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药链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钻孔药链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钻孔加药链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论文文献综述)

莫冰峰[1](2019)在《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治疗》文中研究表明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供导致股骨头血供障碍,发生坏死、塌陷,导致关节疼痛甚至严重髋关节功能障碍,是目前常见而又难治的疾病之一。股骨头坏死高发于20~60岁的人群,致残率极高,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病因包括髋部创伤因素及酗酒,激素等非创伤因素。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保髋治疗及髋关节置换等。本文就常见的保髋手术进行综述。

李明[2](2018)在《股骨头坏死相关基因的相关性、多态性及保护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股骨头坏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股骨头的供血减少进一步导致软骨和下骨细胞凋亡或死亡,从而使股骨头的力学强度及韧度下降,最终发展成为股骨头塌陷以及髋关节发生功能性障碍的一种骨科疾病。现有研究已经对股骨头的缺血坏死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的调控基因尚不明确,所以寻找调控股骨头坏死的调控基因和作用靶点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认为引起股骨头坏死主要有相关因素。首先是脂类代谢紊乱,包括PPARy以及HDAC9c-S等基因的表达异常。PPARy是成脂相关的转录因子,在人体脂肪组织系统中广泛存在,糖皮质激素可激活促脂肪转录因子,并可以特异性的连接在PPARy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相应的位点上,从而上调PPARy的表达水平,当PPARγ表达量增大时,可调控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方向大量分化,导致股骨头中的脂肪细胞大量堆积,造成脂肪细胞的体积变大,股骨头的压力增强,进一步压迫动脉,导致股骨头处供血不足,进而压迫静脉,干扰股骨头的静脉回流,使得成骨细胞分化不足,最后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生。BMP-2是骨骼生长的重要因子,骨诱导活性很强,在脊椎动物骨基质中普遍存在,对骨骼的修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OPG是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在体内主要由成骨细胞和基质细胞合成,具有调节破骨细胞分化及活性的作用,可以直接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效,调节骨重建的横轴旁边的分泌系统,参与骨质吸收SERPINE1和股骨头的血管内紊乱有关,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的SERPINE1基因可编码PAI-1蛋白质,PAI-1由血小板和血管内皮在受到刺激并形成血栓时释放,主要作用于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酸酶纤溶酶原激活物,进一步发挥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的作用,从而促进凝血,导致血栓或股骨头坏死。本研究将通过各种实验技术,对股骨头坏死病人的组织中的各类相关基因如BMP-2、PPAR-γ、OPG、HDAC9c-S、SERPINE1和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进一步研究SERPINE1的基因多态性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最后在人软骨细胞中明确OPG的过表达是否对软骨细胞的凋亡有保护作用。目的第一部分:分别检测正常组、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组织中的BMP-2、PPARγ、OPG、HDAC9c-S基因以及SERPINE1表达水平,探讨股骨头坏死发生是否和以上基因之间存在关系。第二部分:利用基因芯片对外周血中SERPINE1 rs11178和rs2227631多态性以及SERPINE1单倍体分析,研究其与股骨头坏死之间相关性。第三部分:以第一部分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在人软骨细胞中过表达OPG,检测其对tBHP诱导的人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并经临床诊断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住院治疗病人自愿捐赠的股骨头骨组织共106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ARCO分期等一系列临床特征。选取于我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且自愿捐赠股骨头骨组织的患者10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股骨头病理变化情况;qPCR技术相结合检测股骨头组织中的基因BMP-2、PPARγ、OPG、HDAC9c-S表达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技术对组织中BMP-2、PPARγ、OPG、HDAC9c-S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第二部分:利用基因芯片多态性检测SERPINE1rs11178和rs2227631多态性分析,连锁不平衡等方法计算基因型的频率差异。第三部分:在人软骨细胞中应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使细胞中过表达OPG,在tBHP的氧化应激条件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和凋亡,TUNEL法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1.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患者股骨头组织形态饱满且圆润,关节软骨完整、表面平滑及色泽光白;激素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组织形态扁平塌陷、关节软骨处有破裂、磨损,剖开后可见坏死区被无骨小梁结构的灰黄色颗粒状沙样坏死组织所充满;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组织剖开后可见坏死区大块坏死骨,有无骨小梁结构的灰黄色颗粒状沙样坏死组织,周围正常骨组织被灰褐色样带所分隔;HE染色发现,正常骨颜色均一光滑,死骨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有血细胞,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相对于正常股骨头组织有明显差异。2.qPCR技术检测股骨头标本中的基因表达:和正常组相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BMP-2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BMP-2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和正常组相比,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PPARy表达水平均显着上升(均P<0.05);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相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PPARγ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均P<0.05)。和正常组相比,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OPG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均P<0.05)。和正常组相比,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HDAC9c-S表达水平均显着上升(均P<0.05);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相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HDAC9c-S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和正常组相比,激素性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SERPINE1表达水平均显着上升(均 P<0.05)。3.Western Blot检测股骨头标本中的蛋白表达:和正常组相比较,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组中BMP-2以及OPG中表达出现明显下降(均P<0.05);和正常组相比较,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组和激素性股骨头组中HDAC9c-S蛋白表达出现明显下降(均P<0.05),同时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组相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中出现明显下降(P<0.05);在PPARγ中,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组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相比较正常组明显上升(均P<0.05),同时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组相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明显上升(P<0.05)。正常组相比激素性坏死组和酒精性坏死组在SERPINE1蛋白表达中出现明显下降(均P<0.05)。第二部分1.通过观察rs1117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虽然rs2227631 AG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差异并不明显。rs2227631 AA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提示其和ANFH的发病之间显着相关(P=0.024,OR= 2.363,95%,CI=1.110-5.028)。rs2227631 上碱基A的突变和ANFH之间密切相关,其预示着ANFH的风险增加(P=0.016,OR=1.606,95%C1=1.090-2.367)。2.在rs11178和rs2227631位点上不存在连锁不平衡(D = 0.765,R2 = 0.506)。由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构成的四个单倍型。T-A和C-A单倍型在病例组发现比对照组更频繁。但相比T-G单倍型,T-A单倍型显着增加,对照组相比较股骨头坏死组具有显着差异(P=0.016,OR=2.271,95%CI= 1.154-4.469)。第三部分人软骨细胞中应用慢病毒转染方法过表达OPG,结果显示过表达OPG可以显着抑制氧化应激诱导因子tBHP诱导的人软骨细胞活性降低和ROS的升高,主要是通过OPG的过表达抑制人软骨细胞晚期凋亡和早期凋亡,TUNEL法也进一步证实此作用;通过对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检测发现OPG过表达的软骨细胞主要是通过促进Akt的磷酸化、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Caspas-3的剪切,并抑制Bax的升高表达发挥其抗凋亡和抗氧化应激作用。结论第一部分通过对比106例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组织和109例正常股骨头组织的病人样本,发现相对于正常股骨头组织:BMP-2的表达下调、PPARγ的表达上调、OPG的表达下调、HDAC9c-S的表达上调、SERPINE1的表达上调有关;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和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之间的PPARγγ和HDAC9c-S表达有显着差异,可能和两种类型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SERPINE1的表达上调和BMP-2、PPARγ、OPG以及HDAC9c-S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调节作用,但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SERPINE1基因rs2227631多态性与股骨头坏死相关,同时单体型rs11178与rs2227631与股骨头坏死相关;SERPINE1的表达上调和rs2227631多态性可能存在联系。第三部分在人软骨细胞过表达OPG,可以显着抑制氧化应激诱导因子tBHP诱导的细胞活性降低和ROS的升高,而此作用与其OPG的过表达抑制晚期凋亡和早期凋亡发挥作用,而TUNEL法也进一步证实这个结果。通过对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OPG过表达的软骨细胞主要是通过促进Akt的磷酸化、促进Bcl-2、抑制Caspas-3的剪切和Bax的表达发挥其抗凋亡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张文进[3](2016)在《中药活骨注射液在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过程中VEGF、bFGF、IGF-1、0PG、RANKL、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药活骨注射液对VEGF、bFGF、IGF-1、OPG、RANKL、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活骨注射液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制,为活骨注射液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即空白组(30只)、模型组(90只)。模型组行兔股骨头坏死动物造模后再随机分为3组:盐水组、对照组、实验组各30只动物。空白组正常饲养,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盐水组给予0.9%生理盐水0.70ml/次,每三日一次髋关节腔灌注。对照组给予冠心宁注射液每三日一次髋关节灌注0.70ml/次。实验组给予活骨注射液每三日一次髋关节灌注,剂量0.70ml/次。造模术后两周开始治疗,各组按1、3、6、9、12周时间点分批处死动物,每批每组6只,进行检测。实验一,我们采用免疫组化、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三种方法检测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过程中VEGF、bFGF、IGF-1蛋白的表达情况;实验二,我们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两种方法检测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过程中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及OPG/RANKL比值;实验三,我们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两种方法检测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过程中凋亡调节基因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一1.VEGF的表达空白组及盐水组在各个阶段表达量无显着变化;对照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表达能持续上调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并且表达量相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多,但无统计学差异。2.bFGF的表达空白组在各个阶段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盐水组在各时间点上与空白组比较无差异:对照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表达能持续上调,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且表达量能持续稳定增高至第12周;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能持续上调,与空白及盐水组有显着性差异(P<0.0 1),且表达量也能持续稳定增高至第12周,且在每一时间点相对对照组有明显增多,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3.IGF-1的表达空白组在各个阶段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盐水组在第3周时表现出高表达,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随后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下降,并逐渐低于正常水平;对照组随着给药时间延长,表达逐渐上调,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但到第6周以后表达量基本稳定无显着增多;实验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表达能持续显着增强,与空白及盐水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表达量能够持续稳定增高至第1 2周,并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实验二OPG、RANKL及OPG/RANKL比值空白及盐水组OPG、RANKL和mRNA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也无统计学意义;OPG/RANKL比值也始终无明显改变。对照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表达能明显升高,到第9周时显着增高,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到第12周时表达量虽略有升高,但与空白及盐水组比较却无明显差异(P>0.05):RANKL蛋白和mRNA在第1周时表达也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到第12周时达到一个相对高点,并有显着性差异(P<0.01);OPG/RANKL比值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能够逐渐增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OPG蛋白量及mRNA表达逐渐升高,并有显着性差异(P<0.01),并能持续稳定升高至第12周,且表达量在每一时间点都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RANKL蛋白和mRNA表达虽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但到第6周时已与空白及盐水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能够持续稳定高表达至第12周,但表达量上却无显着变化;其OPG/RANKL比值也能逐渐增高,且在每一时间点上均始终高于空白、盐水处理及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实验三1.bcl-2、bax表达及bcl-2/bax比值空白组bcl-2在各个阶段表达量无变化;盐水组在每一时间点上与空白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表达能持续上调,与空白及盐水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表达能持续上调,与空白及盐水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且每一时间点上表达量都比对照组要高。空白组bax在各个阶段表达量无变化;盐水组在每一时间点上与空白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表达能持续下调,与空白及盐水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也能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表达持续下调,与空白及盐水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在每一时间点上表达量较对照组要低,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及盐水组bcl-2/bax比值无变化;对照及实验组bcl-2/bax比值在每一时间点都逐渐增高,且有空白及盐水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在每一时间点的bcl-2/bax比值也较对照组有显着提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2.Caspase-3的表达空白组在各个阶段表达量无变化;盐水组在给药第1、3周时且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减低至第12周,但与空白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其表达持续下调,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达量也表现出逐渐减低;实验组在用药第1、3周时也出现高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到第6周后表达量逐渐减低并逐渐低于正常水平,且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性降低(P<0.01),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表达量能够持续显着降低至第12周,且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并与空白及盐水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相同时间点较对照组有明显减低。结论:1.活骨注射液能够增强兔坏死股骨头局部VEGF、bFGF和IGF-1的表达使血管再生增强,有利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2.活骨注射液能够上调兔坏死股骨头的OPG表达,同样上调RANKL表达,稳定并升高OPG/RANKL比值。有利于促进坏死骨的吸收,改善了骨代谢,使骨代谢恢复一个动态平衡,促进了骨修复及新骨形成。OPG/RANKL比值可能是活骨注射液的药物作用靶点之一。3.活骨注射液通过上调兔坏死股骨头的bcl-2表达,下调bax及Caspase-3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从而能够调控股骨头坏死局部细胞的凋亡,使骨细胞存活时间延长,并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及功能,促进骨的修复和再生。

陈跃平[4](2014)在《酒精对特发性股骨头坏死骨髓成骨微环境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由股骨头血供中断或骨细胞变性导致相关活力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死亡及随后的修复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它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遗传因素与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不同原因导致的股骨头骨髓造血细胞、骨髓脂肪细胞及骨细胞变性坏死的一种疾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分为两大类,包括创伤性股骨头坏死(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aead TONFH)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head,NONFH)。在髋关节疾病中,它已经代替了髋关节结核的位置,跃居首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缓慢,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致残率高,长期以来困扰着国内外学者,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和检测手段,所以早期发现和诊断股骨头坏死从而进行药物或手术等有效干预非常欠缺,很多患者直到出现无法忍受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才来就诊,但此时大都已经出现了股骨头塌陷变形、骨性关节炎等晚期病变,只能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最终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国家家庭个人的经济负担增加。因此,明确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弄清其发病机制,是临床和实验室专家一直努力研究的方向。特发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diopathic femoral head necrosis,IFHN)主要包括激素性和酒精性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约占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的40%,临床上以酒精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常见。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股骨头髓内脂肪细胞大量增殖,脂肪细胞肥大,使相对密闭的骨髓内压力明显增高,微小血管受压变细,血流受阻。IFHN是一种常见致残性疾病,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如果早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80%以上的患者将最终导致坏死性骨关节病的发生,甚至致残。目前对于IFHN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尚无定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了解IFHN发病机制,对探索该病有效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多种学说,包括:脂质代谢紊乱学说、血液循环的机械损伤学说、血管内凝血学说、骨内压增高学说、细胞毒性与细胞损伤学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与成脂分化学说等。在目前诸多观点中,脂质代谢紊乱学说是一种相对成熟的观点。IFHN的发病机理极其复杂,髓内脂肪细胞增殖肥大继发脂肪栓塞在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当前的相关研究认为脂肪细胞的生成在骨质减少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脂质学说”已成为目前IFHN发病的研究热点领域。骨质疏松症是以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和成骨细胞成骨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造成的骨量减低为特点。因此,成骨细胞骨形成减少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骨细胞凋亡率可以调节骨细胞的形成。在成年人中,负责骨形成的成骨细胞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通过几项研究的大量数据表明,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均有着共同的多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即成脂细胞分化越来越多的同时,成骨细胞的形成则越来越少,反之亦然。过量饮酒的习惯通常被认为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并且可以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临床和实验研究目前证实,酒精引起的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抑制了新骨的形成,而对骨质的吸收方面影响较少。在成年人中,来自于骨髓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成骨细胞主要负责骨的形成。这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骨细胞的能力在维持成人骨骼起中着关键的作用。骨髓和其他组织中都可以有BMSCs的存在,它具有典型干细胞的特征,在不同的特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为不同的间充质组织,如再生骨、软骨、肌肉、脂肪等。它的分化环境主要在体内骨松质骨小梁及骨髓内。在受到外界刺激下,体内的成骨微环境中的细胞信号传导系统开始作用,BMSCs开始增殖分化,从原代细胞到成骨细胞逐步分化,最后参与完成体内组织的更新和创伤的修复,特别是在骨组织损伤后修复中,BMSCS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体外,成骨细胞或成脂细胞诱导BMSCs分化的机制也涉及好几个方面。由于人体股骨头周围的特殊结构,头颈局部骨膜结构的缺乏从而导致使得骨膜内成骨不可能在股骨头部位产生,再加上该处软骨的成骨能力又非常弱,这些使股骨头部位的成骨机制被BMSCs成骨占据主要地位。相关研究表明,BMSCs可在酒精的诱导下大量成脂分化,而成骨分化受抑制,揭示了酒精性ONFH的新的发病机理。相关实验研究表明,成熟的成骨细胞可以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作用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成骨细胞具有分泌作用,已经被证实的可分泌的生长因子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骨形成蛋白(BMP)等,它们被认为是BMSCs骨分化诱导因子。BMSCs表面的受体与这些生长因子结合后,细胞内信号系统被受体介导作用改变,从而激发BMSCs的特异性成骨转录因子Osf2/Cbfq1或Cbfq1/Runx2,使BMSCs的增殖及成骨分化加速。其中BMP和转化生长因子(TGF)对BMSCs分别起着骨诱导作用和增殖作用。已有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潜能,并可以分化成一种或多种细胞系。在其分化的多种细胞系中,成脂分化与成骨分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多项研究已经表明,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具有共同祖母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与成骨分化的途径之间存在一种对立关系。已有证据显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之间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在成脂分化及成骨分化时两者相互影响,这可能为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来防治骨质疏松症或其它骨疾病提供依据。因此,在这些过程中有关的信号通路被认为是治疗骨质减少性疾病时的目标所在。酒精摄入后,在体内分解随着血液流经整个身体并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进而几乎影响所有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大量摄入酒精可以促进成脂细胞分化,抑制成骨。此外,慢性少量和大量饮酒同样会导致骨吸收增强而抑制骨形成。因此,酒精被认为是造成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酒精和激素是有力的IFHN发病因素,但它们具体是通过什么途径导致疾病的发生?抑或是多种途径联合起作用?抑或是另存在新的发病过程?目前尚无明确答案。阐明IFHN的发病机制,并据此寻找治疗的靶点仍是目前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微环境指细胞周围近距离作用和调控细胞兴奋或抑制活动的微量理化因素,以及该细胞在进化和分化过程中形成且对相关能量敏感的特殊结构和受体等在细胞局部组成的机能环境。许多研究表明激素和细胞分泌的各种因子对成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群和体内骨重建的作用是极其复杂的,可以是交叉重叠的、协同的,也可以是拮抗的、短暂的。多种全身性的和局部的信号被网络中的细胞接受、传导、整合,然后被进一步释放刺激网络的其他成员,从而使信号逐级放大。在此过程中不仅把循环、局部的信号与骨微环境内的细胞联系起来,而且本身也参与了生理活动的调节。因此,骨髓内微环境的稳定以及骨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偶联,可能正是此调控网络通过骨髓内多种细胞之间的信号联系动态调节的结果。一些研究数据表明,酒精通过上调过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激活受体Y(PPARy),使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成骨分化向成脂肪细胞分化转换,但相关具体的转换机制目前并不清楚。本项目通过对酒精作用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方向、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脂肪细胞功能是否存在调节作用,以及脂肪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影响进行研究。观察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关键基因PPARy与cbfal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检测成骨相关的指标ALP、OCN、I型胶原及脂肪细胞LPL。探讨致病因素的作用途径,及对髓内细胞池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的影响,脂肪细胞受到致病因子作用后是否会产生局部调节效应,以进一步阐明骨髓内成骨微环境在IFH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与可能机制,并为寻找可能的治疗靶点提供支持。目的1阐明IFHN发病过程中致病因素对髓内细胞池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影响所造成的脂质异常;2探讨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受酒精作用后的功能改变;3探讨脂肪细胞功能改变对成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调节作用;4分析酒精对脂肪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影响。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新西兰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分化潜能鉴定以及骨髓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的表型鉴定。2应用酒精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观察酒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以及脂肪细胞、成骨细胞的功能影响。3用酒精作用于脂肪细胞后,制备条件培养基,然后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髓内成骨细胞,观察脂肪细胞受到影响后对二者的作用。4将脂肪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作共培养,观察共培养体系中的细胞分化与成骨指标的改变情况,以及在酒精作用下二共培养体系的细胞分化与成骨指标改变情况。5检测细胞内质网的活性及与之相关的基因的变化,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标志物,进行油红O染色,并对形成的脂肪细胞进行量化,对成骨细胞的生物标志物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和骨钙素进行检测,同时还进行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测定,进而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培养12天后对两组细胞进行ALP染色,显示实验组细胞质内ALP染色阳性反应明显,对照组染色显色弱,实验组细胞钙化结节数量多且较大,对照组也有钙结节形成,但较小。实验组标准钙化结节计数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0.15mol/L酒精干预后,成骨细胞发生皱缩,AO/EB染色出现凋亡细胞。取生长对数期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当汇合度达到70-80%的加成骨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在3、6、9天的每张爬片各取4个低倍视野进行钙结节成骨数量计数,实验组分别为(200.83±24.73)、(1112.00±77.56)、(1199.00±44.91)个/cm2;对照组分别是(99.75±10.15)、(790.00±94.13)、(1059.00±26.39)个/cm2(P<0.001)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脂肪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小脂滴均逐渐增多、增大,但实验组更明显。在4、6、8、10d的髓内脂肪细胞数量实验组分别为(200.83±24.78)、(1102.00±76.21)、(1160.00±28.83)、(1199.00±44.51)个/cm2;对照组分别是(99.75±10.67)、(790.00±94.63)、(1000.00±41.30)、(1059.00±26.54)个/cm2,脂肪细胞数量随酒精作用的时间延长而增多(P<0.001)。研究发现,加入了酒精的培养皿中检测到脂肪细胞标记物(PPARγ2和AP2)数量增加、成骨标记(Osf2/Cbfa1)数量减少,而表现为脂滴蓄积的现象,因此,长期接触酒精能够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细胞分化增强,成骨分化受到抑制。结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所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常规培养及诱导培养时均可表现出较强的增殖能力及成骨、成脂分化潜能,足以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可靠种子细胞来源;酒精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并能促进其向成脂细胞分化;酒精能够诱导成骨细胞的凋亡,促进骨髓内脂肪细胞的增殖肥大。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股骨头髓内脂肪细胞快速大量增殖,同时脂肪细胞较正常肥大,从而使相对封闭的骨髓内压力显着增高,微小血管因受压而变细,最终导致血流受阻或者中断,从而形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创新点1、本研究提出酒精能够促进髓内脂肪细胞增殖肥大,同时可以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细胞分化;2、本研究提出酒精作用于脂肪细胞后的代谢产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骨细胞的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本研究建立了脂肪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共培养体系。

卢培根,王大伟[5](2013)在《钻孔减压为基础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概述》文中指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于各种原因破坏股骨头血供,使骨的活性成分死亡的一种病理过程[1]。有资料表明其发病率位于髋关节疾病的首位[2]。如不及时治疗,80%患者将会在发病1至4年内出现股骨头塌陷及骨性关节炎[3]。1962年Arlet和Ficat采用钻孔取股骨头骨组织活检的方法研究患者髋部疼痛的原因时,发现疼痛戏剧性地减轻了,于是从活检术衍生出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即钻孔减压

柴巍巍[6](2009)在《复阳活骨丸配合髓芯减压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磷血钙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手术治疗,为观察中药制剂“复阳活骨丸”配合髓芯减压术对实验动物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磷血钙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健康家兔45只为研究对象,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家兔均每周两次臀肌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7.5mg/kg),6周后诱导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模型,将造模家兔随机分组。整个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激素组)、髓芯减压组(减压组)、复阳活骨丸组(中药组)、复阳活骨丸配合髓芯减压组(中药并减压组)。造模6周后,正常组随机处死1只取材,造模组处死4只取材。治疗6周后全部处死取材,并测定家兔治疗前后的血磷血钙和钙磷乘积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各造模家兔体重在治疗前均明显低于正常组,髓芯减压组体重治疗前较治疗后略有增加,中药治疗组体重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以中药配合减压组增加明显;②组织病理学观察:正常组正常,激素组骨小梁细疏,髓腔脂肪细胞增大、增多,减压组、中药组、中药并减压组病变较激素组为轻,以中药并减压组较接近正常组;③血磷血钙及血磷血钙乘积检测:中药组、中药并减压组的血钙及血磷血钙乘积明显低于激素组(P<0.01),减压组与空白组相比(P>0.05),其中中药配合减压组最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短期内大剂量使用激素,可以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药复阳活骨丸配合髓芯减压可有效改善股骨头微循环,保证组织的有效灌注,给骨细胞的代谢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其代谢产物及时得到输送,营养物质及时得到补给增强骨细胞活力;能够提高血钙浓度及其钙磷乘积,预防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维持正常骨组织的力学框架,有利于血管的长入和骨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防止和减轻骨细胞坏死;降低骨内压,促进骨小梁再生和修复。达到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发展。

彭晨[7](2009)在《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及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移植修复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残性疾病,如果不治疗,超过70%的病人在诊断后3-4年将不得不行假体置换术,由于其发病人群以30-50岁中青年为主,许多患者一生中不得不面对多次的关节置换,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是沉重的负担。早期治疗对防止患者致残和预后至关重要,保存自体股骨头,防止塌陷是治疗的主要目标。股骨头坏死塌陷的进展与修复反应密切相关,特别是坏死区骨吸收作用。坏死骨仍保留负重能力,但修复过程启动、再血管化和重建开始后却出现骨结构损害和力学性能降低。从本质上看,不是骨细胞的死亡引起承重区塌陷,而是随着再血管化的开始,破骨细胞对坏死骨的吸收造成结构的破坏。再血管化过程中,破骨细胞活动过度,成骨细胞能力不足,骨吸收与骨生成之间不平衡,机械性能降低,在坏死骨与活骨之间产生应力集中,最终发生塌陷。如果能延缓或者抑制坏死骨吸收直到有足够新骨形成,可以保持股骨头骨结构,缓解甚至阻止塌陷的发生。双膦酸盐是作用很强的破骨细胞活性抑制剂,近几年应用双磷酸盐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逐渐开展并引起关注,其应用的生物学基础是以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作用为特征的修复反应与股骨头变形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组织学水平,双膦酸盐可降低骨重建率,收缩骨重建范围,所保留的骨组织矿化增多,骨密度增高,保持骨结构,更好的对抗负重。但是,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双膦酸盐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及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共识,但其对成骨细胞的作用还存在争议,不同种类、浓度的双膦酸盐影响不同;目前的给药剂量大多参考骨质疏松的治疗剂量,尚不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适剂量;双磷酸盐的给药途径为口服或系统性用药(静脉内或皮下注射),口服用药吸收性差,存在消化道并发症,系统性给药可能造成肾脏损害。另外,系统性用药的生物药效率研究表明,只有当坏死局部的血液循环恢复药物才会输送到达,为了取得较好的药效,动物实验中不得不给予较高的剂量,易导致成人骨软化和儿童长骨生长抑制。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局部缺血导致的局部坏死,有必要去研究股骨头骨内局部应用双膦酸盐阻止股骨头变形塌陷的治疗潜力,局部用药剂量小,不必考虑血运情况,可避免前述并发症。本研究应用第三代双磷酸盐—唑来膦酸,从唑来膦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和骨钙素(OCN)、骨保护素(OPG)/骨保护素配体(OPGL)mRNA表达的影响入手,探讨唑来膦酸对骨形成的影响和局部应用的可行性;制备大鼠股骨头创伤性坏死的模型并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验证造模成功,探讨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演进过程及机制;在髓芯减压术基础上,不同剂量唑来膦酸坏死区局部直接用药治疗,复合成骨细胞的同种异体移植,提高坏死局部成骨能力,以期望获得阻止骨破坏和增加新骨生成,缓解甚至阻止股骨头塌陷的目的。方法:1、唑来膦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新生24小时内SD大鼠,酶消化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沉淀的细胞中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吹打成细胞悬液植于培养瓶中,在5%CO2、37℃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箱中培养。细胞24小时后贴壁,48小时换液一次,之后培养液每3天更换1次。细胞长满至80%后传代,应用第三代成骨细胞实验。细胞增殖检测(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按照培养基中唑来膦酸终浓度分为实验组:唑来膦酸浓度10-4M—10-11M,对照组:不加药,只加等量培养基。细胞经胰酶消化后PBS清洗,收集细胞,调整细胞悬液密度为7×103个/孔种于96孔板,每孔加培养基200ul,每组8个复孔,共5板,24小时贴壁后换含药培养基,对照组更换普通培养基,每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分别于培养1、2、3、5、7天取1板行MTT检测,每孔加入20μlMTT(5mg/ml),37℃继续孵育4小时后终止培养,吸弃孔内培养液,每孔加入150μlDMSO(二甲基亚砜),振荡10分钟,在酶标仪上测定各孔光吸收值,波长490nm,取其均值,以时间为横轴,光吸收值为纵轴绘制出生长曲线,反映出不同组的细胞增殖状况。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按照含唑来膦酸浓度分为实验组:10-7M,10-9M,10-11M及对照组4组,每3天更换含药培养基,对照组换普通培养基,培养5天后,胰酶消化瓶中细胞,PBS清洗后离心,1%SDS细胞裂解液裂解细胞后取其上清液50μl,每组6个复孔,加入96孔板中,采用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于酶标仪测量并经换算,测定各组细胞ALP活性。矿化功能测定:按照含唑来膦酸浓度分成10-7M,10-9 M,10-11M及对照组4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培养液中加入浓度为10mmol/Lβ-甘油磷酸钠,每3天更换一次培养液,每天加入新鲜维生素C50mg/L,第21天终止培养,行矿化结节Von Kossa染色,矿化结节染为黑色,IPP6.0图像分析软件做矿化面积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检测OCN、OPG、OPGL mRNA表达水平:按照含唑来膦酸浓度分为实验组:10-7M,10-9 M,10-11M及对照组4组,实验组加含药培养基,对照组加普通培养基,3、7天后Trizol提取RNA,RNA质量鉴定后行逆转录和SYBR法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β-actin为管家基因,检测OCN、OPG、OPGL mRNA表达水平,采用相对定量△△CT法,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2、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制备:6月龄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体重400-450g。分组:实验组:按造模术后1、2、4、6周4个时间点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对照组:采用自身非实验侧股骨头做正常对照。采用Norman等方法制备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0.3ml/100g)麻醉,俯卧位,左侧髋部脱毛,消毒,铺无菌巾。经大转子纵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臀大肌肌束方向劈开臀大肌,由骨附着处分离前2/3臀中肌,沿着转子的边缘横断髋关节囊前外侧,切断圆韧带,将股骨头脱位,用11号尖刀剥离股骨颈基底骨膜和纤维反折处,复位股骨头,生理盐水冲洗切口,逐层缝合髋关节囊和臀部肌肉,皮肤。大鼠置于空间充足的鼠笼,鼠粮置于鼠笼上方,进食时需下肢负重。分别于造模术后1,2,4,6周处死动物。行动物一般状态观察,大体观察股骨头软骨表面、光泽;拍X线片观察骨质密度,是否变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股骨头坏死不同时期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CMIAS真彩色医学图象分析系统检测骨髓腔内脂肪组织与造血组织比值,并检测脂肪细胞直径、周长、面积等参数和计数空骨陷窝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OPG/OPGL蛋白在股骨头坏死组织中的表达。3、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及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移植修复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6月龄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400-450g。采用Norman等方法,行股骨头圆韧带离断,股骨头脱位,股骨颈骨膜剥离制备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实验分组:造模组(A)、髓芯减压组(B)、皮下注射唑来膦酸组(C)和局部注射唑来膦酸组(D-G)(2.5%、5%、7.5%、10%皮下注射累积用药量),成骨细胞移植组(H)及局部注射7.5%唑来膦酸复合成骨细胞移植组(I)。C组分别于造模后1、4周皮下注射唑来膦酸0.1mg/kg。B、D-G于造模后一周,行手术治疗。于造模侧原切口切开皮肤至股骨大粗隆,在C形臂透视下,B组行髓芯减压术,钻孔后逐层闭合切口;D-G组钻孔后局部注射唑来膦酸治疗,剂量按体重计算,分别为C组给药方法累积用药量的2.5%、5%、7.5%、10%,骨蜡封闭钻孔,逐层闭合切口。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成骨细胞,经深低温冻存、复苏、传代后,H组以PBS重悬细胞,密度为107个/0.5ml,注射至股骨头钻孔隧道,骨蜡封闭钻孔;I组以含7.5%唑来膦酸PBS重悬细胞,密度为107个/0.5ml注射至股骨头减压隧道,骨蜡封闭钻孔,逐层闭合切口。设造模后六周为治疗终点,行动物一般状态观察,大体观察股骨头软骨表面、光泽;拍X线片观察骨质密度,骺商测量股骨头是否变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股骨头坏死病理形态学改变,破骨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OPG/OPGL蛋白表达情况;制作不脱钙骨切片经von kossa和Gimesa特殊病理染色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利用Leica Q Win V2.3图象分析软件,对骨组织切片进行形态观察和分析计量,根据公式计算得出静态参数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厚度、骨辛菏考肮切×悍掷攵?观察骨量变化和骨小梁形态。结果:1、唑来膦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细胞增殖测定:唑来膦酸浓度≤10-5M时抑制细胞生长,唑来膦酸浓度为10-4M时,成骨细胞吸光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至第7天时,存活细胞已非常少,呈时间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10-6M-10-11 M浓度时对细胞增殖没有影响;ALP活性检测:唑来膦酸浓度为10-7M、10-9M及10-11M时对ALP活性无影响;矿化功能测定:10-7M对矿化小结形成有抑制作用(P<0.05),10-11M则促进矿化功能(P<0.05),10-9M;OCN、OPG、OPGL mRNA表达水平:唑来膦酸上调OPG基因的表达,下调OPGL基因的表达,使得OPG/OPGL比率增加(P<0.05);唑来膦酸在浓度为10-9M和10-11M时增加OCN mRNA的表达(P<0.05),10-7M时与未加药组无显着差异(P>0.05)。2、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制备:①成功制作大鼠创伤股骨头坏死模型:手术后大鼠股骨头关节软骨剥脱,股骨头扁平甚至塌陷;X线片显示密度不均,有囊状透光区,股骨颈变细,股骨头塌陷;组织形态学观察逐渐呈现出典型股骨头坏死不同时期病理改变。②股骨头坏死不同时期实验组空骨陷窝数量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骨髓腔内脂肪细胞直径、周长、面积及脂肪组织与造血组织的面积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OPG,OPGL蛋白免疫组化阳性物质呈棕褐色颗粒位于细胞质,在成骨细胞、骨基质、软骨细胞、破骨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均有表达。实验组OPG蛋白在股骨头坏死不同时期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OPGL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逐渐增高。3、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及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移植修复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①局部注射唑来膦酸疗效比较:B组与A组相比在股骨头外观、X线片改变和骺商测量、组织学改变和破骨细胞计数、OPG/OPGL蛋白的表达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上无明显差别,治疗效果差(P>0.05)。C-G组治疗效果好于B组,与A、B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C-G组股骨头外形保持均圆,无明显塌陷,骨小梁吸收少,破骨细胞数量降低,OPG蛋白表达增多,OPGL蛋白表达下降,骨组织相对体积大、骨小梁厚度增加、骨小梁数目多、骨小梁分离度变小,均较A组和B组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C组和D组治疗效果相当,较E-G组差(P<0.05),E-G组OPG蛋白表达较C和D组增加,OPGL蛋白表达降低,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分离度均较C和D组改善,有显着性差异。F和G组各项指标较E组治疗效果好,F组和G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复合细胞移植疗效比较:H组较A组和B组治疗效果好,在股骨头外形、X线片、组织学观察和OPG/OPGL蛋白表达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上均较A组和B组有改善;I组在股骨头外形的保持、组织学改变以及OPG蛋白的表达均较F组和H组进一步改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目均较F组增多,骨小梁分离度较F组降低。结论:1、在低浓度范围(≤10-9M)时,唑来膦酸不影响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骨钙素基因表达,使得矿化沉积增加,表明唑来膦酸在低浓度范围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功能;唑来膦酸在≤10-7M时OPG/OPGL mRNA的表达比率增加,通过成骨细胞间接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活性,对股骨头坏死局部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有治疗意义,局部应用治疗股骨头坏死可行。2、①Norman等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造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变化过程,可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研究。②股骨头坏死局部OPG、OPGL的表达水平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OPG的表达随病程的延长逐渐降低;而OPGL的表达水平则相反。说明OPG的过度表达可抑制破骨细胞功能,减少骨吸收;反之则促进骨吸收。③如果提高股骨头坏死局部的OPG浓度可以抑制骨质丢失,有助于股骨头修复,可能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治疗提供新的途径。3、①唑来膦酸局部注射治疗可不依赖股骨头血运恢复,直接达到股骨头坏死局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作用,保持骨小梁结构的完整性,避免系统性用药导致的全身并发症,可控制局部给药剂量,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新途径;②局部注射剂量小于全身用药累积药量的7.5%时,有随着剂量增加,治疗效果越好的趋势;推测累积用药量的7.5%可能为唑来膦酸最佳局部注射给药剂量。③唑来膦酸复合成骨细胞移植较单独细胞移植和单独局部注射唑来膦酸治疗效果均好,唑来膦酸局部注射复合成骨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在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的同时提高股骨头局部的成骨能力,疗效最佳。

万政佐[8](2008)在《脉络宁复合液治疗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1研究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简ANFH)是因创伤或非创伤等诸多原因导致股骨头的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因缺血坏死,骨组织营养中断,最终造成股骨头密度增高或减低,骨囊性改变,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畸形等一系列病变,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因骨坏死并非细菌感染所致,所以又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病,由于多种病因破坏股骨头的血供,使骨的活性成分(包括骨细胞、骨髓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由于发病原因复杂,病变导致关节软骨破坏,股骨头坏死性改变,使关节功能丧失,致残率很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以30-40岁青中年为主,40-80%患者为双侧发病;根据对其自然病程的研究表明,约80%未经治疗的股骨头坏死在1-3年内会发生股骨头塌陷。股骨头一旦塌陷,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及功能障碍,严重者不得不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既有全身性的基础因素,更有其局部容易发病的特殊性。骨坏死发生后机体存在自身修复过程,表现为活骨部分的间充质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侵入死骨间替代坏死的骨髓组织,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附于死骨表面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对本病治疗的策略和目标应该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全身失衡状态的同时,解除局部供血不足,改善微循环,减轻静脉瘀阻,降低骨内压防止不良生物应力因素影响,并进行恰当功能锻炼,使其病理过程停止或逆转,诱导和促进新骨的形成和重建,重新修复股骨头,恢复髋关节功能。在中医看来该病主要因恶血内阻,一方面阻滞卫气运行于肌肉之间,丧失其卫外功能:另一方面阻滞气血运行于局部,引起局部失养,容易引起外邪侵袭,恶血与外邪交接发为骨痹。正如《灵枢.贼风》所言:“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目前国内外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临床多以手术疗法为主,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不理想。中医药综合疗法以保留骨结构及其功能为目的,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外并治,筋骨并重,以动静结合为原则而进行辨证论治,弥补了手术疗法之不足。我导师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创建了脉络宁复合液神经阻滞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脉络宁复合液由脉络宁、2%利多卡因、5%碳酸氢钠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脉络宁为纯中药制剂,由牛膝、玄参、金银花、石斛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滋阴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脑血栓形成及后遗症等病。脉络宁注射液组方中虽然未见活血化瘀中药,但其化学有效成分为绿原酸、阿牙品、滨蒿内脂和香豆素类化合物,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纤溶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量,具有抗凝血、溶血栓作用,说明其确实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利多卡因局部神经阻滞可以切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解除肌肉的痉挛,降低了髋关节内部的压力;同时利多卡因阻滞股动脉附近的交感神经,可以舒张血管,增加了股骨头周围的血供。此法真正从中医血瘀认识该病,并积极从改善股骨头局部的血供入手。中药制剂脉络宁的组方具有活血化瘀与滋阴养血互补,清热解毒与抗炎止痛并施特点,诸药配伍攻中寓补,补中有攻,既活血化瘀又不伤阴血,瘀祛新生,使局部病灶炎症消散,疼痛消失,经络气血运行正常。实验研究表明,脉络宁复合液对于神经根炎症引起的根性痛具有确切的疗效。脉络宁能够益气活血行血,疏通经络改善局部微循环。2研究目的通过小剂量激素长期应用制备股骨头坏死模型,应用脉络宁复合液疗法进行干预,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应用HE染色的方法,从组织形态学方面观察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中影响骨生长和修复的多种生长因子的变化情况。检验脉络宁复合液治疗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从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一步认识脉络宁复合液治疗该病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3研究方法3.1材料及方法选用26只Wistar雄性成年大白鼠(贰级,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SCXK(军)2002-001),体重290±20g。随机分为激素模型组(以下称模型组)10只,脉络宁复合液治疗组(以下称治疗组)10只,空白对照组(以下称空白组)6只。其中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醋酸强的松龙6.7mg/kg,3次/周,连续三周。造模成功后,治疗组从第4周开始在闭孔神经注射脉络宁复合液2ml/kg,3次/周,共8周:定位选用贝朗神经定位仪进行定位,定位前于大鼠右侧腹股沟处局部备皮,利多卡因凝胶局部均匀涂抹,以利于定位笔更好的与局部接触,定位笔发出电刺激后,发现股内侧肌群有节律跳动,调节刺激电量,当电量达到50mA时,股内收肌群仍然继续跳动,即为闭孔神经在体表的准确位置。治疗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一起于治疗给药后第9周的第一天取材,用0.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1ml/100g),剖开腹腔,从腹主动脉采血5ml,采集前禁食12h,分别放于各管中,4℃离心3500rpm,15分钟,分离血清,4℃冰箱保存,送望京医院生化检验室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同时对取下的股骨头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坏死股骨头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仪对HE染色切片的空骨陷窝率、骨陷窝面积、骨小梁面积进行定量分析;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ssel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骨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Ⅷ因子相关抗原(Ⅷfactor fos-related antigen,Ⅷ-R Ag)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利用图像分析仪分析VEGF、BMPs、TGF-β1的阳性面积比、阳性细胞数目比,Ⅷ-R Ag所表达的微血管密度。3.2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4研究结果4.1病理组织学观察4.1.1 HE染色光镜观察(1)空白组①骨小梁整齐清楚、排列规则、致密饱满。②骨皮质及骨小梁中骨细胞清晰可见,核较大,位于中央,偶可见骨陷窝空虚。③潮线完整,钙化带与软骨下骨小梁连接完好。④髓腔内造血细胞丰富,形态正常。软骨下血管较丰富,管径较大的血管壁结构清晰。⑤骨小梁边缘成骨细胞数量较多,髓腔中破骨细胞数量较少。(2)模型组①骨小梁稀疏,变细,甚至有断裂现象,结构紊乱,部分有碎片出现。②骨小梁中骨细胞坏死,空骨陷窝数较正常组增多。③髓腔内可见部分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有的甚至融合成泡状,造血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减少。④坏死骨小梁间隙可见有明显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在坏死骨小梁周围包绕。⑤骨小梁周围可见少量成骨细胞排列,但数量很少,骨小梁周围无明显新骨沉积性生长。⑥髓腔内多核破骨细胞数量增多。⑦软骨下小血管数量明显减少。⑧潮线明显出现了不延续,有的部分甚至消失。(3)治疗组①骨小梁较模型组变粗,数量明显增多,骨小梁结构大体清晰。②骨小梁中较多正常骨细胞,但仍可见少量坏死骨细胞,空骨陷窝较模型组明显减少。③髓腔内脂肪空泡较模型组减少,造血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增多。④成骨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增多。⑤髓腔内多核破骨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⑥软骨下小血管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4.1.2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①空骨陷窝率:模型组空骨陷窝率增高明显,与治疗组及空白组比较,组间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空骨陷窝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但与空白组比较组间差异仍显着(P<0.05)。②骨陷窝面积:模型组骨陷窝面积明显增高,与空白组比较,组间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骨陷窝面积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组间差异显着(P<0.05)。③骨小梁面积:模型组骨小梁面积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组间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骨小梁面积在数值上高于模型组,但是二者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4.2大鼠股骨头组织内VEGF、BMPs、TGFβ1、Ⅷ-R Ag的表达(1)在VEGF的表达方面:①阳性面积比:治疗组表达高于模型组,且差异显着p<0.05;但治疗组的表达低于空白组,且差异显着p<0.05;②阳性细胞数目比:治疗组表达高于模型组,且差异显着p<0.05;但治疗组的表达低于空白组,差异显着p<0.05。(2)在BMPs的表达方面:①阳性面积比:治疗组表达高于模型组,且差异显着p<0.05;模型组表达低于空白组,且差异显着p<0.05:②阳性细胞数目比:治疗组表达高于模型组,且差异显着p<0.05;模型组表达低于空白组,且差异显着p<0.05。(3)在TGF-β1的表达方面:①阳性面积比:治疗组表达高于模型组,且差异显着p<0.05;模型组表达低于空白组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②阳性细胞数目比:治疗组表达高于模型组,且差异显着p<0.05,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模型组表达低于空白组两组间差异显着p<0.05。(4)Ⅷ-R Ag:微血管密度,治疗组的表达高于模型组,低于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4.3血脂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比较可见,治疗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5;模型组高于空白组,差异显着p<0.05。5结语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小剂量激素长期应用的方法,在用药的第3周就成功诱导出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表现为骨髓内脂肪细胞增生、肥大,骨小梁稀疏,空骨陷窝率明显增多,造血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骨小梁周围无明显新骨沉积性生长,髓腔内多核破骨细胞数量增多,软骨下小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可能与TGFβ1、BMPs、VEGF、的表达下调和新生微血管数量的减少有关;同时发现模型组血清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明显升高,脂质代谢紊乱。脉络宁复合液能通过其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滋阴养血的作用预防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该治疗方法不仅能纠正脂肪代谢紊乱,并能上调VEGF、BMPs、TGFβ1、的表达;且该疗法能明显增加坏死股骨头的血供。6.结论(1)采用单纯小剂量激素长期应用的方法,可以成功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能较好反应临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过程。(2)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激素所致的脂肪代谢紊乱及组织内骨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改变相关。(3)通过脉络宁复合液治疗可以使与微血管及骨细胞生成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表达上调,促进骨修复,从而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4)运用脉络宁复合液治疗可以改善激素引起的高血脂状况,恢复全身的脂代谢平衡,减少髓腔内的脂肪堆积,有效的降低了骨内压,使坏死区血供增加。(5)脉络宁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滋阴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本实验结果说明脉络宁注射液与利多卡因、碳酸氢钠以一定比例配合,在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方面,疗效确切;通过增加与微血管及骨细胞生成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的生成,以及改善激素引起的高血脂状态,促进坏死区组织的修复是该疗法的主要治疗机理。

周汝寿[9](2005)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局部治疗研究进展 ——中药髓内注入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临床观察》文中认为论文通过回顾近年来中西医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有关文献,客观的评述了中医及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理论认识,并综述了文献对本病早中期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旨在探讨本病早中期局部治疗的作用,并对本病的早中期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在研究本病病因病机和总结近年对本病中西医治疗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中成药红花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体内注入为主对本病进行综合治疗,并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治疗探讨中药髓内注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证明疗效确切。

侯昌龙[10](2005)在《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Ficat Ⅱ期以前)动物模型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研究该法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初步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健康家猪20只,体重15~20 Kg左右,雌雄不拘。以真丝线段微绒毛行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ANFH动物模型。制模后家猪自然饲养,青霉素预防性抗感染3~5天,每隔15天双侧髋关节MRI检查,评估股骨头坏死区大小、形态,行Ficat分期。TAE 1月时股骨头MRI呈长T1长T2信号,在T2WI上低信号逐渐明显,脂肪抑制后显示更佳。将符合条件的家猪(Ficat Ⅱ期)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只,16髋)和实验组(12只,24髋)。①对照组(A组,n=8)单纯行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术(TAE),未行干预性治疗。观察股骨头自然塌陷情况。②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组(B组,n=12)在DSA引导下,正侧位透视将COOK专用穿刺针自股骨上端外侧,经股骨颈穿刺至股骨头坏死区,注射调配好的磷酸钙骨水泥(CPC),粉:液比为2:1。至骨水泥均匀致密填充骨坏死区停止注射。A组TAE后1月、2月及3月,B组注射CPC后1月、2月及3月,分别行双侧髋关节X平片、CT检查及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间和B组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影像学和病理学差异。两组均以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随访评估。结果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研制动物模型,方法新颖、成功率高,可控性强;TAE术后股骨头坏死进行性加重,3个月内A组所有模型股骨头坏死塌陷,平均塌陷时间为1.5个月,症状为逐渐加重的跛行、瘫痪;影像学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经历Ficat Ⅰ~Ⅵ期动态改变;组织病理学示骨细胞逐渐坏死呈成片的红染灶,骨小梁由缺血水肿到完全断裂,高倍镜下单位面积的空缺骨陷窝数百分比(PBL)增

二、钻孔加药链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钻孔加药链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论文提纲范文)

(1)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髓心减压
2 钽棒植入技术
3 截骨术
4 带血运的骨瓣移植
5 打压植骨术

(2)股骨头坏死相关基因的相关性、多态性及保护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股骨头坏死中BMP-2、PPARγ、OPG、HDAC9c-S及SERPINE1基因的表达
    1. 研究对象与实验材料
    2. 仪器和试剂
    3. 试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部分 股骨头坏死患者外周血SERPINE1基因多态性检测
    1. 实验对象
    2. 仪器和试剂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人软骨细胞中过表达OPG对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仪器和试剂
    3. 实验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结论
综述
附录、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

(3)中药活骨注射液在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过程中VEGF、bFGF、IGF-1、0PG、RANKL、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现代医学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一) 现代医学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认识
        (二)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生理学
        (三)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
        (四) 现代医学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
    二、祖国医学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一) 中医学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认识的历史沿革
        (二)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三、中药活骨及冠心宁注射液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中的药物功效及作用机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活骨注射液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VEGF、bFGF、IGF-1表达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1. 主要材料及试剂
        2. 主要仪器设备
        二、实验方法
        1. 动物分组
        2. 造模方法
        3. 动物喂养
        4. 给药剂量
        5. 治疗方案
        6. 实验方案
        三、统计学处理
        四、实验结果
        1. 免疫组化结果
        2. Real-time PCR结果
        3. Western blot结果的相对定量分析
        五、实验小结
    实验二 活骨注射液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PG、RANKL的表达及OPG/RANKL比值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四、实验结果
        1. Real-time PCR结果
        2. Western blot结果的相对定量分析
        五、实验小结
    实验三 活骨注射液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凋亡调节基因bcl-2、bax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小结
讨论
    一、本课题立题依据、意义
    二、ANFH发病与本课题检测指标的关系
    三、小结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酒精对特发性股骨头坏死骨髓成骨微环境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酒精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酒精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注释
附录
致谢

(5)钻孔减压为基础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改善微循环, 促进细胞生长
    1.1 干细胞移植
    1.2 局部药物治疗
        1.2.1置管药物灌注
        1.2.2穿刺药物注射
    1.3 细胞诱导因子应用
2 机械支撑治疗
    2.1 单纯植骨
    2.2镍钛合金记忆金属网球植入
    2.3 空心螺钉支撑
    2.4钽棒植入
    2.5 钛网及骨笼植入
3 机械支撑+改善循环治疗
    3.1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
    3.2 载药骨水泥注入
4 小结

(6)复阳活骨丸配合髓芯减压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磷血钙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大体形态变化
    2 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4 血磷血钙及钙磷乘积检测结果
理论探讨
    1 祖国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和研究
    2 西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与研究
    3 关于实验动物模型的诱导和评价
    4 关于髓芯减压作用的探讨
    5 中药配合髓心减压在骨修复和骨再生方面作用机制探讨
    6 导师学术思想
    7 复阳活骨丸配合髓芯减压术作用机制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照片
    病理切片
附录2 文献综述
附录3 发表论文论着及科研情况

(7)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及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移植修复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唑来膦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制备
    2.1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参考文献
    2.6 附图
第三章 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及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移植修复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参考文献
    3.6 图片
小结
综述 双膦酸盐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新进展
附录 中英文名称对照与缩写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8)脉络宁复合液治疗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正文
    前言
    第一部分 脉络宁复合液治疗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机理组织形态学的实验研究
        1.材料及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脉络宁复合液治疗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机理的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三部分 脉络宁复合液治疗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机理的血脂的实验研究
        1.材料及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9)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局部治疗研究进展 ——中药髓内注入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局部治疗研究进展
    1.病因病机
        1.1 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病因病机研究
        1.2.1 过量使用激素
        1.2.2 酒精中毒
        1.2.3 减压病
        1.2.4 血液系统疾病
        1.2.5 血管性疾患
        1.2.6 大剂量辐射
        1.2.7 其他相关因素
        1.3 发病机理
        1.4 股骨头易缺血坏死的特殊原因
        1.4.1 解剖因素
        1.4.2 生物力学因素
    2.局部治疗进展
        2.1 治疗原则和目标
        2.2 治疗概况
        2.3 髓芯减压术的作用与评价
        2.3.1 概述
        2.3.2 髓芯减压术的治疗机理
        2.3.3 髓芯减压治疗现状
        2.3.4 小结
        2.4 介入治疗
        2.4.1 治疗方法
        2.4.2 药物种类和配伍
        2.4.3 靶动脉选择及各血管的注入量比
        2.4.4 复治周期
        2.4.5 疗效及适应证
        2.4.6 综合治疗
        2.4.7 小结
        2.5 髓内药物注入
        2.6 其他局部治疗方法
        2.6.1 关节囊内及穴位注射
        2.6.2 中药外敷
        2.6.3 小针刀
        2.6.4 脉冲电磁
        2.6.5 高压氧治疗
    3.结论与讨论
        3.1 综合治疗
        3.2 保护性负重及功能锻炼
        3.2.1 保护性负重
        3.2.2 功能锻炼
        3.3 疗效评价标准
        3.4 临床分期
        3.5 股骨头坏死塌陷预测的可能性和意义
    4.问题与展望
中药髓内注入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观察
    1.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入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分期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2.研究过程
        2.1 研究设计
        2.2 分组方法
        2.3 研究实施方案
        2.3.1 治疗组:红花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髓内注入
        2.3.2 对照组:中药活血散外敷
        2.3.3 辅助治疗
        2.3.4 疗程
        2.4 观察指标
        2.4.1 主要疗效指标
        2.4.2 影像学评价
        2.4.3 安全性检测
        2.5 疗效评价
        2.5.1 治疗效果评价
        2.5.2 统计处理方法
        2.5.3 中止和退出
    3.临床研究资料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结果
        3.3 安全性评价
    4.结论与讨论
        4.1 发病因素分析
        4.2 治疗结果及分析
        4.3 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
        4.4 综合治疗
        4.5 早期诊断
结语
致谢
附表:1993年北戴河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声明

(10)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钻孔加药链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论文参考文献)

  • [1]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治疗[J]. 莫冰峰. 心理月刊, 2019(19)
  • [2]股骨头坏死相关基因的相关性、多态性及保护性研究[D]. 李明. 山东大学, 2018(02)
  • [3]中药活骨注射液在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过程中VEGF、bFGF、IGF-1、0PG、RANKL、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的实验研究[D]. 张文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酒精对特发性股骨头坏死骨髓成骨微环境作用机制研究[D]. 陈跃平.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2)
  • [5]钻孔减压为基础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概述[J]. 卢培根,王大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4)
  • [6]复阳活骨丸配合髓芯减压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磷血钙影响的实验研究[D]. 柴巍巍. 河南中医学院, 2009(03)
  • [7]局部注射唑来膦酸及同种异体成骨细胞移植修复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D]. 彭晨.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1)
  • [8]脉络宁复合液治疗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机理的实验研究[D]. 万政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02)
  • [9]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局部治疗研究进展 ——中药髓内注入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临床观察[D]. 周汝寿.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07)
  • [10]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实验研究[D]. 侯昌龙. 安徽医科大学, 2005(07)

标签:;  ;  ;  ;  ;  

钻孔药链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