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特异 GT3 绿色轮胎

固特异 GT3 绿色轮胎

一、固特异GT3绿色轮胎(论文文献综述)

吴淑华,杨逸雯[1](2021)在《从专利申请分析轮胎企业的研发能力及轮胎技术发展》文中指出从国内外轮胎企业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情况分析我国轮胎企业的研发能力以及轮胎技术发展方向。与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世界轮胎巨头相比,我国轮胎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专利布局和专利有效率等方面都存在差距,需要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产品保护意识;近几年我国轮胎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很快,说明轮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从我国轮胎企业申请的专利内容可以看出,电动汽车轮胎、安全轮胎、绿色轮胎、低断面轮胎和具有各类不同特性的轮胎是我国轮胎发展的重要方向。

吉海军[2](2020)在《轮胎用新型生物基衣康酸酯弹性体设计、合成及性能调控》文中提出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化石资源的日益短缺,不仅要求轮胎安全、长寿命、节油,而且对轮胎原材料及环保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研究将生物基原料衣康酸酯化、与烯烃共聚制备出了衣康酸酯弹性体。本课题以此为基础,明确了衣康酸酯弹性体中单体配比对动静态力学性能、填料相互作用影响,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官能化制备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同时将高酯基密度的生物基衣康酸酯引入到乳聚丁苯橡胶中对其进行改性及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希望基于生物基化学品的新型弹性体在“高性能”(绿色)轮胎材料方面有所应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论文第二章),采用低温乳液聚合将不同比例的衣康酸二丁酯(DBI)和丁二烯(Bd)聚合制备了共聚物(PDBIB),基于白炭黑、炭黑体系制成复合材料,并将其与市售丁苯橡胶进行对比,优选出动静态力学性能优异的Silica/PDBIB40及CB/PDBIB70。同时对PDBIB进行了 200L中试,为今后产品走向市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论文的第二部分(论文第三章),利用环氧开环形成共价键,将甲基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GMA)引入到聚合中,设计并合成了不同衣康酸酯含量的环氧化共聚物(PDBIBG),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白炭黑与PDBIBG基体之间发生开环形成共价键,白炭黑的分散显着改善。拉伸强度在12~16MPa之间,断裂伸长率在200~300%之间,PDBIBG30的动态力学性能与溶聚丁苯橡胶性能相当,具有在低滚阻绿色轮胎领域应用的潜力。本论文的第三部分(论文第四章),将生物基衣康酸二丁酯引入到ESBR中,合成不同衣康酸酯含量的D-ESBR,并制得silica/D-ESBR。酯基引入ESBR后,白炭黑的分散和其与分子链的界面作用均得到改善。研究了 DBI引入量对silica/D-ESBR的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等的影响。其中,DBI引入量为5%的D-ESBR具有优异的动静态性能、较低的生热和较好的耐老化性。

毛启明[3](2020)在《加工工艺对高分散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论文主要采用三段混炼工艺,并通过改变不同的条件制备了一系列的高分散白炭黑填充溶聚丁苯橡胶(SSBR)/顺丁(二烯)橡胶(BR)的复合胶料,并在此过程中借助了炭黑填料分散仪、门尼粘度仪、电子拉力试验机、邵坡尔磨耗试验机、动态粘弹性测试仪等性能表征仪器对并用复合胶产品进行了性能的测试。通过控制ZnO的在共混过程中的加料顺序,考察了氧化锌的加料顺序对白炭黑填料在共混胶中的分散效果以及和所制备得到的胎面胶综合性能的相互作用。分别在一段混炼、二段混炼及三段混炼不同时间段加入Zn O,发现ZnO在二段混炼过程和三段混炼过程加入,可以显着提高填料在混炼过程中在橡胶体系中的分散程度和均匀程度,加快胶料的硫化速度;SSBR/BR共混所制备得到的并用胶,其硬度显着减小,拉伸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都很大程度的提高,复合胶料的断裂伸长率降低的也较明显;有利于填料和白炭黑在橡胶体系中的分散,降低了填料间的相互作用,Payne的效应比一段混炼过程加入ZnO的白炭黑胶料的效应有所减小;ZnO在三段混炼过程加入,其所制备得到的硫化胶在0℃下的损耗因子值tanδ最大,在60℃下的损耗因子值tanδ最小,说明在三段混炼的阶段选择加入ZnO,所制备得到的白炭黑补强复合胶料的抗湿滑的阻力性能最好,轮胎在滚动时的阻力最低,耐磨性最佳。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混炼橡胶工艺中恒温混炼的时间和转子的转速和所制备得到的复合胶之间的关系。恒温混炼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白炭黑与硅烷偶联剂之间的反应(硅烷偶联化的程度),从而直接影响到白炭黑和其他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情况,以及胶料在密炼机中恒温混炼的时间对复合胶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胶料在密炼机中的恒温混炼时间的延长,白炭黑在并用胶料中分散的均匀程度也会变好,当超过一定时间后,白炭黑会重新发生团聚;门尼粘度先增大后不变;Payne效应先减弱后逐渐增强。混炼过程中我们对转子所设定的转速不是越大越好,当我们将转速设定为80 r/min的情况下,SSBR/BR并用胶在填料分散以及并用胶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停放温度和停放湿度也会对白炭黑絮凝发生影响,从而影响胶料性能。胶料经过不同时间的停放后,门尼粘度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大,且胶料在停放时温度越高,门尼粘度也会越大,焦烧的时间越长,储能模量G’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Payne效应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白炭黑补强胶料的停放湿度越大,其胶料门尼粘度越大,胶料的焦烧的时间也越短;停放时湿度越低,越有利于胶料稳定;停放湿度越大,复合胶的拉伸性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变化不是很显着。

李良[4](2019)在《浅析轮胎行业现状、发展及面临主要挑战》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轮胎行业的高速发展,其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但就我国轮胎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来说,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本文主要从我国轮胎行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轮胎的产品性能及品牌知名度。

李自托[5](2017)在《绿色轮胎及配套材料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绿色轮胎的性能指标,对全球绿色轮胎市场现状、制造技术、配套材料发展现状及潜力进行了扼要的分析,指出发展绿色轮胎,将是我国轮胎行业二次发展的契机。

刘帅[6](2015)在《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碳排放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若不尽快改善,这一问题还将持续恶化。发达国家掀起了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轮胎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制造工业,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特征已无法适应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潮流,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轮胎产业转型成为当前我国轮胎产业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转型理论等经济学、管理学及化工技术与经济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国内外轮胎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阐述我国轮胎产业朝低碳经济方向转型的现实动因与碳排放动因。从低碳经济的视角,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轮胎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的思路、方式及政策建议。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与理论基础。绪论指出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理论基础部分对本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轮胎与轮胎产业、绿色轮胎等,分析了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低碳经济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及产业转型理论,并对轮胎产业发展特点、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的内涵进行了概述,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我国轮胎产业的国际产业环境分析与国内发展趋势预测。在对我国轮胎产业所处的国际产业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国外轮胎产业以绿色轮胎为主流的低碳化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相关启示;同时描述了我国轮胎产业发展的现状,对我国轮胎产量及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并指出国内轮胎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轮胎产业低碳转型的前景与空间。第三部分是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对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的动因机理进行分析。从五个维度揭示了我国轮胎产业低碳化转型的现实动因,并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我国轮胎产业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揭示了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的碳排放压力及低碳化转型潜力的动因。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对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构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出指标权重,选择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搜集到的数据,对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为我国轮胎产业向低碳化转型提供了实证依据。第五部分是应用研究,包括两章内容。根据我国轮胎产业低碳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轮胎产业朝低碳经济方向转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总体思路,从转型方式与体制机制两方面阐述了我国轮胎产业的转型,包括轮胎产业及其企业在资源利用、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方面的转型以及政府的体制机制和社会公众消费理念的转型。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轮胎产业的传统粗放式增长模式,无法适应全球发展低碳经济及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国内外环境,面向低碳经济的产业转型是我国轮胎产业的必然选择。以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国轮胎产业的转型,除了轮胎产业及其企业在资源利用、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方面实现转型之外,各级政府建立的体制机制保障以及社会公众低碳消费理念的引导都是推动我国轮胎产业朝低碳方向转型的重要条件。

张利伟[7](2013)在《改性木薯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使用不同链长的酯化剂(乙酸酐、辛烯基琥珀酸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及交联剂在相应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改性,采用微波法制备酯化和交联木薯淀粉,以期得到具有疏水性的酯化和交联木薯淀粉。实验讨论了酯化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或pH值对取代度或交联度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TG)表征了改性木薯淀粉的结构和热稳定性。乙酸酯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80℃,醋酸酐用量48.45g,反应时间3h,浓硫酸用量0.1ml。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45℃,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3.2g,反应时间4.5h,pH值为9。十二烷基苯磺酸酯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80℃,酯化剂与葡萄糖单元摩尔比为0.06:1,反应时间4h,pH值为14。交联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反应温度为50℃,交联剂用量为淀粉的2.5%,反应时间2.5h,pH值为11。红外光谱显示乙酸酯淀粉酯化淀粉在1751cm-1处有一个明显的脂肪酸酯的C=O键,同时在1374cm-1和1436cm-1出现甲基的二重吸收峰;辛烯基琥珀酸酯在1722cm-1和1573cm-1处有一个明显的吸收峰,十二烷基苯磺酸淀粉在1340cm-1和1153.9cm-1处出现了磺酸酯基R1—SO2—OR2在1370cm-1~1335cm-1和1200cm-1~1170cm-1处的特征吸收峰,这都证明了木薯淀粉链上都发生了酯化反应。交联淀粉与原木薯淀粉的红外光谱没有明显区别。在偏光显微镜下,淀粉的结晶结构能够显示出黑色偏十字光,淀粉经改性后,晶区结构部分或者全部被破坏,淀粉颗粒显示的偏十字光明显减少。这也能经x射线衍射证明,经过酯化后的醋酸酯淀粉、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酯淀粉的衍射峰由原来的四个尖锐衍射峰变为一个或几个平缓的衍射峰,结晶结构被破坏,但交联淀粉的衍射峰改变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交联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并未触及到淀粉内部,没有破坏淀粉的结晶结构。改性木薯淀粉的热稳定性能测试,乙酸酯淀粉分解温度(368.10℃)有较大的提高,但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292.17℃)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酯淀粉(307.18℃)有所下降,而交联的淀粉的分解温度差别不大。接着将不同酯化度或交联度的木薯淀粉在乳液状态下与天然胶乳共混共沉,制备改性木薯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利用电子拉伸试验机测试硫化后改性木薯淀粉/NR复合材料的拉伸和撕裂性能,选取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利用TG、DMA、 RPA、 SEM考察了不同种类的改性木薯淀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各种改性木薯淀粉的取代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性能会随之增加,但选用交联淀粉来补强NR时,要选取合适的交联度的交联淀粉,因为过度交联的淀粉补强效果反而下降。TG结果表明酯化/交联改性后的木薯淀粉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有所增加。DMA和RPA结果表明醋酸酯淀粉/NR、十二烷基苯磺酸酯淀粉/NR和交联淀粉/NR复合材料在0℃和60℃tanδ低于NR,抗湿滑性能轻微下降,但滚动阻力下降明显,木薯淀粉/NR和辛烯基琥珀酸酯淀粉/NR复合材料tanδ大于NR,抗湿滑性和滚动阻力均增加。拉伸断面的扫描电镜图显示,木薯淀粉经改性后,提高了木薯淀粉粒子在NR中的分散程度,改性效果明显,粒子粒径有减小的趋势,改性淀粉的表面粗糙,增强了淀粉与橡胶基体的界面作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于清溪[8](2013)在《轮胎的绿色特性与发展》文中提出概述了绿色轮胎起源与发展历程、轮胎安全认证与节能环保法规以及轮胎"三化"与技术创新;阐述了欧盟、美国等国家对节能与环保轮胎滚动阻力限制,以及低噪声与静音轮胎、冬用与全天候轮胎、仿生与高速安全轮胎、高性能与超高性能轮胎、保用与智能轮胎、高里程与长寿命轮胎及其他功能轮胎的性能特点;指出了绿色轮胎将要步入一个安全保用、智能以及全天候、高里程、长寿命的新时期。

钱伯章[9](2012)在《节能减排轮胎发展趋势》文中认为全面分析了节能减排轮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国外轮胎企业巨头研发节能轮胎的步伐。

艾军伟[10](2011)在《改性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文中指出本文选用天然有机材料淀粉和天然橡胶(NR)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易行的改性方法制备了性能优良、环境友好的淀粉/NR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淀粉粒径较大,存在结晶结构,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可以通过活性小分子及大分子界面改性剂达到淀粉对橡胶材料补强的目的。首先通过直接混炼法制备了Si69原位界面改性和包覆改性的淀粉/NR复合材料。Si69的加入,可使淀粉/NR复合材料的焦烧时间延长,正硫化时间延后,改善了淀粉在橡胶中的分散性和加工性能;随着Si69用量的增加,tanδ峰值减小,力学损耗降低。由于Si69改善了淀粉的表面性质,增强了淀粉与NR基体的界面结合,使淀粉/NR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得到提高,特别是二次硫化后提高尤为显着。与原位改性法相比,Si69包覆改性可使淀粉分散更加精细,界面作用更强,因此少量Si69对淀粉进行包覆改性,即可使淀粉对NR产生较好的补强效果,并有效地降低复合材料的压缩疲劳生热。对Si69包覆改性的补强机理研究表明:经Si69包覆改性后的淀粉/NR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明显增加,二次硫化后交联密度进一步增加;在正常的混炼和硫化温度条件下,Si69分子中的硅氧烷基与淀粉的羟基发生缩合反应,并参与NR的硫化,破坏了淀粉自身的结晶结构和链水结晶,从而显着提高淀粉与NR间的界面结合作用,获得良好的补强效果。环氧化天然胶(ENR)对淀粉/NR复合材料具有显着的补强效果,不仅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还能有效地降低淀粉/NR复合材料的滚动阻力并提高其抗湿滑性能。当ENR-25用量为5phr时,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在正常的混炼和硫化温度条件下,ENR的环氧基与淀粉的羟基发生开环反应,同时产生氢键作用,并与NR分子链共硫化,破坏了淀粉自身的结晶结构和链水结晶结构,可有效增强淀粉与NR基体间的界面结合,使淀粉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得到改善,综合性能显着提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Si69包覆改性的淀粉部分代替炭黑应用于NR/炭黑复合体系中。结果表明,与未改性淀粉/NR/炭黑复合材料相比,Si69包覆改性淀粉/NR/炭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明显提高,滚动阻力显着降低,动态压缩疲劳生热性能和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得到改善,甚至优于NR/炭黑复合材料,且密度小于NR/炭黑复合材料。该研究对制备性能优良的绿色轮胎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二、固特异GT3绿色轮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特异GT3绿色轮胎(论文提纲范文)

(1)从专利申请分析轮胎企业的研发能力及轮胎技术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从国内外轮胎企业专利情况分析其研发能力
2 从国内轮胎企业专利申请看轮胎发展方向
    2.1 电动汽车轮胎
    2.2 安全轮胎
    2.3 绿色轮胎
    2.4 低断面轮胎
    2.5 其他特殊性能轮胎
3 结语

(2)轮胎用新型生物基衣康酸酯弹性体设计、合成及性能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绿色轮胎用橡胶材料
        1.2.1 绿色轮胎设计
        1.2.2 绿色轮胎原材料
    1.3 新型生物基合成弹性体
        1.3.1 生物质单体开发
        1.3.2 新型生物基弹性体
    1.4 官能化研究
    1.5 轮胎滚动阻力
    1.6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7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8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生物基衣康酸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2.2.3 PDBIB的制备
        2.2.4 白炭黑/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2.5 炭黑/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2.6 白炭黑/炭黑混合填料/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2.7 测试及表征
    2.3 PDBIB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3.1 PDBIB的分子量及转化率
        2.3.2 PDBIB的FTIR谱图
        2.3.3 PDBIB的核磁谱图及共聚组成
    2.4 Silica/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与丁苯橡胶对比
        2.4.1 Silica/PDBIB混炼胶的硫化特性
        2.4.2 白炭黑分散和silica/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
        2.4.3 Silica/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对比
        2.4.4 Silica/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磨耗性能
        2.4.5 Silica/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2.4.6 Silica/PDBIB与silica/SBR纳米复合材料性能对比
        2.4.7 小结
    2.5 CB/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与丁苯橡胶对比
        2.5.1 CB/PDBIB混炼胶的硫化特性
        2.5.2 炭黑分散和CB/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
        2.5.3 CB/PDBIB及CB/ESBR1502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对比
        2.5.4 CB/PDBIB及CB/ESBR1502纳米复合材料的磨耗性能对比
        2.5.5 CB/PDBIB及CB/ESBR1502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对比
        2.5.6 小结
    2.6 Silica/CB/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与丁苯橡胶对比
        2.6.1 Silica/CB/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
        2.6.2 Silica/CB/PDBIB的RPA分析
        2.6.3 Silica/CB/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2.6.4 Silica/CB /PDBIB纳米复合材料的磨耗性能及压缩生热
        2.6.5 小结
    2.7 PDBIB的200L中试研究
        2.7.1 低温乳液聚合制备衣康酸酯橡胶工艺
        2.7.2 小试中试性能对比
        2.7.3 小结
    2.8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生物基环氧型衣康酸酯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3.2.3 PDBIBG的制备
        3.2.4 白炭黑/PDBIBG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3.2.5 测试及表征
    3.3 PDBIBG的合成及表征研究
        3.3.1 PDBIBG的分子量及转化率
        3.3.2 PDBIBG的核磁分析
    3.4 Silica/PDBIBG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丁苯橡胶对比
        3.4.1 Silica/PDBIBG纳米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
        3.4.2 Silica/PDBIBG混炼胶应变与储能模量及损耗因子的关系
        3.4.3 Silica/PDBIBG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3.4.4 Silica/PDBIBG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对比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生物基衣康酸二丁酯改性乳聚丁苯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4.2.3 D-ESBR的制备
        4.2.4 白炭黑/D-ESBR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4.2.5 测试及表征
    4.3 D-ESBR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3.1 D-ESBR的分子量及转化率
        4.3.2 D-ESBR的FTIR谱图
        4.3.3 D-ESBR的核磁谱图
        4.3.4 D-ESBR的DSC曲线
        4.3.5 D-ESBR的TGA曲线
    4.4 Silica/D-ESBR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4.4.1 Silica/D-ESBR纳米复合材料的XRD谱图
        4.4.2 Silica/D-ESBR纳米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和交联密度
        4.4.3 白炭黑分散和silica/D-ESBR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
        4.4.4 Silica/D-ESBR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4.4.5 Silica/D-ESBR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4.4.6 Silica/D-ESBR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氧老化性能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加工工艺对高分散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绿色轮胎
        1.2.1 绿色轮胎设计途径
    1.3 绿色轮胎用橡胶材料
        1.3.1 溶聚丁苯橡胶
        1.3.2 聚丁二烯橡胶
        1.3.3 天然橡胶
    1.4 补强体系
        1.4.1 炭黑
        1.4.2 白炭黑
    1.5 氧化锌
        1.5.1 纳米氧化锌对橡胶加工工艺的影响
        1.5.2 纳米氧化锌对硫化胶物理性能的影响
    1.6 其它绿色轮胎用助剂
        1.6.1 环保油
        1.6.2 预分散橡胶助剂母粒
        1.6.3 加工助剂
    1.7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ZnO加料顺序对高分散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主要原料实验配方(质量份)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4 试样制备
        2.2.5 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ZnO的结构表征
        2.3.2 胶料的分散性
        2.3.3 硫化特性
        2.3.4 力学性能
        2.3.5 Payne效应
        2.3.6 动态力学性能
        2.3.7 耐磨性能
        2.3.8 SSBR/BR并用胶热氧老化性能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混炼工艺对高分散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恒温混炼时间对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3.2.1 实验部分
        3.2.2 结果与讨论
    3.3 转子转速对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3.3.1 实验部分
        3.3.2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停放条件对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停放温度对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4.2.1 实验部分
        4.2.2 结果与讨论
    4.3 停放湿度对并用胶性能的影响
        4.3.1 实验部分
        4.3.2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浅析轮胎行业现状、发展及面临主要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轮胎行业现状
2 中国轮胎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3 中国轮胎行业面临的机遇
4 结语

(5)绿色轮胎及配套材料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绿色轮胎含义
    1.1 绿色轮胎的内涵
    1.2 绿色轮胎性能指标
2 绿色轮胎的优势
3 绿色轮胎市场现状及市场潜力
    3.1 全球现状及潜力
    3.2 国内现状及潜力
4 绿色轮胎制造技术
    4.1 轮胎设计
        4.1.1 轮胎结构设计
        4.1.2 配方设计
        4.1.3 花纹设计
    4.2 绿色炼胶技术
    4.3 硫化技术
    4.4 自动化技术
5 绿色轮胎配套材料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
    5.1 轮胎结构与各部位选材范围
    5.2 绿色轮胎用橡胶材料
    5.3 骨架及补强材料
    5.4 其他助剂

(6)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对低碳经济的研究
        1.3.2 对轮胎产业的研究
        1.3.3 对轮胎产业低碳化转型的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2.1.2 轮胎与轮胎产业
        2.1.3 绿色轮胎
    2.2 相关理论的研究
        2.2.1 低碳经济理论
        2.2.2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2.2.3 产业转型理论
    2.3 轮胎产业发展特点
        2.3.1 资源依赖度高
        2.3.2 能源消耗量大
        2.3.3 技术带动力强
        2.3.4 与汽车产业联系紧密
    2.4 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的内涵
        2.4.1 轮胎产业资源利用转型
        2.4.2 轮胎产业结构转型
        2.4.3 轮胎产业组织转型
    2.5 本章小结
3 我国轮胎产业的国际产业环境分析与国内发展趋势预测
    3.1 我国轮胎产业的国际产业环境分析
        3.1.1 国际轮胎产业发展现状
        3.1.2 国际轮胎产业发展趋势
        3.1.3 国际轮胎产业发展启示
    3.2 我国轮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预测
        3.2.1 我国轮胎产业发展现状
        3.2.2 我国轮胎产业发展供需预测
        3.2.3 我国轮胎产业发展的趋势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的动因分析
    4.1 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的现实动因分析
        4.1.1 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担当
        4.1.2 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驱动
        4.1.3 “两型”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
        4.1.4 国际竞争力提升需要的呼唤
        4.1.5 低碳消费理念的诉求
    4.2 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的碳排放动因分析
        4.2.1 轮胎产业碳排放量测算方法选择
        4.2.2 轮胎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测算
        4.2.3 轮胎产业碳排放量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与分析
    5.1 评价体系构建
        5.1.1 构建的原则
        5.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3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5.2 评价方法的选择
        5.2.1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思想
        5.2.2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5.3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4 评价与分析
        5.4.1 资源与能源利用水平
        5.4.2 废物排放与处理水平
        5.4.3 生产发展水平
        5.4.4 科技创新水平
        5.4.5 科学管理水平
        5.4.6 市场竞争水平
        5.4.7 低碳化发展综合水平
        5.4.8 实证结论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的思路与方式
    6.1 产业转型的思路
        6.1.1 指导思想
        6.1.2 总体目标
        6.1.3 总体思路
    6.2 产业转型的方式
        6.2.1 清洁资源与能源利用
        6.2.2 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链循环
        6.2.3 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
        6.2.4 低碳技术开发与创新
        6.2.5 绿色轮胎产品开发与推广
        6.2.6 产业复合与共生网络
        6.2.7 企业项目管理低碳化
    6.3 本章小结
7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7.1 健全产业转型的法律法规
        7.1.1 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框架
        7.1.2 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
    7.2 完善产业转型的经济政策
        7.2.1 财政政策
        7.2.2 税收政策
        7.2.3 金融政策
    7.3 强化产业转型的市场机制
        7.3.1 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
        7.3.2 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
        7.3.3 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责任联动机制
    7.4 加强产业转型的监管工作
        7.4.1 建立低碳经济考核评价体系
        7.4.2 加强对产业运行的监测分析
    7.5 优化产业转型的人力资源
        7.5.1 加强人才培养
        7.5.2 改善用人机制
    7.6 引导低碳消费理念与模式
    7.7 本章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205/65/R/15型轮胎生产主要设备耗电量
    附录2 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专家情况一览表
    附录3 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指标重要度调查
    附录4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
    附录5 我国轮胎产业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定性指标调查问卷
    附录6 AHP-模糊综合评价判断矩阵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改性木薯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绿色轮胎的优点
    1.3 降低滚动阻力的方法
    1.4 疏水淀粉的种类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酯化木薯淀粉的制备
    2.4 混炼胶的实验配方
    2.5 复合材料制备
    2.6 混炼胶和硫化胶的制备
    2.7 改性木薯淀粉的结构与性质的表征
    2.8 改性木薯淀粉/NR复合材料性能的表征
3 结果与讨论
    3.1 改性木薯淀粉取代度的单因素实验
    3.2 改性木薯淀粉傅立叶变换红外测试(FI-IR)
    3.3 改性木薯淀粉差示扫描分析(DSC)
    3.4 改性木薯淀粉热失重分析(TG/DTG)
    3.5 改性木薯淀粉偏光显微观察
    3.6 改性木薯淀粉的X射线衍射(XRD)
    3.7 取代度对改性木薯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3.8 改性木薯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热重分析(TG/DTG)
    3.9 改性木薯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动态力学分析(DMA)
    3.10 改性木薯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RPA分析
    3.11 改性木薯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断面扫描电镜分析(SEM)
4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轮胎的绿色特性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 轮胎性能与功能的战略转变
    2.1 轮胎安全认证与节能环保法规
    2.2 轮胎“三化”与技术创新
3 绿色轮胎发展的多样化
    3.1 节能与环保轮胎
        3.1.1 欧盟对节能环保轮胎滚动阻力限制
        3.1.2 美国对节能环保轮胎滚动阻力限制
        3.1.3 日本对节油环保轮胎滚动阻力限制
        3.1.4 韩国对节油环保轮胎滚动阻力限制
    3.2 低噪声与静音轮胎
    3.3 冬用与全天候轮胎
    3.4 仿生与高速安全轮胎
    3.5 高性能与超高性能轮胎
    3.6 保用与智能轮胎
    3.7 高里程与长寿命轮胎
    3.8 其他功能轮胎
4 结语

(10)改性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橡胶填充补强简述
        1.2.1 橡胶填充补强机理
        1.2.2 影响橡胶填充补强的主要因素
        1.2.3 橡胶的主要填充补强剂
    1.3 淀粉
        1.3.1 淀粉的分子结构
        1.3.2 淀粉的种类和性质
        1.3.3 淀粉的改性
    1.4 淀粉在橡胶中的应用
        1.4.1 用于橡胶的淀粉黄原酸酯
        1.4.2 新型橡胶填充剂——BioTred淀粉
        1.4.3 淀粉纳米晶增强橡胶
        1.4.4 直接共混法(DCM)改性橡胶
        1.4.5 乳液共混沉淀法(LCM)改性橡胶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1.5.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Si69 原位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材料
        2.2.2 实验配方
        2.2.3 混炼胶和硫化胶的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玉米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2.3.2 淀粉用量对淀粉/NR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3.3 Si69 用量对淀粉/NR复合材料硫化特性的影响
        2.3.4 硫化时间对Si69 原位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3.5 Si69 原位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2.3.6 Si69 原位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RPA分析
        2.3.7 Si69 原位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2.3.8 Si69 原位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材料
        3.2.2 实验配方
        3.2.3 改性淀粉的制备
        3.2.4 混炼胶及硫化胶的制备
        3.2.5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Si69 包覆改性淀粉的结构与性能
        3.3.2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
        3.3.3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RPA分析
        3.3.4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3.3.5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及断面形貌
        3.3.6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补强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NR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材料
        4.2.2 实验配方
        4.2.3 混炼胶及硫化胶的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ENR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
        4.3.2 ENR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RPA分析
        4.3.3 ENR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4.3.4 ENR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及断面形貌
        4.3.5 ENR改性淀粉/NR复合材料的补强机理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i69 包覆改性淀粉在NR /炭黑复合体系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材料
        5.2.2 实验配方
        5.2.3 混炼胶及硫化胶的制备
        5.2.4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炭黑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
        5.3.2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炭黑复合材料的RPA分析
        5.3.3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炭黑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5.3.4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炭黑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5.3.5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炭黑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5.3.6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炭黑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疲劳生热性能
        5.3.7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炭黑复合材料的密度和耐磨性能
        5.3.8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炭黑复合材料的耐热空气老化性能
        5.3.9 Si69 包覆改性淀粉/NR/炭黑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固特异GT3绿色轮胎(论文参考文献)

  • [1]从专利申请分析轮胎企业的研发能力及轮胎技术发展[J]. 吴淑华,杨逸雯. 轮胎工业, 2021(05)
  • [2]轮胎用新型生物基衣康酸酯弹性体设计、合成及性能调控[D]. 吉海军. 北京化工大学, 2020
  • [3]加工工艺对高分散白炭黑填充SSBR/BR并用胶性能的影响[D]. 毛启明.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4]浅析轮胎行业现状、发展及面临主要挑战[J]. 李良. 中国设备工程, 2019(08)
  • [5]绿色轮胎及配套材料综述[J]. 李自托. 化学工业, 2017(04)
  • [6]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轮胎产业转型研究[D]. 刘帅. 青岛科技大学, 2015(05)
  • [7]改性木薯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利伟. 海南大学, 2013(02)
  • [8]轮胎的绿色特性与发展[J]. 于清溪.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3(01)
  • [9]节能减排轮胎发展趋势[J]. 钱伯章. 世界橡胶工业, 2012(08)
  • [10]改性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 艾军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固特异 GT3 绿色轮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