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镁和甲基丙烯酸原位合成甲基丙烯酸镁增强丁腈橡胶

氢氧化镁和甲基丙烯酸原位合成甲基丙烯酸镁增强丁腈橡胶

一、氢氧化镁和甲基丙烯酸原位合成甲基丙烯酸镁补强NBR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杜淼[1](2021)在《自修复天然橡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在材料领域,天然橡胶(NR)作为天然可再生资源,以价格低廉,综合性能优异等优势在全球占重要地位。但天然橡胶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损伤,降低了产品的力学性能,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天然橡胶(NR)产品使用后产生的大量废弃品也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自修复天然橡胶材料应运而生,它可以通过可逆的共价键或者非共价键作用使天然橡胶(NR)具备自修复性能,实现对天然橡胶受损处的修复。引入离子缔合是实现橡胶自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在天然橡胶(NR)混炼过程中添加山梨酸(SA)/氧化锌(ZnO)原位生成山梨酸锌(ZDS),利用过氧化物引发剂将ZDS接枝到NR主链上,使锌离子与NR分子主链上的羧酸根负离子形成离子键,制备具有离子交联网络结构的NR-ZDS复合材料。通过XRD和FTIR证实ZDS的形成,研究了SA/ZnO摩尔比对NR-ZDS复合材料硫化特性、溶胀特性和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R-ZDS复合材料中山梨酸和氧化锌原位生成的山梨酸锌(ZDS)接枝到了天然橡胶基体上;当二者摩尔比多于2:1后,氧化锌作为补强剂分散在NR-ZDS复合材料基体中;当SA/ZnO摩尔比为2:1.4,硫化时间为1min时,NR-ZDS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效率为93%,拉伸强度为0.85Mpa,综合力学性能较好,自修复效率高;通过控制硫化时间和SA/ZnO摩尔比可以实现NR-ZD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的调控。本文还通过在天然橡胶(NR)中引入环氧基的方式,制备了不同环氧度的环氧化天然橡胶(ENR)。然后用引发剂DCP在环氧化度为25%的环氧化天然橡胶(ENR)混炼过程中添加甲基丙烯酸(MMA)/氧化锌(ZnO)原位生成甲基丙烯酸锌(ZDMA),使其接枝到ENR大分子链上,制备了具有离子交联网络和共价交联网络双重网络结构的ENR-ZDMA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硫化温度为140℃,硫化时间为3min,MMA/ZnO摩尔比为2:1.3时,ENR-ZDMA复合材料的自修复前拉伸强度为1.89Mpa,自修复效率为92%,综合性能最好;通过控制硫化时间和MMA/ZnO摩尔比可以实现ENR-ZDM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的调控。

汤鑫[2](2021)在《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原位改性氢化丁腈橡胶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选用国产氢化丁腈橡胶(HNBR)作为基体材料,研究原位改性技术对氢化丁腈橡胶的改性过程及改性效果,并深入研究在氢化丁腈橡胶中,将原位改性技术与炭黑(白炭黑)补强体系配合以及三元综合补强体系的补强效果。具体内容分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氧化锌(ZnO)与丙烯酸(AA)原位生成丙烯酸锌(ZDA)改性氢化丁腈橡胶(HNBR),采用傅利叶红外谱图(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ZDA对HNBR结构的影响,并系统研究ZnO与AA摩尔配比、ZDA理论生成量与DCP用量三种因素对HNBR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通过FTIR与SEM结果分析得出在高温硫化过程中,原位生成的ZDA由DCP自由基引发聚合,发生自聚与接枝聚合反应,在橡胶之间形成的离子键协同DCP与HNBR产生的共价键形成“离子型共价键合”,显着提高HNBR力学性能。HNBR的邵氏A硬度与100%定伸应力随ZnO与AA摩尔配比、ZDA理论生成量与DCP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断裂伸长率明显下降,而拉伸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出现峰值后再缓慢下降的趋势。第二部分:分别采用氧化镁(MgO),氧化钙(CaO),氧化锌(ZnO)与丙烯酸(AA)原位生成丙烯酸盐改性HNBR,研究不同金属氧化物对原位改性技术改性HNBR的影响。采用FTIR分析三种原位生成不同丙烯酸盐改性HNBR的结构;采用SEM观测丙烯酸盐在HNBR中的分布;并采用平衡溶胀法表征了未改性HNBR与三种改性HNBR的总交联密度、共价交联密度与离子交联密度,并对比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原位生成丙烯酸盐在HNBR中产生的离子键与过氧化物引发的共价键协同作用,形成“离子型共价键合”使HNBR性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不同金属氧化物与HNBR相容性的差别影响了丙烯酸盐在基体中的含量与分散,致使离子交联密度不同,继而使不同HNBR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存在差异;原位生成的三种丙烯酸盐中,Zn DA对HNBR改性效果最好,在基体中分散均匀,相容性好,离子交联密度与总交联密度最高,综合物理机械性能最好;Mg DA稍差;Ca DA最差。第三部分:首先采用原位改性技术(ZnO与AA原位生成ZDA)配合炭黑(白炭黑)补强体系进行综合补强,研究两种补强体系配合对HNBR的硫化进程、交联密度、耐油性能与热氧老化前后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深入研究结合三种补强体系的综合补强效果。结果如下:原位改性技术对炭黑与白炭黑补强体系的硫化速度、扭矩与曲线平坦性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在填料总量保持30份不变前提下,随着填料中理论生成ZDA量比例增加,交联密度提高,耐老化性与耐非极性油能力也随之改善。对于力学性能,原位改性技术与炭黑(白炭黑)补强体系配合补强的硫化胶也较纯炭黑(白炭黑)补强体系补强的硫化胶性能更加优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的三元综合补强体系胶料的拉伸强度高达31.5Mpa,具有显着的工业应用价值。

闫闯[3](2020)在《改性氢氧化镁及复配型阻燃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氢氧化镁(MH)是一种迅速发展的环境友好型无机阻燃添加剂之一,具有阻燃、填充、抑烟三重作用,然而其与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容性不佳,在聚合物中不容易分散而造成团聚现象,与聚合物基体缺乏亲和力,因此需要对氢氧化镁粒子进行超细化处理或表面修饰。本论文采用溶液改性法、共混涂覆法、接枝改性三种表面处理技术,分别在不同工艺下将改性剂化学包覆、物理涂覆、接枝在粒子表面,以改善其与聚合物相容性。系统研究了改性氢氧化镁制备工艺对改性体结构、表面性质的影响,以及在天然胶、丁苯胶、乙丙胶中的应用规律。首先分别研究了改性剂及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偶联剂对氢氧化镁完成初步表面改性,得到改性剂包覆的氢氧化镁改性体,然后通过溶液聚合反应,在初步改性的基础上进行接枝改性,得到氢氧化镁接枝改性体。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氢氧化镁的表面性质明显改善,接枝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后其表面亲水性明显减弱,活化指数也相应提高。将制备的氢氧化镁改性体应用于天然橡胶(NR)中,研究结果表明,填充改性氢氧化镁的天然胶明显改善了加工过程、硫化过程、动静态力学性能和分散性等。研究了氢氧化镁与多种无卤配合体系的协同作用,各组分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发生反应或促进作用改善了NR的综合性能。相比于单纯的氢氧化镁,NR协效配方的加工流动性、机械性能提升,改性和复配改善了与NR基体的相容性。单一的氢氧化镁阻燃效率较低,而因复配体系具有协同作用,阻燃性能均较为优异,而且残炭表面更加致密紧凑,其中含磷复配体系阻燃性能较好。将经过涂覆改性的氢氧化镁改性体应用于丁苯橡胶(SBR)和乙丙橡胶(EPDM)中。研究结果表明,在SBR和EPDM中氢氧化镁改性体对硫化过程和加工性能有不同程度改善,对动静态力学性能有较大提升,同时使胶料残余炭量增加,燃烧速度减缓,阻燃性能提高,改性粒子在橡胶基体中表面浸润效果更好,其中硅烷改性氢氧化镁的微观分散性最优异。

陈竞哲[4](2018)在《系列HNBR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及老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内油田的深入开发,低渗透油藏中的深井、超深井数量越来越多,深层油气资源开发面临高含水、高温、高压、高应力、高二氧化碳等特征,新型井下工具的研发及非常规油藏开发用新型材料越来越成为采油工程的关键。目前作为采油工具用的橡胶密封材料的技术指标尚未满足油田现场苛刻环境的技术需要,开发高性能橡胶密封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对提高我国深层油气资源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及战略意义。本工作围绕非常规油气藏储层改造材料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选用多种超高饱和氢化丁腈橡胶(HNBR)为基体材料,研究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氢氧化单甲基丙烯酸锌(HZMMA)、硅碳及氟橡胶(FKM)对HNBR的复合改性作用,提出了HNBR复合材料的耐稀氧老化机理,探讨了老化反应动力学,建立了老化反应动力学模型,优化了橡胶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条件,加工出高性能HNBR复合材料。论文工作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研究了多种补强剂对HNBR复合材料改性。TPU本身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TPU和HNBR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当TPU复合HNBR时,其用量在30 phr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改性的HNB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100%定伸强度均出现极值现象,其中拉伸强度达29.8 MPa,撕裂强度为46.4N·mm-1,定伸强度为22.7 MPa。硅碳是一种与炭黑结构不同的补强材料,相比于炭黑N550,硅碳补强的HNBR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韧性与撕裂强度,扯断伸长率达194.5%,撕裂强度高达38.2 N·mm-1,明显高于N550补强HNBR复合材料的类似性能指标,并且硅碳补强的HNBR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永久变形率(2.5%)。第二部分研究HNBR复合材料的稀氧老化行为并完成了HNBR/HZMMA复合材料的寿命预测。补强剂种类对HNBR复合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耐老化能力。HZMMA增强的HNBR复合材料的耐老化能力最强,其次是N990/HZMMA协同增强型,N990增强型的HNBR复合材料最差。介质温度越高,HZMMA增强型橡胶复合材料的耐老化能力优势愈加明显。HZMMA补强的HNBR复合材料在高温稀氧环境中拉伸强度(σ)随老化时间(t)的指数关系式为σ=a?k t。基于拉伸强度作为老化评价寿命指标,150°C下HZMMA补强的HNBR复合材料在高温稀氧介质的理论寿命约为3年。第三部分研究了超饱和HNBR复合材料的老化机理。HNBR老化胶的FTIR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腈基(-C≡N)官能团的特征振动吸收谱带逐渐变弱的同时,3300cm-1和1600cm-1处与-C=NH官能团相关的吸收谱带逐渐变强。高温(>160°C)介质中,与-CN官能团相连的碳原子易失去氢原子生成自由基,自由基立即进攻HNBR大分子中的-C≡N官能团,发生自由基加氢还原反应使-C≡N转化为-C=NH,并形成化学交联键。-CN官能团含量越高,高温越易发生上述化学交联反应,导致耐老化能力变弱。如1000L型HNBR(CN含量44wt%)复合材料在200°C老化后的拉伸强度低于2000L型HNBR(CN含量36wt%)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2000LHNBR表现出更好的高温耐老化能力,上述老化机理得到证实。第四部分研究了FKM/HNNR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及热氧老化。FKM/HNNR共混胶的TG、DSC测试结果表明:HNBR基体中含有较少质量份数的FKM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容性。HNBR中少量FKM橡胶的存在增大了HNBR大分子之间的相对距离,削弱了HNBR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HNBR橡胶复合材料表现出FKM在一定范围内随质量份数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的现象。当二者质量份数比为90/10时,混炼胶的撕裂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同时出现最大值,与交联密度正相关的100%定伸强度出现峰值,同时混炼胶的耐氧老化能力最强。

严路[5](2015)在《含镧化合物阻燃补强PP/EPDM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文中研究说明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热塑性弹性体(PP/EPDM TPE)是一类常见的热塑性弹性体,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并且可以使用普通设备进行成型加工,因此被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和机械等领域。但是,由于PP/EPDM TPE极易燃烧且力学性能较差,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对PP/EPDM TPE进行阻燃改性和补强改性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阻燃剂虽然能赋予材料优良的阻燃性能,但是阻燃剂的加入会严重恶化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传统的补强剂虽然能赋予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但对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没有任何帮助。稀土化合物高效的阻燃协同作用已经被广泛的证实,这为本文寻找多功能添加剂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使用氧化镧(La2O3)和甲基丙烯酸(MAA),通过原位动态硫化法制备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甲基丙烯酸镧(La TMA)补强PP/EPDM TPE,并对La TMA的补强机理进行了探讨;其次,为同时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使用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HEMAP)与La2O3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一定阻燃性能的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镧(La PMA)阻燃补强PP/EPDM TPE复合材料;最后,将1-氧基磷杂-4-羟甲基-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PEPA)加入PP/EPDM/La PMA TPE中,制备了具有良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PP/EPDM/IFR TPE复合材料,并探讨了La PMA与PEPA之间的协同阻燃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以La2O3和MAA为原料,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硫化剂和引发剂,通过原位动态硫化法制备了La TMA补强PP/EPDM/La TMA TPE。研究了La2O3、MAA和DCP的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交联密度的影响,并通过橡胶加工分析仪(RPA)、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仪器对La TMA的补强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La2O3用量为4.96质量份(phr),MAA用量为7.86 phr,DCP用量为1.20 phr时,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与PP/EPDM TPE相比,材料的拉伸强度从6.3 MPa上升到15.3 MPa,断裂伸长率从148%提升至366%,撕裂强度从44.3 k N/m提升至87.7 k N/m。这表明La TMA具有高效的补强PP/EPDM TPE的能力,其机理可能为La TMA可以在聚合物基体内形成离子交联,这种交联是依靠正负离子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虽然离子交联键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但其可以自发地进行重建并形成新的离子交联,从而继续消耗外力的能量。第二,以La2O3和HEMAP为原料,DCP为硫化剂和引发剂,通过原位动态硫化法制备了La PMA阻燃补强PP/EPDM/La PMA TPE。利用锥形量热测试(CTT)研究了La2O3和HEMAP的用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TGA)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采用FT-IR和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对La PMA的阻燃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La2O3用量为5.42 phr,HEMAP用量为10.48 phr,DCP用量为1.20 phr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相比PP/EPDM TPE,材料的拉伸强度从6.3 MPa上升到10.9 MPa,断裂伸长率从148%提升至299%,撕裂强度从44.3 k N/m达到68.0 k N/m;同时材料的最大热释放速率(p HRR)、总生烟量(TSP)和平均质量损失速率(av-MLR)分别从767.4 k W/m2、61.2 m2和0.054 g/s降低至595.1 k W/m2、44.9 m2和0.042 g/s,而LOI(极限氧指数)则从17.0%提高至22.5%,火灾性能指数也从0.047 s·m2/k W提高至0.055 s·m2/k W,明显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第三,将PEPA加入PP/EPDM/La PMA TPE,使PEPA与La PMA组成新型膨胀型阻燃体系(IFR),制备了La PMA/PEPA阻燃补强PP/EPDM/IFR TPE。考察了La PMA与PEPA的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采用FT-IR、SEM、TG-FTIR等手段对La PMA与PEPA的协同阻燃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IFR用量为20wt%,La PMA与PEPA的质量比为12:8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相比PP/EPDM TPE,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分别提高至11.1MPa、213%和74.2 k N/m;同时材料的p HRR、av-MLR和TSP分别从767.4k W/m2、0.054g/s、61.2m2降低至360.5 k W/m2、0.031g/s和24.7 m2,而LOI从17.0%提高至28.5%,最终残余量也从0提高至13.2wt%。这种良好的的阻燃性能可能是源于La可以高效地催化IFR以及聚合物自身的成炭反应。

孙阿超[6](2013)在《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在CM及CM/EPDM体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实验室制备了甲基丙烯酸锌(ZDMA)和甲基丙烯酸镁(MDMA)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直接添加和原位生成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的方法将其应用于氯化聚乙烯橡胶(CM)及其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并用体系中,分别研究了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用作交联助剂和补强剂对CM及CM/EPDM性能的影响。着重研究了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的用量、添加方式、硫化剂的种类、助剂的种类等因素对胶料力学性能和耐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胶料的硫化特性和硫化胶的交联结构。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应用于CM的研究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金属盐用量的增加不仅可以显着提高CM胶料的硫化速度,而且提高了硫化胶的总交联密度和离子键密度。与相同用量的MDMA、TAIC助交联的CM硫化胶相比,ZDMA助交联体系对CM硫化胶的强度、拉伸模量和硬度提高较大,但耐老化性能较差。MDMA助交联的DCP硫化体系中,DCP的用量超过1份时,MDMA用量在2-4份时所得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及耐热空气老化性能最好。对于MgO/MAA原位生成MDMA补强的CM胶料,MDMA用量在30份获得综合性能较好。与之相比,原位合成的ZDMA对CM具有更好的补强作用。甲基丙烯酸金属盐在CM/EPDM共混体系中的研究表明: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用作交联助剂,获得的胶料的性能要优于常规的TAIC交联助剂;其中ZDMA的助交联效果又比MDMA明显。利用ZnO和MAA原位生成ZDMA助交联的胶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最大,拉断永久形变最小;MgO/MAA助交联体系的胶料可以保持较高的拉断伸长率,Mg(OH)2/MAA体系的作用效果最差。ZnO/MAA的摩尔比为0.75时,胶料的硫化速度达到最大值,胶料的力学性能较好。与直接添加甲基丙烯酸金属盐相比,原位生成ZDMA制备CM/EPDM的硫化胶对拉伸强度的提升较明显。原位生成甲基丙烯酸金属盐和直接填充甲基丙烯酸金属盐对CM/EPDM的补强效果相当。

黄靖[7](2011)在《甲基丙烯酸盐(锌、镁)/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网络演化及应力软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基丙烯酸盐是一类优良的橡胶活性改性剂,它们不仅是过氧化物硫化的助交联剂,而且也是多种橡胶的补强添加剂。由于带有反应性基团,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原位聚合补强橡胶,使得制备的甲基丙烯酸盐/橡胶复合材料同时具有高模量、高弹性、高断裂伸长率和高温稳定性等优良性能。原位生成的甲基丙烯酸盐增强橡胶体系中同时包含共价交联键和离子交联键,使得体系所形成的网络结构比一般补强剂如炭黑补强橡胶的要复杂的多。本论文采用非极性的丁苯橡胶在混炼过程中分别添加摩尔比为0.5/1的ZnO/MAA或MgO/MAA,原位生成甲基丙烯酸盐甲基丙烯酸锌(ZDMA)和甲基丙烯酸镁(MDMA),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硫化作用下,分别得到SBR/ZDMA和SBR/MDMA复合材料。通过应力软化测试、交联密度测试、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橡胶加工分析仪(RPA)等测试手段初步探讨了硫化胶的网络结构形成及交联网络的特点。结果表明:在DCP的引发作用下,ZDMA或MDMA在橡胶基体中发生了聚合反应,在一定温度硫化下(170℃或140℃),体系的共价交联和离子交联反应大多开始于硫化的起步阶段,在该时期内不论共价还是离子交联密度都迅速增长,交联网络结构快速形成,趋于完善;随硫化过程的进行,交联反应速率逐渐变慢,交联密度变化趋于平缓。而降低硫化温度后发现,在硫化的最初几分钟内,体系中存在少量的共价交联键、离子交联键和一定的物理交联,但这些交联键网络发展不完善,分布零星没有贯穿整个体系。在丁苯胶体系的硫化过程中,共价交联密度始终远远高于离子交联密度。体系的应力软化效应和Payne效应都随ZDMA或MDMA生成量的增加而增强。Payne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有机刚性粒子聚甲基丙烯酸锌PZDMA或聚甲基丙烯酸镁PMDMA的填料-填料网络以及与橡胶(含接枝在橡胶大分子链上的PZDMA或PMDMA)体系形成的橡胶网络的构建与破坏所引起的;应力软化效应则是与填料的增强性有关。说明在过氧化物硫化后,橡胶与填料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了。而老化实验表明,在热、氧作用下,材料的交联网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材料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交联反应,使试样变硬变脆,导致材料最终的物理性能有了较大程度的下降。

周瑶,温世鹏,刘力[8](2011)在《原位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钐/丁腈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反应过程》文中研究说明采用Sm(OH)3和甲基丙烯酸(MA)经原位反应合成Sm(MA)3,以过氧化物为硫化体系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钐[Poly-Sm(MA)3]/丁腈橡胶(NBR)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原位聚合过程。结果表明,有机稀土盐单体在原位分散过程中自聚合生成了Poly-Sm(MA)3纳米分散相,同时与NBR基体发生了接枝反应,不饱和羧酸稀土盐与橡胶基体以离子交联键形式实现键合,实现了稀土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良好分散。

周瑶[9](2011)在《不饱和羧酸金属盐自聚合的研究及原位法制备甲基丙烯酸钐/丁腈橡胶复合材料》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作为反应性填料的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的自聚合能力;第二部分采用原位法制备甲基丙烯酸钐/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对其反应过程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成果如下:(1)首先研究了常用的甲基丙烯酸钠、镁、锌、钐的结构特征,重点是采用热分析方法并结合红外测试手段分析了四种甲基丙烯酸盐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这四种盐均具有晶体结构,自身的双键结构在290℃以上开始裂解形成自由基,发生聚合放热反应。(2)采用直接混合得到了甲基丙烯酸盐/2,5-二叔丁基过氧化-2,5-甲基己烷(英文缩写:D2,5)体系和喷雾混合方式制得了甲基丙烯酸盐/过氧化二异丙苯(英文缩写:DCP),通过考察这两种混合体系的热稳定性信息及其热扫描之后样品的红外谱图,发现加入过氧化物之后,甲基丙烯酸盐的聚合效应提前到175℃附近,即D2,5和DCP分解生成自由基最快的温度范围内。(3)此外考察了以丙烯酸钐为代表的丙烯酸盐类及其混合体系的热稳定性,发现丙烯酸钐自身双键在270℃断裂,稳定性比甲基丙烯酸钐的差,因此在聚合反应中丙烯酸钐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第二部分主要成果如下:采用原位反应方式制备了甲基丙烯酸钐/丁腈橡胶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广角X射线衍射、热分析、电镜、X射线机等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如下:(1)甲基丙烯酸钐在硫化过程中,受到过氧化物自由基的作用,发生了原位聚合反应生成了平均粒径为20-30nm的纳米粒子。(2)考察了复合材料的交联键类型,发现甲基丙烯酸钐在硫化过程中与橡胶基体以离子交联键形式实现键合。(3)与无原位聚合效应的硫黄硫化体系相比,原位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和力学性能。

张洪振[10](2011)在《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硫化特性及补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以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为研究对象,采用AEM三元共聚物,分别对AEM的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以及胺类硫化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在两种硫化体系下对硫化胶的补强以及增塑体系进行研究,并与丙烯酸酯橡胶(ACM)进行对比。AEM的过氧化物硫化体系无需进行二段硫化,因而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AEM硫化胶的交联密度随硫化剂F40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力学性能先增加后降低。用炭黑补强AEM,当炭黑用量为40份时,其力学性能最佳;白炭黑/炭黑并用,当配比为20/20时,硫化胶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碳酸钙对AEM几乎没有补强作用。普通补强体系补强的AEM硫化胶的撕裂强度较低,采用原位生成甲基丙烯酸锌对AEM补强,当甲基丙烯酸锌理论生成量为40份、ZnO/MAA的摩尔比为0.75时,硫化胶的性能比较优异,撕裂强度能够提高至86.2N/mm。AEM三元共聚物含有酸性交联单体,因而胺类硫化体系比较常用,胺类硫化体系硫化AEM需要进行二段硫化,对硫化剂用量、硫化时间、补强剂用量对AE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硫化胶的交联密度随1#硫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硫化剂用量为1.5份时,硫化胶的综合力学性能以及耐老化性能比较优异。确定其两段硫化时间分别为:6min、5h。炭黑用量为40份时,硫化胶的强度达到最佳,拉伸强度及撕裂强度分别为:19.2MPa、55.3 N/mm。分别选用N330、N550、N660、N774四种牌号炭黑补强AEM,结果表明:N330补强的硫化胶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N550补强AEM具有比较优异的压缩永久变形性,N660补强的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比较均衡,而N774的补强效果较差。白炭黑对AEM的补强效果比较明显,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可以达到20.5 MPa和53.7N/mm,但是压缩永久变形达到30%以上,损失较大。研究了增塑剂用量对AE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以及胺类硫化体系硫化的AEM的力学强度都随增塑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而扯断伸长率增加幅度较大,达到600%以上,150℃×72h老化以后,硫化胶的力学强度有所上升,当老化时间达到168h时,其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是幅度不大。增塑剂对AEM的耐低温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AEM中增塑剂的用量每增加1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会降低1℃。ACM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增塑剂用量的增加不断下降,当增塑剂的添加量为10份时,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会降低12.2℃。但是在增塑剂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AEM的耐低温性能要优于ACM,胺类硫化剂硫化的AEM硫化胶的性能优于过氧化物硫化的AEM硫化胶以及ACM硫化胶。

二、氢氧化镁和甲基丙烯酸原位合成甲基丙烯酸镁补强NBR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氢氧化镁和甲基丙烯酸原位合成甲基丙烯酸镁补强NBR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自修复天然橡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天然橡胶
    1.3 环氧化天然橡胶
        1.3.1 环氧化天然橡胶概述
        1.3.2 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制备
    1.4 自修复弹性体
        1.4.1 外援型自修复弹性体
        1.4.1.1 微胶囊自修复弹性体
        1.4.1.2 中空纤维自修复弹性体
        1.4.1.3 微脉管网络型自修复弹性体
        1.4.1.4 智能磁自修复弹性体
        1.4.2 本征型自修复弹性体
        1.4.2.1 氢键
        1.4.2.2 π-π堆叠
        1.4.2.3 配位键
        1.4.2.4 离子键
        1.4.2.5 Diels-Alder反应
        1.4.2.6 二硫键
        1.4.2.7 其他反应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3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离子交联网络自修复NR-ZD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或试剂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3 样品的制备
        2.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2.4.1 X射线衍射
        2.2.4.2 FTIR测试
        2.2.4.3 硫化特性
        2.2.4.4 平衡溶胀实验
        2.2.4.5 力学性能
        2.2.4.6 自修复性能
        2.2.4.7 SEM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ZDS用量NR-ZDS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3.1.1 不同ZDS用量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2.3.1.2 不同ZDS用量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硫化曲线
        2.3.1.3 不同ZDS用量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测试
        2.3.1.4 不同ZDS用量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FTIR测试
        2.3.1.5 不同ZDS用量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2.3.1.6 不同ZDS用量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性能
        2.3.2 不同山梨酸和氧化锌(SA/ZnO)摩尔比NR-ZDS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3.2.1 不同SA/ZnO摩尔比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2.3.2.2 不同SA/ZnO摩尔比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
        2.3.2.3 不同SA/ZnO摩尔比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硫化曲线
        2.3.2.4 不同SA/ZnO摩尔比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测试
        2.3.2.5 不同SA/ZnO摩尔比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2.3.2.6 不同SA/ZnO摩尔比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2.3.2.7 不同SA/ZnO摩尔比的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性能
        2.3.3 硫化时间对NR-ZDS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影响
        2.3.3.1 不同硫化时间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测试
        2.3.3.2 不同硫化时间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2.3.3.3 不同硫化时间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或试剂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2.3 样品的制备
        3.2.3.1 环氧化天然胶乳的制备
        3.2.3.2 环氧化天然橡胶硫化胶的制备
        3.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3.2.4.1 FTIR测试
        3.2.4.2 核磁共振氢谱测试
        3.2.4.3 力学性能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环氧化天然橡胶
        3.3.1.1 环氧化天然胶乳的反应机理
        3.3.1.2 环氧化天然橡胶的FTIR分析
        3.3.1.3 环氧化天然橡胶的核磁共振氢谱测试
        3.3.1.4 环氧化天然橡胶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重交联网络自修复ENR-ZDM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或试剂
        4.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4.2.3 ENR-ZDMA复合材料的制备
        4.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4.2.4.1 FTIR测试
        4.2.4.2 X射线衍射
        4.2.4.3 硫化特性
        4.2.4.4 平衡溶胀实验
        4.2.4.5 力学性能
        4.2.4.6 自修复性能
        4.2.4.7 SEM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ZDMA用量ENR-ZDMA自修复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4.3.1.1 不同ZDMA用量的自修复复合材料的XRD测试
        4.3.2.2 不同ZDMA用量的自修复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
        4.3.2.3 不同ZDMA用量的自修复复合材料的硫化曲线测试
        4.3.2.4 不同ZDMA用量的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4.3.2.5 不同ZDMA用量的自修复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性能测试
        4.3.2 不同甲基丙烯酸和氧化锌(MMA/ZnO)摩尔比ENR-ZDMA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4.3.2.1 不同MMA/ZnO摩尔比的自修复复合材料的XRD测试
        4.3.2.2 不同MMA/ZnO摩尔比的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4.3.2.3 不同MMA/ZnO摩尔比的自修复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性能测试
        4.3.2.4 不同MMA/ZnO摩尔比的自修复复合材料的SEM测试
        4.3.3 硫化时间对ENR-ZDMA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影响
        4.3.3.1 不同硫化时间自修复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测试
        4.3.3.2 不同硫化时间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4.3.3.3 不同硫化时间自修复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原位改性氢化丁腈橡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HNBR发展概况
    1.3 HNBR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1.3.1 HNBR的制备方法
        1.3.2 HNBR的结构
        1.3.3 HNBR的性能
    1.4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在弹性体中的研究与应用
        1.4.1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的历史发展
        1.4.2 不饱和羧酸盐对橡胶的补强特点
        1.4.3 不饱和羧酸盐在橡胶中的补强机理
        1.4.4 影响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对橡胶补强的因素
    1.5 原位生成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对橡胶的改性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位生成丙烯酸盐改性HNBR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基本配方
        2.2.2 试样制备
        2.2.3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TIR分析
        2.3.2 SEM分析
        2.3.3 原位生成ZDA对 HNBR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金属氧化物在原位改性技术改性HNBR中的作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材料
        3.2.2 试样制备
        3.2.3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FTIR分析
        3.3.2 SEM分析
        3.3.3 交联密度分析
        3.3.4 力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原位改性技术与传统补强体系配合应用于HNBR的补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基本配方
        4.2.2 试样制备
        4.2.3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硫化特性曲线
        4.3.2 交联密度
        4.3.3 力学性能与耐老化性能
        4.3.4 耐油性能
        4.3.5 三元综合补强体系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改性氢氧化镁及复配型阻燃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阻燃剂研究概述
    1.2 阻燃剂的分类
        1.2.1 卤系阻燃剂
        1.2.2 其他有机阻燃剂
        1.2.3 无机阻燃剂
        1.2.4 膨胀型阻燃剂
    1.3 聚合物燃烧及阻燃机理
        1.3.1 聚合物燃烧过程
        1.3.2 阻燃剂作用机理
    1.4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及应用
        1.4.1 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
        1.4.2 聚合物中的阻燃应用研究
    1.5 表面改性方法
        1.5.1 共混涂覆法
        1.5.2 粒子表面化学改性法
        1.5.3 微胶囊化法
    1.6 偶联剂作用机理
    1.7 研究目的与内容
        1.7.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及阻燃NR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材料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氢氧化镁表面改性方法及反应机理
        2.2.4 改性氢氧化镁粉体及阻燃NR的制备
        2.2.5 测试与表征方法
    2.3 改性氢氧化镁的表征及影响因素
        2.3.1 偶联剂种类及用量的影响
        2.3.2 核壳比的影响
        2.3.3 接枝单体种类的影响
    2.4 氢氧化镁填充NR的性能影响及表征
        2.4.1 硫化性能测试及其影响因素
        2.4.2 机械性能测试及其影响因素
        2.4.3 门尼粘度测试
        2.4.4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2.4.5 阻燃性能测试
        2.4.6 氢氧化镁在NR中的微观形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氢氧化镁及复配型阻燃剂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材料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复配机理与协同效应
        3.2.4 无卤复配型阻燃NR的制备
        3.2.5 测试与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复配体系对NR门尼粘度的影响
        3.3.2 复配NR体系对硫化特性的影响
        3.3.3 各NR体系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3.3.4 复配体系对NR耐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3.3.5 各复配体系对NR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3.3.6 各复配体系对NR的剩炭率和残炭形貌的影响
        3.3.7 阻燃性能测试
        3.3.8 复配型阻燃剂在NR中的微观形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氢氧化镁在SBR和 EPDM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改性氢氧化镁的制备
        4.2.4 SBR和 EPDM的成型加工试验配方
        4.2.5 SBR和 EPDM的成型加工工艺
        4.2.6 测试与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偶联剂对胶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4.3.2 偶联剂对胶料硫化特性的影响
        4.3.3 静态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测试
        4.3.4 偶联剂对胶料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4.3.5 偶联剂对胶料剩炭率的影响
        4.3.6 偶联剂对胶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4.3.7 SBR和 EPDM基体中填料的微观形貌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系列HNBR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及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HNBR国内外应用概况
    1.3 HNBR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1.3.1 HNBR的制备方法
        1.3.2 HNBR的结构
        1.3.3 HNBR的性能
    1.4 HNBR橡胶的硫化工艺
        1.4.1 硫化体系的组成
        1.4.2 橡胶的硫化反应过程
        1.4.3 橡胶的硫化方法
    1.5 HNBR的补强填充体系
        1.5.1 炭黑补强HNBR
        1.5.2 白炭黑补强HNBR
        1.5.3 有机补强剂补强HNBR
        1.5.4 无机填充剂填充HNBR
        1.5.5 偶联剂补强HNBR
        1.5.6 OMMT补强HNBR
        1.5.7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补强HNBR
    1.6 HNBR的増塑软化体系
    1.7 HNBR的防护体系
        1.7.1 橡胶老化的概念
        1.7.2 橡胶老化的原因
        1.7.3 橡胶老化的防护
        1.7.4 橡胶的热氧老化
        1.7.5 橡胶防老剂
    1.8 HNBR复合材料的加工与性能
    1.9 课题的研究方向及内容
2 系列HNBR复合材料的增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4 HNBR橡胶复合材料的加工
        2.4.1 基于N990、HZMMA复合的HNBR材料加工与性能
        2.4.2 基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的HNBR材料加工与性能
        2.4.3 基于硅碳、N550复合的HNBR材料加工与性能
    2.5 力学性能测试
    2.6 结果与讨论
        2.6.1 基于N990、HZMMA复合的HNBR材料加工与性能
        2.6.2 基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的HNBR材料加工与性能
        2.6.3 基于硅碳、N550复合的HNBR材料加工与性能
3 HNBR复合材料稀氧老化行为及寿命预测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
    3.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4 HNBR橡胶复合材料的加工
    3.5 测试与表征
        3.5.1 稀氧老化实验
        3.5.2 力学性能测试
    3.6 结果与讨论
        3.6.1 HNBR复合材料的稀氧老化行为
        3.6.2 HNBR复合材料的寿命预测
    3.7 本章小结
4 超饱和HNBR复合材料的老化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3 HNBR橡胶复合材料的加工
        4.2.4 测试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N550、硅碳增强HNBR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3.2 HNBR复合材料的稀氧老化行为
        4.3.3 HNBR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
        4.3.4 HNBR复合材料的DCS分析
        4.3.5 温度对硅碳、N550补强HNBR复合材料性能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HNBR/FKM复合材料的加工、力学性能及热氧老化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实验配方
        5.2.3 胶料制备
    5.3 测试与表征
        5.3.1 力学性能
        5.3.2 TG分析
        5.3.3 DSC分析
        5.3.4 老化性能测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相容性
        5.4.2 力学性能
        5.4.3 热氧老化性能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发表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5)含镧化合物阻燃补强PP/EPDM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热塑性弹性体种类
    1.3 PP/EPDM热塑性弹性体(TPE)
    1.4 PP/EPDM TPE的燃烧及阻燃
        1.4.1 PP/EPDM TPE的燃烧机理
        1.4.2 PP/EPDM TPE的阻燃方法
    1.5 膨胀型阻燃体系及其阻燃PP/EPDM TPE
        1.5.1 膨胀型阻燃体系
        1.5.2 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协效剂
    1.6 稀土化合物及其协同阻燃
        1.6.1 稀土化合物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1.6.2 稀土化合物协同IFR阻燃聚合物
    1.7 PP/EPDM TPE的补强
        1.7.1 弹性体补强体系
        1.7.2 不饱和羧酸盐补强弹性体
    1.8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8.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8.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8.3 本课题的主要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甲基丙烯酸镧补强PP/EPDM TPE的制备与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LaTMA补强PP/EPDM TPE的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力学性能
        2.3.2 转矩曲线
        2.3.3 FT-IR
        2.3.4 RPA
        2.3.5 交联密度
        2.3.6 SEM
        2.3.7 DMA
        2.3.8 DSC
        2.3.9 LaTMA的补强机理
        2.3.10 LOI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镧阻燃补强PP/EPDM TPE的制备与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LaPMA阻燃补强PP/EPDM TPE的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力学性能
        3.3.2 LOI
        3.3.3 CCT
        3.3.4 TGA
        3.3.5 LaPMA的阻燃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aPMA与PEPA协同阻燃补强PP/EPDM TPE的制备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LaPMA与PEPA协同阻燃补强PP/EPDM TPE的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力学性能
        4.3.2 LOI与垂直燃烧测试
        4.3.3 CCT
        4.3.4 TGA
        4.3.5 LaPMA与PEPA的协同阻燃效应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在CM及CM/EPDM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的应用
        1.1.1 交联助剂
        1.1.2 补强剂
    1.2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的结构特点
    1.3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的制备
        1.3.1 直接制备法
        1.3.2 原位生成法
    1.4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的作用机理
    1.5 氯化聚乙烯的发展现状
    1.6 氯化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1.6.1 氯化聚乙烯的结构
        1.6.2 氯化聚乙烯的性能
    1.7 氯化聚乙烯的配合体系
    1.8 氯化聚乙烯的加工工艺
    1.9 氯化聚乙烯的应用
    1.10 EPDM的结构与性能
        1.10.1 EPDM的结构
        1.10.2 EPDM的性能
    1.11 EPDM的配合与加工
        1.11.1 EPDM的配合
        1.11.2 EPDM的加工
    1.12 EPDM的并用
    1.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助交联CM橡胶的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及试剂
        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1.3 试样制备
        1.4 性能与分析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ZDMA的表征
        2.2 ZDMA对CM助交联性能的研究
        2.2.1 直接添加ZDMA对CM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2.2.2 原位生成ZDMA对CM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2.3 MDMA对CM助交联性能的研究
        2.3.1 直接添加MDMA对CM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2.3.2 原位生成MDMA对CM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2.4 交联助剂的种类对CM性能的影响
        2.4.1 交联助剂的种类对CM硫化特性的影响
        2.4.2 交联助剂的种类对CM力学性能的影响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补强CM橡胶的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及试剂
        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1.3 试样制备
        1.4 性能与分析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ZDMA对CM补强性能的研究
        2.1.1 原位生成ZDMA补强CM橡胶
        2.1.2 ZDMA添加方式对CM性能的影响
        2.2 MDMA对CM补强性能的研究
        2.2.1 原位生成MDMA对CM性能的影响
        2.2.2 MDMA的添加方式对CM性能的影响
        2.3 不同氧化物及各类不饱和羧酸对CM补强性能的研究
        2.3.1 MAA的各类金属盐对CM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2.3.2 不同氧化物/AA体系对CM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2.4 不同种类的补强剂对CM性能的影响
        2.4.1 补强剂的种类对CM硫化性能的影响
        2.4.2 补强剂的种类对CM力学性能的影响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甲基丙烯酸盐在CM/EPDM并用体系中的应用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及试剂
        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1.3 试样制备
        1.4 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甲基丙烯酸盐对CM/EPDM助交联作用的研究
        2.1.1 不同交联助剂对CM/EPDM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2.1.2 ZDMA助交联CM/EPDM共混体系的研究
        2.1.3 ZnO/MAA的摩尔比对CM/EPDM性能的影响
        2.1.4 MAA的各类金属盐对CM/EPDM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硫化剂对CM/EPDM共混体系的影响
        2.2.1 DCP用量对CM/EPDM硫化性能的影响
        2.2.2 BIPB用量对CM/EPDM硫化性能的影响
        2.3 甲基丙烯酸盐对CM/EPDM硫化胶补强性能的研究
        2.3.1 ZDMA用量对CM/EPDM门尼粘度的影响
        2.3.2 ZDMA对CM/EPDM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2.3.3 MDMA用量对CM/EPDM门尼粘度的影响
        2.3.4 MDMA对CM/EPDM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2.3.5 甲基丙烯酸盐对CM/EPDM硫化胶耐热空气老化性能的影响
    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甲基丙烯酸盐(锌、镁)/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网络演化及应力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甲基丙烯酸盐在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1.1.1 作为橡胶交联助剂
        1.1.2 原位聚合增强橡胶
        1.1.3 橡胶-金属的粘结作用
        1.1.4 甲基丙烯酸盐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1.2 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1.2.1 纳米增强的概念
        1.2.2 直接混入法生成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1.2.3 原位法生成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1.2.4 甲基丙烯酸盐/橡胶纳米复合材料
    1.3 离聚物研究简述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材料
    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2.3 实验基本配方
    2.4 试样制备
    2.5 性能测试
        2.5.1 胶料硫化特性
        2.5.2 物理机械性能
        2.5.3 表观交联密度的测定
        2.5.4 橡胶加工分析仪(RPA)测试
        2.5.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2.5.6 应力软化测试
        2.5.7 老化性能
第三章 原位生成甲基丙烯酸锌/丁苯橡胶的研究
    3.1 红外分析
    3.2 体系硫化性能以及交联网络研究
        3.2.1 硫化曲线
        3.2.2 交联密度的分析
        3.2.3 体系的交联网络和物理机械性能
    3.3 应力软化
        3.3.1 物理机械性能
        3.3.2 应力软化
    3.4 体系的老化性能
        3.4.1 时间对体系老化的影响
        3.4.2 温度对体系老化的影响
    3.5 橡胶加工分析
        3.5.1 应变扫描
        3.5.2 频率扫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原位生成甲基丙烯酸镁/丁苯橡胶的研究
    4.1 红外分析
    4.2 体系硫化性能以及交联密度
        4.2.1 硫化曲线
        4.2.2 交联密度的分析
        4.2.3 体系的交联网络和物理机械性能
    4.3 应力软化
        4.3.1 物理机械性能
        4.3.2 应力软化
    4.4 不同硫化温度对体系性能的影响
        4.4.1 硫化曲线及交联密度
        4.4.2 物理机械性能
    4.5 体系的老化性能
        4.5.1 时间对体系老化的影响
        4.5.2 温度对体系老化的影响
    4.6 橡胶加工分析
        4.6.1 应变扫描
        4.6.2 频率扫描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不饱和羧酸金属盐自聚合的研究及原位法制备甲基丙烯酸钐/丁腈橡胶复合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X射线简介
        1.2.1 X射线的产生
        1.2.2 X射线的特征
    1.3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方式
        1.3.1 光电效应
        1.3.2 康普顿效应
        1.3.3 电子对效应
    1.4 材料屏蔽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1.4.1 入射X射线的能量
        1.4.2 材料的密度及厚度
        1.4.3 材料的组成元素的原子序数
        1.4.4 材料的原子吸收限
    1.5 X射线屏蔽防护材料
        1.5.1 混凝土
        1.5.2 含铅橡胶
        1.5.3 防辐射有机玻璃
        1.5.4 防X射线纤维
        1.5.5 稀土/高分子屏蔽复合材料
    1.6 功能性橡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6.1 插层复合法
        1.6.2 溶胶-凝胶法
        1.6.3 原位聚合法
    1.7 原位聚合法制备橡胶复合材料
        1.7.1 原位聚合的机理
        1.7.2 不饱和羧酸盐的性能及应用
        1.7.3 原位聚合法制备稀土/橡胶复合材料
        1.7.4 原位聚合过程的跟踪研究
    1.8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9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9.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9.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试样的制备
        2.3.1 不饱和羧酸盐单体的制备
        2.3.2 不饱和羧酸盐/过氧化物复合体系的制备
        2.3.3 稀土/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4.1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2.4.2 热失重分析(TG)
        2.4.3 红外测试(FT-IR)
        2.4.4 广角X射线衍射仪测试(XRD)
        2.4.5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SEM)
        2.4.6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TEM)
        2.4.7 小角X射线散射测试(SAXS)
        2.4.8 力学性能测试
        2.4.9 X射线屏蔽性能测试
        2.4.10 平衡溶胀法表征
        2.4.11 酸解抽提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的自聚合研究
        3.1.1 甲基丙烯酸盐的结构分析
        3.1.2 聚甲基丙烯酸盐的结构分析
        3.1.3 甲基丙烯酸盐/过氧化物混合体系
        3.1.4 小结
        3.1.5 丙烯酸盐的结构分析
        3.1.6 聚丙烯酸盐的结构分析
        3.1.7 丙烯酸盐/过氧化物混合体系
        3.1.8 小结
        3.1.9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的聚合机理
    3.2 稀土/橡胶复合材料
        3.2.1 稀土/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2.2 Sm(MA)_3/NBR复合材料的原位反应过程研究
        3.2.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10)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硫化特性及补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丙烯酸酯橡胶(ACM)
        1.2.1 ACM的结构与类型
        1.2.2 ACM的特性
    1.3 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
        1.3.1 AEM的结构简介
        1.3.2 AEM的产品类型及牌号
        1.3.3 AEM的性能特点
        1.3.4 AEM的应用
    1.4 硫化体系
        1.4.1 过氧化物硫化体系
        1.4.2 二胺类硫化体系
    1.5 补强填充体系
        1.5.1 炭黑
        1.5.2 白炭黑
        1.5.3 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对橡胶的补强
        1.5.4 增塑体系
    1.6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6.2 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乙烯-丙烯酸酯橡胶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材料
        2.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2.1.3 试样制备
        2.1.4 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硫化剂用量对AEM性能的影响
        2.2.2 炭黑对AEM的补强
        2.2.3 白炭黑/炭黑并用体系对AEM的补强
        2.2.4 碳酸钙/炭黑并用体系对AEM的补强
        2.2.5 原位生成甲基丙烯酸锌对AEM的补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乙烯-丙烯酸酯橡胶胺类硫化体系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材料
        3.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3.1.3 试样制备
        3.1.4 测试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硫化剂用量对AEM性能影响的研究
        3.2.2 AEM最佳硫化时间的确定
        3.2.3 炭黑用量对AEM性能的影响
        3.2.4 炭黑种类对AEM性能的影响
        3.2.5 白炭黑用量对AEM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增塑剂对丙烯酸酯类橡胶性能影响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材料
        4.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4.1.3 试样制备
        4.1.4 测试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增塑剂用量对过氧化物硫化AEM的影响
        4.2.2 增塑剂用量对胺类硫化剂硫化AEM的影响
        4.2.3 增塑剂用量对丙烯酸酯类橡胶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氢氧化镁和甲基丙烯酸原位合成甲基丙烯酸镁补强NBR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修复天然橡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杜淼.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2]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原位改性氢化丁腈橡胶的研究[D]. 汤鑫. 沈阳化工大学, 2021
  • [3]改性氢氧化镁及复配型阻燃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D]. 闫闯.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4]系列HNBR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及老化研究[D]. 陈竞哲. 青岛科技大学, 2018(10)
  • [5]含镧化合物阻燃补强PP/EPDM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D]. 严路.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 [6]不饱和羧酸金属盐在CM及CM/EPDM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 孙阿超. 青岛科技大学, 2013(07)
  • [7]甲基丙烯酸盐(锌、镁)/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网络演化及应力软化研究[D]. 黄靖.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7)
  • [8]原位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钐/丁腈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反应过程[J]. 周瑶,温世鹏,刘力. 合成橡胶工业, 2011(05)
  • [9]不饱和羧酸金属盐自聚合的研究及原位法制备甲基丙烯酸钐/丁腈橡胶复合材料[D]. 周瑶.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 [10]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硫化特性及补强研究[D]. 张洪振. 青岛科技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氢氧化镁和甲基丙烯酸原位合成甲基丙烯酸镁增强丁腈橡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