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Y型燃油添加剂在降低隧道空气污染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耀[1](2016)在《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在建和规划的高海拔隧道日渐增多,然而高海拔地区低温、低气压和低氧的恶劣环境严重影响着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作业效率,导致隧道施工难以达到安全、高效的建设要求。国内外目前对高海拔隧道施工技术侧重于隧道防寒保温等方面的研究,对高海拔环境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人员保护和施工机械效率恢复等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鉴于此,论文依托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高海拔低温、低气压和低氧条件下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在分析当前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相关技术基础上,主要进行了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效果测试分析、高海拔环境对隧道施工机械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研究和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模式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雀儿山隧道现有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效果进行了分析测试,分析了隧道机械配套存在的问题。(2)通过对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的油耗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高海拔环境对隧道施工机械影响情况,并对施工机械功率的恢复措施进行了研究。(3)通过对隧道内空气质量进行测试,测算爆破和施工机械CO排放量,研究分析了高海拔环境下隧道施工机械对隧道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针对隧道施工机械排放的CO严重污染隧道空气质量的问题,提出对应的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尾气净化措施,并对尾气净化措施进行了现场试验。(4)结合对雀儿山隧道现有机械配套的测试结果,对雀儿山隧道机械配套现有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优化后的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方案进行了应用效果测试。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优化后得到的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方案进行了评价。(5)分析研究了现有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结合高海拔隧道施工的特点,对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流程和高海拔隧道基本配套模式。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雀儿山隧道现有施工机械配套效果进行现场测试,表明雀儿山隧道现有施工机械配套方案的总体生产能力基本能满足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但是也出现了施工机械效率下降、尾气中有害气体排放增加,出碴作业时隧道内空气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凿岩作业时钻孔速度未达到应有水平等问题。(2)通过对施工现场内燃机械的油耗测试,分析了高海拔环境下内燃机械功率下降,油耗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海拔环境气压低,柴油机绝对进气压力低,吸入的氧气质量少,柴油燃烧不充分,因此提出了使用匹配合适的涡轮增压器、内燃机富氧进气和增加发动机喷油提前角等措施减少高海拔环境对内燃机械效率的影响并得到了应用。(3)通过测试隧道内空气质量并测算爆破和施工机械CO的排放量,分析研究了高海拔环境下施工机械对隧道内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提出采用尾气净化技术、增氧助燃技术等施工机械尾气CO减排措施以减小施工机械对隧道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在雀儿山隧道施工现场对这两种CO减排措施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增氧助燃技术的机前尾气净化器更适合用于减少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尾气对隧道内空气的污染。(4)使用增氧助燃技术的机前尾气净化器具有使用寿命长、增加柴油机功率、降低油耗的特点,并且净化效果良好;通过测试出碴阶段采用机前尾气净化器前后隧道内CO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可看出采用一套净化器后CO含量平均下降5.4%,效果明显,可以预测雀儿山隧道内在相同通风条件下,5台现用的内燃机械均采用净化器CO含量可平均减少27%左右,效果将更加明显。(5)根据对雀儿山隧道机械配套效果测试分析,提出了雀儿山隧道机械配套优化方案,经过综合效益对比选择后,选出的优化方案与现场应用的优化方案相同,对现场使用的优化方案进行了应用效果测试,表明现场使用的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方案在提高隧道施工机械效率,减少隧道内空气污染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6)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对雀儿山隧道机械配套优化研究时提出的三个雀儿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方案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选出的优化方案与雀儿山隧道选择应用的优化方案相同,进一步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7)分析研究了现有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针对高海拔隧道施工的特点,提出了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并总结提出了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流程和高海拔隧道基本配套模式。论文研究成果为提高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作业效率和减少高海拔环境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在以下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为今后高海拔隧道施工技术提供借鉴或参考。(1)论文总结了现有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并针对高海拔隧道施工的特点,研究提出了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目前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少,研究时可供分析的工程实例也较少,论文主要依托雀儿山隧道以及其他高海拔隧道施工实例进行了研究,提出的高海拔机械配套原则还不够全面,后续研究中还应对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进行深入研究。(2)论文研究提出了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流程,根据隧道参数和施工方法对各工序的机械设备进行了选型,然后经组合配套成多种施工机械配套方案,再通过评价,选择出合适的施工机械配套方案。但具体的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方法还有待研究,例如分析不同海拔高度时施工机械主要参数和隧道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隧道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数据库;编制出通过输入隧道参数后即可自动打印出施工机械配套方案的程序等。
高俊华[2](2013)在《燃油品质对重型柴油机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与研究》文中认为鉴于车用燃油标准滞后于车辆排放标准,以及车用替代能源的迅猛发展,故建立一套针对燃油品质对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本文研究基于不同技术方案满足不同排放标准的发动机,采用了23种油品,共进行了39组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燃油品质对柴油机燃烧特性、动力性、经济性、特性曲线下的排放、法规循环下的排放(THC、CO、NOX、PM)、颗粒物中SOF、SOF中的PAHs、ETC循环下的VOCs以及指定工况点下的半挥发有机物中的气态和固态有机污染物等性能及排放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对进样模式、进样量、柱温程序、以及离子源温度等色谱质谱相关参数进行大量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SOF中PAHs的痕量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1ng/mL,回收率介于81.9101.3%之间。2、设计了外观及接口与颗粒物采样滤纸托架完全相同的半挥发性有机物采样装置。该装置利用全流系统的控制部分进行采样流量及采样时间控制,使用发动机台架主控系统PUMA对数据进行集成计算。可实现任意工况的半挥发性有机物中的气态和固态成分的精确采样。3、特性曲线下的排放不能完全反应法规循环排放的趋势,法规循环工况是目前评价发动机排放的唯一有效方式。发动机要达到相应标准的排放水平,必须使用相应排放标准的燃料。在研究中发现,使用更高标准的燃油能有效降低柴油机的NOX和颗粒物排放。4、评价发动机颗粒物中的PAHs排放量要考虑PAHs毒性当量。在评价国3柴油机排气污染物中的VOCs时,从中共检测出96种有机成份,其中烷烃46种,烯烃有6种,芳香烃17种。5、通过对国3柴油机燃用国Ⅲ柴油及FT混合油的半挥性发有机物试验研究,发现随着FT比例的增加,半挥发有机物中正构烷烃的比例增加,FT的正构烷烃排放约为国Ⅲ柴油的1.54倍;燃用FT柴油的姥鲛烷(Pr)和植烷(Ph)的排放水平较国Ⅲ柴油低;随着FT柴油比例的增加,Pr和Ph排放呈下降趋势,典型芳香烃排放降低。半挥性发性有机物中的PAHs定量分析结果证明,发动机排气中的半挥发有机物中的气体半挥发物较固态半挥发物的排放量高几十倍。
周莎[3](2011)在《基于重庆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节能减排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迅猛增加,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节能减排受到政府重视。重庆市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在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劲支撑的同时,也加剧了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道路交通节能减排是重庆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建设“五个重庆”的重要制约因素,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在充分调研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较系统、全面地分析了重庆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的现状,针对重庆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确定重庆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其次,运输工具汽车是道路交通能耗和排放的主体,因此汽车是节能减排的首要研究对象。本文考虑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基于重庆市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来预测道路交通的节能减排。通过模糊数学和广义神经网络建立组合模型模糊神经网络,对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道路交通尾气排放进行测算。然后,结合信息熵和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构建重庆市道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确定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得到评价指标排序表,可以作为相关管理部门的技术手段,对重庆山地城市节能减排评价的量化考核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最后,提出适合重庆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这些措施可为重庆市有关管理部门实施道路交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程驰[4](2008)在《长大隧道施工期空气环境质量分析及其控制措施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地下空间大开发的世纪,更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而隧道建设又是地下工程的重要部分,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同时对于任何土木工程建设来说,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良好的施工环境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必要条件。本论文将以在建的长大铁路隧道为研究对象,现场调查隧道施工中的空气环境质量,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对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进行现场采样、监测与分析。长大隧道的通风问题是隧道施工中一直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还将从隧道通风方式选择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改善隧道施工空气环境状况。地下洞室群施工十分复杂,作业面多,钻孔、爆破、装渣、运输、喷锚支护、二次衬砌等多道工序平行作业,施工中产生的有害物质不仅有爆破后的气体,还有装渣机和汽车等机械化设备排放的气体、烟气,混凝土作业中产生的粉尘等。为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维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工程的进度,必须对洞内施工地点进行良好的通风,改变隧道内空气化学组成,降低有害气体成分的浓度。本文将主要分析隧道施工时产生的有害气体成分及其产生的途径。通风技术是制约长大隧道能否修建和隧道建成后能否成功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它也是隧道快速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隧道施工通风的目的是供给洞内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排出各种有害气体,降低粉尘浓度,以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施工安全、提高作业效率。隧道通风方式可分为巷道通风和风管式通风。本文将结合具体的隧道施工实例来分析,如何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才能起到最好的环境保护效果。
周玲[5](2007)在《重油纳米化及纳米催化剂对重油燃烧性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工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燃料需求急剧增长,同时对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重油深加工技术发展,重油中重质组分增多,粘度增大,在燃烧时雾化不充分,导致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炭粒形成黑烟污染环境。同时,重油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原子氮和硫,燃烧时由于炉膛内喷嘴处的温度较高,形成氮和硫的氧化物,污染大气。为了满足节能和环保需求,人们除了继续开发新的能源外,还要不断改进现有燃料的品质和种类并采用新的燃烧技术,其中重油掺水乳化燃烧技术则是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的最佳方法之一。本文以利用乳化油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排气污染为主要目标,从理论上总结分析了乳化油的节能和降低尾气排放的机理。复配出高效的复合型乳化剂,对重油进行乳化超细加工得到粒径小于100纳米的乳化重油。配制出不同掺水率的稳定乳化重油,对影响乳化重油的稳定性、表面张力、粘度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氧弹热值对比法对所研制的纳米化重油燃烧效果进行实验室评价,并利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和碘氧化法对乳化重油燃烧排放的NOx、SO2进行了检测。电导法结果显示:乳化后的重油的电导率较水的电导率更接近,说明实验所配制的乳化重油为水包油(O/W)型。TEM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化后的重油呈水包油(O/W)型乳液结构,油水界面清晰,界面膜较厚,乳化油粒径约为20~60 nm。经过粘度和稳定性测试,发现:分散乳化后的重油粘度增幅小,掺水量在15%以内时,粘度增幅不超过20%,且随着掺水量的增加,乳化重油的粘度逐渐减少;乳化重油稳定性好,掺水量小于12%时,室温下至少可保存10个月,80℃高温3天不破乳。燃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纳米化后的重油燃烧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在掺水量为3%~12%时,重油的燃烧效率提高了2.5%~6.1%;当含水量为20%时,NOx排放量较未乳化重油降低22.2%。当掺水量为10%时SO2的排放量降低效果最明显,降低了15.3%。为了进一步改善重油的燃烧性能,利用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好等特点。在乳化重油中添加一定量的纳米CeO2和Zr、Zn掺杂型CeO2催化剂,利用XRD、SEM、BET对纳米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及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与其助燃降污效果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稀土催化剂能明显降低乳化重油燃烧排放的NOx、SO2含量,当纳米氧化铈的含量为0.2%时,SO2排放降低了24%,而NOx排放降低了62%。在CeO2中加入一些Zn、Zr等助催化元素其结果更为明显,其中Zn掺杂对降低SO2排放效果明显,Zr掺杂对降低NOx排放效果更大。
蔡智鸣,王宇辉,张志强,刘守兵,张辉,张俊勇[6](2001)在《TY型燃油添加剂在降低隧道空气污染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为降低采用无轨运输方式进行施工的隧道中空气污染。方法 应用TY型燃油添加剂促进柴油燃烧更充分。结果 使隧道内CO、NOx浓度及尾气烟度均值降低 46 %、5 5 %、42 % ,测定值经统计学方差检验 ,有极显着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在安装隧道内通风系统的同时 ,使用燃油添加剂改善施工环境 ,在我国目前的施工条件下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蔡智鸣,张志强,厉曙光,王宇辉,潘泽全,刘守兵[7](2000)在《TY型燃油添加剂在降低隧道空气污染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应用 TY型燃油添加剂促进柴油燃烧更充分 ,降低采用无轨运输方式进行施工的隧道中空气污染。结果表明洞内 CO、NOX 浓度及尾气烟度均值降低 46%、55%、42 %。测定值经统计学方差检验 ,有极显着差异 ( P<0 .0 0 1 )。
二、TY型燃油添加剂在降低隧道空气污染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Y型燃油添加剂在降低隧道空气污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效果测试分析 |
2.1 雀儿山隧道工程概况 |
2.2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情况 |
2.3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测试方案 |
2.4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测试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海拔环境对施工机械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3.1 高海拔环境对内燃施工机械的影响 |
3.2 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效率恢复措施 |
3.3 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
3.4 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尾气减排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研究 |
4.1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方案 |
4.2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方案应用效果测试 |
4.3 雀儿山隧道施工机械配套优化方案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模式研究 |
5.1 现有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 |
5.2 高海拔隧道施工机械配套原则 |
5.3 高海拔隧道机械配套流程 |
5.4 高海拔隧道机械设备配套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附录二: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燃油品质对重型柴油机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意义和应用背景 |
1.2 柴油理化指标对柴油机的影响研究概况 |
1.2.1 十六烷值 |
1.2.2 柴油密度 |
1.2.3 芳香烃含量 |
1.2.4 馏程 |
1.2.5 硫含量 |
1.3 柴油机后处理技术应用概况 |
1.3.1 EGR+DOC 技术路线 |
1.3.2 EGR+DOC+POC 技术路线 |
1.3.3 EGR+DPF 技术 |
1.3.4 SCR 后处理技术 |
1.4 柴油机非常规排放的化学分析方法概况 |
1.4.1 SOF 分析方法 |
1.4.2 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 |
1.4.3 半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 |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试验设备的建立与分析方法的研究 |
2.1 试验用发动机 |
2.2 燃料的理化指标及试验方案 |
2.2.1 燃料理化特性指标 |
2.2.2 试验方案的设计 |
2.3 柴油机常规排放测试设备与方法 |
2.3.1 柴油机常规排放测试设备 |
2.3.2 柴油机排放测试方法 |
2.3.3 试验过程中的参数控制 |
2.4 柴油机性能测试设备与方法 |
2.5 柴油机非常规排放测试设备与方法 |
2.5.1 SOF 实验设备及分离方法 |
2.5.2 SOF 分析方法的建立 |
2.5.3 挥发性有机物试验设备与方法 |
2.5.4 半挥发有机物试验设备与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油品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3.1 发动机燃用不同燃油的燃烧特性 |
3.2 动力性 |
3.2.1 不同排放标准的油品对动力性的影响 |
3.2.2 不同比例的 FT 油对动力性的影响 |
3.2.3 不同油品指标对动力性的影响 |
3.3 经济性 |
3.3.1 不同排放标准的油品对经济性的影响 |
3.3.2 不同比例的 FT 油对经济性的影响 |
3.3.3 不同油品指标对经济性的影响 |
3.4 排放性能 |
3.4.1 CO 排放性能 |
3.4.2 THC 排放性能 |
3.4.3 NO_X排放性能 |
3.4.4 烟度排放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燃油品质对法规排放的影响 |
4.1 发动机法规排放与特性曲线排放的差异 |
4.2 国 3 发动机法规排放 |
4.2.1 使用不同排放标准油的法规排放 |
4.2.2 使用不同比例 FT 油的法规排放 |
4.2.3 使用不同衍生油的法规排放 |
4.3 国 4 发动机法规排放 |
4.4 国 5 发动机法规排放 |
4.4.1 带 SCR 后处理发动机的法规排放 |
4.4.2 带 DPF 国 5 发动机的法规排放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油品品质对非法规排放的影响 |
5.1 油品指标对 SOF 含量的影响 |
5.2 油品指标对 SOF 成分的影响 |
5.3 油品指标对 VOCs 排放的影响 |
5.4 油品指标对 SVOCs 排放的影响 |
5.4.1 国Ⅲ柴油和 FT 柴油的 SVOCs 排放 |
5.4.2 国Ⅴ及国Ⅴ衍生油的 SVOCs 排放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基于重庆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节能减排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
2.1 国内外节能减排现状 |
2.1.1 国外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现状 |
2.1.2 国内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现状 |
2.2 重庆市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的现状 |
2.3 重庆市道路交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
2.3.1 地形不利 |
2.3.2 管理制度不完善 |
2.3.2 缺乏认识 |
2.3.3 支持力度不够 |
2.3.4 落实不到位 |
2.3.5 出租车空驶率高 |
2.3.6 推广应用不成熟 |
2.3.7 能力建设不足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重庆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特征 |
3.1 城市地形特征 |
3.2 车辆组成特征 |
3.3 路网结构特征 |
3.4 交通运行环境 |
3.4.1 城市交通总况 |
3.4.2 居民出行 |
3.4.3 主要出口 |
3.4.4 交通流量 |
3.4.5 道路运行车速 |
3.4.6 停车设施 |
3.5 城市环境现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影响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的因素 |
4.1 道路条件 |
4.2 车辆特性 |
4.2.1 车辆的技术性能 |
4.2.2 车辆维护和检测 |
4.2.3 车辆节能减排技术 |
4.3 交通环境 |
4.4 政策环境 |
4.5 其他因素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节能减排预测 |
5.1 预测方法分析 |
5.2 广义模糊神经网络 |
5.2.1 广义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 |
5.2.2 模糊隶属度函数 |
5.3 网络学习算法 |
5.3.1 模糊广义学习向量量化算法 |
5.3.2 网络学习算法的步骤 |
5.4 预测模型的建立 |
5.4.1 预测步骤 |
5.4.2 预测模型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 |
6.1 评价方法分析 |
6.1.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6.1.2 主成分分析法 |
6.1.3 灰度系统法 |
6.2 评价组合模型 |
6.2.1 信息熵 |
6.2.2 层次分析法 |
6.2.3 基于AHP—信息熵的综合评价方法 |
6.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3.1 评价指标的设定 |
6.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
7.1 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形态 |
7.2 优化路网结构,改善交通基础条件 |
7.3 研发汽车新产品,改进运输车辆 |
7.4 深化体制改革,健全节能降耗激励和约束机制 |
7.4.1 建立道路交通的统筹协调机构 |
7.4.2 加快油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
7.4.3 发挥价格、税收杠杆作用 |
7.4.4 鼓励多元投入 |
7.5 加强交通管理,营造顺畅便捷的出行环境 |
7.5.1 推进运输结构调整 |
7.5.2 落实“公交优先”战略 |
7.5.3 积极发展智能交通 |
7.5.4 优化站点布局 |
7.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节能减排意识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4)长大隧道施工期空气环境质量分析及其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相关概念分析 |
1.2.1 隧道施工大气环境质量分析 |
1.2.2 隧道通风技术分析 |
1.2.3 隧道施工中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章 隧道施工期大气环境质量 |
2.1 隧道施工中产生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 |
2.2 隧道施工中常见的有害气体 |
第3章 隧道施工通风 |
3.1 对卫生标准及通风区段的理解 |
3.2 风量计算 |
3.2.1 按排除炮烟计算风量 |
3.2.2 按隧道内同时作业最多人数计算风量 |
3.2.3 按最低允许风速计算风量 |
3.2.4 按稀释和排除内燃机废气计算风量 |
3.3 通风方式的分类与选择 |
3.3.1 自然通风 |
3.3.2 机械通风 |
3.4 机械通风设备 |
3.4.1 风机 |
3.4.2 风管 |
3.5 推荐的通风模式 |
3.5.1 一般的单线(双线)隧道施工通风模式 |
3.5.2 有平行导坑隧道施工通风模式 |
3.6 隧道施工通风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变化分析 |
3.6.1 通风时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理论分析 |
3.7 对隧道施工通风其他问题的分析 |
3.7.1 通风方式 |
3.7.2 内燃机械排出的废气 |
3.7.3 风管摩擦阻力的影响 |
3.7.4 漏风率的影响 |
3.8 实例分析 |
3.8.1 施工通风中的风量计算 |
3.8.2 有害气体浓度变化曲线仿真分析 |
第4章 隧道施工中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
4.1 隧道施工的防尘措施 |
4.2 隧道施工的废气防治措施 |
4.3 隧道施工的有害气体检测 |
4.4 实例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重油纳米化及纳米催化剂对重油燃烧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国内外燃油乳化技术及助燃剂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设计思想及研究内容 |
2 燃油乳化技术及节能降污机理 |
2.1 乳化机理 |
2.2 乳化剂的选择及乳化液类型的判断 |
2.3 乳化液的配制方法 |
2.4 乳化燃烧机理 |
2.5 小结 |
3 乳化重油制备与燃烧性能研究 |
3.1 试剂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测试结果 |
3.4 结果与讨论 |
3.5 小结 |
4 纳米氧化物对乳化重油燃烧性能的影响 |
4.1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4.2 纳米氧化物表征方法 |
4.3 实验部分 |
4.4 实验测试结果 |
4.5 结果与讨论 |
4.6 小结 |
5 助催化元素Zn、Zr对CeO_2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 |
5.1 样品制备 |
5.2 实验测试结果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小结 |
6 总结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参考文献 |
(6)TY型燃油添加剂在降低隧道空气污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条件与方法 |
1.1 隧道施工方式、动力机械及环境情况 |
1.2 TY型燃油添加剂性状及添加量 |
1.3 检测仪器 |
1.4 检测方式 |
2 结 果 |
2.1 施工机械加入添加剂前后CO、NOx浓度及烟度测定值 |
2.2 加入添加剂前后CO、NOx浓度及烟度三班均值对比及降低率 (表2) |
3讨论 |
四、TY型燃油添加剂在降低隧道空气污染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技术研究[D]. 王耀.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05)
- [2]燃油品质对重型柴油机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与研究[D]. 高俊华. 天津大学, 2013(11)
- [3]基于重庆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节能减排预测与评价方法研究[D]. 周莎. 重庆交通大学, 2011(05)
- [4]长大隧道施工期空气环境质量分析及其控制措施研究[D]. 程驰. 西南交通大学, 2008(12)
- [5]重油纳米化及纳米催化剂对重油燃烧性能影响研究[D]. 周玲. 暨南大学, 2007(01)
- [6]TY型燃油添加剂在降低隧道空气污染中的应用[J]. 蔡智鸣,王宇辉,张志强,刘守兵,张辉,张俊勇. 中国公共卫生, 2001(01)
- [7]TY型燃油添加剂在降低隧道空气污染中的应用[J]. 蔡智鸣,张志强,厉曙光,王宇辉,潘泽全,刘守兵. 工业安全与防尘,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