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钢发展5大非钢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胡乾坤[1](2017)在《全球钢铁产能过剩背景下重钢集团转型脱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市场需求低迷,国际钢铁产能利用率整体不断下滑,2016年降至69.3%,全球钢铁行业经营状况恶化,钢铁产业过剩这一全球性问题成国内外关注焦点。产能过剩是经济转型过程的正常现象,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也曾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日欧等国家都经历了一个近30年的钢铁工业黄金期,但7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开始进入产能过剩阶段,化解产能过剩时长多接近甚至超过20年。面对全球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并于2016年初提出供给侧改革,立足长远,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过程中,借“三去一补一降”的有效方式,彻底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除了产能过剩外,国内诸多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严重,负债高企是当前多数钢铁企业面临着的生存与发展难题。近年来,举债发展成为我国钢铁企业普遍做法,企业负债余额逐年增加,负债高企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沉重负担,钢铁产业的财务危机随时可能大面积爆发。基于此,本文首先分别从产能过剩的概念、测度、成因及治理进行文献梳理。随后对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现状进行简要描述,继而选取面临生存与发展挑战、脱困转型最迫切的重钢集团作为现实案例,探寻其脱困转型措施及路径。最后,本文在全球钢铁产能过剩背景下,从重钢集团实际出发,结合重钢集团现状从治理机制、经营运作、财务融资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在缓解一定财务问题后,可积极寻求集团的对外发展空间,并可根据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进行区位选择,让产能也能“走出去”,变挑战为机遇。
刘青山[2](2016)在《先行者的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钢铁、煤炭企业多半有着漫长悠久的历史。这在给企业带来荣耀的同时,也留下了沉重的包袱。比如,中国几家知名钢企的员工人数动辄5万、10万甚至更多,这还不包括几乎与此相当的离退休员工群体。
贾于露[3](2013)在《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而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随着08年金融危机之后,钢铁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资源价格高涨、钢铁价格下降、需求增速放缓等状况,从而使得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呈现连年下降甚至巨额亏损的局面,成为中国“最不赚钱的工业”。面对这种主业微利或亏损的现实,我国钢铁企业被迫大力拓展非钢产业,重提多元化战略。这样的局面也使得理论界和企业界在多元化战略发展上达成了共识,从而标志着我国钢铁企业将从以钢为纲的战略部署向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的重大转型。由此可见,我国钢铁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浪潮将会愈演愈烈。然而由于相关法律、监管制度等外部因素的滞后以及我国钢铁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我国钢铁企业在多元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中必定隐藏着财务风险。而国内很多行业由多元化战略失败引发的公司倒闭,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由于缺乏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因此,如何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防范企业的财务危机,成为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迫切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理论,包括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以及四个相关的基础理论;其次详述了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并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之下,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再次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并指出其存在原因;接着提出基于COSO-ERM下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包括组织架构、控制流程、监督机制和管理层薪酬机制四部分内容;最后阐述了国外较好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针对我国的情况,提出了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制度机制,希望对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郝建权[4](2013)在《让延伸发展和多元发展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研究指明主要论述了延伸发展和多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钢铁工业实际,提出推进多元发展和延伸发展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
王雪琴[5](2012)在《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研究与评价 ——以大渡口区为例》文中指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也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阻碍城市长远发展,最终也将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实施城市环境管理,是主动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城市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是指导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考核城市环境管理的定量评价工具。本文应用“驱动力—状态—响应”(简称“DSR”)框架模型理论,从环境管理实施过程角度构建了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框架。依据科学性、数据可获得性等指标筛选原则,运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包含社会、经济、环境三要素的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提出了城市环境管理水平评价模型,即: E M=S+R-D=Σ XSi.Σ wSi+ΣXRj. wRj-Σ XDk.wDk。并按照一定标准将城市环境管理水平评价指数(简称EM指数)表征的环境管理水平划分为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和很低五个评价等级。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在已构建的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符合大渡口区实际情况的环境管理指标体系。采用目标值指数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权。计算了2005~2009年(重钢搬迁之前)大渡口区的环境驱动力指数、环境状态指数、环境响应指数和EM指数。结果表明:2005~2009年,大渡口区的环境驱动力指数较高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环境状态指数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环境响应指数较大且呈现稳定增加的趋势,EM指数逐渐增大。从各指数计算结果与大渡口区实际情况吻合度的角度论证了本文城市环境管理水平评价模型构建合理、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设置得当。预测了重钢搬迁后大渡口区EM指数会轻微上升,但环境管理水平等级仍保持为Ⅱ级。分析了大渡口区环境管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驱动力指数,最后提出了严把环境准入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行节能减排等建议。
廖永松[6](2009)在《蒂森克虏伯集团的非钢业务体系及发展策略》文中研究说明蒂森克虏伯集团是钢铁企业成功发展非钢产业的标志性企业,2008财年集团非钢收入比达70%左右,非钢业务涉及工程技术、原材料服务、钢材深加工和下游制造业等相关领域。在非钢业务选择与定位,非钢产业竞争力培育以及大力发展服务型非钢业务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国内钢铁企业借鉴。
胡凯[7](2008)在《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激烈。企业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给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难题。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企业尤其如此。企业发展战略关系企业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制定出一套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是企业运作成功的关键。所以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分析国际、国内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和重钢集团设计院(CISGDI)的现状入手,并结合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通过SWOT分析,找到了CISGDI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众方面的问题:即部分领域市场竞争力弱、业务结构不完整、人力资源水平亟待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以及企业体制陈旧等方面。接着针对CISGDI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即推行市场竞争战略、加强业务结构的完善、加大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行企业体制改革,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企业发展的目标体系。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给CISGDI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陈造[8](2008)在《重钢环保搬迁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产业发展迅速,但由此带来的却是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加剧了钢铁行业的过度竞争。党的“十七大”后,国家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重钢作为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面临着生产规模偏小(年产钢350万吨左右)、自有矿产资源缺乏、对重庆市主城区污染严重、生产区域场地狭窄、产品结构不合理(板、管、带材比例偏低,约50%)等问题。面对当前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相继并购重组,发展迅速,国外钢铁企业纷纷进入国内参与市场竞争这一严峻形势,重钢要想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战略性转移,“退市进郊”,实现钢铁主业整体环保搬迁,在搬迁的过程中逐一解决制约其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促进重钢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将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相关分析方法(“PEST”分析法、“五种力量模型”及“SWOT”分析法等)对重钢目前所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与钢铁行业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找出重钢在我国钢铁产业新一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会与面临的威胁,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分析研究出重钢在其战略性环保搬迁过程中的实施策略:(1)根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关停、淘汰重庆市现有12家“小钢铁”企业,重组企业集团,提升钢铁主业生产规模。(2)整合与钢铁主业关联紧密的产业进入主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企业改革,实行主业与辅业分离。(3)充分发挥重钢“三峰”钢板全国金牌免检产品品牌优势,调整产品结构,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打造全国板材精品基地。(4)改革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加大集团对钢铁主业的直管力度,实现扁平化管理。(5)争取“直通车”和提前退休分流人员政策,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提高职工职业技能。(6)消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升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实现环保搬迁,绿色搬迁,把节能减排,清洁文明生产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7)努力探索自有矿产资源为主,国外矿产资源为辅的资源发展战略。建立上下游产业链联盟,共获利益,共谋发展。
冯飞,张永生,张定胜[9](2006)在《企业绩效与产权制度——对重庆钢铁集团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重庆钢铁集团的案例研究,揭示企业绩效与产权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解释为什么一些没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竞争性国有企业能够成功,而很多产权明晰的私有企业为什么会失败。本文揭示,企业家激励、企业家能力,以及正确的决策是企业取得良好绩效的充分条件。产权明晰的私有企业具有内在的企业家激励机制和企业家生成机制,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失败,而国有企业由于不具备这些机制产生的制度保证,其失败更可能同时来自于企业家缺乏激励、企业家能力不足以及决策失败等多方面的原因。虽然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家自我道德激励和模仿私有企业的产权激励来建立起企业家激励机制,但这些机制具有偶然性和不可持续性,而明晰的产权制度则能为这些机制提供具有自我执行(self-enforcing)功能的制度保证。
傅继美[10](2006)在《重钢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钢参保市级医疗保险统筹后,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福利水平将降低,通过企业内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以期维护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既得医疗福利性水平。本文通过对劳保医疗制度进行系统回顾与分析,认为劳保医疗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医疗费增长速度过快、覆盖面窄、缺乏合理的经费筹措机制、干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问题,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国务院根据对各地劳保医疗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总结,制定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的决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广覆盖、统帐结合,为了不降低一些行业职工现有医疗消费水平,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允许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通过对重钢现行医疗制度与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进行比较,认为参加市级医疗保险统筹后存在门诊医疗费不足、起付标准太高、进入统筹后的自付过多、不能解决企业除职工与退休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的医疗待遇等问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健康与疾病风险理论认为,医疗保障是人最基本、最迫切的需要,可替代性差,同时,也是一种可保险,有必要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重钢企业内部补充医疗保险以医疗保险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重钢的经济实力,政策上向大龄职工、退休人员和患大病、重病人员倾斜、兼顾公平,发挥医疗保险的保健作用,同时,避免由于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互助基金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后可能出现的医患共谋与道德风险。重钢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对参保人员的门诊医疗费、起付标准、住院医疗费和特殊疾病的门诊医疗费进入统筹后的自付部分均进行补充支付,职工和退休人员的个人自付比例由15.9%-33.66%降至5.1%-19.74%,特殊人群的医疗问题得到全面解决;补充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和重钢总医院收费系统直接链接,方便参保人员结算,有利于加强管理;以参何人员缴费为主,企业支助为辅的互保互助基金,进一步解决参何人员的自付医疗费。医疗体制改革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政策,本文也进行了探索。只有对医疗消费的供方与需方进行有效的制约,才能保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顺利推进。
二、重钢发展5大非钢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钢发展5大非钢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钢铁产能过剩背景下重钢集团转型脱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产能过剩的概念 |
1.2.2 产能过剩的测度 |
1.2.3 产能过剩的成因 |
1.2.4 产能过剩的治理 |
1.3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国际产业转移 |
2.1.2 “走出去”战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垄断优势理论 |
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2.3 边际产业扩张论 |
2.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3 当前钢铁行业环境分析 |
3.1 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现状 |
3.2 我国钢铁行业环境分析 |
3.2.1 政治因素(Political) |
3.2.2 经济因素(Economic) |
3.2.3 社会因素(Social) |
3.2.4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
4 全球钢铁产能过剩背景下重钢集团的现状介绍 |
4.1 重钢集团的基本情况 |
4.1.1 重钢集团简况 |
4.1.2 重钢集团的组织结构 |
4.1.3 重钢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
4.1.4 重钢集团业务经营流程 |
4.1.5 重钢集团钢铁产业上下游及周边企业状况 |
4.1.6 重钢集团国际经济合作状况 |
4.2 重钢集团的困境 |
4.2.1 财务困境 |
4.2.2 人员安置难 |
4.2.3 非钢产业发展没有明确战略 |
4.2.4 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难以退出市场 |
5 重钢集团脱困转型的策略及转型路径 |
5.1 治理机制优化 |
5.1.1 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5.1.2 探索和实施以股权多元化为核心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
5.1.3 债转股 |
5.1.4 A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 |
5.2 经营运作改革 |
5.2.1 加强产品研发,优化产品结构 |
5.2.2 积极“走出去”,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
5.2.3 多业并举,全面促进转型发展 |
5.2.4 发展电子商务,拓展销售渠道 |
5.3 财务融资策略 |
5.3.1 搭建重钢产业链综合金融平台——金融控股模式 |
5.3.2 发债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综述 |
1.3.2 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综述 |
1.3.3 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研究综述 |
1.3.4 相关文献综述的小结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财务风险理论基础研究 |
2.1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
2.1.1 财务风险的定义 |
2.1.2 财务风险的种类与管理程序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范围经济理论 |
2.2.3 资产组合理论 |
2.2.4 交易成本理论 |
2.3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现状分析 |
3.1 钢铁企业及其多元化经营的概念 |
3.1.1 钢铁企业的分类及定义 |
3.1.2 钢铁行业的特点 |
3.1.3 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定义 |
3.2 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现状 |
3.3 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现状分析 |
3.3.1 对钢铁主业依附程度高,关联交易程度高 |
3.3.2 业务相对分散,整体竞争能力较弱 |
3.3.3 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
第四章 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问题分析 |
4.1 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问题 |
4.1.1 财务杠杆失衡引发的财务风险 |
4.1.2 现金流断裂引发的财务风险 |
4.1.3 内部经营整合带来的财务风险 |
4.1.4 成本管理压力加大带来的财务风险 |
4.1.5 资源配置不当带来的财务风险 |
4.1.6 资金运营不当带来的财务风险 |
4.2 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缺乏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
4.2.2 经营者逆向抉择,财务治理结构失衡 |
4.2.3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不完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
4.2.4 企业集团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
4.2.5 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缺乏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 |
第五章 基于 COSO-ERM 下钢铁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 |
5.1 健全的组织架构 |
5.2 完善的控制流程 |
5.2.1 财务风险识别 |
5.2.2 财务风险评估 |
5.2.3 确定应对财务风险的策略 |
5.3 有效的监督机制 |
5.3.1 完善的治理结构 |
5.3.2 合理的财务权责配置 |
5.3.3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
5.4 管理层激励机制 |
5.4.1 建立多元化的薪酬激励机制 |
5.4.2 制定有效的业绩考核机制 |
5.4.3 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 |
第六章 加强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
6.1 国外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案例及启示 |
6.1.1 蒂森克虏伯的风险控制利器——有效的风险管理流程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机制 |
6.1.2 浦项钢铁集团风险控制的秘籍——完善的组织架构 |
6.1.3 案例启示 |
6.2 加强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
6.2.1 提高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制定风险管理战略 |
6.2.2 完善财务治理结构,构建有效的公司架构 |
6.2.3 加强各业务资源的整合,注重降低整体风险 |
6.2.4 加强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监督 |
6.2.5 健全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道德过失 |
结束语 |
结论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让延伸发展和多元发展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1 延伸发展和多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2 让延伸和多元发展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把握几个关键 |
2.1 必须要转变观念 |
2.2 必须要选准项目 |
2.3 必须要创新机制 |
2.4 必须要立足企业实际 |
3 结语 |
(5)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研究与评价 ——以大渡口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环境管理概述 |
1.3 DSR 模型概述及应用 |
1.3.1 DSR 模型概述 |
1.3.2 DSR 模型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
1.4 环境指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环境指标的研究现状 |
1.4.2 区域环境管理指标的研究成果 |
1.5 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 |
2 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
2.1 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概念及功能 |
2.1.1 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概念 |
2.1.2 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功能 |
2.2 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
2.2.1 指标设置原则 |
2.2.2 指标体系的结构 |
2.2.3 指标体系构建 |
3 城市环境管理水平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
3.1 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的含义 |
3.2 城市环境管理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 |
3.3 城市环境管理水平评价指数分级 |
4 大渡口区概况 |
4.1 历史沿革 |
4.2 社会经济概况 |
4.2.1 人口现状 |
4.2.2 经济状况 |
4.3 资源现状 |
4.4 环境基础设施现状 |
4.5 污染及生态环境概况 |
4.5.1 污染排放现状 |
4.5.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5 大渡口区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 环境驱动力指标 |
5.1.1 指标筛选 |
5.1.2 指标解释 |
5.2 环境状态指标 |
5.2.1 指标筛选 |
5.2.2 指标解释 |
5.3 环境响应指标 |
5.3.1 指标筛选 |
5.3.2 指标解释 |
6 大渡口区环境管理水平评价 |
6.1 数据收集与处理 |
6.1.1 数据收集 |
6.1.2 制定指标标准 |
6.1.3 指标标准化 |
6.1.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6.2 指数计算 |
6.3 分析与讨论 |
6.3.1 计算结果分析 |
6.3.2 计算结果与大渡口区实际情况的吻合度分析 |
6.4 重钢搬迁对大渡口区环境管理水平的影响 |
6.5 大渡口区环境管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6.6 对大渡口区环境管理工作的建议 |
7 结论及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7)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及框架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战略的内涵 |
2.2 企业战略的基本特征 |
2.2.1 全局性 |
2.2.2 长远性 |
2.2.3 竞争性 |
2.2.4 科学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
2.2.5 稳定性 |
2.3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史 |
2.3.1 企业战略管理的萌芽阶段 |
2.3.2 企业战略管理的形成阶段 |
2.3.3 企业战略管理的深化阶段 |
2.4 战略管理目前的研究内容 |
2.4.1 波特五力竞争理论 |
2.4.2 SWOT 理论分析方法 |
2.4.3 三种基本战略 |
2.5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
2.5.1 制定企业战略的竞争空间在扩展 |
2.5.2 企业的战略具有高度的弹性 |
2.5.3 较多地追求建立扩展性的目标 |
2.5.4 商业生态系统成为参与竞争的主要形式 |
2.5.5 制定战略的主体趋于多元化 |
2.5.6 战略的制定演变为标准与规则的竞争 |
3 勘察(设计)咨询行业发展现状 |
3.1 国外勘察(设计)咨询行业发展态势 |
3.1.1 国外勘察(设计)咨询行业发展态势 |
3.1.2 WTO 过渡期结束后国外企业对中国勘察(设计)咨询行业的影响 |
3.2 中国勘察(设计)咨询行业发展现状 |
3.2.1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稳步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
3.2.2 技术创新工作进展较快,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
3.2.3 勘察设计单位改革硕果累累,勘察设计队伍人才济济 |
3.2.4 我国勘察设计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
3.3 重庆市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现状 |
4 重钢集团设计院现状 |
4.1 企业简介 |
4.2 组织结构 |
4.3 经营范围 |
5 重钢集团设计院经营环境分析 |
5.1 重钢集团设计院SO 分析 |
5.1.1 具有较强的市场准入条件 |
5.1.2 背靠重钢集团公司发展的优势 |
5.1.3 区域优势 |
5.1.4 部分行业已经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和技术 |
5.1.5 专业比较齐全,具有多年多专业协调配合完成项目的经验 |
5.2 重钢集团设计院WT 分析 |
5.2.1 在完成大型项目方面经验相对缺乏,市场竞争力脆弱 |
5.2.2 工程总承包项目起步较晚,涉足项目少,业务结构亟待完善 |
5.2.3 人力资源非常薄弱,缺乏竞争力 |
5.2.4 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支撑 |
5.2.5 企业管理体制陈旧,企业执行力不够 |
5.2.6 国内和重庆市同类型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威胁加剧 |
5.3 重钢集团设计院SWOT 矩阵 |
5.4 重钢集团设计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6 重钢集团设计院发展目标体系 |
6.1 近期发展目标(2008 年~2013 年) |
6.2 中长期发展目标(2013 年~2020 年) |
7 重钢集团设计院未来发展战略 |
7.1 市场竞争战略 |
7.1.1 在冶金项目中做出自身特色和品牌 |
7.1.2 做大做强作为优势领域的环保产业 |
7.1.3 继续做大做强民用建筑领域 |
7.2 业务战略 |
7.2.1 业务结构由单纯的设计勘察向工程总承包转变 |
7.2.2 建立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 |
7.3 人才战略 |
7.3.1 提高对人才工作的认识 |
7.3.2 狠抓制度创新 |
7.3.3 用事业造就人才 |
7.3.4 创新企业管理机制,引进现代企业绩效考核管理方式 |
7.3.5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
7.3.6 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 |
7.3.7 营造人尽其才环境 |
7.4 技术创新战略 |
7.4.1 着力做好技术创新的定位 |
7.4.2 努力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实用技术和项目运作经验 |
7.4.3 加强与国内外拥有先进技术的科研院所、工程公司的合作 |
7.4.4 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激励 |
7.4.5 加强企业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的保护力度 |
7.4.6 在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思路 |
7.5 推进体制改革 |
7.5.1 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 |
7.5.2 具体运作思路 |
8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重钢环保搬迁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1 可持续发展战略 |
1.2.2 创新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思路 |
2 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分析方法 |
2.1 PEST分析法 |
2.1.1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
2.1.2 经济环境(Economic) |
2.1.3 社会文化环境(Social) |
2.1.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
2.2 五种力量模型 |
2.2.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2.2.2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2.2.3 新进入者的威胁 |
2.2.4 替代品的威胁 |
2.2.5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
2.3 SWOT分析法 |
3 钢铁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
3.1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
3.1.1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状况 |
3.1.2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 |
3.2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概况 |
3.3 中国钢铁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及要求 |
4 重钢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重钢简介 |
4.2 组织构架 |
4.3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4.3.1 一般环境分析 |
4.3.2 行业环境分析 |
4.4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4.4.1 人力资源分析 |
4.4.2 装备水平分析 |
4.4.3 生产规模分析 |
4.4.4 资源占有分析 |
4.4.5 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4.4.6 组织结构分析 |
4.4.7 产业结构分析 |
4.5 发展战略选择 |
5 战略性环保搬迁实施策略研究 |
5.1 实施环保搬迁的重大意义 |
5.1.1 实施环保搬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
5.1.2 实施环保搬迁是造福山城人民的具体体现 |
5.1.3 实施环保搬迁是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
5.2 环保搬迁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
5.2.1 研究解决资源保障问题 |
5.2.2 研究解决清洁环保问题 |
5.2.3 研究解决产品结构优化问题 |
5.2.4 研究解决生产规模问题 |
5.2.5 研究解决总图受困问题 |
5.3 重钢环保搬迁方案实施策略研究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发展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重钢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题目的来源及意义 |
1.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
1.3 研究的内容 |
2 本文依据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政策 |
2.1 补充医疗保险有关的基本理论 |
2.1.1 行为科学的相关理论 |
2.1.2 健康与疾病风险理论 |
2.1.3 公平理论 |
2.1.4 补充医疗保险 |
2.1.5 道德风险与医患共谋 |
2.1.6 医疗需求与供给理论 |
2.2 国外部分国家企业雇员医疗保险综述 |
2.3 劳保医疗制度 |
2.3.1 劳保医疗制度的建立 |
2.3.2 劳保医疗制度的改革 |
2.3.3 劳保医疗制度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2.4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2.4.1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 |
2.4.2 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
3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
3.1 重钢综述 |
3.1.1 历史沿革 |
3.1.2 企业改革 |
3.2 重钢参加市级医疗保险前的医疗现状 |
3.3 钢参加市级医疗保险统筹的原由 |
3.4 重钢现行医疗制度与市级医疗保险统筹的比较——存在的问题 |
3.5 重钢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5.1 重钢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必要性 |
3.5.2 重钢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可行性 |
3.6 对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期望 |
3.6.1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3.6.2 医疗卫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
3.6.3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设想 |
4 重钢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设计 |
4.1 方案研究 |
4.2 补充医疗保险实施办法 |
4.2.1 门诊医疗费(分段计算) |
4.2.2 起付线 |
4.2.3 住院医疗费(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 |
4.2.4 特殊疾病 |
4.2.5 特殊人群的补充医疗保险待遇 |
4.3 配套政策 |
4.3.1 建立互保互助基金 |
4.3.2 原个人帐户沉淀资金 |
4.3.3 增加个人帐户资金 |
4.4 信息管理 |
4.4.1 重钢补充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图 |
4.4.2 重钢补充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
5 重钢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实施的启示 |
5.1 实施效果 |
5.1.1 维护参保人的利益 |
5.1.2 有良好的社会效应 |
5.1.3 降低疾病风险保障基本生活 |
5.1.4 促社会公平构建和谐重钢 |
5.1.5 适度控制需求保证效率 |
5.1.6 补充医疗保险金运行安全 |
5.2 存在的不足 |
5.3 具有一定新意之处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四、重钢发展5大非钢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钢铁产能过剩背景下重钢集团转型脱困路径研究[D]. 胡乾坤. 重庆大学, 2017(06)
- [2]先行者的试验[J]. 刘青山. 国资报告, 2016(06)
- [3]我国钢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D]. 贾于露. 长安大学, 2013(06)
- [4]让延伸发展和多元发展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J]. 郝建权. 山西冶金, 2013(01)
- [5]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研究与评价 ——以大渡口区为例[D]. 王雪琴. 重庆大学, 2012(03)
- [6]蒂森克虏伯集团的非钢业务体系及发展策略[J]. 廖永松. 武钢技术, 2009(06)
- [7]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发展战略研究[D]. 胡凯. 重庆大学, 2008(06)
- [8]重钢环保搬迁发展战略研究[D]. 陈造. 重庆大学, 2008(06)
- [9]企业绩效与产权制度——对重庆钢铁集团的案例研究[J]. 冯飞,张永生,张定胜. 管理世界, 2006(04)
- [10]重钢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D]. 傅继美. 重庆大学, 2006(01)
标签:重钢论文;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论文; 环境评价论文; 产能过剩行业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