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苏州春秋晚期聚落形态看灵岩大城址(论文文献综述)
薛桢雷,吴朋飞[1](2018)在《夏代文化遗址分布与夏都地望的耦合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运用Arc GIS 10. 2对夏代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呈现,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重视角对遗址分布和都城地望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1)夏代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在豫西和晋南形成3个聚集区,且遗址的规模呈现"金字塔状"的等级结构;(2)文献反映的夏都地望与遗址分布的聚集区具有较高的空间耦合,其大多位于遗址的聚集区域;(3)根据文化遗存的复杂性和丰富度、都城的军事防御体系,斟寻处于夏代各都城中的最高层级,是当时的主都,而其他都城多是统治者出于某种需要所设立的辅都。
陆雪梅,钱公麟[2](2006)在《春秋时代吴大城位置再考——灵岩古城与苏州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州城是否为春秋晚期吴大城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历史问题。2000年对灵岩古城及其邻近地区同时代遗存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从科学的角度提供了佐证。结合过去文献资料及对苏州城考古材料的综合分析,再一次论述了春秋吴大城应为灵岩古城,而苏州城始建于汉代。
姚瑶,金怡[3](2003)在《从苏州春秋晚期聚落形态看灵岩大城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州西部山区分布着大量的春秋晚期遗址、遗迹,对新发现的灵岩春秋晚期大型城址的性质定位有十分重要的参照意义。运用聚落形态研究方法对灵岩大城址地理位置、周边古城址、古墓葬、古遗址进行分析,新发现的灵岩大城址应该就是春秋晚期吴国都城。
二、从苏州春秋晚期聚落形态看灵岩大城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苏州春秋晚期聚落形态看灵岩大城址(论文提纲范文)
(1)夏代文化遗址分布与夏都地望的耦合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 遗址的构成类型、等级与分布 |
2.1 构成类型 |
2.2 等级结构 |
2.3 空间分布 |
2.3.1 遗址的区域分布。 |
2.3.2 遗址的等级分布。 |
3 夏代遗址分布与都城地望的关系 |
3.1 宏观视角下遗址分布与都城地望的空间耦合 |
3.2 中观视角下以都城为中心的防御体系分析 |
3.3 微观视角下夏代都城类型的判定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四、从苏州春秋晚期聚落形态看灵岩大城址(论文参考文献)
- [1]夏代文化遗址分布与夏都地望的耦合性分析[J]. 薛桢雷,吴朋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5)
- [2]春秋时代吴大城位置再考——灵岩古城与苏州城[J]. 陆雪梅,钱公麟. 东南文化, 2006(05)
- [3]从苏州春秋晚期聚落形态看灵岩大城址[J]. 姚瑶,金怡.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标签:考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