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人胰岛素受体基因EXON2-2257位点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徐丹[1](2019)在《脂联素、FTO和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和rs2241766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系列探索基因突变与PCOS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基因的功能性突变与PCOS的易感性有关,其中有研究发现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可能有关,但各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的: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和rs2241766位点多态性与PCOS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互相矛盾,本Meta分析的目的是系统评价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和rs2241766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PMC、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和rs2241766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8月。由2名评价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多态性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34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3563例健康人群)。共纳入19个脂联素基因rs2241766多态性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63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4323例健康人群)。Meta分析结果显示:敏感性分析剔除Xita研究后表明脂联素基因rs 1501299多态性在等位基因、纯合子、显性遗传模式下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有关[T vs.G:OR=0.82,95%CI(0.75,0.90),P=0.000;TT vs.GG:OR=0.64,95%CI(0.51,0.79),P=0.000;TT+TG vs.GG:OR=0.77,95%CI(0.68,0.88),P=0.000],进一步剔除不符合HWE遗传平衡研究后结果未发生改变,并且剔除Xita及不符合HWE遗传平衡研究后进行亚组分析提示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多态性在不同遗传模式下与亚洲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病风险有关[T vs.G:OR=0.80,95%CI(0.65,0.99),P=0.04;TT vs.GG:OR=0.59,95%CI(0.37,0.95),P=0.031;TT+TG vs.GG:OR=0.76,95%CI(0.64,0.89),P=0.001],而在高加索人群中无明显相关性[T vs.G:OR=0.86,95%CI(0.70,1.05),P=0.145;TT vs.GG:OR=0.85,95%CI(0.54,1.34),P=0.486;TT+TG vs.GG:OR=0.78,95%CI(0.60,1.02),P=0.067]。在所有纳入的研究中显示脂联素基因rs2241766位点无论在等位基因、纯合子、显性遗传模式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 vs.T:OR=1.12,95%CI(0.90,1.38),P=0.319;GG vs.TT:OR=1.08,95%CI(0.82,1.42),P=0.605;GG+GT vs.TT:OR=0.97,95%CI(0.86,1.10),P=0.671]。结论: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多态性与亚洲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风险有关,而脂联素基因rs2241766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风险无关。第二部分FTO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目前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系列探索基因突变与PCOS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基因的功能性突变与PCOS的易感性有关,其中有研究发现FTO基因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可能有关,但各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目的:FTO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互相矛盾,本Meta分析的目的是探讨FTO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查找2018年11月以前关于FTO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应用Stata 12.0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FTO rs9939609(A/T)多态性,PCOS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A vs.T:OR=1.34,95%CI(1.24,1.44),P=0.000;AA vs.TT:OR=1.68,95%CI(1.37,2.06),P=0.000;AA+AT vs.TT:OR=1.38,95%CI(1.27,1.50),P=0.000;AA vs.AT+TT:OR=1.50,95%CI(1.25,1.82),P=0.000]。对于FTO rs8050136(A/C)多态性研究,只有在纯合子模型[AA vs.CC:OR=1.68,95%CI(1.04,2.71),P=0.035]和隐性模型[AA vs.AC+CC:OR=1.68,95%CI(1.06,2.66),P=0.027]下,PCO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对于FTO rs1421085(C/T)多态性研究,PCO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 vs.T:OR=1.10,95%CI(0.93,1.30),P=0.260;CCvs.TT:OR=1.72,95%CI(1.00,2.95),P=0.05;CC+CT vs.TT:OR=1.06,95%CI(0.88,1.27),P=0.554;CC vs.CT+TT:OR=1.69,95%CI(0.99,2.91),P=0.056]。结论:FTO rs9939609多态性与PCOS发病显着相关,FTO rs8050136 AA基因型可能与PCOS发病相关,而FTO rs1421085多态性与PCOS发病无关。第三部分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2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应用Stata 12.0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病例组965例,对照组9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瘦素受体Gln223Ar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风险无相关性[A vs.G:OR=1.15,95%CI(0.83,1.59),P=0.415;AA vs.GG:OR=1.70,95%CI(0.76,3.82),P=0.197;AA+AG vs.GG:OR=1.29,95%CI(0.77,2.17),P=0.333;AA vs.AG+GG:OR=1.07,95%CI(0.75,1.52),P=0.722;AG vs.GG:OR=1.24,95%CI(0.77,2.00),P=0.37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Gln223Arg多态性与亚洲人群[A vs.G:OR=1.11,95%CI(0.58,2.12),P=0.756;AA vs.GG:OR=1.66,95%CI(0.27,10.14),P=0.581;AA+AG vs.GG:OR=1.36,95%CI(0.52,3.53),P=0.530;AG vs.GG:OR=1.30,95%CI(0.57,3.00),P=0.533]和高加索人群[A vs.G:OR=1.11,95%CI(0.86,1.44),P=0.421;AA vs.GG:OR=1.33,95%CI(0.80,2.21),P=0.277;AA+AG vs.GG:OR=1.17,95%CI(0.75,1.83),P=0.482;AG vs.GG:OR=1.14,95%CI(0.69,1.86),P=0.612]均无相关性。结论:瘦素受体Gln223Arg多态性可能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
韩倩[2](2019)在《糖尿病母亲婴儿心脏发育异常与GATA-4基因多态性分析》文中认为[目 的]本文旨在探讨母亲孕期血糖控制情况及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与心脏发育异常的关系,通过检测GATA-4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糖尿病母亲婴儿心脏发育异常的相关性。[方 法]1.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足月糖尿病母亲婴儿(IDMs)69例。入院时测量微量血糖,第二日凌晨空腹抽血完成同步微量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测定,择期完善心脏彩超检查。2.将69例研究对象分组:①根据IDMs胰岛素水平分为:高胰岛素血症组和非高胰岛素血症组,比较两组患儿心脏发育异常发生率。②根据母亲孕期血糖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欠佳组,比较两组心脏发育异常情况。3.心脏发育异常患儿18例及正常患儿2例,进行GATA-4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各多态性位点突变方式、序列、基因型情况。①按照心脏发育异常程度分为心脏发育多个异常组和心脏发育单一异常组,研究GATA-4基因多态性对应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②根据IDMs胰岛素水平分为两组,高胰岛素血症组和非高胰岛素血症组,研究GATA-4基因多态性对应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③根据孕期母亲血糖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欠佳组,分析GATA-4多态性位点对应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情况。[结 果]1.糖尿病母亲婴儿一般情况分析:在69名糖尿病母亲婴儿中,心脏发育异常者26例(37.68%),其中心脏发育多个异常患儿14例(20.29%),心脏发育单一异常患儿12例(17.39%)。IDMs心脏发育功能或结构异常类型包括:PDA 15 例(21.74%),ASD 8 例(11.59%),VSD 3 例(4.35%),房间隔膨出瘤2例(2.90%),肺动脉高压2例(2.90%),HCM 2例(2.90%),双腔右心室1 例(1.45%)。2.心脏发育情况在不同组间表现:①在不同胰岛素水平组:高胰岛素血症组13例中,心脏发育异常者6例,心脏发育异常患者占46.2%;非高胰岛素血症组56例,心脏发育异常者20例,心脏发育异常占35.7%,在高胰岛素血症组中心脏发育异常患儿发生率高于非高胰岛素血症组,心脏发育情况在两组间对照,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在不同血糖控制情况组:在血糖控制欠佳组11例,8例心脏发育异常,心脏发育异常患儿占72.7%,而血糖控制良好组58例中,心脏发育异常者18例,心脏发育异常患者占31.0%,在血糖控制欠佳组中患儿心脏发育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心脏发育情况在两组间对照,P<0.05,有统计学意义。3.糖尿病母亲婴儿与GATA-4基因多态性:GATA-4多态性位点:20例IDMs检测了 GATA-4基因多态性,共检测了外显子1-7,发现了突变序列共9个SNP位点:rs573733348、rs201533584、rs804280、rs867858、rs78334561、rs884662、rs904018、rs12825、rs804291。对所有发生突变的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频率的计算,其中 rs573733348、rs201533584、rs867858、rs884662、rs804291 对应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2.5%、100%、17.5%、100%均高于基因组文库中亚洲区的基因组频率分别为1.6%、0.1%、98.1%、16.9%、99.9%,其他组基因均低。与全基因组文库中亚洲区对应基因频率进行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①GATA-4多态性与IDMs心脏发育异常不同程度间分析:各多态性位点对应的基因型频率在心脏发育异常不同程度间进行对比,rs904018(TC/CC)在两组间对比,P=0.220;rs867858(AC/CC/AA)在两组间比较,P=0.143;rs884662(TC/TT)在两组间对比,P=0.515;rs12825(CG/GG/CC)在两组间对比,P=0.118。P 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各多态性位点对应的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rs904018(T、C)在两组间对比,P=0.285;rs867858(A、C)在两组间比较,P=0.3.11;rs884662(C、T)在两组间对比,P=0.510;rs12825(C、G)在两组间对比,P=0.311。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②GATA-4多态性与胰岛素水平相关性分析:对多态性位点rs867858、rs904018、rs884662、rs12825对应的基因频率在高胰岛素血症组和非高胰岛素血症组分布情况统计:rs904018(T、C)在两组间对比,P=0.337;rs867858(A、C)在两组间比较,P=0.292;rs884662(C、T)在两组间对比,P=0.526;rs12825(C、G)在两组间对比,P=0.292。rs904018对应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对比:P=0.693。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③GATA-4多态性与母亲孕期血糖控制水平相关性分析:对多态性位点rs867858、rs904018、rs884662、rs12825对应的基因频率在母亲孕期血糖控制欠佳组和血糖控制良好组分布情况统计:rs904018(T、C)在两组间对比,P=0.337;rs867858(A、C)在两组间比较,P=0.429;rs12825(C、G)在两组间对比,P=0.429。rs904018对应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对比:P=0.307。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结 论]1糖尿病母亲婴儿中,母亲孕期血糖控制良好可以降低心脏发育异常的发生率。2糖尿病母亲婴儿心脏发育异常患儿,可以检测到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GATA-4基因多态性位点。3 GATA-4多态性与心脏发育异常程度、母亲孕期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母亲婴儿出生后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邓晓龙[3](2017)在《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及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分析与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明晰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T2DM)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易感基因TCF7L2,HNF1B,JAZF1和KCNQ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与T2DM之间的关联,进而体外实验研究TCF7L2剪切异构体对肝细胞和胰岛细胞代谢的影响,阐明糖尿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为早期发现新疆地区维吾尔族T2DM高危人群、制定科学防控策略及探索靶向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五附属医院、喀什地区第一医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0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在该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非糖尿病病人的维吾尔族人群1010例。收集病例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人口学、疾病史、吸烟、饮酒等信息。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生理指标,检测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的相关环境危险或保护性因素。然后抽取293名病例组与258名对照组人群血样进行易感基因多态性与T2DM人群患病风险的关联性分析。检测T2DM13个易感基因的3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位点(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进行血细胞基因组DNA提取测序,通过Mulitiplex Snapshot多重SNP分型技术(iMLDR?SNP)对每一个样本的每一个检测位点多态性进行了分型。选择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进行进一步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易感基因多态性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与维吾尔族人群中T2DM的关联。在细胞机制功能方面研究,细胞培养人正常肝细胞系HL-02,肝癌细胞系HepG2,Hep 3B2.1-7以及人胰岛细胞HPDE6-C7,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PANC-1,BXPC-3,通过细胞增值实验、细胞转染、流式细胞检测等方法观察TCF7L2转录异构体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之后通过实时定量RT-PCR验证TCF7L2转录异构体对人β胰岛细胞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细胞周期调控蛋白D1(Cyclin D1,CCND1),胰岛素(insulin)和胰岛素促进因子(Pancreas/duodenum homeobox protein 1,pdx-1)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验证TCF7L2剪切异构体的功能。结果:1、识别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2型糖尿T2DM患病相关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组中男性人数为630人(31.3%),女性为380人(18.9%),对照组中男性人数为628人(31.2%),女性372人(18.5%)。两组在年龄组成(χ2=6.00,P=0.318)和性别构成(χ2=0.04,P=0.84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高血压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冠心病等相关病史和糖尿病家庭史、饮酒和吸烟等生活习惯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高腰臀比是危险因素,相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OR值为1.019(95%CI:1.005-1.034),说明腰围高一个单位组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低一个单位组患者发生糖尿病风险的1.019倍。在收入水平上,月收入为2000-3500元组、3500-5000元组与月收入为2000元以下的组相比,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两组与月收入2000以下相比的OR值分别为2.314(95%CI:1.300-4.118)、3.498(95%CI:1.977-6.192)。说明在一定收入范围内,高月收入反而是危险因素。通过比较相关疾病史如高血压、冠心病、NAFLD、家族糖尿病史、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因素与T2DM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血压、冠心病、DM家族史、NAFLD、饮酒的OR值分别为4.556(95%CI:,2.509-8.274)、4.039(95%CI:2.333-6.990)、6.410(95%CI:3.212-12.789)、3.581(95%CI:2.097-6.118)、1.735(95%CI:1.193-2.522)。说明高血压、冠心病、DM家族史、NAFLD、饮酒都是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而吸烟、体育锻炼的OR值分别为0.035(95%CI:0.014-0.089)、0.544(95%CI:0.350-0.843),说明吸烟、体育锻炼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2、TCF7L2,HNF1B,JAZF1和KCNQ1基因多态性及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与T2DM之间的关联(1)通过对易感基因分型检测、标签SNPs筛选,选择4个基因TCF7L2(Transcription factor7-like2),HNF1β,JAZF1和KCNQ1的4个多态性位点rs290487、rs864745、rs231362、rs4430796进行分析。通过Hardy-Weinber平衡检验,对照组中4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上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分别是rs290487(X2=0.350,P=0.840)、rs4430796(X2=1.751,P=0.417)、rs864745(X2=0.000,P=1.000)和rs231362(X2=0.073,P=0.972),说明此研究对照组中在4个位点的基因频数分布与全人群的基因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样本有人群代表性。(2)易感基因4个位点的基因型在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分布及性别分层分析(1)易感基因SNPs的4个位点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基因型在维吾尔族T2DM和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发现该位点的CC、CT及TT基因型在组间分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8.830,P<0.001)。HNF1β基因rs4430796位点基因型在维吾尔族T2DM和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发现该位点的AA、AG及GG基因型在组间分布存在差异(x2=9.144,P=0.010)。JAZF1基因rs864745位点基因型在维吾尔族T2DM和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发现该位点的CC、CT及TT基因型在组间分布存在差异(x2=35.440,P<0.010)。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基因型在维吾尔族T2DM和对照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发现该位点的GG、GA及AA基因型在组间分布存在差异(X2=63.94,P<0.001)。(2)易感基因SNPs的4个位点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的性别分层分析在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中,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分析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JAZF1基因rs864745位点和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在维吾尔族T2DM和对照人群中,HNF1β基因rs4430796位点在维吾尔族整体人群和女性人群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易感基因SNPs的4个位点的各遗传模型分析通过维吾尔族T2DM和对照组比较,易感基因SNPs的基因位点的遗传模型发现,rs231362、rs290487、rs864745和rs231362位点的遗传模型均有显着差异(P<0.001)。(1)T2DM病例组与对照组中rs231362基因型分析(GA vs GG:OR=0.330,95%CI=0.225-0.484,P<0.001;AA vs GG:OR=0.127,95%CI=0.070-0.228,P<0.001)。T2DM组携带rs231362的等位基因A者是携带等位基因G者发生T2DM的风险的0.351倍(A vs G:OR=0.351,95%CI=0.272-0.452,P<0.001)、而在显性基因模型中显示,携带GA+AA者是携带显性基因GG者患病风险的0.281倍,具有统计学意义(GA+AA vs GG:OR=0.281,95%CI=0.195-0.405,P<0.001)以及隐性基因模型(AA vs GG+GA:OR=0.229,95%CI=0.132-0.396,P<0.001)。(2)T2DM病例组与对照组中rs290487基因型分析(TCvs TT:OR=0.234,95%CI=0.096-0.570,P<0.001;CC vs TT:OR=0.066,95%CI=0.027-0.159,P<0.001)。rs290487的等位基因C者是携带等位基因T者发生T2DM的风险的0.280倍(C vs T:OR=0.280,95%CI=0.211-0.372,P<0.001)、而在显性基因模型中显示,携带TC+CC者是携带显性基因TT者患病风险的0.116倍,具有统计学意义(TC+CC vs TT:OR=0.116,95%CI=0.049-0.275,P<0.001),在隐性基因模型中显示,具有CC者是TC+CC患T2DM的风险的0.226倍(CC vs TC+TT:OR=0.226,95%CI=0.158-0.328,P<0.001)。(3)T2DM病例组与对照组中rs4430796基因型分析(GA vs AA:OR=0.586,95%CI=0.397-0.864,P=0.001;GG vs AA:OR=0.524,95%CI=0.316-0.871,P=0.007)。rs4430796的等位基因模型显示T2DM组携带等位基因G者是携带等位基因A者发生T2DM的风险的0.719倍,具有统计学意义,(G vs A:OR=0.719,95%CI=0.566-0.914,P=0.007)、,而在显性基因模型中显示,携带GA+GG者是携带显性基因AA者患病风险的0.570倍,具有统计学意义(GA+GG vs AA:OR=0.570,95%CI=0.393-0.826,P=0.003)。(4)T2DM病例组与对照组中rs864745基因型分析(TCvs TT:OR=0.523,95%CI=0.357-0.766,P<0.001;CC vs TT:OR=0.206,95%CI=0.120-0.356,P<0.001),rs864745的等位基因模型显示,T2DM组携带等位基因C者是携带等位基因T者发生T2DM的风险的0.480倍(C vs T:OR=0.480,95%CI=0.376-0.613,P<0.001)、而在显性基因模型中显示,携带TC+CC者是携带显性基因TT者患病风险的0.421倍(TC+CC vs TT:OR=0.421,95%CI=0.293-0.606,P<0.001),在隐性基因模型结果中显示,具有CC者是TC+TT者患T2DM风险的0.301倍,具有统计学意义(CC vs TC+TT:OR=0.301,95%CI=0.184-0.493,P<0.001)。(4)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1)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发现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在显性模型下与体育锻炼(P<0.001)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与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GG基因型且不进行体育锻炼个体相比,GA+AA基因型且不进行体育锻炼个体(P=0.007)、GA+AA基因型且体育锻炼个体(P<0.001)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均较低。(2)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发现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在显性模型下分别与吸烟(P=0.004)、饮酒(P=0.001)和高血压(P<0.001)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与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CC基因型且不吸烟个体对比,CT+TT基因型且不吸烟个体(P<0.001)、CT+TT基因型且戒烟个体(P=0.009)、CT+TT基因型且吸烟个体(P=0.040)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都较高。同时,与该位点CC基因型且不饮酒个体对比,CT+TT基因型且不饮酒个体(P<0.001)、CT+TT基因型且戒酒个体(P=0.041)、CT+TT基因型且饮酒个体(P=0.048)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都较高。以及与该位点CC基因型且血压正常个体相比,CT+TT基因型且血压正常个体(P<0.001)、CT+TT基因型且高血压患者(P<0.001)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均较高。(3)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发现JAZF1基因rs864745位点在隐性模型下分别与血脂异常(P<0.001)和体育锻炼(P=0.008)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与JAZF1基因rs864745位点TT+TC基因型且血脂正常个体对比,CC基因型且血脂正常个体(P=0.004)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较低,而TT+TC基因型且血脂异常个体(P<0.001)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较高。以及与该位点TT+TC基因型且不进行体育锻炼个体相比,CC基因型且不进行体育锻炼个体(P<0.001)、CC基因型且进行体育锻炼个体(P=0.028)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均较低。(4)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其他因素后未能发现HNF1β基因rs4430796位点与吸烟、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BMI、糖尿病家族史、体育锻炼存在交互作用(P>0.05)。3、TCF7L2剪切异构对肝及胰岛细胞关键基因表达和增殖、凋亡影响通过TCL7L2在肝和胰8个细胞株中剪切异构方面研究,证明细胞中存在exon4和exon5外显子缺失的转录产物,其中胰岛细胞株HPDE6-C7细胞株中缺失exon4和exon5外显子的剪切体最为明显,而人正常肝细胞HL02和胰岛β细胞表达exon4和exon5外显子的剪切体的能力相对较弱。所有细胞株中没有观测到8号外显子的剪切异构体存在。通过构建EGFP过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胚胎肝细胞HL-02和胰岛β-细胞,,随后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发现TCF7L2影响肝细胞和胰岛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相对于野生型TCF7L2组,缺失exon4/exon5的TCF7L2剪切异构体组对人肝细胞增殖促进能力减弱(P均<0.05),同时抑制凋亡的保护能力减弱(P均<0.01)。而野生型TCF7L2组以及缺失exon4/exon5的TCF7L2剪切异构体组对人胰岛细胞增殖促进能力都不明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均>0.05),但其抑制凋亡的保护能力减弱(P均<0.01),同时相对于野生型TCF7L2组,缺失exon4/exon5的TCF7L2剪切异构体组对胰岛细胞关键基因如GLP-1mRNA、insulin mRNA、pdx-1mRNA的表达促进能力减弱(P均<0.01),对CCND-1 mRNA的表达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新疆维吾尔族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BMI、腰臀比显示出差异。维吾尔族人群中吸烟和体育锻炼是糖尿病的保护性因素,而一定范围内的高收入,合并高血压、冠心病、NAFLD以及有家族糖尿病病史,及饮酒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维吾尔族男性糖尿病者的腰围、臀围、腰臀比、尿酸、血肌酐、总胆固醇明显高于女性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着低于女性糖尿病患者。2、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人群和对照人群中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HNF1β基因rs4430796位点、和JAZF1基因rs864745位点这4个位点的各基因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KCNQ1基因的rs231362的G等位基因和基因型GG,JAZF1基因的rs864745位点T等位基因和基因型TT,TCF7L2基因的rs290487的T等位基因和基因型TT,HNF1β基因rs4430796位点A等位基因和基因型AA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T2DM发病风险有关。KCNQ1基因rs231362位点与体育锻炼存在交互作用,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分别与吸烟、饮酒和高血压存在交互作用,JAZF1基因rs864745位点分别与血脂异常和体育锻炼存在交互作用。3、TCF7L2在人肝及胰腺来源的细胞系中都存在exon4/exon5的异构剪切。相对于野生型TCF7L2,缺失exon4/exon5的TCF7L2剪切异构体对人肝细胞增殖促进能力减弱,同时抑制凋亡的保护能力减弱。野生型TCF7L2以及缺失exon4/exon5的TCF7L2剪切异构体对人胰岛细胞增殖促进能力都不明显,但其抑制凋亡的保护能力减弱。相对于野生型TCF7L2,缺失exon4/exon5的TCF7L2剪切异构体对胰岛细胞关键基因如胰岛素合成基因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促进的能力减弱。
蒋天从[4](2017)在《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8、9、17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基因(INSR)外显子8(rs2059806)、9(rs2059807)、17(rs1799817)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其分型的关系。方法提取PCOS患者组(121例)和对照组(133例)的血清,进行基础性激素、抗苗勒氏管激素、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对PCOS患者组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胰岛素释放实验(INS)及血脂水平检测。采集两组的全血样本,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PCOS患者组(121例)和对照组(133例)INSR基因外显子8(rs2059806)、9(rs2059807)、17(rs1799817)多态性,并计算两组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所占百分比。结果1 PCOS组与对照组比较,BMI、WHR、FSH、LH、T、AMH、ALT、AST、GGT、TSH、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COS组与对照组INSR基因外显子8(rs2059806)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2.07%、69.17%)、(35.53%、21.05%)、(12.40%、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5)。PCOS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G、A的频率分别为(69.83%、79.70%)、(30.1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INSR基因外显子9(rs2059807)、17(rs1799817)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9>0.05、P=0.849>0.05、P=0.386>0.05、P=0.720>0.05)。3 PCOS组中,经典型与非经典型患者相比,INSR基因外显子8(rs2059806)GG、GA、A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A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502>0.05、P=0.303>0.05)。PCOS组中合并代谢综合征与无合并代谢综合征相比,INSR基因外显子8(rs2059806)GG、GA、A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A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P=0.003<0.05)。结论1 INSR基因外显子8(rs2059806)多态性与PCOS有关;尚未发现INSR基因外显子9(rs2059807)、17(rs1799817)多态性与PCOS有关。2 INSR基因外显子8(rs2059806)多态性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PCOS有关;等位基因A与PCOS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易感性有关。
李效凯[5](2014)在《有氧运动与饮食干预对不同FTOrs9939609基因型超重与肥胖男大学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FTO基因是首个被广泛验证的肥胖易感基因,其rs9939609位点的突变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13周有氧运动和饮食控制干预对不同FTOrs9939609基因型超重与肥胖男性大学生的身体成分、血浆脂类代谢指标、血糖、胰岛素抵抗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同时,探讨减重与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的肾功能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FTO基因型肾功能的变化差异。期望为不同FTO基因型肥胖及其相关病症寻找合适的健身方法。方法:在某高校招募150名超重与肥胖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运动组(E组)、运动结合饮食控制组(E+D组)三组,每组50人。干预周期为13周。运动类型为有氧运动,项目主要是慢跑。运动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65%,每周三次,单次运动时间从30分钟逐步递增至80分钟,运动距离从1600米逐步递增至8000米。于第4周末、第8周末根据心率和尿蛋白测定,重新调整下一阶段的运动量。饮食控制干预包括饮食指导、健康知识讲座、食物记录和反馈。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参与运动和饮食干预。结果:被试的FTOrs9939609位点成功分型,TT基因型117人,TA基因型32人,AA基因型1人;T等位基因频率88.67%,A等位基因频率11.33%,与一般人群结果基本一致。与TT基因型被试比较,TA/AA基因型被试的BMI和VFI以及BC、WC、HC、UPLC以及血浆FPG、FINS浓度和HOMA-IR显着性高于TT基因型被试。干预后,不同FTO基因型超重与肥胖大学生的体脂及其它相关指标的变化存在差异。对于TT基因型被试,与C组比较, E组的BMI和VFI、糖代谢指标(FPG和HOMA-IR)、脂代谢指标(TC、脂肪酶、TG、FFA)的下降和脂类相关指标(ApoA1和Al/B)的升高程度显着性多于C组。伴随减重的变化, E组的血浆炎症因子CRP的下降显着性多于C组,肾功能指标SCr的下降和eGFR的升高程度显着性也多于C组;E+D组的BMI、Fat%和VFI、糖代谢指标(FINS和HOMA-IR).脂代谢指标(TC, TG、FFA、LDL、ApoB、脂肪酶)的下降以及脂代谢指标(HDL、ApoAl和A1/B比值)的升高程度显着性多于C组;伴随减重的变化,E+D组的CRP的下降程度显着性多于C组,肾功能指标Scr的下降和eGFR的升高程度显着性多于C组;而且,与E组比较,E+D组的脂肪酶的下降程度显着性多于E组。对于TA/AA基因型被试,与C组比较,E组的肥胖相关指标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而E组的血浆炎症因子TNF-a的下降程度显着性多于C组,E+D组的BMI. Fat%和VFI、糖代谢指标(FINS和HOMA-IR)以及脂代谢指标(TC、TG、FFA、LDL和ApoB)的下降以及脂代谢(HDL、ApoA1以及A1/B比值)的升高程度显着性多于C组;伴随减重的变化,炎症细胞因子(CRP和IL-6)的下降程度显着性多于C组,同时肾功能指标(SCr和SUA)的下降以及eGFR的升高程度显着性也多于C组;而且,与E组比较, E+D组在上述身体形态和身体成分指标、糖代谢指标、血脂代谢指标、慢性炎症因子以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也显着性高于E组。以上表明,单纯有氧运动干预后,TT基因型被试体脂及其它相关指标的改善优于TA/AA基因型被试。有氧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后,TT基因型与TA/AA基因型被试的体脂及其它相关指标都有显着的改善,但是TA/AA基因型被试体脂及其它相关指标的变化更显着。结论:1.本研究被试FTOrs9939609等位基因分布与一般人群基本一致。TA/AA基因型被试的BMI、VFI、BC、WC、HC和UPLC以及血浆FPG、FINS水平以及HOMA-IR显着多于TT基因型被试,表明FTOrs9939609SNP对超重与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2.有氧运动可显着降低FTOrs9939609TT基因型被试的BMI、Fat%和VFI以及血浆FPG水平和HOMA-IR,而对TA/AA基因型被试的效果不显着,提示有氧运动可降低FTO非风险等位基因被试的体脂,并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氧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可显着降低TT和TA/AA基因型被试的BMI、Fat%和VFI以及FPG和HOMA-IR。但是,TA/AA基因型被试下降的幅度更大。提示有氧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可使FTO风险等位基因型与非风险等位基因型(TT基因型)具有同等健康效应,但是对于风险等位基因型(TA/AA基因型)携带者的效果更明显。3.有氧运动可降低TT基因型被试的血浆TC、ApoA1、脂肪酶、TG、FFA含量,而对TA/AA基因型被试的血脂的变化影响不显着。有氧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可使TT和TA/AA基因型被试的血浆TC、TG、FFA和LD显着下降,显着升高血浆ApoA1水平和提高A1/B比值,并且TA/AA基因型被试的变化程度显着性多于TT基因型。表明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对TT基因型和TA/AA基因型都有改善血脂的效果,TA/AA基因型被试更受益。4.有氧运动可使TT基因型被试血浆CRP水平显着降低,可使TA/AA基因型被试的血清TNF-α显着下降,提示运动干预可改善被试的慢性炎症水平,总体上,TT基因型与TA/AA基因型的改善程度基本一致。有氧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可使TT基因型被试的血浆CRP水平显着下降,而使TA/AA基因型被试的血浆工L-6和TNF-α显着下降。提示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干预可改善被试的循环炎症水平,基因型之间具有差异。5.超重与肥胖减重后肾功能的改善与体脂降低、胰岛素抵抗的改善、血脂和炎症因子的降低显着性正相关。有氧运动可显着降低TT基因型的SCr和SUA(临界水平)的浓度,增加SC-eGFR,对TA/AA效果不显着。有氧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可显着降低TT和TA/AA基因型被试的SCr和SUA的水平,增加eGFR,且TA/AA基因型效果更显着。表明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对超重与肥胖大学生A风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肾功能改善更受益。
杜静[6](2014)在《基于病例—对照和家系的INSR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胰岛素受体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异常及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发病率占生育期妇女的5%-8%。其临床表现和生化特征具有高度异质性,以慢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PCOS确切的遗传方式及其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明了。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其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IR)以及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HI)所致的代谢紊乱,这可能给PCOS的妇女带来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主要包括糖脂代谢异常所致的胰岛素抵抗(IR)、2型糖尿病(T2DM)、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CVD)甚至是代谢综合征(MS),以及慢性无排卵使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发生风险增加。多个候选基因已被证实与PCOS密切相关,在这些候选基因中,胰岛素受体(INSR)作为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位点,其基因可能是PCOS的易感基因。INSR基因位于人第19对染色体短臂末端(19p13.3),在胰岛素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证据显示胰岛素受体(INSR)结合后缺陷是导致胰岛素抵抗(IR)的分子机制,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域突变已被证明可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HI)。已有研究发现,INSR基因rs2252673多态位点与韩国人以及高加索人群的PCOS发病相关。在本课题中,我们选取INSR基因rs2252673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探讨此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PCOS发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rs225267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易感性的关系,进一步确证INSR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中的风险。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3年4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224例汉族PCOS患者和192例对照组,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并空腹测定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睾酮(T)以及雌二醇(E2);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INSR基因位点rs2252673进行基因型分析。根据其基因型分组,分别比较其各基因组间临床及代谢指标的差异;根据体重指数(BMI)对PCOS患者进行分组,对各亚组之间进行基因型的比较。结果:(1)PCOS组和对照组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vs14.6%、38.8%vs42.2%,和53.1%vs43.2%, 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7.5%vs35.7%、72.5%vs64.3%;两组间INSR基因rs2252673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Rs2252673不同基因型间临床、代谢指标比较未发现明显的差别(P>0.05)。而将基因型CG和GG合并后,CG和GG基因型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偏高(t=2.072,p=0.048)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偏低(t=2.274,p=0.026)。而且,虽然在统计上没有意义,CG和GG基因型患者空腹血糖和空腹血胰岛素的水平也有升高的趋势。(3)在PCOS肥胖组与非肥胖组两组间SNP rs2252673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54, p=0.974; χ2=0.022, p=0.883)。结论:Rs2252673位点PCOS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携带G等位基因的女性可能有较高的PCOS发病风险。INSR基因突变与PCOS糖脂代谢紊乱相关;INSR基因rs2252673位点多态性与PCOS的发病易感性相关,而且这种相关性不受体重的影响。进一步提示INSR基因可能是PCOS的易感基因。第二部分胰岛素受体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家系研究研究背景:绝大多数PCOS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IR)且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而且胰岛素受体(INSR)在胰岛素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课题中,我们选取了INSR基因的三个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rs3786681、rs17253937和rs2252673)在汉族人口中采用大样本的核心家系进行TDT分析,以探讨它们与PCOS发病易感性的相关性。TDT分析方法不受遗传方式的影响,不会受到人群分层、环境因素或是遗传异质性的影响。已有研究发现,INSR基因rs2252673多态位点与韩国人以及高加索人群的PCOS发病相关,前期我们针对此位点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进行了病例-对照的研究,也提示此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PCOS发病易感性相关;而rs3786681和rs17253937则来自于本中心前期进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SNP扫描,证实与PCOS密切相关。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rs3786681、rs17253937和rs2252673三个SNP与我国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易感性的关系,进一步确证INSR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中的风险。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3年4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中国汉族PCOS患者为先证者,采用由其父亲、母亲以及患者本人组成的224个满足经典TDT分析的核心家系为研究对象。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空腹留取静脉血检测血糖(FBG)、胰岛素(FINS),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检测INSR基因三个SNPs rs3786681、rs17253937和rs2252673的基因型。采用TDT分析方法验证INSR基因三个SNPs在PCOS家系中是否存在危险等位基因的过度传递。结果:三个SNPs rs3786681、rs17253937和rs2252673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迪一温伯格平衡;进行TDT检验后,SNP rs2252673存在传递不平衡,且危险等位基因G在患病子代中存在过度传递现象,并有统计学意义(transmitted/non-transmitted=120:88; χ2=4.923, p=0.027);而另外两个SNPsrs3786681和rs17253937,虽也检测到过度传递现象,但经过分析这种传递却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COS的核心家系中,INSR基因rs2252673位点多态性与PCOS的发病易感性相关,进一步提示INSR基因可能是PCOS的易感基因。
姚瑶,范俊,夏宝国,毕淑娜,孙宝治[7](2014)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的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的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的关系,为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寻找新的途径。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45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实验组)与4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全血中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位点1058的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PCOS患者的一般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按照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有无高雄激素血症比较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位点1058 C、T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T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为7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P>0.05);实验组非肥胖组患者中T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为69.2%,明显高于肥胖组患者的25%(P<0.01),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出现T、C基因的频率,将其分为1、2两组,1组出现T基因的频率的BMI(20.34±2.47)明显低于2组出现C基因的频率的BMI(26.68±5.52);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组与非胰岛素抵抗组中INSR基因外显子17出现T、C等位基因的频率无明显差别(P>0.05);PCOS患者高雄激素组组与无高雄激素组中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出现T、C等位基因的频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中T/C单核酸多态性表现与PCOS患者的发病密切相关,T等位基因的高发频率与非肥胖因型PCOS患者的发病密切相关;瘦型PCOS患者与肥胖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或许不同;T等位基的高发频率与PCOS的主要临床表现如: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并无明显相关关系。
王平[8](2012)在《荷斯坦牛生长与营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INSR基因遗传变异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营养水平对荷斯坦犊牛骨骼肌中mTOR、IGF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中以荷斯坦公犊牛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两种蛋白水平日粮的采食量对犊牛生长、血液代谢指标和半腱肌中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IGF(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中15个与生长和细胞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从分子水平理解营养水平对断奶前后犊牛肌肉生长和营养代谢调控机制。研究中对20头犊牛(2-3日龄)按照初始体重分为两组,并随机接受两种等能日粮处理:(1)CON:对照日粮组,传统代乳粉(20%粗蛋白,20%粗脂肪,4.90Mcal/kg ME;1.25%BW;干物质基础)+传统开食料(20%粗蛋白,3.16Mcal/kg ME;干物质基础);(2)HIPRO:高蛋白日粮组,高蛋白代乳粉(28%粗蛋白,16%粗脂肪,4.84Mcal/kg ME;2%BW;干物质基础)+高蛋白开食料(25%粗蛋白,3.20Mcal/kg ME;干物质基础)。最后的分析结果比较两种日粮采食量对断奶前(0-5周龄)与断奶后(6-10周龄)生长、营养代谢与基因表达的不同影响。研究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1营养水平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日粮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不影响犊牛活体重、胴体重和胴体组成(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及总内脏重量和肝脏重。除胴体脂肪重(P=0.10)外,高蛋白组较对照组显着提高了犊牛活体重、胴体重和胴体蛋白质、灰分重及总内脏重量和肝脏重(P=0.01)。犊牛10周龄时的活体重、胴体重和胴体组成重(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及总内脏重和肝脏重均较5周龄时的犊牛有显着提高(P=0.01)。1.2营养水平对犊牛营养代谢的影响日粮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影响犊牛血液葡萄糖浓度(P=0.01)。在犊牛5周龄时,血液葡萄糖浓度随日粮营养水平提高而显着上升(P=0.04)。而在10周龄时,日粮营养水平不影响犊牛血液葡萄糖浓度。此外,采食高蛋白组日粮的犊牛在10周龄时的血液葡萄糖浓度显着低于在5周龄时的血液葡萄糖浓度(P=0.01)。随着日粮营养水平提高,犊牛血液尿素浓度显着上升(P=0.01)。犊牛10周龄时的血液尿素浓度(P=0.01)和BHBA(β-hydroxybutyric acid,β-羟基丁酸,P=0.01)浓度均明显高于5周龄时的浓度。犊牛10周龄时的血液总蛋白浓度明显低于5周龄时的浓度(P=0.01)。日粮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影响犊牛血液中NEFA(nonesterified fatty acid,非酯化脂肪酸)的浓度(P=0.01)。在犊牛5周龄时,随着日粮营养水平提高,NEFA浓度显着升高(P=0.01)。犊牛10周龄时的NEFA浓度显着低于5周龄时的浓度(P=0.01)。犊牛10周龄时的血液胰岛素浓度显着高于5周龄时的浓度(P=0.01),而且随着日粮营养水平提高,胰岛素浓度有上升的趋势(P=0.09)。1.3营养水平对犊牛骨骼肌中mTOR、IGF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日粮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影响犊牛肌肉中IGF1R基因的表达(P=0.04)。在5周龄时,犊牛肌肉中IGF1R的表达量随日粮营养水平提高而下调。日粮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也对TSC2基因的表达有显着影响(P=0.02)。在5周龄时,日粮处理不影响犊牛肌肉中TSC2基因的表达,但在犊牛10周龄时,提高日粮营养水平能明显增加TSC2基因的表达。而且,仅在采食高蛋白日粮时,犊牛10周龄时TSC2基因的表达量才明显高于5周龄时的表达量。本研究中虽未观察到TSC1基因表达量的显着改变,但一直与TSC2基因表达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与采食低蛋白日粮的犊牛相比,采食高蛋白日粮的犊牛肌肉中RPS6KB1基因的表达在5周龄和10周龄时均明显下调(P=0.03),IRS1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P=0.02),INSR基因的表达呈现下调趋势(P=0.10),PDPK1基因的表达呈现上调趋势(P=0.10)。与5周龄时犊牛肌肉中基因表达相比,10周龄时犊牛肌肉中FOXO1(P=0.04)和INSR基因(P=0.05)表达明显下调,TSC2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5周龄时犊牛肌肉中基因表达相比,10周龄时犊牛肌肉中FOXO1(P=0.04)和INSR(P=0.05)基因表达明显下调,TSC2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RICTOR(P=0.07)、RPTOR(P=0.10)和TSC1(P=0.06)基因均呈下调趋势。2中国荷斯坦牛INSR基因遗传变异分析本研究基于营养生理学与遗传学的综合考虑,以INSR基因为候选基因,筛选通过影响奶牛正常采食信号接收、转导而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分子标记。试验中以20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应用DNA测序、DNA序列分析和PCR-RFLP技术,分析牛INSR基因的遗传变异。此外,还分析了牛INSR基因的多态性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乳脂率、乳蛋白率、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产奶量)的关系,期望为未来集约化生产条件下奶牛的生产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得出以下结果:2.1牛INSR基因SNPs的检测试验中共设计27对引物,对牛INSR基因的所有CDS(Coding Sequence,编码序列)区共22个外显子进行双向测序和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扫描分析。利用DNA测序技术、DNA序列分析和PCR-RFLP技术在牛INSR基因上共发现13个突变位点,其中7个SNPs发生于编码区,并导致氨基酸发生改变,6个SNPs发生于非编码区。这些突变分别位于第8内含子、第11外显子、第16内含子、第20内含子和第21外显子。(1)突变nt12689G>A发生于第8内含子,表现出Hinf I酶切多态性,本试验研究群体在该基因座的Hinf I PCR-RFLP分析中表现出三种基因型,分别为GG型(315bp+149bp+34bp+5bp)、GA型(315bp+218bp+149bp+97bp+34bp+5bp)和AA型(218bp+149bp+97bp+34bp+5bp)。(2)突变nt26301G>A、nt26334G>C、nt26496A>G、nt26504C>T和nt26526A>G均发生于第11外显子,导致氨基酸的改变依次为Arg509His、Arg520Pro、Gln574Arg、Arg577Trp、His584Arg。测序结果显示这5个SNPs不连锁。(3)突变nt44018G>A、nt44024A>G和nt44067C>T均发生于第16内含子,测序结果显示这3个SNPs连锁,并表现出Hha I酶切多态性。本试验研究群体在该基因座的Hha I PCR-RFLP分析中表现出三种基因型,分别为GG型(526bp+345bp)、GA型(871bp+526bp+345bp)和AA型(871bp)。(4)突变nt121892A>G和nt121877A>G发生于第20内含子;突变nt122326T>C和nt122362T>C均发生于第21外显子,导致氨基酸发生的改变依次为Val1231Ala和Leu1243Pro。测序结果显示,突变nt121877A>G、nt122326T>C和nt122362T>C这3个SNPs连锁,并且表现出Hha I酶切多态性,本试验研究群体在该基因座的HhaIPCR-RFLP分析中表现出三种基因型,分别为GG型(621bp)、 GA型(621bp+517bp+104bp)和AA型(517bp+104bp)。突变nt121877A>G引起的多态性通过引入酶切位点后,在Pvu IIPCR-RFLP分析中表现出三种基因型,分别为AA型(577bp)、AG型(577bp+542bp+35bp)和GG型(542bp+35bp)。2.2牛INSR基因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1)牛INSR基因所有基因座均检测到三种不同基因型。由He(Heterozygosity,杂合度)和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多态信息含量)数据可见,INSR基因的所有基因座在本试验研究群体内的多态性不是很丰富。与He(0.4085-0.4971)的数据一致,基因座GT2、GT4、GT5和GT9的PIC值较高(0.3250-0.3735),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2)经群体平衡性检验,在本试验研究群体内,牛INSR基因的所有基因座均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3)在本研究奶牛群体中,INSR基因不同基因座间的D’值均大于0,表明各不同基因座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连锁不平衡关系(0<D’<1),而且基因座GT2与GT3之间,GT4分别与GT5、GT6之间D’=1,表明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关系。此外,除基因座GT1与GT8间的r2=0,存在连锁平衡关系外,其他基因座间的r2范围为0.001-0.353,表明这些基因座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连锁不平衡关系。2.3牛INSR基因多态性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将牛INSR基因的9个多态性基因座与20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1)基因座GT1、GT3、GT5、GT7和GT8对各生产指标均无影响(P>0.05)。(2)基因座GT2可能是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脂率、乳蛋白产量和产奶量的重要基因座。基因座GT2中AA型个体的乳脂率显着高于GG型和GA型个体(P=0.022),分别高出3.7%(GG型)和3.9%(GA型),GG型个体与GA型个体间的乳脂率无显着差异。胎次与GT2间的交互作用显着影响乳蛋白产量(P=0.015)和产奶量(P=0.008),第一胎的GG型个体明显比AA型个体生产更多的奶和乳蛋白质。胎次与GT2间的交互作用也有影响乳脂产量的趋势(P=0.078)。(3)基因座GT4可能是影响乳脂率、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产奶量的重要基因座。基因座GT4中GG型个体的乳脂率比AG型个体高出3.7%;产犊季节与GT4间的交互作用显着影响乳脂率(P=0.018),对于AG型个体,6-8月产犊的个体比9-11月和12-2月产犊的个体乳脂率要低。基因座GT4中AA型个体乳脂产量明显比GG型个体高出11.58%。基因座GT4的不同基因型有影响乳蛋白产量(P=0.081)和产奶量的趋势(P=0.053)。(4)基因座GT6可能是影响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重要基因座。基因座GT6中GG型个体的乳脂率比AG型个体高出4.7%。GG型个体的乳蛋白率比AG型个体高出0.6%。(5)基因座GT9的不同基因型不会影响乳脂率、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产奶量,但是有影响乳蛋白率的趋势(P=0.085)。这个结果提示,GT9可能是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蛋白率的重要基因座之一。
王娟[9](2012)在《KCNQ1基因和IDE基因与中国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KCNQ1基因所编码的钾离子通道家族,是膜电位钾离子通道的一个重要分支。KCNQ1基因在胰岛中有表达,能选择性地使K+通道阻断,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故KCNQ1基因突变会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影响正常的血糖调节。胰岛素降解酶基因(IDE)的表达产物是胰岛素降解酶,IDE基因突变可导致IDE功能改变,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及降解产生异常,导致糖代谢紊乱。推测上述两个基因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初步探KCNQ1rs231362位点和IDErs707841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久居天津、无血缘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300例、糖调节受损(IGR)患者200例和糖耐量正常(NGT)的健康人群10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空腹外周血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测定受试者的KCNQ1基因rs231362和IDE基因rs7078413的基因型,收集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检测数据,并进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岛素测定(德国罗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以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用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p)反应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通过糖负荷后30min胰岛素和血糖净增值的比值(Δ130/ΔG30)来评价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用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Ⅰ)来评价晚时相胰岛素分泌。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R×C卡方检验。结果:(1)在NGT组、IGR组和T2DM组在年龄、体质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水平具有可比性。T2DM组的血压(SBP、DBP)、血糖(FPG、P2BG)、HbA1c、血脂(TG、TC、LDL)均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的餐后两小时血糖(P2BG)、甘油三酯(TG)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NGT组、IGR组和T2DM组,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糖负荷后30min胰岛素和血糖净增值的比值、胰岛素曲线下面积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逐渐增高,ISI逐渐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NGT组、IGR组和T2DM组KCNQ1基因rs231362均存在C/C、C/T、T/T三种基因型。NGT组C/C基因型、C/T基因、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53%、17%,危险等位基因C%为56.5%;IGR组C/C基因型、C/T基因、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42.5%、21.5%,危险等位基因C%为57.25%;T2DM组C/C基因型、C/T基因、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4%、42.7%、13.3%,危险等位基因C%为65.3%;NTG组和T2DM组、IGR组和T2DM组危险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为T等位基因携带者1.88倍。与T/T型相比C/C型HOMA-β、Δ130/ΔG30、DI-HOMA、D13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NTG组、IGR组和T2DM组IDE基因rs7078413均存在A/A、A/C、C/C三种基因型。NTG组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56%、20%,危险等位基因A%为52%;IGR组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5%、45.5%、21.0%,危险等位基因A%为56.25%;T2DM组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4%、37.3%、19.3%,危险等位基因A%为62%。NTG组和T2DM组危险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为C等位基因携带者2.24倍。与C/C型相比A/A型HOMA-IR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D13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天津地区人群存在KCNQ1基因rs231362和IDE基因rs7078413的基因多态性。(2)KCNQ1基因rs231362与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有关,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无关,IDE基因rs7078413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因此KCNQ1基因和IDE基因是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基因。(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CNQ1基因rs231362CC基因型(OR=2.418,95%CI:1.334-3.682,P=0.026)、C等位基因(OR=1.523,95%CI:1.078-3.824,P=0.031)、IDE基因rs7078413AA基因型(OR=2.526,95%CI:1.226-4.176,P=0.014)、A等位基因(OR=1.712,95%CI:1.067-2.436,P=0.004)、TC、TG为2型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HOMA-β为保护性因素。
陈震宇[10](2010)在《肥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肥胖问题在育龄妇女中也日渐突出,超重或肥胖与许多不良妊娠结局有关,使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巨大儿、肩难产、胎膜早破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对母儿危害极大。但来自发展中国家关于孕妇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加不同对母婴结局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孕期肥胖和体重过度增加往往是体内脂肪组织过度蓄积,脂肪组织分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4, RBP-4)等,统称脂肪因子,这些脂肪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的方式参与了和肥胖相关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肥胖的孕妇最终不一定都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GDM的孕妇也不一定都是肥胖患者,推测伴有肥胖和不伴肥胖的GDM孕妇、单纯肥胖的孕妇以及非肥胖的健康孕妇血清中脂肪因子的水平可能不同,脂肪因子与糖、脂代谢指标、肥胖、胰岛素抵抗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在GDM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GDM的发病机理不清,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它在调节能量稳定、胰岛素敏感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正相关。研究发现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相关,鉴于GDM与2型糖尿病之间有许多相似点,推测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可能与GDM的发病及其临床代谢指标相关。1、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资料完整的单胎妊娠产妇2586例,按中国成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类建议(低体重,BMI<18.5kg/m2;正常体重,BMI18.5-23.9 kg/m2;超重,BMI24-27.9 kg/m2;肥胖,BMI≥28kg/m2)以及孕期平均每周体重增加的四分位情况(<0.41kg/wk,0.41-0.49 kg/wk,0.50-0.58 kg/wk,>0.59 kg/wk)对其进行分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孕前体质指数和不同孕期体重增加与不良妊娠并发症之间的关系。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9例孕前BMI>28kg/m2,孕期体重增加<20kg的GDM孕妇;23例孕前BMI18.5~23.9 kg/m2,孕期体重增加<20kg的GDM孕妇;18例孕前BMI≥28kg/m2,孕期体重增加<20kg,无任何妊娠并发症的孕妇;18例孕前BMI18.5~23.9kg/m2,孕期体重增加<20kg的正常健康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α)、脂联素、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同时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xFINS/22.5。分析上述不同组别孕妇血清中脂肪因子水平的变化,并研究这些脂肪因子与糖、脂代谢指标、肥胖、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3、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技术,对103例GDM孕妇和97例正常孕妇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426A>G、-11377C>G及第2外显子+45T>G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并测定40例未经任何治疗的GDM孕妇FINS、FPG、TC、TG、HDL-C、LDL-C、脂联素水平,同时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xFINS/22.5。结果(一)不同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不同的孕妇妊娠结局分析1、2586例孕妇中,孕前低体重者408例,占15.8%,体重正常者1744例,占67.4%,超重者341例,占13.2%,肥胖者93例,占3.6%。2、孕前BMI水平与孕妇年龄正相关(P<0.001),受教育程度<12年、无职业的孕妇及经产妇中孕前超重、肥胖人口所占比例较高(P<0.001),孕前BMI与孕期每周体重增加呈负相关(P<0.001)。3、孕前超重、肥胖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的风险增加(P<0.05),但不增加分娩巨大儿的风险(P>0.05),孕前低体重是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前超重、肥胖增加早产发生的危险(crude OR=2.22,3.33; 95%CI: 1.53-3.19,1.93-5.77),但经多因素校正后孕前超重发生早产的危险度降至1.57(95%CI:1.06-2.34),而孕前肥胖不增加发生早产的危险。4、孕期体重增长≥0.50kg/wk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早产胎膜早破、巨大儿的风险增加(P<0.05),孕期体重增加≥0.59kg/wk的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增加(P<0.05),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不增加妊娠糖耐量异常、早产发生的风险(P>0.05)。(二)妊娠肥胖、妊娠期糖尿病与血清脂肪因子的相关性研究1、GDM孕妇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健康孕妇(P=0.021),孕前肥胖的GDM孕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GDM孕妇,非肥胖的GDM孕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健康孕妇(P=0.030)。孕前肥胖的GDM孕妇FPG水平最高,孕前非肥胖GDM孕妇FPG水平高于正常健康孕妇(P=0.032),但同单纯肥胖孕妇比较差异不显着。孕前肥胖GDM孕妇FINS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1),孕前非肥胖GDM孕妇血清FINS水平高于非GDM孕妇,在非GDM孕妇中,单纯肥胖孕妇血清FINS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孕前肥胖GDM孕妇胰岛素抵抗指数最高,孕前非肥胖GDM孕妇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孕前肥胖GDM孕妇低,但高于非GDM孕妇(P<0.001),单纯肥胖孕妇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各组孕妇间HOMA-IR比较均有差异(P<0.05)。2、孕前肥胖GDM孕妇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孕妇,正常对照组孕妇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孕妇,差异有显着性(P<0.001)。GDM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非GDM孕妇,单纯肥胖孕妇血清APN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孕妇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孕前肥胖GDM孕妇血清RBP-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孕妇(P<0.05),孕前单纯肥胖孕妇血清RBP-4水平高于孕前非肥胖GDM孕妇及正常对照组孕妇(P<0.05),差异显着。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a水平与孕前BMI、TG、FPG、FINS、血清RBP-4水平以及HOMA-IR正相关,与APN水平负相关;血清APN水平与年龄、FPG、FINS、HOMA-IR、TNF-α、RBP-4负相关,与HDL-C正相关;血清RBP-4与舒张压、孕前BMI、FINS、HOMA-IR、TNF-α正相关,与APN水平负相关;HOMA-IR与年龄、血压、孕前BMI、TG、FPG、FINS、TNF-α、RBP-4水平正相关,与HDL-C、APN水平负相关(P<0.05)。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FINS、FPG、APN、孕前BMI是影响HOMA-IR的独立相关因素;孕前BMI及TNF-α是影响RBP-4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年龄和FINS是影响AP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RBP-4和FINS是影响TNF-α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三)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1、GDM组孕妇脂联素基因-11426A>G位点的AG、GG基因型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x2=8.822,P=0.012),GDM组孕妇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283,P=0.001)。GDM组孕妇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TG、G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x2=6.722,P=0.035),GDM组孕妇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758,P=0.005)。2、在脂联素基因+45T>G多态性位点分析中,肥胖的GDM孕妇TG+GG基因型频率高于非肥胖GDM孕妇(x2=5.068,P=0.024),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肥胖GDM孕妇(x2=6.54,P=0.011)。3、GDM孕妇中,脂联素-11426A>G多态性位点AG+GG基因型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AA基因型组(P=0.023),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AA基因型组(P=0.024);脂联素+45T>G多态性位点TG+GG基因型组孕前BMI、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着高于TT基因型组(P<0.05)。结论1、在中国,超重和肥胖问题不如发达国家严重,高孕前BMI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2、GDM孕妇及肥胖孕妇体内存在糖、脂代谢紊乱。3、GDM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GDM孕妇血清中TNF-α水平上升,APN水平下降,血清APN水平及孕前BMI是影响胰岛素抵抗指数的主要因素。4、孕前肥胖的孕妇,无论是否合并有GDM,其血清RBP4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RBP-4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5、脂肪因子之间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参与肥胖或GDM的发生。6、GDM人群中存在脂联素基因-11426A>G位点多态性及+45T>G位点多态性。7、-11426A>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GDM的发生有关,G等位基因在GDM孕妇中分布频率增加,A→G突变可能通过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参与GDM的发生。8、+45T>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GDM的发生有关,G等位基因在GDM孕妇中分布频率增加,肥胖GDM孕妇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非GDM孕妇,推测T→G突变可能通过肥胖、增加胰岛素抵抗参与GDM的发生。
二、中国人胰岛素受体基因EXON2-2257位点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人胰岛素受体基因EXON2-2257位点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脂联素、FTO和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中文缩略名词对照 |
研究背景 |
1 多囊卵巢综合征概述 |
2 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
2.1 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
2.2 与脂代谢异常相关的基因多态性 |
3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脂联素基因 rs1501299 和 rs2241766 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 Meta 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二部分 FTO 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 Meta 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三部分 瘦素受体基因 Gln223Arg 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 Meta 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脂联素基因rs1501299和rs2241766 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文献检索策略 |
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4 文献质量评价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 Meta分析结果 |
2.1 rs1501299 多态性结果分析 |
2.2 rs2241766 多态性结果分析 |
2.3 敏感性分析 |
2.4 发表偏倚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FTO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易感性的Meta分析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纳入标准 |
2 排除标准 |
3 文献检索 |
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5 文献质量评价 |
6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Meta分析结果 |
2.1 FTO rs9939609(A/T)多态性与PCOS发病相关性 |
2.2 FTO rs8050136(A/C)多态性与PCOS发病相关性 |
2.3 FTO rs1421085(C/T)多态性与PCOS发病相关性 |
2.4 发表偏倚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纳入标准 |
2 排除标准 |
3 文献检索 |
4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
5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 Meta分析结果 |
2.1 等位基因模型(A vs.G) |
2.2 纯合子遗传模型(AA vs.GG) |
2.3 显性遗传模型(AA+AG vs.GG) |
2.4 隐性遗传模型(AA vs.AG+GG) |
2.5 杂合子遗传模型(AG vs.GG) |
2.6 敏感性分析 |
2.7 发表偏倚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病例对照研究的NOS评价标准 |
致谢 |
特别鸣谢 |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2)糖尿病母亲婴儿心脏发育异常与GATA-4基因多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及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分析与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糖尿病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新疆维吾尔族糖尿病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TCF7L2剪切异构对肝及胰岛细胞关键基因表达和增殖、凋亡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4)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8、9、17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1.1 主要仪器 |
1.1.2 主要试剂 |
1.2 研究对象与样本收集 |
1.2.1 研究对象 |
1.2.2 资料及样本收集 |
1.3 实验室检测 |
1.3.1 生化检测 |
1.3.2 基因组DNA提取 |
1.3.3 DNA浓度及纯度检测 |
1.3.4 PCR扩增 |
1.3.5 琼脂糖电泳 |
1.3.6 数据处理 |
1.4 结果 |
1.4.1 PCOS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比较 |
1.4.2 PCOS组和对照组测序结果及基因型比较 |
1.4.3 INSR基因外显子8多态性与PCOS亚型的关系 |
1.5 讨论 |
1.5.1 PCOS与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临床表现 |
1.5.2 INSR基因多态性与PCOS |
1.5.3 INSR基因外显子8多态性与PCOS分型的关系 |
1.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
2.1 多囊卵巢综合征 |
2.1.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特征 |
2.1.2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 |
2.2 INSR及其基因 |
2.2.1 INSR与INSR基因 |
2.2.2 INSR基因多态性 |
2.2.3 INSR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
2.3 INSR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关系 |
2.3.1 INSR基因rs1799817位点与PCOS的关系 |
2.3.2 INSR基因rs2059806位点与PCOS的关系 |
2.3.3 INSR基因其他位点SNP与PCOS的关系 |
2.4 PCOS患者的早期阶段管理 |
2.4.1 改善PCOS患者的生活方式。 |
2.4.2 进行心理辅导干预 |
2.4.3 相关检测 |
2.5 前景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B PCOS患者及对照组患者信息登记表 |
附录C PCOS患者痤疮及黑棘皮症评分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有氧运动与饮食干预对不同FTOrs9939609基因型超重与肥胖男大学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总体设计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内容 |
三、实验设计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1. 超重、肥胖的诊断 |
2. 超重与肥胖的现状 |
3 超重与肥胖的危害 |
4. FTO基因与肥胖以及运动、饮食对不同FTOrs9939609基因型的影响 |
5. 总结 第三部分 研究报告 |
第一章 FTOrs9939609基因型在超重和肥胖大学生中的分布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
1.1 实验对象 |
1.2 干预方法 |
1.3 测试内容与方法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1.5 质量控制 |
1.6 统计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150名超重与肥胖大学生基本状况 |
2.2 FTO rs9939609位点分型 |
2.3 干预前分组后样本基本状况 |
3. 讨论 |
3.1 150名超重与肥胖大学生基本情况 |
3.2 FTO rs9939609SNP |
3.3 超重与肥胖大学生FTO rs9939609基因型分布 |
4. 结论 |
第二章 FTOrs9939609多态性对肥胖及体脂相关指标的影响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rs9939609TT基因型与TA/AA基因型肥胖及其体脂相关指标的比较 |
2.2 rs9939609TT基因型与TA/AA基因型的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比较 |
3. 讨论 |
3.1 不同rs9939609基因型对肥胖及其体脂相关指标的影响 |
3.2 不同rs9939609基因型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三章 有氧运动与饮食控制对不同rs9939609基因型的肥胖及体脂相关指标的影响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干预对肥胖及其体脂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 |
2.2 干预对不同rs9939609基因型的肥胖及其体脂指标的变化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有氧运动对肥胖及其体脂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 |
3.2 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对肥胖及其体脂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 |
3.3 运动及其结合饮食控制对不同FTOrs9939609基因型的体脂相关指标变化的影响 |
4. 结论 |
第四章 有氧运动与饮食控制对不同rs939609基因型的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干预对超重与肥胖大学生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2.2 干预对不同rs9939609基因型的血糖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有氧运动对超重与肥胖大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3.2 有氧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3.3 干预对不同rs9939609基因型被试的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五章 有氧运动与饮食控制对不同rs9939609基因型的脂代谢的影响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干预前超重与肥胖大学生脂质基本状况 |
2.2 干预对超重与肥胖大学生脂质代谢的影响 |
2.3 干预对不同FTOrs9939609基因型脂类代谢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超重与肥胖与血脂代谢 |
3.2 干预对超重与肥胖大学脂类代谢的影响 |
3.3 干预对不同FTO rs9939609基因型被试脂代谢的影响 |
4. 结论 |
第六章 有氧运动与饮食控制对不同FTO基因型的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超重与肥胖大学生炎症因子的基本状况 |
2.2 干预对超重与肥胖大学生炎症因子的影响 |
2.3 促炎因子的变化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代谢风险变化相关性 |
2.4 干预对不同FTOrs89939609基因型被试的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超重、肥胖与慢性低度炎症 |
3.2 干预对超重与肥胖大学生炎症因子的影响 |
3.3 促炎因子的变化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其肥胖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 |
3.4 干预对不同FTO rs9939609基因型超重与肥胖大学生炎症因子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七章 有氧运动与饮食控制对不同FTOrs9939609基因型肾功能的影响 |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150名超重与肥胖大学生肾功能基本状况 |
2.2 干预对超重与肥胖大学生肾功能的影响 |
2.3 干预对身体成分、血脂与炎症因子的变化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 |
2.4 干预对不同FTO rs9939609基因型超重与肥胖大学生肾功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超重与肥胖对肾功能的影响 |
3.2 干预对超重与肥胖大学生肾脏功能的影响 |
3.3 干预后机体系列的变化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相关性 |
3.4 干预对不同FTOrs9939609基因型超重与肥胖大学生肾功能的影响 |
4. 结论 第四部分 研究总结 |
1 主要结果与结论 |
2 主要创新之处 |
3 主要缺陷与不足 附录1 缩略词表 附录2 参数的单位及其参考值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基于病例—对照和家系的INSR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概述 |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遗传方式 |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1.4.1 候选基因的研究 |
1.4.2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远期并发症 |
1.6 小结 |
第二章 INSR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2.4 统计方法 |
2.3 结果 |
2.3.1 两组rs2252673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
2.3.2 PCOS患者rs2252673位点不同基因型临床、代谢指标的比较 |
2.3.3 PCOS肥胖与非肥胖rs2252673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INSR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家系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3.2.3 实验方法 |
3.2.4 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和生化数据 |
3.3.2 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 |
3.3.3 传递不平衡检验 |
3.3.4 连锁不平衡检验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主要创新点 |
4.3 展望 |
附录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英文论文1 |
References |
Table |
英文论文2 |
Reference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的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材料和方法 |
1.1临床资料及分组 |
1.2方法 |
1.3统计学分析方法 |
2结果 |
2.1实验组胰岛素受体基因C→T多态性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
2.2实验组胰岛素受体基因C→T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
2.3实验组胰岛素受体基因C→T多态性与高雄激素血症的关系 |
3讨论 |
(8)荷斯坦牛生长与营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INSR基因遗传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思路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反刍动物生长发育、营养代谢与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
1.1 mTOR 信号通路对哺乳动物肌肉生长的调控 |
1.1.1 mTOR 与蛋白质合成 |
1.1.2 生长因子/胰岛素信号调控 mTOR 活性 |
1.1.3 氨基酸的利用率与 mTOR |
1.1.4 细胞能量状态与 mTOR 活性 |
1.2 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对胰岛素作用和葡萄糖代谢的调控 |
1.2.1 日粮蛋白质对胰岛素作用和糖代谢的调控 |
1.2.2 氨基酸对胰岛素作用和葡萄糖代谢的调控 |
1.3 反刍动物生长发育与营养代谢特点 |
1.3.1 瘤胃生长发育的调控 |
1.3.2 肠道生长发育及其代谢功能特点 |
1.3.3 瘤胃发育对肝脏代谢的影响 |
第二章 胰岛素受体基因(INSR)的研究进展 |
2.1 胰岛素受体基因的结构特征 |
2.2 胰岛素受体蛋白的功能 |
2.3 胰岛素受体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功能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三章 营养水平对荷斯坦犊牛骨骼肌中 mTOR、IGF 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引言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与试验处理 |
3.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3.1.3 引物设计与评价、qPCR |
3.1.4 qPCR 数据处理与 mRNA 丰度表达 |
3.1.5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营养水平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2 营养水平对犊牛营养代谢的影响 |
3.2.3 营养水平对 mTOR、IGF 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营养水平对养分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
3.3.2 营养水平对犊牛肌肉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3 营养水平对与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4 小结 |
3.4.1 营养水平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3.4.2 营养水平对犊牛营养代谢的影响 |
3.4.3 营养水平对犊牛骨骼肌中 mTOR、IGF 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四章 中国荷斯坦牛胰岛素受体基因(INSR)的遗传变异分析 |
引言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奶样采集与牛奶基因组 DNA 提取 |
4.1.2 PCR、引物设计与评价 |
4.1.3 混合 DNA 池测序分析与 PCR-RFLP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牛 INSR 基因的测序分析 |
4.2.2 牛 INSR 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
4.2.3 牛 INSR 基因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4.2.4 牛 INSR 基因的多态性与产奶性能的关联分析 |
4.3 小结 |
4.3.1 牛 INSR 基因中 SNPs 的检测 |
4.3.2 牛 INSR 基因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4.3.3 牛 INSR 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相关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结论 |
5.1.1 营养水平对犊牛骨骼肌中 mTOR、IGF 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5.1.2 中国荷斯坦牛 INSR 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牛奶基因组 DNA 的提取方法 |
附录 2 DNA 分子量标准 |
附录 3 引入酶切法检测 NF1-C2 基因的遗传变异 |
附录 4 牛 INSR 基因群体遗传结构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附录 5INSR 基因多态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KCNQ1基因和IDE基因与中国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
研究对象 1.2 |
临床资料收集 1.3 |
主要试剂 1.4 |
实验原理 1.5 |
实验方法和步骤以及技术路线图 1.6 |
基因型分类及测序 1.7 |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
临床资料分析 2.2 |
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分析 2.3 |
KCNQ1基因rs231362三种基因型各项功能指标的比较 2.4 |
IDE基因rs7078413多态性分析 2.5 |
IDE基因rs7078413三种基因型各项功能指标的比较 2.6 |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讨论 3.1 |
2型糖尿病病程中胰岛素分泌变化 3.2 |
KCNQ1基因rs231362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3.3 |
KCNQ1基因多态性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 3.4 |
IDE基因rs7078413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3.5 |
IDE基因rs7078413多态性与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3.6 |
T2DM危险因素 3.7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
(10)肥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摘要 |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二、英文缩略语 |
三、论文 |
论文一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论文二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论文三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四、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五、参考文献 |
综述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中国人胰岛素受体基因EXON2-2257位点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脂联素、FTO和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D]. 徐丹. 暨南大学, 2019
- [2]糖尿病母亲婴儿心脏发育异常与GATA-4基因多态性分析[D]. 韩倩.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
- [3]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及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分析与其机制研究[D]. 邓晓龙.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3)
- [4]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8、9、17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D]. 蒋天从.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5]有氧运动与饮食干预对不同FTOrs9939609基因型超重与肥胖男大学生的影响[D]. 李效凯.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6)
- [6]基于病例—对照和家系的INSR基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 杜静. 山东大学, 2014(04)
- [7]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7的多态性研究[J]. 姚瑶,范俊,夏宝国,毕淑娜,孙宝治.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06)
- [8]荷斯坦牛生长与营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INSR基因遗传变异研究[D]. 王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2)
- [9]KCNQ1基因和IDE基因与中国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关系[D]. 王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10]肥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 陈震宇. 中国医科大学,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