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丙诺啡和曲马多配伍用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药效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常禹[1](2021)在《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行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腔镜术后镇痛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90例行择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组(P组):术后不行神经阻滞;单纯罗哌卡组(R组):术毕行双侧后路QLB,每侧均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术毕行双侧后路QLB,每侧均注射0.375%罗哌卡因+2μg/kg丁丙诺啡共20ml。术后均配备相同的静脉自控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观察并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3h、6h、12h、24h、48h)静息、运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穿刺针穿破腹膜入腹腔、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局麻药中毒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术后3h静息VAS分数R组小于P组,DR组小于P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h、12h VAS分数R组小于P组,DR组小于R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 VAS分数DR组小于R组,DR组小于P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R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h、6h、12h运动VAS分数R组小于P组,DR组小于R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 VAS分数DR组小于R组,DR组小于P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除48h外术后各时间点BCS分数R组大于P组,DR组大于R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R组小于P组,DR组小于R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恶心、呕吐发生率R组小于P组,DR组小于P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DR组与R组均未出现穿刺针穿破腹膜入腹腔、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局麻药中毒等相关并发症。结论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行QLB可增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并延长阻滞时间。
李志[2](2020)在《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手术已经成为相对安全的分娩方式之一,世界各国的剖宫产率逐渐上升,而我国受国家二孩政策影响亦尤为突出。在紧急情况下,产妇只能在全身麻醉而不是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与全身麻醉能够增加产妇反流误吸、气管插管失败和通气不足等风险相比,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腰麻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剖宫产的优点是母体安全性相对较高和新生儿免遭全身麻醉药物的暴露,并且胎儿娩出后可以与母体接触以促进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便于更早开始母乳喂养。与其他椎管内麻醉技术相比,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因其成本低、起效快、药物用量少、镇痛以及肌肉松弛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下腹部手术,而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和术后早期即发生疼痛等弱点削弱了其上述优点。鉴于此,麻醉医师不断探索在蛛网膜下腔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如吗啡、丁丙诺啡、芬太尼、可乐定和氯胺酮等各种佐剂,以期延长术中镇痛至术后。因此,寻找有效佐剂的工作仍在进行中。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剖宫产手术镇痛的大多数数据来源于可乐定的椎管内应用,其可有效延长局部麻醉药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约1小时,并改善镇痛作用。而Dex与α2和α1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α2比α1的1620:1 vs.220:1)。尽管Dex应用于椎管内麻醉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已有报道证实Dex与布比卡因联合应用时,可将局部麻醉药的起效时间缩短,还能降低局部麻醉药的神经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然而,目前关于右美托咪定用于鞘内注射的剂量尚缺乏一致意见;此外,药物剂量和实际临床效应,药物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尚不明确;最后,鞘内应用右美托咪定是否能够发挥镇静和遗忘作用?以及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是否会影响其镇静镇痛作用?也无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选取不同剂量的Dex与一定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观察其麻醉效果和镇静效果,探讨Dex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用药的最佳伍用剂量,并进一步探讨布比卡因伍用不同添加剂(右美托咪定、可乐定、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以及研究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的临床作用(镇静和血液动力学作用)之间的关系,为Dex的临床精准应用提供有力证据。第一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剂量的Dex作为佐剂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镇静作用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的最佳剂量,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2),最终纳入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征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D1:布比卡因(11.25mg)+Dex(5ug);D2:布比卡因(11.25mg)+Dex(7.5ug);D3:布比卡因(11.25mg)+Dex(10ug);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均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因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Ramsay镇静评分、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一般资料(年龄、体重、身高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血流动力学比较。四组产妇MABP、HR在T1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T2、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HR 与 C组比较均有下降趋势;在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的MABP和HR与C组相比变化显着(P<0.05)。C组T3、T4、T5时间点HR明显低于T1时间点(p<0.05),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明显低于T1 时间点(p<0.05)1.3 VAS比较。实验组患者(D1、D2、D3)在术后24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p<0.05),在术后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D3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4镇静程度比较。各组产妇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D1、D2、D3)在各时点BIS变化与对照组(C)相比没有明显差异。1.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ex会明显缩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显着延长感觉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与D2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D1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D1组,所有组别中D3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短,持续时间最长(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发生呼吸抑制的情况,心率均未低于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1.7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3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访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第二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典阿片类药物(芬太尼)、传统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乐定)与新型强效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与布比卡因伍用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3),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4例。征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原则分为4组(n=21)实验组:BF:布比卡因(11.25mg)+芬太尼(1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C:布比卡因(11.25mg)+可乐定(7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D:布比卡因(11.25mg)+右美托咪定(10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影响数据收集,麻醉和手术操作者由相同团队组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评分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腹围、孕周、ASA分级、新生儿体重以及外科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血流动力学指标:四组产妇的MABP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各观测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比较:gBD组和gBC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1分钟和3.2分钟,与gB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达到感觉平面的时间gBC和gBD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gBC组和GBD组感觉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gBD组感觉阻滞持续225.73±47.88分钟,而gBC组为205.25±38.25。gBD与gB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gBD组较bBC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约20分钟。结果还表明,感觉消退至T10的时间,四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最高的为gBD组155.9±19.85分钟,最低的为为对照组107.35±16.15分钟。术后首次止痛药物时间gBC组和gBD组与对照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最长的为gBD组360.52±29.57分钟,其次是gBC组349.84±25.12分钟。1.4 VAS评分的比较:术后1h和2h,gBC组和gBD组的VAS评分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5不良反应的比较。gB和gBF组寒战发生率为14.2%和4.7%,明显高于gBC组和gBD组(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出生后心率>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脐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部分 α 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α 2A-AR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合并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及术中术后镇静镇痛水平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经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2018125),经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6例。ASA分级1~11级,初产妇,年龄23~35岁,均为汉族,身高150~175cm,体重50~90kg,BMI 18~35 kg/m2。将纳入的患者根据ADRA2A C1291G基因检测结果分为C1291C(CC组)、C1291G(CG组)、G1291G(GG组)三组。术中麻醉用药方案为:布比卡因(11.25mg)+Dex 10u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术后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1.5ug/Kg和Dex 3ug/Kg经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患者分组结果待统计时进行揭盲。术中采用麻醉信息系统记录患者血压、心率、BIS、SPO2等数据,同时记录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感觉阻滞平面起效维持等时间,术中不良事件例数等。术后采集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并随访有无并发症。结果:1.1 ADRA2A C1291G基因呈多态性,各组频率分别为,C1291C(CC组38例,39.58%),C1291G(CG组46例,47.92%)和G1291G(GG组 12例,12.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纳入病例数具有群体代表性。1.2一般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及新生儿的人口学数据、腹围、孕周、ASA分级及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三组产妇MABP、HR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三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1>0.05)。1.5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中产妇不同时间点BIS值的影响。在T2、T3、T4、T5时间点CC组的BIS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4,0.0012,0.001)<0.05。1.6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在术后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0.001,0.0013)<0.05。1.7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的比较。在术后2h、4h,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2,0.0013,0.001,0.0011)<0.05。1.8不良反应的比较。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类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不同剂量的Dex作为布比卡因佐剂均可缩短运动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均能够延长运动和感觉时间,可产生确切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在本研究选取的剂量范围内随着鞘内Dex剂量的增加,镇静作用增强。3.不同剂量的Dex复合布比卡因鞘内应用,可显着降低围术期PONV和寒战的发生率。4.与芬太尼(15(μg)相比Dex(10μg)和可乐定(75μg)对布比卡因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5.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可显着延长布比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6.右美托咪定与可乐定可防止术后寒战,对患者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Dex(10μg)可安全应用于腰麻阻滞添加剂。7.本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8.在本研究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携带C1291C型基因的患者对右美托咪定敏感性更强,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综上所述,Dex可作为局部麻醉药的辅助用药安全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与可乐定相比,Dex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不良反应更好,术后镇痛能够持续更长时间。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ex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ADRA2A编码基因中的遗传变异对于疼痛和镇静水平存在影响,ADRA2A基因遗传药理学特性对于指导临床使用右美托咪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论文主要创新点:(1)、首次探讨了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的麻醉,并比较其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探索鞘内应用Dex的最佳用药剂量,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2)、比较不同添加剂对局部麻醉药腰麻效果的影响,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Dex被证明是最佳选择,Dex可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且副作用最少,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3)、首次明确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密切关联,C1291C型对右美托咪定的镇静反应更敏感,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马月影[3](2020)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PCIA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术后疼痛会导致过度应激,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伤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围术期不良事件,诸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肺部感染、肠梗阻、尿潴留、血栓栓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等无不与此相关。理想的术后镇痛方式是多模式镇痛,即联合使用多种不同机制的镇痛药物或者镇痛技术来进行镇痛。术后镇痛药物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传统的镇痛药物舒芬太尼起效快、镇痛作用强,然而其不良反应较多,部分病人难以耐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器官保护、镇静、抗焦虑、减少患者术后谵妄和躁动的作用,近年来其用于围术期镇痛的报道也较多。布托啡诺是阿片类受体部分激动剂,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尤其适用于内脏痛,同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相较于纯阿片受体激动剂,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少、成瘾性低,毒性小。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广泛的临床作用使其在老年患者的多模式镇痛中有极大的优势,临床上相关研究也较少。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及最佳剂量。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方法本研究方案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n=20),术后均行PCIA。S组:舒芬太尼(1.5μg/kg)+右美托咪啶(2μg/kg)+托烷司琼(0.2mg/kg)B1组:布托啡诺(0.1mg/kg)+右美托咪啶(2μg/kg)+托烷司琼(0.2mg/kg)B2组:布托啡诺(0.15mg/kg)+右美托咪啶(2μg/kg)+托烷司琼(0.2mg/kg)B3组:布托啡诺(0.2mg/kg)+右美托咪啶(2μg/kg)+托烷司琼(0.2mg/kg)。记录四组患者入室时(T1)、术后清醒即刻(T2)、术后4h(T3)8h(T4)、12h(T5)、24h(T6)、48h(T7)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T3~T7时刻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和T1、T2、T4、T6、术后3d(T8)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的评分;记录四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天数和术后PCA泵按压总次数、有效次数、疼痛救援情况以及术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2.1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变化比较四组患者HR整体分析,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交互效应显着(F=41.978,P<0.001)。组间比较,与S组相比,B1组HR在T4~T7时升高;与B2组比较,B1组HR在T4~T7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1相比,S、B2、B3组HR在T2~T5时均下降,B2、B3组HR在T6、T7时继续下降,B1组HR在T6~T7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变化比较四组患者MAP整体分析,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交互效应显着(F=53.396,P<0.001)。组间比较,与S组相比,B1组MAP在T7时升高;与B2组比较,B1组MAP在T5、T7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1相比,四组患者MAP在T2时均升高,B1组MAP在T3~T7时继续上升,B3组MAP在T5~T7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比较3.1四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四组患者VAS评分整体分析,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交互效应不显着(F=1.047,P=0.405>0.05)。组间比较:与S组比较,B1组患者VAS评分在T3~T7时升高,B2组患者VAS评分在T4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2组比较,B1组患者VAS评分在T5~T7时升高,B3组患者VAS评分在T3~T5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四组患者VAS评分整体呈下降趋势,相比较而言,B2组下降稍快。3.2四组患者Ramsay评分比较四组患者Ramsay评分整体分析,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交互效应显着(F=9.698,P<0.001)。组间比较:与S组比较,B1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3~T4时降低,B3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5~T7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2组比较,B1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3~T5时降低,B3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5~T7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3比较,B1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7时升高,B3组患者Ramsay评分在T6~T7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与S组相比,B1组、B3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增加,首次排气、首次进流食时间下降;B2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首次进流食时间下降;与B2组比较,B1、B3组患者首次排气、首次进流食、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四组患者MMSE评分整体分析,时间效应与分组效应交互效应显着(F=5.187,P<0.001)。组间比较:与S组相比,B1、B2组患者MMSE评分在T4、T6、T8时升高,B3组患者MMSE评分在T4、T6时升高;与B2组相比,B1组患者MMSE评分在T8时降低,B3组患者MMSE评分在T6、T8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T1时刻相比,四组患者在T2、T4、T6时刻MMSE评分均下降;与T2时刻相比,四组患者在T6、T8时刻MMSE评分均升高,与T4时刻相比,S、B2组患者在T8时刻MMSE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四组患者镇痛补救情况比较 与S组相比,B1组患者PCA泵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增加;与B2组比较,B1组患者PCA泵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增加;且B1组患者PCA泵按压次数高于有效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疼痛救援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患者因不耐受并发症而终止镇痛泵的使用。结论1、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且0.15mg/kg的布托啡诺效果最佳。2、与舒芬太尼组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可改善胃肠首次排气、首次进流食时间和术后认知功能,促进其恢复。
王艳艳[4](2020)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药物配伍方案的择优筛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目前临床常用的PCIA药物配伍方案对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镇痛、镇静、舒适度与满意度的影响,优选出一个或多个PCIA配伍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择期腰麻下行TKA术且术后6h及24h镇痛均满意(VAS评分≤3分)的患者144例。依据患者术后6h的Ramsay镇静评分(6分法),将Ramsay镇静评分为1分、2分、3分、4分的患者分别记为1组、2组、3组和4组,采用Likert-5级满意度评分法及BCS舒适度评分法在术后6h及24h对患者进行评分,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由此评定PCIA效果最优组别,并统计其PCIA药物配伍方案。结果:术后6h舒适度,1组患者明显低于其他组,且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24h舒适度,2组最高,3、4组次之,1组最低,且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6h和24h的满意度均为2组最高,且呈2、3、4、1组依次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1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满意度和舒适度最高的2组中,分别包括以下四种PCIA药物配伍方案:配伍方案A:舒芬太尼(2.0 ug/kg)+氟比洛芬酯(3.0 mg/kg)+右美托咪定(4.5 ug/kg);配伍方案B:舒芬太尼(2.0 ug/kg)+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kg)+右美托咪定(4.5 ug/kg);为配伍方案C:地佐辛(0.6 mg/kg)+右美托咪定(4.5 ug/kg);配伍方案D:布托啡诺(0.18 mg/kg)+右美托咪定(4.5 ug/kg)。在术后6h舒适度和满意度方面,配伍方案A、B组的评分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术后24h舒适度方面,配伍方案A组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在术后24h满意度方面,配伍方案C组的满意度低于其余三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对于TKA术后的PCIA患者,在镇痛满意基础上,Ramsay评分2分的患者PCIA舒适度和满意度最高,由此优选出的PCIA配伍方案为:舒芬太尼(2.0ug/kg)+氟比洛芬酯(3.0 mg/kg)+右美托咪定(4.5 ug/kg)和舒芬太尼(2.0ug/kg)+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kg)+右美托咪定(4.5 ug/kg)。
杨青青[5](2020)在《不同剂量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术后常见两种疼痛,切口痛和内脏痛。临床上发现腹腔镜全子宫患者术后仍存在内脏痛的发生,表明阿片类药物存在镇痛不足。纳布啡是μ阿片受体激动和部分拮抗剂,通过激动κ受体缓解内脏痛,同时拮抗受体。本实验依据既往临床研究,主要观察不同剂量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探讨纳布啡在静脉自控镇痛中的最佳配伍剂量。方法选择本院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手术的患者120例,年龄4060岁,体重45kg70kg,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组、SN1组、SN2组、SN3组,每组3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舒芬太尼诱导剂量为0.3μg/kg,术中舒芬太尼0.20.3μg/(kg·h)泵入,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泵入舒芬太尼,自然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术后各组接入镇痛泵,镇痛泵设置参数为镇痛泵背景输注速度为2ml/h,自控单次给药量输注量1ml/次,多次给药间隔锁定时间15min。S组给予舒芬太尼2.0μg/kg+格拉司琼2mg+生理盐水至120ml,SN1、SN2、SN3组分别给予0.2、0.4和0.8mg/kg纳布啡+舒芬太尼2.0μg/kg+格拉司琼2mg+生理盐水至120ml。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术后1h(T0)、4h(T1)、8h(T2)、12h(T3)、24h(T4)、48h(T5)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I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不同时间点舒芬太尼药物消耗量、补充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及其他任何不良反应。结果1.一般资料:四组患者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及术中总舒芬太尼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T0T1时,四组镇痛VAS评分、镇静评分、PCA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无明显差别(P>0.05);3.术后T2T5时,与S组比较,SN2、SN3组VAS评分、PCA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镇静评分高(P<0.05);与SN1组比较,SN2、SN3组VAS评分、PCIA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5),镇静评分高(P<0.05);与SN2组比较,SN3组镇静评分高(P<0.05);T0T5时,SN3组、SN2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S组、SN1组(P<0.05),SN3组嗜睡发生率高于SN2组(P<0.05)。4.术后T2T5时,S组和SN1组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N2组和SN3组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T2T5时SN2组和SN3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SN1组(P<0.05)。S组14例(47%)曲马多补救镇痛,SN1组12例(40%)曲马多补救镇痛,SN2组2例(7%)曲马多补救镇痛,SN3组1例(3%)曲马多补救镇痛,S组、SN1组补救镇痛率明显高于SN2组和SN3组(P<0.05)。结论0.4 mg/kg纳布啡联合2.0μg/kg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全子宫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彭慧心(PANG Wai Sum Nicki)[6](2019)在《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治疗大肠癌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癌症疼痛是大肠癌患者经历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同时它亦是一个普遍性的世界问题,有效之止痛治疗尤其对晚期癌症病者乃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综合规划中四项重点之一。癌痛是所有疼痛中机制最复杂、类型最全、种类最多的一种,并会随着肿瘤的进展而不断变化,大约有6 9%病者之疼痛症状会影响机体之正常功能。尽管现代医学有许多资源,然而不同癌症患者仍未得到适切的癌症疼痛治疗,并且它亦大大地降低了患者之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寻求更多以及适切的癌痛治疗,以提高病者的生活质量。许多患有大肠癌的病者寻求补充和替代治疗,例如艾灸。麦粒灸是中国的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它不仅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还用于缓解不同类型的疼痛。最近更有研究显示,艾灸能有效地治疗癌症疼痛。采用非药物的针灸治疗方法包括麦粒灸,成为人类战胜癌痛的一个亮点。岭南名中医林国华教授的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治疗痛症,一直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文选取麦粒灸及四花配募合穴(林国华教授之经验穴)以治疗大肠癌症疼痛,对于充实传统中医疗法对治疗癌症疼痛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观察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林国华经验穴)治疗大肠癌疼痛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了解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对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四花配合募穴治疗大肠癌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大肠癌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以依据WHO三阶梯给药原则下服用第一及第二阶梯口服药物为对照组,以接受麦粒灸及依据WHO三阶梯给药原则下服用第一及第二阶梯口服药物为治疗组。在接受治疗时,会先于治疗组患者的穴位涂上薄薄一层的跌打万花油,再将1:35的精制艾绒搓成麦粒般大小(约重2mg)置于已覆盖一层薄薄万花油的四花穴及募合穴;然后用线香点燃麦粒炷,于艾炷燃至约3/4,患者告诉有疼痛感约2~3秒后,便用镊子将艾炷移开,然后去掉残艾,每次灸7壮,灸后干棉签擦拭。隔日1次,共治疗10次。研究的主要结局以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评价。次要结局则采用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QLICP-CR)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所有指标均于开始研究前,完成第一次疗程及完成第二次疗程结束后评定一次,以评价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治疗大肠癌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每整个研究过程中,皆会监察有否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项研究计划在研究之前已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试验组7.457±0.158 VS对照组7.520±0.155)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其中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4.307±0.073)均显着低于对照组(4.740±0.18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指标(试验组55.500±1.863 VS对照组54.067±1.746)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试验组(72.200±1.760)显着优于对照组(62.433±1.80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功能指标(试验组66.200±1.313 VS对照组68.800±1.401)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各个时间点的心理功能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试验组(48.700±1.294)显着优于对照组(61.733±1.19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各个时间点的社会功能指标(试验组75.667±1.201 VS对照组72.000±1.826)亦未有得到一定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共性症状及副作用指标(试验组54.933± 1.130 VS对照组55.933±1.466)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各个时间点的副作用指标均得到一定改善,试验组(40.567±1.044)显着优于对照组(48.767±1.16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特异模块指标(试验组65.767±1.602 VS对照组67.600±1.396)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各个时间点的特异模块均得到一定改善,试验组(44.100±1.272)显着优于对照组(57.033± 1.247)(P<0.05);总括而言,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试验组61.533±0.567 VS对照组61.833±0.426)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于各个时间点的生活质量均得到一定改善,试验组(56.267±0.631)显着高于对照组(60.500±0.481)(P<0.05)。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试验组中只有2位受试者在麦粒灸后出现晕灸,经医师治理后已无大碍,属轻微事件。有3位受试者起水泡,均属于精灸造成,水泡很小,未有给予特殊处理后亦自行恢复。其他出现之症状与整合措施无关,于试验组则出现了 3人食欲不振、2人口干次和2人便秘;药物组出现了 1人心悸,3人口干、2人食欲不振、4人头晕次以及2人便秘,纵使有以上副作用,然而均属于轻度,未给予特殊处理,这可能是药物副作用造成。总括来说,整合针灸与药物治疗均属安全,故值得推广。结论:本研究观察到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有利于减轻大肠癌疼痛;另一方面,除了社会功能外,这个研究发现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对大肠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之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特异模块、共性症状及副作用以等,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未来可考虑依据不同癌症种类之特点,进行针对性多中心以及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完善干预之方案。
谢广伦[7](2017)在《癌痛患者阿片耐受临床治疗策略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持续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静脉自控镇痛在阿片耐受伴口服困难癌痛患者的应用研究研究目的:探讨持续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阿片耐受伴进食困难的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入我院疼痛科的中重度癌痛伴口服困难患者,筛选入组60例。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M组:吗啡注射液20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加入自控镇痛泵。DM组:吗啡注射液200mg+右美托咪定600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ml,加入自控镇痛泵。方法:两组病人均在原来所用阿片类止痛药的基础上,加用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进行疼痛滴定。应用电子镇痛泵,采取“背景输注+病人自控”模式进行输注,锁定时间15-20分钟。疼痛评估使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两组病人均采取从小剂量开始滴定控制疼痛,常规选择背景输注0.5-1ml/h+病人自控0.5-1ml/h。自控有效间隔时间15min。每两小时对患者疼痛控制情况进行评价,若在过去的时间内疼痛控制欠佳或者有较多的无效按压次数,则表明自控镇痛剂量不够,可逐步增加背景输注剂量以及单次自控按压剂量,直至患者疼痛得到满意控制。在进行自控镇痛后的第24小时以及第72小时进行疼痛综合评定。如果患者在过去的72h内疼痛得到控制(即患者疼痛评分小于3分,爆发痛每日小于3次,且可通过自控镇痛迅速缓解),则认为患者疼痛控制成功,维持此剂量继续应用静脉PCA进行疼痛控制。若患者72小时内未达到镇痛目标,或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或嗜睡谵妄等)无法耐受,则考虑患者对阿片类止痛药物反应欠佳,则按照病人具体情况加用微创镇痛方式(如脊神经或交感神经毁损、神经阻滞以及蛛网膜下腔药物输注等)进行疼痛控制。所有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同时对症处理。疗效评价:记录2组患者吗啡及右美托咪定剂量使用情况,以及入院前、治疗后1天、3天及治疗后1月疼痛缓解程度(NRS评分)及病人满意度,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评价:监测记录静脉镇痛前、3日以及1月时所有患者便秘、恶心、呕吐、排尿困难、幻觉、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肌阵挛、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定:数字评分法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3天及1月选取患者食欲、睡眠、精神、疲乏状态、日常生活,比较两组评分差异。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镇痛前后疼痛评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镇痛效果比较入选的60例患者中,55例在进行自控镇痛后3天达到理想镇痛效果,其中有51例患者在自控镇痛1天内即达到理想镇痛目标,3天内疼痛控制有效率为91.7%。5例未达到镇痛效果者,经加用微创镇痛方式(腹腔神经丛毁损3例,蛛网膜下腔药物输注2例)后疼痛得到满意控制。治疗后1月,有3例患者因病情进展死亡(M组2例,DM组1例)。有1例因病情进展出现肠梗阻(DM组),剩余56例患者有51例应用自控镇痛后效果满意,5例加用微创方式者疼痛也得到满意控制。组内比较:与行自控镇痛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日及1月时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以及病人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但吗啡有效剂量也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自控镇痛后3日相比,两组治疗后1月虽然吗啡消耗剂量均进一步增加,但疼痛评分仍较治疗后3日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病人在自控镇痛前、自控镇痛后3日以及自控镇痛后1月疼痛评分、生活质量以及病人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吗啡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行自控镇痛后3日和治疗后1月,其有效剂量分别为(178±47)VS(141±36)mg和(235±54)VS(187±41)mg,DM组吗啡有效剂量较M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内比较:在M组,行PCA治疗后3日嗜睡例数以及治疗后1月便秘例数较PCA治疗前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PCA治疗后3日及1月嗜睡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A治疗前相比,其他时间点各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嗜睡、瘙痒以及幻觉、肌阵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相比较,虽然例数较术前有所增加,但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同一时间点,M组和DM组在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呕吐、排尿困难、嗜睡、幻觉以及肌阵挛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组PCA治疗后嗜睡患者例数相对较DM组少,便秘、恶心、幻觉及肌阵挛患者相对较DM组多。两组病人均未发生痛觉过敏、呼吸抑制以及明显的血压变化。结论:1静脉自控镇痛不但可以有效地缓解阿片耐受伴口服困难癌痛患者的持续性疼痛,还能够很好地对患者爆发痛进行良好控制,显着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食欲、睡眠、精神状态以及日常生活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2长期持续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静脉自控镇痛应用于阿片耐受性癌痛患者,可以降低吗啡的应用剂量,在不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同时,降低患者幻觉以及肌阵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第二部分:持续小剂量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阿片耐受癌痛患者鞘内镇痛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持续小剂量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阿片耐受癌痛患者鞘内镇痛的影响,评估长时间鞘内应用右旋美托咪定的效果,为阿片耐受患者的疼痛治疗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鞘内镇痛的顽固性癌痛患者,筛选入组60人,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实施。术前常规开放液体通路,采用法国SOPHYSA公司生产的鞘内镇痛系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M组吗啡100mg/100ml,DM组右美托咪定300ug+吗啡100mg/100ml镇痛。起始鞘内镇痛剂量为单次注射0.5ml,间隔时间30min。若每日剂量大于2.5ml,则调整参数为持续输注剂量0.1ml/h+单次注射0.5ml,间隔时间30min不变,以此类推。原椎管外应用阿片类药物从50%应用量开始,逐步减少,直至停止应用。记录鞘内镇痛前、鞘内镇痛手术后7日以及1月时口服吗啡剂量(非口服按剂量关系转换为口服剂量计算)、鞘内吗啡及右美托咪定剂量、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病人满意度,比较两组之间、各组内治疗前后的疗效。监测并记录患者鞘内镇痛前、7日后以及1月时患者不良事件类型及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之间、各组内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鞘内镇痛前后疼痛评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应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镇痛效果比较组间比较:两组病人在手术前、手术后7日以及术后1月疼痛评分、生活质量以及病人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病人吗啡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7日和术后1月DM组吗啡有效剂量较M组明显降低(P<0.01)。组内比较: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7日及1月时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以及病人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吗啡有效剂量较术前减少明显(P<0.01)。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内比较:患者术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常见的为便秘(73%),然后依次为恶心(47%)、呕吐(33%)、嗜睡(20%)、排尿困难(13%)和幻觉(10%)。两组患者在术后7天以及术后1月便秘、恶心以及呕吐发生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幻觉和嗜睡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例数较术前减少,M组嗜睡例数在术后更少。排尿困难发生率未见明显减少(P>0.05);皮肤瘙痒虽较术前例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组患者有1例有轻度肌阵挛,DM组无肌阵挛病人。术后M组和DM组均有患者出现肌阵挛,症状均较重。组间比较:在同一时间点,M组和DM组在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呕吐、排尿困难、嗜睡、幻觉以及肌阵挛等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组嗜睡患者较DM组少,便秘及肌阵挛患者较DM组多。两组病人均未发生痛觉过敏、呼吸抑制以及明显的血压变化。结论:1对阿片耐受且镇痛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无法耐受的癌痛患者,鞘内镇痛可以有效控制疼痛,降低不良反应;2持续小剂量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鞘内吗啡的用量,从而降低鞘内吗啡用量过大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第三部分:阿片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阿片耐受癌痛患者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阿片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癌痛患者大剂量阿片耐受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住院且应用大剂量阿片药物进行疼痛控制的癌痛患者20例(大剂量阿片耐受组,A组)作为试验组,同期选择在我院住院化疗且不伴有疼痛的IV期肿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B组),抽取两组患者外周血进行DNA提取并对最有可能影响癌痛患者大剂量阿片耐受的九个相关基因(OPRM1、ABCB1、UGT2B7、CYP3A4、CYP2D6、OPRD1、COMT、DRD2以及P2RY12)上的1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799971、rs754891060、rs200637194、rs1045642、rs7438135、rs7439366、rs2242480、rs1080985、rs529520、rs581111、rs2234918、rs4680、rs6276、rs3732765和rs9859538)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SPSS19.0以及EXCEl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的分布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评价癌症疼痛组与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价各SNP的不同基因型与癌症患者发生疼痛风险关联程度(OR及95%CI)。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UGT2B7基因的rs7438135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分布在大剂量阿片耐受组与对照组人群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4)。2 P2RY12基因的rs3732765位点的不同的基因型在大剂量阿片耐受组与对照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经过统计学检验处于显着性边缘(P=0.05)3相关SNP位点与癌症患者发生大剂量阿片耐受风险的关联分析表明,癌症患者中携带rs7438135位点GA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大剂量阿片耐受的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个体的6.19倍。结论:1 UGT2B7基因的rs7438135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癌痛患者大剂量阿片耐受密切相关。携带rs7438135位点GA基因型的癌症患者,其发生大剂量阿片耐受的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的癌症患者的6.19倍。2目前尚不能确定P2RY12基因的rs373276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大剂量阿片耐受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明确。3包含OPRM1、ABCB1、CYP3A4、CYP2D6、OPRD1、COMT、以及DRD2等基因的13个位点,其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癌痛患者大剂量阿片耐受并不相关,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证实。
蒋小青[8](2014)在《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剂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得出二者在PCIA中的最佳配伍剂量。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腹腔镜癌根治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0~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术后均行PCIA。PCIA配方:A组为芬太尼15ug/kg,B组为氟比洛芬酯6mg/kg加芬太尼10ug/kg,C组为氟比洛芬酯4mg/kg口芬太尼10ug/kg,均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20m1。镇痛泵参数设定为:背景输注量为2ml/h,PCA量为0.5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当VAS评分≥4分时,予静脉注射曲马多100mg作为补救镇痛。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在术后拔管后lh(T1)、4h(T4)、12h(T12)24h(T24)、48h(T48)的VAS评分、Ramsay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评分)、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需补救镇痛者及曲马多用量。记录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指脉氧饱和度,以及测定术前(T0)、术后48h(T48)肝肾功能。结果三组患者之间性别比、体重、年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指脉氧饱和度、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BCS、VAS、Ramsa;y评分比较:组内比较:与T1比较,A组、B组BCS评分、VAS评分在术后4、12、24、48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BCS评分在术后12h降低,48h升高,VAS评分在术后24、48h显着降低;A、C两组Ramsay评分在术后12、24、48h显着降低,B组在术后4h之后Ramsay评分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与A组比较,B组BCS、VAS评分在术后4、12、24、48h有显着差异,Ramsay评分在术后12h降低有统计学意义;C组BCS评分在术后12h明显降低,VAS评分在术后拔管后1、4、12h升高有统计学意义,而Ramsay评分在术后拔管后1、12h相对较低。与B组比较,C组BCS评分在T4-T48降低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在T1-T48升高。B组按压次数低于A组,C组高于A组。A组有2例患者术后需要静脉注射曲马多,曲马多用量为200mg;C组有5例,曲马多用量为600mg,B组无需补救镇痛者。B组头晕、恶心发生例数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氟比洛芬酉6mg/kg复合芬太尼10ug/kg用于腹腔镜癌根治术后PClA能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2.氟比洛芬酯4mg/kg复合芬太尼10ug/kg用于腹腔镜癌根治术后PCIA效果不满意。
徐礼鲜,李源,张惠,周丽华,吴利平[9](2012)在《舒芬太尼和丁丙诺啡对口腔颌面部手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丁丙诺啡对口腔颌面部手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ASAⅠ~Ⅱ级80例行口腔颌面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和丁丙诺啡组(B),每组40例。S组:舒芬太尼50μg+生理盐水100ml;B组:丁丙诺啡0.6mg+生理盐水100ml,首先给予负荷剂量4ml后连接镇痛泵进行静脉内自控镇痛(PCIA)。于术后2、10、20和40h进行VAS和Ramsay评分,持续监测SpO2、ECG、HR和NBP,并对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 :两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有效按压次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B组明显增加高于S组。结论 :舒芬太尼和等腰效量的丁丙诺啡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可取得同样的镇痛效果,但舒芬太尼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
赵志钢,谭毅[10](2011)在《静脉镇痛药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于术后镇痛的静脉镇痛药品种繁多,临床效果各有不同。近年来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治疗已形成常规。经静脉用药的术后镇痛方法简便易行,但在镇痛药物的选择上,各医疗单位却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给临床医生带来了一些困惑。该文对国内常用的静脉镇痛药的药理以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以便给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帮助。
二、丁丙诺啡和曲马多配伍用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药效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丁丙诺啡和曲马多配伍用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药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行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腔镜术后镇痛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分组 |
2.3 主要药品及设备 |
2.4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方法 |
2.5 麻醉方法 |
2.6 观察指标 |
2.7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的比较 |
3.2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息VAS分数的比较 |
3.3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运动VAS分数的比较 |
3.4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CS分数的比较 |
3.5 三组患者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的比较 |
3.6 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神经阻滞辅助药物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2)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α_(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Dex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1 |
英文文章2 |
(3)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PCIA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患者术后镇痛药物回顾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药物配伍方案的择优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收集数据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2.2 术前、术后MAP和 HR的比较 |
2.3 术后6h、24h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
2.4 术后6h、24h舒适度和满意度比较 |
2.5 2组PCIA配伍方案的术后6h、24h舒适度评分和满意评分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不同剂量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纳布啡在多模式镇痛方面的临床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6)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治疗大肠癌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癌症与癌性疼痛的现况 |
1.2 疼痛的类型 |
1.3 大肠癌疼痛 |
1.4 癌性疼痛中西医治疗之进展 |
1.4.1 西医治疗 |
1.4.2 中医治疗 |
1.5 癌痛药物治疗癌痛的难点 |
1.6 癌痛治疗不足的现状 |
1.7 麦粒灸临床应用与特点 |
1.7.1 麦粒灸的临床应用 |
1.7.2 麦粒灸的特点 |
1.8 四花穴的发展趋势及临床研究概况 |
1.8.1 古代四花穴定位方法 |
1.8.2 近代四花穴组成 |
1.8.3 四花穴配伍主治 |
1.8.4 四花穴之针灸方法 |
1.8.5 四花穴治疗坐骨神经痛Sciatica |
1.9 俞募与募合配穴的发展趋势及临床研究概况 |
1.9.1 四花配募合乃俞募配穴与募合配穴之结合 |
1.9.2 常用配穴 |
1.9.3 前后配穴 |
1.9.4 俞募配穴法 |
1.9.5 上下配穴 |
1.9.6 募合配穴治疗腑病 |
1.9.7 对本研究应用之募合穴作个别分析探讨-天枢与上巨虚 |
1.9.8 联合募合及俞募配穴的临床应用 |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入选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1.6 终止研究标准 |
2.2 研究设计与研究步骤 |
2.2.1 研究设计 |
2.2.2 随机分组方法 |
2.2.3 设盲 |
2.2.4 治疗方案 |
2.2.5 研究步骤 |
2.2.6 治疗及操作方法 |
2.2.7 研究日程表 |
2.3 疗效标准与评价 |
2.3.1 疼痛程度和疗效标准 |
2.3.2 生活质量评定疗效 |
2.3.3 安全性标准 |
2.4 研究质量控制与原则 |
2.4.1 研究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2.4.2 研究资料之收集 |
2.4.3 数据安全监查 |
2.4.4 临床研究的伦理学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2.5.1 分析有效性 |
2.5.2 安全性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基线情况 |
3.1.1 受试者一般资料 |
3.1.2 性别构成比较 |
3.1.3 两组年龄比较 |
3.1.4 受试者病程构成比较 |
3.1.5 受试者病程诊断诊断构成比较 |
3.1.6 受试者癌症分期构成比较 |
3.1.7 受试者文化程度构成比较 |
3.2 统计分析 |
3.2.1 主要结局分析 |
3.2.2 次要结局分析 |
3.3 安全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主要结局分析 |
4.1.1 从中医角度看癌性疼痛的病因病机 |
4.1.2 从西医角度看癌性疼痛的原因 |
4.1.3 疼痛产生的机制 |
4.1.4 四花穴之作用机理 |
4.1.5 四花穴对五脏神之整合效应 |
4.1.6 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四花穴如何缓解疼痛 |
4.1.7 募合配穴之作用机理 |
4.1.8 本研究所应用之募合配穴-天枢与上巨虚 |
4.1.9 俞募配穴舆募合配穴之组合 |
4.1.10 灸法治痛机制 |
4.1.11 麦粒灸的作用 |
4.1.12 麦粒灸之温通特性及其镇痛机制 |
4.1.13 小结 |
4.2 次要结局分析 |
4.3 安全性分析 |
4.4 主要贡献与创新 |
4.5 问题评估 |
4.6 关键技术和实践难点 |
4.7 研究之不足及优点 |
4.8 研究展望与建议 |
4.8.1 进一步修正量表 |
4.8.2 采用后续法(横断后续法) |
4.8.3 寻找大肠癌疼痛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性 |
4.8.4 探讨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对不同类型或不同位置的癌症疼痛的效果 |
4.8.5 探索不同艾灸量对治疗大肠癌痛的疗效与改善症状与生活质量的效果 |
4.8.6 探索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治疗介入时机及其他疗法综合应用的切合点 |
4.8.7 依据辨证论治设计研究方案 |
4.8.8 研究运用中医理疗结合四花穴配募合穴治疗其他癌痛 |
4.8.9 研究四花穴配募合穴并吩坦尼止痛贴片治疗癌痛之疗效 |
4.8.10 制定针灸治疗癌症疼痛指南 |
4.8.11 倡中西共济,互补优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记录表 |
附录2: 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QLICP-CR) |
附录3: 纳入/排除标准审查表 |
附录4: 受试者日程表 |
附录5: 受试者安全性记录表 |
附录6: 常用癌痛治疗药物表 |
附录7: 随机分组程序 |
附录8: 内脏痛觉传入通路 |
附录9: 内脏痛觉的神经支配 |
附录10: 三阶梯止痛法 |
附录11: 伦理审查批件APPROVAL LETTER(共2页) |
附录12: 缩略词表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担当讲者及演讲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癌痛患者阿片耐受临床治疗策略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持续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静脉自控镇痛在阿片耐受伴口服困难癌痛患者的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持续小剂量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阿片药物耐受癌痛患者鞘内镇痛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阿片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对大剂量阿片耐受癌痛患者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本文创新 |
综述 基因多态性对阿片耐受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8)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剂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丁丙诺啡和曲马多配伍用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药效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丁丙诺啡复合罗哌卡因行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腔镜术后镇痛效果分析[D]. 常禹. 延边大学, 2021(02)
- [2]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 李志. 山东大学, 2020(12)
- [3]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术后PCIA效果[D]. 马月影. 郑州大学, 2020(02)
- [4]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药物配伍方案的择优筛选[D]. 王艳艳.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5]不同剂量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D]. 杨青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麦粒灸四花配募合穴治疗大肠癌疼痛的临床研究[D]. 彭慧心(PANG Wai Sum Nick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癌痛患者阿片耐受临床治疗策略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 谢广伦. 郑州大学, 2017(05)
- [8]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剂量研究[D]. 蒋小青. 广西医科大学, 2014(03)
- [9]舒芬太尼和丁丙诺啡对口腔颌面部手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A]. 徐礼鲜,李源,张惠,周丽华,吴利平. 全国第三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2
- [10]静脉镇痛药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现状[J]. 赵志钢,谭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