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荔枝结核螨种群动态研究

大田荔枝结核螨种群动态研究

一、荔枝瘤瘿螨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庆岩[1](2019)在《新纪录种安德森钝绥螨对不同猎物的捕食评价》文中提出本文调查鉴定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野生枸杞地植绥螨种类,比较评价了新纪录种安德森钝绥螨(Amblyseius andersoni Chant)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eae Koch)、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idius)的取食能力、捕食喜好性,同时还探索了安德森钝绥螨对枸杞瘿螨(Aceria palida Keifer)成的捕食功能反应,以了解安德森钝绥螨对各种害虫的捕食潜力,并建立了安德森钝绥螨取食6种食物(枸杞瘿螨成螨、枸杞瘿瘤、二斑叶螨、烟粉虱、杨树花粉、油松花粉)的生命表,为今后安德森钝绥螨替代食物的选择及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记录了巴彦淖市野生枸杞地新发现植绥螨3属4种,分别为安德森钝绥螨、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新小皱新小绥螨(N.neoreticuloides Liang etHu)和拟普通真绥螨(Euseius subplebeius WuetLi),其中安德森钝绥螨为我国新纪录种;巴氏新小绥螨己被记述过并且为本地区的优势种。(2)安德森钝绥螨雌成螨以二斑叶螨、烟粉虱为食物的捕食量表明:在25℃、湿度为75%±5%的实验条件下,安德森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幼螨的日均捕食量最大,为11.43±0.18头,对卵的日均捕食量次之,为9.61±0.24粒;安德森钝绥螨雌成对烟粉虱1龄若虫的日均捕食量最大,为7.36±0.57头,对烟粉虱2龄若虫捕食量次之,为6.15±0.54头。(3)安德森钝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和二斑叶螨的不同虫态的捕食喜好性表明:安德森钝绥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幼螨的捕食偏好显着优于对若螨的捕食偏好(F2,57=6.287,P<0.001),对幼螨的喜好系数最高,为0.87±0.02;安德森钝绥螨雌成螨对烟粉虱1龄若虫捕食偏好显着优于对卵的捕食偏好(t=-24.278;df=19;p<0.001),对烟粉虱的1龄若虫喜好系数最高,为0.718±0.025。(4)安德森钝绥螨对枸杞瘿螨成螨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安德森钝绥螨雌、雄成螨分别对枸杞瘿螨成螨的捕食功能反应方程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安德森钝绥螨雌成螨对枸杞瘿螨成螨的控制能力较强,雌成螨和雄成螨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7.00±4.37头、33.17±0.65头,显示安德森钝绥螨有潜力成为枸杞瘿螨的有效生防作用物。(5)安德森钝绥螨以6种食物为食的实验种群生命表表明:安德森钝绥螨雌成螨取食烟粉虱的世代历期最长,为7.05±0.07d,以雄成螨取食枸杞瘿螨成螨的世代历期最短,为5.68±0.03d;以二斑叶螨为食物的产卵量最高,为43.72±1.04粒,安德森钝绥螨雌、雄成螨以油松花粉为食物的寿命最短,分别为23.43±1.07d、20.08±1.20d。捕食枸杞瘿螨成螨的雌、雄成螨寿命最长,分别为39.84±1.51d、25.85±0.94d,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最大,分别为R0=35.74和rm=0.166,表明枸杞瘿螨成螨更适合安德森钝绥螨的发育繁殖。

李建领[2](2019)在《寄主植物介导的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种间互作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枸杞瘿螨 Aceria palida Keifer 和枸杞木虱Bactericera gobica Loginova 是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上的两种重要成灾害虫。生长季节,两者占据相同生态位,同时刺吸枸杞叶片,竞争食物资源。前期研究发现,枸杞瘿螨与其他植食性螨不同,它是一种罕见的携播螨,须由枸杞木虱携带才能越冬。这种携带传播越冬的方式形式上看仅对枸杞瘿螨有利,这种“偏利”关系对携播寄主——枸杞木虱有何影响?枸杞瘿螨作为致瘿生物,能够诱导植物组织形态及代谢物质发生改变,进而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枸杞瘿螨作为枸杞木虱相同生态位的竞争者,它是如何调控和平衡与枸杞木虱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本研究以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和田间实验条件下通过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生物学研究,分析了枸杞瘿螨与枸杞木虱种间互作的生物学基础;通过寄主植物生理指标测定和转录组测序,初步明确了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种间互作的物质基础;同时研究了外源信号物质SA对枸杞瘿螨侵染和发育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明确了枸杞木虱和枸杞瘿螨生活习性。枸杞木虱成虫具有聚集叶片背面且头朝叶柄方向取食、产卵的习性;若虫通过摆动腹部排泄蜜露;若虫体长增长率为51.6%。枸杞瘿螨只侵染寄主植物幼嫩组织,通常由多头瘿螨协同完成致瘿过程;温度25℃、相对湿度60%为枸杞瘿螨侵染和发育的适宜温湿度,低温、高湿均不利于瘿螨侵染。2.从生物学层面,初步明确了枸杞瘿螨携播越冬“偏利”行为的机制。枸杞瘿螨的致瘿行为会导致枸杞木虱死亡率升高,取食量减少,发育历期延长;枸杞木虱的取食行为会抑制枸杞瘿螨虫瘿生长,抑制瘿螨种群的增长。田间研究证实,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同时为害制约彼此种群的过度增长,避免了单独为害造成的枸杞叶片严重脱落,有利于枸杞木虱种群延续和携播关系的发生,对两者种群发展均有利。枸杞瘿螨携播越冬的“偏利”行为可通过生长季“抑制互惠”使枸杞木虱得到补偿,两者存在相互竞争抑制又相互依存的关系。3.从植物生理层面,初步明确了枸杞瘿螨与枸杞木虱种间互作的物质基础。枸杞瘿螨取食导致寄主植物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含量及防御酶POD、PAL、PPO活性升高,C百分含量、C/N值下降。枸杞木虱取食导致寄主植物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含量及C、N百分含量降低,C/N值升高,但对防御酶POD、PAL、PPO影响较小。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同时取食导致寄主植物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含量及C、N百分含量降低,防御酶POD、PAL、PPO活性升高。枸杞瘿螨通过诱导寄主植物抗性,对枸杞木虱生长发育产生抑制;枸杞木虱通过降低寄主植物营养,对枸杞瘿螨生长发育产生抑制。4.从植物转录组层面,初步明确了枸杞瘿螨与枸杞木虱种间互作的分子基础。与空白对照相比,枸杞瘿螨单独取食时,植物SA介导的防御基因和次生物质合成通路中关键酶、限速酶基因上调,JA信号通路、光合通路、四吡咯化合物合成通路、线粒体电子传递合成通路基因多数未差异表达。枸杞木虱单独取食时,植物SA和JA信号通路负调控基因以及线粒体电子传递通路基因上调,光合通路基因、四吡咯化合物合成通路基因、次生代谢物质合成通路关键酶基因下调,SA和JA介导的防御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两者同时取食时,植物SA和JA信号通路负调控基因、线粒体电子传递通路基因、次生代谢通路关键酶、限速酶基因上调,植物光合通路、四吡咯化合物合成通路基因下调,SA和JA介导的防御基因未差异表达。枸杞瘿螨取食激活植物SA介导的防御反应,促进次生物质合成;枸杞木虱取食造成植物营养降低,抑制植物SA和JA介导的防御反应,抑制次生物质合成;两者共同取食时,植物营养降低,JA介导的防御反应受到抑制,植物次生物质合成增强。5.初步明确了外源SA对枸杞瘿螨侵染和发育的影响。外源SA对枸杞瘿螨的侵染无显着影响,但对瘿螨虫瘿生长和瘿螨种群增长有显着抑制作用。0.5mmol和1 mmol/L的SA对瘿螨虫瘿和种群的抑制无显着差异。本研究从生物学层面初步揭示了枸杞瘿螨携播越冬“偏利”行为的机制,明确了枸杞瘿螨与枸杞木虱种间竞争又依存的互作关系,并从植物生理和分子层面揭示了二者互作的物质基础。该研究揭示了“枸杞瘿螨-宁夏枸杞-枸杞木虱”三者间的协同进化关系,以及枸杞瘿螨与枸杞木虱在我国西北地区相伴发生、爆发成灾机制,为这两种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于静静[3](2018)在《不同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卵圆真绥螨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螨,它可以捕食叶螨、粉虱、蓟马等多种害虫、害螨。本文以卵圆真绥螨为研究对象,研究花粉、蜂蜜、葡萄糖、榕管蓟马、椭圆嗜粉螨以及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繁育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新鲜花粉对卵圆真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25±1℃,相对湿度(RH)70±5%,光周期L:D=13:11条件下,用小叶龙船花花粉、豇豆花粉、扶桑花粉、小叶相思花粉、棉花花粉、玉米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发现豇豆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时发育历期最短,为5.07 d,存活率最高为93.75%,净增殖率最大,为16.78单雌总产卵量较大32.33粒,综上所述:豇豆花粉较适宜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以豇豆.花粉为食的卵圆真绥螨继代繁殖三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94 d、5.36 d、4.87 d,第一代和第二代单雌总产卵量分别为33.17粒、27.83粒,产卵持续期分别为21.67 d、17.67 d,性比分别为0.92、1,净增殖率分别为17.52、15.42,平均世代周期、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及种群加倍时间无明显差异。实验表明豇豆花粉可饲喂卵圆真绥螨继代繁殖三代。相对湿度(RH)70±5%,光周期L:D=13:11条件下,以豇豆花粉为食分别在25℃、30℃、35℃下饲喂卵圆真绥螨,发育历期分别为5.12d、3.71d、4.40d,存活率分别为93.75%、90.63%、68.75%,单雌总产卵量分别32.33粒、19.29粒、10.40 粒,性比分别为 0.96、0.80、0.58,净增殖率分别为 16.78、8.19、1.45。35℃下,卵圆真绥螨存活率、单雌总产卵量、性比、净增殖率均低于25℃及30℃下,表明高温对卵圆真绥螨存在抑制作用。2.商品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六点始叶螨与商品花粉茶树花粉、油菜花粉、荞麦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6.10 d、8.69 d、8.98 d、9.29 d;存活率依次为 96.00%、93.33%、94.45%、90.32%,差异不显着。结果表明,茶树花粉、油菜花粉、荞麦花粉可以用于饲喂卵圆真绥螨,油菜花粉、荞麦花粉饲喂卵圆真绥螨的效果较好。3.动物性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卵圆真绥螨幼螨、若螨和成螨对榕管蓟马卵及椭圆嗜粉螨卵均存在取食行为。以榕管蓟马卵为食卵圆真绥螨取食量较大、且发育历期较短,为8.74 d,存活率较高,为47.37%,表明榕管蓟马卵适宜较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4.蜂巢蜜、蜂蜜、葡萄糖等糖类营养物质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50%蜂巢蜜、50%冬蜜(鹅掌柴花蜜)、50%荔枝蜜、葡萄糖粉饲喂卵圆真绥螨的发育历期分别为9.75 d、14.50 d、26.00 d、15.30 d,存活率分别为33.33%、33.33%、37.93%、17.86%。结果表明,50%蜂巢蜜较适宜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5.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用人工配方饲料饲喂卵圆真绥螨,发现配方1、3、5、6能够使卵圆真绥螨完成生长发育,配方6饲喂卵圆真绥螨时发育历期最短,为6.27 d,存活率最高为64.40%。表明配方6较适宜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

邢成龙[4](2016)在《泰山桃刺瘿螨危害对不同品种(系)白蜡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具有极高的绿化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速生型白蜡被广泛种植,例如园蜡系列和鲁蜡系列。泰山桃刺瘿螨(Aculus amygdali Xue&Hong)是2013年发现危害白蜡苗木的新害虫,严重影响白蜡苗木的品质和出圃的时间,对广大种植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对该瘿螨的报道较少。本试验研究了该瘿螨的危害对三个品种白蜡生长量、营养物质含量、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初步掌握了该瘿螨的危害特点,以及白蜡在受到螨害后生理生化的响应机制,并对未来白蜡抗螨性品种的鉴定和选育工作提出了建议。1泰山桃刺瘿螨危害对不同品种白蜡生长量的影响泰山桃刺瘿螨在田间主要危害白蜡苗木顶端的嫩枝嫩叶,成螨和若螨群集在顶芽周围的嫩枝和嫩叶上刺吸危害苗木,造成白蜡苗木顶端枝梢的节间缩短,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还会造成顶端嫩枝嫩叶发黑枯死等问题。瘿螨的危害使白蜡苗木长不高也长不粗,严重影响白蜡苗木的质量和出圃时间。不同品种白蜡在受到瘿螨危害后较对照组株高平均低了19.6%,茎粗平均低了12.9%,总叶片数平均少了27.80%,顶端叶片长度均低了47.2%,顶端叶片宽度平均低了48.2%。2泰山桃刺瘿螨危害对不同品种白蜡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瘿螨的危害会使白蜡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下降,并且螨害越严重,下降程度越大。在螨害初期由于较强的生长能力和补偿能力,鲁蜡5号的受害程度较小;当螨量较大时(瘿螨可能更喜取食鲁蜡5号),使得鲁蜡5号的受害程度越来越大。接螨21天后,100头/叶处理鲁蜡5号、美国红梣和金叶白蜡较接螨前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了42.32%、36.48%和36.17%;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下降了41.73%、35.43%和37.23%。白蜡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受到螨害后短时期内有所上升,但是随螨害加重后含量就会下降。20头/叶和100头/叶的接螨处理对白蜡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白蜡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在受到螨害后呈上升的趋势,并且螨害越严重,上升程度越大。接螨21天后,100头/叶处理鲁蜡5号、美国红梣和金叶白蜡较接螨前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升高了63.47%、36.79%和28.93%。3泰山桃刺瘿螨危害对不同品种白蜡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瘿螨的危害会使白蜡叶片中总酚和黄酮的含量升高,并且螨害越严重,总酚和黄酮的升高程度越大,总酚和黄酮含量的变化与螨害的诱导刺激有关。在螨害初期,总酚和黄酮的含量会上升。但是随着螨害的加重,总酚含量的升高速度会降低,而黄酮的含量会下降。不同品种白蜡受到螨害后,鲁蜡5号总酚和黄酮含量的升高程度较大并且变化较为敏感,美国红梣次之,金叶白蜡升高程度较小并且变化较不敏感。接螨21天后,100头/叶处理鲁蜡5号、美国红梣和金叶白蜡较接螨前总酚含量分别升高了176.11%、144.14%和131.59%。而黄酮含量虽然在接螨后期有所下降,但是含量仍然高于接螨前。4泰山桃刺瘿螨危害对不同品种白蜡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瘿螨的危害会使白蜡叶片中保护酶的活性升高,并且螨害越严重,升高程度越大。在螨害后期这种升高的速度会有所降低。不同品种白蜡在受到螨害后,鲁蜡5号保护酶活性的升高程度较大并且变化较敏感,美国红梣和金叶白蜡次之。接螨21天后,100头/叶处理鲁蜡5号、美国红梣和金叶白蜡较接螨前SOD活性分别升高了6.29倍、4.42倍和2.59倍;POD活性分别升高了6.47倍、5.76倍和3.43倍;CAT活性分别升高了1.78倍、1.26倍和1.09倍。

陈生翠[5](2014)在《柴达木地区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柴达木地区枸杞瘿螨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特征、发育、变态和年生活史,以及寄主植物、发生规律、天敌、空间分布型、田间药效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结果对枸杞瘿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有了详细的了解,对枸杞瘿螨的有效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结论如下:(1)柴达木地区枸杞瘿螨为白枸杞瘤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体形为蠕虫形或纺锤形,体色为乳白色、米黄色、橙色、浅棕色。足2对,体躯分为颚体、足体、大体和尾体4部分。(2)柴达木地区诺木洪农场白枸杞瘤瘿螨1年发生9-13代,主要靠自由爬行扩散。多数在枸杞芽鳞裂缝处越冬。整个生活史中白枸杞瘤瘿螨在6月下旬和7月下旬有两个高峰值。有卵、幼螨、若螨和成螨4个龄期。(3)室内7个温度梯度下,14℃、17℃、20℃、23℃、26℃和29℃白枸杞瘤瘿螨都能正常产卵、发育、完成世代。在23℃下完成一个世代时间最短,仅需6.86天,35℃下不能正常发育。(4)白枸杞瘤瘿螨在1天中不同时间的活动规律基部瘿螨活动数多,其次是中部,第三是端部。按不同时间段螨的活动数量表明,13点到15点时螨活动量达到一个高峰。白枸杞瘤瘿螨虫瘿在上、中、下枝3个部位和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兰星平c'-m模型、张连翔Z-V模型和兰星平La-m模型为最佳模型。(5)温度对枸杞瘿螨的数量具一定的影响,并且呈正相关。湿度变动与白枸杞瘤瘿螨数量变动无规律可循。降雨会抑制白枸杞瘤瘿螨的活动,风力促使白枸杞瘤瘿螨的活动。(6)白枸杞瘤瘿螨对寄主具有专一性,仅在枸杞林间有些植物上活动,但不取食也不形成虫瘿。白枸杞瘤瘿螨在菜杞上的浸染率最高,其次是宁杞7号,宁杞1号和宁杞3号。白枸杞瘤瘿螨天敌为枸杞瘿螨姬小蜂和寄生蝇。(7)根据瘿螨虫瘿级数跟螨量的关系得,白枸杞瘤瘿螨虫瘿级数与虫瘿内的螨量呈正相关。(8)0.1%烟碱0.5%苦参碱、0.5%苦参碱、99%矿物油、1.5%除虫菊素等生物药剂,绿色,环保,并且持效性长。

张瑾[6](2014)在《杏芽瘿发生规律、致瘿机理及品种抗性研究》文中认为杏芽瘿在杏园内发生普遍,在杏树枝条上大大小小的瘿瘤随处可见,已严重影响杏树生长,造成经济损失。本研究对梅下毛瘿螨引起的杏芽瘿做了田间和室内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梅下毛瘿螨的鉴定、越冬场所及虫态、田间消长动态、传播途径调查,并对受害寄主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对受害杏芽内源激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梅下毛瘿螨侵染的杏树品种及品种抗螨性进行了调查并对品种遗传多样性与抗螨性做以相关性分析,并对杏树抗杏芽瘿相关抗性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旨在为梅下毛瘿螨综合防治和抗杏芽瘿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扫描电镜镜检按形态分类法确定引起杏芽瘿的瘿螨为梅下毛瘿螨Acalitus phloeocoptes (Nalepa),其主要侵染杏树幼芽,受害芽增生畸变形成大小不等的刺状瘿瘤。梅下毛瘿螨以雌成虫在有活芽的瘿瘤内越冬,占调查总数的76.4%。在甘肃省兰州市该螨从5月上旬到9月初持续为害杏树,其中5月、6月和7月发生严重。传播途径结果表明:主动传播途径靠自身爬行到邻近芽和邻近枝条,是短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其爬行速度为0.33cm·min-1。被动传播媒介包括风和昆虫,风传播为长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昆虫包括朝鲜球坚介、桑白盾蚧和黑缘红瓢虫。2.通过石蜡切片法观察了受梅下毛瘿螨A. phloeocoptes侵染杏树幼芽畸变形成杏芽瘿的过程,受害芽轴内的芽原基提前生长形成新的芽轴,新芽轴被层层幼叶包裹形成新的芽,形态上形成了一轴多芽的现象。受害芽显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芽轴自下而上膨大,幼叶面积减小但数量增多。幼叶木质化程度由内向外逐渐加剧,外侧幼叶木质化程度高,尤其是靠近芽轴的基部已完全木质化并且明显增厚,叶片外张,内层幼叶外露;表皮细胞大小不一、显着增厚并且完全木质化,叶肉细胞排列乱而松弛,后期解体。利用超薄切片法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受害芽超微结构。受害的芽轴和幼叶细胞内淀粉粒明显膨大且增多,叶绿体肿胀呈不规则形,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变大。芽轴细胞受害后期细胞扭曲,原生质浓缩,细胞中已无明显的细胞器,而是充满了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空泡。受害幼叶细胞壁明显加厚,细胞质稠密,在细胞壁内侧有一层薄的电子致密度较高的物质沉积。受害后期细胞出现空洞,细胞器瓦解,电子致密度高的物质散乱在细胞中。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梅下毛瘿螨为害的杏芽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受害杏芽ZT含量急剧增加,远大于健康芽ZT含量,加剧了受害芽细胞分裂,促进了杏芽瘿的形成;受害杏芽IAA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含量远低于健康芽,因此受害芽不能正常生长展开成叶片;受害芽ABA含量一直高于健康芽,尤其在果实成熟期,ABA含量急剧增加,加速了杏芽瘿瘤衰老褐化;营养生长前期受害芽GA3含量大于健康芽,促进了畸变芽细胞生长,有利于杏芽瘿的快速畸变膨大,营养生长后期开始GA3含量迅速下降到健康株含量以下,加速了杏芽瘿的衰老。受害杏芽ZT/ABA和GA3/ABA值在营养生长期前期明显高于健株,使受害杏芽畸变和簇生,促进杏芽瘿瘤的形成,促进了营养物质向受害芽运输,营养生长期后期快速下降减弱了细胞的分裂,加速了细胞的衰老和营养的下降,杏芽瘿瘤快速褐化衰老。受害杏芽ZT/IAA远大于健康叶,表明受害芽细胞分裂速度远大于细胞伸长生长速度,验证了受害杏芽快速簇生畸变成杏芽瘿瘤,但不能长成茎叶的现象。受害杏芽的IAA/ABA明显小于健康叶的比值,造成受害芽不伸长生长。4.通过连续3年的调查,发现被调查的24个杏树品种都被梅下毛瘿螨侵染发生杏芽瘿,其中金太阳、凯特和意大利杏表现为抗病(R),兰州大接杏、安宁18号、猪皮水杏、曹杏和唐汪川大接杏表现为高感(HS)。对调查的24个品种的杏树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从100条引物中选出了16条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在遗传系数为0.50时,所有品种可分为欧洲生态群、华北生态群和中亚生态区3类,遗传多样性与抗病性的相关性分析:遗传系数在0.548处,可以划分6个组,每个组表现出相同的抗、感性,表明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表现的抗、感性是一致的。表明杏树品种遗传多样性与抗、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5.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AS)对5个杏树品种进行了抗杏芽瘿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共有7个引物能够在混合抗、感DNA池间产生多态性条带,其中有6个引物在混合抗性DNA池中产生特异性条带,分别为UBC807、UBC825、UBC841、UBC860、UBC868、和UBC881;UBC834在混合感性DNA池产生特异性条带的。在5个品种的抗、感DNA池间对7个ISSR标记进行验证,UBC825-R1500、UBC860-R1380和UBC868-R500能够在3个及以上品种抗DNA池被标记,初步判断为杏芽瘿抗性相关基因标记。

覃贵勇[7](2012)在《小新绥螨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及其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文中研究指明Neoseiulus sp是一种捕食螨,可捕食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tri AaGregor,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柑橘始叶螨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等多种害螨。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徐学农研究员初步鉴定认定为国内新记录种。论文以Neoseiulus sp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并组建了该螨的实验种群生命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Neoseiulus sp与另几种捕食螨对柑橘全爪螨的功能反应研究了Neoseiulus sp.、江原钝绥螨Amblyseius fallacies (Garman)、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和拟长毛钝绥螨A. pseudolongispinosus雌成螨对柑橘全爪螨各螨态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4种捕食螨的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对比各捕食螨的功能反应参数a值、Th值、Na max值和a/Th值,结果表明,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小于江原钝绥螨而大于拟长毛钝绥螨,与尼氏真绥螨的控制作用相当。因为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卵的控制作用很强,而江原钝绥螨对卵的捕食量小,尼氏真绥螨几乎不取食卵,所以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意义较江原钝绥螨和尼氏真绥螨大。2.温度对Neoseiulus sp功能反应的影响研究在20~34℃温度范围内,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各螨态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在20~30℃温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各螨态的控制能力增强,在30℃时,控制能力最强,而超过30℃时,Neoseiulus sp的控制能力下降。3. Neoseiulus sp高温耐饥饿能力研究了在34℃高温条件下,Neoseiulus sp.、拟长毛钝绥螨、真桑钝绥螨A. makuwa Ehara、江原钝绥螨和尼氏真绥螨的耐饥饿能力。Neoseiulus sp的高温耐饥饿能力显着高于江原钝绥螨和尼氏真绥螨,而与拟长毛钝绥螨和真桑钝绥螨接近。4. 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的平面控制作用研究在不同益、害比例下,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能力。在益、害比例为3:30下,柑橘全爪螨种群数量在第3天就开始降低,7天就能得到控制。5. Neoseiulus sp在柑橘树上的扩散能力和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能力Neoseiulus sp.能在柑橘树上主动迁移、扩散,并能正常繁殖,具备了天敌所具有的优良特性。释放捕食螨15天后,释放组的柑橘全爪螨虫口减退率为93.15%,防治效果为98.58%,表明Neoseiulus sp在空间上能较好地控制柑橘全爪螨。6.温度对Neoseiulus sp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6、19、22、25、28和31℃6个温度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Neoseiulus sp.的发育历期缩短,在34℃高温条件下,发育历期又延长。在各温度条件下,该螨全世代的发育历期分别为21.91、14.53、9.67、7.57、6.34、5.75和6.45d。Neoseiulus sp.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09℃,109.14日度。用线型日度模型、Logistic模型和王如松等模型拟合Neoseiulus sp.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王如松等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在高温条件下Neoseiulus sp发育速度降低的现象。由王如松等模型参数可知,Neoseiulus sp各螨态最适发育温度在24.13~27.95℃之间,全世代最适发育温度为26.61℃。7. Neoseiulus sp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在16、19、22、25、28、31和34℃7个温度条件下,组建Neoseiulus sp以柑橘全爪螨为食的生殖力生命表。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温度条件下,Neoseiulus sp.都能完成生活史。比较7个温度下Neoseiulus sp的生命参数发现,25℃~31℃是Neoseiulus sp繁殖的适宜温度范围,28℃是最适宜温度。

陈攀,程立生,沙林华[8](2004)在《荔枝瘤瘿螨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研究》文中认为荔枝不同品种受荔枝瘤瘿螨[Acerialitchii(Keifer)]为害的情况差异极显着,4号和19号2品种受害最严重。同一树冠上不同层次之间受害率和虫口密度差异极显着;不同方位之间受害情况差异不显着,而虫口密度差异显着。各生态因子对荔枝瘤瘿螨若螨消长作用大小顺序为气温>湿度>天敌>降雨;成螨为天敌>降雨>湿度>气温;整个种群数量为气温>湿度>天敌>降雨。

沙林华[9](2004)在《荔枝瘤瘿螨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对荔枝瘤瘿螨Aceria litchii(Keifer)对荔枝叶片的为害过程中毛毡的颜色变化、石蜡切片、叶绿素含量变化以及方位、品种之间的被害差异的研究、荔枝瘤瘿螨和其天敌钝绥螨Amblyseius spp.混合种群的年度消长动态研究、荔枝瘤瘿螨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拉哥钝绥螨Amblyseius largoensis(Mumma)对荔枝瘤瘿螨的功能反应、自身干扰效应和数值反应以及三种常用杀螨剂对荔枝瘤瘿螨的毒力测定比较等方面进行荔枝瘤瘿螨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研究。 荔枝叶片被荔枝瘤瘿螨为害后背面的颜色变化过程为:黄绿色斑→灰白色绒毛→黄绿色毛毡→淡黄色毛毡→黄色毛毡→黄褐色毛毡→鲜褐色毛毡→褐黑色。通过对毛毡石蜡切片的显微结构观察发现,在毛毡形成过程中叶片的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首先是下表皮层细胞的变形、丧失以及气孔的结构改变,其次为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和部分上表皮层的丧失,位于其中的细胞器随之一起丧失。此一过程展现了毛毡的形成过程,同时也表明随着毛毡的形成,叶片的正常结构也遭到严重破坏。 对受害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被害荔枝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着荔枝瘤瘿螨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荔枝叶片受相同密度荔枝瘤瘿螨为害时其叶绿素含量随着受害时间的推移而呈减少的趋势。即叶绿素的含量是随着叶片受害程度的加重而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对相同密度荔枝瘤瘿螨为害荔枝叶片后不同时间所测定的叶绿素的减少量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其间存在极显着的差异,当为害到40天以后,其叶绿素的减少量几乎趋近于零。 对不同品种的荔枝叶片受荔枝瘤瘿螨的危害性以及同一品种荔枝树不同层次、方位的受害率的调查结果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荔枝不同品种受荔枝瘿螨为害情况差异极其显着,5号和19号两品种受害最严重。同一树冠上不同层次之间受害率和虫口密度差异极显着,中层受害率最高,而下层螨口密度最大;不同方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保学院2001级硕士毕业论文位之间受害情况差异不显着,不同叶龄叶片之间受害率差异也不显着,而瞒口密度即每叶廖瞒数差异显着,表现为老叶最多。 对荔枝瘤痪蜗及其天敌钝绥瞒混合种群年度消长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生态因子对荔枝瘤痪蜗若瞒消长作用大小顺序为降雨>相对湿度>气温>天敌:成靖为相对湿度>降雨>气温>天敌;整个种群数量为降雨>相对湿度>气温>天敌. 通过对荔枝瘤瘦蜻的室内饲养和生物学特性观察发现,荔枝瘤痪蜻具有冬眠与夏眠的习性,以及在正常的生活环境条件下惧水和怕光的习性。荔枝瘤澳蜻实验种群生殖力表分析表明:其内察增长力为0.1 67161,种群加倍时间为4.146584天。存活率曲线和每雌产雌数曲线结果分析表明,当到第十天时其种群的生殖力达到一个最高峰,而后逐渐降低。 拉哥钝绥蜗成瞒能捕食荔枝瘤痪蜗的各个瞒态。在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长其捕食量逐渐增加,两者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在室温为25℃,相对湿度为80一85%的实验条件下,对荔枝瘤痰瞒成蜻的日捕食量上限为47.5头;当猎物密度不变时,拉哥钝绥蜗随自身密度的增加,个体的捕食量减少;拉哥钝绥蜗的平均日产卵量随着荔枝瘤瘦蜗密度的增大而增多,其发育速率随着荔枝瘤痪瞒密度的增大而缩短。 通过三种常用杀瞒剂对荔枝瘤痪蜗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卵蟠同除、灭扫利和绿宇对永兴、永发、檐州三地区荔枝瘤樱蜻的毒力均有差异。 对于卵瞒同除永发地区种群最不敏感,其次为永兴地区,再次为循州地区。以最敏感地区种群的LC50值为1,则LC50(永发):LC50(永兴):LCSO(澹州)==l .1771:1.1192:1。回归直线方程中,澹州种群b值最小,其个体分布最分散,抗性个体分布的最大,产生抗性的危险性最大。其次为永兴地区,再其次为永发地区。 对于灭扫利表现为永发地区最不敏感,其次为永兴地区,再其次为澹州地区。以最敏感地区种群的LC50值为1,则LC50(永发):Lc5O(永兴):LC50(澹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保学院2001级硕士毕业论文州)=l .1057:1.1042:lo永发地区种群的LC50值最大,其b值也较小,其产生抗药性的危险性最大。 对于绿宇表现为永兴地区种群最不敏感,其次为永发地区,再其次为澹州地区.以最敏感种群地区的LC50值为1,则LC50(永兴):LC50(永发):LC50(澹州)二5.6284:1.3201:1。虽然本结果中的b值差异性较小,但根据LC50值差异比较,永兴地区种群对绿宇产生抗性的危险性最大。经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这三个地区中,澹州种群属于敏感种群,而永发地区的种群对绿宇来讲为抗性种群。

二、荔枝瘤瘿螨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荔枝瘤瘿螨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纪录种安德森钝绥螨对不同猎物的捕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捕食螨的防治现状
        1.1.1 植绥螨的应用优势
    1.2 安德森钝绥螨的研究现状
        1.2.1 分类地位
        1.2.2 分类地位变化
        1.2.3 安德森钝绥螨资源的调查
        1.2.4 安德森钝绥螨的资源及分布
        1.2.5 安德森钝绥螨的栖息植物
        1.2.6 安德森钝绥螨生物学特性
        1.2.7 与安德森钝绥螨同物异名的A.potentillae的研究进展
        1.2.8 安德森钝绥螨防治害螨的研究进展
    1.3 枸杞瘿螨研究现状
        1.3.1 枸杞瘿螨的分类地位
        1.3.2 枸杞瘿螨的危害和食性
        1.3.3 枸杞瘿螨的田间天敌
    1.4 瘿螨的天敌种类
        1.4.1 瘿螨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1.5 安德森钝绥螨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内蒙古巴彦淖市乌拉特前旗野生枸杞地植绥螨种类记述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查地点
        2.1.2 调查方法
        2.1.3 标本保存
        2.1.4 标本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本地植绥螨种类
    2.3 结论与讨论
3 安德森钝绥螨雌成螨对不同猎物的捕食量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虫源
        3.1.2 实验方法
        3.1.3 捕食量测定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安德森钝绥螨雌成螨以二斑叶螨为食的日均捕食量
        3.2.2 安德森钝绥螨雌成螨以二斑叶螨为食的捕食总量
        3.2.3 安德森钝绥螨雌成螨以烟粉虱为食的日均捕食量
        3.2.4 安德森钝绥螨雌成螨以烟粉虱食的捕食总量
    3.3 结论与讨论
4 安德森钝绥螨对烟粉虱和二斑叶螨的捕食喜好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虫源
        4.1.2 实验装置
        4.1.3 安德森钝绥螨对烟粉虱和二斑叶螨的不同虫态的捕食喜好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安德森钝绥螨对二斑叶螨的不同螨态的捕食喜好性
        4.2.2 安德森钝绥螨对烟粉虱卵及1龄若虫的捕食喜好性
    4.3 结论与讨论
5 安德森钝绥螨对枸杞瘿螨的捕食功能反应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
        5.1.2 实验设计
        5.1.3 枸杞瘿螨的虫态选择
        5.1.4 不同猎物密度对安德森钝绥螨雌、雄成螨猎物喜好性的影响
        5.1.5 数据分析
    5.2 结果分析
        5.2.1 安德森钝绥雌、雄成螨分别对不同密度猎物的捕食量
        5.2.2 安德森钝绥雌、雄成螨分别对不同密度猎物的喜好性系数
        5.2.3 安德森钝绥雌、雄成螨分别对不同密度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方程
    5.3 结论与讨论
6 安德森钝绥螨以6种食物为食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安德森钝绥螨取食不同食物的发育历期、寿命和生活史
        6.2.2 安德森钝绥螨取食不同食物的繁殖和产卵期
        6.2.3 安德森钝绥螨取食不同食物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
        6.2.4 安德森钝绥螨取食不同食物的存活率、平均产卵量和产雌率的关系
    6.3 结论与讨论
7 总结论
    7.1 巴彦淖市野生枸杞地植绥螨种类构成
    7.2 安德森钝绥螨对猎物的捕食评价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件

(2)寄主植物介导的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种间互作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及术语简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枸杞群落主要害虫概述
        1.1 宁夏枸杞
        1.2 枸杞木虱
        1.3 枸杞瘿螨
    2 瘿螨与植物的关系
        2.1 瘿螨取食行为
        2.2 瘿螨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
    3 刺吸式口器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3.1 植食性刺吸式口器昆虫取食行为
        3.2 刺吸式口器昆虫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
    4 植食性刺吸式口器昆虫(螨)种间互作关系
        4.1 种间竞争关系
        4.2 种间促进关系
    5 携播螨与携播寄主的关系
        5.1 携播螨概述
        5.2 携播螨对携播寄主的影响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生活习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枸杞木虱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观察
        1.2 温湿度对枸杞瘿螨侵染和发育的影响
        1.3 枸杞叶片生理状态对枸杞瘿螨侵染的影响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枸杞木虱形态特征与习性
        2.2 温度对枸杞瘿螨侵染和发育的影响
        2.3 湿度对枸杞瘿螨侵染和发育的影响
        2.4 枸杞瘿螨侵染过程及叶片生理状态对其侵染的影响
    3 讨论
        3.1 枸杞木虱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3.2 温湿度对枸杞瘿螨侵染和发育的影响
        3.3 叶片生理状态对枸杞瘿螨侵染的影响
第三章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种间互作关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和虫源
        1.2 枸杞瘿螨对枸杞木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枸杞木虱对枸杞瘿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1.4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田间互作关系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枸杞瘿螨对枸杞木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2.2 枸杞木虱对枸杞瘿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2.3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田间互作关系
    3 讨论
第四章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对寄主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和虫源
        1.2 实验处理与取样方法
        1.3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测定方法
        1.4 植物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方法
        1.5 植物C、N含量测定方法
        1.6 植物POD活性测定方法
        1.7 植物PAL活性测定方法
        1.8 植物PPO活性测定方法
        1.9 植物总酚含量测定方法
        1.10 植物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1.11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对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2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对植物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3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对植物C、N含量的影响
        2.4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对植物POD活性的影响
        2.5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对植物PAL活性的影响
        2.6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对植物PPO活性的影响
        2.7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对植物总酚含量的影响
        2.8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对植物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基于植物转录组对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互作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和虫源
        1.2 实验处理
        1.3 总RNA提取、检测、测序及分析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录组测序及组装
        2.2 基因功能注释
        2.3 差异基因筛选
        2.4 差异基因分析
        2.5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对植物营养合成和营养代谢通路的影响
        2.6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对植物生物胁迫通路的影响
        2.7 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对植物次生代谢通路的影响
    3 讨论
第六章 外源水杨酸对枸杞瘿螨侵染和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1.2 供试植物和虫源
        1.3 溶液配置
    2 结果
        2.1 外源SA对枸杞瘿螨侵染的影响
        2.2 外源SA对枸杞瘿螨虫瘿生长的影响
        2.3 外源SA对虫瘿内瘿螨数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博士期间发表论着及参与项目

(3)不同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绥螨的应用概况
        1.1.1 植绥螨的食性
    1.2 植绥螨的生物学特性
        1.2.1 温度对植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植绥螨生命表研究
        1.2.3 植绥螨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1.3 卵圆真绥螨的研究现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器材
    2.3 试验方法
        2.3.1 饲养水盘的制作
        2.3.2 卵圆真绥螨的水盘饲养
        2.3.3 卵圆真绥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2.3.4 卵圆真绥螨对榕管蓟马卵和椭圆嗜粉螨卵的取食情况
        2.3.5 人工饲料配方的配制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新鲜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1.1 新鲜植物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3.1.2 以植物新鲜花粉为食的卵圆真绥螨的的种群生命表
        3.1.3 新鲜豇豆花粉对卵圆真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2 商品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3.3 动物性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3.4 蜂巢蜜、蜂蜜、葡萄糖等糖类营养物质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3.5 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 讨论
    4.1 植物新鲜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4.1.1 植物新鲜花粉筛选
        4.1.2 以植物新鲜花粉为食的卵圆真绥螨的种群生命表
        4.1.3 新鲜豇豆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4.2 商品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3 动物性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4 蜂巢蜜、蜂蜜、葡萄糖等糖类营养物质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4.5 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 结论
    5.1 植物新鲜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5.2 商品花粉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3 动物性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4 蜂巢蜜、蜂蜜、葡萄糖等糖类营养物质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5.5 人工配方饲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泰山桃刺瘿螨危害对不同品种(系)白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白蜡
    1.2 瘿螨的研究进展
        1.2.1 瘿螨分类的研究历史
        1.2.2 瘿螨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
        1.2.3 瘿螨的防治方法
        1.2.4 泰山桃刺瘿螨
    1.3 瘿螨对寄主植物的影响
        1.3.1 危害的寄主众多
        1.3.2 使寄主畸形
        1.3.3 引起植物病毒病
        1.3.4 影响寄主的理化性质
    1.4 抗螨性的研究进展
        1.4.1 抗螨机理
        1.4.2 抗螨性鉴定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田间小区的设计
    2.3 泰山桃刺瘿螨种群的建立
        2.3.1 田间瘿螨种群的建立
        2.3.2 室内瘿螨种群的建立
    2.4 泰山桃刺瘿螨危害对不同品种白蜡田间生长量的测定
    2.5 室内不同品种白蜡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5.1 泰山桃刺瘿螨对不同品种白蜡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
        2.5.2 泰山桃刺瘿螨对不同品种白蜡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测定
        2.5.3 泰山桃刺瘿螨对不同品种白蜡保护酶活性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田间螨害的影响
        3.1.1 泰山桃刺瘿螨对不同品种白蜡田间生长量的影响
        3.1.2 泰山桃刺瘿螨田间危害状
    3.2 螨害对不同品种白蜡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3.2.1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2 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3 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2.4 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3 螨害对不同品种白蜡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
        3.3.1 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3.3.2 对黄酮含量的影响
    3.4 螨害对不同品种白蜡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4.1 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4.2 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4.3 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螨害对不同品种白蜡生长的影响
    4.2 螨害对不同品种白蜡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4.2.1 对叶绿素的影响
        4.2.2 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4.2.3 对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
        4.2.4 对游离脯氨酸的影响
    4.3 螨害对不同品种白蜡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
        4.3.1 对总酚的影响
        4.3.2 对黄酮的影响
    4.4 螨害对不同品种白蜡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4.1 对SOD活性的影响
        4.4.2 对POD活性的影响
        4.4.3 对CAT活性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5)柴达木地区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1.1 国内研究状况
        1.1.1 枸杞概况
        1.1.2 瘿螨的研究现状
        1.1.3 枸杞瘿螨的研究现状
    1.2 国外瘿螨的研究现状
        1.2.1 瘿螨生物学
        1.2.2 生态学
        1.2.3 有关瘿螨的其它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试验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试验设计
第三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样地设置
    3.2 枸杞瘿螨的形态学观察
        3.2.1 枸杞瘿螨标本的采集
        3.2.2 瘿螨玻片标本的制作
    3.3 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3.3.1 枸杞瘿螨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3.3.2 枸杞瘿螨习性调查
    3.4 枸杞瘿螨生态学研究
        3.4.1 温度与枸杞瘿螨的关系
        3.4.2 枸杞林温度、相对湿度、风力及降雨对枸杞瘿螨数量的影响
        3.4.3 枸杞瘿螨的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3.4.4 枸杞瘿螨种群在枸杞树内及树间的空间分布型
        3.4.5 枸杞瘿螨的种群季节动态
        3.4.6 枸杞瘿螨螨量与虫瘿的关系
        3.4.7 枸杞瘿螨与寄主的关系
        3.4.8 枸杞瘿螨越冬场所调查
    3.5 枸杞瘿螨的田间药效试验
        3.5.1 供试药剂
        3.5.2 试验设计
        3.5.3 调查方法
        3.5.4 计算方法
第四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样地瘿螨种类
    4.2 白枸杞瘤瘿螨形态特征
    4.3 白枸杞瘤瘿螨生物学特性
        4.3.1 世代和年生活史
        4.3.2 白枸杞瘤瘿螨的习性
        4.3.3 白枸杞瘤瘿螨的传播途径
        4.3.5 白枸杞瘤瘿螨的越冬
    4.4 白枸杞瘤瘿螨的生态学
        4.4.1 白枸杞瘤瘿螨的种群生命表
        4.4.2 白枸杞瘤瘿螨的发育历期和速率
        4.4.3 白枸杞瘤瘿螨的种群季节动态
        4.4.4 白枸杞瘤瘿螨的日动态
        4.4.5 白枸杞瘤瘿螨的空间格局
        4.4.6 非生物因素温度、湿度、降雨和风力对白枸杞瘤瘿螨的影响
        4.4.7 种群数量与寄主的关系
        4.4.8 白枸杞瘤瘿螨的天敌
    4.5 几种白枸杞瘤瘿螨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的比较
        4.5.1 虫瘿分解法
        4.5.2 虫瘿解剖法
    4.6 枸杞瘿螨螨量与虫瘿的关系
    4.7 白枸杞瘤瘿螨的田间药效试验
        4.7.1 16 种杀虫剂不同浓度对枸杞瘤瘿螨的防治效果
        4.7.2 16 种杀虫剂不同浓度对枸杞瘤瘿螨校正防效的 Duncan's 多重比较
第五章 试验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杏芽瘿发生规律、致瘿机理及品种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杏芽瘿国内外研究进展
    2 瘿螨的形态学及发生规律研究概况
        2.1 瘿螨的形态学及分类
        2.2 瘿螨生物学特性
        2.3 瘿螨的传播途径研究进展
    3 瘿螨对寄主植物组织结构的影响
        3.1 瘿螨对叶芽和花芽组织结构的影响
        3.2 瘿螨对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3.3 瘿螨对果实组织结构的影响
        3.4 瘿螨对茎组织结构的影响
        3.5 瘿螨对寄主超微结构的影响
    4 瘿螨致瘿与寄主内源激素含量的相关性
    5 寄主抗螨性与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
        5.1 寄主品种抗螨性的鉴定
        5.1.1 种间抗性差异
        5.1.2 种内抗性差异
        5.2 遗传多样性与抗性相关性分析
        5.2.1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及原理
        5.2.2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5.2.3 遗传多样性与抗性相关性分析及优良品种早期鉴定
    6 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6.1 分子标记方法
        6.1.1 RFLP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6.1.2 RAPD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技术
        6.1.3 AFLP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6.1.4 SRAP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6.1.5 SSR 简单序列重复标记
        6.1.6 ISSR 简单重复间序列
    7 本项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杏芽瘿症状和梅下毛瘿螨的发生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杏芽瘿田间症状观察及瘿螨的鉴定
        1.2.1 症状观察
        1.2.2 瘿螨鉴定
        1.3 梅下毛瘿螨的发生规律
        1.3.1 梅下毛瘿螨越冬调查
        1.3.2 梅下毛瘿螨田间种群消长动态
        1.4 梅下毛瘿螨的传播途径的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杏芽瘿田间症状的观察
        2.2 瘿螨的鉴定
        2.3 梅下毛瘿螨的发生规律
        2.3.1 梅下毛瘿螨越冬调查
        2.3.2 梅下毛瘿螨田间种群消长动态
        2.4 梅下毛瘿螨传播途径的调查
        2.4.1 被动传播
        2.4.2 主动传播
        2.4.3 瘿螨协助传播的行为
    3 结论与讨论
        3.1 杏芽瘿的症状
        3.2 梅下毛瘿螨越冬调查
        3.3 梅下毛瘿螨田间种群消长动态
        3.4 梅下毛瘿螨传播途径调查
第三章 杏芽瘿形成过程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梅下毛瘿螨为害杏幼芽畸变过程及结构的显微观察
        1.2.1 试剂配制
        1.2.2 取样及处理
        1.2.3 石蜡切片
        1.2.4 显微结构观察
        1.3 梅下毛瘿螨为害杏幼芽超微结构的观察
        1.3.1 试剂配制
        1.3.2 样品处理
        1.3.3 超微结构的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梅下毛瘿螨为害杏幼芽畸变过程及结构的显微观察
        2.1.1 受害杏幼芽畸变过程的观察
        2.1.2 受害杏芽结构的观察
        2.1.3 健康杏芽结构的观察
        2.1.4 受害杏芽相关参数
        2.2 梅下毛瘿螨为害杏幼芽超微结构的观察
        2.2.1 健康杏芽超微结构的观察
        2.2.2 受害芽轴超微结构
        2.2.3 受害幼叶超微结构
    3 结论与讨论
        3.1 梅下毛瘿螨为害杏幼芽畸变过程及结构的显微观察
        3.2 梅下毛瘿螨为害杏幼芽超微结构的观察
第四章 梅下毛瘿螨侵染对杏树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样品的采集
        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1.3.1 主要仪器
        1.3.2 主要试剂
        1.4 色谱条件的优化
        1.4.1 流动相的选择
        1.4.2 流速的确定
        1.4.3 柱温和波长的选择
        1.4.4 色谱条件的优化
        1.5 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精密度
        1.5.1 标样溶液的配制
        1.5.2 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计算
        1.6 回收率试验
        1.7 梅下毛瘿螨为害对杏树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1.7.1 杏芽内源激素的提取与纯化
        1.7.2 激素含量的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1.1 流动相的选择
        2.1.2 流速的确定
        2.1.3 柱温和波长的选择
        2.1.4 色谱条件的优化
        2.2 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精密度
        2.3 回收率试验
        2.4 梅下毛瘿螨为害对杏树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2.4.1 对 ZT 含量的影响
        2.4.2 对 IAA 含量的影响
        2.4.3 对 ABA 含量的影响
        2.4.4 对 GA3 含量的影响
        2.5 梅下毛瘿螨为害对激素相互关系的影响
        2.5.1 对 ZT/ABA 的影响
        2.5.2 对 IAA/ABA 的影响
        2.5.3 对 ZT/IAA 的影响
        2.5.4 对 GA/ABA 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3.2 梅下毛瘿螨为害对杏树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3 梅下毛瘿螨为害对杏树内源激素相互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 杏树抗梅下毛瘿螨品种调查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2.1 主要试剂
        1.2.2 主要仪器
        1.3 杏芽瘿发生品种及品种抗性调查
        1.4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1.4.1 器皿处理及试剂的配制
        1.4.2 DNA 提取采用改良 CTAB 法
        1.4.3 DNA 质量检测及浓度计算
        1.5 ISSR‐PCR 反应
        1.5.1 ISSR 引物筛选
        1.5.2 ISSR‐PCR 扩增反应体系及程序
        1.5.3 ISSR 扩增程序
        1.5.4 ISSR 扩增产物电泳检测
        1.6 杏树品种遗传多样性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杏芽瘿发生品种及品种抗性调查
        2.2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2.3 ISSR 引物的筛选
        2.4 杏芽瘿发生品种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2.5 杏芽瘿发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抗病性及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3.1 杏芽瘿发生品种及品种抗性调查
        3.2 杏芽瘿发生品种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3.3 杏芽瘿发生品种遗传多样性与抗病性及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杏树抗梅下毛瘿螨基因的 ISSR 分子标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3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1.4 育苗及接种
        1.5 品种抗、感 DNA 池和混合抗、感 DNA 池的建立
        1.6 ISSR 标记引物筛选
        1.7 ISSR‐PCR 扩增反应体系与程序及产物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ISSR‐PCR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2.2 对抗、感 DNA 池间产生特异条带验证
    3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参考文献

(7)小新绥螨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及其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柑橘全爪螨的危害及防治概况
    2 捕食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2.1 植绥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2.1.1 植绥螨的个体发育
        2.2 植绥螨的生命生殖力研究
        2.3 植绥螨的捕食作用的研究
        2.4 植绥螨的饲养与繁殖
        2.5 植绥螨的应用
        2.5.1 本地植绥螨的利用
        2.5.2 植绥螨的引进应用
    3 我国柑橘园植绥螨种群概述
    4 本试验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第二章 小新绥螨(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控制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试验仪器与用具
        1.1.2 供试螨源
        1.2 试验方法
        1.2.1 Neoseiulus sp.等捕食螨对柑橘全爪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对比研究
        1.2.2 温度对Neoseiulus sp.的捕食作用的影响
        1.2.3 Neoseiulus sp.等捕食螨的高温耐饥饿能力对比研究
        1.2.4 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的平面控制能力研究
        1.2.5 Neoseiulus sp.的空间扩散和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能力研究
        1.3 数据处理
        1.3.1 功能反应
        1.3.2 天敌昆虫的寻找效应估计
        1.3.3 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Neoseiulus sp.等捕食螨对柑橘全爪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
        2.1.1 Neoseiulus sp.等捕食螨对柑橘全爪螨各螨态的功能反应对比
        2.1.2 Neoseiulus sp.等捕食螨对柑橘全爪螨各螨态寻找效应估计
        2.2 在不同温度下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的捕食作用
        2.3 Neoseiulus sp.等捕食螨的高温耐饥饿能力
        2.4 Neoseiulus sp.雌螨对柑橘全爪螨雌螨及种群密度的影响
        2.5 Neoseiulus sp.的扩散和空间控制能力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3.1 Neoseiulus sp.等捕食螨对柑橘全爪螨各螨态的捕食作用对比
        3.2 温度对Neoseiulus sp.捕食作用的影响
        3.3 Neoseiulus sp.等捕食螨的高温耐饥饿能力对比
        3.4 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的平面控制能力
        3.5 Neoseiulus sp.的扩散和空间控制能力
第三章 小新绥螨(Neoseiulus sp.)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仪器和用具
        1.1.2 供试蝶源
        1.2 试验方法
        1.2.1 温度对Neoseiulus sp.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Neoseiulus sp.的生命表
        1.3 数据处理
        1.3.1 Neoseiulus sp.的个体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1.3.2 生命表参数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Neoseiulus sp.生长发育的影响
        2.1.1 Neoseiulus sp.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2.1.2 Neoseiulus sp.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2.2 Neoseiulus sp.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2.2.1 Neoseiulus sp.在不同温度下卵的孵化率和各螨态存活率
        2.2.2 Neoseiulus sp.生命表的建立
        2.2.3 不同温度下Neoseiulus sp.雌成螨的存活率和产雌率
        2.2.4 不同温度下Neoseiulus sp.的生命表参数
    3 结论与讨论
        3.1 Neoseiulus sp.的生长发育
        3.1.1 温度对Neoseiulus sp.的发育历期的影响
        3.1.2 Neoseiulus sp.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3.1.3 Neoseiulus sp.的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3.2 Neoseiulus sp.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3.2.1 温度对Neoseiulus sp.卵的孵化和各螨态存活的影响
        3.2.2 温度对Neoseiulus sp.雌成螨存活率和产雌率的影响
        3.2.3 温度对Neoseiulus sp.生命参数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8)荔枝瘤瘿螨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荔枝不同品种受害情况调查
    1.2 在树冠上的分布调查
    1.3 荔枝瘤瘿螨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年度消长动态调查
    1.4 数据分析方法
        1.4.1 受害指数
        1.4.2 方差分析
        1.4.3 关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荔枝受害情况
    2.2 荔枝瘤瘿螨在荔枝树树冠上的分布
    2.3 荔枝瘤瘿螨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年度消长动态调查结果
        2.3.1 田间发生消长情况
        2.3.2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2.3.2. 1 确定参考序列
        2.3.2. 2 无量纲化
        2.3.2. 3 求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2.3.2. 4 关联分析结果
3 结论

(9)荔枝瘤瘿螨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引言
    1.1 荔枝瘤瘿螨的学名及其变化
    1.2 荔枝瘤瘿螨的为害性
    1.3 形态特征
    1.4 生活史及习性
    1.5 发生消长规律
    1.6 防治
    1.7 功能反应、自身干扰效应及数值反应
    1.8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荔枝瘤瘿螨的采集和鉴定
    2.2 室内种群生物学研究
    2.3 荔枝瘤瘿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
    2.4 荔枝叶片毛毡解剖特征的研究
    2.5 荔枝瘤瘿螨为害与荔枝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关系的研究
    2.6 拉哥钝绥螨对荔枝瘤瘿螨的功能反应、自身干扰效应及数值反应研究
    2.7 荔枝瘤瘿螨在荔枝树上的分布规律调查
    2.8 荔枝瘤瘿螨及钝绥螨混合种群年度消长动态的研究
    2.9 三种常用杀螨剂对荔枝瘤瘿螨的毒力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荔枝瘤瘿螨的鉴定
    3.2 荔枝瘤瘿螨的生物学
    3.3 荔枝瘤瘿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3.3.1 荔枝瘤瘿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3.3.2 荔枝瘤瘿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分析
    3.4 毛毡的外部形态及其石蜡切片的内部解剖显微结构观察
        3.4.1 叶片上毛毡的形成过程
        3.4.2 叶柄及茎部毛毡形成
    3.5 荔枝瘤瘿螨为害与荔枝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关系
        3.5.1 吸光度值及叶绿素含量与叶片受害百分率的关系
        3.5.2 叶绿素含量与荔枝瘤瘿螨密度的关系
        3.5.3 荔枝瘤瘿螨为害荔枝叶片后叶绿素含量与受害时间的关系
        3.5.4 荔枝叶片内叶绿素减少量与受害时间的关系
    3.6 拉哥钝绥螨对荔枝瘤瘿螨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干扰效应和数值反应
        3.6.1 拉哥钝绥螨成螨对荔枝瘤瘿螨成螨的功能反应
        3.6.2 拉哥钝绥螨成螨捕食荔枝瘤瘿螨成螨的自身干扰效应
        3.6.3 数值反应
    3.7 荔枝瘤瘿螨在荔枝树上的分布
        3.7.1 荔枝不同品种受害情况
        3.7.2 荔枝瘤瘿螨在荔枝树树冠上的分布情况
    3.8 荔枝瘤瘿螨及天敌钝绥螨混合种群田间消长动态研究
        3.8.1 田间发生消长动态
        3.8.2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3.9 三种常用杀螨剂对荔枝瘤瘿螨不同地区种群的毒力测定的研究
        3.9.1 三种常用杀螨剂对海南儋州荔枝瘤瘿螨种群的毒力测定
        3.9.2 三种常用杀螨剂对永兴荔枝瘤瘿螨种群的毒力测定
        3.9.3 三种常用杀螨剂对海南省农科院荔枝瘤瘿螨种群的毒力测定
4 结论与讨论
    4.1 荔枝瘤瘿螨的室内种群生物学
    4.2 荔枝瘤瘿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4.3 荔枝叶片毛毡形态特征及形成过程
    4.4 荔枝瘤瘿螨为害与荔枝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关系
    4.5 拉哥钝绥螨对荔枝瘤瘿螨的功能反应、自身干扰效应及数值反应
    4.6 荔枝瘤瘿螨在荔枝树上的分布
    4.7 荔枝瘤瘿螨及其天敌钝绥螨混合种群年度消长动态
    4.8 三种常用杀螨剂对荔枝瘤瘿螨的毒力测定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四、荔枝瘤瘿螨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纪录种安德森钝绥螨对不同猎物的捕食评价[D]. 刘庆岩.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2]寄主植物介导的枸杞瘿螨和枸杞木虱种间互作关系研究[D]. 李建领.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
  • [3]不同食料对卵圆真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D]. 于静静. 海南大学, 2018(08)
  • [4]泰山桃刺瘿螨危害对不同品种(系)白蜡的影响[D]. 邢成龙.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3)
  • [5]柴达木地区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研究[D]. 陈生翠. 青海大学, 2014(02)
  • [6]杏芽瘿发生规律、致瘿机理及品种抗性研究[D]. 张瑾.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 [7]小新绥螨Neoseiulus sp.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及其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D]. 覃贵勇.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6)
  • [8]荔枝瘤瘿螨田间种群数量动态研究[J]. 陈攀,程立生,沙林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04(06)
  • [9]荔枝瘤瘿螨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D]. 沙林华.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4(01)

标签:;  ;  ;  

大田荔枝结核螨种群动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