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差距主要还在软件上(论文文献综述)
范稳[1](2021)在《太阳转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1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前局长卓世民现在是一个等待死刑判决书的人。他的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无论是在战斗的岁月还是和平年代,他就是不断书写传奇的那一类好汉,死神常常都得绕着他走。卓世民曾经设想过倘能死得轰轰烈烈、壮怀激烈,不说像个英雄,至少也不枉为男儿。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面临这样一种死法。
潘苏楠[2](2021)在《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力资本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总和,是一种高质量型创新要素。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也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呈现出低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比重不断下降,与此同时,高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比重持续上升的整体态势。而由低教育程度人力资本逐步向高教育程度人力资本进行动态演进,是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一个典型表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实现初级人力资本向中级人力资本过渡,并逐步向高级人力资本进行动态演化,在演化进程中,要保障各类人力资本的互补匹配与协调发展,以此来满足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面对劳动力人口数量连续下降的人口红利瓶颈以及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双重挑战,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问题已备受关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具有知识外溢效应,是构建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要素,通过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和高附加值产业进行转移,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固基石。那么,以初级人力资本向高级人力资本动态演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通过什么机理、哪些路径作用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协调效应?以及协调前景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规范分析、模型构建、实证检验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深入探讨分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围绕主要研究内容,具体的行文结构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并明确本文具体的结构安排;之后,介绍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研究方法,并规划出本文详尽的技术路线图;最后,概述几点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及理论贡献。第2章,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比较系统的搜集、梳理与归纳,深入了解人力资本、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思想内涵和发展脉络,以期能够明晰已有文献所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而识别出相关领域有待深入挖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3章,概念界定及指标测度。首先,通过对相关研究的追本溯源,界定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然后,参考借鉴已有研究并结合发展实际,选取各个变量的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变量进行具体的测算,为后文的实证研究做好最基础的铺垫。第4章,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机理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归纳,部分文献已经认识到了,产业结构升级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桥梁效应,但是,目前鲜有文献对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传导机制进行深入探究。本章节在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并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升级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和估算,继而进一步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第5章,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机理研究。在前文验证产业结构升级是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经济发展重要路径的基础上,本章节以期能够进一步打开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作用黑箱”。通过文献调研与理论梳理,从而提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通过自主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自主创新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和估算,并对其实证结论进行总结探析。第6章,基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经济发展路径探究。在上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的基础上,本章节采用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冲击轨迹,并进一步地运用Bootstrap技术,对链式中介效应进行检验。以此构建出,以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为源动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又以经济发展反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可持续生态圈。第7章,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前景研究。在全球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和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下,人力资本作为知识与技能的主要载体,是一种高质量型创新要素,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理论分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机理,构建协调度测度模型,得出二者协调效应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BP神经网络和ARIMA模型,对其协调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也相当于对这两种预测方法进行互证检验。第8章,结论与展望。本章节首先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启示,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局限,展望未来的改进方向。综上所述,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观察-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证检验-结论探讨”的科学研究逻辑和解决问题思路指导下,深入分析和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并探究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效应,对其协调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和理论贡献。一是基于整体刻画和动态演化的视角探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拓展和深化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力资本是知识与技能的主要载体,具有知识外溢效应,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源动力,因此,人力资本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但目前,鲜有文献从整体角度去刻画和描述,以初级人力资本向高级人力资本动态演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整体数量、质量状况及其结构演进的全貌。本文尝试拓展和深化已有研究,界定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概念及内涵,构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测算模型,从整体角度去考察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程度。二是深入剖析并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及传导路径。探究解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内在影响机理和“作用黑箱”,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对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和估算。从理论分析上建立起变量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方法应用上丰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经验研究。三是研究分析变量之间的冲击效应和作用路径,构建基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经济发展可持续生态圈。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纳入到同一个系统分析框架中,采用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作用轨迹和冲击效应,并进一步地运用Bootstrap技术,对链式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同时建立起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自主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以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为源动力,激发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又以经济发展反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可持续生态圈。
吴奇豪[3](2021)在《空间耦合LDPC码的研究及FPGA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比于普通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空间耦合LDPC码凭借着码字在空间上互相耦合的特殊结构,有着优秀的译码性能以及较低的译码复杂度。然而,在空间耦合LDPC码的两种传统译码方式中,要么存储资源需求过大,要么不适于并行计算。因此,本文以低存储量与并行计算为目标,对空间耦合LDPC码的译码方式进行研究,并且给出基于不同译码方式的译码器的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实现。第一,针对传统译码方式中存储量高或计算慢的问题,本文以滑动窗译码方式为基础,借鉴流水线译码方式中并行计算的思路,重新对信息更新顺序进行组合,同时还采用了紧凑型存储管理,最后得到了一种新的译码方式,即混合译码方式。该译码方式兼具存储量低与并行计算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吞吐量以及降低译码时延。第二,在基于滑动窗译码方式的译码器的FPGA实现中,本文采用实时读取配置的方案,将校验矩阵的相关信息存储于只读存储器中,提高了灵活性;采用部分并行结构,同时处理多个信息(并行度等于扩展因子),提高了吞吐量;采用环形存储器的设计,加快数据移动的速度,从而提高了整体译码速度;采用比例最小和译码算法,简化信息更新过程,降低了计算复杂度。第三,在基于混合译码方式的译码器的FPGA实现中,主要的不同点是在存储器上使用多路复用器,以便由控制信号读取(或者写入)相应的数据块,从而支持多个处理器同时工作,处理更多的信息(并行度等于扩展因子乘以处理器的个数)。在150MHz的时钟频率下,7个处理器、1次迭代的混合译码器的吞吐量能够达到278Mbps,约为同计算复杂度、同译码性能的滑动窗译码器的6.1倍,同时在存储量上消耗更少。
黄如玉[4](2021)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问题研究 ——以吉安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对教育公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还关乎社会公平,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大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重点校,薄弱学校得到的教育资源占比越来越少,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失衡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本研究基于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失衡的事实,以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家长、教师和学校对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满意度。在得到调研数据后,从调研结果中分析吉安市在这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再根据分析的结果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调研发现,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资配置失衡,吉安市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在学校间严重失衡,容易师资整体水平差距越拉越大;第三,生源的问题,当原学校不能给学生提供满意的教学环境,学生就会寻求能够提供优质教育的学校;第四,学校布局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造成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失衡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地方配套设施不平衡;第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为了解决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失衡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公正合理地教师评价体系,促进优秀教师的合理流动;第二,增加教育资金投入,确保这些资金的使用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第三,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创新、稳定、发展、均衡等协调中,创造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局面;第四,实施教师轮岗制度,推动教师资源的均衡分布。
张德浩[5](2021)在《复用开源代码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复用开源代码是软件开发中常见的行为,可以减少软件开发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与此同时,复用开源代码也可能带来开源漏洞和违反开源许可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检测软件中复用的开源代码。现有基于相似性的复用代码检测方法常常检出大量的偶然克隆代码,这些偶然克隆代码并非复用代码,而目前很少有复用代码检测方法考虑到这一因素。对此,本文从代码的词法和程序依赖图两方面研究复用开源代码的检测。主要工作和贡献包括:(1)基于词法的复用开源代码检测方法研究针对基于词法相似性的复用代码检测方法无法准确区分复用代码和偶然相似代码的问题,使用语句行和标识符这两种词法成分,提出一种基于语句行和标识符频率的复用开源代码检测方法。该方法对被测代码和开源代码库,首先使用克隆检测工具获取克隆函数,对每对克隆函数对提取克隆语句行和共用标识符,然后使用依据克隆代码行和共用标识符在开源代码库中出现频率的复用度量指标,判定每对克隆函数是否为复用,其中设计的度量指标相比基于逆文档频率的度量进一步增加低频特征权重、减少高频特征权重。在有标注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F1值为84.2%,高于使用基于逆文档频率的方法的F1值。在真实软件上的实验结果也表明提出的方法总体上比基于逆文档频率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使用提出的方法对相似非复用代码片段的分类与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说明相似代码不一定是复用代码。(2)基于程序依赖图的复用开源代码检测方法研究针对现有研究计算程序依赖图(PDG)的子图频率时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DG子图频率的复用开源代码检测方法。首先对开发软件和开源代码库之间由克隆检测工具获取的每对克隆函数提取PDG,然后从PDG中提取两种特定结构的子图——Ⅰ形子图和X形子图,它们的匹配无需复杂的通用图同构判定算法。接着将提取的子图分别进行编码,最后计算两函数之间相同的子图编码在开源代码库中的频率,根据频率计算两函数的复用度量值,判定两函数是否为复用。在有标注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F1值为82.4%,且提出的方法避免了现有方法的高复杂度问题。在真实软件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与基于词法的复用检测方法有较强的互补性。使用提出的方法对相似代码中非复用结构的分类与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说明相似的结构不一定反映代码的复用。
段珊珊[6](2021)在《《手机傀儡》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次翻译实践的文本选自『スマホ廃人』(《手机傀儡》)一书,作者石川结贵通过官方调查数据和真实案例指出“电子海洛因”的毒性已经渗透到家庭、校园、职场等多个场域,许多用户已沦为手机傀儡。同时,作者更是呼吁各位读者合理利用手机。虽然中日两国国情有所不同,但“手机上瘾”无疑成为两国手机用户的通病,透过日本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反思,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笔者选取前言、第1章、第2章、第4章、第5章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内容。从文本类型上来看,此文本兼具呼唤型文本和信息型文本的特点;从文本语言特点上来看,文中专有名词、文化负载词、标题较多,同时语篇衔接方式较为多样。基于此,笔者决定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文本的翻译与研究。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翻译实践简介、文本分析及译前准备、案例分析、结语。其中,案例分析部分是从词汇的翻译、标题的翻译、语篇衔接的处理三大方面进行探讨。首先,专有名词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以采取文内注、文外注等方法;其次,笔者对标题“先分类、再翻译”,并结合汉语语言特点、中文读者阅读习惯,通过被动变主动、修辞、加译等手法,增强译文可读性;最后,在语篇衔接的处理中,笔者从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两方面对语篇衔接问题进行探究。通过以上的探讨与分析,让目的语读者获取尽可能接近源语读者的阅读效果。
杜宇[7](2021)在《混合示波器的大容量数据存储及处理模块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混合示波器是一种将逻辑通道集成到示波器当中的新型示波器。该示波器既有传统的对模拟信号分析的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功能,又有对数字信号分析的逻辑分析仪的功能。这种具有复合功能的示波器对电子产业当中的通信等协议的测量,和通信等协议的复现具有重大作用。本论文将对混合信号示波器当中示波器模拟通道数据和逻辑通道数据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模块进行设计。解决混合示波器的模拟通道数据和逻辑通道数据的大容量数据存储的读写问题、数据处理问题、数据同步问题和数据传输问题。首先对混合示波器大容量数据存储的具体流程和方案进行了分析。根据项目指标,对外接存储器的选型和数量进行了设计和计算。对外接存储器的协议和控制信号进行了分析。设计混合示波器大容量数据存储的控制模块,保证与外接存储器工作相关的协议信号的正常产生。其次对示波器模拟通道和逻辑通道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模块下的数据抽点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大容量数据存储的数据抽点是带有波形峰值检测的数据抽点的特点,解决其存在的大小值的摆点问题。其中对模拟通道数据的抽点,增加了波形摆点矫正的装置设计。对逻辑通道数据的抽点,创新地将带峰值检测的抽点设计和波形毛刺矫正的装置设计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数据处理方案。再次对在混合示波器大容量数据存储的数据写入、数据读出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数据波形保持同步性的问题进行研究。采用依次进行片内、片间和不同数据类别之间的大容量数据存储的写使能同步的方式,来控制大容量数据的同步写入。对两类通道的数据的触发和触发方式进行了同步的处理,以此保证了两类数据显示和处理的同步性。对模拟通道和逻辑通道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同步传输的处理,保证两类通道的数据在传输过程当中的同步性。最后对混合示波器数据的快速传输方案进行设计。在原有的快速传输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状态机的优化和多级传输FIFO的优化。将快速传输模块的控制信号和大容量数据存储的控制模块合并,节省系统资源,提升系统效率。创新的多级FIFO的读取和反馈机制保证了数据在板内之间和板级之间之间的传输速率,保证了快速方案的数据传输速度。经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达到了大容量数据存储的预定指标,实现了大容量数据存储的预定功能。
窦鹏鹏[8](2021)在《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信息化重塑全球生产和商业模式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深入和广泛应用加快了时空紧缩化的进程,旧有的社会形态迅速转变为以互联网为底层架构的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态。中国的农村区域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即村民和乡村企业主借助电子商务的商业平台销售产品,逐渐形成一套与当地旧有产业相融合并促进当地生产、销售、消费形态转变的产业模式,被称为农村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深刻地改变和推动了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农村电子商务形成的新型社会经济网络,不但重构了国家整体经济结构,而且对新时期的城乡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鲜活地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是如何增强传统农村区域的竞争力,以及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网络乡村”。在信息时代,发展滞后的农村地区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媒介,与国内外的其他区域实现了信息、物质、资金的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从空间上解决了农村地区与外界隔绝的问题,增加了乡村区域的经济活力,同时赋予了乡村地区新的地方意义,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即“实时城市化”。截止2019年底,中国仍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因为信息闭塞、资源匮乏、产业形态单一,不少农村的青年劳动力都选择向城市转移。现如今,电子商务为这些相对落后、缺乏发展活力的农村区域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商品流通形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快递物流网络将这里的产品和服务向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输出。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农村地区首次具有成功嵌入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社会和经济网络之中的能力。2019年世界银行在其报告《电子商务发展:来自中国的经验》中指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是发展中国家扶贫与共享繁荣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落地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总结规律,以期为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在调整相关政策时提供理论支撑。基于以上研究背景,笔者通过两年的时间深入到河北省沧州市南皮样本县中,对172家生产企业、22家服务型企业及诸多个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取得了关于农村电子商务与县域经济社会互动关系的一手研究资料。发现县域发展出现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在于低端产业被低端专业市场提供的廉价资源所约束,旧有发展路径不断被加强直至出现路径锁定。而产业的锁定又带来了人才的单一化及限制了居民消费。农村电子商务进入该区域后,通过对农村的信息化改造,在工业生产、农村居民消费、县域人力资源三个方面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打破了区域资源限制,完成了县域发展路径的解锁,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再发展。本研究主要分为八个章节,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等。第二部分为第二、三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框架。第三部分为第四章到第七章。其中,第四章到第六章分别从工业生产、农村居民消费、人力资源三个角度研究了农村电子商务进入样本县后,给该县所带来的变化及背后的作用机制。第七章在宏观上对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并通过河北省的面板数据在更大范围上,对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效果进行数理检验,验证了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四部分即第八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样本县发展的路径锁定效应来源于其成本低廉的低端产业支撑体系,该体系提高了县域内组织创新转型的成本,形成转型限制,而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低成本打破限制,实现区域产业发展解锁,这种低成本转型是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2)农村电子商务本质上是农村的信息化改造,其为中国提供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径,这种新的道路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这种通过信息化改造、电商平台将城市工作生活和农村工作生活进行无缝衔接的“真实时间城镇化”,在慢慢改变县域农村群体对自身和他人,对发展和产业的认知,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新可能。同时,由于未涉及居民远距离搬迁、定居,传统城镇化的“让农民进城变市民”带来的矛盾,例如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也必将减少。对整个社会来说,低成本地将农村区域链接到大的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循环上来的政策和做法,可以成为未来中国乡村区域发展的主要模式。(3)农村电子商务虽然由经济切入农村,但是带来了超过经济范畴的区域社会变化,这种变化是保持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基于样本县来看,农村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数据服务、社交通讯技术、产业链的重构同时改变着农村社会。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的改变,传统的乡村矛盾点逐渐消失,居民的产业和生活因为电商而变得更便捷,社区更繁荣,精神面貌和认知水平也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农村电子商务所代表的信息化区域改造取得了成功,这种从农村开始的对县域政府职能重建、企业重构、居民身份重新定义等自下而上的区域改造模式,为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冯艳[9](2020)在《中国电视剧在昆明高校缅甸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与效果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网络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脑、手机在缅甸留学生中全面使用,缅甸留学生观看中国电视剧越来越便利。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缅甸国家电视台相继引进中国电视剧,同时缅甸民间音像市场大量租售中国电视剧光碟等音像制品(现逐渐消失),许多中国电视剧作品在缅甸深受观众喜爱。缅甸留学生大多数从小就有接触到中国电视剧,比起其他欧美国家的电视剧更有一种文化接近性和明显的亲切感。电视剧是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据笔者调查发现,留学在中国的缅籍学生更喜欢选择观看中国电视剧这种轻松、娱乐的方式来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2016年中缅两国的首次澜湄合作,到2020年中缅建交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缅甸。目前是中缅两国最友好的时期,两国之间的交流逐步增多,合作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近年来,电视剧因为播放的方便和低成本,比电影更容易传播和实现中国形象的正面建构。从中缅文化交流的层面来看,中国电视剧是搭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而缅甸留学生是实现中国电视剧对缅甸传播的有效中介。缅甸留学生作为缅甸的知识分子,在对缅甸未来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本研究的主题涉及中缅两国文化,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考察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与效果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焦点小组、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缅甸留学生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从中缅的地缘相近性、文缘相通性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紧密交流,缅甸留学生观看中国电视剧的心理动因来梳理出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跨文化传播的基础;第二章从调研学校的选择和介绍以及具体从七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第三章从缅甸留学生观看中国电视剧后的认知、态度、行为三个方面结合研究方法来分析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效果;第四章则基于笔者围绕此次关于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调查研究后所得出的一些启示,如:提升中国电视剧传播能力,扩大缅甸受众群体;加强中缅影视文化交流,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整个研究围绕这几个部分进行。
游启明[10](2020)在《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鉴于美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中美关系的全局性影响,理性把握并因应美国的对华政策或战略,应成为中国在由富到强进程中重点关注的事项之一。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改变了对华战略认知,抛弃了冷战后的接触或对冲中国政策,提出了对华战略竞争新政策宣示,并从单边、双边以及多边层面着手,在政治、经济和安全多个领域,推进了该政策。面对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新现实,本文从理论层面将战略竞争进行定位后,依据政策或战略研究的逻辑,探讨了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背景、目标、资源依托、实施表现、特点、效能、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因应等问题。战略竞争是霸权国应对崛起国的战略类型之一。虽然主流国际关系研究范式提出了不同的霸权国应对崛起国的理想战略,但整体上缺乏一个系统的霸权国应对崛起国战略的类型学框架,并探讨每种战略类型的实质。在借鉴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对崛起国地位追求的承认或蔑视、对崛起国实力增长与运用的容纳或限制这两个标准,本文将霸权国应对崛起国的战略分为对冲、竞争、顺应与鸵鸟四种类型。采取对冲战略时,霸权国会承认崛起国的地位追求,以此想软化后者的崛起意图,但它也会对崛起国的实力增长与运用采取限制措施;实施顺应战略时,霸权国既会承认崛起国的地位追求,也不会限制后者的实力增长与运用;采用鸵鸟战略时,霸权国不愿承认崛起国的地位追求,也不想限制后者的实力增长与运用。当霸权国对崛起国进行战略竞争时,不仅意味着它会打压崛起国在由富到强过程中所产生的地位追求热情,维护自身在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还预示着霸权国会采用各种手段,努力限制崛起国运用实力的方式与范围,甚至会采取措施打乱崛起国的发展进程,从源头上打消崛起国对自身的潜在挑战。既有研究强调战略竞争的互动层面,本文则突出战略竞争的工具层面,把战略竞争视作霸权国主动进行的战略布局,认为它的本质是蔑视崛起国的地位追求热情,限制崛起国实力的增长与运用。对霸权地位与认同的维护、对崛起国意图与实力的恐惧、对国内政治发展的回应等因素,会综合作用于霸权国竞争战略的出台。战略遏制是战略竞争在冷战时期的表现形式,应避免将此种特定历史时空下的战略类型作为判断战略竞争的标准,从而忽视战略竞争的实质。除了需要合理把握战略竞争与战略遏制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外,还应该注意霸权国可能会从领域、层次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竞争战略子类型或呈现出各异的战略竞争强度,而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与现实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促使了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出台。长期经营与护持霸权的战略实践,使美国拥有了较强的霸权护持意识,这很容易使其从零和视角看待中国的崛起;特朗普政府对接触或对冲中国政策的失望,对国内“对华政策大辩论”的战略回应,以及对“极限施压”中国的战略自信,也激励其对华进行战略竞争;中美相对实力差距缩小给美国带来的恐惧,中国奋发有为外交给美国带来的焦虑,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给美国带来的恐慌,也刺激特朗普政府想通过战略竞争政策来缓解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战略压力。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实质,是既蔑视中国不断增长的国际地位,也限制和延缓中国实力的运用与持续增长,以维持自身的霸权地位。在政治领域,特朗普政府想通过对华战略竞争,抵消中国的地区影响力、维护自身在印太地区的优势地位、强化对地区盟友的管理、转移国内政治矛盾并为自己捞取政治利益。在经济领域,特朗普政府想通过对华战略竞争政策,规锁中国发展势头、制衡“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保持美国经济优势等。在安全领域,特朗普政府想通过对华战略竞争政策,挤压中国安全空间、强化对华军事威慑、维护自身战略声誉并转移同盟成本。尽管美国正出现相对衰落,但美国依然保有较强的软硬实力,这为其提供了多样的对华战略竞争备选手段。为打压中国的地位追求,限制中国实力的增长与运用,特朗普政府从多层面、宽领域实施了对华战略竞争政策。单边层面,特朗普政府主动挑起了贸易摩擦,在科技、贸易、金融以及人文交流等方面施压中国,想以此压制中国对美国的经济追赶势头,尽管两国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依然不能忽视美国经济施压的可能;特朗普政府还介入了中国香港、西藏、新疆以及台湾事务,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以此想分散中国的战略精力,甚至扰乱中国的发展进程;特朗普政府也提升了国防投入,提出了新的防务理念,加大了对网络、太空以及核领域的布局,以此想发起对华军事“抵消战略”,保持对华军事优势。双边层面,特朗普政府不但借助“朝核问题”,加大了对中国周边的布局,增加了中国的地缘风险;而且还在设法离间中俄关系,以此想塑造于美有利的“战略三角”关系;并且也强化了同日本、韩国等东亚盟友的关系,以此想借助同盟的实力制衡中国。多边层面,特朗普政府不仅推出了“印太”战略,想借助美日印澳四方对话机制,平衡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制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还试图通过拉拢东盟,强化同越南、菲律宾等盟友和伙伴关系,制衡中国的地区发展;也在积极借助美日欧三边协调、“毒丸条款”等机制或方式,在全球层面挤压中国发展。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竞争政策表现出了竞争目标的压制性、竞争领域的全面性、竞争手段的激进性以及竞争主体的国家性等特征。到目前为止,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虽给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战略压力,但其并未有效实现所设定的政策目标,甚至还给自身带来了消极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竞争政策存在不少困境。譬如:国内政治极化的加剧,制约了美国的政策执行;地区盟友和伙伴不愿在中美之间明确选边站,使美国无法获得足够的地区支持;中国和平发展的实践,使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缺乏“合法性”等。依据文章所提框架,展望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短期内特朗普政府强化对华战略竞争的风险在加大,经过一段时期后美国可能会对中国进行以“竞合”为主的战略对冲,而美国顺应中国崛起的可能性则比较小。中国需要理性因应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第一,中国需要形成一套应对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思维框架,为实施具体的应对方略提供战略指导。对此,首先中国需要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通过发展做好自身的事情,为应对美国霸权施压新格局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和平发展提升中国崛起的“绩效合法性”,为更多国家带去发展机遇,软化美国对中国发展的恐慌,降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合法性”。其次,中国也需要保持战略自信。既不悲观也不盲目自信地处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竞争政策,而是从自身正当利益出发,在尊重美方合理利益的基础上,积极型塑中美关系发展。譬如,中国可以为中美互动提供一套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原则的“中国倡议”,并从经济、政治以及安全等方面具体优化中美互动。最后,中国还需要坚持战略底线,敢于同特朗普政府挑衅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通过斗争使美方形成一个理性客观的对华预期。第二,在上述战略思维主导下,中国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具体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竞争政策。例如,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为应对特朗普政府的战略竞争政策打下实力基础;中国可以稳步发展同俄罗斯、欧盟、日本以及印度等国的伙伴关系,缓解特朗普政府的战略竞争压力,并借助伙伴关系软化美国对中国的认知;中国还需要从“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主动实施战略示善、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营造一个友善的周边环境,防止特朗普政府借助周边事态施压中国。
二、差距主要还在软件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差距主要还在软件上(论文提纲范文)
(1)太阳转身(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
1 |
2 |
3 |
4 |
第二章 |
5 |
6 |
7 |
8 |
第三章 |
9 |
10 |
11 |
12 |
第四章 |
13 |
14 |
15 |
16 |
第五章 |
17 |
18 |
19 |
20 |
第六章 |
21 |
22 |
23 |
24 |
第七章 |
25 |
26 |
27 |
28 |
第八章 |
29 |
30 |
31 |
32 |
第九章 |
33 |
34 |
35 |
36 |
(2)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2.1 人力资本理论 |
2.1.1 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背景 |
2.1.2 早期的人力资本思想 |
2.1.3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
2.1.4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
2.2 自主创新理论 |
2.2.1 自主创新思想的理论溯源 |
2.2.2 自主创新思想的演进 |
2.2.3 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理论逻辑 |
2.2.4 自主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
2.3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
2.3.1 产业结构的内涵 |
2.3.2 产业结构演进的相关理论 |
2.3.3 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因素 |
2.4 经济发展理论 |
2.4.1 外生经济增长理论 |
2.4.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2.4.3 经济发展理论的渊源与形成 |
2.4.4 经济发展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
2.4.5 经济发展的新认识和新变化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概念界定及指标测度 |
3.1 核心概念界定 |
3.1.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 |
3.1.2 自主创新 |
3.1.3 产业结构升级 |
3.1.4 经济发展 |
3.2 评价指标选取及测度模型构建 |
3.2.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HCS)评价指标及测度模型 |
3.2.2 自主创新(INN)评价指标及测度模型 |
3.2.3 产业结构升级(IU)评价指标及测度模型 |
3.2.4 经济发展(EDS)评价指标及测度模型 |
3.3 评价指标及测度方法汇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机理研究 |
4.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
4.2 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 |
4.2.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
4.2.2 状态空间模型构建 |
4.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4.3.1 状态空间模型估计 |
4.3.2 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机理研究 |
5.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
5.2 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 |
5.2.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
5.2.2 状态空间模型构建 |
5.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5.3.1 状态空间模型估计 |
5.3.2 自主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
6.1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提出 |
6.2 模型构建及检验 |
6.2.1 VAR模型构建 |
6.2.2 脉冲响应函数 |
6.2.3 方差分解分析 |
6.3 基于Bootstrap的传导路径检验 |
6.3.1 链式中介理论模型构建 |
6.3.2 链式中介效应检验及结果分析 |
6.4 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路径理论模型构建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前景研究 |
7.1 协调机理分析与评价模型构建 |
7.1.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机理分析 |
7.1.2 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 |
7.2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效应测度 |
7.3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前景预测 |
7.3.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协调发展前景预测 |
7.3.2 基于ARIMA模型的协调发展前景预测 |
7.4 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 |
7.4.1 障碍度模型构建 |
7.4.2 障碍因素挖掘及结果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结论和启示 |
8.1.1 主要的研究结论 |
8.1.2 相应的对策启示 |
8.2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参加项目情况 |
致谢 |
(3)空间耦合LDPC码的研究及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1 空间耦合LDPC码 |
1.2.2 FPGA实现技术 |
1.3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空间耦合LDPC码的研究及译码改进 |
2.1 码字概述 |
2.1.1 基本定义 |
2.1.2 构造方法 |
2.1.3 编码算法 |
2.2 译码算法 |
2.2.1 分层译码算法 |
2.2.2 最小和译码算法 |
2.3 译码方式 |
2.3.1 传统的流水线译码 |
2.3.2 传统的滑动窗译码 |
2.3.3 改进后的混合译码 |
2.3.4 复杂度分析 |
2.4 仿真结果 |
2.4.1 不同译码算法比较 |
2.4.2 不同译码方式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空间耦合LDPC码译码器的FPGA实现 |
3.1 参数选择 |
3.1.1 窗口长度 |
3.1.2 迭代次数 |
3.1.3 比例因子 |
3.1.4 量化方案 |
3.2 滑动窗译码器的FPGA实现 |
3.2.1 顶层模块 |
3.2.2 校验矩阵存储模块 |
3.2.3 似然比信息存储模块 |
3.2.4 校验节点信息存储模块 |
3.2.5 循环移位模块 |
3.2.6 信息更新模块 |
3.3 混合译码器的FPGA实现 |
3.3.1 顶层模块 |
3.3.2 似然比信息储存模块 |
3.3.3 校验节点信息存储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空间耦合LDPC码译码器的性能测试 |
4.1 测试系统的介绍 |
4.1.1 整体框架 |
4.1.2 数据产生模块 |
4.1.3 错误统计模块 |
4.2 测试结果 |
4.2.1 比特错误率 |
4.2.2 吞吐量与译码时延 |
4.2.3 资源占用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进一步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问题研究 ——以吉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简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 |
1.4.2 不足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教育公平理论 |
2.2.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3 吉安市市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历程与成效 |
3.1 基本情况 |
3.2 吉安市市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历程回顾 |
3.2.1 起步阶段 |
3.2.2 发展阶段 |
3.2.3 成熟阶段 |
3.3 成效 |
3.3.1 财政投入不断增加 |
3.3.2 大班额现象得到了遏制 |
3.3.3 学校配套设施得到了提升 |
3.3.4 师资力量不断优化 |
4 吉安市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的现状调查 |
4.1 吉安市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的现状调查分析 |
4.1.1 调查范围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方式 |
4.2 调查内容 |
4.2.1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实施情况——基于家长问卷调查满意度分析 |
4.2.2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实施情况——基于教师问卷调查满意度分析 |
4.2.3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实施情况——基于学校访谈分析 |
4.3 吉安市市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教育理念的问题 |
4.3.2 师资的问题 |
4.3.3 生源的问题 |
4.3.4 学校布局的问题 |
4.4 原因的分析 |
4.4.1 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4.4.2 地方配套设施不平衡 |
4.4.3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 |
5 吉安市市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
5.1 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经验启示 |
5.2 深入推进吉安市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的建议 |
5.2.1 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 |
5.2.2 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 |
5.2.3 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 |
5.2.4 均衡各校的师资力量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的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复用开源代码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3.1 基于词法的复用开源代码检测方法研究 |
1.3.2 基于程序依赖图的复用开源代码检测方法研究 |
1.4 论文组织 |
第2章 相关知识和现有研究 |
2.1 代码克隆 |
2.1.1 代码克隆的分类 |
2.1.2 代码克隆检测使用的特征和方法 |
2.2 代码复用 |
2.2.1 代码复用的分类 |
2.2.2 代码复用与代码克隆的关系 |
2.2.3 代码复用检测原理及现有方法 |
2.2.4 代码复用检测的应用 |
2.2.5 代码复用实证研究 |
2.3 Zipf定律和词频-逆文档频率 |
2.3.1 Zipf定律 |
2.3.2 词频-逆文档频率 |
2.3.3 Zipf定律和词频-逆文档频率在代码相似性分析中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词法的复用开源代码检测方法研究 |
3.1 问题描述 |
3.2 研究动机 |
3.3 方法设计 |
3.3.1 克隆函数检测 |
3.3.2 克隆函数特征提取 |
3.3.3 克隆函数过滤 |
3.3.4 度量方法设计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对比方法 |
3.4.2 实验一: 有标注数据集上的评估 |
3.4.3 实验二: 真实软件上的评估 |
3.4.4 实验三: 相似非复用代码片段的分类与成因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程序依赖图的复用开源代码检测方法研究 |
4.1 问题描述 |
4.2 研究动机 |
4.2.1 现有可用于计算频率的子图种类 |
4.2.2 Ⅰ形子图和X形子图 |
4.3 方法设计 |
4.3.1 程序依赖图提取 |
4.3.2 Ⅰ形子图和X形子图提取 |
4.3.3 Ⅰ形子图的编码 |
4.3.4 X形子图的编码 |
4.3.5 度量方法设计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实验一: 有标注数据集上的评估 |
4.4.2 实验二: 真实软件上与基于词法的复用检测方法的效果对比 |
4.4.3 实验三: 相似代码中非复用结构的分类与成因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 |
5.1 本文工作 |
5.2 本文贡献与创新之处 |
5.3 进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6)《手机傀儡》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要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翻译实践简介 |
2.1 内容简介 |
2.2 翻译过程 |
第3章 文本分析及译前准备 |
3.1 文本分析 |
3.2 文本语言特点分析 |
3.3 理论选择与翻译策略 |
3.4 译前准备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词汇的翻译 |
4.1.1 专有名词的翻译 |
4.1.2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
4.2 标题的翻译 |
4.2.1 名词结句式标题 |
4.2.2 格助词结句式标题 |
4.2.3 设问句标题 |
4.2.4 引用句标题 |
4.3 语篇衔接的翻译 |
4.3.1 语法衔接 |
4.3.2 词汇衔接 |
第五章 结语 |
5.1 翻译实践总结 |
5.2 问题与不足 |
5.3 翻译感悟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原文/译文对译 |
附录2 术语表 |
附录3《学位论文用翻译实践导师核准意见书》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译着、论文以及从事的口笔译实践活动 |
致谢 |
(7)混合示波器的大容量数据存储及处理模块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混合示波器大容量数据存储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本论文的创新点与贡献 |
1.4 本论文的章节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混合示波器大容量数据存储总体方案设计 |
2.1 混合示波器总体架构分析 |
2.2 系统存储控制方案分析 |
2.3 数据传输方案分析 |
2.4 大容量数据存储总体方案设计 |
2.4.1 外接大容量存储器选型分析 |
2.4.2 外接大容量存储器组合方案 |
2.4.3 混合示波器存储流程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容量数据存储控制模块设计 |
3.1 大容量数据存储控制模块细化设计 |
3.2 MIG存储控制器分析 |
3.2.1 MIG核工作状态机设计 |
3.2.2 MIG模块设计与参数配置 |
3.2.3 MIG接口信号分析 |
3.3 大容量数据存储状态机设计 |
3.4 地址产生模块设计 |
3.4.1 产生触发地址状态机设计 |
3.4.2 乒乓存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容量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处理和同步设计 |
4.1 数据抽取方案分析 |
4.1.1 数据抽点作用 |
4.1.2 抽点方案对比 |
4.1.3 处理板任意比例抽取和抽点摆点纠正 |
4.1.4 逻辑通道数据任意比例抽取方案设计 |
4.2 多采集板多FPGA数据同步设计 |
4.2.1 片内同步 |
4.2.2 片间同步 |
4.3 模拟数据与逻辑数据的同步设计 |
4.3.1 写使能同步 |
4.3.2 触发同步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容量数据存储的数据传输过程设计 |
5.1 数据的跨时钟域处理设计 |
5.1.1 跨时钟域方式设计 |
5.1.2 跨时钟域异步FIFO类型分析 |
5.2 多核数据的拼接设计 |
5.2.1 多核数据传输过程同步处理 |
5.2.2 多板卡数据传输同步处理 |
5.3 快速传输方案设计与实现 |
5.3.1 快速传输模式原有方案分析 |
5.3.2 快速传输模式的状态机设计 |
5.3.3 快速传输多级FIFO传输新模式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测试验证与分析 |
6.1 大容量数据存储模块基本功能测试 |
6.1.1 模拟通道数据大容量数据的存储功能测试 |
6.1.2 逻辑通道数据大容量数据的存储功能测试 |
6.2 大容量数据存储模块抽点功能测试 |
6.2.1 模拟通道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抽点功能测试 |
6.2.2 逻辑通道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抽点功能测试 |
6.3 大容量数据存储数据同步模块功能测试 |
6.3.1 大容量数据存储的写入数据同步测试 |
6.3.2 大容量数据存储的读取和传输数据同步测试 |
6.3.3 混合波形的大容量数据同步性测试 |
6.4 快速传输功能测试 |
6.4.1 快速传输效率测试 |
6.4.2 快速传输数据完整性分析 |
6.4.3 快速传输方案资源利用率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8)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一、农村发展与县域经济 |
二、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
三、农村电子商务的区域演化特征 |
四、农村电子商务政策及社会效应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思路和实现路径 |
二、章节框架及内容 |
第四节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区域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 |
一、研究的主要特色 |
二、研究的主要创新 |
第二章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电子商务发展进程 |
一、概念范围及应用 |
二、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 |
三、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
四、电子商务的影响 |
第二节 农村电子商务与区域发展模式 |
一、三种典型的区域发展模式 |
二、传统区域发展模式成因及演化 |
三、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新区域发展模式 |
第三节 农村电子商务的落地机制 |
一、区域产业基础与政策导向 |
二、企业家精神与社群网络 |
三、快速物流交通系统 |
四、信息知识与技术 |
第四节 农村电子商务的社会经济效应 |
一、经济效应 |
二、社会效应 |
三、空间赋能 |
四、拉近城乡关系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一节 信息与数字鸿沟 |
一、信息化与发展加速及区域发展不平衡 |
二、基于信息化的经济空间重组 |
第二节 演化经济学 |
一、复杂系统与内部组织 |
二、路径依赖与技术解锁 |
第三节 城乡融合与发展 |
一、马克思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 |
二、实时城市化与信息化城市 |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农村电子商务 |
一、信息为农村带来的新机遇 |
二、信息与农村区域的适配 |
三、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
第五节 演化视角下农村电子商务分析框架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村电子商务与县域工业生产解锁:低成本打破区域资源紧束状态 |
第一节 南皮县概况与工业产业发展 |
一、南皮县基本情况 |
二、南皮县工业发展演化史 |
三、自我发展的专业市场 |
四、主导产业特点与路径锁定 |
第二节 县域工业创新的代价与保守的收益 |
一、政府急于引导产业转型的动因 |
二、南皮县传统五金产业发展与竞争模型 |
三、创新转型与企业猝死 |
四、路径锁定是企业理性选择的结果 |
第三节 路径解锁的可能选择与成本 |
一、产品端的选择与成本 |
二、市场端的选择与成本 |
三、资源整合范围的选择与成本 |
第四节 电子商务带来的转型可能与激励 |
一、低成本扩展企业资源整合的范围 |
二、降低与转嫁智力资源试错成本 |
三、效果及持续的示范带动效应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消费解锁:系统化的扩展个体可整合的资源范围 |
第一节 影响南皮县农村区域消费的若干因素 |
一、家庭中非农就业人员的数量 |
二、家庭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情况 |
三、家庭持续发展所处的阶段 |
四、区域消费习惯与商品的可获得性 |
第二节 旧有农村消费体系的变与不变 |
一、由批发市场和集市组成的传统消费系统 |
二、超市承担的日常消费与商场承担的大件物品消费 |
三、消费比重与消费范围一直在变化 |
四、以县为单位的消费区域限制很难改变 |
第三节 农村电子商务与个体可整合资源范围的扩展 |
一、农村电子商务硬件的搭建与消费场景的改变 |
二、新信用体系与交易成本 |
三、新旧消费体系的互斥与融合 |
四、个体可整合资源冲破县域限制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村电子商务与县域人力资本解锁:低成本丰富人力需求类型 |
第一节 县域发展与县域人力资源 |
一、县域人力资源的构成 |
二、县域人力资源配置偏好 |
三、县域发展与人力资源的互相作用 |
第二节 丰富人力资源的选择与困境 |
一、人力资源引进与本土成长 |
二、产业单一化与人力资源单一化 |
三、打破产业与人力资源互相锁定的难点 |
第三节 农村电子商务带来的人力资源变化 |
一、电商带来群体认知变化与实时城市化 |
二、电商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带来新就业需求 |
三、电商服务业新业态进一步吸纳返乡人才 |
第四节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农村电子商务的南皮样本到新发展模式的数理验证 |
第一节 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总结 |
一、农村电子商务项目的改革与科技双重属性 |
二、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 |
第二节 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
一、模型设定 |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三节 回归结果及分析 |
一、基准回归结果 |
二、安慰剂检验 |
三、稳健性检验 |
四、进一步分析:影响渠道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各章典型案例 |
案例目录 |
案例内容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9)中国电视剧在昆明高校缅甸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与效果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广泛传播 |
二、学术研究综述 |
(一)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概况 |
(二)中国电视剧在东南亚国家传播的研究概况 |
(三)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的传播研究概况 |
(四)缅甸留学生的研究概况 |
三、研究价值和意义 |
四、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相关概念界定 |
(一)研究理论和方法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章 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跨文化基础 |
第一节 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原因分析 |
一、中缅地缘相近性 |
二、中缅文缘相通性 |
三、中缅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来往更加密切 |
四、中缅影视合作交流增多 |
第二节 缅甸留学生观看中国电视剧的心理因素分析 |
一、认同心理 |
二、移情心理 |
三、娱乐心理 |
四、好奇心理 |
第二章 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现状 |
第一节 调研地点的选择及介绍与受调研者的基本情况 |
一、调研地点的选择及介绍 |
二、受调研者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中国电视剧在昆明高校缅甸留学生中传播情况调研分析 |
一、观看中国电视剧的基本情况 |
二、对中国电视剧明星的了解情况 |
三、对中缅合拍电视剧的了解情况 |
四、观看中国电视剧的媒介使用情况 |
五、观看中国电视剧类型及语言类型情况 |
六、观看中国电视剧的内容认同情况 |
七、观看中国电视剧与其他国家(地区)电视剧时间情况 |
第三章 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效果 |
第一节 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
一、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
二、改变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重新建构中国形象 |
三、推动中国文化在缅甸的传播,增进中缅的交流 |
第二节 推动缅甸留学生行为变化 |
一、语言变化:汉语熟练程度的加深 |
二、社交行为:乐于与华人交友、恋爱 |
三、外形外貌:穿衣打扮趋于华人学生 |
第四章 中国电视剧在缅甸留学生中传播的启示 |
一、提升中国电视剧传播能力,扩大缅甸受众群体 |
二、加强中缅影视文化交流,建构中国国家形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调查问卷) |
附录 B(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相关专业术语首字母缩写说明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文献分类 |
(二)文献综述 |
(三)对既有研究的反思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战略 |
(二)战略竞争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霸权国应对崛起国战略的类型再划分 |
一、主流范式下霸权国应对崛起国战略的类型 |
(一)霸权转移范式下的遏制战略 |
(二)自由主义范式下的对冲战略 |
(三)建构主义范式下的情境战略 |
二、霸权国应对崛起国战略的类型再划分标准 |
(一)霸权国对崛起国地位追求的反应:承认或蔑视 |
(二)霸权国对崛起国实力增长的态度:容纳或限制 |
三、霸权国应对崛起国战略类型的再划分结果 |
(一)对冲战略 |
(二)竞争战略 |
(三)鸵鸟战略 |
(四)顺应战略 |
四、历史时空下霸权国应对崛起国的战略 |
(一)一战前的英国对德战略(1870-1914) |
(二)二战前的英国对德战略(1933-1939) |
(三)冷战后的美国对华战略(1993-2016)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背景 |
一、美国霸权护持的战略基因 |
(一)美国霸权护持的战略文化 |
(二)美国霸权护持的战略实践 |
二、“美国优先”下的对华战略校准 |
(一)对“接触中国”的战略失望 |
(二)对“对华政策大辩论”的战略回应 |
(三)对“极限施压”中国的战略自信 |
三、中国崛起引发美国战略焦虑 |
(一)中美实力对比变化引发美国恐慌 |
(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激发美国担忧 |
(三)中国奋发有为外交催发美国猜疑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目标与实力依托 |
一、特朗普政府对华战争竞争政策的目标分析 |
(一)特朗普政府对华战争竞争政策的政治目标 |
(二)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经济目标 |
(三)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安全目标 |
二、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实力依托 |
(一)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硬实力依托 |
(二)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软实力依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实施 |
一、单边层面:多领域施压中国 |
(一)经济施压:挑起贸易摩擦 |
(二)政治施压:挑战“一个中国”政策 |
(三)安全施压:强化威慑 |
二、双边层面:多点布局压制中国 |
(一)借“朝核问题”,增大地缘风险 |
(二)探索“离间中俄”,破坏周边稳定 |
(三)强化东亚双边同盟,增加地缘压力 |
三、多边层面:携手多方打压中国 |
(一)推进“印太”战略,挤压中国地缘空间 |
(二)拉拢东盟国家,平衡中国地区影响 |
(三)推动多方协调,压制中国经济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特点与趋势 |
一、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特点 |
(一)竞争目标的压制性 |
(二)竞争领域的多样性 |
(三)竞争手段的激进性 |
(四)竞争主体的国家性 |
二、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效果评估 |
(一)政治目标的效果评估 |
(二)经济目标的效果评估 |
(三)安全目标的效果评估 |
三、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发展趋势 |
(一)全面强化战略竞争的风险加大 |
(二)存在“竞和”型对冲的可能 |
(三)迈向战略顺应的不确定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因应特朗普政府战略竞争政策的对策 |
一、中国因应特朗普政府战略竞争政策的战略思维 |
(一)坚持和平发展,应对美国霸权施压新格局 |
(二)保持战略自信,型塑中美互动 |
(三)坚守战略底线,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
二、中国因应特朗普政府战略竞争政策的具体方略 |
(一)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应对能力 |
(二)稳步发展伙伴关系 |
(三)营造友善的周边环境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差距主要还在软件上(论文参考文献)
- [1]太阳转身[J]. 范稳. 当代, 2021(05)
- [2]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D]. 潘苏楠. 吉林大学, 2021(01)
- [3]空间耦合LDPC码的研究及FPGA实现[D]. 吴奇豪.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4]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问题研究 ——以吉安市为例[D]. 黄如玉.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复用开源代码检测方法的研究[D]. 张德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8)
- [6]《手机傀儡》翻译实践报告[D]. 段珊珊.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7]混合示波器的大容量数据存储及处理模块设计[D]. 杜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8]农村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作用机制研究[D]. 窦鹏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9]中国电视剧在昆明高校缅甸留学生中的传播现状与效果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为例[D]. 冯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1)
- [10]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研究[D]. 游启明. 吉林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