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花具有药用价值

啤酒花具有药用价值

一、啤酒花具有药用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赵亚琴,樊丛照,张际昭,邱远金,辛海量,李晓瑾,张本刚,王果平[1](2021)在《基于简化基因组技术的啤酒花栽培种和野生种SNP位点开发及遗传结构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为揭示新疆啤酒花Humulus lupulus野生与栽培个体间的遗传关系、遗传结构及野生资源的遗传潜力。方法利用SLAF-seq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新疆20个野生个体和18个栽培个体的SNP位点进行了开发与鉴定。利用系统发育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等方法,从基因组水平揭示了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的遗传结构。结果结果表明,通过SLAF-seq测序共获得863 228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有443 922个,共获得2 867 140个SNP位点。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野生个体和栽培个体整体上可各自分为2个聚类簇。总的Shanon-Wiener指数平均为0.397,其中野生个体为0.455,栽培个体为0.398;总的Nei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49,其中野生个体为0.293,栽培个体为0.250。AMOVA分析表明,啤酒花的主要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间,野生个体与栽培个体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结论新疆分布的野生啤酒花个体与栽培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但是野生啤酒花个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说明新疆啤酒花的野生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育种潜力。

杨正书,刘亚男,李旭,孙文松[2](2021)在《辽宁省植物分布新资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通过野外调查及资料整理,发现了6个《辽宁植物志》没有收录的植物。其中,圆齿狗娃花(Aster crenatifolius Hand.-Mazz.)在东北地区目前已出版的分类学着作中没有被收录,也未见其他资料报道其在东北地区有分布,为东北新记录;啤酒花菟丝子(Cuscuta lupuliformis Krocker)和东北薄荷[Mentha sachalinensis(Briq.)Kudo]在《中国植物志》中记载辽宁有分布,但在东北地区已经出版的分类学着作中没有被收录,为其在东北地区的分布提供了新资料;毛掌叶锦鸡儿(Caragana leveillei Kom.)、块蓟[Cirsium viridifolium (Handel-Mazzetti) C. Shih]和含苞草(Symphyllocarpus exilis Maxim.)虽然在东北地区目前已出版的分类学着作中被收录,但在《辽宁植物志》中没有被收录,也未见其他资料报道辽宁有分布,为辽宁新记录。这些《辽宁植物志》未收录植物的发现,丰富了已知辽宁省植物物种多样性,为当地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了更加完善的资料。

燕银芳[3](2021)在《天然源和厚朴酚与异黄腐酚的抗菌活性评价及(和)厚朴酚的复配增效研究》文中认为植物真菌病害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最普遍、危害性最强的病害之一,其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导致病原真菌产生了抗性、造成了药剂残留,引起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天然源杀菌剂与环境相容性好,低毒且易降解,故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我国植物资源丰富,这为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论文选取传统中草药厚朴与啤酒花,采用生长速率法,结合活性导向分离的方法评价了所选中草药中的活性化合物对立枯丝核菌、核盘菌、灰葡萄孢、禾谷镰孢菌和稻瘟病菌的抗菌活性,并初步探究了两者的抗菌机理。最后评价了厚朴中的活性化合物与植物精油、酚类及萜烯类化合物的复配效果。现将主要内容分述如下:1.厚朴中抗菌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和厚朴酚抗菌机制初探本章采用活性导向分离的方法,从厚朴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因和厚朴酚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可达2.18μg/m L,明显优于商业化杀菌剂戊唑醇(EC50=3.07μg/m L),故探究了和厚朴酚对立枯丝核菌的抗菌机制。形态学研究表明其对菌丝形态和细胞器均造成了破坏,特别是细胞膜和线粒体。基于转录组学的方式研究和厚朴酚的抗菌机理,发现其主要造成了线粒体及相关功能基因的上下调,特别是影响了ATP的合成。最后,用酶学的方法及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对转录组学结果进行了验证。本研究表明和厚朴酚通过促进活性氧的大量产生,破坏了细胞膜电位,进而破坏线粒体的功能。这一过程影响了菌丝细胞的呼吸作用,并破坏了TCA循环,最终抑制ATP的生成。此外,和厚朴酚还会损坏菌丝细胞膜,从而加速菌丝体的死亡。2.啤酒花中异黄腐酚抗菌机制研究本章评价了药食两用植物啤酒花的80%乙醇提取物及其主要异戊烯基黄酮异黄腐酚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评价了异黄腐酚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其体内抗菌活性。因异黄腐酚对灰葡萄孢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均很强,其对菌丝生长的EC50可达4.32μg/m L,故探究了其对灰葡萄孢的抗菌机理。形态学观察发现其对菌丝形态和细胞器均造成了严重破坏,特别是细胞膜。基于转录组学的方式研究异黄腐酚的抗菌机理,发现其主要通过破坏碳代谢通路和TCA循环来发挥抗菌作用。最后,用RT-qPCR、酶学的方法及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对转录组学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本研究表明异黄腐酚可能存在多种作用方式,其通过影响呼吸作用,破坏了碳代谢通路和TCA循环导致ATP合成受阻,影响菌丝的生长。另外,其通过产生氧化胁迫,造成了膜脂过氧化伤害,进而破坏细胞膜,加速了菌丝体的死亡。3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与植物精油、酚类及萜烯类化合物的复配效果研究本章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与植物精油、酚类及萜烯类化合物在质量比为1:1时对五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用Wadley(1967)公式评价了复配效果,结果表明,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与植物精油、酚类及萜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对立枯丝核菌的复配效果较差,但对其他四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特别是对灰葡萄孢协同增效作用明显。另外,和厚朴酚与活性组分的复配效果优于厚朴酚的复配,其中,和厚朴酚与萜烯的复配效果最好,这为抗菌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卢娜[4](2020)在《六氢β-酸/2-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抑菌活性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啤酒花的重要软树脂成分β-酸在啤酒酿造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显着,β-酸虽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但因其本身的不稳定性,在啤酒酿造工业中常作为副产物被丢弃。而β-酸经催化加氢得到的氢化衍生物六氢β-酸(HBA)性质稳定,且具有很好的抑菌防腐效果,安全性高,因此在食品防腐保鲜领域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HBA不溶于水,在水基食品体系中不能充分的与致病菌接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HBA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环糊精(CD)包合技术是提高低溶解度化合物水溶性和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并且环糊精是一种安全性高、毒性低的包合剂,经口服、静脉和非消化道给药后耐受性良好。论文在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上,选取2-甲基-β-环糊精(M-β-CD)制备了HBA/M-β-CD包合物以提高其水溶性,借助多种测试、表征手段分析所制备包合物的结构特征,考察包合物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作用;进而研究了包合物在典型水基食品体系(番茄汁、牛奶)中的防腐保鲜效果,为HBA/M-β-CD包合物在水基体系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最后为拓宽包合物的应用领域,将其作为活性物质添加到壳聚糖(CS)中以制备活性抑菌膜,并将其对冷鲜羊肉进行包装保鲜。围绕上述问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为改善HBA的水溶性及生物利用度,采用研磨法制备了HBA/M-β-CD包合物,并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包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确证。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核磁共振(1HNMR)结果表明,HBA已成功进入到M-β-CD的空腔中,并且HBA和M-β-CD之间未形成新的化学键,而是以范德华力、氢键等形式相互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HBA/M-β-CD包合物的形貌与它们各自单独的原始形貌均不相同,呈现为不规则的块状结构。通过分子对接获得了包合物的最优构象。相溶解度图表明,HBA和M-β-CD是以1:1主客分子比形成包合物,并且是一个自发过程。溶解度测试结果表明,HBA经过M-β-CD包合后,其水溶性得到了显着提高,溶解度为0.83 mg/m L。(2)考察了HBA/M-β-CD包合物对几种常见食品相关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白色念珠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结果表明,包合物对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食品中常见的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2.5μ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00μg/m L。进而从细菌生长曲线、细胞形态结构、细胞膜通透性等方面,讨论包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包合物主要抑制了单增李斯特菌在对数期的生长繁殖,破坏菌体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使细菌因电解质、核酸、蛋白质的泄露而死亡。(3)将制备的HBA/M-β-CD包合物应用于番茄汁的保鲜,并以山梨酸钾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在12天的储存期间,加入包合物的番茄汁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山梨酸钾组高出约3%,在稳定果汁的抗氧化活性及酸度方面也显着优于山梨酸钾组,并且在较小浓度下,就能表现出明显效果。山梨酸钾作为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食品防腐剂,在维持还原糖的含量以及番茄红素稳定性方面的效果要好于HBA/M-β-CD包合物。(4)研究HBA/M-β-CD包合物对牛奶货架期的影响。通过分析在4℃条件下储存27天,包合物对巴氏灭菌乳的感官、p H值、乳糖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菌落总数、酒精测试、煮沸测试和酸度理化特性的影响,考察HBA/M-β-CD包合物作为天然防腐剂在巴氏灭菌乳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经包合物处理的巴氏灭菌乳在储存期间菌落总数、酸度及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乳糖含量、感官评分和p H值远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浓度为0.15 g/kg以上的HBA/M-β-CD包合物对牛奶的防腐效果最佳,可以有效抑制巴氏灭菌乳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保持其感官和理化特性。进而采用加速预测货架期(ASLT)法预测出添加0.15 g/kg HBA/M-β-CD包合物的巴氏灭菌乳在冷藏(4℃)条件下的货架期为21天以上,预测结果与冷藏实验相一致。(5)制备了含有不同浓度HBA/M-β-CD包合物的HBA/M-β-CD-CS复合膜,并对其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进行了评价。SEM和FT-IR光谱表明,HBA/M-β-CD包合物与C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是以氢键的形式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随着复合膜中包合物含量的逐渐增加(0%~0.15%),薄膜的含水量降低,溶解度、溶胀比和水蒸气透过率均增加。光学测试表明,包合物的加入不仅能保持良好的透光率,还能有效阻隔紫外光的入侵。加入0.10%HBA/M-β-CD后,薄膜的力学性能显着提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7.8 MPa和97.7%。与纯CS膜相比,HBA/M-β-CD-CS复合膜对1,1-二苯基-1-苦基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提高了10倍以上。此外,HBA/M-Β-CD包合物的加入使薄膜对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6)采用HBA/M-β-CD-CS复合膜对冷鲜羊肉进行包装,测定肉样在冷藏期间各项指标的变化,研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复合膜可有效抑制鲜肉中细菌的生长,并延缓TVB-N含量、TBARS值和p H值的上升,同时能较好的维持鲜肉的感官特性。与PE组相比,复合膜对冷鲜羊肉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可将含50%瘦肉样品的货架期延长至12天以上,瘦肉含量为80%的样品延长至8天以上。

杨轲[5](2020)在《引进啤酒花种质资源评价及苦味酸生物合成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既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也是抗癌物质黄腐酚的重要天然来源。甘肃是国内啤酒花生产的主要区域,但是目前面临品种单一、退化严重、产量低下、品质恶化等问题。因此,研究啤酒花种质资源,筛选优质啤酒花材料,解析其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对啤酒花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引进啤酒花种质材料为对象,运用分子标记、相关性分析、组织培养、转录组、蛋白质组测序等技术,进行材料间遗传背景、性状相关性、再生体系建立和有效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等综合研究,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选择60对SSR标记对384份啤酒花种质材料遗传差异、群体结构进行分析,其中24对SSR标记在材料间表现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啤酒花可聚类为5个类群,其中I类1份,II类85份,III类4份,IV类3份,V类291份;群体结构分析表明供试材料能够划分为2个亚群,分别包含94和290份材料。2.从384份啤酒花材料中选取50份遗传差异较大、综合性状优良的代表性材料进行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啤酒花材料间农艺性状变异丰富,α-酸含量与测定农艺性状间并无显着相关性,黄腐酚含量受干鲜比、花穗粗和花穗长三项指标影响较大;依据离差平方和-欧式距离法聚类分析,将50份啤酒花种质材料按照“由好到次”聚类,共划分为5个不同等级类群,第一类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包括28份材料;第二类较好,包括6份材料;第三类表现一般,包括12份材料;第四类表现较差,包括3份材料;第五类表现最差,仅有1份材料。3.从离差平方和-欧式距离法聚类分析筛选出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28份材料中,按照α-酸含量由高到低原则选取5份材料(PJ105、PJ274、PJ043、PJ028和PJ267),再根据激素诱导生根效果筛选后续研究材料,结果表明,啤酒花枝条扦插最适合的模式为土培扦插,啤酒花种质材料PJ274激素诱导生根率最高,可作为组织培养及后续研究的母体材料。组织培育结果表明,诱导啤酒花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是腋芽;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条件为MS培养基+葡萄糖20.0g/L+6-BA 0.1 mg/L+IAA 1.0 mg/L+2,4-D 2.0 mg/L+谷氨酰胺0.002 g/L+PVP 2.0g/L+6.5 g/L琼脂,pH为5.8-6.0;诱导腋芽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激素配比为6-BA 1.0 mg/L+NAA 0.2 mg/L,芽分化率可达66.67%;适合啤酒花腋芽愈伤组织根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激素组合为6-BA 0.1 mg/L+IBA 1.0 mg/L,且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达80%。4.对啤酒花PJ274雌花序不同成熟时期的花序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得到100297个unigene,其中68797条unigene得到功能注释,注释率为68.59%,与桑树(Morus alba L.)的序列相匹配的unigene占36.55%。在雌性花序成熟中期,基因表达上、下调的分别有14135、4412个;在花序成熟后期,基因表达上、下调的分别有9483、8591个,主要参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生物调节、调节生物学过程与响应刺激等过程。在花序成熟中期和后期,鉴定到共同表达上、下调基因分别为1823、1605个。啤酒花苦味酸合成代谢相关途径中的相关基因随着花序的成熟,表达丰度显着变化,以BCAA(支链氨基酸)和MEP(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代谢通路相关基因为主。5.用iTRAQ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啤酒花PJ274雌性花序中苦味酸物质合成代谢过程相关蛋白质进行定量分析,共鉴定到6535个蛋白质,成熟中期和后期样品中,分别鉴定到426、726个差异表达蛋白;生物学代谢途径在成熟过程中发生显着变化,由萜类化合物代谢途径蛋白显着富集转变为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蛋白显着富集状态;对萜类、苦味酸和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分析,确定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质体中;并鉴定到了参与物质转运途径的相关蛋白质,包括6个ATP结合体蛋白、3个脂转移蛋白和36个参与囊泡转运相关蛋白。

黄静铃[6](2020)在《天然产物葎草酮的全生物合成》文中认为葎草酮是啤酒花中的一种天然苦味酸,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一般由提取法制备。随着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工程菌通过发酵法制备天然活性化合物成为一种研究趋势,本研究在工程菌中构建了葎草酮的全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并研究了发酵、提取与分析方法。本研究首先从实验室保存的大肠杆菌菌株Trc-low出发,将源于啤酒花的完整的葎草酮合成途径整合到到出发菌株中,构建了具备葎草酮全合成代谢途径的工程菌并进行了发酵验证。而后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核磁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确证构建的工程菌可以在胞内合成葎草酮。本研究在产葎草酮菌株构建过程中表达的六个异源酶分别是异戊烯基二磷酸异构酶(IDI),异戊二烯基转移酶-1(PT1),以及羧基辅酶A连接酶(CCL2),戊-苯酮合酶(VPS),异戊二烯基转移酶-2(PT2)和葎草酮合酶(monooxygenase)。这六个酶的对应基因经过密码子优化后重组到两个表达载体中用于工程菌的转化。在完成菌株的构建,发酵和产物验证后,本研究进一步对工程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甲羟戊酸添加方式,接种量,诱导剂添加水平对工程菌株发酵产葎草酮的影响。结果发现甲羟戊酸添加方式,接种量,酵母膏和诱导剂对发酵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分批补料添加甲羟戊酸,加入1200μL的诱导剂以及2 g的酵母膏可以提高葎草酮的产量。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组合下,工程菌可产葎草酮0.0675 g/L,占细胞干重1.70%。

张楠[7](2020)在《利用工程大肠杆菌全生物合成蛇麻酮》文中研究表明啤酒花(Humulus lupulus)是啤酒酿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苦味剂,并且常作为药用植物一直应用于传统医学。蛇麻酮是啤酒花中的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有着抗菌消炎、镇静催眠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从啤酒花中提取蛇麻酮的提取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溶剂,而化学合成结构复杂的蛇麻酮成本太高,所以本研究提出了用工程微生物全生物合成蛇麻酮的技术路线。本研究从实验室已有的工程菌株出发,利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将蛇麻酮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整合到工程菌株中,最终实现了全生物合成蛇麻酮的技术路线。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对工程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与分析鉴定,证实了蛇麻酮存在于发酵产物中,表明了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并首次报导了利用工程大肠杆菌实现蛇麻酮的全生物合成。在本研究所构建的工程菌株的有关蛇麻酮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包括:胞质辅酶A连接酶HlCCL2,间苯三酚合酶HlVPS,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IDI,异戊二烯基转移酶HlPT1和HlPT2。在摇瓶水平发酵培养条件中,虽然在产物中成功检测到微量蛇麻酮的存在。但由于外源基因过多导致菌株代谢过程负担过重,菌体浓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蛇麻酮的产量,因此本研究通过进一步的发酵优化实验以提高该工程菌株的菌体浓度。经发酵优化实验获得的适合蛇麻酮发酵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在每升M9培养基的基础配方中添加7.5 mL甲羟戊酸、5 g酵母膏和1 g甜菜碱并分批次添加15 mL亮氨酸可加大菌体浓度。菌体浓度(OD600)从4.70提高到了14.00。本研究为蛇麻酮全生物合成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学术参考。

刘云,朱善元,龚祝南,秦枫,夏文龙,吴双,吴晓洁[8](2019)在《6种中药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荆芥、委陵菜、啤酒花、翻白草、百部和虎杖6种中药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建立了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质量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形态观察和MTT法,对PRRSV进行阻断、抑制、灭活3种作用方式的测定。结果显示,荆芥、委陵菜、啤酒花、翻白草、百部和虎杖对Marc-145细胞的最大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5 mg/mL、1.25 mg/mL、0.63 mg/mL、0.31 mg/mL、1.56 mg/mL和0.47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从细胞形态观察发现,委陵菜和虎杖药物组均未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其余4种药物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病变;从对PRRSV的抑制率来看,荆芥对PRRSV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80.6%、52.2%和56.5%,委陵菜3种作用方式对PRRSV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15.8%、93.0%和125.4%,啤酒花3种作用方式对PRRSV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1.5%、32.0%和82.4%,翻白草3种作用方式对PRRSV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5.6%、129.4%和57.7%,百部3种作用方式对PRRSV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20.2%、61.8%和71.9%,虎杖3种作用方式对PRRSV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110.4%、94.3%和130.8%。综合细胞形态观察和抑制率结果,委陵菜和虎杖抗PRRSV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荆芥和百部。

田沐禾[9](2019)在《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文中提出物质文化研究是人类学的热点领域,符号学也长期关注物的符号研究。如何将物的人类学研究和符号学研究两种理论视野结合起来考察物自身的生命史,成为本文写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本文把人类学和符号学视界融合下考察之物叫做“物语”。任何物质文化现象都是物向人呈现它自身和人向物显示他自身两种力量互构的结果。在这双重显现中,符号尤其是语言符号不仅是中介同时也是人与物关系的建构方式。因此,任何物质活动都与符号化活动交织在一起,都是词与物互动关系建构之物。本文把“物语”定义为词与物关系建构之物。因此物语包括两种基本的符号化方式:(1)先名后物的功能物,指更多地受词语活动支配的物质文化活动。如拉格啤酒的生产受制于一套标准化、概念化的科学技术话语,物充当了这个话语体系中的指涉性功能单位。(2)先物后名的情景物,物自身的生命活动的过程优先于科学技术话语的控制。如艾尔啤酒的生产更注重本土化自然条件、私语化的个体经验对酿造的影响。情景物也不能脱离词语而独立存在,但它在符号化方式上是物亲自出场、自我言说,人不是物的代言者而仅仅是记言人。因此,人类学关于“物的传记”研究是一种“先物后名”的写作:首先面对物,而后“听”它言说并为其立传。相对而言,符号学更关注词语对物质文化活动的控制,即功能物;人类学更关注物的自我言说,即情景物。但是在更多地情况下,符号学物的研究和人类学物的研究彼此隔离。因此,本文试图弥合这种隔离,用“物语”这个概念将先名后物的功能物与先物后名的情景物统一起来,并认为功能物和情景物是“物语”内部的两种符号化方式,彼此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跨界、重叠、转化。本文试图以啤酒这种物质文化现象作为切入点来分析“物语”。在符号学看来,“物语”有三种写作:一是元语言写作,即在纯粹理论思辨的条件下讨论作为观念物的物语。二是文本化写作,即在书写性文本、文献的条件下描述某种具体物语的符号化活动。三是在场性写作,即在田野调查的条件下描述某种物语的符号化活动。本文结合了这三种写作方式,其中“导论”部分重点是物语的元语言写作,一至六章是作为物语的啤酒的文本化写作,七、八章是作为物语的青岛啤酒的在场性写作。本文认为一篇好的人类学物质文化研究论文应该是这三种写作均衡的有机整体。但是限于个人知识水平和专业局限,较多的笔墨用于元语言写作和文本化写作,田野写作比较薄弱。如果说本文有一定侧重点的话,这就是作者更关注作为物语的啤酒是如何被写作、如何被情景物和功能物两种符号化活动所建构的。而目前人类学主流的物的传记写作,更关注的是物质文化的具体内容的描述,而不是把物是如何写作的、物如何被符号化建构的这些内容当做研究重点。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回顾梳理了人类学关于物的传记研究及其主要内容、符号学关于物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啤酒研究的相关文献,勾勒出田野点青岛的基本概况。第二部分包括第一至六章,是“功能物”的写作。通过文献的梳理和研究描述作为物语的啤酒,它是如何由两种文化方式——情景物和功能物所建构并使其发展演变的。第三部分为本文的七、八章,是“情景物”写作。它与传统的人类学田野笔记接近,但又有区别:笔者通过对青岛啤酒的在场性考察,不是用纯粹田野的眼光观察和描述青岛啤酒,而是把青岛啤酒看做是一个情景物符号,重点观察它所负载的文化意义:情景物还是功能物?运用本文在功能物写作中所提炼的符号学理论方法,应用到人类学田野研究中。对青岛啤酒街和精酿啤酒的田野考察,便属于对这种文化重建思潮的近距离观察。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通过对啤酒的传记书写,尝试探讨人类学物的研究的一种符号学范式,探讨这种以功能物和情景物为核心的“物语”范式对人类学研究有何帮助。

刘景雪,姜玉,谢和辉,黄瑾[10](2019)在《中药啤酒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啤酒花是桑科葎草属多年生草质蔓生藤本,雌雄同株,花单性,雌性球穗花序简称酒花。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并归纳总结;考察啤酒花的现代研究进展,为今后该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对啤酒花药理作用进行简要概述,发现啤酒花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二、啤酒花具有药用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啤酒花具有药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简化基因组技术的啤酒花栽培种和野生种SNP位点开发及遗传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基因组DNA制备
    2.2 酶切方案设计
    2.3 测序及产出数据的质量分析
    2.4 SLAF标签和SNP标记的开发
3 结果与分析
    3.1 建库评估
    3.2 测序数据统计与评估
    3.3 SLAF标签与SNP标记的鉴定
    3.4 系统发育分析
    3.5 遗传结构及PCA分析
    3.6 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4 讨论

(2)辽宁省植物分布新资料(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圆齿狗娃花
    1.1 形态特征
    1.2 分布生境
    1.3 药用价值
2 啤酒花菟丝子
    2.1 形态特征
    2.2 分布生境
    2.3 药用价值
3 东北薄荷
    3.1 形态特征
    3.2 分布生境
    3.3 药用价值
4 毛掌叶锦鸡儿
    4.1 形态特征
    4.2 分布生境
    4.3 药用价值
5 块蓟
    5.1 形态特征
    5.2 分布生境
    5.3 药用价值
6 含苞草
    6.1 形态特征
    6.2 分布生境
7 小结

(3)天然源和厚朴酚与异黄腐酚的抗菌活性评价及(和)厚朴酚的复配增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天然源活性物质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中草药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
        1.2.1 中草药提取物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
        1.2.2 中草药精油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
        1.2.3 中草药次生代谢产物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
    1.3 天然源杀菌活性物质的开发与应用
    1.4 天然产物协同增效作用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1.5.1 目的意义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厚朴中抗菌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和厚朴酚抗菌机制初探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供试药材、化合物及植物病原真菌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2.3 主要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厚朴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抗菌活性筛选
        2.3.2 厚朴中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测定
        2.3.3 和厚朴酚对立枯丝核菌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2.3.4 基于转录组学的方式初步研究和厚朴酚的抗菌机理
        2.3.5 和厚朴酚抗菌作用机理验证
        2.3.6 和厚朴酚对立枯丝核菌细胞核的影响
        2.3.7 和厚朴酚对立枯丝核菌的菌核的影响
        2.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厚朴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2.4.2 厚朴提取物中抗菌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与含量测定
        2.4.3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2.4.4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抗菌活性谱及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毒力作用确定
        2.4.5 和厚朴酚对立枯丝核菌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2.4.6 基于转录组学的方式初步研究和厚朴酚的抗菌机理
        2.4.7 基于转录组学结果的和厚朴酚抗菌机理验证
        2.4.8 和厚朴酚对立枯丝核菌细胞核的影响
        2.4.9 和厚朴酚对立枯丝核菌的菌核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啤酒花中异黄腐酚抗菌作用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供试药材、化合物及植物病原真菌
        3.2.2 主要实验仪器
        3.2.3 主要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啤酒花80%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及体外抗菌活性筛选
        3.3.2 异黄腐酚对灰葡萄孢的孢子萌发的影响
        3.3.3 啤酒花中异黄腐酚的含量测定
        3.3.4 异黄腐酚的体内抗菌效果研究
        3.3.5 异黄腐酚对灰葡萄孢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3.3.6 基于转录组学的方式初步研究异黄腐酚的抗菌机理
        3.3.7 基于转录组学结果的异黄腐酚抗菌机理验证
        3.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啤酒花80%乙醇提取物及异黄腐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3.4.2 异黄腐酚抗菌活性谱及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毒力作用确定
        3.4.3 不同浓度异黄腐酚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
        3.4.4 异黄腐酚对灰葡萄孢的孢子萌发的影响
        3.4.5 啤酒花中异黄腐酚的含量测定
        3.4.6 异黄腐酚的体内抗菌效果研究
        3.4.7 异黄腐酚对灰葡萄孢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3.4.8 基于转录组学的方式初步研究异黄腐酚的抗菌机理
        3.4.9 基于转录组学结果的异黄腐酚抗菌机理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与植物精油、酚及萜烯类化合物的复配效果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供试药物及植物病原真菌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单剂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毒力作用确定
        4.3.2 药剂混合后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毒力作用确定
        4.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与活性组分B复配对立枯丝核菌的毒力作用确定
        4.4.2 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与活性组分B复配对核盘菌的毒力作用确定
        4.4.3 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与活性组分B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作用确定
        4.4.4 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与活性组分B复配对禾谷镰孢菌的毒力作用确定
        4.4.5 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与活性组分B复配对稻瘟病菌的毒力作用确定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六氢β-酸/2-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抑菌活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啤酒花
        1.2.1 啤酒花分布
        1.2.2 啤酒花成分
    1.3 啤酒花的主要生物活性
        1.3.1 镇静作用
        1.3.2 消炎作用
        1.3.3 抑菌活性
        1.3.4 抗氧化活性
    1.4 六氢β-酸的研究进展
        1.4.1 β-酸的再利用
        1.4.2 六氢β-酸的制备
        1.4.3 六氢β-酸的安全性
        1.4.4 六氢β-酸的生物活性
    1.5 环糊精及包合物
        1.5.1 环糊精简介
        1.5.2 环糊精包合物
        1.5.3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1.5.4 环糊精包合物的分析方法
    1.6 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1.6.1 药物中的应用
        1.6.2 纳米技术中的应用
        1.6.3 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
        1.6.4 抑菌中的应用
    1.7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六氢β-酸/2-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特征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HBA/M-β-CD包合物的制备
        2.3.2 HBA/M-β-CD包合物的表征
        2.3.3 HBA/M-β-CD包合物的相溶解度
        2.3.4 HBA与 M-β-CD的分子对接
        2.3.5 HBA/M-β-CD包合物的溶解度
        2.3.6 HBA/M-β-CD包合物的溶出度
    2.4 结果与讨论
        2.4.1 UV-Vis分析
        2.4.2 FT-IR分析
        2.4.3 XRD分析
        2.4.4 形貌分析
        2.4.5 ~1HNMR分析
        2.4.6 分子对接分析
        2.4.7 相溶解度图
        2.4.8 溶解度
        2.4.9 溶出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六氢β-酸/2-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抑菌活性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培养基的配制
        3.3.2 菌悬液的制备
        3.3.3 抑菌活性的测定
        3.3.4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3.3.5 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3.3.6 生长曲线的测定
        3.3.7 SEM样本的制作
        3.3.8 细胞膜通透性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HBA/M-β-CD包合物的抑菌活性
        3.4.2 HBA/M-β-CD包合物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活性的影响
        3.4.3 HBA/M-β-CD包合物对菌体生长曲线的影响
        3.4.4 HBA/M-β-CD包合物对菌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3.4.5 HBA/M-β-CD包合物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六氢β-酸/2-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对番茄汁的保鲜效果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番茄汁的前处理
        4.3.2 维生素C的测定
        4.3.3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4.3.4 丙二醛的测定
        4.3.5 总糖的测定
        4.3.6 还原糖的测定
        4.3.7 总酸的测定
        4.3.8 番茄红素的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标准曲线
        4.4.2 维生素C含量
        4.4.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4.4.4 丙二醛含量
        4.4.5 总糖含量
        4.4.6 还原糖含量
        4.4.7 总酸含量
        4.4.8 番茄红素含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六氢β-酸/2-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对牛奶货架期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巴氏灭菌乳的制备与处理
        5.3.2 感官评价
        5.3.3 pH值的测定
        5.3.4 菌落总数的测定
        5.3.5 乳糖含量的测定
        5.3.6 酒精和煮沸测试
        5.3.7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5.3.8 酸度的测定
        5.3.9 巴氏灭菌乳货架期的预测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感官特性
        5.4.2 pH值
        5.4.3 酸度
        5.4.4 菌落总数
        5.4.5 乳糖含量
        5.4.6 新鲜度(酒精和煮沸测试)
        5.4.7 挥发性盐基氮(TVB-N)
        5.4.8 巴氏灭菌乳货架期的预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六氢β-酸/2-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壳聚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
        6.2.1 材料与试剂
        6.2.2 仪器与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HBA/M-β-CD-CS复合膜的制备
        6.3.2 微观结构表征
        6.3.3 物理性能测试
        6.3.4 颜色分析
        6.3.5 光学性能测试
        6.3.6 机械性能测试
        6.3.7 抗氧化性能测试
        6.3.8 抑菌性能测试
    6.4 结果与讨论
        6.4.1 微观结构
        6.4.2 物理性能
        6.4.3 颜色
        6.4.4 光学性能
        6.4.5 机械性能
        6.4.6 抗氧化活性
        6.4.7 抑菌活性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六氢β-酸/2-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壳聚糖膜对冷鲜羊肉的保鲜效果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与仪器
        7.2.1 材料与试剂
        7.2.2 仪器与设备
    7.3 实验方法
        7.3.1 冷鲜羊肉的处理
        7.3.2 菌落总数的测定
        7.3.3 TVB-N的测定
        7.3.4 pH值的测定
        7.3.5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的测定
        7.3.6 感官评价
    7.4 结果与讨论
        7.4.1 菌落总数
        7.4.2 TVB-N
        7.4.3 pH值
        7.4.4 TBARS值
        7.4.5 感官特性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引进啤酒花种质资源评价及苦味酸生物合成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啤酒花生物学特征
        1.1.1 系统分类
        1.1.2 生物学特性
        1.1.3 种质资源分布
        1.1.4 有效化学成分
    1.2 分子标记技术与啤酒花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2.1 生物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1.2.2 分子标记技术
        1.2.3 啤酒花遗传多样性研究
    1.3 啤酒花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及组织培养
        1.3.1 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1.3.2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历程
        1.3.3 啤酒花组织培养研究
    1.4 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研究及其应用
        1.4.1 转录组学研究
        1.4.2 蛋白组学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384份啤酒花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设备和仪器
        2.1.3 DNA制备
        2.1.4 SSR分析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SSR引物多态性分析
        2.2.2 聚类分析
        2.2.3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3 讨论
        2.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2.3.2 群体结构分析
    2.4 结论
第三章 啤酒花表型特征与品质性状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地概况
        3.1.3 农艺性状测定
        3.1.4 品质性状测量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啤酒花不同材料的性状特征
        3.2.2 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3.2.3 啤酒花品质构成因子分析
        3.2.4 聚类分析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啤酒花绿枝扦插和不同外植体筛选及再生体系构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仪器和药品
        4.1.3 啤酒花扦插移栽及生理指标测定
        4.1.4 啤酒花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
        4.1.5 不定芽的诱导
        4.1.6 生根培养与炼苗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高生根率材料筛选
        4.2.2 不同培养体系对啤酒花PJ274扦插枝条发芽率的影响
        4.2.3 不同培养体系对啤酒花PJ274扦插枝条根系生长的影响
        4.2.4 各培养体系下啤酒花PJ274生理指标变化
        4.2.5 不同碳源对PJ274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2.6 不同激素配比对PJ274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2.7 啤酒花PJ274腋芽诱导愈伤组织激素配比优化
        4.2.8 不同激素配比对啤酒花PJ274腋芽愈伤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4.2.9 不同激素配比对啤酒花PJ274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4.2.10 试管苗移栽炼苗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啤酒花苦味酸生物合成过程的转录组学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RNA提取及cDNA文库构建
        5.1.2 转录组测序
        5.1.3 unigene功能注释和编码区预测
        5.1.4 unigene的 TF编码能力预测和SSR检测
        5.1.5 unigene表达量计算及差异表达基因检测
        5.1.6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分析
    5.2 结果分析
        5.2.1 转录本de novo组装和BGISEQ-500 测序质量评估
        5.2.2 unigene功能注释分析
        5.2.3 花序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2.4 qRT-PCR对差异表达基因的验证结果
    5.3 讨论
        5.3.1 BGI-500 RNA-Seq为啤酒花研究提供了新的转录组数据
        5.3.2 啤酒花花序成熟过程中生物学变化特征分析
        5.3.3 苦味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5.4 结论
第六章 基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啤酒花苦味酸生物合成途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蛋白质提取及iTRAQ标记
        6.1.2 蛋白酶解、肽段标记和LC-ESI-MS/MS分析
        6.1.3 蛋白质鉴定、定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啤酒花雌花样品中蛋白质的鉴定
        6.2.2 样品间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6.2.3 差异表达蛋白功能分类
    6.3 讨论
        6.3.1 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
        6.3.2 异戊烯基特异代谢途径
        6.3.3 与转运相关的蛋白质
    6.4 结论
全文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6)天然产物葎草酮的全生物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啤酒花产物
        1.1.1 葎草酮
        1.1.2 葎草酮的药理作用
    1.2 葎草酮合成代谢过程
        1.2.1 L-亮氨酸途径
        1.2.2 MEP途径
        1.2.3 葎草酮生物合成特有途径
    1.3 本课题研究设计方案与意义
        1.3.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2 本课题研究方案
2 产葎草酮工程菌株的构建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质粒和菌株
        2.2.2 酶基因
        2.2.3 试剂与设备
    2.3 实验内容
        2.3.1 pACYDuet-1-CCL2-VPS-PT2 载体的构建
        2.3.2 pTrc His2B-IDI-PT1-Monooxygenase载体的构建
        2.3.3 验证表达载体
    2.4 本章小结
3 产葎草酮工程菌株的构建和发酵实验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菌株和质粒
        3.2.3 实验试剂的配制
    3.3 实验内容
        3.3.1 Trc-low工程菌株发酵生产葎草酮
        3.3.2 葎草酮的分离纯化
        3.3.3 葎草酮的分析鉴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工程菌的构建情况
        3.4.2 工程菌的发酵水平监测
        3.4.3 产物提取分离产量
        3.4.4 产物的鉴定和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优化改变各种条件对发酵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设备
        4.2.1 质粒和菌株
        4.2.2 试剂和设备
        4.2.3 实验试剂的配制
    4.3 实验内容
        4.3.1 Trc-low工程菌株发酵生产葎草酮
        4.3.2 葎草酮的分离纯化
        4.3.3 葎草酮产物的检测
    4.4 结果和讨论
        4.4.1 优化发酵过程中OD600水平检测
        4.4.2 产物提取分离产量
        4.4.3 发酵产物的分析检测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利用工程大肠杆菌全生物合成蛇麻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啤酒花
        1.1.1 啤酒花概述
        1.1.2 啤酒花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
        1.1.3 啤酒花种植历史和地理分布
        1.1.4 苦味酸
        1.1.5 蛇麻酮的理化性质及结构
    1.2 蛇麻酮的提取和制备
        1.2.1 蛇麻酮的提取
        1.2.2 蛇麻酮的主要化学反应
        1.2.3 蛇麻酮的生物合成
    1.3 蛇麻酮合成的关键酶
        1.3.1 HlPT1
        1.3.2 HlPT2
        1.3.3 HlVPS
        1.3.4 HlCCL2
        1.3.5 IDI
    1.4 蛇麻酮的分析方法的选择
        1.4.1 薄层层析法(TCL)
        1.4.2 紫外分光光度法(UV)
        1.4.3 气质联用(GC-MS)
        1.4.4 NMR法
        1.4.5 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MEKC)
        1.4.6 高效液相色谱(HPLC)
    1.5 蛇麻酮的应用价值
        1.5.1 抗菌消炎
        1.5.2 镇静催眠
        1.5.3 抗肿瘤作用
        1.5.4 抗氧化
        1.5.5 食品添加剂
    1.6 课题研究意义
    1.7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第二章 生产蛇麻酮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的构建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菌株与质粒
        2.2.2 试剂与设备
        2.2.3 合成的目的基因序列
        2.2.4 实验试剂的配制
    2.3 实验内容
        2.3.1 制备感受态细胞
        2.3.2 质粒pTrcHis2B-idi-pt1和pACYCDuet-1-ccl2-vps-pt2 的转化
        2.3.3 质粒pTrcHis2B-idi-pt1和pACYCDuet-1-ccl2-vps-pt2 的提取与保存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感受态细胞制备总结
        2.4.2 质粒转化的问题分析总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蛇麻酮的发酵和产物提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菌株与质粒
        3.2.2 试剂与设备
        3.2.3 所需试剂的配制
    3.3 实验内容
        3.3.1 生产蛇麻酮工程菌株的转化构建
        3.3.2 制备发酵种子液
        3.3.3 摇瓶发酵
        3.3.4 产物的提取
        3.3.5 产物LC-MS表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发酵过程中OD_(600)值变化和产物提取表征
        3.4.2 产物提取和产量计算
        3.4.3 产物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甲羟戊酸的发酵和提取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菌株与质粒
        4.2.2 试剂与设备
        4.2.3 所需试剂的配制
    4.3 实验内容
        4.3.1 生产甲羟戊酸工程菌株的转化构建
        4.3.2 制备发酵种子液
        4.3.3 摇瓶发酵MVA
        4.3.4 发酵罐生产MVA
        4.3.5 MVA的分离纯化
        4.3.6 甲羟戊酸的HPLC分析鉴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发酵过程监测与产量计算
        4.4.2 甲羟戊酸的产量计算和分析表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摇瓶水平蛇麻酮发酵的正交优化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菌株与质粒
        5.2.2 试剂与设备
        5.2.3 所需试剂的配制
    5.3 实验内容
        5.3.1 生产蛇麻酮工程菌株的转化构建
        5.3.2 制备发酵种子液
        5.3.3 单因素摇瓶发酵
        5.3.4 摇瓶发酵正交实验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分析
        5.4.2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酵制备蛇麻酮的结构表征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仪器
        6.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6.2.2 实验设备
    6.3 实验内容
        6.3.1 蛇麻酮对照品的制备
        6.3.2 紫外光谱分析
        6.3.3 高效液相分析
        6.3.4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6.3.5 LC-MS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紫外光谱图分析
        6.4.2 液相图谱分析
        6.4.3 ~1HNMR图谱及分析
        6.4.4 LC-MS谱图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6种中药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与病毒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1 主要试剂
        1.2.2 主要仪器
    1.3 中药提取
    1.4 药物安全性测定
        1.4.1 Marc-145细胞培养
        1.4.2 药物安全性试验
    1.5 PRRSV病毒滴度测定
        1.5.1 PRRSV的扩增
        1.5.2 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滴度
        1.5.2.1 RNA的提取
        1.5.2.2 反转录
        1.5.2.3 荧光定量PCR
    1.6 6种中药水提物体外抗PRRSV的效果测定
        1.6.1 阻断作用试验
        1.6.2 抑制作用试验
        1.6.3 直接灭活试验
    1.7 数据处理及药效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6种中药水提物得率
    2.2 6种中药水提物对细胞的安全质量浓度测定结果
    2.3 PRRSV的TCID50测定结果
    2.4 6种中药水提物抗PRRSV的药效
        2.4.1 细胞形态观察
        2.4.1.1 对PRRSV的阻断作用
        2.4.1.2 对PRRSV的抑制作用
        2.4.1.3 对PRRSV的直接灭活作用
        2.4.2 6种中药水提物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9)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主要观点和方法论
    第四节 选题的写作思路及章节内容
    第五节 青岛啤酒的田野研究及方法
第一章 起源期的啤酒
    第一节 自然酿造还是人工酿造——啤酒起源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节 种植文明的最早符号是面包还是啤酒?——啤酒起源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节 起源期啤酒的物语特征
    小结
第二章 麦芽期的啤酒
    第一节 啤酒生产过程的功能化
    第二节 生产工艺的配方化——书写性文本是啤酒生产功能化的重要条件
    第三节 书写文本与啤酒味道感知的功能化
    小结
    附:古代啤酒考古材料列表
第三章 现代啤酒的诞生——酒花期
    第一节 啤酒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第二节 啤酒花的应用
    第三节 由体味到风味:啤酒花发现了啤酒的味道
    小结
第四章 啤酒的工业化——酵母期
    第一节 酵母从不可言说到私语性话题
    第二节 从私语性话题到公共性词语
    第三节 从公共性词语到技术话语
    第四节 从技术话语到科学话语
    第五节 情景物的艾尔和功能物的拉格
    小结
第五章 大工业生产——啤酒的淡水期
    第一节 啤酒的拉格化与大工业生产
    第二节 淡水期啤酒的水
    第三节 淡水期啤酒的味道:风味
    小结
第六章 后工业的精酿啤酒
    第一节 精酿啤酒产生于功能物的再情景化
    第二节 啤酒的精酿期
    第三节 精酿期啤酒生产方式的再私语化
    第四节 精酿期啤酒感知方式的再私语化
    小结
第七章 青岛的啤酒街
    第一节 登州路——永不落幕的啤酒节
    第二节 民间啤酒街
    第三节 五哥散啤酒馆
    小结
第八章 青岛的精酿店
    第一节 精酿瓶子店的老板们
    第二节 自酿店的老板们
    第三节 THE WAY,精品+创新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10)中药啤酒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树脂类
    1.2 黄酮类
    1.3 挥发油
    1.4 其他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
    2.2 抗氧化
    2.3 抗肿瘤
    2.4 降血糖
    2.5 保肝作用
    2.6 雌激素样作用
    2.7 抗病毒
    2.8 耐药性逆转
3 展望

四、啤酒花具有药用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简化基因组技术的啤酒花栽培种和野生种SNP位点开发及遗传结构分析[J]. 赵亚琴,樊丛照,张际昭,邱远金,辛海量,李晓瑾,张本刚,王果平. 中草药, 2021(20)
  • [2]辽宁省植物分布新资料[J]. 杨正书,刘亚男,李旭,孙文松. 生物资源, 2021(04)
  • [3]天然源和厚朴酚与异黄腐酚的抗菌活性评价及(和)厚朴酚的复配增效研究[D]. 燕银芳. 兰州大学, 2021
  • [4]六氢β-酸/2-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抑菌活性及应用研究[D]. 卢娜. 新疆大学, 2020(06)
  • [5]引进啤酒花种质资源评价及苦味酸生物合成分子机制研究[D]. 杨轲.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6]天然产物葎草酮的全生物合成[D]. 黄静铃.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7]利用工程大肠杆菌全生物合成蛇麻酮[D]. 张楠.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8]6种中药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作用[J]. 刘云,朱善元,龚祝南,秦枫,夏文龙,吴双,吴晓洁. 河南农业科学, 2019(10)
  • [9]作为功能物和情景物的啤酒[D]. 田沐禾. 厦门大学, 2019(07)
  • [10]中药啤酒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刘景雪,姜玉,谢和辉,黄瑾. 药学实践杂志, 2019(01)

标签:;  ;  ;  

啤酒花具有药用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