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物质富铁酵母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高生物质富铁酵母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一、高生物量富铁酵母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雷鹏[1](2020)在《微生物发酵对鲜姜汁抗氧化活性影响及混菌发酵生姜黄酒的条件优化》文中提出生姜,作为一种常见的香辛料,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中国被广泛种植。除了作为香辛料使用外,在医学上,生姜可用来治疗头痛、感冒、骨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生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除了淀粉、蛋白质、无机物等常见营养物质外,还包括一些具有特殊生物活性功能的物质,如姜烯酚、姜辣素、豆蔻醇等。因为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潜在保健因子,进行保健产品的生产。但是这些高生物活性成分在生姜中的含量不足0.1%,从而限制了生姜高附加值保健产品的研发。目前对于生姜活性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强烈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效率低,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而对于以微生物发酵转化生姜活性物质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随着人们对于保健产品需求的不断上涨,姜酒作为近些年来新型的保健酒受到大众欢迎。而市场上常见姜酒生产工艺主要是在基酒酿造后,向其中添鲜姜汁进行勾兑,或者是将生姜片投入酒中泡制而成,所得成品姜酒中生姜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富集程度低,滋味寡淡,限制了姜酒的销售。本实验分别选择酵母菌、根霉和曲霉这三类在传统酿造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三类微生物均在PDA培养基中进行接种与培养,并通过抑菌实验,选择合适料液比的鲜姜汁进行发酵,以微生物量、培养液p H、抗氧化活性等为指标,分析不同微生物对于鲜姜汁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分别选择姜汁添加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为自变量,以总抗氧化活性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BBD)实验分别确定酿酒酵母S.cerevisiae J12-7、米根霉R.oryaze MG1和米曲霉A.oryzae的最佳培养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上述三类微生物,制备成液体菌剂,按照传统黄酒发酵过程进行特型生姜黄酒的研制,分别通过Plackett-Burman(PB)实验、单因素实验与BBD实验确定黄酒发酵过程最佳参数。在完成特型生姜黄酒发酵基础上,为了使菌剂便于储存、运输和利用,进行特型生姜黄酒直投式复合干燥菌剂的研制。通过混料实验确定混合菌剂中各微生物最佳接种比例,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与BBD实验确定最佳干燥参数。主要结果如下:(1)在研究酵母菌对于鲜姜汁抗氧化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酿酒酵母S.cerevisiae J12-7展现出比较好的发酵潜力,总抗氧化活性为最高。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分析,发现发酵最佳条件是在20 m L PDA培养基中,加入400μL料液比为1:8的鲜姜汁,并接种1.51%的种子液,28.69℃下培养96 h,发酵后的鲜姜汁较对照组TAC(Total Antioxdant Capacity,总抗氧化活性)提高约2倍。(2)在研究根霉对于鲜姜汁抗氧化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米根霉R.oryaze MG1对于鲜姜汁活性物质的转化程度最高。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培养条件为20m L PDA培养基中,加入180μL料液比为1:8的鲜姜汁,接种1.91%的R.oryaze MG1孢子悬液,在26.49℃下恒温培养5 d,发酵后的鲜姜汁较发酵前TAC提高约1.64倍。(3)在研究曲霉对于鲜姜汁抗氧化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米曲霉A.oryaze对于鲜姜汁活性物质的转化程度最高。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分析,得出发酵最佳条件为20 m L PDA培养基中,加入228μL料液比为1:8的鲜姜汁,接种1.32%的A.oryaze孢子悬液,在26.18℃下恒温培养5 d,发酵后的鲜姜汁较发酵前TAC提高约1.34倍。(4)在特型生姜黄酒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对黄酒各主要指标与感官评定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原料、曲种、果汁与糖度,进行特型生姜黄酒的生产;通过PlackettBurman Design(PB)确定姜汁添加量、混菌接种量、前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四个因素为主要明显因素进行后续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与Box-Behnken Design(BBD)确定各因素最佳水平,即姜汁添加量(24.10 m L)、混菌接种量(1.00%)、前发酵温度(24.03℃)与发酵时间(26 d)。优化发酵后的特型生姜黄酒与优化前相比,外观色泽更为深沉,酒体醇厚,滋味较为柔和,酒精度低,更适合饮用。(5)在进行特型生姜黄酒直投式复合干燥菌剂的研制过程中,通过混料实验对发酵后黄酒进行理化指标与感官评定,对菌剂中四种主要微生物的最佳比例进行筛选,确定最终比例为S.cerevisiae J12-7:R.oryaze MG1:A.oryaze:A.niger 40120=0.3560:0.3000:0.1940:0.1500;通过单因素实验与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确定干燥实验条件为混菌接种量(630μL)、干燥温度(52.1℃)、干燥时间(11 h)。将菌剂投入生产后得到的特型生姜黄酒,色泽透亮,酒香浓郁,为生姜深加工产业与机械化黄酒的生产提供参考。

孙朝阳[2](2020)在《富硒酵母的诱变筛选及其富硒条件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富硒酵母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重要的人体有机硒补充剂,它来源于外源无机硒在生长过程中转化有机硒的酵母菌体,筛选出高水平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酵母菌株对富硒酵母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硒蛋白是富硒酵母中有机硒存在的一种主要形式,其含量不仅是衡量富硒酵母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且反映了酵母可以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能力。研究表明,硒代磷酸是硒蛋白合成的活性硒供体,由硒磷酸合酶(SPS)催化生成,该酶是硒蛋白合成的限速酶。鉴于SPS活性对H2O2的不耐受性,本论文将以H2O2为选择压力进行富硒酵母菌株的诱变筛选,并对诱变菌株的富硒培养条件进行分析。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酿酒酵母为起始菌株,叠氮化钠为诱变剂,H2O2为选择压力,经诱变、初筛、复筛,获得两株富硒水平高的菌株HXS-01和HXS-02。菌株HXS-01和HXS-02,经过48 h摇瓶富硒培养后,它们的总硒和产率分别比出发菌株高3.4?3.7倍和2.9?3.2倍,有机硒含量及产率分别比出发菌株高3.7?4.0倍和3.1?3.5倍,且以菌株HXS-02的富硒能力更高,其总硒含量和产率分别为2303.97μg/g和7 945.19μg/L,有机硒占总硒的百分比超过97%。(2)富硒菌株具有稳定的高富硒能力、高SPS活性和高硒蛋白含量。菌株HXS-01和HXS-02经连续6次传代后它们的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总硒产率、有机硒产率为出发菌株的3.9?5.2倍,表现出稳定的的富富硒和高转化有机硒的能力,且它们的硒磷酸合成酶活性和蛋白硒含量均显着高于出发菌株,SPS活性是出发菌株的1.7?2.1倍,菌体蛋白硒含量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9倍和2.1倍。(3)初步确定了富硒菌株的富硒条件。在培养温度为28℃、转速为180r/min、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50 m L/250m L的条件下,亚硒酸钠的最佳添加时间和浓度为8 h和62.5μg/m L,最佳富硒培养时间为24 h;果糖、还原性谷胱甘肽、还原型辅酶Ⅱ对菌株HXS-02的总硒含量及产率、有机硒硒含量及产率有促进作用,三者适合的浓度分别是6 g/L、26 mmol/L和0.20 mmol/L。综上所述,以H2O2为选择压力可以有效筛选出富集有机硒能力高的酵母菌株,获得的富硒菌株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可以高水平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SPS活性分析和硒蛋白含量测定表明,耐H2O2的菌株具有高的SPS活性,而高SPS活性的菌株可能赋予了菌株具有高水平富集、转化无机硒为有机硒的能力。

屠晓玮[3](2019)在《产耐热尿酸氧化酶菌株的筛选、产酶优化与酶学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尿酸氧化酶(Urate oxidase,UOX)在嘌呤代谢路径中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够氧化尿酸生成尿囊素,尿囊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尿酸的5-10倍,能够大大降低生物体内尿酸的含量。在大部分生物、微生物中,都有尿酸氧化酶存在,然而人、猿等灵长类等动物的尿酸氧化酶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突变,使机体缺乏有生物活性的尿酸氧化酶基因,而使尿酸成为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然而体内尿酸浓度长期处于过高的水平就会引发人体内高尿酸血症并加剧很多疾病,如痛风、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等。尿酸氧化酶可以用于临床治疗,肾脏对尿囊素具有高效的排泄能力,从而减少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损伤以及并发症。尿酸氧化酶还可以利用尿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测定血尿酸含量。但其产酶能力和耐热性仍制约着尿酸氧化酶的广泛使用。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液氮冻融法,将细胞冻结后再融化,增加细胞的通透性,建立胞内尿酸氧化酶快速提取方法。相比常用的超声波破碎法每次只能提取一个样品,此方法可以对多个样品进行同时提取。超声波破碎提取时间为30 min,液氮冻融法提取时间为1 min,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且提取量小,符合快速筛选中样品量小的要求。利用尿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测定血尿酸含量进行快速筛选。相比常规方法,该方法通过生成红色醌亚胺的量测定酶活,呈色深浅反映尿酸浓度高低,更为直观。进行相对酶活的一致性验证,证明了快速提取方法和快速检测法对于筛选的有效性,可用于尿酸氧化酶高通量筛选。2.通过透明圈法进行初筛,再利用高通量筛选法筛选出具有耐热性质的尿酸氧化酶。从132株酵母中筛选出产耐热尿酸氧化酶的菌株CU1。再将该菌株作为出发菌,从利用254 nm的紫外线对菌株进行诱变得到菌株CUM09。出发菌株经70℃处理30 min后保留86.01%酶活性,CUM09的菌株经70℃处理30 min后保留88.89%酶活性。该热处理条件下,CUM09产尿酸氧化酶酶活性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88%。3.对产朊假丝酵母菌株CUM09进行产酶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最佳产酶条件为发酵温度28℃,pH8.5,接种量为2.5%,以麦芽汁为碳源氮源培养条件下,利用尿酸作为底物,培养16 h产酶量达到最大,酶活为1249.50 U/mL,比初始条件提高了56.58%。4.研究了产朊假丝酵母CUM09尿酸氧化酶的酶学性质,探讨了酶的最适反应温度、酶的最适反应pH、米氏常数Km值以及酶对温度的热稳定性。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8.5,米氏常数Km值为36.1μmol/L。70℃下保温30 min,酶活力保持80%以上。

贺莹,赵建英,母焱楠[4](2017)在《响应面法优化富硒酵母的营养条件优化》文中研究指明试验所用酵母菌种是经过诱变在实验室保存的富硒酵母的菌种,经过活化,对富硒酵母的营养条件优化进行优化,选取了3个主要因素,采用响应面法,以富硒酵母生物量和其富硒能力为响应值,经过优化后富硒酵母的培养基组成及比例为:碳源选用蔗糖,浓度为6.07%,氮源选用等比例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作为复合氮源,浓度为2.03%,无机盐选用硫酸亚铁,浓度为0.137%。经培养验证,最终获得的酵母生物量为17.534 2 g/L,富硒能力为1 420μg/g。比原始菌株生物量提高23.4%,富硒能力提高41.3%。

李慧英[5](2014)在《蛹虫草富铁液体深层发酵研究》文中认为蛹虫草被证明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铁元素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开展蛹虫草富铁研究对蛹虫草附加功能产品的开发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论文从蛹虫草富铁的耐铁特性、液体深层摇瓶发酵条件和发酵罐发酵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蛹虫草耐铁实验,确定蛹虫草菌丝耐受铁的浓度范围为0~1.6 g/L。进而,在发酵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铁,以生物量和富集铁为考察指标,得出富铁蛹虫草最佳添加铁的浓度为0.06 g/L。在发酵液中添加0.06 g/L铁,考察蛹虫草菌丝体粉中残铁、吸附铁和吸收铁的关系,实验证明吸附在蛹虫草菌丝体表的铁和对照菌丝体中的铁都很少,不到添加铁的1%,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富集铁只需检测菌丝体粉中的铁含量即可。通过考察添加浓度为0.06g/L铁的富铁蛹虫草的生长曲线,得出菌株培养72h达到最大生物量和次高富集铁。本研究设计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实验,确定富铁蛹虫草摇瓶发酵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每升发酵液中加入大豆粉35g、蔗糖30g、KH2PO4 1.5g、MgS04 1.5g、硫胺素5×10-5g、7H2O·FeSO40.3 g。最佳培养条件为:pH6,温度设置为26℃,发酵72 h,接种量5%,装液量100 mL/250 mL三角瓶。在此发酵条件下,测得富铁蛹虫草生物量为 18.93 g/L,富集铁为 16.01 mg/g。最后,在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下进行富铁蛹虫草50 L发酵罐发酵,结果显示,蛹虫草的生物量和富集铁量都高于摇瓶发酵,生物量高达26.3 1 g/L,富集铁为16.4 8 mg/g。此时,富铁蛹虫草发酵罐发酵条件为:每升发酵液中添加大豆粉35 g、蔗糖30 g、KH2P04 1.5 g、MgSO41.5 g、硫胺素5×10-5g、7H20·FeS04 0.3 g,装液量40%,接种量2%,通气量0.9 m3/h,起始pH为6,在26℃条件下培养5天。与摇瓶发酵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气量为0.9 m3/h,发酵时间延长至5天。该结论为蛹虫草富铁大规模培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彭轶楠[6](2013)在《有机结合铁锌转化菌种的筛选鉴定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和锌都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微量元素,与很多基础性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缺铁会引起人及动物缺铁性贫血;缺锌会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免疫力低下及一些其他相关疾病。通过微生物转化,尤其是利用酿酒酵母转化可获得结合态的有机铁、有机锌,并具有低毒和高吸收利用率的特性,但是利用酵母转化,存在转化效率低,且遗传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本实验从自然环境中筛出选具有高富集铁、锌能力的菌株进行研究。1、本实验采用含有高浓度铁、锌的培养基,通过逐步增加铁、锌浓度的方法,最终获得了高富集铁菌株BY-1109,其耐铁量为10000mg/L,细胞铁富集量达10.23mg/g干重,和高富集锌菌株LZ-1108,其耐锌量为8000mg/L,细胞锌富集量达6.7mg/g干重。2、实验对高富集铁、高富集锌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高富集铁菌株与已发表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的18s rDNA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初步鉴定该菌为红酵母(Rhodotorula),其形态学与该属相符。该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为:pH7.0在含有铁离子浓度为8000mg/L的YPD培养基中30℃培养72h。高富集锌菌株其与已发表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18s rDNA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初步鉴定为镰刀菌属(Fusarium),且形态学鉴定及生理生化特性均与该属相符。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pH7.0在含锌离子浓度为6000mg/L的PDA培养基中28℃培养72h。实验结果还发现,高富集铁菌株BY-1109可以在以肌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该特点与红酵母属不符,这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该菌是否为红酵母属的一个变种或者是一个新种。3、实验分析了高富集铁菌株将无机铁转化成有机铁及铁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和结合状态。实验结果表明:生长在加有硫酸亚铁培养基中的高富集锌菌株,其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线粒体和胞质溶胶的铁含量明显高于生长在对照培养基的菌株,细胞壁、细胞膜和胞质溶胶的铁含量尤其高。说明铁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壁、细胞膜和胞质溶胶,并与之结合形成有机态铁。4、实验研究了高富集铁、高富集锌菌株的生物利用度。将高富集铁、高富集锌菌株分别以10mg/Kg的剂量对大鼠进行灌胃,测定其生物利用度。实验结果表明:经高富集铁菌株灌胃后,大鼠的血药浓度在48.07min的时候达到峰值,最大铁浓度为901.27±63.73μg/mL;经高富集锌菌株口服灌胃后,大鼠的血药浓度在14.04min的时候达到峰值,最大锌浓度为23.72±4.47μg/mL。口服高富集铁、高富集锌菌株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0%和189%。

石俊[7](2013)在《富硒酵母生产工艺优化及酵母多糖抗PCV2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硒是人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生物学功能;酵母多糖是酵母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约占细胞壁干重的80%,其和硒一样也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等,同时还具有吸附毒素、抗辐射等作用。富硒酵母既含有大量的有机硒(相对于无机硒,具有毒性低、利用率高以及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同时还有许多酵母多糖,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动物的健康。本试验通过摇瓶试验得出富硒酵母生产的最佳发酵条件,再利用得出的最佳发酵条件上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优化硒源和营养源的流加速度,最终生产出低成本的富硒酵母。同时,研究酵母多糖抗PCV2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为富硒酵母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1富硒酵母生产的摇瓶试验本试验通过摇瓶发酵试验对发酵液配方和pH进行优化,并观察分批补硒和分批补加营养对富硒酵母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液的最佳配方为葡萄糖90g/L、尿素3g/L、玉米浆干粉11g/L;最佳初始pH为5;与一次性添加相比,分批补硒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且在5h、9h、13h时分批添加,生物量可达最佳;在对数生长晚期开始分批补加营养可以进一步提高富硒酵母的生物量,最终生物量可达9.8g/L,单位硒含量接近1700μg/g,硒转化率72.1%。试验2富硒酵母发酵罐扩大培养本试验把经摇瓶试验得到的最优发酵条件应用到发酵罐上,同时采用硒源和营养源流加的方式进行扩大培养。先以不同的恒定流速流加补充培养基,经三次恒流发现,最终生物量可以达到较高值,但是单位硒含量和硒转化率仍然较低,于是,在不同硒浓度条件下进行变速流加,最终发现在中等浓度硒条件下进行变速流加是生物量和单位硒含量达到理想值。生物量达43.76g/L,单位硒含量为1272.45μg/g,硒转化率为66.8%。试验3酵母多糖的抗PCV2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本试验先用MTT法得出酵母多糖对PK-1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再观察在PK-15细胞上酵母多糖对PCV2的抑制及直接杀伤作用,最后探讨了酵母多糖对PCV2黏附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酵母多糖对PK-15的最大安全浓度为125μg/mL;酵母多糖具有抗PCV2作用,其作用机理为抑制PCV2黏附细胞且能够直接杀伤PCV2。

胡淑娟[8](2012)在《复合诱变筛选制备富有机铁啤酒与牦牛肽活性成分初步研究》文中指出铁是人体需要量最大,而又最易发生代谢障碍的微量元素,目前微量元素啤酒保健作用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但是我国啤酒品种仍过于单一,高品质啤酒基本无市场占有。本研究利用经过诱变处理后的啤酒酵母,转化获得有机微量元素铁并添加啤酒,以期获得富有机铁保健啤酒。据《本草纲目》载:“牛角,酸咸、清凉、无毒”,主治:治惊痫,热毒,诸血病;具有清心,解热,镇静,镇痉。牦牛角是珍贵的藏药材之一,在藏区被长期用于发热解痉的诊疗,但是牦牛角解热镇痛的物质基础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牦牛角解热镇痛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为获得一种新的解热镇痛类蛋白类多肽药物提供研究资料。本论文主要的内容包括:1.耐高铁菌株的复合诱变由本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的啤酒酵母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DES-γCo60(紫外-硫酸二乙酯-γCo60)进行物理化学复合诱变,通过平板法进行初筛和复筛后,最终获得一株耐铁量较出发菌株高的菌株且生物性状稳定的菌株;2.Fe2SO4(硫酸亚铁)和抗氧化剂(Vc)的混合流加培养及发酵工艺优化为了防止发酵过程中Fe2SO4的氧化本实验采取抗氧化剂和Fe2SO4的混合流加。通过菌种生长和菌株对铁的富集量因素的筛选研究来确定最佳的抗氧化剂浓度及流加工艺,并讨论了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pH值等发酵工艺参数对菌体生长。实验最终获得最佳的流加工艺:抗氧化剂的最佳浓度为10%,流加工艺为:抗氧化剂在发酵初期直接加入Fe2SO4分批加入,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0%,pH5.5,发酵温度30℃。3.富有机铁啤酒的制备收集菌体采用反复冻融使其破壁获得有机铁并将其添加至啤酒中制得有机铁啤酒,实验后期测定有机铁啤酒的理化特性及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无机铁添加具有铁腥味影响口感且不易吸收的缺点,通过稳定性的研究发现有机在长期保存中亚铁的含量无损失且啤酒中无沉淀出现。成功制得了有机铁含量为3mg/L,符合饮用标准的有机铁保健啤酒。4:采用西部特有藏药材牦牛角为原料,粉碎热提取得粗品,采用皮下酵母注射法建立小鼠发热模型,热板法评价解热活性,并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评价镇痛活性,结果显示牦牛肽粗提物的痛阈值在50%以上具有镇痛活性。样品透析后的热板法活性提示,样品的活性主要生物大分子。5:分别采用酸碱提取,分步盐析,非变性电泳,膜分离,分子筛层析(S-300),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DEAE)等方法进行热提液中活性成分的分离,并跟踪分离产物的解热镇痛活性。最终确定牦牛活性肽为小于30Kd的小肽,并确定了初步的分离方案,为进一步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了技术资料。

张海波,张彦,杜支红[9](2009)在《富微量元素酵母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微量元素在维持生命的正常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参与多种生化代谢,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直接影响[12]。它们是构成金属酶的必需成分,如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中的硒,

张春玲,翟明昌[10](2009)在《富铁酵母及其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酵母菌富铁培养的最佳条件为:Fe2+添加浓度为100mg/L、接种量10%、培养时间为60h,pH值为6.0。对所富集铁形态的初步分析表明有机铁含量为68.5%,并将富铁酵母菌以3.0%的添加量应用于面包生产中,效果较好。

二、高生物量富铁酵母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生物量富铁酵母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微生物发酵对鲜姜汁抗氧化活性影响及混菌发酵生姜黄酒的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姜中的活性物质及功效
    1.2 微生物发酵在食品中的应用
    1.3 微生物发酵菌剂的研究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主要研究内容
2 酵母菌发酵对鲜姜汁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鲜姜汁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2.3.2 不同酵母菌株发酵鲜姜汁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2.3.3 S.cerevisiae J12-7 发酵鲜姜汁的单因素实验
        2.3.4 S.cerevisiae J12-7 发酵鲜姜汁的响应面优化
    2.4 本章小结
3 根霉发酵对鲜姜汁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鲜姜汁对根霉生长的影响
        3.3.2 不同根霉发酵鲜姜汁抗氧化活性比较
        3.3.3 R.oryaze MG1 发酵鲜姜汁的单因素实验
        3.3.4 R.oryaze MG1 发酵鲜姜汁的响应面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曲霉发酵对鲜姜汁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鲜姜汁对曲霉生长的影响
        4.3.2 不同曲霉菌株发酵鲜姜汁抗氧化活性比较
        4.3.3 A.oryaze发酵鲜姜汁的单因素实验
        4.3.4 A.oryaze发酵鲜姜汁的响应面优化
    4.4 本章小结
5 特型生姜黄酒的制备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原料发酵对于特型生姜黄酒检测指标的影响
        5.3.2 不同曲种发酵对于特型生姜黄酒检测指标的影响
        5.3.3 不同果汁发酵对于特型生姜黄酒检测指标的影响
        5.3.4 不同糖度发酵对于特型生姜黄酒检测指标的影响
        5.3.5 特型生姜黄酒发酵条件的PB实验设计
        5.3.6 特型生姜黄酒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实验设计
        5.3.7 特型生姜黄酒发酵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5.4 本章小结
6 特型生姜黄酒直投式复合干燥菌剂的研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6.2.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特型生姜黄酒液体菌剂制备的混料实验设计
        6.3.2 特型生姜黄酒菌剂干燥条件的单因素实验设计
        6.3.3 特型生姜黄酒菌剂干燥条件的响应面实验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写说明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富硒酵母的诱变筛选及其富硒条件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简表
一 文献综述
    1.1 硒及其分布
    1.2 硒与人体健康
    1.3 富硒酵母的筛选
    1.4 富硒酵母的发酵生产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二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2.3 主要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酵母菌诱变与筛选方法
        2.4.2 富硒酵母的生物量及硒含量测定方法
        2.4.3 酵母的硒磷酸合成酶活性测定方法
        2.4.4 酵母硒蛋白的制备方法
        2.4.5 酵母菌富硒发酵条件的分析
        2.4.6 统计分析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3.1 菌种的诱变筛选
        3.1.1 出发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
        3.1.2 叠氮化钠和过氧化氢处理条件的确定
        3.1.3 菌株筛选及耐受性
    3.2 菌种的特性
        3.2.1 菌株性质
        3.2.2 菌株富硒能力稳定性研究
        3.2.3 富硒酵母菌株的硒磷酸合成酶活性分析
    3.3 诱变菌种的富硒条件分析
        3.3.1 诱变菌种生长和富硒的的时间动态
        3.3.2 硒添加时间对诱变菌株生长和富硒的影响
        3.3.3 硒添加浓度对诱变菌株生长和富硒的影响
        3.3.4 添加62.5μg/mL亚硒酸钠时诱变菌株生长与富硒的时间动态
        3.3.5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诱变菌株生长和富硒的影响
        3.3.6 还原型辅酶Ⅱ对诱变菌株生长和富硒的影响
        3.3.7 果糖对诱变菌株生长和富硒的影响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产耐热尿酸氧化酶菌株的筛选、产酶优化与酶学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尿酸
        1.1.1 尿酸的简介
        1.1.2 尿酸的代谢
        1.1.3 尿酸代谢异常的相关疾病
    1.2 尿酸氧化酶
        1.2.1 尿酸氧化酶的简介
        1.2.2 尿酸氧化酶的应用
    1.3 尿酸氧化酶的研究概况
        1.3.1 尿酸氧化酶的来源
        1.3.2 产朊假丝酵母菌产尿酸氧化酶粗提的研究进展
        1.3.3 尿酸氧化酶热稳定性的研究概况
    1.4 诱变育种技术
        1.4.1 物理诱变育种
        1.4.2 化学诱变育种
    1.5 酵母破壁技术
        1.5.1 碱处理法
        1.5.2 表面活性剂
        1.5.3 盐法
        1.5.4 酶法
        1.5.5 机械法
        1.5.6 冻融法
    1.6 高通量筛选技术及筛选原理
        1.6.1 高通量筛选技术
        1.6.2 尿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耐热尿酸氧化酶快速检测、菌株的筛选及诱变育种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菌株
        2.2.2 培养基及其配制方法
        2.2.3 试剂
        2.2.4 溶液及配制方法
        2.2.5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尿酸氧化酶的提取与测定
        2.3.2 产耐热尿酸氧化酶菌株的筛选及诱变育种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尿酸氧化酶的提取与测定
        2.4.2 产耐热尿酸氧化酶菌株的筛选及诱变育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产耐热尿酸氧化酶菌株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菌株
        3.2.2 培养基
        3.2.3 试剂
        3.2.4 溶液及配制方法
        3.2.5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发酵产酶单因素优化条件
        3.3.2发酵产酶的正交优化实验
    3.4 实验结果及讨论
        3.4.1 单因素结果
        3.4.2 正交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耐热尿酸氧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菌株
        4.2.2 培养基
        4.2.3 试剂
        4.2.4 溶液及配制方法
        4.2.5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粗酶液制备
        4.3.2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4.3.3 热稳定性
    4.4 实验结果及讨论
        4.4.1 最适反应温度
        4.4.2 最适反应pH
        4.4.3 不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4.4.4 热稳定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响应面法优化富硒酵母的营养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3.1 工艺流程
        1.3.2 操作要点
    1.4 单因素试验
        1.4.1 不同碳源对酵母的硒含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1.4.2 不同氮源对酵母硒含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1.4.3 不同无机盐对酵母菌中含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1.5 响应面法优化营养条件
    1.6 富硒酵母生物量的测定
    1.7 富硒酵母中硒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碳源对酵母的硒含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2.2不同氮源对酵母硒含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2.3不同无机盐对酵母菌中含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2.4 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配方的结果与分析
        2.4.1 试验设计方案及结果
        2.4.2 建立模型方程及显着性检验
    2.5 富硒酵母最优营养条件的验证
3 结论

(5)蛹虫草富铁液体深层发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蛹虫草的研究进展
        1.1.1 蛹虫草的生物学特征
        1.1.2 功效成分及生理功能
        1.1.3 人工培育现状
    1.2 铁与人类健康
        1.2.1 人体铁元素简介
        1.2.2 铁的生物学功能
        1.2.3 铁与人类疾病
    1.3 富铁产品开发现状
        1.3.1 人体中铁的来源
        1.3.2 富铁产品开发现状
    1.4 立题目的及意义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蛹虫草耐铁特征研究
    2.1 材料
        2.1.1 菌种
        2.1.2 培养基配方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蛹虫草培养
        2.2.2 蛹虫草富铁驯化及蛹虫草平板耐铁培养
        2.2.3 富铁蛹虫草菌丝干重(生物量)的测定及菌丝体粉的制备
        2.2.4 菌丝铁含量测定
        2.2.5 数据显着性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蛹虫草富铁驯化及蛹虫草平板耐铁培养
        2.3.2 铁的标准曲线
        2.3.3 蛹虫草富铁效果考察指标探讨
        2.3.4 蛹虫草耐铁特征实验
        2.3.5 蛹虫草生长曲线实验
    2.4 结论
第三章 富铁蛹虫草摇瓶发酵条件研究
    3.1 材料
        3.1.1 菌种
        3.1.2 培养基
        3.1.3 主要试剂
        3.1.4 主要设备
    3.2 方法
        3.2.1 蛹虫草培养
        3.2.2 富铁蛹虫草菌丝干重(生物量)的测定及菌丝体粉的制备
        3.2.3 蛹虫草菌丝体粉铁含量测定
        3.2.4 单因素试验
        3.2.5 多因素正交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碳源的影响
        3.3.2 氮源的影响
        3.3.3 温度的影响
        3.3.4 接种量的影响
        3.3.5 装液量的影响
        3.3.6 初始pH的影响
        3.3.7 多因素正交试验
        3.3.8 蛹虫草菌丝生长与富铁最佳条件
    3.4 结论
第四章 蛹虫草发酵罐富铁培养
    4.1 材料
        4.1.1 菌种
        4.1.2 培养基
        4.1.3 主要试剂
        4.1.4 主要设备
    4.2 方法
        4.2.1 蛹虫草富铁菌种培养
        4.2.2 蛹虫草生物量
        4.2.3 蛹虫草菌丝体粉铁含量测定
        4.2.4 优化发酵罐通气量
        4.2.5 优化发酵罐发酵时间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优化发酵罐通气量
        4.3.2 优化发酵罐发酵时间
    4.4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6)有机结合铁锌转化菌种的筛选鉴定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铁、锌营养剂研究概况
        1.1.1 铁、锌营养概述
        1.1.2 铁、锌缺乏的临床表现及其生理功能
        1.1.3 铁、锌的吸收及代谢
        1.1.4 铁、锌营养强化剂的研究现状
    1.2 微生物对微量元素的富集
        1.2.1 微生物富集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
        1.2.2 富集微量元素常用的菌种
        1.2.3 微生物富集微量元素的研究进展
    1.3 微量元素吸收的研究方法
        1.3.1 微量元素铁、锌可用率评估原理
        1.3.2 生物利用度
        1.3.3 铁、锌补剂生物利用度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高富集铁菌种选育与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样品
        2.2.2 主要试剂
        2.2.3 培养基
        2.2.4 主要仪器
        2.2.5 溶液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富铁菌种初筛
        2.3.2 富铁菌种复筛
        2.3.3 确定最佳铁离子浓度
        2.3.4 富铁菌种鉴定
        2.3.5 富铁菌株细胞中铁的分布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富铁菌株的筛选
        2.4.2 最佳铁离子浓度的确定
        2.4.3 富铁菌株形态学特征鉴定结果
        2.4.4 菌株18s rDNA序列测定结果
        2.4.5 系统分类分析
        2.4.6 富铁菌株最适生长条件的优化
        2.4.7 富铁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分析
        2.4.8 富铁菌株细胞中铁的分布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高富集锌菌种选育与鉴定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样品
        3.2.2 主要试剂
        3.2.3 培养基
        3.2.4 主要仪器
        3.2.5 溶液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富锌菌种初筛
        3.3.2 富锌菌种复筛
        3.3.3 最佳锌离子浓度的确定
        3.3.4 富锌菌种鉴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筛选获得富锌菌株
        3.4.2 最佳锌离子浓度的确定
        2.4.3 富锌菌株形态学特征鉴定结果
        3.4.4 菌株18s rDNA序列测定结果
        3.4.5 系统分类分析
        3.4.6 富锌菌株最适生长条件筛选
        3.4.7 富锌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
        3.4.8 富锌菌种同时富集铁、锌能力的测定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富铁、锌菌株生物利用度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样品
        4.2.2 实验动物
        4.2.3 主要试剂
        4.2.4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全血中铁、锌离子测定方法
        4.3.2 富铁、锌菌株的制备
        4.3.3 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
    4.4 结果与分析
        4.4.1 铁离子含量的标准曲线的建立
        4.4.2 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测定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富硒酵母生产工艺优化及酵母多糖抗PCV2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微量元素硒及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1 硒在动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2 硒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3 硒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代谢
        4 硒的生物学功能
        4.1 硒的抗氧化功能
        4.2 硒对免疫的作用
        4.3 硒对繁殖机能的影响
        4.4 硒与基础代谢
        4.5 硒与内分泌激素
        4.6 硒对肿瘤的作用
        4.7 硒的其他作用
        5 硒中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富硒酵母和酵母多糖的研究进展
        1 富硒酵母的研究进展
        1.1 富硒酵母的菌种
        1.2 酵母富硒机制
        1.3 富硒酵母的优势
        1.4 富硒酵母的生产
        1.5 富硒酵母研究现状
        2 酵母多糖的研究进展
        2.1 酵母多糖的组成和结构
        2.2 酵母多糖的生物学功能
        2.3 酵母多糖的生产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三章 富硒酵母生产的摇瓶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硒转化率公式的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的优化
        2.2 初始pH的优化
        2.3 生长曲线的测定
        2.4 硒添加量的优化
        2.5 分批补硒
        2.6 分批补加营养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富硒酵母发酵罐扩大培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恒速流加
        2.2 变速流加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酵母多糖抗PCV2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培养和病毒传代
        1.2 试剂材料
        1.3 MTT法测酵母多糖对PK-15细胞的毒性作用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猪圆环病毒2型DNA拷贝数
        1.5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PCV2感染阳性细胞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酵母多糖对PK-15细胞的毒性作用
        2.2 酵母多糖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2.3 酵母多糖对PCV2的直接杀伤作用
        2.4 酵母多糖抑制PCV2吸附细胞的作用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8)复合诱变筛选制备富有机铁啤酒与牦牛肽活性成分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富有机铁啤酒的制备
        1.1.1 补铁剂的研究状况
        1.1.2 富铁酵母的研究概况
        1.1.3 保健啤酒
    1.2 牦牛肽活性的初步研究
        1.2.1 解热镇痛药物的研究进展
        1.2.2 大宗藏药材牦牛角的研究现状
    1.3 项目的研究意义
第2章 紫外-化学-γCo60复合诱变选育高耐铁富铁酵母
    2.1 实验材料
        2.1.1 出发菌株菌种
        2.1.2 主要培养基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主要实验试剂
        2.1.5 主要试剂的配置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的活化
        2.2.2 菌体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2.2.3 酵母菌体最佳诱变时间的确定
        2.2.4 酵母对铁的初始耐受量评价
        2.2.5 测定菌体沉淀中的亚铁含量的测定
        2.2.6 菌种的复合诱变
        2.2.7 发酵工艺的优化
        2.2.8 富有机铁啤酒的制备
        2.2.9 富有机铁啤酒的稳定性考察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富铁酵母最佳诱变时间的确定
        2.3.2 酵母对铁耐受量的测定
        2.3.3 FAAS 法测定菌体铁富集量
        2.3.4 化学诱变
        2.3.5 紫外诱变
        2.3.6 γCo60筛选
        2.3.7 发酵工艺研究
        2.3.8 抗氧化剂及亚铁的流加配合发酵
        2.3.9 富铁啤酒感官及理化特性评价结果
        2.3.10 富铁啤酒稳定性考察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牦牛肽解热镇痛活性的确证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
        3.1.2 主要的仪器设备
        3.1.3 主要的试剂
        3.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3.2 实验方法
        3.2.1 牦牛肽热提液的制备
        3.2.2 热板法测定牦牛肽粗提物活性的测定
        3.2.3 醋酸扭体法测定牛肽粗提物活性的测定
        3.2.4 牦牛肽热提液的解热活性评价
        3.2.5 透析后藏药牦牛肽粗提物的解热实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热板法测定牦牛肽粗提液的镇痛活性
        3.3.2 醋酸扭体法测定牦牛肽粗提物的活性
        3.3.3 牦牛角热提液解热活性评价
    3.4 讨论
    3.5 结论
第4章 牦牛肽的分离纯化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样品
        4.1.2 实验试剂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活性肽的粗分离
        4.2.2 活性肽的精细分离(柱层析分离)
        4.2.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鉴定样品的纯度
    4.4 实验结果
    4.5 讨论
    4.6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9)富微量元素酵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富硒酵母
富锌酵母
富铬酵母
富铁酵母
结语

(10)富铁酵母及其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原料及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酵母富铁工艺流程
        1.2.2 高铁面包的工艺流程高铁酵母↓
        1.2.3 生物量的测定[6]
        1.2.4 含铁量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铁源的确定
    2.2 Fe2+添加浓度的选择
    2.3 接种量的确定
    2.4 培养时间的确定
    2.5 起始pH值的确定
    2.6 富集条件的优化
    2.7 酵母富集铁存在形式的初步确定
    2.8 富铁酵母在面包中添加量的确定
3 结论

四、高生物量富铁酵母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微生物发酵对鲜姜汁抗氧化活性影响及混菌发酵生姜黄酒的条件优化[D]. 杨雷鹏.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8)
  • [2]富硒酵母的诱变筛选及其富硒条件的分析[D]. 孙朝阳.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3]产耐热尿酸氧化酶菌株的筛选、产酶优化与酶学性质研究[D]. 屠晓玮.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4]响应面法优化富硒酵母的营养条件优化[J]. 贺莹,赵建英,母焱楠. 食品工业, 2017(12)
  • [5]蛹虫草富铁液体深层发酵研究[D]. 李慧英.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5)
  • [6]有机结合铁锌转化菌种的筛选鉴定及其药理活性研究[D]. 彭轶楠. 兰州理工大学, 2013(06)
  • [7]富硒酵母生产工艺优化及酵母多糖抗PCV2作用的研究[D]. 石俊.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9)
  • [8]复合诱变筛选制备富有机铁啤酒与牦牛肽活性成分初步研究[D]. 胡淑娟. 兰州理工大学, 2012(07)
  • [9]富微量元素酵母研究进展[J]. 张海波,张彦,杜支红.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9(22)
  • [10]富铁酵母及其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J]. 张春玲,翟明昌. 中国酿造, 2009(06)

标签:;  ;  ;  ;  

高生物质富铁酵母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