、电影美术人的群体概况 |
第二章 营造美与真的布景美术师 |
第一节 美术人加盟电影布景美术工作 |
一、有关布景美的呼声兴起 |
二、电影美术的工作内容 |
三、加盟电影界的美术家 |
第二节 形式唯美与奇丽幻景 |
一、布景美术由欧化趋华风 |
二、幻景与象征影像 |
三、伟大布景 |
第三节 现实主义电影布景的兴起 |
一、置景重在真实适当 |
二、外景的现实拓展 |
三、布景师的艺术反思 |
第三章 摄影师的影像美术追求 |
第一节 成为摄影师的难度 |
一、闯入欧美技师的专属领地 |
二、摄影师的美术功底 |
三、照相摄影与电影摄影 |
第二节 摄绘影像奇观的群体努力 |
一、纪实影像与表现影像的交错 |
二、分身双美等特技影像 |
第三节 影像美学与画学交相辉映 |
一、摄影理论对美术的自觉借鉴 |
二、电影光线美学 |
三、摄影构图与移动镜头 |
第四章 表演因美术而融会贯通 |
第一节 演员的艺术修养 |
一、美术专业生进场演出 |
二、电影明星的美术修养 |
三、导演教戏兼通绘事 |
第二节 胶片上的艺术创作 |
一、银幕上的艺术家 |
二、多变的艺术造型 |
三、镜头前的美术创作 |
第三节 表演贵在触类旁通 |
一、大美术理念下跨界发展 |
二、电影表演艺术之源 |
三、画论启发演艺妙悟 |
第五章 电影编导的美与术 |
第一节 擅绘导演的电影绘画 |
一、实现画面活动的冲动 |
二、美术在编导中的功用 |
三、犹如绘画创作 |
第二节 绘画电影的分途并进A |
一、融画入影唯美影像 |
二、影像的浪漫主义诉求 |
三、恐怖导演的影像美学 |
第三节 绘画电影的分途并进B |
一、现实主义绘影绘声 |
二、布景导演不软不硬商业风 |
三、画家意识“关不住” |
第六章 绘出国产片的动画新天地 |
第一节 卡通电影人才的孳育 |
一、万氏兄弟转向卡通片 |
二、上海影业托举万氏卡通 |
三、早期卡通人的成才模式 |
第二节 绘制《铁扇公主》的成功 |
一、由渝返沪致力长片的契机 |
二、仿效迪斯尼的绘制模式 |
三、竟成民国卡通长片的绝唱 |
第三节 动画片的理念自觉 |
一、钱家骏在动画片领域的崛起 |
二、“活动画”对垒“卡而不通” |
三、实现动画理念自觉的言行 |
结语:电影美术人的历史归结与当代启示 |
一、电影美术人走向新中国 |
二、电影美术人在新时期的复起 |
三、当代启示 |
参考文献 |
插图汇总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现代教学中电声媒体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D]. 丁俊. 江南大学, 2021(01)
- [2]剧场建筑中建声与电声系统的冲突与融合研究[D]. 端木慧泉. 长安大学, 2020(06)
- [3]“秋瑾文艺”研究[D]. 张晓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教育学视角下体育电影中体育信息研究 ——基于电影《点球成金》的解读[D]. 王新东.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5]电子音乐概念的纷乱与现象研究[D]. 许钰君. 上海音乐学院, 2019(02)
- [6]教学媒体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状况研究 ——以昆明市Y幼儿园为例[D]. 杨圆圆.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7]琴弦上的歌[J]. 李庆锋. 时代文学, 2016(10)
- [8]影院经济与文化空间:近代上海的电影院业研究(1896-1949)[D]. 庄蕊蕊.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9]教室电声环境评估与改进研究[D]. 袁兵.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9)
- [10]电影与美术结缘的历史解读 ——以民国时期上海电影美术人群体为主要分析对象[D]. 田佳佳. 上海大学,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