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晶[1](2020)在《名牌产品与盈余管理 ——基于品牌文化的会计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一词。随后在2017年,总理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当前中国正处于品牌引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品牌引领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品牌建设现已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而知名品牌之所以深入人心则源于其所内含的文化。品牌文化是品牌在漫长时光岁月里传承发展而来的,不仅具有企业特定的品牌价值与定位,还蕴含着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素养。基于此背景,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品牌文化是否发挥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深入理解品牌文化与企业财务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就宏观层面而言,文化会通过影响个体特征影响社会需求、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微观层面,文化可以通过树立个体自我规范的意识,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引导企业积极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避免发生财务不端行为。本文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以“名牌产品”作为载体,选取2001-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名牌产品企业与非名牌产品企业在盈余管理行为上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在不同调节因素下名牌产品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以及其经营行为表现。研究发现:(1)与非名牌产品企业相比,名牌产品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确实会更低;并且在名牌产品企业中,名牌时效越长、名牌等级越高、名牌数量越多,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也越强。(2)机理渠道的研究表明,名牌产品企业通过文化传导机制和声誉路径影响盈余管理水平,名牌产品企业拥有更高的文化渗透度以及更高的声誉,对高管的约束效力更强,因而会降低盈余管理水平。(3)正式制度下不同调节因素对名牌产品企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名牌产品企业如果是非国有企业,则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均更低;并且名牌产品企业的内部控制越强、分析师关注度越高,则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也更低。综上,本文立足于品牌文化视角,着重研究了名牌产品对经济行为的客观影响、传导机理以及调节因素,为有关“文化与财务”的研究范式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将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从内外部监督治理拓展到了微观文化层面,为构建盈余管理的综合决定因素模型提供了证据支持。
肖汉[2](2018)在《着名商标制度的完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着名商标制度是一种我国特有的商标保护管理制度。它是以着名商标认定为前置手段,以与着名商标认定、管理、保护等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省级工商行政机构的规范性文件为依据,普遍采用高于普通注册商标低于驰名商标的保护标准,对当地质量优秀、声誉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商标进行保护的制度。从表面上看,着名商标制度理应受到好评,但由于大多数省市的着名商标制度内容与我国早期驰名商标制度相近,当然也就保留下了现在被认为是驰名商标的“糟粕”的部分。此外,由于现行商标法并未给予着名商标一定的法律地位,国务院方面也未及时出台全国统一的着名商标行政法规,目前全国除台湾省外,其余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内与着名商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省工商的规范性文件不仅在立法层级上千差万别,实质内容上更是在各不相同,有的地方甚至被人质疑为与上位法相抵触。着名商标制度在2017年之前,虽然同样存在争议,但是总的来说仍有学者赞同保留完善后再次加以利用。然而这个争论的平衡在“陕西奥凯电缆事件”之后彻底被打破,几乎是一边倒地赞同并敦促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家工商总局出面及时清理地方着名商标有关的规范性文件。在2017年下半年,国家工商总局和人大法工委先后发布命令,要求有关部门停止着名商标认定,并及时废止着名商标制度。可是耐人寻味的是,这次的命令执行度并不乐观,虽然有关省市暂停了着名商标的认定工作,但是截止于2018年3月15日,只有部分省市明确宣布废除了当地的着名商标地方性法规。此外,山西省还在工商总局的命令发布后颁布了全新的着名商标规章。这些现象发人深省:着名商标制度是否具有其合理性?着名商标制度是否真正无可救药,一定要将其置之死地?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将从这一系列现象着手,从着名商标制度的前世今生,以及最主要的着名商标制度的未来等角度,力求对着名商标制度的完善作出系统全面的阐释。本文总共约三万五千字,除去引言、结语、致谢和参考文献外,文章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着名商标制度的演进”,介绍着名商标制度的由来,并以图表形式展示全国三十一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着名商标制度规范性文件主要内容及其异同,并着重阐释着名商标制度目前遭受的质疑。第二部分为“着名商标制度的合理性”,从对现行法律的补缺、对公共政策的呼应以及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三方面阐释着名商标制度本身存在的合理性,为后续着名商标制度的完善做铺垫。第三部分为“着名商标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比较”,通过对中国名牌产品制度、老字号制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的简述和与着名商标制度的对比,探索出着名商标制度在完善过程中应当吸纳的精华和应当回避的误区。第四部分为“着名商标制度的完善”,首先阐述着名商标制度近期的完善动向,从中归纳出着名商标制度的完善方向,进而给出完整的着名商标制度完善方案,最后简要论证完善后的着名商标制度能起到的作用。
吕承超[3](2010)在《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不断加快,区域间竞争程度不断激烈,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世界各个国家或区域都在寻求一条快速、有效的经济发展之路,特别是我国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各地区资源特色分布存在着相当的不同,各行业发展状态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如何通过一条有效的途径来发展本区域的经济已经成为各地区面临的重大问题。基于此,提出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通过对名牌战略和区域经济的概念论述,论证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名牌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名牌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概念的不同论述,提出名牌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总结名牌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结合国内外有关区域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通过不同的区域实施名牌战略的经验分析来研究名牌战略,找到国内外区域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以青岛市为典型案例,深刻剖析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为青岛市今后实施名牌战略提供借鉴,也为其他区域实施名牌战略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构建体系,为名牌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今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名牌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吕金枪,刘久华,苏鑫,门迎春,黄萍,王泽普,关树强,牛秀菊[4](2009)在《实施名牌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国际竞争力》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品牌与名牌战略的相关知识通过行业内外品牌的比较,深深感到煤炭装备制造业在经营观念上缺乏品牌意识,品牌意识极为淡薄。为了尽快在煤炭装备制造业树立与增强品牌意识,积极有效地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名牌,首先要对品牌的基本概念与品牌培育和经营有关的知识有深刻了解。
余康[5](2009)在《浅议中国商标管理制度》文中提出当前在我国,除了驰名商标以外,法律还对着名商标以及中国名牌进行保护。对着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法律性质与地位进行阐述,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现行商标管理制度的纰漏与不足,为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祝合良[6](2008)在《中国品牌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中国品牌发展的历程虽然中国一些老字号品牌有几百年的历史,但中国品牌经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中国的品牌经济也由浅入深地不断向前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品牌经济大致
龚家熹[7](2008)在《在法律的视角下谈中国名牌经营》文中提出商标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产物,它的功能为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在交易频繁、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标示信誉、彰显身份成了商标新的经济、社会功能,因此,不同的商标所体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是存在着显着的差异。
张越[8](2008)在《解读2008年“中国名牌”和“中国世界名牌”评价《通则》》文中认为2008年8月13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了《2008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通则》、《2008年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价通则》。这两个《通则》都是按照《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总结前几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经验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
邓建志[9](2006)在《驰名商标与中国名牌统一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具有同质性,二者分散管理的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文章在分析论证分散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能够实现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者统一管理的一些建议。
冯广平[10](2002)在《中国名牌战略的法律诠释》文中指出$F编者按:$E$T2001年3月20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2001年12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局长令的形式颁布了《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并于颁布当日开始施行。《中
二、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名牌产品与盈余管理 ——基于品牌文化的会计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相关案例背景 |
1.1.2 名牌产品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
1.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品牌文化的理论意义 |
1.2.2 品牌文化的现实意义 |
1.3 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 研究的预期创新点 |
第2章 制度背景与文献综述 |
2.1 中国名牌产品的发展历程及制度背景 |
2.2 名牌产品相关概念 |
2.2.1 名牌产品的含义 |
2.2.2 国内外名牌产品的研究现状 |
2.2.3 评述 |
2.3 名牌产品的文化特征 |
2.4 盈余管理的理论发展 |
2.4.1 盈余管理的种类 |
2.4.2 影响盈余管理的动因 |
2.4.3 评述 |
2.5 文化与盈余管理 |
2.5.1 文化对盈余管理的直接影响 |
2.5.2 文化对盈余管理的间接影响 |
2.5.3 评述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3.1 名牌产品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1.2 委托代理理论 |
3.1.3 声誉的有效契约理论 |
3.1.4 烙印理论 |
3.1.5 高层梯队理论 |
3.2 名牌产品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假设 |
3.2.1 名牌产品与盈余管理:基本分析 |
3.2.2 名牌产品的细分特征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4.1.1 样本选择 |
4.1.2 数据来源 |
4.2 主要变量测度和模型构建 |
4.2.1 主要变量测度 |
4.2.2 模型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 |
5.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名牌产品企业与盈余管理的分组检验 |
5.3 变量相关性分析 |
5.4 名牌产品与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 |
5.4.1 名牌产品与盈余管理的基本分析 |
5.4.2 名牌产品与盈余管理的细分特征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拓展性分析 |
6.1 名牌产品与盈余管理:路径检验 |
6.1.1 文化路径 |
6.1.2 声誉路径 |
6.2 名牌产品与盈余管理:调节因素分析 |
6.2.1 产权性质 |
6.2.2 内部控制 |
6.2.3 分析师关注度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稳健性检验 |
7.1 控制自选择问题 |
7.2 控制内生性问题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8.1 研究结论总结 |
8.2 研究启示 |
8.2.1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环境 |
8.2.2 树立品牌意识,制定战略规划 |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着名商标制度的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着名商标制度的演进 |
(一)起源 |
(二)现状 |
(三)质疑 |
二、着名商标制度合理性 |
(一)现行法律的补缺 |
(二)公共政策的呼应 |
(三)地方经济的促进 |
三、着名商标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比较 |
(一)中国名牌产品 |
(二)老字号 |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四、着名商标制度的完善 |
(一)着名商标制度完善动向 |
(二)着名商标制度完善方向 |
(三)着名商标制度完善方案 |
(四)新着名商标制度的作用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2 关于名牌战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3 关于名牌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结构图 |
1.6 预期达到研究结果 |
2 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
2.1 名牌战略的涵义、特征、意义 |
2.1.1 名牌战略的涵义 |
2.1.2 名牌战略的特征 |
2.1.3 名牌战略的意义 |
2.2 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研究 |
2.2.1 名牌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分析 |
2.2.2 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关系分析 |
2.2.3 名牌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研究 |
3 国内外典型区域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研究 |
3.1 国外典型国家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
3.1.1 美国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
3.1.2 法国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
3.1.3 日本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
3.2 国内典型城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分析 |
3.2.1 厦门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分析 |
3.2.2 大连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分析 |
3.2.3 温州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分析 |
4 实证分析——以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为例 |
4.1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原因分析 |
4.1.1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的历程 |
4.1.2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的原因 |
4.2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及现状分析 |
4.2.1 青岛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
4.2.2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的现状分析 |
4.3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4.3.1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
4.3.2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4.4.1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名牌的建设 |
4.4.2 完善法规,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 |
4.4.3 努力营造有利于名牌成长发展的环境 |
4.4.4 形成一批区域名牌,促进各区域全面协调发展 |
4.4.5 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名牌的集聚效应 |
5 有效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体系构建研究 |
5.1 微观领域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
5.1.1 培育名牌产品的管理措施和对策建议 |
5.1.2 培育名牌企业的管理措施和对策建议 |
5.2 中观领域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
5.2.1 培育名牌工业的管理措施和对策建议 |
5.2.2 培育名牌农业的管理措施和对策建议 |
5.2.3 培育名牌服务的管理措施和对策建议 |
5.3 宏观领域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
5.3.1 政府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
5.3.2 培育名牌城市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
(5)浅议中国商标管理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着名商标与中国名牌的释义 |
(一) 着名商标 |
(二) 中国名牌 |
二、着名商标与中国名牌之法理分析 |
(一) 我国着名商标的性质 |
(二) 中国名牌的法律定性 |
三、我国着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法律保护现状的若干思考 |
(一) 跨类保护 |
(二) 着名商标引发的混淆与认识误区 |
(三) 《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效力问题 |
1.《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与实施, 属于部门规章。 |
2. 另外,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6条规定, 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全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
(四) 中国名牌享受免检待遇问题 |
四、小结 |
(7)在法律的视角下谈中国名牌经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名牌的产生及其经营的意义 |
二、对中国名牌经营现状的若干思考 |
三、经营好中国名牌的建议 |
(9)驰名商标与中国名牌统一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分散管理现状 |
二、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分散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分散管理造成了理论和实践中的混乱 |
(二) 管理成本高 |
(三) 行政管理效率低 |
(四) 分散管理造成两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存在严重缺限 |
(五) 与国际惯例不符 |
三、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能够实现统一管理 |
(一) 中国名牌制度受到质疑 |
(二) 驰名商标制度和中国名牌制度具有同质性 |
(三) 机构重组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
四、几点建议 |
四、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名牌产品与盈余管理 ——基于品牌文化的会计考察[D]. 王晶. 苏州大学, 2020(03)
- [2]着名商标制度的完善研究[D]. 肖汉. 西南政法大学, 2018(07)
- [3]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D]. 吕承超. 青岛科技大学, 2010(05)
- [4]实施名牌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国际竞争力[A]. 吕金枪,刘久华,苏鑫,门迎春,黄萍,王泽普,关树强,牛秀菊.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下册), 2009
- [5]浅议中国商标管理制度[J]. 余康. 中外企业家, 2009(08)
- [6]中国品牌发展的回顾与展望[A]. 祝合良. 中国商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 2008
- [7]在法律的视角下谈中国名牌经营[J]. 龚家熹. 审计与理财, 2008(12)
- [8]解读2008年“中国名牌”和“中国世界名牌”评价《通则》[J]. 张越. 包装世界, 2008(05)
- [9]驰名商标与中国名牌统一管理研究[J]. 邓建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 [10]中国名牌战略的法律诠释[N]. 冯广平. 中国机电日报, 2002
标签:中国名牌论文; 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论文; 著名商标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