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犬瘟热的临床诊断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程敏姮,张启龙,潘珺,李蕊,高敏,苗燕,郑博君,张玮,傅彩霞[1](2021)在《犬瘟热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犬瘟热病程前期的临床症状与其他犬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症状相似,病程后期会引起典型的神经症状,但此时已难治愈,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诊断技术对该病的防治起到关键作用。CDV现有诊断技术主要有临床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测、病毒的分离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胶体金试纸条、新型恒温快检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及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NGS)等。本文将针对CDV诊断技术进行综合阐述,为建立集敏感性高、特异性好、高效、便捷且适于临床推广使用的诊断技术提供参考。
温慧明[2](2020)在《大连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本文收集2013年6月~2018年6月五年间大连市城区内(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和甘井子区)犬瘟热病和犬细小病毒病这两类犬传染病的病例资料和诊断报告,对大连市城区内犬瘟热病和犬的细小病毒病这两类犬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监测调查分析,运用流行病学及防治调查分析的方法,统计大连市城区内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两类犬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以及治疗方法,为犬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动物诊疗机构(包括动物诊所和动物医院)提供治疗犬瘟热病和犬的细小病毒病指导和借鉴。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大连市城区内患有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两类犬传染病的病犬1659例,其中犬细小病毒病病1224例,年均就诊发病率14.8%;犬瘟热病435例,年均就诊发病率5.2%。本文通过流行病学及防治调查得出以下结果:1.犬细小病毒病发病率高于犬瘟热发病率,且五年间二者的发病率均有下降的趋势。2.犬细小病毒病和犬瘟热的发病与季节有关。经统计发现,每年4月开始发病数显着下降,5~10月份发病率较低,分别占全年发病总数的40.11%和39.77%,从11月份开始发病数逐渐上升,1~4月份和11~12月份发病数较高。3.犬细小病毒病例多发的行政区域是甘井子区和沙河口区,占所有患犬细小病毒病犬61.52%;犬瘟热病例主要分布于甘井子区,占所有患有犬瘟热病犬总数的49.20%。4.犬细小病毒病易感犬品种主要是贵兵犬、哈士奇、松狮犬,占比分别为17.40%、15.03%、17.24%;犬瘟热易感犬品种主要是吉娃娃、金毛犬、哈士奇,占比分别为21.84%、17.24%、14.71%。经统计发现,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病纯种犬的发病率高于杂种犬。5.犬细小病毒病患病犬在小于1岁的犬中,以1~5月龄间的幼犬为发病主体,大于1岁的犬发病率较低;犬瘟热患病犬在小于1岁的犬中,以1月~6月龄间的幼犬为发病主体,大于1岁的犬发病率较低。6.从性别来看,公犬较母犬易感犬细小病毒病和犬瘟热。7.免疫犬发病数较未免疫犬的发病数低,且经人工被动免疫后的犬,发病后症状较轻,也易治愈。8.患有犬瘟热治愈率不高,存在愈后不良风险;犬细小病毒病的病犬死亡率低,治愈率较高。采用单克隆抗体治疗效果较好。
孙伟伟[3](2020)在《犬瘟热病毒H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感染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神经系统异常以及机体免疫抑制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我国CD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毒株变异快、感染谱不断扩大、混合感染现象普遍,由其引发的免疫抑制致使疫苗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对养犬业和毛皮动物养殖造成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寻求防控该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与生产实际问题。为此,本研究旨在了解江苏部分地区犬瘟热流行情况,分析病毒H蛋白的遗传变异规律,丰富了CDV流行毒株资源库;同时,扩充已建立的C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库,从中筛选具有广谱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基于重组H蛋白和单克隆抗体建立CDV抗原与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用于CD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为CDV的感染监测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本研究收集了60份2017-2019年江苏部分地区疑似犬瘟热病料,采用RT-PCR法鉴定了22份病料样品为CDV核酸阳性,进一步通过扩增完整H基因、核酸测序、BLAST比对、同源性比对、遗传进化分析和N-糖基化位点统计分析显示,其中18份America-1型毒株与疫苗株(Ondetstepoort株)高度同源;其余4份属Asia-1型毒株(分别命名为YZ-4、NJ-13、NJ-21、YZ-27),与疫苗株氨基酸同源性在90.1%-91.2%之间,毒株间同源性为97.2%-99.8%,与国内流行Asia-1型毒株同源性较高(99.7%-100%);4株Asia-1型毒株在H蛋白584-586位点均具有潜在的N-糖基化修饰,具有Asia-1型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另外,YZ-4株、NJ-21株和YZ-27株H蛋白SLAM受体结合区域未发生改变(519R/530G/549Y),而NJ-13株的受体结合区域突变为519R/530G/549H,提示该毒株与宿主结合能力可能发生改变。本研究扩充了C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库,基于重组H蛋白的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7株稳定分泌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B1、3B5、3C5、3D5、5A6、4G12和7B2),由此产生的抗体亚类均鉴定为Ig G1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上述单克隆抗体均能与CDV发生反应,不与犬细小病毒、犬冠状病毒以及犬流感病毒反应,具有良好特异性;病毒中和试验测定其培养上清的抗体中和效价为24-28,诱生BALB/c小鼠腹水的抗体中和效价为102-106,其中3B5、5A6、4G12、7B2之间的叠加系数均在50%以上,表明这4株单克隆抗体识别不同抗原表位;连续传代检测显示在第20代仍具有高效分泌抗体的能力,表明其稳定性良好;另外,3B5、5A6、4G12和7B2除能中和Ondetstepoort疫苗株(America-1型)外,还能中和当前流行的Asia-1型CDV毒株,其中3B5抗Ondetstepoort株和YZ-4株的中和效价分别为28和27,具有较好的广谱中和活性。本研究以HRP酶标的3B5单克隆抗体和重组H蛋白为基础建立了CDV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采用方阵滴定法CDV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包被抗原(重组H蛋白)浓度为4μg/m L,H-RP酶标3B5抗体最佳稀释浓度为1:3 200,待检血清最佳稀释浓度为1:8,血清样本抑制率(PI)≥45%判定为阳性,与国外商品化的犬瘟热抗体试剂盒相比,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7%,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研究以HRP酶标的重组H蛋白和3B5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建立了CDV抗原竞争ELISA检测方法,采用方阵滴定法确定CDV抗原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包被抗体(3B5)浓度为2μg/m L、HRP酶标重组H蛋白最佳稀释浓度为1:1 600,经反应条件优化,该方法最低病毒检测量为103TCID50/m L,特异性和重复稳定性良好,与RT-PCR法检测临床样品的符合率达100%。综上,本研究对江苏部分地区开展了CD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规律,及时总结其流行病学态势和分子变异情况;同时,扩充了CDV毒株资源库和C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库,筛选了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以此建立了CDV抗原和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完善CD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和评价CDV感染水平,为科学防控CD提供技术支撑。
李浩[4](2021)在《毛皮动物腹泻病病原检测及病毒病三重PCR方法的建立》文中认为近年来,腹泻疾病造成的毛皮动物病死率逐渐上升,给毛皮动物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唐秦地区存在毛皮动物腹泻疾病病原种类不明、相关检测技术准确率低且费用高等问题。本研究主要对唐秦地区毛皮动物腹泻致病菌和病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三种常见病毒病的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以期为毛皮动物腹泻病的快速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对送检的采自于唐秦地区的198份毛皮动物的腹泻样本进行检测,其中犬细小病毒的检出率为40.40%,犬冠状病毒的检出率为0.51%,犬瘟热病毒的检出率为4.04%。大肠杆菌的检出率为10.61%,沙门菌的检出率为5.05%。结果表明,在采集的样本中存在着两种病毒引起的混合感染。犬细小病毒和犬冠状病毒的混合的检出率为0.51%,犬细小病毒与犬冠状病毒的混合感染检出率为6.06%。2、对检出的80份犬细小病毒进行BLSAT比对,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其中45份为CPV-2型和35份为CPV-2a型。3、利用设计好的引物分别扩增出犬细小病毒(700 bp)、犬瘟热病毒(410 bp)和犬冠状病毒(197 bp)的特异性片段,进行胶回收并构建好阳性重组质粒。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对貉源大肠杆菌、沙门菌、肺炎克雷伯、绿脓杆菌和链球菌等无关病原的检测均无扩增,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此方法的阳性符合率跟单一PCR结果所一致且重复性稳定,犬细小病毒的质粒能扩增的最低检测拷贝数为1.56×105copies/u L、犬瘟热病毒最低检测拷贝数1.82×105copies/u L、犬冠状病毒最低检测拷贝数1.30×105copies/u L,为三种毛皮动物腹泻病毒的鉴别诊断引起的混合感染提供了检测技术手段。
巨敏莹[5](2020)在《犬四种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文中提出犬瘟热病毒(CDV)、犬副流感病毒(CPIV)、犬细小病毒(CPV)和犬腺病毒Ⅱ型(CAV-2)是引起犬常见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给养犬业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根据四种病毒在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设计四条引物和四条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四种病毒单重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及四重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四种病毒单重方法对CAV-Ⅱ、CPV、CPIV最小检出量均为101copies/μL,CDV最小检出量为102-101copies/μL,敏感性高;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0;四种病毒只在本病毒阳性模板有扩增信号,特异性强。CPV和CAV-Ⅱ两种病毒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CPIV和CDV两种病毒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重复性良好。检测了 72份样品结果均能特异性检测出四种病毒。四重方法的敏感性,CAV-Ⅱ和CDV可以达到102copies/μL,CPV和CPIV可以达到103 copies/μL,敏感性较高;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0。不同病毒之间无交叉反应且仅有阳性模板有扩增信号,特异性强。四种病毒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重复性良好。检测了 26份样品,同时与普通PCR方法进行复核结果一致。表明所建立的四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稳定等优点,可以用于四种病毒的定量检测。
才让吉[6](2020)在《犬瘟热的诊断与防治》文中认为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养狗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狗传染病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尤其是犬瘟热病更是高发。犬瘟热是一种急性、高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病会引起大批犬、貂、狐等动物发病,且病死率高达90%,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也是目前危害宠物饲养业的重大疫病之一。本文从犬瘟热病因出发,分析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手段。
张丹辉[7](2020)在《陕西圈养大熊猫常见病毒病检测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秦岭大熊猫是大熊猫的一个独立亚种,因为头圆形似猫,因而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作为和平使者,为增进国际友谊、提升陕西省的形象和美誉度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份,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原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圈养的大熊猫突发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疫情,6只大熊猫感染,其中5只大熊猫临床发病,虽然经过一系列救治,但最终全部死亡。最后1只大熊猫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检测阳性,经过治疗,痊愈康复。此次犬瘟热事件的发生是我国大熊猫人工圈养种群中比较严重的一次疫情,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因而,大熊猫的疾病防控是保护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大熊猫感染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轮状病毒并引起死亡的案例,病毒性疾病不仅严重威胁着圈养大熊猫的健康和种群发展,而且也容易引发兽医公共卫生学问题。本研究主要评估了四种常见病毒性疾病对陕西大熊猫人工圈养种群健康的威胁程度,采用了国标中犬瘟热诊断技术(GB/T27532-2011)和犬细小病毒病诊断技术(GB/T27533-2011)中的检测方法对CDV和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 virus,CPV)两种病毒进行了检测;采用了常规PCR方法对轮状病毒(Rotavirus,RV)和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进行了检测。同时,采用了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四种病毒抗体。研究结果表明:在2015年期间,检测到1只大熊猫感染犬瘟热病毒,该大熊猫一直未出现临床症状,经过隔离并治疗,最终康复。其他三种病毒均未检测到。在2016年,大熊猫四种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经过CDV疫苗免疫,大熊猫CDV抗体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保障了大熊猫种群的健康。此次检测为陕西圈养大熊猫重要病毒性疾病提供流行病学资料,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为大熊猫人工圈养种群疫病防控提供了案例依据。
钟晓蓉[8](2019)在《浅谈犬瘟热的综合防治》文中指出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并且也是犬类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其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犬业的发展。因此,了解犬瘟热临床症状、掌握饲养管理和综合防治的知识,对防治该病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犬瘟热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诊断与防治做了详细的介绍,旨在降低犬瘟热的发病率以及发病后的死亡率,从而实现养犬业的健康发展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赵国清[9](2019)在《威海地区主要毛皮动物常见病原体检测及微生态防治》文中研究表明水貂、狐狸、貉子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毛皮动物。威海市毛皮动物养殖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本实验主要对威海地区的水貂、狐狸、貉子感染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阿留申病毒及常发细菌病等进行了病原体检测,提出了微生态防控措施。1.对威海区域内毛皮动物养殖场,通过查阅档案、实地走访和填写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掌握养殖、防疫、免疫以及主要疫病存在情况。结果表明,毛皮动物存栏量下降较大,存栏500只以上养殖场饲养量所占比重,水貂、狐狸比重约为50%,貉子比重约为20%。导致毛皮动物发病的病毒性病原主要是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阿留申病毒、伪狂犬病毒、狐狸脑炎病毒等;细菌性病原主要是绿脓杆菌、沙门菌、巴氏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魏氏梭菌等细菌。2.对存栏5000只以上的毛皮动物养殖场随机采集病料,共采集140份样品(分别采集肝、肺、肾、脾、肠、脑)。对样本分别进行病理解剖、病毒检测、细菌检测。结果显示,犬瘟热病毒的感染率约27.14%,细小病毒的感染率为20.71%,阿留申病毒未检出,大肠杆菌的感染率为21.42%,克雷伯氏菌的感染率为15%,沙门氏菌的感染率为10.71%,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感染率为2.14%,绿脓杆菌的感染率为11.42%。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绿脓杆菌7种病原的单纯感染、二重感染、三重感染的感染率分别为30%、30.71%、5.71%。水貂的致病菌感染率比狐狸、貉子更高。3.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O88是主要的流行血清型,占检出血清型的33.3%;G型绿脓杆菌是主要流行菌株,占检出血清型的35.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感染性细菌对氨苄西林等青霉素类、头孢唑林等一、二代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妥英等的耐药率较高;比较敏感的药物有: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三、四代头孢菌素,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4.对分离到的CDV和MEV株的基因进行了测序,分离到的2株CD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8%,与6株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1%99.1%,分离到的病毒同属于Asia-I型;分离到的3株ME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7%100%,3株毒株基因与28株参考毒株的基因同源性为97.3%99.1%,分离的细小病毒与CPV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上。5.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制剂对水貂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选择60日龄雄性水貂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1.5%益生菌制剂,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测定其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制剂可以提高水貂的免疫功能。本调查揭示了威海地区主要毛皮动物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及其特性,找出了致病原的多重感染的发病规律,阐明了主要细菌病的病原耐药性,为威海地区毛皮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基础。
李昊洋[10](2017)在《犬瘟热防疫与治疗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犬瘟热是犬科动物多发的、高度接触性、致死率高的传染病,可发生大规模的流行,给宠物犬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宠物犬养殖业最大的风险之一因此,对CDV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犬瘟热的防疫与治疗实验来获取相关数据,以此作为制定防疫与治疗方案的依据,为犬瘟热的防疫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一,挑选本地犬40只,将其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进行接种、抗体水平试验;试验二,分别选取20只接种过疫苗和未接种过疫苗的幼犬,将其分为两个组进行治疗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试验三,选取年龄一致的40只犬,将其分为4个组,试验方法为解剖处理并观察。试验四,在同一犬舍中选取年龄和体重接近的20只犬瘟热患病犬,随机分组5组,每组4只,患病犬独立进行治疗。第一组不给予治疗;第二组用生物制剂疗法进行治疗;第三组用对症及辅助疗法进行治疗;第四组用中兽医疗法进行治疗;第五组用中西医联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试验一,高滴度(>1:64 SN)状态下健康犬组的犬只总数最多,其次是未能适应环境犬只组。同时抗体水平为阴性的犬只数量是4只,其中患病犬只组数量是2只,没断奶犬只组、不能适应生活环境犬只组的数量各为1只。除健康犬只组在接种犬瘟热疫苗以后表现出高抗体水平,其他实验组均表现出了较低的抗体水平,同时感染CDV的风险概率也较高;试验二中,犬只在接种疫苗后感染犬瘟热的治愈率为65%,而未接种疫苗的犬只治愈率则为25%,前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后者,且p<0.01;试验三中,犬只在感染犬瘟热后,出现心肌纤维断裂,间质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部出现充血现象,并产生局部淤血病症。在患病犬只的肺部经常产生淤血,肺泡尤其是器官中的肺泡,常常结缔组织增生,肺泡变厚,且呈现炎症反应状态。试验四中,未做出任何治疗措施的犬瘟热患犬全部死亡,治愈率为0。进行生物制剂疗法治疗的犬瘟热患犬,有1例治愈,治愈率为25%。进行对症及辅助疗法和中兽医疗法治疗的犬瘟热患犬,均有2例治愈,治愈率为50%。进行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的犬瘟热患犬,有3例治愈,治愈率为75%。结论:犬瘟热的主要发病部位在肺,患病犬只的心脏部位常常由于呈现验证反应,发生器质性的病变,如:出现颗粒反应、淤血症状等;上述症状在肝脏、肾脏中也时有发生。犬只的免疫器官淋巴淋巴小结萎缩,机体免疫过程受到抑制,一般条件下犬瘟热患犬难以自然治愈。经试验得知,接种犬瘟热疫苗对犬瘟热病后期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且犬瘟热疫苗的接种应该在犬只断奶后的健康状态下进行。在治疗反面,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犬瘟热相比常规治疗方法有更好的疗效。
二、犬瘟热的临床诊断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犬瘟热的临床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犬瘟热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诊断 |
2 传统诊断技术 |
2.1 组织病理学检测 |
2.2 病毒的分离培养 |
2.3 免疫学检测 |
2.4 PCR检测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3 快速诊断技术 |
3.1 试纸条诊断技术 |
3.2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 |
3.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
3.4 基因芯片技术 |
3.5 新型基因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NGS) |
4 展望 |
(2)大连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犬瘟热 |
1.1 犬瘟热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
1.2 犬瘟热流行病学调查 |
1.3 犬瘟热病的预防与治疗 |
2 犬细小病毒病 |
2.1 犬细小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
2.2 犬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 |
2.3 犬细小病毒病预防与治疗 |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调查研究 大连市城区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流行病学与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剂盒检测方法 |
1.3 PCR验证方法 |
1.3.1 犬瘟热 |
1.3.2 犬细小病毒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犬瘟热病毒H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犬瘟热研究进展 |
1.1 犬瘟热病毒病原学特性 |
1.2 CDV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
1.2.1 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 N) |
1.2.2 磷蛋白(Phosphoprotein, P) |
1.2.3 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 M) |
1.2.4 大蛋白(Large polymerase protein, L) |
1.2.5 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F) |
1.2.6 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 protein, H) |
1.2.7 非结构蛋白(V/C) |
1.3 国内外犬瘟热流行病学 |
1.4 犬瘟热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1.4.1 犬瘟热血清学检测方法 |
1.4.2 犬瘟热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第二章 江苏部分地区犬瘟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细胞及病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1.4 引物设计 |
2.1.5 RT-PCR鉴定 |
2.1.6 分离毒株H基因片段的扩增与分析 |
2.2 .结果 |
2.2.1 病料的RT-PCR鉴定 |
2.2.2 全长H基因片段的扩增 |
2.2.3 H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
2.2.4 H基因序列分析 |
2.2.5 H基因同源性比对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犬瘟热病毒H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实验材料及实验动物 |
3.1.2 病毒的培养与纯化 |
3.1.3 截短H基因的扩增与原核表达 |
3.1.4 动物免疫与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 |
3.1.5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检测 |
3.1.6 腹水的制备、抗体亚类与中和活性分析 |
3.1.7 单克隆抗体抗原识别位点的差异性分析 |
3.2 结果 |
3.2.1 截短H片段的克隆及重组蛋白的制备 |
3.2.2 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及其特异性检测 |
3.2.3 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 |
3.2.4 单克隆抗体抗原识别位点的差异性分析 |
3.2.5 单克隆抗体稳定性分析 |
3.2.6 广谱病毒中和活性检测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犬瘟热病毒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抗体、质粒及实验动物 |
4.1.2 血清和样品 |
4.1.3 主要试剂 |
4.1.4 主要仪器 |
4.1.5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
4.1.6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及其HRP标记 |
4.1.7 抗原包被浓度和酶标抗体稀释度的确定 |
4.1.8 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4.1.9 包被条件的优化 |
4.1.10 最佳封闭液浓度和封闭时间的确定 |
4.1.11 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时间的确定 |
4.1.12 临界值的确定 |
4.1.13 特异性试验 |
4.1.14 敏感性试验 |
4.1.15 重复性试验 |
4.1.16 符合率试验 |
4.2 结果 |
4.2.1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4.2.2 抗原包被浓度和酶标抗体稀释度的确定 |
4.2.3 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4.2.4 包被条件的确定 |
4.2.5 最佳封闭液浓度和封闭时间的确定 |
4.2.6 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时间的确定 |
4.2.7 临界值的确定 |
4.2.8 特异性试验 |
4.2.9 敏感性试验 |
4.2.10 重复性试验 |
4.2.11 符合率试验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犬瘟热病毒抗原竞争 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细胞、病毒及实验动物 |
5.1.2 主要试剂 |
5.1.3 主要仪器 |
5.1.4 重组蛋白的纯化及其HRP标记 |
5.1.5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
5.1.6 抗体包被浓度和酶标抗原稀释度的确定 |
5.1.7 包被条件的优化 |
5.1.8 最佳封闭液浓度和封闭时间的确定 |
5.1.9 酶标抗原最佳工作时间的确定 |
5.1.10 临界值的确定 |
5.1.11 特异性试验 |
5.1.12 敏感性试验 |
5.1.13 重复性试验 |
5.1.14 符合率试验 |
5.2 结果 |
5.2.1 抗体包被浓度和酶标抗原稀释度的确定 |
5.2.2 包被条件的确定 |
5.2.3 最佳封闭液浓度和封闭时间的确定 |
5.2.4 酶标抗原最佳工作时间的确定 |
5.2.5 临界值的确定 |
5.2.6 特异性试验 |
5.2.7 敏感性试验 |
5.2.8 重复性试验 |
5.2.9 符合率试验 |
5.3 讨论 |
5.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毛皮动物腹泻病病原检测及病毒病三重PCR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致腹泻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概述 |
1.2 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1.3 流行概况 |
1.3.1 致腹泻病原国外的流行概况 |
1.3.2 致腹泻病原国内的流行概况 |
1.4 细菌的临床诊断 |
1.5 毛皮动物腹泻病毒的PCR方法概述 |
1.6 关于毛皮动物腹泻病毒的多重PCR方法概述 |
1.7 问题与展望 |
第二章 唐秦地区2019-2020 年毛皮动物腹泻样本的病原检测 |
2.1 材料 |
2.1.1 腹泻样本的采集 |
2.1.2 试验设备 |
2.1.3 主要试剂 |
2.2 方法 |
2.2.1 细菌分离培养 |
2.2.2 16Sr RNA鉴定 |
2.2.3 人工感染 |
2.2.4 病毒核酸的提取、c DNA合成 |
2.2.5 CDV的 RT-PCR的检测 |
2.2.6 CCV的 RT-PCR的检测 |
2.2.7 CPV的 PCR的检测 |
2.2.8 CPV VP2 基因的PCR扩增 |
2.2.9 重组载体的构建 |
2.3 结果 |
2.3.1 细菌分离培养 |
2.3.2 16Sr RNA鉴定结果 |
2.3.3 致病性试验结果 |
2.3.4 犬瘟热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 |
2.3.5 犬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 |
2.3.6 犬细小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 |
2.3.7 大肠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 |
2.3.8 沙门菌感染的临床诊断 |
2.3.9 CDV的检测结果 |
2.3.10 CCV的检测结果 |
2.3.11 CPV的检测结果 |
2.3.12 CPV VP2 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 |
2.4 送检腹泻样本的检测结果 |
2.5 病原的混合感染情况 |
2.6 讨论 |
2.6.1 唐秦地区毛皮动物的腹泻病原的流行情况分析 |
第三章 毛皮动物腹泻病毒的三重PCR方法的建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病毒(菌)株 |
3.1.2 腹泻样本 |
3.1.3 样本的处理 |
3.1.4 引物设计及核酸提取 |
3.2 主要仪器设备 |
3.3 主要试剂 |
3.4 实验方法 |
3.4.1 核酸的提取 |
3.4.2 c DNA模板的制备 |
3.4.3 单一PCR的扩增 |
3.4.4 标准模板质粒的构建 |
3.4.5 单一PCR退火温度的扩增 |
3.4.6 单一PCR敏感度试验 |
3.4.7 多重PCR退火温度的优化 |
3.4.8 多重PCR引物浓度的优化 |
3.4.9 多重PCR特异性试验 |
3.4.10 多重PCR敏感度的确定 |
3.4.11 多重PCR重复性试验 |
3.4.12 多重PCR检测临床样品 |
3.5 结果 |
3.5.1 单重PCR检测结果 |
3.5.2 单重PCR退火温度优化 |
3.5.3 单重病毒PCR敏感性检测结果 |
3.5.4 多重PCR退火温度的优化 |
3.5.5 多重PCR引物浓度优化 |
3.5.6 多重PCR敏感性的确定 |
3.5.7 引物特异性分析 |
3.5.8 多重PCR重复性实验 |
3.5.9 临床样品的检测 |
3.6 讨论 |
3.6.1 关于靶基因的选择和方法的建立 |
3.6.2 多重PCR的优化及优缺点 |
3.7 建立多重PCR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受资助情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5)犬四种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项目资助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引言 |
1.1 犬瘟热概述 |
1.1.1 犬瘟热病毒 |
1.1.2 犬瘟热的流行病学 |
1.2 犬副流感概述 |
1.2.1 犬副流感病毒 |
1.2.2 犬副流感的流行病学 |
1.3 犬传染性肝炎概述 |
1.3.1 犬腺病毒 |
1.3.2 犬传染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
1.4 犬细小病毒病概述 |
1.4.1 犬细小病毒 |
1.4.2 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 |
1.5 病毒的检测方法 |
1.5.1 病毒分离鉴定 |
1.5.2 血清学检测 |
1.5.3 分子生物学检测 |
1.6 本研究相关病毒PCR方法的研究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病毒核酸及检测样品 |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2.1.3 溶液配制 |
2.2 方法 |
2.2.1 CDV、CPV、CAV-Ⅱ、CPIV引物探针设计与合成 |
2.2.2 四种病毒单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
2.2.3 四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
3 结果 |
3.1 四种病毒单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 |
3.1.1 四种病毒质粒标准品制备结果 |
3.1.2 四种病毒单重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条件优化结果 |
3.1.3 四种病毒单重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建立结果 |
3.1.4 四种病毒单重荧光定量PCR敏感性试验结果 |
3.1.5 四种病毒单重荧光定量PCR的重复性试验结果 |
3.1.6 四种病毒单重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试验结果 |
3.1.7 四种病毒单重荧光定量PCR样品检测结果 |
3.2 四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结果 |
3.2.1 四重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优化结果 |
3.2.2 四重荧光定量PCR反应标准曲线建立 |
3.2.3 四重荧光定量PCR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 |
3.2.4 四重荧光定量PCR重复性试验结果 |
3.2.5 四重荧光定量PCR特异性试验结果 |
3.2.6 四重荧光定量PCR样品检测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犬瘟热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致病原理 |
2 诊断 |
2.1 临床诊断 |
2.2 实验室诊断 |
3 治疗 |
4 防治 |
4.1 疫苗免疫 |
4.2 做好犬舍清洁和消毒 |
4.3 及时对病犬进行隔离处理 |
5 结束语 |
(7)陕西圈养大熊猫常见病毒病检测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熊猫的进化史和习性 |
1.1.1 大熊猫的历史分布 |
1.1.2 大熊猫的特点及习性 |
1.2 人工圈养大熊猫历史及现状 |
1.3 大熊猫常见病毒病的危害及研究进展 |
1.4 圈养大熊猫常见的病毒病 |
1.4.1 大熊猫犬瘟热 |
1.4.2 大熊猫犬细小病毒 |
1.4.3 大熊猫轮状病毒 |
1.4.4 戊型肝炎病毒 |
1.5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二章 圈养大熊猫常见病毒病的诊断检测 |
2.1 材料 |
2.1.1 材料样本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仪器和设备 |
2.2 方法 |
2.2.1 样本处理 |
2.2.2 提取RNA |
2.2.3 提取DNA |
2.2.4 大熊猫犬瘟热病毒检测 |
2.2.5 大熊猫犬细小病毒检测 |
2.2.6 大熊猫轮状病毒检测 |
2.2.7 大熊猫戊型肝炎病毒检测 |
2.2.8 ELISA检测 |
2.3 结果 |
2.3.1 PCR检测结果 |
2.3.2 CDV快速检测卡结果 |
2.3.3 ELISA检测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圈养大熊猫常见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3.1 平时预防措施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试验结果 |
3.2 出现疫情时的防治 |
3.2.1 疫情的报告及诊断 |
3.2.2 紧急措施 |
3.3 参考治疗 |
3.3.1 抗病毒、补液 |
3.3.2 抗菌消炎 |
3.3.3 止吐、止泻 |
3.3.4 抗休克、痉挛 |
3.3.5 提高抵抗力 |
3.3.6 加强护理 |
3.3.7 免疫接种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浅谈犬瘟热的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犬瘟热的流行病学 |
2犬瘟热的临床症状 |
3犬瘟热的临床诊断 |
4犬瘟热的防治 |
(9)威海地区主要毛皮动物常见病原体检测及微生态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毛皮动物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研究进展 |
1.1.犬瘟热研究进展 |
1.1.1.CDV的分类与形态结构 |
1.1.2.CDV基因组编码蛋白及其功能 |
1.1.3.CDV的流行病学 |
1.1.4.CDV的临床症状 |
1.1.5.CDV的诊断技术进展 |
1.1.6.CDV的防治研究进展 |
1.2.毛皮动物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
1.2.1.细小病毒的分类 |
1.2.2.生物学差异 |
1.2.3.MEV的研究进展 |
1.2.4.细小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
1.3.水貂阿留申病研究进展 |
1.3.1.AMDV的分类与形态结构 |
1.3.2.AMD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1.3.3.AMDV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 |
1.3.4.AMDV的检测技术进展 |
1.3.5.ADM的综合防治措施 |
第二章 毛皮动物主要细菌性疾病研究进展 |
2.1.大肠杆菌病研究进展 |
2.1.1.病原学 |
2.1.2.流行病学 |
2.1.3.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2.1.4.防治措施 |
2.2.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研究进展 |
2.2.1.病原学 |
2.2.2.流行病学 |
2.2.3.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2.2.4.防治措施 |
2.3.绿脓杆菌病研究进展 |
2.3.1.病原学 |
2.3.2.流行病学 |
2.3.3.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2.3.4.防治措施 |
第三章 威海地区主要毛皮动物养殖及疾病防治情况调查 |
3.1.材料与方法 |
3.1.1.调查范围 |
3.1.2.调查内容 |
3.1.3.调查途径 |
3.2.结果 |
3.2.1.养殖概况 |
3.2.2.防疫情况 |
3.2.3.常见疫病免疫情况 |
3.2.4.养殖用药情况 |
3.2.5.主要发病情况 |
3.3.讨论 |
3.3.1.养殖数量与密度的影响 |
3.3.2.不同饲养管理水平的影响 |
3.3.3.防疫措施的影响 |
3.3.4.疫苗免疫的因素 |
3.3.5.畜牧管理体制变动的影响 |
3.3.6.主要疾病传播流行特点 |
3.4.小结 |
第四章 威海地区主要毛皮动物大型养殖场常见病毒的PCR检测及序列分析 |
4.1.材料与方法 |
4.1.1.样品采集 |
4.1.2.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
4.1.3.样品的处理 |
4.1.4.核酸的提取 |
4.1.5.病毒性病原的检测 |
4.2.结果 |
4.2.1.病料剖检结果 |
4.2.2.CDV的检测结果 |
4.2.3.CDV的序列分析结果 |
4.2.4.MEV的检测结果 |
4.2.5.MEV的序列分析结果 |
4.2.6.AMDV的检测结果 |
4.2.7.感染统计结果 |
4.3.讨论 |
4.3.1.病毒性疾病持续流行 |
4.3.2.疫苗免疫保护出现漏洞 |
4.4.小结 |
第五章 威海地区主要毛皮动物大型养殖场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
5.1.材料与方法 |
5.1.1.样品来源 |
5.1.2.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
5.1.3.样品剖检 |
5.1.4.细菌的分离培养 |
5.1.5.细菌的纯化与染色 |
5.1.6.生化鉴定与药敏试验 |
5.1.7.血清型鉴定 |
5.2.结果 |
5.2.1.病料剖检症状 |
5.2.2.细菌的分离及生化鉴定结果 |
5.2.3.分离菌的药敏实验结果 |
5.2.4.血清学分型统计结果 |
5.2.5.感染统计结果 |
5.3.讨论 |
5.3.1.病原种类多样,混合感染突出 |
5.3.2.条件性致病菌感染流行普遍 |
5.3.3.细菌耐药性需要加强关注 |
5.4.小结 |
第六章 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制剂对水貂免疫功能的影响 |
6.1.材料与方法 |
6.1.1.实验材料 |
6.1.2.实验动物及饲粮 |
6.1.3.实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
6.1.4.免疫指标的测定 |
6.1.5.疫苗抗体的测定 |
6.1.6.试验数据统计 |
6.2.结果 |
6.2.1.益生菌制剂对水貂免疫指标的影响 |
6.2.2.益生菌制剂对水貂犬瘟热疫苗抗体的影响 |
6.3.讨论 |
6.4.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10)犬瘟热防疫与治疗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犬瘟热的相关概述 |
1.3.1 犬瘟热病毒病原学 |
1.3.2 犬瘟热流行病学 |
1.3.3 犬瘟热发病机理 |
1.3.4 犬瘟热临床症状 |
1.3.5 犬瘟热免疫学 |
1.3.6 犬瘟热的诊断 |
1.3.7 犬瘟热的预防 |
1.3.8 犬瘟热的治疗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不同条件下接种犬瘟热疫苗犬只体内抗体水平对比试验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1.3 讨论 |
试验二:接种与未接种犬瘟热疫苗的患病犬只治愈率对比试验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与分析 |
2.2.3 讨论 |
实验三 :犬瘟热患病犬只病理解剖试验 |
2.3.1 材料与方法 |
2.3.2 结果与分析 |
2.3.3 讨论 |
试验四:中西医联合疗法与常规疗法治疗犬瘟热病效果对比试验 |
2.4.1 材料与分析 |
2.4.2 结果与分析 |
2.4.3 讨论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信息 |
四、犬瘟热的临床诊断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犬瘟热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 程敏姮,张启龙,潘珺,李蕊,高敏,苗燕,郑博君,张玮,傅彩霞. 畜牧与兽医, 2021(10)
- [2]大连市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流行病学调查[D]. 温慧明.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3]犬瘟热病毒H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 孙伟伟. 西藏大学, 2020(12)
- [4]毛皮动物腹泻病病原检测及病毒病三重PCR方法的建立[D]. 李浩.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
- [5]犬四种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D]. 巨敏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犬瘟热的诊断与防治[J]. 才让吉. 中国畜禽种业, 2020(05)
- [7]陕西圈养大熊猫常见病毒病检测与防治研究[D]. 张丹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8]浅谈犬瘟热的综合防治[J]. 钟晓蓉. 今日畜牧兽医, 2019(12)
- [9]威海地区主要毛皮动物常见病原体检测及微生态防治[D]. 赵国清. 甘肃农业大学, 2019(11)
- [10]犬瘟热防疫与治疗方案研究[D]. 李昊洋. 湖南农业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