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WEB的原油储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甘洋龙[1](2021)在《基于“4R”理论的N市应急物资储运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马世飞[2](2020)在《港口生产调度研究与管理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的发展,控制设计人员不仅要解决底层设备的实时控制问题,还要解决上层数据集成管理所带来的综合自动化问题。港口调度与管理是保证港口装卸作业按计划组织实施而进行的一系列部署、指挥、检查、监督、协调和平衡的总称,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我国某内陆港口生产作业环节多,作业流程复杂,建立了散杂货码头和油港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对四种现代启发式求解算法进行了实验研究,选择离散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求解。为提升离散差分进化算法求解速度和稳定性,本文还对其进行了改进,实验表明算法改进有效。此外,在需求分析、港口码头多目标优化调度建模和求解问题解决基础上,作者还完整开发了一个港口生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对提高内陆港口生产作业效率、协调企业生产资源合理分配,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对某港口企业的实际生产作业情况以及用户需求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明确了企业生产调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系统要建设的主要目标,完成了系统需求分析和各主要功能模块的划分。其次,本文在分析散杂货码头作业流程和各作业环节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多目标散杂货码头装卸和堆存集成调度的优化模型,使用离散差分进化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禁忌搜索算法进行求解实验,根据实验结果选择综合求解效果最好的离散差分进化算法作为该调度问题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本文提出的模型和选择的求解算法可有效解决散杂货码头泊位和堆场集成调度优化问题。和人工调度对比,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船舶总在港时间,提高泊位利用率,缩短运输机械行驶总距离,并大大缩短生产调度计划的制定时间。然后,本文分析了油港码头与散杂货码头生产调度的不同之处,综合考虑油港码头的接驳、卸载和储存等作业环节的特点,创新性地建立了油港码头生产调度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选择离散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求解。为进一步提升离散差分进化算法性能,本文还对该算法的缩放因子和交叉概率设定进行了改进,给出了经验计算公式。实例结果表明本文工作能够为油港码头统筹企业全局资源提供辅助优化决策功能,大大减少油港码头生产调度计划的制定时间。最后,本文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系统架构和数据库的设计工作。采用Java作为智能优化算法开发语言,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Spring、Spring MVC和My Batis作为系统的后端开发框架,Bootstrap和Angular JS作为系统前端界面的开发框架,完成了基于B/S架构的港口调度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从系统功能、安全性以及兼容性这三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预期的功能需求。
张恺之[3](2020)在《基于价值网的FYY成品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商业世界的快速数字化正在打破行业的传统壁垒,传统企业急需进行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然而传统企业数字化能力薄弱的劣势成为其变革过程中的阻碍,如何使企业专注主业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高用户感知价值的服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物流平台作为一种数字化的商业模式,如何利用这种商业模式为传统企业赋能的同时重构价值链,为客户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同时将传统模式中各个主体的价值并使得整体价值提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价值网理论,以成品油生产企业为核心,物流平台公司为价值中枢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核心能力,三方构成协同网络的成品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并以FYY成品油物流平台为研究案例,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商业模式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证明基于价值网的FYY成品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能够显着提高用户感知价值使得价值网络内部各方受益,实现了成品油生产企业与物流平台公司的优势互补,提高了企业的物流的效率的同时最大化价值网络内部各主体的利润,实现各方盈利。基于价值网的FYY成品油物流平台研究成果拟为我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指导传统企业数字化升级,完成工业4.0目标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与行业借鉴。
任喜伟[4](2019)在《油水界面测量过程方法优化及系统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石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原油储罐油水界面的准确位置在石油储运和加工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油水界面测量过程的优化方法、建立油水界面监测系统意义重大,在石油化工过程系统工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鉴于原油储罐油水界面测量过程中现有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存在计算精度不高,计算过程复杂;现有油水界面数据计算方法简单,算法效率较低;现有油水界面测量装置设计不合理,应用范围较小;现有油水界面信息管理水平不足,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论文首先对油水界面测量及计算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其次,提出了基于连通域标记的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再次,提出了用于油水界面测量的自适应阈值聚类优化算法,最后设计了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装置及仿真系统,开发了油水界面监测管理系统。论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鉴于掌握原油乳状液液滴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是分析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和粘度等性能的前提条件、对原油乳状液破乳和油水界面测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明确原油乳状液类型及鉴别方法和特性的前提下,讨论了现有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方法,并对现有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方法进行相关特性解析;通过对比研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基于连通域标记的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图像滤波和二值化操作,对原油乳状液图像进行预处理后,经过连通域标记和等价标记替换处理,获得原油乳状液粒径显微已标记图像,分析已标记图像中的连通域、计算液滴个数和粒径大小、统计液滴粒径分布。(2)在油水界面测量过程中,鉴于油水界面经验值分类统计算法和经典K-means聚类算法存在异常数据、依赖人工选取典型值和初始聚类中心等问题,提出了自适应阈值聚类算法。首先采用中值预处理算法消除油水界面数据中的伪数据,获得有利于聚类划分的油水界面优化数据;其次采用自适应阈值查找算法,自动找到一组最优初始阈值;最后采用改进的K-means聚类优化算法对油水界面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并根据最优化聚类结果计算油水界面及液位高度。该算法能够消除异常数据,自动获取最优初始阈值,并改进油水界面测量经验值分类统计算法和经典K-means聚类算法的思想,实现最优数据分类。(3)为了改进油水界面测量技术向非接触式、多维数据计算发展,弥补自适应阈值聚类算法应用中存在的数据量不足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装置及仿真系统,可获取更全面的二维油水界面数据,满足监测系统测试和上位机软件开发需求。该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装置利用光的吸收原理,设计光源光照阵列和感光传感阵列,获取分布式油水界面矩阵数据;利用自适应阈值聚类算法计算每一组油水界面数据,并对所有数据求均值获得最终结果。另外,基于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装置矩阵数据样式和通信原理,设计了油水界面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程序设计包含框架设计、发送指令仿真程序设计、返回数据仿真程序设计、接受数据仿真程序设计等。(4)由于我国部分油田联合站原油储罐油水界面监测模式还处于人工管理阶段,部分油田联合站虽然借助高性能测量仪表实现监测自动化,但存在油水界面测量误差大、监测系统兼容性差、用户界面交互复杂等问题,论文提出设计并开发油水界面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底层硬件测量、中间层通信服务和顶层数据展示的三层总体架构设计;分别通过Web Service接口设计、下位机设计、上位机设计和数据访问设计等建立油水界面监测软件设计体系;通过开发下位机GPRS通信模块和上位机信息管理平台完成油水界面监测系统整体建设。在油水界面测量过程不同阶段的实验与应用结果表明,一是基于连通域标记的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可以顺利完成原油乳状液液滴粒径大小计算和液滴粒径分布统计,且在计算准确率和算法复杂度上优于现有算法;二是相对于油水界面测量的经验值分类统计算法和经典K-means聚类算法,油水界面自适应阈值聚类算法具有计算结果准确、迭代次数少和运行时间短等优势;三是基于光吸收原理的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装置为油水界面测量技术开拓了思路,仿真系统能够达到测试系统、提高油水界面监测系统开发效率的目的,为油水界面监测系统开发提供仿真数据支持。四是开发的油水界面监测系统易于部署、运行稳定、测量准确、可靠性强、界面操作方便,为提高我国油田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
杜轶波[5](2015)在《基于RFID与WSN的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极易在生产、储存、运输环节中引起燃烧、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的物品。随着工业化发展,危化品的生产量和运输量均在逐年增加,危化品物流事故频发,主要原因来自于危化品物流活动在监管和运作中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诸多问题。随着物联网建设的推进,RFID与WSN技术也不断发展,依托RFID和WSN技术建立具有对危化品物流全过程实时监测、管理和预警能力的信息系统是解决危化品物流活动监管和运作中各种问题的可靠方法和手段。基于RFID与WSN的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与应用研究的实质则是危化品物流信息化方法和理论问题的探索,主要内容包括,充分认识RFID与WSN技术特征基础上,引入并构建智能决策模块建立危化品物流信息系统框架;利用科学方法,实现危化品物流流程优化;在此框架下挖掘危化品物流决策问题中运输和仓储两个核心问题,重塑决策问题的解决方案与方法。因此,基于RFID与WSN的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与应用研究,对建立科学的危化品物流信息化方法和理论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研究成果有:1.对RFID与WSN技术特征、应用现状和危化品物流应用特征进行分析,分析RFID与WSN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在分析危化品物流特点基础上,构造基于RFID与WSN的智能监测方案,并在此框架下对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的信息管理需求进行分析,以危化品分类为基础,明确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的信息管理的对象,并列举8类危化品在不同储运形式下的信息采集对象;按照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对基于RFID与WSN的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基本用例、针对系统设计的性能需求、以及其他需求,并构造软件系统的功能框架和模块,架构硬件系统逻辑框架,介绍该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内部逻辑关系;引入智能决策功能模块,给出总体结构,突出模型库的关键作用和组成,并分析危化品物流智能决策的核心问题。2.研究分析危化品物流储运流程的现状和特征,针对危化品物流流程特征,提出具有时间—安全性能综合评价思想的工作流赋权性能有色Petri网建模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危化品流程进行形式化建模与分析,针对危化品物流流程现有不足,给出优化危化品物流流程的建议和措施。3.研究基于滚动时域优化策略的危化品仓储分配方法,考虑运输过程和运抵时间的不确定性,对于仓库仓储能力的驱动,在危化品储存限制条件,目标仓库仓储能力、仓库外部环境、仓储及运输条件约束下,以最大化仓库利用效率为目标,构建基于滚动时域优化策略的危化品仓储分配模型,解决危化品仓储分配中,目标仓库确定问题和仓储量的分配问题。4.研究考虑时间窗和路径集的危化品物流运输决策模型,以社会风险最小及运输费用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路段运输能力、节点仓储能力、运输路径及时间窗等约束。基于模型特点,设计精英策略的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用实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由于,危化品物流信息化问题受到信息技术发展所处阶段,以及危化品物流管理体系关注重心变化的约束,信息技术的选择和系统的组建方式、涉及的决策问题也会不断变化。因此,危化品仓储和运输决策与优化模型与基于RFID与WSN的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系统框架的关系与作用机理,延伸工作流赋权性能有色Petri网建模方法的多维度性能分析功能,完善其建模与分析的通用性,危化品物流智能化运作涉及的应急保障决策、服务商选择决策、企业战略及经营决策等方面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郭静[6](2012)在《外贸企业BPR及ERP系统分析设计 ——以JK公司为例》文中认为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小外贸企业,外贸行业涉及面广、可变因素多、风险大,企业规模又相对小而分散。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如何借鉴业务流程重组的理念,在传统外贸企业流程重组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建立ERP系统,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首先总结了外贸行业的特点和ERP系统的应用现状,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勾勒出了文章的框架结构。在对JK公司的企业背景描述基础上分析企业SWTO竞争力和战略目标,找出组织结构中的问题,并重新设计,然后在业务流程重组和ERP理论基础上,对业务流程现状用SIPOC和流程图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用ASME方法对流程中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运用ESIA方法对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从而形成了全新的、更适合目前形势的业务流程,最后以重组后的业务流程为基础进行ERP系统设计,将ERP系统分为系统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储运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五个子系统。通过对五个子系统的详细设计,建立一个涵盖整个外贸运营流程,应用功能上满足外贸行业管理需要的ERP系统模型,来解决公司当前存在的问题。文章在ERP应用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模型,对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化工作的成效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总结,并指明了进一步工作的方向。本文通过JK公司的流程重组和ERP设计案例,为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了借鉴方案。
袁洪涛[7](2011)在《大庆油田储运销售分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经过五十年的创业、开发与发展,大庆油田已经成为我国最大油田,目前还在为“二次创业、永续辉煌”而努力奋斗,在确保开采稳产的同时,油量的存储运输重要性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生产运行库的100万增储油罐投产后,大庆油田原油储量倍增,担负着集、储、输油任务的储运销售分公司生产规模相应着扩大,给生产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为了保证生产安全,平稳集输,要求各岗位操作人员时时掌握生产现场情况;生产管理人员及时制定合理生产运行方案;生产指挥人员应时下达生产指令。可是目前,还是通过岗位员工巡回检查了解设备运行状态、手工记录生产参数来对生产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没有一套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等这些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不能够对全部的生产参数掌握,也不能够对所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而操作员工按时巡回检查、定时抄写资料报表,这些长期重复的性工作,容易造成操作人员麻痹和疏忽,保证不了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度,更容易造成生产事故。为了提高黑龙江大庆油田储运销售分公司生产的自动化监管水平、调度管理及辅助生产决策能力,特意开发了储运销售分公司数字化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在Microsoft .NET Framework 3.0环境下编写,以SQL Enterprise Server 2005为后台,以SPS 2007门户支撑技术为基础,实现WebParts开发,实现了全功能汉字处理人机接口和用户画面、实现动态显示报表汉字。用户可以清晰地了解该系统的各种生产情况、设备运行情况,故障报警点的分支细节,在线的人机对话操作伴随相应的汉字帮助说明,使操作迅速而正确地进行。本系统是以生产信息管理为主,集大庆石油储运生产管理、自动化数据生产报表、实时与非实时性的生产信息查询、动态报表分析、油品管理等子系统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其体系结构为开放式,系统易于扩充,与原有系统有通用的数据接口实现有机结合,同时减少了静态数据录入的工作量。该系统在分公司各机关、各油库大队机关、各油库小队机关、各小队基础生产岗位四个层次进行部署。可以分别集成来自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的实时生产信息以及非实时的手工录入生产信息,各类生产、计划等相关的基本报表与高级报表分析等,进一步完善基层单位岗位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数据监测水平。在此基础上构建生产实时数据库,实现电子化生产管理与一定功能的辅助生产决策,提高油库整体设备水准,完善其生产调度指挥系统,规范其自动控制系统,建立可扩展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形象。综上所述,该系统对储运业务进行了智能化整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同时采用全功能汉字处理人机接口、用户画面使岗位员工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生产单位安全运行,集合各式生产报表、分析报告为运行管理人员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为以后优化流程提供了保障。信息系统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检验,受到了很好的评价,因此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刘扬铭[8](2011)在《基于WEB的化工产品销售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国内炼化企业正面临着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和威胁。面对目前的新形势,炼油化工企业的销售公司急切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宣传品牌,扩大销售份额,降低销售成本;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发展电子商务;提高服务水平,保持与改善用户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搭建销售信息平台正是顺应了变化的形势使管理更具有活力。本文研究如何建立基于WEB的化工产品销售信息平台,实现以产品和用户为核心的储、运、销管理体系,同时依赖Internet网,实现遍布销售区域和网点(库房)的销售网络,做到总部对异地库房和网点的全控管理,实现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高度实时性、整体性业务协同运作模式。做到基于业务流程的协同工作覆盖到所属各业务分支机构,集销售业务管理与产品电子交易为一体的、模块化的、开放的信息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化工销售管理、复合肥销售管理、物流储运管理、经营决策分析、市场开发管理、综合管理、客户管理、系统管理等子系统。同时系统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利用组件方式进行系统功能模块划分,通过模块的调用组合来完成系统功能,系统的扩充能力和维护性强;基于自主开发的管理系统平台;系统权限管理灵活,用户管理统一,能够适应机构变动而带来的诸多不便;采用.NET、Oracle数据库、IE浏览器的三层、瘦客户端的结构,易于产品升级;利用数据共享和网络互连技术,实现数据信息共享;集中开发、集中维护和集中控制。通过多种软件工程化手段,提高和强化了软件能力和软件质量;具备了业务流程的控制点自主选择能力;网上多级审批功能。化工产品销售信息平台的建立将为销售公司和客户提供了统一、高效的工作方式。在全面完成销售业务需求的同时,切合企业实际需求,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实用,易于扩展的销售信息平台。
赵旭晖[9](2009)在《徐工科技公司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企业资源计划(ERP)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核心理念与技术之一,它代表了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销售管理信息系统是ERP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思想主要是从客户需要出发来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ERP代表了当代的先进企业管理模式与技术,并能够解决企业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问题,因此近年来ERP系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如何通过科学的分析设计实现功能完善的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收益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徐工科技营销分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为背景,对ERP的基本理论、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研究了Ajax和XML等关键技术,同时对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效率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最终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利用ASP.NET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适合徐工科技营销分公司的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围绕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在销售管理方面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依据徐工科技营销分公司现有的销售业务而设计的,系统包括基础数据管理、需求计划管理、销售(合同)管理和销售应收帐管理等功能模块。
胡滨[10](2009)在《永宁钻采公司石油天然气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油田企业对信息的处理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具有多渠道的信息源、网络化的数据分布、快捷易用的交互操作、智能化的辅助决策信息等特点的钻井采油管理信息系统,是石油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永宁钻采公司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在原有C/S模式应用系统之上进行二次重新开发,设计并实现永宁钻采公司管理信息系统。论文对分布式因特网应用体系结构、SQL Server 2005、ASP.NET等技术理论展开深入研究,在分析比较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模式C/S和B/S模式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后,结合永宁钻采公司实际业务的需要,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在用户表示层上分别采用Client和Browser模式设计了一个包括石油勘探、钻井生产、井下作业、原油生产、原油加工与销售等生产信息与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和储存的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子系统,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并规划与创建了钻采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界面。实现永宁钻采公司管理现代化、办公自动化和决策科学化,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基于WEB的原油储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WEB的原油储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2)港口生产调度研究与管理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背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散杂货码头国内外调度研究现状 |
1.3.2 油港码头国内外调度研究现状 |
1.3.3 港口生产调度系统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章节安排 |
第2章 港口调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1 港口企业调研概况 |
2.1.1 散杂货码头概况 |
2.1.2 油港码头概况 |
2.1.3 生产调度中存在的问题 |
2.2 系统需求分析难点与对策 |
2.3 系统的主要目标 |
2.4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2.5 系统主要功能需求 |
2.5.1 基础设备资料管理 |
2.5.2 油港码头调度计划管理 |
2.5.3 散杂货码头调度计划管理 |
2.5.4 设备实时状态管理 |
2.5.5 历史业务数据管理 |
2.5.6 系统管理 |
2.6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散杂货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模型建立与求解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问题描述 |
3.3 散杂货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模型建立 |
3.3.1 模型假设 |
3.3.2 模型符号定义 |
3.3.3 目标函数 |
3.3.3.1 生产成本 |
3.3.3.2 船舶在港总时间 |
3.3.3.3 泊位利用率 |
3.3.3.4 运输机械行驶总距离 |
3.3.4 约束条件 |
3.3.4.1 泊位约束条件 |
3.3.4.2 船舶靠泊约束条件 |
3.3.4.3 堆场存量约束条件 |
3.3.4.4 堆场剩余空间约束条件 |
3.3.4.5 船舶装卸约束 |
3.4 散杂货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问题求解 |
3.4.1 四种求解算法的选择与求解步骤 |
3.4.1.1 离散差分进化算法 |
3.4.1.2 遗传算法 |
3.4.1.3 模拟退火算法 |
3.4.1.4 禁忌搜索算法 |
3.4.2 求解中关键问题的处理 |
3.4.2.1 编码设计 |
3.4.2.2 初始化 |
3.4.2.3 解码处理 |
3.4.2.4 适应度函数设计 |
3.4.2.5 算法终止条件 |
3.5 算例验证 |
3.5.1 算例数据 |
3.5.2 四种求解算法求解速度与收敛性对比分析 |
3.5.3 计算机求解与人工调度结果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油港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模型建立与求解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问题描述 |
4.3 油港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模型建立 |
4.3.1 模型假设 |
4.3.2 模型符号定义 |
4.3.3 目标函数 |
4.3.3.1 港口生产利润 |
4.3.3.2 油轮总在港时间 |
4.3.4 约束条件 |
4.4 油港码头多资源协同调度问题求解 |
4.4.1 DDE求解算法选择及其改进 |
4.4.2 算法流程设计 |
4.4.3 求解中关键问题处理 |
4.5 算例验证 |
4.5.1 算例数据 |
4.5.2 DDE 算法与改进的DDE 算法求解对比 |
4.5.3 计算机求解与人工调度结果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港口调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5.1.1 系统软件运行架构设计 |
5.1.2 系统软件逻辑架构设计 |
5.2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2.1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 |
5.2.2 数据库设计流程 |
5.2.3 数据表关系 |
5.2.4 数据表结构设计 |
5.3 系统开发技术框架选择 |
5.3.1 系统软件开发技术选择 |
5.3.2 前端技术框架介绍 |
5.3.3 服务端技术框架介绍 |
5.4 系统数据库技术实现 |
5.4.1 数据库访问实现 |
5.4.2 缓存数据库实现 |
5.5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举例 |
5.5.1 用户登录注册功能实现 |
5.5.2 权限控制功能实现 |
5.5.3 PC浏览器访问服务器实现 |
5.5.4 港口调度计划管理功能实现 |
5.5.4.1 动态数据管理实现 |
5.5.4.2 调度计划制定功能实现 |
5.5.4.3 调度计划管理功能实现 |
5.5.5 设备管理功能实现 |
5.5.6 设备实时状态管理功能实现 |
5.5.7 历史业务数据管理功能实现 |
5.6 系统测试 |
5.6.1 测试环境 |
5.6.2 系统功能测试 |
5.6.3 系统安全测试 |
5.6.4 系统兼容性测试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基于价值网的FYY成品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1.1 定量分析法 |
2.1.2 案例分析法 |
2.1.3 深度访谈法 |
2.2 商业模式理论基础 |
2.2.1 商业模式概念 |
2.2.2 商业模式要素与分类研究 |
2.3 物流平台理论综述 |
2.3.1 物流平台概念 |
2.3.2 物流平台的架构与运营模式 |
2.4 价值网理论基础 |
2.4.1 价值链理论 |
2.4.2 价值网理论 |
第三章 基于价值网的FYY成品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构建 |
3.1 国内成品油市场现状分析 |
3.2 成品油生产企业价值链分析 |
3.3 民营成品油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现状调研 |
3.4 基于价值网的FYY成品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构建 |
3.4.1 基于价值网的FYY成品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价值分析 |
3.4.2 FYY成品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构建 |
第四章 基于价值网的FYY成品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分析 |
4.1 FYY成品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构成 |
4.1.1 价值主张 |
4.1.2 客户细分 |
4.1.3 渠道通路 |
4.1.4 客户关系 |
4.1.5 关键业务 |
4.1.6 核心资源 |
4.1.7 重要合作 |
4.1.8 成本结构 |
4.1.9 收入来源 |
4.2 FYY平台运营模式与功能 |
4.2.1 运营模式 |
4.2.2 运营体系和业务功能 |
第五章 基于价值网的FYY成品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实证研究 |
5.1 用户价值概念界定 |
5.2 指标选择与研究假设 |
5.2.1 指标选择 |
5.2.2 研究假设 |
5.3 统计分析方法 |
5.4 变量与测度 |
5.4.1 货主指标 |
5.4.2 车主指标 |
5.5 数据收集 |
5.5.1 实验组数据收集 |
5.5.2 对照组数据收集 |
5.6 DID模型构建 |
5.7 随机性分析 |
5.8 描述性统计 |
5.8.1 货主数据情况 |
5.8.2 车主数据情况 |
5.9 DID模型分析 |
5.9.1 货主DID模型分析 |
5.9.2 车主DID模型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油水界面测量过程方法优化及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油水界面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1.2.2 油水界面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1.2.3 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研究现状 |
1.2.4 油水界面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及目标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及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章节安排 |
2 油水界面测量与计算分析 |
2.1 引言 |
2.2 油水界面测量技术 |
2.2.1 油水界面测量技术进展 |
2.2.2 油水界面测量技术对比 |
2.3 油水界面计算方法 |
2.3.1 基于直接读数的计算方法 |
2.3.2 基于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
2.3.3 基于矩阵数据的计算方法 |
2.3.4 基于图像分析的计算方法 |
2.4 油水界面测量技术展望 |
2.5 本章小结 |
3 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原油乳状液及粒径检测 |
3.2.1 乳状液类型及鉴别方法 |
3.2.2 乳状液相关特性 |
3.2.3 现有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方法 |
3.3 连通域及连通域标记 |
3.3.1 连通域 |
3.3.2 连通域标记 |
3.3.3 连通域标记算法 |
3.4 原油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 |
3.4.1 乳状液图像滤波算法 |
3.4.2 乳状液图像二值化算法 |
3.4.3 乳状液粒径检测算法 |
3.5 应用实例及分析 |
3.5.1 应用实例 |
3.5.2 标记过程分析 |
3.5.3 算法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油水界面自适应阈值聚类算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油水界面测量过程及数据 |
4.2.1 油水界面测量过程 |
4.2.2 油水界面数据 |
4.3 油水界面伪数据预处理算法分析 |
4.3.1 最值过滤算法分析 |
4.3.2 定点修正算法分析 |
4.3.3 区域去噪算法分析 |
4.4 油水界面中值屏蔽预处理算法 |
4.4.1 算法基本思想 |
4.4.2 算法正确性验证 |
4.4.3 算法对比分析 |
4.5 油水界面数据分类方法分析 |
4.5.1 经验值分类统计算法分析 |
4.5.2 经典K-means聚类算法分析 |
4.6 油水界面自适应阈值聚类算法 |
4.6.1 算法基本思想 |
4.6.2 算法验证 |
4.6.3 算法实验对比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新型油水界面测量与仿真研究 |
5.1 引言 |
5.2 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设计 |
5.2.1 测量原理设计 |
5.2.2 基本结构设计 |
5.2.3 软件结构设计 |
5.3 新型油水界面测量过程 |
5.3.1 测量过程 |
5.3.2 通信协议 |
5.3.3 计算方法 |
5.4 仿真系统程序设计 |
5.4.1 发送指令仿真程序设计 |
5.4.2 返回数据仿真程序设计 |
5.4.3 接收数据仿真程序设计 |
5.5 仿真系统测试 |
5.5.1 测试框架 |
5.5.2 测试过程 |
5.5.3 测试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6 油水界面监测系统应用研究 |
6.1 引言 |
6.2 油水界面监测系统设计 |
6.2.1 系统总体设计 |
6.2.2 Web Service接口设计 |
6.2.3 系统下位机设计 |
6.2.4 系统上位机设计 |
6.2.5 数据访问设计 |
6.3 油水界面监测系统开发 |
6.3.1 系统下位机开发 |
6.3.2 系统上位机开发 |
6.4 油水界面监测系统应用 |
6.4.1 系统安装部署 |
6.4.2 系统界面展示 |
6.4.3 系统测试结果 |
6.4.4 系统应用效果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基于RFID与WSN的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危化品物流监测系统架构相关研究 |
1.3.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研究 |
1.3.3 流程优化方法研究 |
1.3.4 危化品储运管理决策与优化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性 |
第2章 RFID与WSN技术特征分析 |
2.1 RFID与WSN技术特征 |
2.1.1 RFID技术 |
2.1.2 WSN技术 |
2.2 RFID与WSN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分析 |
2.3 RFID与WSN技术的危化品物流应用特征 |
2.4 RFID与WSN技术选择影响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系统架构与关键问题分析 |
3.1 危化品物流特性分析 |
3.1.1 危化品分类及特性 |
3.1.2 危化品物流形态 |
3.2 危化品物流信息采集对象选取 |
3.3 基于RFID与WSN的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系统分析 |
3.3.1 智能监测方案分析 |
3.3.2 软件系统需求分析 |
3.4 系统功能 |
3.4.1 系统功能框架 |
3.4.2 功能模块分析 |
3.5 基于RFID与WSN的智能监测系统硬件架构 |
3.5.1 设计目的与原则 |
3.5.2 系统框架 |
3.6 危化品物流智能决策功能模块结构 |
3.7 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与应用关键问题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etri网的危化品储运流程建模与优化 |
4.1 危化品物流储运流程 |
4.1.1 危化品物流储运流程现状 |
4.1.2 危化品储运流程特征 |
4.2 工作流赋权性能有色Petri网研究 |
4.2.1 工作流赋权性能有色Petri网 |
4.2.2 工作流赋权性能有色Petri网建模步骤 |
4.3 危化品物流储运流程建模与优化 |
4.3.1 危化品物流储运流程建模 |
4.3.2 危化品物流储运流程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滚动时域策略的危化品仓储分配方法 |
5.1 问题提出 |
5.2 基于滚动时域策略的危化品仓储分配模型 |
5.2.1 问题描述 |
5.2.2 符号与模型说明 |
5.2.3 目标与约束 |
5.3 滚动时域策略与算法 |
5.4 实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危化品运输网络的时变危化品运输决策方法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危化品运输网络时变危化品运输决策模型 |
6.2.1 问题描述 |
6.2.2 模型假设与参数说明 |
6.2.3 目标与约束 |
6.3 模型求解算法 |
6.3.1 模型分析及求解策略 |
6.3.2 蚁群算法设计 |
6.4 实例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6)外贸企业BPR及ERP系统分析设计 ——以JK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外贸行业的显着特征 |
1.1.2 外贸行业 ERP 应用现状 |
1.1.3 外贸行业 ERP 问题分析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 本文创新 |
1.4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BPR 与 ERP 研究文献综述 |
2.1 BPR 的概念和实施步骤 |
2.1.1 BPR 的概念 |
2.1.2 BPR 的实施步骤 |
2.2 BPR 的技术与工具 |
2.2.1 SWTO 竞争力分析法 |
2.2.2 SIPOC 流程描述模型 |
2.2.3 ASME 流程分析方法 |
2.2.4 ESIA 流程设计方法 |
2.3 ERP 与 BPR 的关系 |
第三章 JK 公司简介和组织结构设计 |
3.1 JK 公司简介 |
3.1.1 JK 公司的企业背景 |
3.1.2 SWTO 竞争力分析 |
3.1.3 JK 公司的战略定位 |
3.2 JK 公司组织结构重组 |
3.2.1 组织结构描述 |
3.2.2 组织结构问题 |
3.2.3 组织结构设计 |
3.2.4 部门职能设计 |
3.2.5 本节小结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JK 公司业务流程描述、分析和重组 |
4.1 业务流程描述 |
4.1.1 业务流程描述 |
4.1.2 业务流程问题 |
4.1.3 业务流程重组 |
4.1.4 本节小结 |
4.2 财务流程 |
4.2.1 财务流程分析 |
4.2.2 财务流程问题 |
4.2.3 财务流程重组 |
4.2.4 本节小结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BPR 的 ERP 系统设计 |
5.1 ERP 系统总体设计 |
5.1.1 系统设计目标 |
5.1.2 实现技术简介 |
5.1.3 系统模块划分 |
5.2 ERP 系统管理子系统 |
5.2.1 功能设计 |
5.2.2 数据库设计 |
5.3 外贸销售管理子系统 |
5.3.1 功能设计 |
5.3.2 数据流分析 |
5.3.3 数据库设计 |
5.4 外贸采购管理子系统 |
5.4.1 功能设计 |
5.4.2 数据流分析 |
5.4.3 数据库设计 |
5.5 储运管理子系统 |
5.5.1 模块功能设计 |
5.5.2 工作流程描述 |
5.5.3 数据流分析 |
5.5.4 数据库设计 |
5.6 财务管理子系统 |
5.6.1 财务与其它子系统关系 |
5.6.2 模块功能和数据库设计 |
5.7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
5.7.1 模块功能设计 |
5.7.2 数据流设计 |
5.7.3 数据库设计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优化成效分析 |
6.1 优化成效定性分析 |
6.2 优化成效定量分析 |
第七章 总结展望 |
7.1 总结 |
7.2 今后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大庆油田储运销售分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储运销售分公司生产特点 |
1.2.1 生产信息结构分布 |
1.2.2 岗位分布广、数据多 |
1.2.3 指标复杂、数据精度高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1.5 环境说明 |
1.6 开发标准 |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本系统的设计原则 |
2.2 本系统的设计意义 |
2.3 系统建设目标 |
2.3.1 数据库系统 |
2.3.2 静态设备管理数据库系统 |
2.3.3 生产管理数据库系统 |
2.3.4 流程预演与辅助决策系统 |
2.3.5 实时动态调度及其调度模拟系统 |
2.3.6 生产流程的优化排序 |
2.3.7 管网设备的优化分组 |
2.4 系统建设原则 |
2.4.1 安全性 |
2.4.2 开放性 |
2.4.3 可维护性 |
2.4.4 实用性 |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
3.1 项目中使用的主要技术 |
3.1.1 CMM2 管理规范 |
3.1.2 SharePoint Portal Server 门户技术 |
3.1.3 可视化管理 |
3.1.4 实现数据共享 |
3.1.5 辅助决策管理 |
3.1.6 生产流程控制管理 |
3.2 系统主要功能框架设计 |
3.2.1 多层分布式体系架构 |
3.2.2 系统框架设计 |
3.2.3 系统整体技术框架图 |
3.2.4 系统数据流程设计 |
3.2.5 门户框架设计 |
3.3 系统工作平台功能规划 |
3.3.1 分公司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
3.3.2 生产经营管理子系统 |
3.3.3 数据报表管理子系统 |
3.3.4 调度令、操作票管理子系统 |
3.3.5 器具信息管理子系统 |
3.3.6 预警管理子系统 |
3.3.7 管理层决策子系统 |
3.3.8 资产设备管理子系统 |
3.3.9 计划规划管理子系统 |
3.4 基层各工作平台功能规划 |
3.4.1 日常管理子系统 |
3.4.2 管线来油/输油化验信息管理 |
3.4.3 管线来油/输油计量信息管理 |
3.4.4 集油信息管理 |
3.4.5 汽运信息管理 |
3.4.6 铁运信息管理 |
3.4.7 俄油信息管理 |
3.4.8 总外输管理 |
3.4.9 调度管理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门户设计 |
4.1.1 Web Part 技术 |
4.1.2 基于SPS 2007 的门户技术 |
4.1.3 大庆原油储运管理信息系统门户网站规划 |
4.1.4 “母版页”的开发和部署 |
4.2 基于 SPS 2007 的协同工作技术 |
4.3 报表库、文档库管理 |
4.4 基层各岗位工作模式 |
4.5 主体业务数据计算 |
4.5.1 化验岗标准密度计算 |
4.5.2 集输油量计算 |
4.5.3 储油罐库存量计算 |
4.6 数据查询、审核、传递 |
4.7 身份识别、操作许可 |
4.8 系统可扩展性 |
4.8.1 系统自身的可扩展性 |
4.8.2 与其他系统的数据接口 |
4.8.3 与其他系统的数据集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WEB的化工产品销售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综述 |
2.1 B/S 结构 |
2.2 三层架构 |
2.3 面向对象思想 |
2.4.N ET 开发平台 |
2.4.1 ADO.NET |
2.4.2 ASP.NET |
2.4.3 Visual Studio.Net |
2.4.4 C#语言 |
2.5 水晶报表(Crystal Report) |
2.6 Oracle 10g 数据库 |
2.7 IIS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业务现状 |
3.2 业务流程 |
3.2.1 化工销售业务流程 |
3.2.2 复合肥销售业务流程图 |
3.2.3 物流储运管理业务流程 |
3.2.4 市场开发管理业务流程 |
3.2.5 综合管理业务流程 |
3.2.6 客户管理子系统业务流程 |
3.3 业务需求分析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总体设计 |
4.1.1 总体架构 |
4.1.2 技术架构 |
4.1.3 硬件部署 |
4.1.4 网络设计 |
4.1.5 安全性设计 |
4.1.6 运行环境设计 |
4.2 业务及模块设计 |
4.2.1 化工产品销售管理 |
4.2.2 复合肥产品销售管理 |
4.2.3 客户管理 |
4.2.4 物流储运管理 |
4.2.5 综合管理子系统功能模型 |
4.2.6 市场开发管理系统 |
4.2.7 经营决策管理 |
4.2.8 系统管理 |
4.3 数据库设计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实现概述 |
5.2 关键问题的实现 |
5.2.1 数据访问的实现 |
5.2.2 EXCEL 报表输出的实现 |
5.2.3 水晶报表实现决策分析 |
5.2.4 通用审批 |
5.3 应用界面展示 |
5.3.1 结算管理 |
5.3.2 计划管理 |
5.3.3 销售月报 |
5.3.4 车辆调度 |
5.3.5 图形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信息表 |
详细摘要 |
(9)徐工科技公司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及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2. ERP 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
2.1.E RP 的产生 |
2.2.E RP 的发展过程 |
2.3.E RP 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2.3.1.E RP 的特点 |
2.3.2.E RP 的发展趋势 |
2.4.E RP 模式下的销售管理 |
2.5.E RP 的应用现状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企业概况与存在问题 |
3.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1.3 系统流程分析 |
3.1.4 需求分析小结与系统建设目标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3.2.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3.2.3 系统功能模型设计 |
3.2.4 系统信息模型设计 |
3.2.5 系统安全性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关键技术研究 |
4.1. AJAX |
4.1.1.A jax 相关技术 |
4.1.2.A jax 与传统Web 技术的区别 |
4.1.3.A jax 技术的优缺点 |
4.1.4.A SP.NET Ajax 框架 |
4.1.5.A SP.NET Ajax 框架应用 |
4.2.X ML 技术 |
4.2.1.X ML 的基本内容 |
4.2.2.X ML 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
4.2.3.A SP.NET 中的XML |
4.3 系统性能效率设计 |
4.3.1 系统性能优化原则 |
4.3.2 缓存解决方案设计 |
4.3.3 数据查询效率优化 |
4.4 系统安全性方案设计 |
4.4.1 系统安全方案设计 |
4.4.2 W eb 服务的安全性设计 |
4.4.3 A SP.NET 程序的安全性 |
4.4.4 数据库安全性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
5.1 系统开发平台 |
5.1.1 .NET 平台 |
5.1.2.A SP.NET 技术 |
5.1.3 开发平台的选择 |
5.2 系统开发环境、开发工具及编程语言 |
5.3 系统运行环境 |
5.4 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
5.4.1 系统功能与基础数据模块实现 |
5.4.2 需求计划功能模块实现 |
5.4.3 储运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
5.4.4 寄售车功能模块实现 |
5.4.5 销售(合同)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
5.4.6 应收帐功能模块实现 |
5.4.7 经销商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
5.4.8 市场分析功能模块实现 |
5.5 系统实施情况与效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10)永宁钻采公司石油天然气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本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
2.1 管理信息系统 |
2.2 ASP.NET相关技术介绍 |
2.2.1 ASP |
2.2.2 ASP.NET技术 |
2.3 SQL Server 2005 介绍 |
2.4 Windows DNA体系结构 |
2.5 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模式 |
2.5.1 C/S结构 |
2.5.2 B/S结构 |
2.5.3 三层体系结构 |
2.6 系统结构的选择 |
2.6.1 C/S的优劣 |
2.6.2 B/S的优劣 |
2.6.3 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
第三章 钻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目标分析 |
3.2 系统综合环境分析 |
3.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3.4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3.4.1 系统的设计原则 |
3.4.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3.4.3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3.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5.1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
3.5.2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
3.5.3 数据库系统设计 |
3.5.4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3.5.5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四章 钻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
4.1 对象分析与实现中遵循的原则 |
4.1.1 单一职责原则 |
4.1.2 开放——封闭原则 |
4.1.3 Liskov替换原则 |
4.1.4 依赖倒置原则 |
4.1.5 接口隔离原则 |
4.2 系统的实现层次 |
4.2.1 基于描述的O/R Mapping方案 |
4.2.2 基于XML的工作流的实现 |
4.3 系统实现中的一些技术要点 |
4.3.1 框架层次间多向跳转导航 |
4.3.2 表中多行处理的设计方案 |
4.3.3 ASP.NET中TreeView控件的使用 |
4.3.4 机构与人员关联层次 |
4.3.5 分层次数据处理的架构 |
4.3.6 ADO.NET的连接池优化 |
4.4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4.4.1 系统登陆 |
4.4.2 生产管理子系统 |
4.4.3 辅助决策子系统实现 |
4.4.4 井史资料子系统实现 |
4.4.5 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实现 |
4.4.6 成本费用管理子系统实现 |
4.4.7 原油储运销售子系统实现 |
4.4.8 地理信息子系统实现 |
4.4.9 部门业务子系统实现 |
4.4.10 系统管理子系统实现 |
4.5 系统运行环境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基于WEB的原油储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4R”理论的N市应急物资储运管理研究[D]. 甘洋龙.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港口生产调度研究与管理系统开发[D]. 马世飞. 东南大学, 2020(01)
- [3]基于价值网的FYY成品油物流平台商业模式研究[D]. 张恺之.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4]油水界面测量过程方法优化及系统应用研究[D]. 任喜伟.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1)
- [5]基于RFID与WSN的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与应用研究[D]. 杜轶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4)
- [6]外贸企业BPR及ERP系统分析设计 ——以JK公司为例[D]. 郭静.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7]大庆油田储运销售分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D]. 袁洪涛. 吉林大学, 2011(05)
- [8]基于WEB的化工产品销售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 刘扬铭. 东北石油大学, 2011(01)
- [9]徐工科技公司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 赵旭晖. 南京林业大学, 2009(02)
- [10]永宁钻采公司石油天然气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胡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