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论小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一、浅谈小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李斐斐[1](2021)在《“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促成长——基于新时代集体主义的特色教育》文中研究表明杭州市德天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德天小学")注重开展的"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图1),是具有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特色的文化形式,旨在培育小学生对集体、对家国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与精神依恋感。"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运用校园文化的浸润功能,以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通过实现"愿景归合、集体共治、多元协商"等方式,结合学校育人目标、生情、发展规划等,架构学校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目标体系。

张方平[2](2021)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德育内容及其教学融合研究》文中认为

李鑫[3](2021)在《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一项人类学的教育考察》文中认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凉山彝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备受关注,而学生行为习惯问题成为一线教师最常提及的难点。为了研究“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研究采用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以“参与型局外人”的角色和客位视角对凉山彝族地区Z小学的小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了4个月的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探析了以下四个子问题:第一,“差吗”,即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究竟有何表现?通过田野观察,记录并描述了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等学生之间的行为习惯差异,印证了最初调研时所了解到的学生行为习惯差。第二,“难吗”,即学校采取了怎样的行为习惯教育,效果如何?作为一种富有权力的规训机构,学校采用了分配艺术、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全景敞视主义等规训手段。结果,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呈现出适应与发展的样态,而另一部分学生进行着抗争与排斥,导致学校行为习惯规训教育陷入困境。第三,“是这样吗”,即凉山彝族小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习惯?基于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视角,他们有着实用主义、可视主义、集体主义等独特的行为习惯认知及实践逻辑,并在内心深处是一个“行为-情感的矛盾体”。第四,“为什么难”,即凉山彝族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围绕“难”字,本研究从三个阶段对难点进行了具体阐述。第一,对难点进行审视,找到了分析路径——文化环境。第二,对难点进行剖析,分析了四个文化要素——根深蒂固的社会群体惯习、严重缺失的家庭文化资本、时紧时松的学校管理体系和群体盛行的学生“野性”文化。第三,对难点进行总结,提出了三个论点——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文化再生产的结果,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差是文化冲突的结果,凉山彝族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文化排斥的结果。针对上述所呈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凉山彝族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三个思考路径——在多元文化中融合、用后喻文化来反哺、形成共同体以维持。

张燕飞[4](2021)在《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研究 ——以四所农村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是实施生存教育的重要阶段。良好的生存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各种生存体验,但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而言,受自然环境和客观环境的影响,生存教育的实施还没有被完全重视起来,小学生的生存意识与能力令人担忧,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展开研究。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有关生存教育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四所农村小学的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了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的实施现状,针对农村小学生存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探讨解决策略。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生存教育的理论基础并对生存教育内容进行界定。理论基础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生存实践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三方面进行论述;生存教育内容从个体及社会两个维度进行划分,其中个体生存教育主要从自理能力、身体素质、生命价值、安全、心理健康五方面进行论述;社会生存教育内容主要从人际交往、生态环境、法制、集体主义四方面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分析农村小学生存教育实施现状。具体从调查目的与对象、调查设计、调查实施、调查结果四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分析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学生层面、学校层面、家校层面、家校合作层面、社会层面对农村小学生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第四部分分析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具体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家校合作、社会五个方面对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现存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提出解决农村小学生存教育问题的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从贯彻以人为本的生存教育理念;改革学校生存教育;加强家庭生存教育;利用家校合作,优化生存教育;社会保障实施生存教育五方面进行阐释。

柳诗佳[5](2021)在《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人们向往美好生活,对道德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道德教育问题被社会各界所重视,而处于道德水平发展初期的小学生群体更需要被关注。家庭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最常接触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社会的变迁、网络信息化加速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一些新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增强家长的道德教育意识,提高小学生道德水平,丰富关于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共分为三章,以文献研究法为主,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为辅,论述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第一章从我国传统蒙学理论、传统家训、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观点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四个方面,阐述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渊源。从网络不良信息对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新时代人才需求、和谐家庭建设需求和合力育人需求这四个方面,阐述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的现实要求。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家庭道德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和环境四个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包括:家长重智轻德导致观念缺乏和主体缺位,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内容重私德轻公德,家长言传身教不足等教育方法欠缺以及教育环境不理想等。第三章针对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应强化家长的家庭道德教育意识和主体责任;加强公德教育,丰富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家长应注重家庭道德教育的渗透性、生活化,完善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方法;家长应注重亲子沟通,媒体加大家风建设宣传,社区多举办家庭道德教育活动,以优化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环境。

刘红琴[6](2021)在《家庭文化价值观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国内外对影子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国际上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影子教育,并且持续至今。在中国,影子教育作为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成为了备受瞩目的话题。但国内对于影子教育的研究多从人力资本理论、社会因素、政策等视角来探讨。在已有的文献中,就家庭文化价值观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这个具体问题的研究而言,目前是比较缺乏的。那么如果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为分析框架,家庭文化价值观会对家庭影子教育投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呢?由此,家庭文化价值观对于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成为了笔者关心的问题。本研究是以上海市的徐汇区、宝山区、静安区、黄浦区和长宁区的共200位家长为调查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构建了论文的基本框架,据此编制成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从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长期导向/短期导向和家长期待五个维度展开,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家庭文化价值观对于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展开研究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文化价值观确实对家庭投资影子教育有显着影响,其影响表现在家庭权力距离越大,代表家庭的公平感越强,家庭就会越希望采取措施,如增加对影子教育的投资,以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家庭不确定性规避越低,代表家庭越倾向于风险,家庭会希望通过增加影子教育投资来获得“较高风险”所带来的“较高回报”;对集体主义感越强的家庭来说,他们的从众心理可能会更强,对于影子教育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家庭越倾向于短期导向,代表他们越注重即时效益,而影子教育所具有的“短时高效”的特点与他们的需求不谋而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增加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几率就越大。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出一些问题:教育功利思想变得严重;教育投资风险指数增加;教育投资的从众心理较为严重;短期导向的趋势愈来愈明显。为了有效地解决家庭微观教育决策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从外部影响和内部调节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外部影响是对政府和学校提出的相关建议。内部调节主要是面向家庭。给家长的建议包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减少从众心理;关注孩子成长,慎重选择校外补习机构;树立风险意识,减少教育“投机”行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有标准和合理区间。

尹鑫,徐洁[7](2021)在《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路径》文中认为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以整全发展和自我提升为基本动力,以共同体建构为载体,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集体的关系中追求人性的卓越。深入探析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为增进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和实现个体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应然的价值理念和实践能力。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施充满机遇与挑战,在此境遇下,亟须将集体主义思想融入教育场域结构之中。为此,需要以家庭、社会、学校为立足点,在保持时代性、包容性的价值视域中培育受教育者关心自我、关心他者与关心国家的意识与能力。

何开阳[8](2020)在《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金华市的问卷调查》文中认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不仅生长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日益丰富的一个时代,更是生长在一个呼唤担当、肩负使命的时代。今天的小小追梦人,就是明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的圆梦人。少先队承担着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思想引领的重要职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长教育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而少先队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旨在锤炼队员品德修为、培养队员家国情怀、引导队员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终生的远大志向,促使队员形成集体主义的道德修养,而这也正彰显了少先队政治启蒙、思想引领的主责主业。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据此提出优化对策,提升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水平。本研究以浙中地区的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揭示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现状。在问卷调查中以城市和乡镇划分两个层次,进行分层抽样,收集到了金华城乡三—六年级736份有效问卷样本。通过对文献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呈现出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现状。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目标要使队员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意志、形成集体主义的行为习惯。儿童性、组织性、自主性、实践性则是其教育原则。此外,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方式及成效主要表现在:(1)少先队员的集体主义观较强;(2)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逐步充实;(3)以灌输说服为主导教育方法基本形成。但是与此同时,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也出现了以下问题:(1)少先队集体建设薄弱,队员的集体奉献意识相对较低;(2)城乡学校、不同年级段的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3)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强;(4)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方法的儿童性不足;(5)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健全,而这些问题的产生的是由于当下的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受到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观多元化、市场经济下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凸显以及应试教育的冲击。在对调查结果和文献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要通过提升少先队集体建设水平、缩小城乡、不同年级段集体主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丰富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改进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和完善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评估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优化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

陈丽旭[9](2020)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路径研究》文中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小学德育全过程中,有助于提升中小学德育的水平,完成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论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内涵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价值和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可以丰富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以此完善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同时,今天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条德育途径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方法也能在现代社会运用,可以有效扩展德育方法。要从融入德育课程育人全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德育实践活动全过程、德育管理全过程四条路径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中小学德育中,从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路径和方法,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李延涵[10](2020)在《大陆和台湾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要素的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和康轩版为例》文中提出早在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就开始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但是它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些年来学生自杀年龄的低龄化以及校园暴力频发再次给我们加以警醒,生命教育的实施已经刻不容缓。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要素,这对我们渗透生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语文课本中究竟存在着哪些生命教育要素?大陆和台湾的小学语文课本又有着什么不同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在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依据前人的经验,把生命教育要素分为四个主类目:生命成长教育、生态教育、生死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并把这些主类目细分为各项次类目,根据这些类目进行研究。通过这四个主类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九个次类目,研究者对大陆人教部编版和台湾康轩版在频度、年级分布、主题和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大陆和台湾存在一些共性和差异。如:两岸教科书中蕴含生命教育要素的比例相差不大,部编版为22.1%,康轩版为26.7%。但是在具体的类目分析中发现大陆较为重视生死教育,其次是生命价值教育。而台湾则最为重视生命价值教育,其次是生态教育。并由此给出了以下建议:1.选文应更有系统性,体现更明确的生命教育理论逻辑。编制选文更加系统,比例更加均衡且年级间更有衔接性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2.选文应更有人性关怀。在进行教材选编时,应减少对死亡事实、意义和价值的描述,增加如何面对死亡、调适自己的内容,真正地实现人性关怀;3.选文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应该注意要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以及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文章,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浅谈小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小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促成长——基于新时代集体主义的特色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载体:凸显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独特性
强化融合:突出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渗透性
科学规划:追求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持续性
多元实施:提升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3)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一项人类学的教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行为习惯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1.1.2 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视
        1.1.3 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1.1.4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备受关注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学生行为习惯的相关研究
        1.4.2 已有研究的主要贡献
        1.4.3 已有研究的发展趋向
        1.4.4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1.5 概念界定
        1.5.1 行为习惯
        1.5.2 良好行为习惯
        1.5.3 凉山彝族
    1.6 研究设计
        1.6.1 田野点的确定
        1.6.2 研究对象的选择
        1.6.3 研究者的角色
        1.6.4 收集资料的方法
        1.6.5 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式
    1.7 理论基础
        1.7.1 文化再生产理论
        1.7.2 规训理论
2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
    2.1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历程
        2.1.1 道德齐礼,维护秩序
        2.1.2 新旧冲击,移风易俗
        2.1.3 爱国自强,严肃纪律
    2.2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的特点
        2.2.1 行为习惯教育目的功能化
        2.2.2 行为习惯教育形式非正式
        2.2.3 行为习惯教育方式单一化
        2.2.4 行为习惯教育内容侧重化
    2.3 凉山彝族传统行为习惯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2.3.1 制约与依存
        2.3.2 传承与发展
3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
    3.1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好与差
        3.1.1 道德习惯上的“听话懂事”与“破坏规矩”
        3.1.2 学习习惯上的“勤奋好学”与“无所事事”
        3.1.3 生活习惯上的“勤劳独立”与“不讲卫生”
    3.2 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差异大
        3.2.1 男生的行为习惯更差
        3.2.2 高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差
        3.2.3 学生面对女教师的行为习惯更差
        3.2.4 学生面对汉族教师的行为习惯更差
4 凉山彝族小学行为习惯规训教育
    4.1 学校的规训与惩罚
        4.1.1 分配艺术
        4.1.2 层级监视
        4.1.3 规范化裁决
        4.1.4 检查
        4.1.5 全景敞视主义
    4.2 学生的适应与发展
        4.2.1 学生行为习惯的转变
        4.2.2 学校常规管理的有序化
        4.2.3 家长认可度的提升
    4.3 学生的抗争与排斥
        4.3.1 管教与挑战——反抗
        4.3.2 当面与背面——逃避
        4.3.3 隔离与回归——反弹
        4.3.4 行为与思想——异化
5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及实践逻辑
    5.1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逻辑
        5.1.1 实用主义
        5.1.2 可视主义
        5.1.3 集体主义
    5.2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实践逻辑
        5.2.1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实践逻辑
        5.2.2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逻辑
    5.3 凉山彝族小学生内心的矛盾对话
        5.3.1 自卑与自我放弃
        5.3.2 自责与自我逃避
        5.3.3 自然与自我迷茫
6 凉山彝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难的文化因素
    6.1 大环境下的难点审视——文化环境
        6.1.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6.1.2 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的角逐
    6.2 文化环境中的难点剖析——文化要素
        6.2.1 根深蒂固的社会群体惯习
        6.2.2 严重缺失的家庭文化资本
        6.2.3 时紧时松的学校管理体系
        6.2.4 群体盛行的学生“野性”文化
    6.3 基于文化要素的难点总结——文化再生产、文化冲突与文化排斥
        6.3.1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文化再生产的结果
        6.3.2 凉山彝族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差是文化冲突的结果
        6.3.3 凉山彝族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文化排斥的结果
7 凉山彝族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路径
    7.1 在多元文化中融合
        7.1.1 创设多元文化校园环境
        7.1.2 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课程
        7.1.3 建立多元弹性评价系统
    7.2 用后喻文化来反哺
        7.2.1 促进行为习惯文化反哺
        7.2.2 建立新型家庭代际关系
        7.2.3 发挥数字媒体积极作用
    7.3 形成共同体以维持
        7.3.1 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风气
        7.3.2 开展序列全民教育活动
        7.3.3 建立合作共赢养成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研究 ——以四所农村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生存教育已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变迁的教育主题
        2.国内小学生生存能力不高
        3.农村小学生存教育重视程度低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生存教育研究现状
        2.国内生存教育研究现状
        3.生存教育研究总体概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1.生存
        2.生存教育
        3.小学生存教育
一、理论基础与生存教育内容
    (一)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生存实践论
        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生存教育内容
        1.个体生存教育内容
        2.社会生存教育内容
二、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二)调查设计
        1.问卷设计
        2.访谈提纲设计
    (三)调查实施
        1.问卷调查实施
        2.访谈实施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生自身生存素养现状
        2.学校实施生存教育现状
        3.家长对生存教育的关注情况
        4.家校合作在小学生存教育方面的实施现状
        5.社会在小学生存教育方面的实施现状
三、农村小学生存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农村小学忽视学生生存素质的培养
        1.小学生对生存教育认识不明确
        2.小学生相关生存技能匮乏
        3.小学生生存价值观模糊
    (二)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缺乏系统性
        1.学校生存教育目标未明确
        2.学校缺乏胜任生存教育的教师
        3.学校教学形式单一
        4.学校没有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作用
    (三)家校合作边缘化
        1.家校合作意识淡薄
        2.家校缺乏合作实践
        3.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过高
        4.家长对生存教育的认识与实践之间差距较大
    (四)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缺少社会的支持
        1.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2.社区支持以及舆论宣传程度不够
四、农村小学生存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学生自身原因探寻
        1.小学生学习负担重,无充足时间学习生存知识
        2.小学生缺乏相关生存实践活动及锻炼
        3.小学生的习俗发展水平制约着对生存教育的认知
    (二)学校教育原因分析
        1.学校重智育轻生存教育
        2.农村学校经济发展受限
        3.学校未意识到少先队活动的价值
    (三)家庭教育原因分析
        1.家长的文化水平低
        2.“唯成绩论”错误思想
        3.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四)家校合作方面原因分析
        1.家庭与学校对生存教育的漠视
        2.生存教育的内隐性制约了家校合作
    (五)社会教育原因分析
        1.缺乏保障条件
        2.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生存教育未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五、解决农村小学生存教育问题的实施建议
    (一)生存教育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1.增强生存知识的可接受性
        2.丰富小学生的生存体验
        3.明确生存价值,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二)改革学校生存教育
        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生存教育
        2.优化教师队伍,丰富课程资源
        3.完善课程体系
        4.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的优势
    (三)加强家庭生存教育
        1.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配合学校
        2.家长要对孩子的生存教育进行有效的干预
    (四)利用家校合作,优化生存教育
        1.开辟多样化的家校交流平台,建立家校合作网络
        2.家校共同开发生存教育内容
        3.学校指导家长意识到生存教育的显性作用
    (五)社会保障实施生存教育
        1.完善生存教育实施纲要,加大财政收入
        2.借助舆论的力量,引起公众对生存教育的重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要求
    第一节 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的学理阐释
        一、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内涵及特点
        二、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目标及主要内容
        三、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主要方法
    第二节 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的理论渊源
        一、以《弟子规》《三字经》为代表的传统蒙学理论
        二、以《颜氏家训》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家训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思想观点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第三节 加强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的现实要求
        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需要
        二、社会变革背景下促进和谐家庭建设的需要
        三、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合力育人的需要
        四、应对网络对小学生道德发展负面影响的需要
第二章 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者观念缺乏和主体缺位
        一、家长重智轻德,道德教育观念缺乏
        二、家长推脱道德教育责任,教育主体缺位
        三、代际道德教育观念存在分歧,合力育人效果差
    第二节 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内容有待丰富
        一、经济利益驱动下家长忽视对小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和引导
        二、传统文化影响下家长注重私德教育,忽视公德教育
        三、传统文化类家庭教育图书标准不一,公德教育内容不足
    第三节 方法使用不当导致家庭道德教育方法运用效果欠佳
        一、家长言传身教不足,缺乏示范性
        二、重道德认知轻行为实践,缺乏实践性
        三、教育方法实施手段滞后,缺乏现代性
        四、违背道德认知发展规律,缺乏科学性
    第四节 家风建设不足导致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环境不理想
        一、重物质轻精神,家风家训建设欠缺
        二、家庭结构稳定性差,缺乏和谐的教育环境
        三、家庭氛围过严或过宽,缺乏良好的德育氛围
第三章 应对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第一节 强化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意识和主体责任
        一、增强家长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的意识
        二、强化家长的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投入
        三、增强祖辈与父辈有效沟通,统一道德教育观念
    第二节 丰富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内容
        一、丰富小学生家庭公德教育内容,提升家长对公德教育的重视
        二、独善其身、相善于群并重,加强集体主义道德教育
        三、规范我国图书文化市场中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的资源
    第三节 丰富和完善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方法
        一、家长应注重言传身教,提高教育方法的示范性
        二、家长应寓教于日常生活中,增强教育方法的实践性
        三、家长应善于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方法的现代性
        四、家长应了解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提高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第四节 加强家风建设优化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环境
        一、家庭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创建严宽结合民主的道德教育环境
        二、利用媒体宣传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使家长增强家风建设意识
        三、社区举办有关家庭道德教育活动,构建稳定和谐的教育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家庭文化价值观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中国影子教育现象的普及
        (二)国际影子教育市场及研究盛行
        (三)家庭文化价值观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影子教育
        (二)家庭文化价值观
        (三)家庭教育投资
第二章 影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
        (三)最大限度维持不平等理论及有效维持不平等理论
        (四)需要层次理论
    二、分析框架
        (一)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维度理论
        (二)文化价值维度理论的优势及其争议
        (三)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调查工具
        (一)问卷调查设计
        (二)访谈调查设计
    三、数据收集
第四章 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一)权力距离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
        (二)不确定性规避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
        (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
        (四)长期导向/短期导向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
        (五)家长期望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
    二、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一)权力距离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
        (二)教育功利主义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
        (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
        (四)家长期望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
第五章 家庭在投资影子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功利思想较为严重
        (二)教育投资风险指数增加
        (三)从众心理较为严重
        (四)短期导向的趋势愈来愈明显
    二、建议
        (一)外部调节
        (二)内部调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家长问卷
附录 B 家长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
    (一)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是在集体中提升个人主体间性的教育
    (二)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是通过集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是为了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的教育
二、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
    (二)有助于增强中小学生关心他者的意愿与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
三、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氛围的号召:从情感到实践的起舞
    (二)教育的沉醉:从“一群人”到“一个人”的情愫
    (三)智慧的幸福:从学风到家风的穿透

(8)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金华市的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1.集体主义内涵的研究
        2.集体主义教育的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访谈法
        3.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创新
        1.研究主题新
        2.研究方法新
二、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一)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目标
        1.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2.培养集体主义情感
        3.增强集体主义意志
        4.形成集体主义行为习惯
    (二)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
        1.儿童性
        2.组织性
        3.自主性
        4.实践性
三、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现状
        1.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逐步充实
        2.以灌输说服为主导的教育方法基本形成
        3.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成效初显
    (二)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少先队集体建设薄弱,队员的集体奉献意识相对较低
        2.城乡学校、不同年级段的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
        3.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强
        4.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方法的儿童性不足
        5.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三)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观多元化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冲击
        2.市场经济下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凸显对集体主义教育的淡化
        3.应试教育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弱化
四、优化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少先队集体建设水平
        1.完善队集体的制度建设
        2.扩大少先队阵地的覆盖范围
        3.强化队章、队史、队礼仪标志等少先队基本标识教育
        4.加强少先队集体的组织队伍建设
    (二)缩小城乡、不同年级段集体主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
        1.加大对乡镇学校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支持力度
        2.提升对高年级段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
    (三)丰富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
        1.建立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教育
        2.加强以集体为先准则的个人与集体关系教育
        3.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中蕴含集体主义特质的理想信念教育
    (四)改进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
        1.榜样示范法:由单向榜样灌输向双向情感交流转变
        2.自我教育法:由辅导员主导向队员主导转变
        3.实践锻炼法:由注重理论灌输向注重实践锻炼转变
    (五)完善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评估与激励机制
        1.建立客观公正的少先队队集体主义教育评估机制
        2.建立长期有效的红领巾奖章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访谈提纲(基层辅导员)
    附录2 :访谈对象
    附录3 :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少先队员)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德育的相关论述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德育相关概念与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二)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概念与内容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相关理论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德育教化的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育人的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传统文化文化育人的论述
第三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有利于实现中小学德育的目标
        (一)中小学德育的总体目标要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小学德育的学段目标要求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有利于丰富中小学德育的内容
        (一)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
        (二)开展社会关爱教育,培育学生的关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开展人格修养教育,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和高尚品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有利于拓展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有利于拓宽德育的途径
        (二)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有利于丰富德育的方法
第四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现状与反思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现状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现状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反思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亟待进一步加强
第五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路径
    一、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育人全过程
        (一)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
        (二)融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
        (三)融入中小学地方和校本课程
    二、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
        (一)利用传统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二)利用传统文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三)利用传统文化建设校园网络文化阵地
    三、融入中小学德育活动全过程
        (一)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
        (二)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三)开展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四)开展文化实践教育,增强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
    四、融入中小学德育管理全过程
        (一)融入学校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二)融入学生会、少先队、学生社团等管理组织
        (三)融入学校德育管理队伍建设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大陆和台湾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要素的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和康轩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生命教育的源起与发展
    (二)生命教育的相关概念
        1.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2.生命教育的内涵
        3.生命教育的要素
    (三)海峡两岸语文教科书背后的课程理念
        1.大陆语文教科书的课程理念
        2.台湾语文教科书的课程理念
        3.分析与思考
    (四)大陆生命教育与语文教材的研究现状
    (五)对于大陆与台湾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要素的讨论
    (六)台湾生命教育与语文学科的研究现状
    (七)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内容分析法
        3.比较研究法
    (四)技术路线
    (五)分析类目
        1.分析类目的制定
        2.分析类目的逻辑关系
四、结果分析
    (一)生命成长教育
        1.个体的生命成长
        2.动物的生命成长
        3.植物的生命成长
    (二)生态教育
        1.爱护动植物
        2.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生死教育
        1.生命救助
        2.死亡教育
    (四)生命价值教育
        1.积极的人生态度
        2.生命意义
五、结论
    (一)两岸教科书生命教育要素的异同
        1.生命成长教育
        2.生态教育
        3.生死教育
        4.生命价值教育
    (二)建议
        1.选文应更有系统性,体现更明确的生命教育理论逻辑
        2.选文应更有人性关怀
        3.选文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浅谈小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六道十二礼”仪式教育促成长——基于新时代集体主义的特色教育[J]. 李斐斐. 青春期健康, 2021(24)
  • [2]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德育内容及其教学融合研究[D]. 张方平.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3]凉山彝族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一项人类学的教育考察[D]. 李鑫.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农村小学生存教育研究 ——以四所农村小学为例[D]. 张燕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我国小学生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柳诗佳.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9)
  • [6]家庭文化价值观对影子教育投资的影响研究[D]. 刘红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路径[J]. 尹鑫,徐洁. 中国德育, 2021(03)
  • [8]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金华市的问卷调查[D]. 何开阳.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全过程的路径研究[D]. 陈丽旭.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10]大陆和台湾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要素的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和康轩版为例[D]. 李延涵.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论小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