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钴热分解法制备Co_3O_4及其物理性质

草酸钴热分解法制备Co_3O_4及其物理性质

一、由草酸钴热分解制备Co_3O_4及其物性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祥,严迎燕,李慧颖,刘莹,王晓阳,刘志宏[1](2018)在《碳酸盐湿式沉淀-煅烧分解法制备四氧化三钴及其表征》文中认为以氯化钴、碳酸氢铵为原料,吐温80(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湿式沉淀法合成氧化钴的前驱体,再通过热分解制备四氧化三钴。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分析了碱式碳酸钴前驱体和钴氧化物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热分解等特征。结果表明:以碳酸盐为沉淀剂制得的钴氧化物前驱体为碱式碳酸钴,前驱体于600℃煅烧4 h后可得到粒径分布均匀、无团聚、平均粒径(D50)为4.48μm,钴质量分数为72.11%的球形立方四氧化三钴。

王艳[2](2015)在《多孔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结构规则有序、孔径分布狭窄、孔径尺寸可调、水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光、电、磁、传感、催化等领域,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采用静电组装法制备了介孔Co3O4/MoO3及SnO2/MoO3复合氧化物,用XRD、UV-DRS、XPS、TEM、BET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氯化钴(CoCl2·6H2O)和钼酸铵((NH4)6Mo7O24·4H2O)为原料,通过水解、静电组装和焙烧制成介孔Co3O4/MoO3,再用NaOH溶解得到介孔Co3O4。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ASAP)对该材料进行表征,合成的介孔Co3O4最大BET比表面积为127.4 m2/g,平均孔直径为34 nm。用制备的介孔Co3O4/MoO3和介孔Co3O4为催化剂,亚甲蓝(MB)、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模拟染料废水,以双氧水(H2O2)为氧化剂进行催化降解研究,制备的介孔材料对有机染料均有较高的催化降解活性。(2)以制备的介孔Co3O4/MoO3和介孔Co3O4作为电极材料,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材料进行了电容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该多孔复合物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容量以及良好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研究了NaOH溶液的溶解作用对Co3O4/MoO3复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Co3O4/MoO3复合物经过NaOH溶液溶解处理后,晶体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比表面增大,电容量增大;当Co与Mo摩尔比为1:1,当焙烧温度为400℃时,介孔Co3O4/MoO3复合物的比电容高达486.6F/g;研究了以制备的介孔氧化物作为水氧化的电催化催化剂,介孔Co3O4的析氧电位仅为0.392V(vs Ag/AgCl),制备的介孔氧化物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水氧化活性。(3)以四氯化锡(SnCl4)和钼酸铵((NH4)6Mo7O24)为原料,通过水解、静电组装和焙烧制成介孔SnO2/MoO3,再用NaOH溶解得到介孔SnO2。合成的介孔SnO2最大BET比表面积为132 m2/g,平均孔直径为3.5 nm。用制备的介孔SnO2为催化剂,测试紫外光照射下甲基橙(MO)溶液的降解率,以此来研究介孔SnO2作为光催化剂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性能。

聂林才[3](2014)在《混合溶剂热法制备草酸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近来,有研究发现过渡金属草酸盐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以乙醇-水为溶剂,采用混合溶剂热法制备了草酸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表征样品的结构与形貌,利用LAND电池测试系统和CHI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醇水比例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对二元Co1-xNixC2O4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溶剂热反应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溶剂热产物(CoC2O4·2H2O)晶体结构、形貌尺寸,进而影响脱水产物(无水CoC2O4)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同在反应5h的条件下,反应温度不超过180℃时,溶剂热产物为正交β-CoC2O4·2H2O纳米棒,当反应温度升高至210℃时,溶剂热产物为单斜α-CoC2O4·2H2O微米六面体颗粒;在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不超过5h时,溶剂热产物为正交的β-CoC2O4·2H2O纳米棒,而当反应时间延长至10h以后,溶剂热产物变为单斜α-CoC2O4·2H2O微米六面体颗粒。通过观察与分析得出,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使得溶剂热产物易于生成稳定的单斜结构,而单斜α-CoC2O4·2H2O更容易长大成为微米级颗粒,导致脱水产物电化学性能下降。研究乙醇/水比例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发现,乙醇的加入不会影响溶剂热产物的晶体结构,但能明显减小其粒径,有利于获得正交的β-CoC2O4·2H2O纳米棒。当醇水比例较低时,溶剂热产物的粒径随着乙醇比例的升高而减小;当醇水比例超过1:2后,纳米棒的直径保持在100nm左右,不再随乙醇含量的升高而减小,此时制备的脱水产物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分析表明,在最优反应条件(温度180℃,反应时间5h,醇水比1:2)下制备出的无水CoC2O4样品具有最优的性能,在0.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85.1mAh g-1,且循环70次仍能保持700mAh g-1的可逆比容量。在草酸钴的制备中加入Ni2+可得到Co1-xNixC2O4,发现Ni的加入会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当x=0.1、0.3时,溶剂热产物为单斜结构;x=0.5时,溶剂热产物为正交结构,表明少量Ni元素的存在能够引导溶剂热产物形成较稳定的单斜结构。电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Co1-xNixC2O4的电化学性能优于纯CoC2O4。当x=0.1时,样品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在0.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442.4mAh g-1,在循环70次后仍能保持851.1mAh g-1的可逆比容量。这是因为少量Ni的存在有助于促进充放电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的分解,从而提高样品的比容量。

李淋[4](2012)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料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锂离子电池因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循环性能好等独特的性能,广泛应用于通讯、交通、军事和电器等方面。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极材料的性能。在锂离子电池中,由于负极材料的性能要远高于正极材料,因此,更多的研究都集中于正极材料方面。目前,已经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的LiCoO2、橄榄石型的LiFePO4、尖晶石型的LiMn2O4、三原材料等。四氧化三钴(Co3O4)、二水合草酸钻(CoC2O4·2H2O)、二水合磷酸铁(FePO4·2H2O)及二氧化锰(MnO2)分别作为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钴氧(LiCoO2)、磷酸铁锂(LiFePO4)和锂锰氧(LiMn2O4)的原料而引人注目。本文采用TG、DTG、DSC和XRD技术,系统研究了Co3O4在氮气中加热分解和在氧气中降温氧化的非等温过程、CoC2O4·2H2O、FePO4·2H2O在空气中脱水的非等温和等温过程以及MnO2在空气气氛中热分解的非等温过程,并利用TG和DTG数据,分别求出了以上各过程的动力学参数。非等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过程如下:(1)在不假设反应机理的前提下,采用等转化率的积分法和微分法分别计算活化能Ea,然后再取其平均值;(2)将所求得活化能Ea的数值和合适的温度积分近似式P(x)带入标准偏差的判定公式,采用最小偏差法确定最概然机理函数f(a)或者G(a);(3)利用前两步求得的活化能和最概然机理函数来计算指前因子A的大小。与非等温动力学的计算过程相比,等温动力学的计算步骤略有不同,它首先是用约化时间图法确定反应的最概然机理函数,然后再利用Arrhenius公式计算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数值。研究结果如下:1.四氧化三钴在氮气气氛中热分解反应分一个阶段进行,分解过程可以表示为:Co3O4(s)→3CoO(s)+(1/2)O2(g)非等温过程的活化能Ea为308.82kJ·mol-1,该过程遵循的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A2),其积分式和微分式分别为:G(a)=[-1n(1-a)]1/2和f(a)=2(1-a)[-1n(1-a]1/2,指前因子A的范围为4.92~5.51×1013s-1。氧化亚钴在氧气气氛中氧化反应的机理为:3CoO(s)+(1/2)O2(g)→Co3O4(s)非等温过程的活化能Ea为350.19kJ·mol-1,该过程遵循的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A3),其积分式和微分式分别为:G(a=[-1n(1-a]1/3和f(a)=3(1-a)[-1n(1-a)]2/3,指前因子A为3.17×1017s-1。2.二水合草酸钴在空气气氛中的脱水过程是一步完成的,其可以表示为:CoC2O4·2H2O(s)→CoC2O4(s)+2H2O(g)非等温脱水过程的活化能Ea为84.45kJ·mol-1,该过程遵循的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A1.5),其积分式和微分式分别为:G(α)=[-1n(1-α)]2/3和f(α)=1.5(1-α)[-1n(1-α)]1/3,指前因子A的范围为1.64~1.84×109s-1。等温脱水过程的活化能Ea的值为80.56kJ·mol-1,该过程遵循的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An)。当恒温温度为135和140℃时,n值分别为1.3和1.4,其积分式和微分式分别为:G(α)=[-1n(1-α)]1/n和f(α)=n(1-α)[-1n(1-α)]1-1/n;当恒温温度为145、150和160℃时,n值分别为1.5、1.6和1.6,其积分式和微分式分别为:G(α)=[-1n(1-α)]1/n和f(α)=n(1-α)[-1n(1-α)]1-1/n。该过程指前因子A的范围为5.67×106~5.54×107s-1。3.二水合磷酸铁在空气气氛中的脱水过程也是一步反应,脱水过程的反应方程可以表示为:FePO4·2H2O(s)→FePO4(s)+2H2O(g)非等温脱水过程的活化能Ea为84.38kJ·mol-1,该过程遵循的机理为化学反应模型(F0.6),其积分式和微分式分别为:G(α)=[1-(1-α)1-n]/(1-n)和f(α)(1-α)n,此时n值为0.6,指前因子A的范围为2.43~2.69×109s-1。等温脱水过程的活化能Ea的值为75.56kJ·mol-1,该过程的机理遵循化学反应模型(F0.5),其积分式和微分式分别为:G(α)=[1-(1-α)1-n]/(1-n)和f(α)=(1-α)n,此时n值为0.5,脱水过程的指前因子A的范围为1.69×106~1.08×108s-1。4.二氧化锰在空气气氛中热分解反应分两个阶段,分解过程可以表示为:MnO2(s)→(1/2)Mn203(s)+(1/2)O2(g)(1/2)Mn2O3(s)→(1/3)Mn3O4(s)+(1/6)O2(g)二氧化锰分解为三氧化二锰:活化能Ea为339.43kJ·mol-1,该过程遵循的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A2),其积分式和微分式分别为:G(α)=[-1n(1-α)]1/2和f(α)=2(1-α)[-1n(1-α)]1/2,指前因子A的范围为3.73~3.86×1019s-1。三氧化二锰分解为四氧化三锰:活化能Ea为1164.22kJ·mol-1,该过程遵循的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A1.2),其积分式和微分式分别为:G(α)=[-1n(1-α)]1/n和f(α)=n(1-α)[-1n(1-α)]1-1/n,n值为1.2,指前因子A的范围为1.74~1.90×1049s-1。根据以求得的动力学参数,分别对四氧化三钴在氮气中的热分解过程、二水合草酸钴和二水合磷酸铁在空气中非等温的脱水过程、二氧化锰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等温预测,希望等温预测的结果能够为材料的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傅小明,杨在志,刘照文[5](2011)在《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过程的研究》文中指出采用TG-DSC分析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热分解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在150~275℃之间二水草酸钴失去结晶水,然后在275~350℃之间CoC2O4热分解为金属钴粉。同时在此热分解过程中,热分解产物于328.0~347.7℃之间的粒径变化最大;于347.7~500.0℃之间的粒径变化次之;在室温~226.2℃及226.2~328.0℃之间的粒径变化不明显。因此,为了制备出不同粒径的金属钴粉,可以分段性地控制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的热分解条件。

杨在志,傅小明[6](2011)在《二水草酸钴在空气中热分解过程及其形貌演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TG-DSC和SEM对二水草酸钴在空气中热分解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水草酸钴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在150℃至250℃之间二水草酸钴失去结晶水;其次,从250℃至300℃之间CoC2O4被氧化为Co3O4;最后,从910℃至950℃之间Co3O4转变为CoO。与此同时,二水草酸钴在热分解温度280℃以下时,其热分解产物的颗粒趋于细化;在280℃以上时,其热分解产物的颗粒由原来的单个颗粒由于热分解温度使得它们烧结成了氧化钴块体。因此,由二水草酸钴热分解制备氧化钴时,要获得单个球形的氧化钴颗粒,就需要控制二水草酸钴在280℃以上的热分解条件。

赵鹏飞,满瑞林,陈亮,尹晓莹[7](2011)在《以粗铜精炼富钴废渣为原料制备Co3O4的研究》文中指出以粗铜精炼富钴废渣为原料,通过硫酸氧化浸出,得到浸出液,然后采用草酸铵沉淀-固态盐热分解法合成Co3O4粉体。考察了草酸铵用量、沉淀反应温度、沉淀终点pH值等对钴沉淀率的影响,探索了草酸钴分解得到Co3O4的温度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对草酸钴和Co3O4粉体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沉钴反应温度40℃,草酸铵用量为理论量的1.1倍,反应终点pH值为1.8,钴的沉淀率可达99.7%,所得草酸钴含钴量达到30.2%。在草酸钴热分解为Co3O4的温度范围内(450~750℃,保温3 h),随着分解温度的升高,分解所得Co3O4逐步向活性Co3O4转化,晶形逐步变好。

蒯勤[8](2011)在《以金属钴粉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钴的新工艺研究》文中提出四氧化三钴粉体的制备大多采用前驱体草酸钴热分解的方法,而制备前驱体草酸钴的常规工艺是可溶性钴盐和草酸或草酸铵的液相沉淀反应。前驱体草酸钻的粒度及其形貌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四氧化三钴的性能。本文在分析探讨金属钴粉与酸发生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金属钴粉为原料制备前驱体草酸钴的新方法,发展出了金属钴粉与草酸反应合成前驱体草酸钴,再通过前驱体的热分解制备四氧化三钻的新工艺。对新工艺获得的草酸钴前驱体及四氧化三钴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热重-差热分析仪等检测手段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粉末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金属钴粉和草酸的固液反应可以获得针状的草酸钴粉体,且草酸钻粉末的直径和长径比可以通过外部条件的改变得到调控。用粒径不变的缩芯模型来描述钴粉在固液反应中的传质,传质过程由化学反应控制,其活化能Ea=26.335KJ/mol。对金属钻粉与草酸反应获得针状草酸钴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考察时发现,草酸钴的长径比与反应温度、钴粉的浓度、搅拌速度等参数、以及硝酸、盐酸等无机强酸的添加与否密切相关,其中添加硝酸可使针状草酸钴晶体长径比增大,添加盐酸则长径比减小。在反应温度为50℃,草酸与钴粉的计量比(物质的量比)为2.5:1,硝酸添加量为0.05 mol/L的条件下,针状草酸钴粉体的长径比达46。当温度高于287℃时,热分解草酸钴粉体可以得到四氧化三钴粉末。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四氧化三钴粉末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在温度处于400℃或600℃,煅烧时间为1h或3h时,得到的四氧化三钴粉体可以继承前驱体的形貌,温度高于600℃或保温时间超过3h将导致最终产物四氧化三钴粉末产生严重的烧结现象。

傅小明,薛珊珊,刘照文[9](2011)在《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过程及其形貌演变的研究》文中认为通过TG-DSC和SEM对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的热分解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在150℃~275℃之间二水草酸钴失去结晶水生成了CoC2O4;二是从300℃~450℃之间CoC2O4热分解为了金属钴。与此同时,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温度为347.7℃时并保温10 min,其热分解产物中有细球形颗粒物质生成。在500.0℃时并保温10 min,其热分解产物钴粉由原来的单个球形颗粒因热分解温度较高使得它们烧结连接在一起。因此,适当地控制二水草酸钴500.0℃时在氩气中的热分解条件可以获得球形钴粉颗粒。

何显达,叶红齐,蒯勤,周永华,许开华[10](2011)在《固液界面反应法制备针状草酸钴粉体》文中研究表明以钴粉和草酸(H2C2O4)为原料,采用固液界面反应法制备针状草酸钴(Co2C2O4.2H2O)粉体。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激光粒度仪对粉体进行表征,研究反应温度、钴粉浓度、草酸与钴粉的计量比以及无机酸的种类和用量对草酸钴粉体的形貌和长径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30℃时草酸钴粉体多为颗粒状;温度升高到70℃时,草酸钴针状粉体团聚严重;随反应物浓度增加,针状草酸钴粉体的长度有所减小;加入少量硝酸可使粉体长径比增大。在反应温度为50℃,草酸与钴粉的计量比(物质的量比)为2.5:1,硝酸添加量为0.05 mol/L的条件下,针状草酸钴粉体的长径比达40。

二、由草酸钴热分解制备Co_3O_4及其物性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草酸钴热分解制备Co_3O_4及其物性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碳酸盐湿式沉淀-煅烧分解法制备四氧化三钴及其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主要实验原料和仪器
    1.2 实验过程
    1.3 表征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钴氧化物前驱体的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
    2.2 钴氧化物前驱体的物相及热分析
    2.3 碳酸盐体系制备的前驱体煅烧实验
    2.4 钴氧化物粉末的物相分析
    2.5 四氧化三钴形成机理探讨
3 结论

(2)多孔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材料概述
    1.2 介孔材料概述
        1.2.1 介孔材料概述
        1.2.2 介孔材料的分类
    1.3 介孔Co_3O_4材料研究进展
        1.3.1 介孔Co_3O_4概述
        1.3.2 介孔Co_3O_4的制备方法
        1.3.3 介孔Co_3O_4最新进展
    1.4 介孔SnO_2材料研究进展
        1.4.1 介孔SnO_2概述
        1.4.2 介孔SnO_2的制备方法
        1.4.3 介孔SnO_2的最新进展
    1.5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5.1 选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Co_3O_4/MoO_3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内容
        2.3.1 Co_3O_4/MoO_3的制备原理
        2.3.2 Co_3O_4/MoO_3的制备
    2.4 Co_3O_4/MoO3的表征
    2.5 Co_3O_4/MoO3的催化性能
    2.6 结果与讨论
        2.6.1 TEM分析
        2.6.2 EDX分析
        2.6.3 XRD分析
        2.6.4 BET分析
        2.6.5 催化性能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o_3O_4/MoO_3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3.1 实验试剂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内容
        3.3.1 电极的制备
    3.4 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3.4.1 循环伏安测试
        3.4.2 充放电寿命测试
    3.5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介孔SnO_2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4.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内容
        4.3.1 Sn O2的制备原理
        4.3.2 SnO_2的制备
    4.4 SnO_2的表征
    4.5 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4.6 结果与讨论
        4.6.1 TEM分析
        4.6.2 EDX分析
        4.6.3 XRD分析
        4.6.4 BET分析
        4.6.5 UV-DRS分析
        4.6.6 XPS分析
        4.6.7 催化性能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混合溶剂热法制备草酸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1.2.3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碳材料
        1.3.2 锡基负极材料
        1.3.3 硅基负极材料
        1.3.4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1.4 过渡金属草酸盐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内容和测试方法
    2.1 材料制备
        2.1.1 化学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材料表征
        2.2.1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2.2.2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2.5 X 射线能谱分析(EDS)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2.3.1 电极制备与电池组装
        2.3.2 恒流充放电测试
        2.3.3 循环伏安测试(CV)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反应温度对混合溶剂热法制备 CoC_2O_4的影响
        3.1.1 样品的制备
        3.1.2 样品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3.1.3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3.1.4 小结
    3.2 反应时间对混合溶剂热法制备 CoC_2O_4的影响
        3.2.1 样品的制备
        3.2.2 样品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3.2.3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3.2.4 小结
    3.3 醇水比例对混合溶剂热法制备 CoC_2O_4的影响
        3.3.1 样品的制备
        3.3.2 样品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3.3.3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3.3.4 小结
    3.4 混合溶剂热法制备 Co_(1-x)Ni_xC_2O_4及其性能研究
        3.4.1 样品的制备
        3.4.2 样品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3.4.3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3.4.4 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料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热分析动力学
        1.1.1 热分析方法简介
        1.1.2 热分析动力学简介
        1.1.3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
        1.1.4 热分析动力学新技术
    §1.2 所选体系的研究进展
        1.2.1 四氧化三钴的研究现状
        1.2.2 二水合草酸钴的研究现状
        1.2.3 二水合磷酸铁的研究现状
        1.2.4 二氧化锰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及目的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热分析动力学三因子的计算方法
    §2.1 非等温动力学的计算步骤
        2.1.1 多升温速率法求活化能E_a
        2.1.2 判定最概然机理函数
        2.1.3 指前因子的确定
    §2.2 等温动力学的计算步骤
        2.2.1 最概然机理函数的判断
        2.2.2 活化能E_a和指前因子A的计算
第三章 四氧化三钴加热分解和降温氧化的非等温动力学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热分析测试
        3.1.3 XRD分析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XRD分析
        3.2.2 TG-DSC分析
        3.2.3 四氧化三钴在氮气气氛中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
        3.2.4 四氧化三钴热分解过程实验曲线的重建
        3.2.5 四氧化三钴等温热分解过程的预测
        3.2.6 氧化亚钴在氧气气氛中降温氧化的非等温动力学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水合草酸钴的脱水动力学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热分析测试
        4.1.3 XRD分析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XRD分析
        4.2.2 TG-DTG-DSC分析
        4.2.3 二水合草酸钴在空气气氛中脱水的非等温动力学
        4.2.4 二水合草酸钴非等温脱水过程实验曲线的重建
        4.2.5 二水合草酸钴等温脱水过程的预测
        4.2.6 二水合草酸钴在空气气氛中脱水的等温动力学
        4.2.7 二水合草酸钴等温脱水过程实验曲线的重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水合磷酸铁的脱水动力学
    §5.1 实验部分
        5.1.1 仪器与试剂
        5.1.2 热分析测试
        5.1.3 XRD分析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XRD分析
        5.2.2 TG-DTG-DSC分析
        5.2.3 二水合磷酸铁在空气气氛中脱水的非等温动力学
        5.2.4 二水合磷酸铁非等温脱水过程实验曲线的重建
        5.2.5 二水合磷酸铁等温脱水过程的预测
        5.2.6 二水合磷酸铁在空气气氛中脱水的等温动力学
        5.2.7 二水合磷酸铁等温脱水过程实验曲线的重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氧化锰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
    §6.1 实验部分
        6.1.1 仪器与试剂
        6.1.2 热分析测试
        6.1.3 XRD分析测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XRD分析
        6.2.2 TG-DTG-DSC分析
        6.2.3 二氧化锰在空气中分解为三氧化二锰的非等温动力学
        6.2.4 二氧化锰分解为三氧化二锰实验曲线的重建
        6.2.5 二氧化锰分解为三氧化二锰等温过程的预测
        6.2.6 三氧化二锰在空气中分解为四氧化三锰的非等温动力学
        6.2.7 三氧化二锰分解为四氧化三锰实验曲线的重建
        6.2.8 三氧化二锰分解为四氧化三锰等温过程的预测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四氧化三钴(Co_3O_4)
        7.1.2 二水合草酸钴(CoC_2O_4·2H_2O)
        7.1.3 二水合磷酸铁(FePO_4·2H_2O)
        7.1.4 二氧化锰(MnO_2)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2 实 验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步骤
    2.4 检测设备
3 结果与讨论
    3.1 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的热力学分析
    3.2 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的热分解行为分析
    3.3 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产物的粒径分析
4 结 论
    (1) 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的热分解过程经历了如下两个阶段:
    (2) 二水草酸钴于氩气中热分解制备金属钴粉过程中, 在328.0~347.7

(7)以粗铜精炼富钴废渣为原料制备Co3O4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原料及实验方法
    1.1 原 料
    1.2 实验原理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草酸铵用量对钴沉淀率的影响
    2.2 反应温度对钴沉淀率的影响
    2.3 反应终点pH值对钴沉淀率的影响
    2.4 草酸铵沉钴优化实验结果
    2.5 Co3O4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研究
3 结 论

(8)以金属钴粉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钴的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金属钴粉的性质及应用领域
        1.1.1 金属钴粉的性质
        1.1.2 世界钴资源的分布情况
        1.1.3 钴资源的应用
    1.2 草酸钴及氧化钴的性质及制备现状
        1.2.1 草酸钻及氧化钻的性质
        1.2.2 草酸钴粉末制备现状
        1.2.3 四氧化三钴粉末制备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分析手段
    2.1 以金属钴粉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钴的理论基础
        2.1.1 实验原理
        2.2.2 形貌与粒度控制理论
    2.2 实验步骤
    2.3 实验试剂与仪器
    2.4 粉体的分析与表征
        2.4.1 晶相和晶胞参数
        2.4.2 形貌
        2.4.3 粒径
        2.4.4 热性能
第三章 以金属钴粉为原料制备草酸钴粉体
    3.1 引言
    3.2 金属钴粉和草酸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3.2.1 理论模型的确立
        3.2.2 试验数据的拟合
    3.3 物相分析
    3.4 环境因素对反应过程和产物形貌的影响
        3.4.1 温度的影响
        3.4.2 浓度的影响
        3.4.3 计量比的影响
        3.4.4 搅拌速率的影响
    3.5 草酸钴形貌的调控
        3.5.1 无机酸对草酸钴形貌的调控行为
        3.5.2 氯离子对草酸钴形貌的影响
        3.5.3 硝酸对草酸钴形貌的调控
        3.5.4 表面活性剂对草酸钴形貌的调控行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草酸钻热分解制备四氧化三钴
    4.1 差热分析
    4.2 煅烧产物物相分析
    4.3 煅烧产物形貌与粒度变化的研究
        4.3.1 草酸钴形貌对四氧化三钻形貌和粒度的影响
        4.3.2 煅烧温度对草酸钴形貌和粒度的影响
        4.3.3 保温时间对草酸钴粒度和形貌的影响
    4.4 四氧化三钴的形成过程探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9)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过程及其形貌演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方法及过程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备
    1.3 实验步骤
    1.4 检测设备
2 结果与讨论
    2.1 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的热分解行为
    2.2 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产物的形貌演变
3 结论

(10)固液界面反应法制备针状草酸钴粉体(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实验原料
    1.2 粉体的制备
    1.3 粉体的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草酸钴粉体的表征
    2.2 制备条件对草酸钴粉体形貌及长径比的影响
        2.2.1 反应温度
        2.2.2 钴粉浓度
        2.2.3 草酸与钴粉的计量比
        2.2.4 无机酸种类
        2.2.5 硝酸浓度
3 结论

四、由草酸钴热分解制备Co_3O_4及其物性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 [1]碳酸盐湿式沉淀-煅烧分解法制备四氧化三钴及其表征[J]. 王文祥,严迎燕,李慧颖,刘莹,王晓阳,刘志宏. 粉末冶金工业, 2018(01)
  • [2]多孔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王艳. 苏州科技学院, 2015(06)
  • [3]混合溶剂热法制备草酸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D]. 聂林才. 上海大学, 2014(02)
  • [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料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D]. 李淋. 中国地质大学, 2012(01)
  • [5]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过程的研究[J]. 傅小明,杨在志,刘照文.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1(04)
  • [6]二水草酸钴在空气中热分解过程及其形貌演变的研究[A]. 杨在志,傅小明. 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 2011
  • [7]以粗铜精炼富钴废渣为原料制备Co3O4的研究[J]. 赵鹏飞,满瑞林,陈亮,尹晓莹. 矿冶工程, 2011(04)
  • [8]以金属钴粉为原料制备四氧化三钴的新工艺研究[D]. 蒯勤. 中南大学, 2011(04)
  • [9]二水草酸钴在氩气中热分解过程及其形貌演变的研究[J]. 傅小明,薛珊珊,刘照文. 硬质合金, 2011(03)
  • [10]固液界面反应法制备针状草酸钴粉体[J]. 何显达,叶红齐,蒯勤,周永华,许开华.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02)

标签:;  ;  ;  ;  ;  

草酸钴热分解法制备Co_3O_4及其物理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