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熟大果辣椒——豫椒968(论文文献综述)
钱健康,黄浅,田炜,王凤真,刘杰[1](2012)在《大果型辣椒新品种周椒201的选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周椒201是以P0521为母本、以SP059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大果型辣椒一代杂种。植株长势中等,株高56.75cm,开展度62.30cm,始花节位第8.08节,果实纵径15.25cm,果肩宽4.70cm,单果质量86.97g。果实牛角形,商品成熟果绿色,有光泽,果实整齐匀称,商品性好,结果早,连续结果能力强,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对炭疽病、疫病和病毒病的抗性与对照墨秀301相当。一般每667m2产量3500kg左右,适宜河南省及其周边地区保护地和露地栽培,也可作秋延后栽培。
詹玉丝,齐卫强,陈晓[2](2008)在《河南辣椒产业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从河南省所处的气候地理位置、河南辣椒种植效益、河南人的辣椒消费、辣椒的发展历史和品种资源、河南辣椒的产业、河南辣椒的栽培方式、河南辣椒科研等7个方面对河南辣椒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便使全国对河南辣椒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进而达到宣传、交流、学习的目的。
于进步[3](2008)在《设施条件下八个辣椒DH系材料的配合力分析》文中提出本研究以8个辣椒DH系为材料,按照8×8完全双列杂交,得到64个组合。在塑料大棚种植,依Griffing配合力测定方法1对其主要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并对其耐低温弱光性进行测定,最后分析了耐低温弱光性与其他性状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其结果如下:(1)不同亲本、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较大。亲本1和亲本5在果长、果宽、单果重、单株产量、前期产量、小区产量等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具有高位正向效应;亲本6在单株果数、前期采果数等性状上有高位正向效应;组合1×2的小区产量、前期产量特殊配合力最高;亲本1和亲本5产量性状(单株产量、前期产量、小区产量)的一般配合力都较高,但是组合1×5小产量性状的特殊配合力不是很突出,其果长、果宽、单果重的特殊配合力也较低。(2)辣椒在果长、果宽、单果重、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小区果数、小区产量、叶宽、株高等性状上有明显的反交效应。果长、果宽、单果重的遗传倾向于父本,即具有大果的材料作为父本更能遗传其大果特性;单株果数、小区果数、叶宽、株高等性状的遗传倾向于母本,即果数较多的材料作为母本更能遗传其果多特性。根据这一遗传规律,把果数较多的材料作母本,单果重较大的材料作父本更容易得到产量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前期采果数、前期产量、叶长也有一定的反交效应,但不甚明显。(3)辣椒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叶宽>株高>单果重>叶长>单株果数>果长>果宽>单株产量>前期产量>前期采果数;狭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叶宽>株高>果长>单果重>叶长>果宽>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前期采果数>前期产量。其中叶宽、株高、果长、单果重等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其广义遗传力都在90%以上,狭义遗传力在70%,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能力较强,能够稳定遗传,可进行早世代选择。(4)本试验结果显示,单果重与果宽,单果重与果长,单株产量与单果重,前期产量与单果重呈极大的正相关,但是单株果数与单果重却呈显着负相关。(5)比较了辣椒经低温弱光处理后的几个生理指标,筛选出以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作为耐低温弱光性评价指标更为可靠。
华明艳[4](2008)在《辣椒抗马铃薯Y病毒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文中认为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病害是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毒病是辣椒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其中马铃薯Y病毒是我国辣椒上发生的主要病毒病种类之一,目前在国内研究较少。本研究用含有抗马铃薯Y病毒pvr4基因的自交系CdM334与具有优良园艺性状但不含有抗病基因的5个自交系77013、75-7-3-1、83-58、83-60、83-163,及其BC2群体、BC3群体、BC4群体为试材,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采用CAPS标记筛选抗病植株。结果如下:1.利用CAPS标记检测供体亲本、受体亲本,供体亲本得到444bp的DNA片断,受体亲本DNA片为458bp,存在明显差异。2.利用CAPS标记筛选5个组合(CdM334×77013、CdM334×75-7-3-1、CdM334×83-58、CdM334×83-60、CdM334×83-163)的BC2、BC3、BC4分离群体,抗病单株与感病单株的实际分离经X2检测符合1: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3.用SAS统计软件对5个组合(CdM334×77013、CdM334×75-7-3-1、CdM334×83-58、CdM334×83-60、CdM334×83-163)的回交4代分离群体的株高、始花节位、叶片大小、果实大小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交4代分离群体的6个性状与轮回亲本没有显着差异(a=0.05)。4.通过回交进程图可以看出,株高在三个回交世代中变化不是很大,同回交亲本相当,5个组合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始花节位在三个回交世代中变化不大,除CdM334×75-7-3-1组合外,其余4个组合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回交群体的叶片长与叶片宽在BC2代时与供体亲本和受体亲本都有差异,在BC4代时表现同受体亲本相当;到BC4代时群体的果实长与果实宽表现与受体亲本相当,CdM334×83-163、CdM334×75-7-3-1组合的BC4代果实要比受体亲本果实长。5.本研究获得了5份含有pvr4基因具有优良园艺性状的BC4代材料。本研究的结果为加快抗PVY优良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姜俊[5](2007)在《辣椒新品种驻椒14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97年开始我们在纱网棚条件下对自选的10份辣椒材料和从国内外引入的40余份辣椒材料进行田间自然抗病性、早熟性、低温弱光耐受性及综合农艺性状调查,从中选出8份优良材料,采用露地扣纱网棚种植和保护地内加代繁殖等方法进行自交纯化,并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获得8个稳定自交系。2000年采用半轮配法配制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强优势组合选配试验。初选出4个优势较强、产量较高、农艺性状优良的组合进一步试验,最终选育出优势最强的组合2002-08F1。其母本驻03是河南地方品种124牛角椒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早熟性好,生长势较强,分枝性强,坐果率高,始花节位第8-9节,果实深绿色,牛角形,果面光滑,纵径14.0cm,肩横径3.5cm,果肉厚0.25cm,平均单果质量38.7g,抗病毒病,配合力高。父本驻07是内蒙古多年种植的茄门甜椒经多代自交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生长势强,始花节位第5-6节,极早熟,果实灯笼形,果型大,绿色,纵径8.4cm,肩横径7.6cm,果肉厚0.63cm,平均单果质量103.5g。2002-2003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4-2005年进行河南省区域试验,2005年进行河南省生产试验,表现较好,定名为驻椒14。驻椒14品种属早熟类型,定植至始收45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60.0cm,株幅54.8cm,始花节位第6-7节。果实深绿色,粗牛角形,果面光滑,3-4心室,纵径13.8cm,肩横径5.2cm,果肉厚0.3cm,平均单果质量80g,辣味浓。驻椒14具有以下显着特点:(1)产量高。两年区试平均总产量为3128.0kg/667m2,比对照汴椒1号增产8.2%。(2)抗病性好。在田间自然发病下,驻椒14对病毒病、炭疽病、疫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汴椒1号。(3)品质优。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其Vc、可溶性糖等指标进行检测。驻椒14每100g鲜果含Vc 162mg、可溶性糖3.2%,且果肉质脆,适合鲜食。驻椒14适宜于保护地及早春露地栽培,以早春塑料大棚种植投入产出比最高。在河南地区早春塑料大棚种植以11月中旬-12月上旬播种,翌年3月20日前后定植最为适宜,苗龄100-120d(天)。育苗前期注意防寒保暖,3-4叶期分1次苗。定植前施足有机肥,采用小高畦覆膜栽培,株距30-35cm,行距50-55cm,定植数以4000穴/667m2,每穴定植2株为宜。定植前10-15天扣棚,扣棚后药剂熏棚,可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等病害。定植后加强中耕除草及肥水管理,促进秧苗早发棵、早封垄,提早开花坐果,提高产量。结果期追肥2-3次,并补施钾肥,促进果实膨大。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
汪承刚,戚士全,朱世东,平庆江,卢英杰,汪荣锋,王素,查振英[6](2007)在《辣椒新品种淮椒3号的选育》文中提出淮椒3号是以南方引进的羊角形辣椒经3代定向选择而成的优良自交系95003为母本,以当地牛角形辣椒经4代单株自交育成的稳定自交系93010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辣椒一代杂种。定植至采收60d(天)左右,开花至始收30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粗羊角形,果长20cm左右,横径3~4cm,果肉厚2.5mm左右;果皮深绿色,光滑,肉质细软,微辣。对病毒病、炭疽病和疮痂病的抗性优于豫椒6号和八寸红。每667m2产量4000kg左右,适宜春露地、越夏、麦茬、麦套栽培,也可作秋延后栽培。
申爱民,李绍亭,李永辉[7](2006)在《日光温室秋延后辣椒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指出
詹玉丝,齐卫强,陈晓[8](2005)在《河南辣椒》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河南省所处的气候地理位置、河南辣椒种植效益、河南人的辣椒消费、辣椒的发展历史和品种资源、河南辣椒的产业、河南辣椒的栽培方式、河南辣椒研究等7个方面对河南辣椒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以便使全国对河南辣椒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进而达到宣传、交流、学习的目的。
郑安[9](2003)在《晚熟大果辣椒——豫椒968》文中研究表明 豫椒968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联系电活:0371-5738241)利用晚熟辣椒种与豫椒6号杂交选育出的优良株系作母
郝慧斌,胡鸿[10](2002)在《辣(甜)椒系列新品种》文中研究表明 中辣1号 中辣1号又名931辣椒,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新近选育的微辣型一代杂种。 特征特性 早熟、丰产。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90厘米,单株结果40个以上,果羊角形,直或稍弯,浅绿色,果面光滑,标准单果重约36克,果长约23厘米,果宽约2.7厘米,肉
二、晚熟大果辣椒——豫椒968(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晚熟大果辣椒——豫椒968(论文提纲范文)
(1)大果型辣椒新品种周椒201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
2 选育结果 |
2.1 早熟性和丰产性 |
2.1.1 品种比较试验 |
2.1.2 区域试验 |
2.1.3 生产试验 |
2.2 抗病性 |
2.3 品质 |
3 品种特征特性 |
(3)设施条件下八个辣椒DH系材料的配合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辣椒杂交育种概述 |
1.1.1 引子 |
1.1.2 辣椒杂种优势育种的研究进展 |
1.1.3 辣椒主要性状的遗传 |
1.1.4 配合力分析在辣椒亲本选配中的作用 |
1.2 辣椒耐低温弱光性研究概述 |
1.2.1 弱光条件下辣椒植株性状的研究 |
1.2.2 对弱光条件下辣椒光合特性的研究 |
1.2.3 弱光条件下辣椒叶绿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 |
1.2.4 对低温条件下生长的辣椒生长发育的研究 |
1.2.5 对低温条件下生长的辣椒生理指标的研究 |
1.2.6 低温弱光交互作用对辣椒影响的研究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与试验条件 |
3.1.1 实验材料及来源 |
3.1.2 试验地点 |
3.1.3 试验主要应用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田间试验设计 |
3.2.2 田间调查项目及记载 |
3.2.3 耐低温弱光性指标测定方法 |
3.3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各组合的方差分析 |
4.2 各性状配合力分析 |
4.2.1 配合力方差分析 |
4.2.2 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 |
4.2.3 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的多重比较 |
4.2.4 特殊配合力效应 |
4.3 反交效应分析 |
4.4 遗传力分析 |
4.5 亲本和杂交组合耐低弱光性几个指标的测定 |
4.5.1 各指标方差分析 |
4.5.2 对电导率法、丙二醛含量法、脯氨酸含量法、干鲜重比值法的比较和筛选 |
4.5.3 耐低温弱光性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5.4 电导率和12 个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4)辣椒抗马铃薯Y病毒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马铃薯Y 病毒(POTATO VIRUS Y,PVY) |
1.2 分子标记技术简介 |
1.2.1 分子标记技术类型 |
1.2.2 分子标记的发展趋势 |
1.3 分子标记在辣椒育种中的应用 |
1.3.1 辣椒分子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 |
1.3.2 标记辣椒重要性状 |
1.3.3 遗传多样性与种质鉴定 |
1.3.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1.3.4.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及优缺点 |
1.3.4.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回交育种中的应用 |
1.3.4.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多基因聚合 |
1.3.4.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辣椒育种中的应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试剂及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试验步骤 |
2.3.2 材料的准备 |
2.3.3 DNA 的提取 |
2.3.4 田间性状调查 |
2.3.5 CAPS 分析 |
2.3.6 CAPS 标记的筛选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模板DNA 的制备 |
3.2 特异性扩增检测结果 |
3.3 亲本材料的CAPS 标记差异 |
3.4 BC_2、BC_3、BC_4群体的CAPS 标记差异 |
3.5 5 个组合回交转育过程中各性状的变化 |
3.6 受体亲本及其BC4代各性状方差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利用遗传规律进行选择 |
4.2 前景选择与背景选择 |
4.3 多基因聚合 |
4.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
5 结论 |
6 后续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 |
(5)辣椒新品种驻椒14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辣椒育种研究现状 |
1.2.1 辣椒起源、分类研究 |
1.2.2 辣椒遗传研究进展 |
1.3 辣椒的育种方法 |
1.3.1 辣椒常规育种 |
1.3.2 辣椒杂种优势利用 |
1.3.3 辣椒的雄性不育的研究 |
1.3.4 诱变育种 |
1.3.5 航天育种 |
1.3.6 生物技术育种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概况 |
2.2 驻椒14 辣椒品种的选育过程 |
2.3 驻椒14 的品种评价 |
2.3.1 产量性状比较 |
2.3.2 辣椒的病害调查 |
2.3.3 辣椒的品质测定 |
2.4 驻椒14 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
2.4.1 不同种植密度对驻椒14 的影响 |
2.4.2 不同设施栽培对驻椒14 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
2.4.3 不同定植时期对驻椒14 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
2.4.4 大棚辣椒病毒病防治试验 |
2.4.5 大棚辣椒炭疽病防治试验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驻椒14 辣椒品种评价结果 |
3.1.1 产量及植物学性状比较结果 |
3.1.2 驻椒14 辣椒病毒病和炭疽病调查结果 |
3.1.3 驻椒14 辣椒品质测定结果 |
3.2 驻椒14 的配套栽培技术 |
3.2.1 种植密度 |
3.2.2 设施类型 |
3.2.3 定植期 |
3.2.4 大棚辣椒病毒病防治技术 |
3.2.5 大棚辣椒炭疽病防治技术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驻椒14 的特征特性 |
4.2 驻椒14 的高效栽培方式 |
4.3 辣椒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
4.4 辣椒炭疽病的综合防治 |
4.5 问题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辣椒新品种淮椒3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
2 选育结果 |
2.1 丰产性 |
2.1.1 品种比较试验 |
2.1.2 区域试验 |
2.1.3 生产示范 |
2.2 抗病性 |
3 品种特征特性 |
4 栽培技术要点 |
(7)日光温室秋延后辣椒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
2 播种育苗 |
2.1 地块选择 |
2.2 施足基肥、深犁细耙 |
2.3 做畦 |
2.4 浸种催芽 |
2.5 培育壮苗 |
3 定植 |
3.1 整地做畦 |
3.2 切苗 |
3.3 定植 |
4 田间管理 |
4.1 水肥管理 |
4.2 温度管理 |
4.3 植株调整 |
5 采收 |
四、晚熟大果辣椒——豫椒968(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果型辣椒新品种周椒201的选育[J]. 钱健康,黄浅,田炜,王凤真,刘杰. 中国蔬菜, 2012(24)
- [2]河南辣椒产业分析[A]. 詹玉丝,齐卫强,陈晓. 第三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暨北票市辣椒产销经贸洽谈会专集, 2008
- [3]设施条件下八个辣椒DH系材料的配合力分析[D]. 于进步. 河南农业大学, 2008(04)
- [4]辣椒抗马铃薯Y病毒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华明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11)
- [5]辣椒新品种驻椒14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 姜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
- [6]辣椒新品种淮椒3号的选育[J]. 汪承刚,戚士全,朱世东,平庆江,卢英杰,汪荣锋,王素,查振英. 中国蔬菜, 2007(08)
- [7]日光温室秋延后辣椒高效栽培技术[J]. 申爱民,李绍亭,李永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06(09)
- [8]河南辣椒[J]. 詹玉丝,齐卫强,陈晓. 辣椒杂志, 2005(01)
- [9]晚熟大果辣椒——豫椒968[J]. 郑安. 农业知识, 2003(01)
- [10]辣(甜)椒系列新品种[J]. 郝慧斌,胡鸿. 中国农村科技, 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