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胆道镜治疗残余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纤维胆道镜治疗残余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一、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易惠明,张剑,王兵[1](2021)在《超声引导下经 T 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疗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疗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的26例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39~70岁,中位年龄53岁。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中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导丝引导、球囊扩张、取石网篮取石、冲洗管清除结石、引流管排石等方法。观察取石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中结石胆管开口狭窄16例,结石胆管与胆道镜前进方向呈锐角4例,末梢胆管结石6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胆道镜取石操作,结石取尽率92%(24/26)。术中发生胆道一过性出血4例,均未采取特殊措施,出血自行停止。术后发热6例,予抗生素及对症处理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具有准确、快速和方便的优势,可最大程度清除肝内胆管结石,缩短操作时间,操作便捷,可反复操作取石。

陈晨,李业荣,吴金术,米杨,汪新天[2](2021)在《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肝胆管结石常见于我国南方地区.而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由于其病情复杂、手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较高,成为胆道外科的一个难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外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各种解剖技术、内镜系统以及碎石手段的联合应用,在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上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01/2018-12的115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病例.比较44例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及71例术中使用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残石率有无差异.结果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237.5 m 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4.2 d,术后残石率13.6%;术中使用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手术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185.2 m 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1.0 d,术后残石率2.5%.本研究中输尿管硬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残石率均优于纤维胆道镜组.结论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在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上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具有较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此临床技术仍需要在经验丰富的高年资胆道外科专科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术前建议常规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明确胆树形态及可能存在的胆道变异,结合术中超声的使用,以减少术中意外胆管损伤及胆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残石率.

张晟铭[3](2021)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肝外胆管结石术后患者术后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对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胆汁引流量及术后T管拔出时间的影响,并通过随访出院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情况,之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引起患者术后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评估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否有效降低这些风险指标以达到远期防治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的237例胆总管结石手术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将病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两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取石并放置T管。观察组在术后常规行止血,抗感染,保肝等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口服,1包/次,每日3次;对照组只予术后常规处理。(3)分别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d、3d、7d、14d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d、3d、5d、7d T管胆汁引流量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最终T管拔出时间;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嘱患者入我院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CP检查(术后3个月每月1次,后每6月1次),对比两组患者结石复发情况。(4)汇总数据并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的以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使用秩和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风险因素评估采用Logic回归分析,结果以O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次数及患者结石大小、数量及胆总管内径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着性(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WBC,NEU计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术后7d,14d WBC,NEU计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3)两组治疗前,ALT、AST、ALB、PA、DBIL、IBI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第7d,14d ALT、AST、DBIL、IBIL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A明显升高,ALB无明显差异;且观察组术后7、14天ALT、AST、DBIL、I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ALB无显着变化;(4)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1d、3d两组患者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7d观察组胆汁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终T管拔出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结果:两组总随访人数237人,实际随访人数106人;最长随访时间24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对照组复发人数16例(结石复发率14.68%),最短复发时间2月,最长复发时间18月,平均复发时间10.5月;观察组复发人数10例(结石复发率7.81%),最短复发时间6月,最长复发时间18月,平均复发时间13.5月,两组结石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33,P=0.0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同一手术方式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多次手术患者对比1次手术患者结石复发率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06,P=0.021;x2=13.855,P=0.003;)同组间中性粒细胞异常升高患者对比白细胞异常升高患者结石复发率无明显差异(x2=2.086,P=0.420;x2=1.335,P=0.821),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术前WBC、NEU异常患者结石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ALT、AST、ALB、PA、DBIL、IBIL异常患者对比对照组对应指标患者复发率均有显着差异(P<0.05);Log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手术方式、手术次数,术前炎性指标异常人数,术前肝功能异常人数后,结果显示:多次胆道手术史[OR=2.31(95%CI:1.34-3.97),P<0.01]、术前WBC异常[OR=1.58(95%CI:0.81-3.10),P<0.01]、术前NEU异常[OR=3.60(95%CI:1.90-6.82),P<0.01]、术前ALT异常[OR=3.48(95%CI:1.86-6.40),P<0.01]、术前AST异常[OR=3.86(95%CI:2.23-4.32),P<0.01]、术前ALB异常[OR=3.92(95%CI:2.41-4.58),P<0.01]、术前PA异常[OR=4.01(95%CI:2.56-5.01),P<0.01]、术前DBIL异常[OR=3.98(95%CI:2.43-4.62),P<0.01]、术前IBIL异常[OR=3.96(95%CI:2.42-4.60),P<0.01]是胆道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后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能够有效控制胆道感染与胆管炎症,能阻断致石性胆汁的形成,促进患者肝功能迅速改善,调节肝脏的分泌与代谢功能,降低胆管内压力,减少胆汁淤积,促进残石排除,减少患者带管时间,进而逆转胆管结石复发,显着降低患者远期肝外胆管结石复发率,既减轻了患者的身心负担,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值得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

彭雄兵[4](2020)在《预置斑马导丝在LCBDE术后拔T管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将斑马导丝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术后 T 管拔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三病区所完成的LCBDE术后T管拔除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对象330例,在医师与患者及家属详细沟通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及其家属意愿非随机分为常规组(180例)与斑马导丝组(150例),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T管窦道缺损状况、术后第一天主要实验室检测指标(白细胞、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白蛋白)、再手术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斑马导丝组为(21.93±10.32)min,较常规组(23.34±11.02)min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管窦道发生缺损情况:斑马导丝组为4例(2.6%),较常规组9例(5%)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斑马导丝组(6.82±1.96)10^9/L,较常规组(7.23±3.45)10^9/L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斑马导丝组(17.52±5.59)umol/l,较常规组(18.24±6.01)umol/l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斑马导丝组(27.87±10.92)IU/L,较常规组(28.94±10.76)IU/L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斑马导丝组(27.13±10.74)IU/L,较常规组(26.42±11.25)IU/L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斑马导丝组(39.01 ±4.98)g/L,较常规组(39.38±5.21)g/L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手术率:斑马导丝组再手术0例(0%)较常规组7例(3.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斑马导丝组(5.24±1.86)天,较常规组(4.97±2.45)天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斑马导丝组(5.12±1.34)千元,较常规组(4.68±2.27)千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马导丝应用于LCBDE术后拔出T管是安全、可行的,能够提高拔管后胆道镜诊疗的操作效率,便于胆漏发生后的再次置管,有效避免胆漏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拔管后的再手术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范海军[5](2020)在《三镜同期LBEPS联合经腹顺行ENBD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对比三镜同期下LBEPS联合经腹顺行ENBD引流术与传统双镜下胆道探查术后留置T管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同期三镜联合临床应用价值,评估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在老年DM患者人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最佳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自2017年1月到2019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肝外胆管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手术及术后门诊复查随访资料,最终筛选符合实验要求病例87例(男40例/女47例),其中40例均为成功完成同期三镜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Lapaioscopic commom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nary suture,LBEPS)+/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经腹顺行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 biliary drainage,ENBD),简称为 P 组;另外 47 例均为成功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留 T管引流术,简称为T组。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术前在性别、年龄、血糖控制水平、肝功能(ALT、AST、TBIL、DBIL、ALB)、胆总管内径、结石数目、最大结石直径方面资料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总出血量、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花费总额,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漏、急性胰腺炎、出血、腹腔或腹腔伤口感染、胆管狭窄、结石残留),完成统计并得出研究数据分析结果。[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示:P组和T组在男女比(40/47)、年龄(68.50±8.68、70.94±10.50)岁,空腹血糖控制水平(7.17±0.71、7.07±0.74)mmol/L,ALB(48.97±12.87、48.43±13.78)g/L、胆管直径(1.26±0.07、1.27±0.08)cm,及肝功能差异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PS组、T管组)在手术取石数量(2.30±0.85、2.15±0.81)枚、结石直径(0.82±0.36、0.85±0.39)cm、手术总血量(57.60±16.05、67.67±15.00)ml、术后第一天胆汁引流量(237.25±43.91、235.85±38.93)ml差异性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106.40±20.72、125.79± 19.69)min,以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0.53±5.47、48.83±7.09)h,腹引管留置天数(4.18±0.99、5.71±1.79)d 天,术后住院时间(6.32±1.33、7.96±1.71)d 天,住院花费总额(30082.07±5262.67、34605.47±9598.15)元方面比对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T组患者,P组患者手术时间方面具有优势,术后胃肠道通气更早,可早期进食流质饮食,更利于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花费总额。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在胆漏、急性胰腺炎、胆管狭窄、结石残余等及总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留置T管术后腹腔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14.89%)明显高于一期缝合组(2.5%)(p=0.046<0.05),并且在术后恢复中T管组有2例患者发生T管周围皮肤组织蜂窝炎,2例患者出现T管逆行性感染,1例T管意外脱落和2例术后3月拔管后胆汁渗漏感染;P组发生1例引流管伤口感染,均行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三镜联合下LBEPS联合经腹顺行ENBD术相比于LCBDE+T管引流术,在治疗老年DM患者的肝外胆管结石中,在保持取石效率的同时,不但降低了手术所用时间,而且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更减轻了患者住院花费经济负担。经腹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可以有效降低胆道内压从而降低术后胆漏,避免了术后长期留置T管各种相关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同期三镜联合下施行LBEPS联合经腹顺行ENBD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王威涛[6](2019)在《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胆道结石失败原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胆道结石失败原因,提出改进策略,可促使胆道结石残余率有效减少。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96例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均实施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术后对有无胆道残余结石进行确认,分析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胆道结石失败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结果本组探究中,术后残余结石率15.62%(15/96),术中发现残余结石率、术后使用胆道镜证实或者术后经过T管造影证实结石残余率分别是6.25%(6/96)、9.37%(9/96)。结论分析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胆道结石失败原因,有助于提出临床改进策略,可有效下降患者胆道结石遗漏率。

程跃茹,李建军[7](2019)在《纤维胆道镜治疗246例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纤维胆道镜应用于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六安世立医院普外科2008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4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n=216)和对照组(单纯腹腔镜下取石术治疗,n=3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围术期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1次取石清除率、总清除率分别为86. 57%、95. 83%,对照组为26. 67%、6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3天,观察组VAS评分为(5. 12±1. 26)分、(2. 13±1. 06)分,对照组为(7. 06±1. 49)分、(3. 26±1. 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7. 59%,对照组为4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胆管结石患者取石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不仅可明显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还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黄佳,黄海,方兆山,张智,桂善乐,罗金武,阮婕[8](2019)在《经T管窦道硬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鞘管保护下经T管窦道采用硬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8月~2018年8月,将62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病人,随机将分为硬镜组和纤维胆道镜组(软镜组),各31例,硬镜组在鞘管保护下经T管窦道采用硬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治疗,软镜组则经T管窦道采用纤维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以及相关主要并发症。结果:硬镜组结石取净率优于软镜组(90.3%vs64.5%, P=0.033),硬镜组手术时间少于软镜组(63±58 min vs 130±44 min, 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采用经T管窦道硬镜联合钬激光进行碎石取石是安全、可行、高效的,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胆道外科术后残余结石可优选的微创治疗策略。

王斌[9](2019)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术中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术前留置PTCD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一期缝合并术中经PTCD管行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检查与单纯留置PTCD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基础上,术中经PTCD行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检查能否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微创治疗效果。[方法]按照严格纳入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肝胆胰外科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入院时存在急性胆管炎或严重梗阻性黄疸,需行胆道减压引流,无PTCD穿刺禁忌症,均于入院后1-3天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穿刺引流术,术前保持PTCD引流通畅,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并术中胆总管一期缝合。根据术中是否行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检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在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基础上经PTCD管行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检查,对照组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收集各组患者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结石数量、最大结石直径、胆总管内径、入院时急性胆管炎情况、术前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手术情况资料:手术情况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第3天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发症指标(术后并发胆管炎、胆漏、结石残留、胆道狭窄、总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使用SPSS 21.0软件包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P<0.05,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证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患者126例,年龄20-69岁,男46例,女80例,实验组64例,对照组62例。手术成功126例,无中转开腹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无再次腹腔探查病例。实验组患者术中胆道造影未发现结石残留病例,术后复查亦未发现结石残留或胆道狭窄病例,术后无胆漏病例,仅4例合并胆管炎。对照组患者术后复查结石残留3例,胆漏7例,术后合并胆管炎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胆道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胆漏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肝外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炎或严重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PTCD穿刺引流,有利于感染控制和肝功能恢复,并且术中可行免T管缝合,术后肝功能恢复快。2、术中经PTCD管行胆道造影检查可及时发现残留结石,降低术后因残留结石再次手术或内镜取石的风险,同时在预防因缝合技术导致的术后胆道狭窄方面有积极意义。3、术中经PTCD管行注水试验,可及时验证高胆道压力下是否有胆漏的发生,检验缝合质量,可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率。

陈麟[10](2017)在《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术后肝胆管残余结石中的应用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残余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4月-2015年12月肝胆结石经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经窦道取石的取净率及并发症。结果:683例患者中,术后胆管残余结石431例,残石率约63%。采用术后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后,397例患者全部取净结石,取净率92%。对患者在术前采用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处理,可以缓解呕吐症状。合并胆道出血,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冲洗控制。结论:纤维胆道镜通过T型管形成的窦道可基本清除肝胆管残余结石。

二、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引导下经 T 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疗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1.设备与器械:
        2.取石方法:
结 果
    一、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情况
    二、疗效及并发症
讨 论

(2)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回顾性总结:
        1.1.2 两组术式:
    1.2 方法
        1.2.1 术中采用纤维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仪碎石取石:
        1.2.2 术中采用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2.2术后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实验动机
    实验目标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展望前景

(3)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和排除标准
    1.5 仪器与试剂
2.方法
    2.1 治疗方法和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
        2.1.1 治疗方法
        2.1.2 两组治疗方案的选择
        2.1.3 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方剂的确定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基线资料
        2.2.2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2.2.3 肝功能指标
        2.2.4 胆汁引流量及T管拔出时间
        2.2.5 术后随访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对比
    3.4 两组胆汁引流量及拔出T管时间
    3.5 两组随访结果及其影响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5.1 随访结果
        3.5.2 两组手术方式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3 多次胆道手术史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4 术前异常血象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5 两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对结石复发的影响
        3.5.6 两组患者与结石复发相关独立风险因素的Logic回归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4)预置斑马导丝在LCBDE术后拔T管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胆外科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三镜同期LBEPS联合经腹顺行ENBD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道探查术后胆管狭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胆道结石失败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术后结石。
    3.2 肝内胆管解剖结构异常。
    3.3 病变胆管开口位置严重狭窄。
    3.4 胆管内径纤细过度。
    3.5 误诊。
    3.6 操作不恰当。

(7)纤维胆道镜治疗246例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围术期VAS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8)经T管窦道硬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1.2.2 操作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硬镜联合钬激光在经T管窦道处理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3.2 经T管窦道鞘管内硬镜直视下碎石取石的临床价值
    3.3 经T管窦道硬镜碎石取石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9)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术中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术后肝胆管残余结石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2.2 合并症
3讨论

四、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引导下经 T 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疗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J]. 张伟,易惠明,张剑,王兵.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1(04)
  • [2]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J]. 陈晨,李业荣,吴金术,米杨,汪新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1(12)
  • [3]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肝外胆管结石术后应用研究[D]. 张晟铭.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预置斑马导丝在LCBDE术后拔T管中的临床应用[D]. 彭雄兵.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三镜同期LBEPS联合经腹顺行ENBD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D]. 范海军.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6]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胆道结石失败原因[J]. 王威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4)
  • [7]纤维胆道镜治疗246例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 程跃茹,李建军. 安徽医学, 2019(07)
  • [8]经T管窦道硬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研究[J]. 黄佳,黄海,方兆山,张智,桂善乐,罗金武,阮婕.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07)
  • [9]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术中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中的应用[D]. 王斌.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10]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术后肝胆管残余结石中的应用体会[J]. 陈麟. 中外医学研究, 2017(31)

标签:;  ;  ;  ;  

纤维胆道镜治疗残余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