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东西向主干航线集装箱运量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谢雨蓉[1](2020)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际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与手段,经济全球化涉及很多维度,其中一些因素对国际物流的发展演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应抓住主要维度、聚焦关键因素。经济全球化在推进进程中,参与主体、推进机制、表现形式等不断变化,与之相伴的是国际物流的空间拓展、方式变革与形态演化等。当前,经济全球化正面临新的调整变化,既有的产业分工、贸易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等都在重塑之中,必将引发国际物流的巨大变革。在全球化当前阶段,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已骤然改变,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也在悄然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打造全球化合作新平台。国际物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也受到这一全球化新模式的深刻影响。中国需要根据相关因素变化,做出积极应对,调整国际物流发展策略,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有效手段,也为中国积极融入和主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技术创新与扩散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维度,建立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运用该理论框架,分析经济全球化在不同发展阶段每个维度对国际物流的影响,总结历史规律,并提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的应对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在明确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物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四个主要维度,分别是治理结构、空间格局、科学技术、规则体系,对每个维度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和界定,在各个维度上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建立了研究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的四维分析框架,奠定了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二,以大航海为经济全球化的起点,分三个发展阶段,采用四维分析框架,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第一阶段全球化结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依靠暴力与资本推进,形成了根植于殖民地经济的国际生产贸易网络,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地理大发现,这一阶段全球化建立了资本推动、暴力维护的海洋运输体系,大航海将国际航线网络由地中海拓展至全球;第二阶段全球化至WTO多哈回合谈判中止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建立了发达国家主导、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垂直化、专门化国际分工,在全球形成欧洲、北美、东亚三大生产网络,在这一阶段的全球化中,跨国公司及其母国掌控着全球物流资源与市场,集装箱革命推动产业变革,国际物流中心伴随全球产业转移,在太平洋沿岸兴起;第三阶段的经济全球化仍在推进之中,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全球化迈入多元共治与互利共赢时代,大规模的多边贸易合作转向以巨型自贸协定为代表的区域合作,国际物流格局加快调整,资源重配、市场重构、区域内需求快速增长、业态模式多元化发展将推动建立新的规则体系,也为后发国家参与规则制定创造了机遇。第三,采用四维分析框架,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新阶段下的新范式,对国际物流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中国作为倡议的发出者,主动推动生产网络沿“一带一路”扩散,带动欧亚大陆中间欠发达地区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物流将形成海陆双向发展格局。在海运物流格局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应着力寻求国际物流陆向突破,构建陆路物流大通道,统一陆路国际物流规则,以此作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之一。第四,提出以中欧班列为载体,寻求“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发展。在四维分析框架下,梳理了影响中欧班列发展的具体因素,建立数学模型识别了关键因素、原因因素与结果因素,研究了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围绕关键因素的竞争博弈,并从加快技术与模式创新,统一规则与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中欧班列的发展思路。第五,围绕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稳步推进海运发展、寻求“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的应对策略,从中欧班列发展、“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发展和全球化新变革中的国际物流发展三个层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本文主要贡献和创新点体现在:(1)从治理结构、空间格局、科学技术、规则体系四个维度,构建了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2)拓展了研究国际物流问题的时空视角:时间上,在经济全球化500年的历史进程中,分阶段系统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空间上,将对国际物流的研究从传统海运领域拓展到海陆两个方向、两大空间。(3)运用四维分析框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的影响,提出中国在全球化新阶段,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综合实力为支撑,在稳步推动海运物流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一带一路”陆路物流突破的应对策略。(4)提出围绕中欧班列实现“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陆向突破,运用数学模型方法识别了中欧班列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了中欧班列与海运的博弈行为,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徐剑华[2](2019)在《集运业并购交易,谁将登场?》文中研究指明全球航运分析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拉斯·詹森(Lars Jensen)近日在领英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目前全球排名第八、过去7年累计亏损超过10亿美元的阳明海运,已经成为行业最佳并购对象。那么,阳明海运是否将成为下一个遭遇收购的大型航运公司?行业下
闫冰[3](2019)在《中欧北极集装箱航线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快速融化,中欧间通过北极航线开展海上运输已经成为可能。为探究北极航线的开发并获得现阶段切实可行的航线运输方案,本文从地理特征出发,比较了中欧间北极航线和经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的特点以及北极中欧集装箱航线开发前景和地缘价值。在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可行性和开辟航线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理环境上,中欧北极航线比传统航线距离缩短19~26%,船舶海上航行时间缩短25%~33%;尽管由于北极环境复杂,航线的运输成本略有偏高,但如果将货物的时间价值综合到运输收益中,北极航线的经济性将好于传统航线;在运输畅通性上,苏伊士运河是传统航线的咽喉要道,一旦受到恐怖袭击或沿岸国家发生政治动荡,将迫使船舶绕道好望角航行,运输的成本及时间都将大幅增加,而北极航线的沿岸国家政局稳定,可始终保持较好的畅通性,因而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在经济价值上,通过计算,得出北极航道对中欧的地缘经济价值高达179.70亿USD;在航线网络优化上,本文结合北极航线的时间价值,基于中国与欧洲间集装箱运输需求量的预测分析,应用基于邻域搜索改善的遗传算法对集装箱航线进行了优化。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班轮公司开展北极航线集装箱运输提供切实可行的航线优化设计方法。
黄茜[4](2019)在《A公司远东—欧洲航线集装箱船舶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船舶投资作为航运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集装箱船舶作为现在海运贸易的主力型船舶,其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和风险性高的特点也决定了在进行该种船舶项目投资时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以A公司船舶投资项目为研究对象,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帮助A公司在扩大船队规模的同时提高在业内的企业竞争力,同时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将相关预测方法和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贯穿在船舶投资项目的研究过程当中,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首先介绍了传统的集装箱运输需求预测理论和船舶投资理论;考虑到A公司拟建造的集装箱船舶将投入远东—欧洲航线进行运营,因此从多个角度对A公司远东—欧洲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2)考虑到A公司是我国航运市场上集装箱运力最大的航运公司并且海运需求自身所具有的派生性特征,以A公司远东—欧洲航线集装箱运量数据为基础基于二次移动平均预测法对A公司远东—欧洲航线运输需求进行预测,实践证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从而通过对航线集装箱运输需求的精准预测,给A公司在进行新造船项目决策时提供理论支持,帮助确定相对合理的船舶数量和运力规模。(3)以A公司现在打算投资的19000TEU集装箱船舶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该项目的现金流分布和静态、动态投资回收期,最后采用相关方法对该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本文结论和建议。这也为其他航运公司在进行同类型船舶项目决策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徐剑华[5](2017)在《第一季度集运公司业绩及未来行业趋势预期》文中研究说明初夏时令,想起南宋诗人蒋捷《一剪梅》词云: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迄今为止,已有多家集运公司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几多樱桃?几多芭蕉(表)?马士基亏损6600万美元马士基航运第一季度净亏损66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是3200万美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燃油价格上涨80%而增加燃油开支5.69亿美元,导致马
李倩雯,真虹[6](2016)在《集装箱海运网络的演化过程及我国的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在分析全球七大板块间集装箱海运往来货流数据的基础上,分别从全球网络视角以及洲域内部视角,对集装箱海上运输空间格局的演化阶段进行梳理和划分。针对未来全球集装箱海运网络区域集中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政府层面的应对策略:完善国内企业经营环境;强化国内金融体系的支持;积极推动区域贸易发展;加快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航运企业层面的应对策略:加强集装箱海运发展趋势研究;谨慎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积极开展航运企业间经营合作;加大集装箱运输市场资源的重视。港口企业层面的应对策略:提升港口集装箱服务能力;实现港口功能的合理布局;促进港口后方集疏运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区域内港口间的合作。
李倩雯,真虹[7](2016)在《集装箱海上运输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集装箱航线运输是一个独立的复杂系统,同时受到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传统的预测模型难以模拟其未来的发展和演变趋势。针对这一问题,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分析集装箱航线运输系统,提出了考虑系统内部因素之间、系统与外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包含需求子系统和运力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近十年跨太平洋航线、亚欧航线和亚洲区域内航线的历史数据,仿真求解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通过仿真得出以下结论:2020年亚洲区域内航线运输需求将较2014年增长近60%,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等提升的条件下,亚洲区域内航线的运量增长潜力远远超过跨太平洋航线和亚欧航线这两条东西主干航线。模型为诠释集装箱航线运输系统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预测未来全球集装箱海运网络的发展趋势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李倩雯,真虹[8](2016)在《集装箱海运航线发展进程动力与趋势》文中指出20世纪60年代,随着由美国、欧洲共同体和日本三足鼎立的贸易格局的逐渐形成,美国航运企业开辟了第一条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集装箱运输航线,此后各航运企业陆续开辟了众多洲际远洋集装箱运输航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以东亚-北美、东亚-欧洲和欧洲-北美三条东西主干航线为核心的世界集装箱海
徐剑华[9](2016)在《隧道何处是尽头》文中提出全球集装箱航运的贸易环境正在逐步恶化。一场海事金融风暴正在班轮运输行业以不同的方式形成,而且不可避免地将会波及到港口和托运人。主要由于运力供求失衡以及航运联盟大改组,2016年班轮公司仍然难以摆脱困境。但是,马士基的经验告诉我们,除了燃油价格继续下跌这一利好因素以外,班轮公司其实还有许多降低成本的手段可以采用。
班梅,徐剑华[10](2014)在《微光初现,且行且珍惜》文中认为2014年剩余时间的前景仍将保持暗淡,并处于一个持续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的状态,运价依旧走低,而普遍的繁荣仍然难以预期。IMF预测,世界GDP增长率今年将达3.7%,2015年达到3.9%,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总部设在纽约的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 Partners)预测今年的国际海运量将增长4%6%。燃油降价助业绩改善当前,班轮行业正面临着两个挑战。一是在需求方面,全球贸易增长要复制其在21世纪头十年高增长率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二是主要
二、全球东西向主干航线集装箱运量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球东西向主干航线集装箱运量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际物流与经济全球化的密切联系 |
1.1.2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物流格局的改变 |
1.1.3 新兴经济体崛起对国际物流秩序的重塑 |
1.1.4 “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变革的推动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逻辑框架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 |
2.1.2 系统理论和分析方法 |
2.1.3 博弈理论及其应用 |
2.1.4 其他相关学科与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经济全球化相关研究 |
2.2.2 国际物流的相关研究 |
2.3 既有文献对本文的贡献 |
2.4 本章小结 |
3 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 |
3.1 基本概念 |
3.1.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 |
3.1.2 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 |
3.2 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维度 |
3.2.1 国际物流与经济全球化的相互作用关系 |
3.2.2 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主要维度 |
3.3 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的四维分析框架 |
3.3.1 治理结构维度的影响 |
3.3.2 空间格局维度的影响 |
3.3.3 科学技术维度的影响 |
3.3.4 规则体系维度的影响 |
3.3.5 四个维度的交叉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
4.1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
4.1.1 治理结构——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瓜分与掠夺 |
4.1.2 空间格局——殖民经济与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 |
4.1.3 科学技术——工业革命大幅提升西方生产力与军事力量 |
4.1.4 规则体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
4.2 第一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
4.2.1 治理结构——依靠军事强权和经济霸权争夺海上战略通道 |
4.2.2 空间格局——地中海贸易区扩张与两洋港口的兴衰 |
4.2.3 科学技术——天文、地理、航海、造船等技术的发展 |
4.2.4 规则体系——西方海权论思想与物流现代市场运行模式初现 |
4.3 本章小结 |
5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
5.1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
5.1.1 治理结构——大国主导下的多边合作 |
5.1.2 空间格局——欧洲、北美、东亚三大生产网络的形成 |
5.1.3 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垂直专业化产业分工 |
5.1.4 规则体系——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 |
5.2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
5.2.1 治理结构——国际资本深度参与国际通道、枢纽之间的竞争 |
5.2.2 空间格局——亚太物流市场扩张与国际航运中心崛起 |
5.2.3 科学技术——集装箱运输建立全新的国际物流运行体系 |
5.2.4 规则体系——统一的国际海运规则不断发展完善 |
5.3 本章小结 |
6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
6.1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
6.1.1 治理结构——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化共商共建共享 |
6.1.2 空间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三大生产网络独立性提高 |
6.1.3 科学技术——工业4.0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6.1.4 规则体系——新型经贸规则正在构建之中 |
6.2 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
6.2.1 治理结构——国际物流面临资源重新配置与市场重构 |
6.2.2 空间格局——国际物流需求在部分区域内较快增长 |
6.2.3 科学技术——现代科技推动国际物流多元化与创新发展 |
6.2.4 规则体系——适应区域物流发展的国际规则亟待建立完善 |
6.3 本章小结 |
7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
7.1 “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
7.1.1 治理结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7.1.2 空间格局——中国为主体的东亚生产网络沿“一带一路”扩散 |
7.1.3 科学技术——5G与新技术相互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
7.1.4 规则体系——依托自身优势引领区域经贸规则建立 |
7.2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物流四个维度分析 |
7.2.1 治理结构——市场为主体、综合实力为支撑推进物流体系建设 |
7.2.2 空间格局——构建海陆双向物流大通道 |
7.2.3 科学技术——智慧物流与跨境电商市场广阔 |
7.2.4 规则体系——推动陆路物流规则统一与完善 |
7.3 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物流发展的应对策略 |
7.3.1 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对“一带一路”的启示 |
7.3.2 “一带一路”物流发展寻求陆向突破策略 |
7.4 本章小结 |
8 依托中欧班列实现国际物流陆向突破的策略 |
8.1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体系中的作用 |
8.1.1 中欧班列发展情况 |
8.1.2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陆路物流中的骨干作用 |
8.1.3 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载体作用 |
8.2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8.2.1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
8.2.2 中欧班列发展主要影响因素识别 |
8.2.3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类分析 |
8.2.4 中欧班列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
8.3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协调发展 |
8.3.1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协作互补 |
8.3.2 中欧班列与海运物流的竞争博弈 |
8.4 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创新 |
8.5 中欧班列国际规则的统一与完善 |
8.6 本章小结 |
9 中国在全球化新变革中的国际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
9.1 中欧班列发展的对策建议 |
9.2 “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
9.3 经济全球化新阶段国际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
9.4 本章小结 |
10 结论与展望 |
10.1 完成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10.1.1 完成的主要工作 |
10.1.2 主要结论 |
10.2 本文贡献与创新之处 |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欧班列到发欧洲国家的主要线路情况 |
附录 B 中欧班列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 C 中欧班列问卷调查受访专家情况 |
附录 D 班列企业与班轮公司运价及政府最优补贴决策求解过程 |
附录 E 正文中专有名词简称、译文及缩写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集运业并购交易,谁将登场?(论文提纲范文)
行业整合经历两年平静期 |
行业集中化引发竞争不足担忧 |
大公司拥有规模经济效益 |
新一轮行业整合或将来临 |
最可能的两家被收购候选人 |
(3)中欧北极集装箱航线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集装箱班轮运输概述 |
2.1.1 集装箱海运运输现状 |
2.1.2 集装箱班轮运输特点 |
2.1.3 集装箱班轮网络优化设计 |
2.2 遗传算法概述 |
2.2.1 算法基本操作 |
2.2.2 适应度函数设计 |
2.2.3 算法参数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北极航线地理环境分析 |
3.1 港口分析 |
3.1.1 我国港口基本情况 |
3.1.2 欧洲港口基本情况 |
3.2 航线分布 |
3.2.1 北极东北航道 |
3.2.2 北极西北航道 |
3.3 适航船型 |
3.3.1 北极东北航道 |
3.3.2 北极西北航道 |
3.4 时空格局 |
3.4.1 地理空间分析 |
3.4.2 航行时间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中欧航线航运成本及地缘经济价值分析 |
4.1 |
4.1.1 航运综合成本分析 |
4.1.2 地缘经济价值计算 |
4.1.3 敏感性分析 |
4.2 运输畅通性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航线优化模型构建及算法 |
5.1 问题描述 |
5.2 模型建立 |
5.2.1 假设条件 |
5.2.2 符号说明 |
5.2.3 模型构建 |
5.3 算法设计 |
5.4 算法改进 |
5.5 本章小结 |
6 算例分析 |
6.1 基础数据 |
6.2 算法对比与计算结果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A公司远东—欧洲航线集装箱船舶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3 本文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集装箱船舶投资 |
2.1.1 船舶投资概述 |
2.1.2 集装箱船舶投资基本特点及重要性 |
2.2 集装箱运输需求预测理论 |
2.2.1 集装箱运输需求相关概念 |
2.2.2 集装箱运输需求预测理论及方法 |
3 A公司远东——欧洲航线集装箱运输发展概况 |
3.1 A公司远东——欧洲航线发展历史 |
3.2 航线运量规模与经营状况 |
3.2.1 航线分布 |
3.2.2 运量规模 |
3.2.3 经营状况 |
3.3 面临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
4 A公司远东—欧洲航线集装箱运输需求预测 |
4.1 集装箱运输需求生成研究 |
4.1.1 集装箱运输需求生成机制 |
4.1.2 A公司远东——欧洲航线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4.2 预测方法选择 |
4.3 A公司远东—欧洲航线需求预测算例 |
4.4 方法对比分析 |
5 A公司集装箱船舶项目投资分析 |
5.1 投资项目概述 |
5.1.1 投资项目介绍 |
5.1.2 船舶建造必要性分析 |
5.2 投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
5.2.1 船舶固定成本测算 |
5.2.2 投入远东-欧洲航线效益测算 |
5.2.3 船舶投资资本成本测算 |
5.3 A公司船舶投资财务评价 |
5.4 A公司集装箱船舶项目风险分析 |
5.4.1 敏感性分析 |
5.4.2 其他风险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本文结论 |
6.2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第一季度集运公司业绩及未来行业趋势预期(论文提纲范文)
马士基亏损6600万美元 |
达飞雄鹰展翅 |
中远海运踏上新征程 |
赫伯罗特 |
2017年市场趋势展望 |
集装箱航运业正在向卖方市场发展 |
(6)集装箱海运网络的演化过程及我国的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集装箱海运网络的演化进程 |
(一)集装箱海运网络节点的演化进程 |
(二)集装箱海运网络航线的演化进程 |
二、集装箱海运网络的五个演化阶段 |
(一)前集装箱化海运时代(1956年以前) |
1. 阶段描述。 |
2. 阶段特征。 |
(二)集装箱海运初步发展阶段(1956—1970年) |
1. 阶段描述。 |
2. 阶段特征。 |
(三)集装箱海运快速发展阶段(1970—1998年) |
1. 阶段描述。 |
2. 阶段特征。 |
(四)集装箱海运不断膨胀阶段(1999—2008年) |
1. 阶段描述。 |
2. 阶段特征。 |
(五)集装箱海运区域集中化发展阶段(2008—未来) |
1. 阶段描述。 |
2. 阶段特征。 |
三、我国集装箱海运业的应对策略 |
(一)我国政府部门的应对策略 |
1. 完善国内企业经营环境。 |
2. 强化国内金融体系的支持。 |
3. 积极推动区域贸易发展。 |
4. 加快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 |
(二)我国航运企业的应对策略 |
1. 加强集装箱海运发展趋势研究。 |
2. 谨慎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舶。 |
3. 积极开展航运企业间经营合作。 |
4. 加大集装箱运输市场资源的重视。 |
(三)我国港口企业的应对策略 |
1. 提升港口集装箱服务能力。 |
2. 实现港口功能的合理布局。 |
3. 促进港口后方集疏运体系建设。 |
4. 积极开展区域内港口间的合作。 |
(7)集装箱海上运输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集装箱航线运输系统分析 |
2 集装箱航线运输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2.1 集装箱航线运输系统基本因果关系分析 |
2.2 集装箱航线运输系统中的因果反馈环 |
3 集装箱航线运输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1)状态方程。 |
2)速率方程。 |
3)辅助方程。 |
4 集装箱航线运输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及验证 |
4.1 主要参数的确定 |
4.2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4.3 亚洲区域集装箱航线运输系统仿真 |
1)2015年、2020年亚洲区域集装箱海运网络的趋势预测。 |
2)国家投资幅度对航线集装箱海运量的影响模拟。 |
5 结语 |
(8)集装箱海运航线发展进程动力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集装箱海运航线的演变进程分析 |
(一)2008 年金融危机以前集装箱海运航线的演变进程分析 |
(二)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集装箱海运航线的演变进程分析 |
二、集装箱海运航线发展演变的动力因素 |
(一)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洲域内国家联动增长格局 |
(二)航运要素积累带来相邻区域要素的双向流动 |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变化导致区域内近洋运输活动频繁 |
(四)区域内货流成本降低驱动贸易航线区域集中化发展 |
三、未来集装箱海运航线发展的趋势 |
(一)集装箱海运航线发展分化 |
(二)区域集中化发展趋势明显 |
(三)全球集装箱运输重心东移 |
(四)服务完备的区域性枢纽港出现 |
四、集装箱海上运输区域集中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航运企业积极开拓区域内航线,谨慎订造超大型船舶 |
(二)港口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避免盲目扩张港口规模 |
(三)政府部门完善企业经营环境,鼓励企业开拓亚洲市场 |
(10)微光初现,且行且珍惜(论文提纲范文)
燃油降价助业绩改善 |
主要班轮公司业绩分析 |
运力过剩仍将阻碍运价提升 |
大船竞赛将致运力更过剩 |
联盟盛行而兼并式微 |
2015年的前景依然暗淡 |
四、全球东西向主干航线集装箱运量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D]. 谢雨蓉.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2]集运业并购交易,谁将登场?[J]. 徐剑华. 中国船检, 2019(06)
- [3]中欧北极集装箱航线优化研究[D]. 闫冰.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4]A公司远东—欧洲航线集装箱船舶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研究[D]. 黄茜.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5]第一季度集运公司业绩及未来行业趋势预期[J]. 徐剑华. 中国船检, 2017(06)
- [6]集装箱海运网络的演化过程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 李倩雯,真虹. 改革与战略, 2016(10)
- [7]集装箱海上运输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J]. 李倩雯,真虹. 计算机应用, 2016(S2)
- [8]集装箱海运航线发展进程动力与趋势[J]. 李倩雯,真虹. 对外经贸实务, 2016(04)
- [9]隧道何处是尽头[J]. 徐剑华. 中国船检, 2016(02)
- [10]微光初现,且行且珍惜[J]. 班梅,徐剑华. 中国船检,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