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一、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徐暄,侯旭东,蒋世昌[1](2021)在《保护地辣椒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辣椒连作及品种复种指数的提高,辣椒土传病害在辣椒各主产区的发生程度越来越重,严重制约着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该文介绍了辣椒土传性病害的种类、危害,并从抗病品种选育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方面对国内外防治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辣椒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助力辣椒产业健康发展。

王小兵,钱娜,汪晓丽,成立,张正杨,钱海明,王海潮,Saima Parveen Memon[2](2020)在《抗病促生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的研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乳油、可湿性粉剂和粉剂等生物制剂含有苯类有机溶剂及粉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水分散粒剂具有环境友好性、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剂型之一,然而关于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颗粒的研究却很少。【目的】利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Z6-1和短小芽孢杆菌SC-12研制成一种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方法】通过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不同载体和助剂对两种芽孢杆菌孢子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载体和添加剂。通过质量检测实验,研究不同筛孔直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水分散性颗粒质量的影响,以优化制粒条件。在辣椒定植后,使用不同剂量的水分散粒剂进行田间辣椒试验。【结果】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最佳配方:润湿剂4%十二烷基硫酸钠,分散剂6%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4%硫酸铵,粘结剂4%聚乙二醇,载体82%硅藻土;最佳造粒条件为:筛孔粒径0.8 mm,烘干温度40°C,烘干时间45 min。研制出的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含菌量为2.52×108CFU/g,悬浮率为79.3%,pH6.8,水分含量为4.5%,湿润时间为19.6 s,崩解时间为86.4 s,颗粒强度适中,符合水分散粒剂国家标准。【结论】研制出的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能够有效防治辣椒青枯病,并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推荐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最适用量为3.0 kg/hm2。

杨威[3](2020)在《厦门地区大棚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文中认为本文总结了厦门地区大棚辣椒目前常见的辣椒灰霉病、青枯病、病毒病、白粉病、烟粉虱、蓟马、茶黄螨等7种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解决当地大棚辣椒生产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学农药的关键问题及促进厦门地区大棚辣椒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提供参考。

钱娜[4](2020)在《耐盐促生菌和生防菌复合菌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设施农业大国,由于连作和大肥大水导致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土传病害的危害,本论文以耐盐促生菌SC-12(短小芽孢杆菌)和生防菌BZ6-1(解淀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的最适复合培养条件、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型粒剂制备条件和田间最适用量。结果表明:(1)采用响应面优化混合菌剂培养条件得出混合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的接种量为13%,两种混合菌培养的转速为132 r/min,培养的最佳pH为7.6,两种菌初始量的最佳比例为SC-12:BZ6-1=2:1,最佳发酵温度为30℃,最适培养时间为16 h。(2)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是由促生菌SC-12和生防菌BZ6-1复配而形成的生物制剂。为将其制成对环境友好的水分散粒剂,根据SC-12和BZ6-1对不同载体、助剂生物相容性以及其质量参数的影响,对不同的载体、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粘结剂进行筛选,筛选出最佳配方为:润湿剂为4%十二烷基硫酸钠,分散剂为6%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为4%硫酸铵,粘结剂为4%聚乙二醇,载体为硅藻土补足100%。最佳造粒条件为筛孔粒径0.8 mm,烘干温度40℃,烘干时间45 min。研制出的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含菌量为2.52×108 cfu/g,悬浮率为79.3%,pH值6.8,水分含量4.5%,湿润时间为19.6 s,崩解时间为86.4 s,颗粒强度适中,符合水分散粒剂国家标准。(3)辣椒大田的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能有效防治辣椒青枯病,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推荐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最适用量为3.0 kg/hm2。且菌剂的使用有利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化,降低根际土壤真菌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根际土壤细菌的生物多样多样性,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黄其术[5](2020)在《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文中指出辣椒青枯病作为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土壤进行传播,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对马铃薯、西红柿、茄子等农作物有着一定的危害。辣椒青枯病发病十分迅速且防治工作较为复杂,阻碍了农作物健康生长,进而影响种植效益。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原因、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种植户提供参考。

钟建国,刘春[6](2020)在《辣椒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探究》文中研究指明辣椒有着比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广受农户的欢迎与喜爱,但是在进行辣椒培育与种植的过程中,也经常受到辣椒病虫害的侵扰。基于此,围绕辣椒的生长习性,对比较常见的病虫害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应的发生特点以及具体的防治技术。

傅慧珍[7](2017)在《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文中指出青枯病是世界性土传病害,可危害多种作物,尤其是茄科作物。近年来,嫁接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对茄果类蔬菜防治土传病害和提高产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生产上对抗性砧木需求量大,开展青枯病抗性砧木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离鉴定青枯病菌,用青枯病菌对砧用辣椒种质资源进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砧用辣椒种质对青枯病的抗性表型,再结合田间自然病圃接种试验,筛选出不同抗性亲本进行双列杂交,分析抗性杂种优势,探讨砧用辣椒种质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规律。构建F2群体,采用分离分组混合分析法(BSA)筛选SSR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标记与抗性基因的连锁关系,为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辣椒抗青枯病砧木育种提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选用特异性引物Y2/OLI1对从感病辣椒植株上分离的青枯病菌总DNA进行PCR检测,得到特异条带,回收PCR产物进行测序,经过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得到长288bp的序列与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EP1(登录号为CP015116.1)具有99%的同源性,确定分离到的菌株为茄科雷尔氏菌,表明采用引物Y2/OLI1进行PCR扩增能够有效准确检测辣椒青枯病菌。2、对15份砧用辣椒种质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对青枯病的抗性差异显着。其中有2份种质表现高抗(HR),1份种质表现抗病(R),3份种质表现中抗(MR),1份种质表现感病(S),其余表现高感(HS)。田间病圃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种质F06、G16、D16、D36的抗性水平分别为抗病(R)、中抗(MR)、感病(S)、高感(HS),与室内接种鉴定一致。3、以病情指数分析抗病性杂种优势,四个不同抗性砧木种质组配的12个F1组合中,有2个组合(D16×D36和G16×F06)表现负向超高亲优势,占参试组合数的16.6%;有 5 个组合(D16×D36,G16×D36,G16×F06,F06×D16 和 F06×D36)表现负向超中亲优势,占参试组合数的41.7%;其余组合表现正向超中亲优势,占参试组合数的41.7%。表明辣椒砧木对青枯病抗性的杂种优势表现较为复杂,在选配亲本时,选择抗性水平相同的双亲可选育出抗性强的杂交组合。4、以抗青枯病种质F06和感青枯病种质D36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分别获得正反交F1代、F2代,经分析发病情况和病情指数,表明砧用辣椒种质F06对青枯病的抗性表达受细胞质基因调控,并存在加性效应。5、采用群体分离法,构建抗感青枯病的F2分离群体,进行SSR和ISSR分子标记筛选研究。从113对SSR引物和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1对SSR引物(R105)和2条ISSR引物(UBC803和UBC876),经F2分离群体验证,获得1个与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相关的标记Q76,遗传距离为7.30cM。

黄小威,桑松,林伟旗,曹宇恒[8](2017)在《3种铜制剂对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文中认为为筛选合适的铜制剂用以防治辣椒青枯病,考察了86%波尔多液干悬浮剂、37.5%氢氧化铜悬浮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辣椒青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6%波尔多液干悬浮剂的防效最为显着。2次药后7 d,86%波尔多液干悬浮剂1 000 mg/L对辣椒青枯病的防效为56.7%,37.5%氢氧化铜悬浮剂1 000 mg/L的防效为51.3%,33.5%喹啉铜悬浮剂1 000 mg/L的防效为2.4%。

周安韦,廖卫琴,刘华兵,田浩[9](2016)在《黔北地区辣椒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黔北地区是贵州朝天椒的优质产区。辣椒青枯病是当地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普遍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蔓延快、为害时间长,对辣椒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已成为辣椒生产中的主要障碍。笔者介绍了黔北地区青枯病的发生情况,并制定了防治对策,旨为当地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张广骅[10](2015)在《安徽省宿州市第三季度蔬菜管理要点探析》文中认为介绍了安徽省宿州市第三季度蔬菜管理要点,包括夏菜采收、秋季蔬菜播种育苗及夏季蔬菜与在田蔬菜秧苗管理等方面,尤其对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二、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保护地辣椒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保护地辣椒土传病害的发生情况
    1.1 保护地辣椒土传病害概念
    1.2 常见保护地辣椒土传性病害的种类及危害
        1.2.1 辣椒枯萎病
        1.2.2 辣椒青枯病
        1.2.3 辣椒疫病
        1.2.4 辣椒立枯病
        1.2.5 辣椒炭疽病
2 保护地辣椒土传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
    2.1 农业防治
        2.1.1 选用抗病品种
        2.1.2 培育壮苗
        2.1.3 合理轮作
        2.1.4 肥水管理
    2.2 物理防治
        2.2.1 土壤消毒
        2.2.1. 1 太阳能
        2.2.1. 2 热水
        2.2.1. 3 蒸汽
        2.2.1. 4 臭氧
    2.3 生物防治
        2.3.1 生物拮抗菌
        2.3.2 生物熏蒸
3 展望

(2)抗病促生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工艺流程
        1.2.2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载体、助剂生物相容性的测定
        1.2.3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助剂用量的优化
        1.2.4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挤压造粒条件的优化
        1.2.5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质量检测
        1.2.6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贮藏稳定性测定
        1.2.7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抗病促生的田间试验
        1.2.8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载体的筛选
    2.2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助剂的筛选
    2.3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助剂用量的筛选
    2.4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的造粒工艺优化
    2.5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的性能指标分析测定和贮藏稳定性测定
        2.5.1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的性能指标分析测定
        2.5.2 水分散粒剂的贮藏稳定性测定
    2.6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2.7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青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3 讨论
4 结论

(3)厦门地区大棚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辣椒灰霉病
    1.1 发生规律
    1.2 防治方法
2 辣椒青枯病
    2.1 发生规律
    2.2 防治方法
3 辣椒病毒病
    3.1 发生规律
    3.2 防治方法
4 辣椒白粉病
    4.1 发生规律
    4.2 防治方法
5 烟粉虱
    5.1 发生规律
    5.2 防治方法
6 蓟马
    6.1 发生规律
    6.2 防治方法
7 茶黄螨
    7.1 防治方法
    7.2 防治方法

(4)耐盐促生菌和生防菌复合菌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土传病害的概述
        1.1.1 土传病害的简介
        1.1.2 土传病害的防治方法
    1.2 次生盐渍化的概述
        1.2.1 次生盐渍化的简介
        1.2.2 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方法
    1.3 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1.4 水分散粒剂的概述
        1.4.1 水分散粒剂的简介
        1.4.2 水分散粒剂的优点
    1.5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响应面优化SC-12菌株和BZ6-1菌株的混合培养条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培养方法
        2.1.4 测定方法
        2.1.5 拮抗试验
        2.1.6 发酵条件优化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拮抗试验
        2.2.2 单因素试验
        2.2.3 响应面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抗病促生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的研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载体的筛选
        3.2.2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助剂的筛选
        3.2.3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助剂用量的筛选
        3.2.4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造粒工艺优化
        3.2.5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性能指标分析测定和贮藏稳定性测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病促生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在田间的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实验地的概况
        4.1.3 实验设计
        4.1.4 方法
        4.1.5 土壤微生物的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4.2.2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青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4.2.3 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抗病促生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土壤总DNA的提取
        5.1.3 细菌16S rD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的PCR扩增
        5.1.4 Illumina Miseq测序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5.2.2 不同处理对辣椒根际土壤真菌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工作设想
        6.3.1 存在的问题
        6.3.2 未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原因
2 发病症状
3 发病规律
4 防治措施
    4.1 改良种植土壤
    4.2 进行水旱轮作
    4.3 种子及土壤消毒
    4.4 优化栽培方法
    4.5 加强田间管理
    4.6 药剂防治

(6)辣椒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辣椒种植中病虫害发生的共性特征
    1.1 土壤传播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
    1.2 种植栽培环境导致的病虫害增多
2 辣椒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具体防治技术
    2.1 辣椒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2.1.1 辣椒疫病
        2.1.2 辣椒青枯病
        2.1.3 辣椒白粉病
    2.2 辣椒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2.2.1 蚜虫
        2.2.2 斑潜蝇
3 结语

(7)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青枯病病原菌
        1.1.1 青枯病病原菌
        1.1.2 青枯病病原菌的检测研究
    1.2 辣椒青枯病的发病症状与致病机理
    1.3 辣椒青枯病的防治
    1.4 砧木的选择与应用
    1.5 青枯病抗性遗传研究
    1.6 DNA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分类
    1.7 分子标记技术在辣椒上的研究应用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青枯病病原菌PCR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4 青枯病菌的分离、纯化与保存
        2.1.5 青枯病菌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2.1.6 青枯病菌的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青枯病菌的分离及形态
        2.2.2 青枯病菌的鉴定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砧用辣椒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及杂种优势分析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青枯病菌致病性检测
        3.2.2 砧用辣椒苗期青枯病抗性鉴定
        3.2.3 砧用辣椒杂交后代青枯病抗性鉴定
        3.2.4 青枯病病情调查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烟叶过敏性反应
        3.3.2 砧用辣椒对青枯病抗性表型
        3.3.3 砧用辣椒田间青枯病菌接种结果
        3.3.4 杂交F_1代对青枯病的抗性表现及杂种优势分析
        3.3.5 讨论
第四章 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材料与青枯病菌病原菌
        4.1.2 引物及生物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砧用辣椒世代群体的青枯病抗性鉴定
        4.2.2 砧用辣椒DNA的提取
        4.2.3 抗感青枯病砧用辣椒DNA池的构建
        4.2.4 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
        4.2.5 引物的筛选
        4.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与遗传分析
        4.3.2 砧用辣椒DNA基因组的提取与检测
        4.3.3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与分析
        4.3.4 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基因连锁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青枯病菌PCR检测
    5.2 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鉴定
    5.3 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杂种优势分析
    5.4 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遗传分析
    5.5 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3种铜制剂对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试验概况
    1.3 试验设计
    1.4 防治效果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9)黔北地区辣椒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情况
    1.1 发病症状
    1.2 发病条件
        1.2.1 气候条件
        1.2.2 耕作条件
        1.2.3 土壤条件
        1.2.4 栽培管理
    1.3 黔北辣椒青枯病发病情况
2 防治对策
    2.1 农业防治
        2.1.1 改良土壤合理施肥
        2.1.2 合理轮作, 培养壮苗
        2.1.3 加强田间管理
    2.2 化学防治
        2.2.1 药剂选择
        2.2.2 药剂使用

(10)安徽省宿州市第三季度蔬菜管理要点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夏菜采收
2秋季蔬菜播种育苗
    2.1露地菜的播种及育苗
    2.2秋延迟蔬菜的播种定植
3抓好夏季蔬菜及在田蔬菜秧苗管理
4病虫害防治
    4.1夜蛾类害虫防治
    4.2豆野螟与瓜绢螟防治
    4.3跳甲类害虫防治
    4.4潜叶蝇防治
    4.5烟粉虱、蓟马、蚜虫及红蜘蛛等刺吸类害虫防治
    4.6青枯病、软腐病及黑腐病等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4.6.1辣椒青枯病。辣椒青枯病寄主有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辣椒青枯病发病初期植株顶部叶片萎蔫下垂,接着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初病时,病株白天萎蔫,夜晚恢复,2~3 d后全株萎蔫死亡,死株仍保持绿色(图1)。病株根部常变褐腐烂,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部分病茎可见1~2 cm大小褐色病斑。纵切茎部可见木质部淡褐色,横切茎部手指挤压断面有白色混浊黏液溢出。
        4.6.2辣椒软腐病。辣椒软腐病寄主除茄科蔬菜外,还可侵染十字花科蔬菜及葱类、芹菜、胡萝卜、莴苣等分布,各个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辣椒软腐病主要危害果实。病果初生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变褐软腐,具恶臭味,内部果肉腐烂、发臭并且泥变,病果到后期脱落或留挂在枝上,干枯呈白色,稍遇外力即脱落。
    4.7炭疽病、疫病与霜霉病等真菌性病虫防治

四、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保护地辣椒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徐暄,侯旭东,蒋世昌. 安徽农学通报, 2021(23)
  • [2]抗病促生复合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的研制与应用[J]. 王小兵,钱娜,汪晓丽,成立,张正杨,钱海明,王海潮,Saima Parveen Memon. 微生物学通报, 2020(12)
  • [3]厦门地区大棚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J]. 杨威.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2)
  • [4]耐盐促生菌和生防菌复合菌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D]. 钱娜. 扬州大学, 2020(04)
  • [5]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 黄其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9)
  • [6]辣椒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探究[J]. 钟建国,刘春. 南方农业, 2020(05)
  • [7]砧用辣椒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D]. 傅慧珍. 广西大学, 2017(01)
  • [8]3种铜制剂对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J]. 黄小威,桑松,林伟旗,曹宇恒. 现代农药, 2017(01)
  • [9]黔北地区辣椒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J]. 周安韦,廖卫琴,刘华兵,田浩. 辣椒杂志, 2016(04)
  • [10]安徽省宿州市第三季度蔬菜管理要点探析[J]. 张广骅. 园艺与种苗, 2015(03)

标签:;  ;  ;  ;  ;  

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