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

一、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樱,杨栋林,张荣莉,翟卫华,庞爱明,何祎,姜尔烈,冯四洲,韩明哲[1](2021)在《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syn-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对11例接受syn-HSCT的A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1例AA患者中男4例,女7例,中位年龄为22(7~44)岁。全部11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0(8~23)d,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8~28)d。8例患者获得长期稳定植入,3例患者植入失败,其中2例行二次移植(1例获得到长期稳定植入,另1例造血重建后再次发生植入失败)。中位随访时间为53(5~135)个月,全部11例患者均存活,其中9例患者外周血象长期正常。结论 syn-HSCT治疗AA可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植入失败仍是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张樱[2](2021)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单倍体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0年10月接受HID-HSCT的76例SAA患者临床资料。男性50例,女性26例,中位年龄为16岁(3~52岁),SAA-Ⅰ型患者49例,SAA-Ⅱ型患者18例,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患者9例。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5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61例。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Cy)+氟达拉滨(Flu)+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预处理患者46例,白消安(Bu)+CY+Flu+ATG方案预处理患者30例。结果3例患者移植后骨髓抑制期死亡;73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2(9~21)d;除3例早期死亡患者外,8例患者移植后未获得血小板重建,65例患者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4(9~90)d。原发性植入失败发生率为5.5%,继发性植入失败发生率为5.5%。Ⅱ~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38.4%,Ⅲ~Ⅳ°aGVHD发生率16.4%,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为35.8%,广泛型cGVHD发生率为22.4%,中位随访时间为19.5月(1~75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OS)为(78.6±5.0)%,无失败生存率(FFS)(75.9±5.1)%,移植相关死亡率(TRM)为(20.2%±4.9)%。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于35岁,移植前铁蛋白大于1500ng/ml,HCT-CI评分大于等于3分,起病中性粒细胞数大于1×109/L,发生Ⅲ~Ⅳ°aGVHD为影响患者的OS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3,0.004,0.02,0.014,0.001)。发生植入失败的患者FFS明显低于其他患者(37.5%对 84.4%,P<0.001)。结论:HID-HSCT是治疗SAA的有效方法,在儿童青少年以及年轻患者中疗效较好,发生重度aGVHD以及严重感染仍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原因,加强对重度aGVHD以及感染的防治对于提高疗效至关重要。目的 评价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移植后造血重建以及植入失败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进行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11例患者首次移植后均获得植入,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0d(8~23d),血小板植活时间中位数为11d(移植后8~28d),三例患者出现植入失败,其中2例行二次移植,1例血象恢复达到长期稳定植入,另1例造血重建后再次出现植入失败。中位随访时间为53(5~135)个月,全部11例患者均生存,植入失败率为27.3%(3/11),9例患者长期血象正常。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长、移植前骨髓细胞增生较活跃、移植物中CD3+T细胞数量少、移植后未应用免疫抑制剂与植入失败可能相关。结论: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良好的长期生存率,植入失败仍是最主要的问题,移植前预处理以及移植后环孢素的应用均有助于长期稳定植入。

陈辉[3](2020)在《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和内容】全血细胞减少症是一些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的重要警示,诊断过程错综复杂,临床上常需要周密的鉴别诊断甚至治疗后长期随访才能最终明确诊断。因为依据临床具体情况不同,治疗与处理计划也需要相应调整,病因学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的研究可以深化对其中所包含的综合征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以期更早的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并改善其远期预后。本研究通过分析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因谱,探讨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思路。【方法】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血液科自2013年1月~2019年12月收住院的119位研究对象,均符合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并同意骨髓检查的初诊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完善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及血涂片人工显微镜检查、骨髓穿刺术和血生化检查,流式细胞检测、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部分患者行骨髓活组织检查术、骨髓流式细胞检测及基因检查等,总结上述数据分析临床特征及病因谱。【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119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2例(52.10%),女性患者57例(47.90%),男女比例为1.09:1,年龄6月~13岁,6月~3岁36例(30.25%),3~6岁62例(52.10%),6~13岁21例(17.65%),平均年龄48±8月。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苍白101例(84.87%)、乏力82例(68.91%)、发热81例(68.07%)。54例(45.38%)患者有出血表现。化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计数范围为21~102g/L(平均63±16 g/L),白细胞计数范围为0.67~3.68×109/L(平均2.45±0.5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范围为0.17~1.28×109/L(平均0.70±0.32×109/L)。血小板计数范围2~96×109/L(平均值43.58±35.24×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范围0.012~0.12×1012/L(平均值0.043±0.038×1012/L)。通过研究我们得出,44例(36.97%)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增生减低,75例(63.03%)患者为非增生减低骨髓象。研究中全血细胞减少症排在前三位的病因是再生障碍性贫血(30/119,25.21%)、急性白血病(24/119,22.69%)、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11/119,9.24%)。【结论】1、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学分类复杂,除血液系统疾病外还继发于多种非血液系统疾病,充分认识其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可以提高诊断水平,进而实现精准治疗。2、本研究显示,全血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病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国内文献报道大致相同。3、本研究中,戈谢病、范可尼贫血、甲基丙二酸血症、尼曼匹克病等罕见病患者的最终诊断均受益于基因测序检测,成为先天性骨髓衰竭及遗传代谢病等疾病确诊重要的检测手段。4、由于样本数量及地区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将来希望就此问题设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陈洁洁[4](2020)在《联合免疫抑制疗法对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的远期临床报告》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应用联合免疫抑制疗法(Immune Suppressive Therapy,IST)的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临床资料分析,总结IST对儿童AA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以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克隆的转化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9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通过血常规、骨髓形态学及骨髓病理检查确诊为AA,并且接受兔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Rabbit Antithymocyte Globulin,R-ATG)联合环孢素A(Cyclo Sporin A,CSA)治疗的59例AA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59例AA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AA患儿不同病程阶段T细胞亚群的变化,总结分析IST对AA患儿的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并对其中38例AA患儿PNH克隆转化情况进行远期随访。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同治疗反应阶段T细胞亚群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出现感染、出现血清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淋巴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等疗效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59例初诊AA患儿,按照疾病临床分型,其中重型再障(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35例,极重型再障(Very Severe Aplastie Anemia,VSAA)18例,输血依赖型非重型再障(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6例。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6-96个月)。(1)IST后1个月有效率22%,3个月后有效率39%,6个月后有效率57%,9个月后有效率61%,12个月后有效率71%,截止随访点有效率71%。截止2019年6月有18例AA患儿的随访时间达5年,这18例AA患儿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达6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是否出现感染,IST期间是否出现血清病,疾病严重程度、初诊时淋巴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均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3)治疗后达到完全反应时CD3+T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分别为82.34±10.36和38.90±9.50,显着高于治疗前的74.20±10.25和28.71±1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3.136,P=0.006;t值=3.744,P=0.002),CD8+T细胞比例显着下降,CD4+T/CD8+T比值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3例AA患儿分别在初诊、部分反应、完全反应三个时间点进行Th17及Treg细胞的检测。统计结果显示,IST后Th17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不同治疗阶段的AA患儿,Th17细胞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T后Th17/Treg为0.23,而治疗前为0.51,治疗后显着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T可以改善AA患儿的免疫功能。(4)对38例AA患儿进行PNH克隆的随访,发现初诊AA患儿中有11例AA患儿出现PNH克隆阳性,初诊时伴或不伴PNH克隆的AA患者其IST反应率及总体生存率并无差异,这11例患儿在IST后三个月PNH克隆均转阴。但有2例初诊时PNH克隆阴性AA患儿在IST后3个月出现PNH转阳,在IST后6个月均转阴。结论:本研究对59例进行IST的AA患儿进行研究,总有效率达71%,IST治疗儿童AA疗效确切。对于无全相合同胞供者的AA患者,IST是首选的重要的治疗方案。IST后,AA患儿的CD4+T比例较治疗前上升,CD8+T比例下降,CD4+T/CD8+T增加,同时Th17细胞数量下降,Th17/Treg下降,IST可以纠正免疫失衡,改善AA患者的免疫功能。本研究发现治疗前是否发生感染、是否出现血清病、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与IST治疗儿童AA的疗效之间无直接关系。本组有11例(28%)的儿童AA在初诊时即存在PNH克隆,PNH克隆阳性和PNH克隆阴性对疗效的影响,虽然统计学无意义,但仍可以给我们提示IST治疗PNH阳性患儿的有效率可能更高。本组PNH克隆的进展明显低于成人,仅1例AA患者在IST后转化为AA-PNH综合征。

刘思萌[5](2019)在《先天性角化不良患者基因突变检测及文献回顾》文中认为目的:检测先天性角化不良患者角化不良蛋白基因突变情况,进行疾病的诊断。方法:收集先天性角化不良患者及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该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先利用二代测序进行筛选,再通过一代测序,PCR扩增DKC1基因编码区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以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患者X染色体DKC1基因外显子第1058位核苷酸发生C—T突变,导致其编码第353位氨基酸发生丙氨酸到缬氨酸的错义突变(P.Ala353Val),患者母亲为该突变的杂合携带者,父亲及无亲缘关系的100例健康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DKC1基因外显子第1058位核苷酸发生C—T突变(c.C1058T)可能为引起该患者临床表型的病因。

钱娟[6](2019)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造血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32D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经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处理后的小鼠32D细胞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以阐明其治疗再障的机制。方法(1)用CCK8法及台盼蓝活细胞计数实验验证不同浓度rhTPO(50u/ml、100u/ml、150u/ml和200u/ml)对稳定转染rhTPO受体(32D-MPL)的32D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得到rhTPO促进32D细胞增殖能力的最佳浓度;(2)将32D细胞分成4组:①空白对照组(32D细胞+正常FBS血清);②AA组(32D细胞+正常FBS血清+再障血清);③rhTPO对照组(32D细胞+正常FBS血清+rhTPO);④rhTPO组(32D细胞+正常FBS血清+再障血清+rhTPO);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成3组:①正常BMSC;②AA组(正常BMSC+AA血清);③rhTPO组(正常BMSC+AA血清+rhTPO),用CCK8法及台盼蓝染色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生长曲线;(3)用Annexin V-FITC标记各组32D细胞和大鼠BMSC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AnnexinV+/PI-比例,了解细胞凋亡情况;(4)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大鼠BMSC的细胞周期;(5)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L-2及促凋亡相关基因BAX以及基因Bcl-xl、c-myc的mRNA的表达;(6)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STAT3、STAT5、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L-2、促凋亡相关基因BAX及Bcl-xl、c-myc的蛋白表达;同样的方法检测不同组别的大鼠BMSC的c-MPL的蛋白表达。结果(1)经再障血清处理后的32D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显着抑制32D细胞增殖,加入rhTPO能降低细胞的凋亡率,促进32D细胞增殖,但rhTPO无法使其恢复到正常血清组细胞的增殖水平;(2)再障血清组32D细胞内的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高于正常血清组,STAT5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血清组;经rhTPO处理后再障血清组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下调,STAT5蛋白磷酸化水平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再障血清组32D细胞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L-2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经rh,IPO处理后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P<0.05);再障血清组32D细胞促凋亡基因BAX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上升,经rhTPO处理后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P<0.01);相对于正常血清组,rhTPO处理后正常血清组32D细胞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而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4)再障血清培养大鼠BMSC细胞,加rhTPO刺激后促进BMSC增殖及表面c-MPL的表达,并能抑制细胞凋亡,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32D细胞经再障血清处理后,凋亡率明显增加,加入rhTPO能逆转32D细胞的凋亡率,促进32D细胞增殖,但无法使再障血清组细胞恢复至正常血清组细胞增殖水平。(2)rhTPO作用于再障血清组32D细胞,可上调抗凋亡基因(Survivin、BCL-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下调促凋亡基因(BAX)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rhTPO可促进AA血清培养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c-MPL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第二部分 rhTPO联合激素及环孢素A治疗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20例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激素及环孢素对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H)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激素及环孢素联合rhTPO治疗20例成人IRH患者,以同期单用标准激素及环孢素方案的1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学反应及血小板恢复情况,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2周,rhTPO组患者血小板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6周,rhTPO组患者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rhTPO组患者脱离血小板输注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4周后,rhTPO组与对照组脱离血小板输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rhTPO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4周、6周红细胞输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8周的红细胞输注量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rhTPO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液学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rhTPO提高IRH的早期血液学反应率,加快血小板恢复,且安全性高。

鞠军亮,尹旭燕[7](2019)在《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患者,女,4岁,主因:他院诊断"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年半,咳嗽7 d。患儿出生时有缺氧,查血红蛋白低(具体不详),查血常规:HB 40 g/L,骨髓穿刺(髂前):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红系明显减低占5%,多为晚幼红细胞,粒系、巨核系统正常。行超声检查肝脾不大。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每2~3个月输血1单位支持治疗,口服中药(具体不详),出生时当地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予优甲乐治疗,检测甲状腺功能正常。患儿自发病以来,无明显消瘦,

杨真[8](2018)在《骨髓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 1、LC3B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TEL)及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LC3B表达水平,并研究再障中医证型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进一步探求自噬与AA发病的关系。并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与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表达的相关性,从而探究自噬与AA免疫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收集AA患者79例,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急痨髓枯证21例,肾阳虚证19例,肾阴虚证19例,肾阴阳两虚证20例。并收集24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做对照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检测患者与正常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探讨AA患者中医证型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并研究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之间的相关性。研究CAA、SAA患者端粒长度(TEL)与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D8+、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1.CAA患者与SAA患者端粒长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AA患者与SAA患者P62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CAA患者与SAA患者Beclin 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CAA患者与SAA患者LC3B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SAA患者较CAA患者LC3B mRNA的表达降低,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端粒长度在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急痨髓枯证患者端粒长度表达水平较肾阳虚证组降低,各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急劳髓枯证患者P62 mRNA的表达水平较肾阳虚证组升高,肾阴阳两虚证患者P62 mRNA的表达水平较肾阴虚证组升高,各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急痨髓枯证患者Beclin1、LC3B mRNA的表达水平较肾阳虚证组降低,各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3.端粒长度与P6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84,P<0.05),端粒长度与LC3B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315,P<0.05)。P62与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性(R=-0.365 R=-0.913,P<0.05)。4.CAA组较SAA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比低,CAA组较SAA组患者外周血CD8+%低,CAA组较SAA组患者外周血CD4+百分比与CD4+/CD8+比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端粒长度(TEL)表达与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百分比、CD4+百分比呈负相关性;P62 mRNA表达水平与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百分比、CD4+百分比之间呈正相关性;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与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百分比之间呈负相关性。结论:1.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LC3B及端粒均可参与AA的发病,且P62高表达、LC3B低表达可能与端粒长度具有相关性。2.端粒长度缩短在AA发病和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急劳髓枯组表达最低,急劳髓枯患者端粒损耗更多。3.P62在AA患者骨髓中表达增高,且在急痨髓枯组中表达最高,提示细胞内废物积累,自噬水平减低。Beclin1、LC3B在AA患者骨髓中低表达,急劳髓枯组中最低,提示自噬减低。4.端粒长度与P6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端粒长度与LC3B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62与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性。5.AA患者端粒长度(TEL)与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D8+、CD4+、T淋巴细胞有相关性。

朱华[9](2014)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抗HLA抗体对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目的:分析抗HLA抗体对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推动移植前抗体筛查--供体选择--预后评估--干预治疗--移植后随访的临床体系的建立,改善儿童再障移植的预后。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2年5月在我中心血液肿瘤科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1例重型再障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用免疫磁珠流式液相芯片技术对患者移植前血清样本进行抗HLA抗体筛查及初筛阳性样本的特异性抗体检测。结合患者临床信息及移植预后,分析抗体产生的高危因素及抗体与移植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抗HLA抗体在移植前再障患儿检出率为54.9%(28/51),其中5.9%(3/51)是供体特异性抗HLA抗体(DSHA)。抗HLA抗体阳性组患者与阴性组患者相比,5年生存率较低(78.6%vs 100%,P=0.021),治疗相关死亡率较高(21.4%vs0%,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LA-I类抗体阳性(P=0.024,RR 12.853,95%CI 1.397–118.234)与年龄>10岁(P=0.027,RR 31.046,95%CI1.482–650.187)是治疗相关死亡的高危因素。植入失败率在抗体阳性组、阴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11.1%vs 4.3%,P=0.614)。结论:移植前预存抗HLA抗体是影响儿童再障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后不良因素。再障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前必须进行抗HLA抗体的筛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移植预后。第二部分照射与非照射预处理方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选择性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影响的对比:META分析目的:比较含照射预处理方案及不含照射预处理方案对重型再障患者选择性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为临床优化预处理方案改善移植预后提供定量研究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和CBM数据库(2000-2014),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项临床观察性研究,包括照射组326个病例及非照射组345个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照射组的植入失败率与总体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非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2=97.1%;P<0.001,I2=63.9%)。小剂量照射组(200-400c Gy)植入失败率与总体生存率均低于非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2=97.2%;P=0.009,I2=47.9%)。儿童照射组与非照射组对比,植入失败率与总体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585,I2=0.0%;P=0.147,I2=35.5%)。结论:照射预处理(包括200-400c Gy小剂量照射)可降低再障选择性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风险,但患者总体生存率并未提高;临床移植医生必须结合其他植入失败的危险因素选择个体化最优治疗方案。儿童患者非照射组预后水平与照射组接近,推荐在儿童再障选择性供体移植使用非照射预处理方案;供受体HLA不全相合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风险较高,推荐使用含小剂量照射预处理方案,改善移植预后。

刘秀霞[10](2006)在《药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药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发病机制。方法:搜索药物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近10年间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许多药物能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同的药物其致病机制不同,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结论:药物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且病死率高,几乎是发病率的一半。

二、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
    中文摘要1
    ABSTRACT1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文摘要2
    ABSTRACT2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词表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题录
致谢和憧憬

(3)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对象
    1.1.2 方法
    1.1.3 诊断标准
1.2 结果
    1.2.1 临床一般特征
    1.2.2 血液学参数
    1.2.3 骨髓增生情况和外周血的联系
    1.2.4 病因学分析
    1.2.5 诊断分析
1.3 讨论
    1.3.1 临床特征分析
    1.3.2 病因谱分析
    1.3.3 探讨诊断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髓衰竭的病因学新知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联合免疫抑制疗法对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的远期临床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研究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5)先天性角化不良患者基因突变检测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对象与方法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先天性角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6)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造血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32D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作用及机制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结果
        一、rhTPO对32D细胞的作用
        二、rhTPO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rhTPO联合激素及环孢素A治疗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20例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引言
    病例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表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获奖与参加的项目
致谢

(7)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讨论

(8)骨髓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 1、LC3B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中医辩证分型标准
    四、纳入和排除出标准
实验研究
    一、实验试剂与仪器
        (一)主要试验耗材
        (二)主要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一)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提取
        (二)DNA及 RNA提取
        (三)总 DNA/RNA浓度测定
        (四)逆转录操作--cDNA 第一链合成
        (五)荧光定量RT-PCR反应
    三、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一、A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
        (一)AA患者P62 mRNA表达情况
        (二)AA患者Beclin1 mRNA表达情况
        (三)AA患者LC3B mRNA表达情况
        (四)AA患者端粒长度表达情况
    二、中医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
        (一)P62 在中医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mRNA表达情况
        (二)Beclin1 在中医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mRNA表达情况
        (三)LC3B在中医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mRNA表达情况
        (四)端粒长度在中医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表达情况
    三、端粒长度(TEL)与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四、CAA、SAA患者端粒长度(TEL)与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D8+、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研究
        (一)CAA、SAA患者外周血CD8+、CD4+、CD4+/CD8+淋巴细胞百分比情况
        (二)AA患者外周血CD8+、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端粒长度(TEL)、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讨论
    一、再障的中医历史沿革
        (一)再障中医病名的认识
        (二)中医对再障病因的认识
        (三)中医对再障病机的认识
        (四)再障的辩证论治
    二、现代医学对再障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一)造血干/祖细胞异常
        (二)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
        (三)机体免疫异常机制
        (四)遗传基因的异常表达
    三、细胞自噬与中医理论对细胞自噬的认识
        (一)细胞自噬
        (二)中医理论对细胞自噬的认识
    四、细胞自噬与再障发病机制
        (一)自噬与AA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关系
        (二)自噬与AA造血微环境异常的关系
        (三)自噬与AA免疫异常的关系
        (四)自噬与AA基因突变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A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端粒长度(TEL),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
        (二)AA中医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端粒长度、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
        (三)端粒长度(TEL)与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四)CAA、SAA患者端粒长度(TEL)与P62、Beclin1、LC3B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D8+、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发表文章

(9)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部分 抗HLA抗体对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抗体干预治疗一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病例报道)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照射与非照射预处理方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选择性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影响的对比:META分析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NEWCASTLE - 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 COHORT STUDIES
附录 2 博士期间论文

四、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1例疗效分析[J]. 张樱,杨栋林,张荣莉,翟卫华,庞爱明,何祎,姜尔烈,冯四洲,韩明哲.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06)
  • [2]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 张樱.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D]. 陈辉.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联合免疫抑制疗法对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的远期临床报告[D]. 陈洁洁.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先天性角化不良患者基因突变检测及文献回顾[D]. 刘思萌. 苏州大学, 2019(02)
  • [6]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造血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 钱娟. 苏州大学, 2019(04)
  • [7]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并文献复习[J]. 鞠军亮,尹旭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11)
  • [8]骨髓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 1、LC3B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杨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D]. 朱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5)
  • [10]药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J]. 刘秀霞.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6(01)

标签:;  ;  ;  ;  ;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