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

一、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鹏[1](2021)在《制何首乌中非大黄素蒽醌类成分对大黄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近年来,中药在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潜在疗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何首乌具有抗癌降脂双重作用,对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发现制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是发挥抗癌作用的物质基础,包括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等。进一步发现,这些蒽醌类成分中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大小各异,其中IC50值小于400μM的有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且大黄素和大黄酸的IC50值小于或等于100μM。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中何首乌质量控制要求,制何首乌醇提物中游离蒽醌类含量(以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计)不低于0.1%。由于大黄素甲醚含量低,若全部以大黄素计,则制何首乌醇提物中大黄素的浓度约为:1.48μM,远小于大黄素的IC50值,然而制何首乌醇提物却与单纯活性成分的大黄素作用强弱相似。因此我们推测制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在体内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了大黄素的体内过程,但非大黄素蒽醌类成分是如何影响大黄素体内过程的,值得探讨。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制何首乌中常见的非大黄素蒽醌类成分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1-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对大黄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根据药典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批次制何首乌样本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制何首乌中大黄素与非大黄素蒽醌类成分的含量配比,建立合适的方法学,考察测定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同时对制何首乌样本中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1-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进行含量测定并计算浓度比值。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黄素在大鼠体内随时间变化的血药浓度。结果:所收集的不同产地批次制何首乌质量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的质量要求。制何首乌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大黄素与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1-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配比分别为:1:1、1400:1、2:1、7:6、140:1。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含量低于检测限,未能测出。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大黄素甲醚促进大黄素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芦荟大黄素减慢大黄素的代谢。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降低大黄素的吸收。制何首乌总提取物中其他成分促进大黄素的吸收和消除。结论:大黄素甲醚缩短大黄素的Tmax,增加大黄素的Vd和CL,促进大黄素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芦荟大黄素增加大黄素的T1/2,减慢大黄素的代谢。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降低大黄素的Cmax和AUC0-t,降低大黄素的吸收。总之,与单用大黄素相比,制何首乌总提取物中其他成分缩短大黄素的Tmax,增加大黄素的Vd、T1/2和CL,促进大黄素的吸收和消除。何首乌体内药动学复杂,其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杨丽[2](2021)在《大黄炭“形性-化学-生物”三性指标关联机制与炮制传递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炭药是通过炒炭法或煅炭法制备的一类中药饮片的统称。现行中国药典收录炭药26种,地方标准与临床常用的炭药有70余种。目前,炭药的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评价主要依赖颜色变化的人工观察、判断结果不确定度大,指标成分大多不能准确反映药效质量,导致炭化程度难以控制,饮片质量相差很大。因此,建立能够准确反映药效质量、可以客观量化检测的质量指标,是炭药质量保证的共性需求。本研究以大黄炭为例,在“凉血化瘀”功效导向下挖掘“形性-化学-生物”三性指标的关联机制及其炮制传递规律,初步揭示大黄炭的关键活性成分,以提高大黄炭质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为其他炭药的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从形性角度出发,以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规定大黄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以及2008版《北京市炮制规范》大黄炭“质轻”的标准,选择颜色和质地作为大黄炭的形性指标。测定颜色L*、a*、b*,得到不同样品的颜色量化值;质地运用加热前后样品质量的比值即得率来表示。2.从化学角度出发,首选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大黄炭蒽醌类为化学指标,同时纳入与大黄炭止血活性相关的没食子酸,与大黄炭的颜色、受热程度有关的5-羟甲基糠醛(5-HMF),与泻下作用有关的番泻苷成分共同作为大黄炭的化学指标。运用HPLC检测大黄粉末及三种基源的大黄在加热过程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番泻苷没食子酸和5-HMF在不同加热条件下样品粉末和饮片的含量变化情况。3.从生物角度出发,选择大黄炭治疗炎症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以及“化瘀”的传统功效,以广泛应用于抗炎活性药物筛选的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作为炎症模型,以及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HUVEC)作为“凉血化瘀”的中医症候的体外研究模型。研究大黄粉水提物对一氧化氮(NO)的作用,以及大黄炭的化学指标对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IL-1β)和NO以及对活性氧(ROS)的作用。并将上述成分作用于LPS损伤的HUVEC细胞后,测定对细胞修复血管壁时紧密连接蛋白(ZO-1)和闭锁蛋白(Occludin)表达量的影响,以探究大黄炭的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的关联机制。4.制备不同加热程度的大黄粉末,测定其形性指标和化学指标后,制备成相应的大黄粉水提物,通过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初步研究大黄粉水提物的生物指标、化学指标和形性指标的关联规律。接着烘制不同加热程度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三种不同基源的饮片、炒制不同加热程度的唐古特大黄饮片、加热不同程度的大黄粉末和单体化合物,通过测定饮片的形性、化学指标以及粉末、单体化合物的光谱变化规律,研究烘制与炒制的工艺、形性指标与化学指标的关联机制与炮制传递规律。5.通过主成分分析(PCA)、二维相关光谱(2DCOS)、JMP 10.0、SPSS、SIMCA 14.1、GraphPad Prism 8.0.2等软件对样品所得形性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进行量化数值的关联性分析和数学模型建立。探究大黄炭外在表现、化学成分物质基础与生物活性中存在的关联性,并阐明大黄炭的炮制传递规律。结果:1.通过文献总结和网络药理学筛选验证,纳入游离蒽醌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结合蒽醌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0-β-D-葡萄糖苷,番泻苷类成分番泻苷A和番泻苷B,5-HMF和没食子酸14种共5类成分作为大黄炭的化学指标。2.大黄粉末形性指标表明,样品粉末颜色不断加深至黑色,得率逐渐下降;化学指标含量结果表明,游离蒽醌、没食子酸和5-HMF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番泻苷和结合蒽醌一直下降,其中加热30 min的粉末和水提物的游离蒽醌达到峰值附近,该条件下水提物对NO和ROS抑制作用较强。初步说明大黄炭的加热程度维持在合适的区间,即化学指标游离蒽醌的含量较高、结合蒽醌和番泻苷的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样品颜色适中时,其发挥的生物活性较强。3.大黄炭化学指标大黄酸和大黄素、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番泻苷、没食子酸、5-HMF的抗炎作用显示,各成分均有抗炎作用,且浓度相同时游离蒽醌大黄酸和大黄素对TNF-a、IL-1β和NO的抑制作用最强。初步说明游离蒽醌的抗炎活性较其他化合物的作用强,ROS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结果,即大黄酸的抑制作用优于上述其他化合物的作用。同样地,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浓度的没食子酸、5-HMF和番泻苷A在修复HUVEC细胞血管壁损伤时,对ZO-1和Occludin蛋白的上调作用微弱,大黄酸和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都可上调2个蛋白表达,而前者上调ZO-1和Occludin的作用优于后者,以上结果充分说明了大黄炭生物活性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游离蒽醌化合物,认为该类物质是大黄炭的关键活性成分。4.经烘烤加热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和药用大黄及炒制的唐古特大黄形性指标结果显示,随着加热程度的增加,大黄加热样品得率逐渐减小,色度值L*、a*、b*和E*ab不断减小。化学指标番泻苷和结合蒽醌含量在加热过程中呈单项递减模式;没食子酸、5-HMF和游离蒽醌含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模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色值E*ab与游离蒽醌、5-HMF和没食子酸具有二次相关关系,与结合蒽醌和番泻苷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单体化合物大黄素与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加热过程的临界点红外光谱说明大黄在加热过程中,大黄所含的结合蒽醌分解为游离蒽醌与葡萄糖,二者热解生成5-HMF,进一步聚合形成碳素结构,使大黄颜色变黑。表明大黄在加热过程中,颜色随着大黄中化合物的分解、转化和缩合等步骤加深至变黑,且颜色和成分之间具有稳定的相关关系,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可用颜色的量化值预测成分的含量。5.在大黄炭炮制传递规律方面,统计不同基源大黄加热样品的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含量表明,大黄炭炭化程度适中时,不同加热样品中的游离蒽醌含量分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应色度值也分布在一定范围内。说明不论何种基源的大黄药材,在炮制为大黄炭后,可在大黄炭炮制过程中根据色度值的变化范围初步确定大黄炭的关键活性成分游离蒽醌的含量范围,同时在相应指标中可通过规定关键活性成分游离蒽醌含量的最低值作为其质量评价指标,进一步判断大黄炭的炮制程度,快速地实现对大黄炭质量的指导和控制。在工艺方面,本研究在实验条件下得到各基源样品最佳的炮制条件是200℃炒制、220℃烘制各20 min,但还需进一步的实际生产参数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了游离蒽醌是大黄炭的关键活性成分,实现对大黄炭的单成分质量控制和生物活性评价;阐释了大黄炭的炮制传递规律,全面地将传统生产经验转化为量化的形性指标和化学指标,有利于大黄炭的质量标准设计,也为大黄炭的工艺设计提供依据、生产提供指导;挖掘了大黄炭“形性-化学-生物”三性指标的关联机制,证实了整体质量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为大黄炭的临床应用和建立关联功效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本研究也为其他炭药的研究提供新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吕丹,李文林,曾莉,杨丽丽,冯昊天,李昊虬,李玥[3](2021)在《不同阶段美容保健食品功能声称演变与问题分析》文中提出为响应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征求调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意见的公告》,基于当前美容保健食品最亟待解决的功能声称界定的问题,通过整理历年国产美容保健食品原料、功能声称等信息,结合监管部门历年相关文件,分析美容功能演变与高频原料及功效/标志性成分的对应情况,探讨美容保健食品功能声称与原料、功效/标志性成分的联系,提出符合中医特点的功能声称的建议,以期为监管部门修订注册管理办法提供参考,为促进美容保健食品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李世洋[4](2021)在《前胡质量评价方法和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质量已然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中药的质量直接关乎于临床,质量标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准绳,基于中药饮片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尤其重要。为保证公众用药的安全有效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光谱及色谱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药的质量评价方法和控制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指标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未能切实、全面地反映其临床功效,栽培品与野生品混用的现象造成收集到的中药质量批次间的差异较大。本论文第一部分为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课题,通过收集不同产地前胡药材,建立前胡的薄层色谱、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的质量评价方法,为前胡USP国际标准研究打下基础;论文第二部分根据《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中药新药指导原则,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开展以岭药业新药复方中的原料药大黄的炮制工艺及其质量评价研究,通过对甘肃种植基地的大黄进行质量评价,实验室小试以及企业车间中试生产,优化生大黄饮片的炮制工艺,对关键环节进行参数设置,对中试生产的饮片进行质量检测和稳定性考察;并新增指纹图谱作为内控标准,结合化学识别方法区分了大黄不同基源及其炮制品。1.前胡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在综合比较各国和各地区不同药典与药材标准基础上,建立前胡薄层色谱鉴别方法,24批药材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三个荧光斑点,可区分正品前胡及其易混淆品。建立了前胡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 9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3个成分,分别为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素E,24批药材相似度大于0.9。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优化供试品制备方法,结果表明白花前胡甲素含量范围为0.80%~1.20%,白花前胡乙素含量范围为0.15%~0.22%。水分和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规定。2.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以岭药业种植基地提供的1 1批工艺研究掌叶大黄药材均符合《中国药典》大黄项下规定。经研究确定炮制工艺为:取大黄药材,大小分档,除去杂质,快速洗净,淋润法分次喷淋,小块前5次、大块前10次喷淋,1小时一次,随后改为2小时一次,至药材吸水量不少于30%。切2~4 mm厚片,于40±5℃干燥至干燥失重低于15.0%;车间中试生产的11批生大黄饮片均符合药典要求;稳定性考察12个月结果均符合规定。建立了大黄UPLC指纹图谱,确定了 14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9个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儿茶素、番泻苷B、番泻苷A,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20批掌叶大黄相似度大于0.9,通过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区分大黄药材的三种基源及其炮制品。3.小结不同产地的前胡药材化学成分相似,但含量普遍较低,市场上前胡药材混杂,存在以次充好,混伪品掺假等诸多问题,质量堪忧,应加强市场监管,为实验研究提供更有代表性的药材,为前胡进入国际药典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建立了生大黄的炮制工艺及用于质量内控的指纹图谱,新增的指纹图谱能用于有效区分不同基原大黄及其炮制品,为新药研制提供了数据支撑。

辛二旦[5](2020)在《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优选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优选大黄趁鲜切制饮片最佳工艺;全面系统地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及传统饮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饮片的质量差异,为大黄趁鲜切制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初步拟定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草案,为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中11种成分的含量,并结合外观性状、成型率、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建立大黄趁鲜切制饮片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大黄趁鲜切制饮片的质量;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法,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考察,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鲜切程度、切制规格和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选大黄最佳趁鲜切制饮片工艺参数;利用“外观性状-成分分析-药理药效”综合技术和方法,分别从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化学成分、及泻下、抗炎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大黄趁鲜切制及传统饮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饮片的质量差异;依照2015版《中国药典》,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及含量测定进行检测,并建立指纹图谱。结果:1建立了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中11种成分含量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 um);流动相为0.1%磷酸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015 min,40%B50%B;1530 min,50%B60%B;3050 min,60%B80%B;5080 min,80%B100%B;体积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1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2建立了以外观性状、成型率、水溶性浸出物、结合蒽醌衍生物及游离蒽醌蒽醌衍生物含量为指标,综合评价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的方法。指标权重系数分别依次设为0.2、0.1、0.2、0.25、0.25,隶属度=(指标值-指标最小值)/(指标最大值-指标最小值),综合评分=各指标隶属度与权重系数乘积之和。3建立了大黄趁鲜切制饮片最佳工艺:新鲜大黄药材除去泥土、须根,刮去外皮后,根据形状不同,切瓣或段,加工成苏吉或蛋吉,置电热鼓风干燥箱,40℃烘至含水量为35%时,切为2.5 mm的厚片,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60℃干燥即得。4 3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及传统饮片在外观性状、成型率、水溶性浸出物及化学成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表现为,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优于传统饮片。由综合评分可知,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及传统饮片综合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S2趁鲜切制饮片(0.807)>S3趁鲜切制饮片(0.676)>S1趁鲜切制饮片(0.659)>S2传统饮片(0.284)>S3传统饮片(0.221)>S1传统饮片(0.202)。5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与传统饮片在泻下、抗炎方面存在一定药效差异。泻下作用结果表明,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与传统饮片组相比,同等剂量下趁鲜饮片组较传统饮片组泻下作用明显。抗炎作用结果表明,大黄不同饮片均具有抗炎作用,大黄趁鲜切制饮片高、低剂量组、大黄传统饮片高、低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74.30%,39.54%,67.05%,33.94%,82.81%。6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呈不规则类圆形厚片,约为2.5 mm,大小不等。薄层色谱鉴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大黄酸)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红色。土大黄苷的检查,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同的亮蓝色荧光斑点。暂定总灰分不得超过10.0%;水分不得超过13.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35.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不得少于25.0%;总蒽醌不得少于1.50%;游离蒽醌不得少于0.35%;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010.966之间。并初步拟定了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草案。结论:1建立的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能全面的评价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为大黄趁鲜切制加工工艺的优选提供依据。2优选的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加工工艺稳定,简单可靠,科学合理,保证了饮片质量稳定可控,可为中药饮片生产提供新的思路。3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规格整齐,薄厚均匀,色泽美观;大黄趁鲜切制有效解决了由于大黄药材根部粗大而难以干燥的问题,最大程度减少了因水处理软化导致有效成分流失,减少了药材中间贮藏和加工环节,降低了人力物力和生产成本。4建立的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稳定、可控,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吴信华[6](2020)在《潜阳育阴颗粒高血压肾保护的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分析潜阳育阴颗粒中的化学成分,研究潜阳育阴颗粒防治高血压肾损害的功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运用LC/Q-TOF-MS技术结合Peakview数据处理平台建立潜阳育阴复方水提液中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构建潜阳育阴复方水提液质谱数据库,并对该复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和归属,以此为基础指认潜阳育阴颗粒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筛选潜阳育阴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挖掘高血压肾损害的相关靶点,根据网络拓扑分析和Metascape分析潜阳育阴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并对核心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1.运用LC/Q-TOF-MS联用技术对潜阳育阴复方水提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构建了潜阳育阴复方水提液质谱数据库。共鉴定了 133个化合物,包括18个黄酮类化合物、21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19个酚酸类化合物、32个三萜类化合物、1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5个蒽醌类化合物、5个二苯乙烯类化合物、4个甾酮类化合物和18个其他类化合物,并总结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对其进行单味药来源归属,41个化合物来源于鬼针草,30个化合物来源于制首乌,44个化合物来源于酒萸肉,39个化合物来源于玄参,30个化合物来源于川牛膝,43个化合物来源于泽泻。在此基础上指认出潜阳育阴颗粒中的99个化学成分,结构类型与水提液中的化合物相似。2.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从潜阳育阴颗粒中筛选出没食子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肉桂酸、咖啡酸甲酯、木樨草素、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等44个活性成分,以及VEGFA、AKT1、JUN、GNB1、TP53、APP、MAPK1等48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血管生成、缺氧反应、一氧化氮的生物合成、炎症调节等252个显着相关生物过程,预测出MAPK、PI3K-Akt、TGF-β、Wnt、Jak-STAT等141条显着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的可靠性。结论:该研究初步阐明了潜阳育阴颗粒的潜在功效物质基础,揭示了临床上潜阳育阴颗粒防治高血压肾损害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为潜阳育阴颗粒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姜宇[7](2019)在《化妆品用牡丹花精油和籽油的制备工艺及其功效研究》文中认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落叶灌木,原产于我国,花大色艳,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木本油料资源,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三种木本油料资源之一。当前,我国对于牡丹籽油的研究还较为局限,研究主要集中在油脂成分和理化性质等方面。在牡丹籽油的生产过程中,对于牡丹花瓣这类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率也较低。本研究以我国种植最为广泛的油用牡丹品种‘凤丹’(PaeoniaostiiP为材料,分别对牡丹花精油与牡丹籽油进行了功能研究,并将牡丹花精油与牡丹籽油混合,拟优选出一种具有天然牡丹香气的复配化妆品基础油。希望在丰富我国本土化妆品用油资源的同时推动牡丹籽油和牡丹花精油的市场化进程。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应用索式提取法提取牡丹花精油,并对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分析牡丹花精油的成分及抑菌效果;对提取的牡丹籽油进行精炼,分析其成分,并将其与市面上常见的基础油在保健功能方面进行比较;将牡丹花精油与牡丹籽油进行复配,并通过分析不同配合比牡丹花精油-籽油混合油的抑菌能力、抗紫外线能力和模糊综合感官评价来筛选出最佳的配合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牡丹花精油的提取方案,结果显示:牡丹花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粉碎程度>液料比。当提取时间为4 h、液料比为15 mL/g、粉碎程度为60目时提取率最高,最高提取率为0.25%。GC-MS分析结果显示,牡丹花精油的成分主要有酸类(25.24%)、烷烃类(24.99%)、萜烯类(18.80%)、醇类(13.68%)、芳香醚类(9.11%)、醛类(2.76%)、脂类(2.32%)和酮类(0.01%)化合物。牡丹花精油中主要的呈香物质为1,3,5-三甲氧基苯(9.11%)、香叶醇(6.44%)、橙花醇(4.37%)和肉桂醇(4.18%)。在抑菌效果方面,牡丹花精油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弱于茉莉精油,但优于薰衣草精油和洋甘菊精油;牡丹花精油对于酿酒酵母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2)牡丹籽油精炼油的理化性质为:密度0.93±0.15 g/cm3,酸值0.31±0.08 mg KOH/g,皂化值 185.28±3.70 mg KOH/g,碘值 168.49士3.87 gI/100 g,过氧化值 1.64±0.04 mmol/kg。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GC-MS结果显示牡丹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2.03%,饱和脂肪酸占8.57%,烷类占7.61%,维生素E占1.80%。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高的是亚麻酸(58.11%)和亚油酸(23.92%)。比较牡丹籽油与市面上常见的三种基础油(葡萄籽油、甜杏仁油、荷荷巴油)的保健功能发现:牡丹籽油较其他三种基础油具有更好的抗紫外线能力;四种油中牡丹籽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被喂食了牡丹籽油的秀丽隐杆线虫其平均寿命延长了 30.26%,最大寿命延长了 22.86%,牡丹籽油在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同时不会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理功能产生消极影响,且效果优于葡萄籽油、甜杏仁油和荷荷巴油;四种植物油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酿酒酵母菌均无抑菌效果。(3)将牡丹花精油和牡丹籽油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随着牡丹花精油比例的不断增加,混合油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弱抗性。当牡丹花精油和牡丹籽油的配合比为5:95、10:90和15:85时,混合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抗性,当配合比为20:80、25:75和30:70时,混合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弱抗性。牡丹花精油可以提高混合油的抗紫外线效果,随着牡丹花精油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混合油抗中、长波紫外线的能力就不断加强。通过模糊综合感官评价法分析了 20~35周岁人群对于不同配合比混合油的评价,发现当牡丹花精油与牡丹籽油的配合比为5:95时,综合评价为“优”;当牡丹花精油与牡丹籽油的配合比为 10:90、15:85、20:80、25:75 和 30:70 时,综合评价为“良”。

刘星星[8](2019)在《长尾粗叶木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尾粗叶木(Lasianthus acuminatissimus)为是茜草科(Rubiaceae)粗叶木属(Lasianthus)植物,多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省。其根俗称“铁骨人参”,民间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等,《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其功效为“祛湿强筋,行气活血,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1]。本课题对长尾粗叶木(Lasianthus acuminatissimus)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ODS、大孔树脂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从长尾粗叶木根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丙酮部位分离得到了3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和理化方法鉴定了30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429为6个新化合物,分别为长尾粗叶木苷F(24)、长尾粗叶木苷G(25)、长尾粗叶木苷H(26)、长尾粗叶木苷I(27)、长尾粗叶木苷J(28)、长尾粗叶木苷K(29);24个已知化合物(123,30),分别为香草酸(1)、丁香酸(2)、十六烷酸(3)、对甲氧基苯酚(4)、邻苯二酚(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6)、1,3-二羟基-2-乙氧甲基-9,10-蒽醌(7)、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5-羟甲基-2-糠醛(10)、4-羟甲基-2-糠醛(11)、异东莨菪素(12)、β-谷甾醇(13)、3,8-二羟基-1-甲氧基-9,10-蒽醌(14)、虎刺醇-11-甲醚(15)、3,8-二羟基-2-乙氧基甲基-1-甲氧基-9,10-蒽醌(16)、3-乙酰基白桦酸(17)、6,7-二甲氧基香豆素(18)、rubiadin 3-O-β-primeveroside(19)、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20)、1-甲氧基-2-乙氧甲基-3-羟基-9,10-蒽醌(21)、胡萝卜苷(22)、长尾粗叶木苷D(23),东莨菪素(30),11个化合物(1,2,5,6,8,10,1821,30)为首次从长尾粗叶木中分离得到。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262003,20662006)。研究结果为长尾粗叶木植物化学成分的活性筛选奠定了基础,为今后的新药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孙世琦[9](2019)在《芦荟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芦荟(Aloe)是集医疗、美容、保健、观赏于一身的药用植物。含有丰富的天然活性成分,因此被广泛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和传统医药。本文结合前人研究进展,简要概述了芦荟的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及美容保健作用,并对芦荟的开发研究做进一步的展望。

李田甜[10](2018)在《木立芦荟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芦荟是多年生的草本肉质常绿植物,属于百合科(Liliaceae)、芦荟属(Aloe),原产地中海和非洲,现几乎世界各地均有栽种。芦荟不仅品种多,而且各个品种均有较为广泛的药理活性,是一种集美容、食用、医疗保健、观赏于一体的功能性植物,有“植物医生”的美誉。目前,国内外对于芦荟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均有相关性研究报导,但是仅仅是对库拉索芦荟,对于芦荟中的另一品种——木立芦荟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木立芦荟在二战后被日本人用于抗炎、抗辐射以及治疗烧伤烫伤,效果奇佳,因而被日本人认为是最好的药用芦荟品种。为了探究木立芦荟中的化学成分,以及对木立芦荟进行很全面的质量控制,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木立芦荟的提取工艺研究新鲜木立芦荟叶片晒干后打粉,过7号筛后用响应面法优化木立芦荟粉末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超声辅助法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浓度80%,料液比1:15,提取时间45min。超声提取操作简便,所需时间短,且条件更为温和,因此对木立芦荟粉的提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二、木立芦荟粉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将木立芦荟粉的甲醇提取液进行初步分离后,选择40%和60%的甲醇组分,采用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化,得到四种化合物单体,纯度分别为99.6%、98.1%、98.9%和98.6%。使用紫外吸收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是:芦荟宁、2?-α-rhamnopyranosyl-isovitexin、芦荟苷B、芦荟苷A。本实验所建立的分离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对木立芦荟后续的质量控制和指纹图谱具有重要意义。三、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木立芦荟中的化学成分快速分析鉴别木立芦荟粉中化学成分进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LCMS-IT-TOF),对木立芦荟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Thermo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00 nm,同时采用正负离子检测模式,结果根据高分辨质谱结果和MS/MS碎片信息,结合对照品质谱信息及相关文献,归属了22个色谱峰,并总结其中的质谱裂解规律。此研究提高了木立芦荟化学成分定性分析效率,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四、一测多评法测定木立芦荟中的主要成分含量建立木立芦荟中主要化学成分(芦荟宁、2?-α-rhamnopyranosyl-isovitexin、芦荟苷B、芦荟苷A)“一测多评”法。采用Thermo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00 nm,进样量10μL。以芦荟宁为内参物,计算2?-α-rhamnopyranosyl-isovitexin、芦荟苷B、芦荟苷A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一测多评法和标准曲线法分别测定三种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两者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方法学验证,分离度、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2?-α-rhamnopyranosyl-isovitexin、芦荟苷B、芦荟苷A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685、0.834、0.899且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经检验,两种方法测定得到的含量结果基本一致,此法可以用于木立芦荟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此法操作简单且结果准确可靠。因此在对照品稀缺时可替代标准曲线法,同时对多种成分准确快速的定量。此研究为木立芦荟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为构建相应的行业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木立芦荟HPLC指纹图谱研究建立木立芦荟粉液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00 nm,进样量10μL。根据相似度评价,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木立芦荟粉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19批木立芦荟粉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9个共有峰,并指认了4个成分;19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9以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19批样品根据产地不同聚成3类,为木立芦荟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二、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论文提纲范文)

(1)制何首乌中非大黄素蒽醌类成分对大黄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制何首乌样本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HPLC法检测制何首乌质量
        2.2 HPLC-MS/MS法测定制何首乌中主要蒽醌的含量及配比
        2.3 UPLC-MS/MS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大黄素的血药浓度
        2.4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1.制何首乌饮片符合2020 版《中国药典》质量要求
    2.制何首乌中常见蒽醌类成分含量比例
    3.制何首乌中大黄素的药代动力学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蒽醌类成分药动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撰写的论文
    学术会议交流
    资金资助情况
致谢

(2)大黄炭“形性-化学-生物”三性指标关联机制与炮制传递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炭药的历史发展及质量研究现状
        1 炭药的历史沿革
        2 炭药的质量研究进展
    第二节 大黄药材基源、大黄炭炮制及临床应用历史沿革
        1 大黄药材基源
        2 大黄炮制历史沿革
        3 大黄炭古代临床应用探析
        4 大黄炭现代临床应用研究总结
    第三节 大黄及大黄炭炮制研究进展
        1 大黄炭炮制前后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
        2 大黄炭炮制前后对其药理作用的影响
        3 大黄及大黄炭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4 鞣质单体研究进展
        5 5-HMF研究进展
    第四节 大黄炭质量评价研究
        1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 性状研究进展
        3 大黄炭形性、化学和生物综合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图
实验内容
    第一章 大黄炭三性指标的关联性研究
        第一节 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二节 不同加热样品的形性指标
        第三节 不同加热样品的化学指标
        第四节 不同加热样品的生物指标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黄炭化学指标与生物指标的关联机制研究
        第一节 大黄炭化学指标成分抗炎活性研究
        第二节 大黄炭化学指标成分抗氧化活性研究
        第三节 大黄炭化学指标成分修复血管壁的活性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黄炭形性指标与化学指标的关联机制研究
        第一节 不同炮制程度的大黄炭形性指标
        第二节 不同炮制程度的大黄炭化学指标
        第三节 大黄炭形性指标和化学指标的关联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源与工艺对大黄炭三性指标的影响
        第一节 掌叶大黄炭形性指标与化学指标关联性
        第二节 药用大黄炭形性指标与化学指标关联性
        第三节 炒制唐古特大黄炭形性指标与化学指标关联性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不同阶段美容保健食品功能声称演变与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数据资料来源
    2.方法
结果
    1. 美容保健食品功能声称演变情况
    2. 各时间段美容保健食品高频原料使用频次
    3. 高频原料及功效分布
    4. 美容保健食品原料的功效/标志性成分
讨论
    1.原料、功效/标志性成分应与产品功能声称对应
    2.基于中医特点调整美容保健食品功能声称
小结

(4)前胡质量评价方法和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前胡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1 样品收集
    2 薄层色谱方法的建立
        2.1 仪器与试药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结论
    3 检查——水分
    4 浸出物
    5 指纹图谱的建立
        5.1 仪器与试药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与小结
    6 含量测定
        6.1 仪器与试药
        6.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与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大黄炮制工艺及其质量研究
    第一节 大黄药材质量评价
        1 样品收集
        2 鉴别
        3 检查
        4 浸出物
        5 含量测定
    第二节 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生大黄饮片质量评价
        1 性状
        2 鉴别
        3 检查
        4 浸出物
        5 含量测定
        6 稳定性考察
        7 讨论与小结
    第四节 大黄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与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前胡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致谢

(5)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优选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的制备
        2.2 外观性状评分标准
        2.3 成型率
        2.4 水溶性浸出物
        2.5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中11 种成分含量的测定
        2.6 综合评分标准
    3 小结
第二章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加工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前处理
        2.2 不同鲜切程度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的影响
        2.3 不同饮片规格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的影响
        2.4 不同干燥方法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的影响
        2.5 不同干燥温度对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的影响
        2.6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最佳工艺优选
    3 小结
第三章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与传统饮片的比较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仪器及器械
        1.4 实验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大黄饮片的制备
        2.2 外观性状的比较
        2.3 成型率的比较
        2.4 水溶性浸出物的比较
        2.5 化学成分的比较
        2.6 综合评分的比较
        2.7 药理作用的比较
    3 小结
第四章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
        2.2 鉴别
        2.3 检查
        2.4 浸出物
        2.5 含量测定
        2.6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3 小结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草案)
讨论
    1 大黄外观性状评分
    2 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趁鲜切制饮片中11 种成分的含量
    3 11种成分含量测定提取方法及色谱条件的选择
    4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优选
    5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性状鉴别及颜色变化
    6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及传统饮片的比较
    7 大黄趁鲜切制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一 中药材趁鲜切制研究进展
    二 中药材干燥方法研究进展
        1 传统干燥方法
        1.1 自然干燥
        1.2 煤炭烘干
        2 现代干燥方法
        2.1 鼓风干燥
        2.2 微波干燥
        2.3 真空干燥
        2.4 真空冷冻干燥
        2.5 红外干燥
        2.6 远红外干燥
        2.7 其他干燥方法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潜阳育阴颗粒高血压肾保护的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高血压肾损害概述
        1.1 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病机制
        1.2 高血压肾损害的现代治疗
    2. 潜阳育阴颗粒中单味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1 鬼针草
        2.2 制首乌
        2.3 川牛膝
        2.4 酒萸肉
        2.5 玄参
        2.6 泽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LC/Q-TOF-S的潜阳育阴颗粒化学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材
        1.2 试剂
        1.3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提取溶剂的考察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2.3 对照品溶液制备
        2.4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2.5 质谱条件
        2.6 样品测定
    3. 结果分析
        3.1 潜阳育阴复方水提液化学成分的LC/Q-TOF-S分析
        3.2 潜阳育阴复方水提液中各类化合物的质谱解析
        3.3 潜阳育阴颗粒化学成分的LC/Q-TOF-MS分析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潜阳育阴颗粒防治高血压肾损害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数据库
        1.2 软件
    2. 实验方法
        2.1 潜阳育阴颗粒活性成分的收集与筛选
        2.2 潜阳育阴颗粒活性成分靶点的筛选
        2.3 高血压肾损害相关疾病靶点的筛选
        2.4 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及靶点类型归属
        2.5 潜阳育阴颗粒防治高血压肾损害作用靶点的功能富集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
        2.6 潜阳育阴颗粒“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2.7 分子对接验证
    3. 结果分析
        3.1 潜阳育阴颗粒活性成分的筛选
        3.2 潜阳育阴颗粒活性成分靶点的筛选
        3.3 高血压肾损害相关疾病靶点的筛选
        3.4 PPI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3.5 作用靶点类型归属
        3.6 GO生物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3.7 潜阳育阴颗粒“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3.8 分子对接验证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化妆品用牡丹花精油和籽油的制备工艺及其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化妆品基础油的概述
        1.1.1 化妆品基础油的定义
        1.1.2 基础油的组成成分
        1.1.3 几种常见的基础油及其保健效果
        1.1.4 我国本土基础油的发展现状
    1.2 植物精油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精油的成分
        1.2.2 植物精油的提取方法
        1.2.3 植物精油的保健效果
        1.2.4 我国本土植物精油发展现状
    1.3 牡丹花精油、牡丹籽油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3.1 牡丹花精油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3.2 牡丹花精油的成分及其保健功效
        1.3.3 牡丹籽油的发展现状
        1.3.4 牡丹籽油的精炼
        1.3.5 牡丹籽油的成分及其保健效果
    1.4 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
        1.4.1 秀丽隐杆线虫的生命周期
        1.4.2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牡丹花精油的提取与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与菌种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1.4 培养基的配置
    2.2 实验方法
        2.2.1 牡丹花精油索式提取法的工艺优化
        2.2.2 牡丹花精油的GC-MS分析
        2.2.3 牡丹花精油与其它三种精油的抑菌能力对比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2.3.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2.3.3 牡丹花精油的GC-MS结果分析
        2.3.4 牡丹花精油与其它三种精油的抑菌能力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牡丹籽油的精炼与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材料与菌种
        3.1.2 实验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1.4 试剂与培养基的配置
    3.2 方法
        3.2.1 牡丹籽油精炼油的理化性质测定
        3.2.2 牡丹籽油的GC-MS分析
        3.2.3 四种油的抗紫外线能力对比
        3.2.4 四种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比
        3.2.5 四种油对于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3.2.6 四种油的抑菌能力对比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牡丹籽油的精炼及其理化性质
        3.3.2 牡丹籽油GC-MS结果分析
        3.3.3 四种油的抗紫外线能力结果分析
        3.3.4 四种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分析
        3.3.5 四种油对于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和生理指标影响的结果分析
        3.3.6 四种油的抑菌能力结果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牡丹花精油-籽油混合油配合比例的筛选
    4.1 实验材料
        4.1.1 材料与菌种
        4.1.2 实验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1.4 培养基的配置
    4.2 实验方法
        4.2.1 不同比例牡丹花精油-籽油混合油的抑菌能力对比
        4.2.2 不同比例牡丹花精油-籽油混合油的抗紫外线能力对比
        4.2.3 模糊综合感官评价法优选不同配合比的混合油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比例牡丹花精油-籽油混合油的抑菌能力结果分析
        4.3.2 不同比例牡丹花精油-籽油混合油的抗紫外线能力分析
        4.3.3 不同比例混合油的模糊综合感官评价结果分析
    4.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长尾粗叶木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长尾粗叶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一 化学成分研究
    二 药理作用
    三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长尾粗叶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结果
    第二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2 主要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
    第三节 实验部分
        3.1 药材来源及鉴定
        3.2 实验仪器及试剂
        3.3 提取与分离
第二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历

(9)芦荟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芦荟的生物活性成分
2. 芦荟的药理作用
3. 芦荟的美容保健作用
4. 展望

(10)木立芦荟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芦荟简介
    1.2 芦荟中的化学成分
        1.2.1 蒽醌、蒽酮、吡喃酮等小分子化合物
        1.2.2 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其他化学成分
    1.3 芦荟中的药理作用
        1.3.1 抗菌抗炎作用
        1.3.2 抗病毒作用
        1.3.3 抗肿瘤作用
        1.3.4 抗氧化作用
        1.3.5 治疗烧伤、烫伤、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1.3.6 芦荟的毒副作用
    1.4 芦荟中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1.5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响应曲面法优化木立芦荟提取工艺
    2.1 仪器与试药
    2.2 方法与结果
        2.2.1 单因素试验
        2.2.2 响应面分析法试验设计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法制备木立芦荟的化学对照品
    3.1 仪器与试药
    3.2 方法与结果
        3.2.1 木立芦荟粗提物的制备
        3.2.2 色谱条件
        3.2.3 大孔树脂柱层析
        3.2.4 大孔树脂柱层析洗脱液的选择
        3.2.5 快速制备色谱分离木立芦荟主要成分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鉴定木立芦荟中的化学成分
    4.1 仪器与试药
    4.2 方法与结果
        4.2.1 分析条件
        4.2.2 IT-TOF/MS质谱条件
        4.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2.5 木立芦荟中化合物定性鉴别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一测多评法在木立芦荟中的建立
    5.1 仪器与试药
    5.2 方法与结果
        5.2.1 色谱条件
        5.2.2 对照品储备液
        5.2.3 供试品溶液
        5.2.4 方法学考察
        5.2.5 标准曲线法对样品含量测定
        5.2.6 一测多评法的建立
        5.2.7 一测多评法对样品含量测定
        5.2.8 相对误差法评价标准曲线法与一测多评法
        5.2.9 一测多评法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木立芦荟粉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研究
    6.1 仪器与试药
    6.2 色谱条件
    6.3 溶液的制备
        6.3.1 对照品溶液
        6.3.2 供试品溶液
    6.4 方法学考察
        6.4.1 精密度实验
        6.4.2 重复性实验
        6.4.3 稳定性实验
    6.5 样品测定
    6.6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6.6.1 参照峰的选择
        6.6.2 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
    6.7 主成分分析(PCA)
    6.8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6.9 讨论
        6.9.1 提取方法的选择
        6.9.2 紫外波长的选择
    6.10 结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就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论文参考文献)

  • [1]制何首乌中非大黄素蒽醌类成分对大黄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D]. 王东鹏.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2)
  • [2]大黄炭“形性-化学-生物”三性指标关联机制与炮制传递规律研究[D]. 杨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不同阶段美容保健食品功能声称演变与问题分析[J]. 吕丹,李文林,曾莉,杨丽丽,冯昊天,李昊虬,李玥.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4)
  • [4]前胡质量评价方法和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D]. 李世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大黄趁鲜切制饮片工艺优选及质量标准研究[D]. 辛二旦.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潜阳育阴颗粒高血压肾保护的功效物质基础研究[D]. 吴信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化妆品用牡丹花精油和籽油的制备工艺及其功效研究[D]. 姜宇. 扬州大学, 2019(02)
  • [8]长尾粗叶木化学成分的研究[D]. 刘星星.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芦荟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作用研究进展[J]. 孙世琦. 当代化工研究, 2019(01)
  • [10]木立芦荟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的研究[D]. 李田甜. 广东药科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