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发兴趣 写出个性——作文教学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昕[1](2021)在《叶圣陶“应需求诚”思想与初中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叶圣陶先生是语文教育界的大师,为语文教育工作做出了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历久弥新,给予了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刻的启发。“应需求诚”思想是叶圣陶写作思想的核心精髓,短小而精悍,言近而旨远。写作,这一语文学习内容,以综合性和实践性为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师生的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将遵照叶圣陶“应需求诚”思想的内涵,针对当前初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这一思想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方法,以期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启示。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阐述了选题缘由、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指出了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从理论层面探析了叶圣陶“应需求诚”写作思想的形成和内涵。首先从古代、时代和外国三个层面介绍了“应需求诚”思想的形成依据。其次从“应需”“求诚”的各自内涵以及二者的统一两个维度阐述了“应需求诚”思想的内涵。第三部分从实践层面出发,探寻“应需求诚”写作思想的实践和应用,既从叶圣陶本人身上挖掘,又在其他作文专家、特级教师的理论实践中探求,在新课程标准和高考作文命题中寻觅。第四部分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对初中的部分师生进行了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以形成了对当前初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整体把握。第五部分是借助教育实习的机会,遵循理论和实践结合、问题和策略对应的原则,提出的“应需求诚”思想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理论启示和方法应用,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基于当前初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应该革新写作观念、要营造应需环境、创设贯穿全程的读者、联动生活、完善写作过程等五个层面展开论述,辅之以教学案例的展示,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参考。叶圣陶先生的理论思想博大精深,无论是对今天还是未来的语文教育都有着积极的启示和意义。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反映,展现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自古以来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本论文立足叶圣陶的“应需求诚”思想,探索这一理论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和策略,希望为改进写作教学问题、提高写作教学效率提供有益参考。
黄薇[2](2021)在《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都说写作是语文教育中的“老大难”问题。学生不愿写、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是写作中的三大主要问题,像三座大山,不仅压在学生身上,还压在教师身上,在教学中教师存在不想教、不会教、不知道教什么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生写作动力不足造成的不愿写,二是由于学生生活、写作经验较为缺乏造成的没得写,三是学生语文经验缺失造成的不会写。其中动力不足造成的不愿写是写作中的根本问题,意即动力的缺失是根本性的缺失,学生不喜欢写作、害怕或不愿写作,主要是“动力型”困难所致,其直接后果就是写作能力的不足。写作学习和教学中关于“写作的原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便很自然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潘新和教授对此提出了与叶圣陶先生所主张的应试与“应世”(应付学习、生活、工作之需)动力学相反的“应性”“存在性”的动力学——言语生命动力学。这是一种以人的本性、内在精神需要和自我实现的生命欲求为基础的动力学,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理论基础。本论文分引言和正文两个部分,引言包括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综述。正文部分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概述。言语生命动力学是潘新和写作教学观的核心内容,言语生命动力学这一写作教学发展新理念也是潘新和教授的首创。这是基于对我国现代语文教育本体论的思考与探索,基于对百年语文教育理论范式的反思所提出的理论猜想——以写作为本位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范式。该范式认为言语教学是语文表现的目的,在言语表现中又以写作为先,写作高于阅读,言语生命是写作本位教学观的核心概念。第二章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笔者通过对写作教学现状研究的相关文献及对回收所教班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总结分析,归纳出写作教学中主要存在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言语动力不足;写作内容匮乏,言语表现模式化;写作评改功利化,言语生命意识受压抑三方面的问题。从言语生命动力学角度看,写作教学忽视学生言语主体存在性,写作教学方法模式化,应试思想根深蒂固,考试标准评改作文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章言语生命动力学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本章通过分析于漪老师和熊芳芳老师体现言语生命意识的写作教学理念和实践,总结与反思笔者实习期间的写作教学课,力图从实践层面进一步认识该理论,同时也在实践层面支持了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第四章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将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运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有利于更新教师的写作教学理念,有效改善学生写作兴趣低、动力不足、模式化言说和教师写作评改功利化的写作教学现状。本章结合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分析,从写作前“唤醒和激励语词惊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教学过程中“转变写作教学观念,牧养学生言语个性”;写作后“重视写作评价,呵护言语生命”三个维度,构建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框架体系。结论部分对本文的观点和论述进行总结说明,肯定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对当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这一理论在实际教学层面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指导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是改善写作教学中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言语表现模式化、教师写作评改功利化现状的有益尝试。
孙阅新[3](2021)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有关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方兴未艾,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已取得很多值得赞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记叙文写作迫切需要有效策略的指导。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放问卷与调查走访等方式发现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记叙文写作教学不重视审题立意、不注重素材积累、未强化情感体验、未突出文章构思、不重视联想与想象、片面追求语言华丽、作文评改简单化、范文模仿借鉴不够灵活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记叙文写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丰富、方式不灵活、平常训练较随意、写作教学未激发兴趣、不重视思维训练和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未能有机结合。针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本文提出了针对教师和学生具体可行的策略:更新记叙文写作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记叙文写作训练、积极创设记叙文写作教学情境、精选优秀范文借鉴写作技法、强化记叙文写作思维训练、注重记叙文写作中的联想与想象、大力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重视记叙文的评改与传播。
王惠娜[4](2021)在《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九年义务教育本来是一个连续、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这个系统里又划分出不同的学段,学段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差异。因此,就产生了教学衔接问题,写作教学也产生相应的衔接问题。基于中小衔接研究七年级写作教学,能提高七年级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由六年级升至七年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就不能实现顺利过渡,写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也不能有机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笔者深入教学一线,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小学衔接视角下的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联系理论,分析教学目标和教材,结合实际分析了导致中小学写作教学对接不畅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写作教学策略。本文第一章梳理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和教材写作板块,找到七年级写作教学衔接的突破口。第二章是对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到七年级学生存在写作不适应问题,而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不得要领也加剧学生不适应现象。究其原因有源于教学意识形态的,也有源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写作能力断层。第三章提出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策略。首先要转变观念,构建起基于中小学衔接的七年级写作教学体系。其次,要做好写作教学学情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写作内驱力;因材施教,关注写困生,增强学生写作信心。第三,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写作过程指导,增强文体教学意识,提高学生的读者意识,以期达到促进学生综合写作能力衔接的目的,提高学生写作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构思能力、文体运用能力和修改能力。
楚慧杰[5](2021)在《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提出英语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与英语听、说、读技能相比,英语写作过程具有更复杂的心理、语言学和文化等机制,因而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难题。伴随着21世纪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科育人理念的深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解决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试价值倾向、过度依赖某种方法或模式和缺乏语言实践活动等问题,建构以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以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21世纪英语写作教学转型的研究课题。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对英语学科写作教学改革的需求,本研究在基于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深化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需要及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思考之上,采用多学科视角,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及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基础阐释和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对拓宽我国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视域、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写作教学观和形成个人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理论、以及丰富我国外语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分析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概念,认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就是通过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对社会、生活和学习所需的书面交流的技能,培养学生能够通过书面语言自由表达意义和进行交流的能力。英语写作教学对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促进语言知识内化和思维发展、重建学生的可能生活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写作的心理过程、语言哲学依据、文化基础和教学法基础四个部分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重点探索:揭示了英语写作的心理过程机制;语言的结构(语形)、语言的意义(语义)和语言的使用(语用)等语言逻辑关系;英语写作超越“工具性”通达“人文性”的文化内蕴,进一步明晰了英语写作教学的本质内涵;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后方法论”视角的必要性,为构建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为进一步厘清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建构的现实基础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英语写作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学活动过程和教学方法等维度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分别发放了 343份教师问卷和700份学生问卷,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发现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全面育人价值尚未落实;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功利化倾向明显,侧重应试训练;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经分析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知识本位”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缺乏系统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本研究在阐述理论基础和揭示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教学理念、方法论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对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探索:一是对“知识为本”和“素养为本”两种不同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英语写作教学应坚持“素养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及其教学;二是在阐释“后方法”是对“方法”的一种超越与重建,后方法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是一种不局限于理论原则、注重情境、重视教师进行理论建构和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的教学的基础上,倡导英语写作教学应打破以往英语写作教学中“迷信”某种固定原则、方法或模式的传统,建立一种强调教学活动的情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方法论视角,以复杂性的思维审视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解决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所遭遇的困境;三是提出了实现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的三个关键途径:提倡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出应通过写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学习活动对学生写作技能的获得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英语写作是基于跨文化理解的表达。对以“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的探讨,既需要从多学科的理论角度对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深入剖析,也需要基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不断的探索。本研究对此进行尝试,以期望能探索出一条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写作教学之路。
何慧[6](2020)在《小学高段个性化写作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个性化写作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产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试图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在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个性化作文教学现状。通过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对如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个性化教学的途径、策略,促进写作教学与语文课堂的交融、整合。提出小学高年级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具有可行性的策略建议。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明了本研究的研究现状和背景。其次,围绕本项研究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个性化作文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展开论述。第二部分是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了解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作文写作的情况和教师作文教学的情况。分析出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建议,主要从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构建个性化教学氛围、实施个性化评价方式进行论述。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高海芳[8](2020)在《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以核心素养为本,拉开了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的序幕,作为普通高中写作教学举足轻重的一类课型,作文讲评课由于在教学实践中长期面临“高耗低效”的问题,而被推到了改革的前端。普通高中阶段,如何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教学效率,解决学生的部分写作问题,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本文综合问卷调查、个案跟踪、典型作文分析来探讨并梳理目前作文讲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这三个不同维度的调查分析,发现高中作文讲评课存在诸如讲评目的与结果游离、讲评内容与学生期待背离,教师指导具体化和学生修改升格双缺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错位、教师重视度与学生认识度不同步等问题。立足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深入挖掘其成因,发现教学视角固化、教学“结论化”、主体意识模糊化、教师综合素养欠优化等因素的影响根深蒂固。基于上述发现,立足语文核心素养,以“学情”为核心,提出以下对策。首先,转换视角,关注“成长”。立足18个学习任务群、学生立场、整体性和丰富性、发展视角等,关注课堂的健康“生长”。其次,优化量规使用,“程序性”贯穿教学全过程。聚焦“一核四层四翼”,在厘清课堂方向的基础上,不仅重视师生共建量规,为学生提供“程序化”的步骤指导,而且重视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再次,“互动”为抓手,“修改”为归宿。重视“亲历和体验”,在反批式、交流式、合作式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进行多层次修改。最后,通过理念赋能、专业赋能、自我赋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本文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正文,共四章,第一章是作文讲评课的总论,为调查问卷的设置、课堂观摩后的反思以及教学对策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第二章是问题调查部分,通过不同形式的调查分析,广泛而精准地发现问题;第三章深入剖析了问题的成因,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第四章依据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一线教学提供了积极的策略参考,极具现实意义。第三部分是结语,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前景的展望。
陈闪闪[9](2020)在《吴勇小学语文“童化”作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实中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现象。吴勇是全国着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名师,他提出的“童化”作文教学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其作文教学可为小学语文教师探索作文教学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也为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了吴勇“童化”作文教学相关背景,其中包括“童化”作文教学提出的现实和理论依据以及预期效果;“童化”作文教学基本特征;“童化”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与实施策略;“童化”作文教学的创新与局限之处以及其对当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启示。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观察法、案例分析和访谈法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了吴勇“童化”作文教学。在研究的过程中,本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专着和研读“童化”作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等书面材料,分析与论述“童化”作文教学基本特征;通过有目的地观察“童化”作文教学视频,总结吴勇老师“童化作文”教学实践经验;通过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基于访谈提纲与吴勇老师进行面对面交谈,整理与分析访谈内容,为本论文相关内容提供论证素材。通过研究,本文归纳出吴勇“童化”作文教学以下基本特征:习作教材适合学生写作训练;习作目标指向学生现实交往;习作内容定位“中国童年故事”;习作方法强调“精准性知识”;习作评价立足交流评改。在此基础上,“童化”作文教学将儿童游戏、阅读、想象、生活实践与文化体验等融于习作训练,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的语言发展与精神成长。与此同时,上述研究成果也给予现实中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五点启示:突显学生习作主体地位;活用习作教材内容;彰显习作交往功能;挖掘习作“故事”属性;细化习作教学知识。
李亚辉[10](2020)在《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写作教学方面,语文新课标与以往大纲的一个显着区别,就是对学生想象力和个性的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新课标对想象力培养的重视。写作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缺乏想象力的作文是没有灵性的。想象的水平即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想象力培养的这根主线,着眼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就是围绕这个问题而撰写的研究论文。我在T市Q中学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写作教学现状的调查,运用相关研究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有针对性的一套改进实施策略。论文包括绪论共四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现阶段学术界对此相关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了解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一部分,界定了想象力及相关概念的内涵,同时对本研究所运用的相关理论做出了解说,并且分析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影响及意义,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制定问卷调查,然后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了现阶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结合相关的作文教学案例分析,提出了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写作教学研究的改进策略。四部分之外,还有一个结语,对论文进行了总结。
二、激发兴趣 写出个性——作文教学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发兴趣 写出个性——作文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叶圣陶“应需求诚”思想与初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应需求诚”思想概述 |
第一节 “应需求诚”思想的形成 |
一、古代传统的继承 |
二、时代精神的汇总 |
三、国外经验的吸收 |
第二节 “应需求诚”思想的内涵 |
一、“应需”思想的内涵 |
二、“求诚”思想的内涵 |
三、“应需求诚”思想的统一 |
第二章 “应需求诚”思想应用 |
第一节 叶圣陶“应需求诚”思想实践 |
第二节 教育家“应需求诚”思想运用 |
一、名师的教学实践 |
二、专家的教学观点 |
第三节 课程标准和作文命题中“应需求诚”思想体现 |
一、新课程标准中的“应需求诚”思想 |
二、高考作文命题中的“应需求诚”思想 |
第三章 当前初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
第一节 初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之调查 |
一、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
二、访谈结果总结 |
第二节 初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之原因分析 |
一、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二、教师教学层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应需求诚”思想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进一步实施方法和策略 |
第一节 革新观念,重构写作训练 |
一、树立“写作应需”的写作目的观 |
二、树立“写作求诚”的写作态度观 |
三、树立“联系生活”的写作内容观 |
四、树立“学生本位”的写作主体观 |
五、树立“教师下水”的写作实践观 |
第二节 寻求契机,营造应需环境 |
一、巧妙嫁接,寻求“应需”的写作契机 |
二、特设境遇,创建“应需”的写作背景 |
第三节 创设读者,贯穿写作全程 |
一、创新命题设计,创设想象读者信息 |
二、建立写作小组,共同搭建读者身份 |
三、寻求发表渠道,获取广泛读者反馈 |
第四节 联动生活,书写真实内容 |
一、命题贴近,易于写生活 |
二、体验活动,利于写真情 |
三、积累生活,便于写自我 |
第五节 完善过程,培养求诚人格 |
一、日常训练,未雨绸缪 |
二、写中构思,事半功倍 |
三、写后修改,精益求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应需求诚”思想下的初中写作教学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二 “应需求诚”思想下的初中写作教学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现实原因 |
2.实习经历 |
3.文献整理发现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四)研究综述 |
1.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研究 |
2.关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研究 |
一、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概述 |
(一)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提出背景 |
1.语文学科性质的论辩 |
2.颠覆与超越: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本位的提出 |
(二)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 |
1.言语生命 |
2.言语生命意识 |
3.言语生命动力学 |
4.写作动机 |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生言语生命动力缺失的现状 |
1.学生缺乏写作兴趣,言语动力不足 |
2.写作内容匮乏,言语表现模式化 |
3.写作评改功利化,言语生命意识受压抑 |
(二)我国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
1.忽视学生言语主体存在性 |
2.写作教学方法模式化 |
3.应试思想根深蒂固,考试标准评改作文 |
三、言语生命动力学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 |
(一)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视角看于漪作文教学 |
1.唤起言语表现欲,激发写作内驱力 |
2.发展言语想象力,为写作插上双翅 |
(二)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视角看熊芳芳作文教学 |
1.言语想象力:言语生命的翅膀 |
2.语文教师:言语生命意识的实践者和传递者 |
(三)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 |
1.开展话题探讨,激发写作兴趣 |
2.下水作文展示,写法鉴赏运用 |
3.学生写作练习,呵护言语表现 |
四、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
(一)唤醒和激励语词惊异,激发写作兴趣 |
(二)转变写作教学观念,牧养言语个性 |
1.言传身教:做身体例行的写作者 |
2.养护言语想象力 |
(三)重视写作评改,呵护言语生命 |
1.尊重言语生命差异性,顺应言语生命天性 |
2.挣脱应试标准束缚,维护言语生命表现欲 |
3.作文评改对话心灵,呵护言语生命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课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有关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叙述和描写的研究 |
(二)有关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联想和想象的研究 |
(三)有关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训练的研究 |
(四)有关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
一、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内容与实施 |
(二)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二、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不重视审题立意 |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不注重素材积累 |
(三)记叙文写作教学未强化情感体验 |
(四)记叙文写作教学未突出文章构思 |
(五)记叙文写作教学不重视联想与想象 |
(六)记叙文写作教学片面追求语言华丽 |
(七)记叙文写作教学中作文评改简单化 |
(八)优秀记叙文范文模仿借鉴不够灵活 |
第三章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目标不明确 |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内容不丰富 |
三、记叙文写作教学方式不灵活 |
四、记叙文写作平常训练较随意 |
五、记叙文写作教学未激发兴趣 |
(一)课堂形式千篇一律 |
(二)记叙文题目了无趣味 |
(三)记叙文写作指导空泛 |
六、记叙文写作不重视思维训练 |
七、记叙文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未能有机结合 |
第四章 提升初中记叙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
一、更新记叙文写作教学理念 |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要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要强调学生自主写作 |
(三)记叙文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
二、精心设计记叙文写作训练 |
(一)初一的写作训练策略 |
(二)初二的写作训练策略 |
(三)初三的写作训练策略 |
三、积极创设记叙文写作教学情境 |
(一)基于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
(三)发动学生参与创造教学情境 |
四、精选优秀范文,借鉴写作技法 |
(一)虚写实写相结合 |
(二)学会抑扬映衬 |
(三)借鉴与创造并举 |
五、强化记叙文写作思维训练 |
(一)在选材中强化写作思维训练 |
(二)在构思中强化写作思维训练 |
六、注重记叙文写作中的联想与想象 |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 |
(二)借用修辞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
(三)在不同类型记叙文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
七、大力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 |
(一)记叙文命题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敢于抒发真情实感 |
(二)创设交际语境,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
(三)强调教师引导,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实感 |
八、重视记叙文的评改与传播 |
(一)评改主体多元化 |
(二)评改手段多样化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理论基础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七年级写作教学衔接的教学依据 |
第一节 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衔接 |
一、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梳理 |
二、中小学写作教学目标的衔接体现 |
三、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目标的提升点 |
第二节 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的衔接 |
一、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梳理 |
二、中小学教材写作板块内容的衔接体现 |
三、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内容的突破点 |
第二章 七年级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内容和结果 |
一、调查内容 |
二、调查结果 |
第二节 问题归因 |
一、教学意识形态影响教学行为 |
二、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 |
三、学生的阅读、生活和写作内容脱节 |
四、写作能力出现断层 |
五、教师缺少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 |
第三章 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转变观念,构建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体系 |
一、主动衔接,树立“大教学”观念 |
二、研读课标,明确教学目标衔接方向 |
三、开发教材资源,做好写作知识的衔接 |
第二节 有的放矢,做好写作教学学情的衔接 |
一、消除畏难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
二、尊重学生差异,推进分层教学 |
第三节 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衔接 |
一、加强审美教育,推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衔接 |
二、落实实践指导,推进学生构思能力、修改能力的衔接 |
三、增强文体教学意识,推进学生文体运用能力的衔接 |
第四节 激发学生的读者意识 |
一、巧借互评,唤醒读者意识 |
二、借用文体,明晰读者对象 |
三、创设平台,强化读者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案例 |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七年级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5)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由 |
一、源于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 |
二、基于深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需要 |
三、出于对英语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思考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与价值 |
第一节 英语写作的概念 |
一、写作的概念 |
二、第一语言写作、第二语言写作与外语写作的区别 |
三、英语写作的概念 |
第二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 |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及目的 |
二、英语写作教学与阅读及口语教学的关系 |
第三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价值 |
一、夯实学生写作基础,为其终身发展做准备 |
二、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 |
三、发展学生思维 |
四、全面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
五、重建学生的可能生活 |
第二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写作的心理机制 |
一、写作的心理转换理论 |
二、写作过程的“阶段模式” |
三、写作过程的“认知模式” |
四、知识陈述和知识转换模式 |
第二节 写作的语言哲学依据 |
一、语言逻辑概述 |
二、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及其“语言能力” |
第三节 写作的文化基础 |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二、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
第四节 写作的教学法基础 |
一、几种主要的写作教学法 |
二、“后方法”语言教学 |
第三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第二节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
一、调查过程 |
二、结果分析 |
第三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全面育人价值尚未落实 |
二、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功利化倾向明显,侧重应试训练 |
三、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
第四节 归因分析 |
一、“知识本位”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
二、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 |
三、教师缺乏系统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
第四章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理念 |
第一节 素养为本的价值取向 |
一、“知识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
二、“素养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
第二节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目标 |
一、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 |
二、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知识与英语写作教学 |
第五章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论:后方法视角 |
第一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要义 |
一、后方法教学与折中主义教学 |
二、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要义 |
第二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特征 |
一、情境性 |
二、开放性 |
三、创造性 |
第三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与教师 |
一、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
二、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师 |
第六章 实现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关键途径 |
第一节 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写作兴趣 |
一、写作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
第二节 通过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
一、活动及英语学习活动 |
二、英语写作学习活动 |
三、注重“学习活动”设计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 |
第三节 培养中学英语写作中的跨文化理解 |
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
二、基于跨文化理解的英语写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6)小学高段个性化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一)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现状 |
(二)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
(三)世界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 |
二 研究综述 |
(一)个性化教育的研究现状 |
(二)个性化教育的价值 |
(三)个性化作文的理念及实践研究 |
三 概念界定 |
(一)个性化 |
(二)个性化教学 |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 |
(四)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意义 |
四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课堂观察研究法 |
(四)个案研究法 |
第二章 小学个性化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当前小学高段个性化写作教学实施现状调查 |
(一)关于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
二 小学语文高段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第三章 小学高段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 构建个性化课堂 |
(一)树立个性化教学的理念 |
(二)构建个性化教学氛围 |
(三)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 |
二 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
(一)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终身发展 |
(二)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小学生作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 (二):教师作文教学情况问卷调查 |
致谢 |
(8)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作文讲评课总论 |
一、概念界定 |
二、特点及作用 |
三、常用方式 |
四、实践要求 |
第二章 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问题调查 |
一、师生问卷调查分析 |
(一)调查情况说明 |
(二)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三)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二、作文讲评课教学个案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情况说明 |
(二)课堂实录:轻重有失衡,操作存误区 |
(三)研讨会示范课:重学生内化吸收引好评,观照现实要反思 |
三、学生作文分析 |
(一)研究对象说明 |
(二)讲评程序化:修改升格被忽视 |
(三)结果重复:同一习作问题反复出现 |
四、作文讲评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讲评目的与结果游离 |
(二)教师讲评内容与学生期待背离 |
(三)教师指导具体化与学生修改升格双缺席 |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错位 |
(五)教师重视度与学生认识度不同步 |
第三章 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问题成因 |
一、教学视角固化 |
(一)固化于教师视角 |
(二)固化于高考视角 |
(三)固化于优秀作文赏析视角 |
(四)固化于“一次性”短视角 |
二、教学“结论化” |
(一)表扬形式化 |
(二)挑刺简单化 |
(三)指导“结论”化 |
三、主体意识模糊化 |
(一)学生的课堂主体角色被忽视 |
(二)学生的读者意识被漠视 |
(三)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忽视 |
四、教师综合素养欠优化 |
(一)全新理念缺失 |
(二)教师自身语文素养欠优 |
(三)反思精神缺乏 |
第四章 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教学对策 |
一、转换视角,关注“生长” |
(一)立足18个学习任务群,认识写作的新概念和新类型 |
(二)立足学生立场,确定“生长点” |
(三)立足语文素养,勤注“生力水” |
(四)立足整体性、丰富性,增进“生长趣” |
(五)立足发展的视角,构建“生长链” |
二、优化量规使用,“程序性”贯穿教学全过程 |
(一)聚焦“一核四层四翼”,厘清课堂方向 |
(二)构建作文评价量规,以评促改 |
(三)提供“程序化”的步骤指导 |
(四)搭建学习支架 |
三、“互动”为抓手,“修改”为归宿 |
(一)以核心素养为本,重视“亲历和体验” |
(二)多维互动,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央 |
(三)向内对话,培养读者意识 |
(四)“加减乘除”巧修改,多元共生 |
四、“赋能”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
(一)理念赋能,打造全新教育理念 |
(二)专业赋能,提高教师自身语文素养 |
(三)自我赋能,着重落实反思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9)吴勇小学语文“童化”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缘起 |
1.1.1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
1.1.2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不足 |
1.1.3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具有研究价值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文献综述 |
1.5.1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相关研究 |
1.5.2 吴勇作文教学相关研究 |
1.5.3 总结与述评 |
1.6 概念界定 |
1.6.1 作文 |
1.6.2 “童化”作文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方法 |
1.8.1 文献法 |
1.8.2 观察法 |
1.8.3 案例分析法 |
1.8.4 访谈法 |
第2章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相关背景 |
2.1 “童化”作文的现实依据 |
2.1.1 学生写作无内容 |
2.1.2 学生写作无动力 |
2.1.3 学生写作无方法 |
2.2 “童化”作文的理论依据 |
2.2.1 学生观:尊重学生 |
2.2.2 写作教学观:教学写作知识 |
2.3 “童化”作文的预期效果 |
2.3.1 教师:“教有所为” |
2.3.2 学生:“学有所得” |
第3章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基本特征 |
3.1 习作教材:适合训练 |
3.1.1 辩证看待习作教材 |
3.1.2 将习作教材与学生对接 |
3.1.3 开发习作教材 |
3.2 习作目的:实现交往 |
3.2.1 树立交往意识 |
3.2.2 创设交往情境 |
3.2.3 具备“语用”知识 |
3.2.4 搭建对话平台 |
3.3 习作内容:书写“童年故事” |
3.3.1 留心学生的“故事” |
3.3.2 打开学生的“故事” |
3.3.3 包容学生的“故事” |
3.4 习作方法:运用“精准性知识” |
3.4.1 明确“精准性知识”的定位 |
3.4.2 优化“精准性知识”的呈现 |
3.4.3 完善“精准性知识”的环节 |
3.5 习作评价:在标准中交流 |
3.5.1 交流评改,教评结合 |
3.5.2 构建标准,精细评价 |
第4章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实践过程及实施策略 |
4.1 “童化”作文实践过程 |
4.1.1 激发兴趣,主动习作 |
4.1.2 巧用范文,获取知识 |
4.1.3 激活言语,现场表达 |
4.1.4 运用知识,精准训练 |
4.1.5 指导评改,交流文化 |
4.2 “童化”作文实施策略 |
4.2.1 用游戏激发兴趣 |
4.2.2 用例文搭建阶梯 |
4.2.3 用想象丰富内容 |
4.2.4 用实践加深体验 |
4.2.5 用文化拓展题材 |
第5章 吴勇“童化”作文教学评价与启示 |
5.1 “童化”作文教学评价 |
5.1.1 创新之处 |
5.1.2 局限之处 |
5.2 “童化”作文教学启示 |
5.2.1 突显学生习作主体 |
5.2.2 活用习作教材内容 |
5.2.3 彰显习作交往功能 |
5.2.4 挖掘习作“故事”属性 |
5.2.5 细化习作教学知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价值 |
1.4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4.1 国内研究概况 |
1.4.2 国外研究概况 |
1.4.3 相关研究述评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调查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案例分析法 |
2.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写作 |
2.1.1 早期对写作的定义 |
2.1.2 写作的基本含义 |
2.1.3 写作活动的特征和意义 |
2.1.4 相关写作概念综述 |
2.2 写作教学 |
2.3 想象力的内涵 |
2.3.1 .西方哲学家对想象力的界定 |
2.3.2 生理学及心理学对想象内涵的界定 |
2.3.3 文学创作中想象内涵的界定 |
2.4 写作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
2.5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5.1 康德的创造想象理论 |
2.5.2 萨特的文学想象理论 |
2.5.3 保罗.利科的虚构叙事想象理论 |
2.5.4 伊瑟尔的召唤结构想象理论 |
2.5.5 刘勰的神思想象理论 |
3.基于想像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1.3 调查方法 |
3.1.4 调查问卷的确立 |
3.2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3.2.1 教师问卷分析 |
3.2.2 学生问卷分析 |
3.3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现状反映出来的问题 |
3.3.1 教师教学模式形式化,写作教学内容僵化 |
3.3.2 教师课堂写作无序化和随意化 |
3.3.3 教师写作教学评价方法不当 |
3.3.4 学生写作任务化、应付化 |
3.3.5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 |
3.3.6 学生想象力的极度缺失 |
3.3.7 学生写作资源和写作素材严重缺乏 |
3.4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想象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3.4.1 教师观念陈旧,应试目标突出 |
3.4.2 学生面对写作时的恐惧心理 |
3.4.3 写作理念的偏移和错位 |
3.4.4 轻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 |
3.4.5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脱离 |
3.4.6 忽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
3.4.7 教师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 |
4.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改进策略 |
4.1 提高教师写作素养,更新写作教学理念 |
4.1.1 教师转变写作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4.1.2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的亮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4.1.3 教师写“下水文”,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 |
4.1.4 教师实施多元主体参与写作评价,改变作文评价的方式 |
4.2 寻找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
4.2.1 进行课内阅读指导写作,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
4.2.2 进行课外阅读自主写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4.2.3 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融合,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 |
4.2.4 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感知情境 |
4.2.5 借助课文朗读,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 |
4.3 思维多元开放训练,重视人文精神,为想象插上翅膀 |
4.3.1 注重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
4.3.2 积极创设写作情景,营造写作的竞争环境 |
4.3.3 注重人文关怀,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 |
4.4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 |
4.4.1 利用“文本留白”,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 |
4.4.2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提高学生对表象的加工组织能力 |
4.5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
4.5.1 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4.5.2 强化微型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硕博论文类 |
四、其他类 |
附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四、激发兴趣 写出个性——作文教学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叶圣陶“应需求诚”思想与初中写作教学研究[D]. 王俊昕.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D]. 黄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研究[D]. 孙阅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中小学衔接视角下七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以增城区第E中学为例[D]. 王惠娜.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5]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D]. 楚慧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6]小学高段个性化写作教学实践研究[D]. 何慧. 西南大学, 2020(05)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高海芳.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9]吴勇小学语文“童化”作文教学研究[D]. 陈闪闪.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D]. 李亚辉.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