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学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钢花,李兰铮,李燕维,黄贝茹[1](2017)在《黎氏哮喘1号方对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小儿哮喘治疗中黎氏哮喘1号方对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将哮喘组患儿按家长意愿选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n=84)和对照组(n=96),其中治疗组患儿采用黎氏哮喘1号方联合雾化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三联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患儿采用雾化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三联药物治疗,同时选取160例正常小儿作为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正常组和哮喘组患儿治疗前IL-18、IgE、TNF-α、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血清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IL-18、IgE、TNF-α、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P<0.05)。哮喘组患儿治疗前的IL-18、IgE、TNF-α、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哮喘组患儿前白蛋白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18、IgE、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18、IgE、TNF-α水平均低于各自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各自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治疗中,黎氏哮喘方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等三联药物可减轻炎性反应,降低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血清学指标,有效发挥抗炎作用,双向调节Th1/Th2细胞,具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有效治疗轻中度哮喘。
刘敬宝,张玉艳[2](2014)在《中医治疗哮喘患儿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哮喘患儿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哮喘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应用黎氏哮喘方进行治疗,将研究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TNF-α、IgE、IL-18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NF-α、IgE、IL-18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症状积分为(1.64±0.31)分,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为(0.42±0.13)分,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黎氏哮喘方治疗小儿哮喘,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gE、IL-18及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陈治珍,刘华,许双虹,郑梅芳,陈嘉,杨巧红,罗菲[3](2014)在《益气祛风理血法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益气祛风理血法代表方小儿喘咳液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小儿喘咳液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 mL/100 mg灌胃。病理模型组:予生理盐水1 mL/100 mg灌胃。喘咳液小剂量组:予含生药2.5 g/mL的小儿喘咳液1 mL/100 mg灌胃;喘咳液中剂量组:予含生药5 g/mL的小儿喘咳液1 mL/100 mg灌胃;喘咳液大剂量组:予含生药10 g/mL的小儿喘咳液1 mL/100 mg灌胃;孟鲁司特钠组:予孟鲁司特125 mg/kg灌胃。给药70天。结果:病理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体重增加不明显,孟鲁司特组及喘咳液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病理模型组要好。孟鲁司特钠组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支气管壁的慢性炎症较明显,杯状细胞增生、黏膜增生并突向管腔较轻,肺气肿及肺间质性炎较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少见。喘咳液高、中、低剂量组上述病理表现均较模型组轻,特别是杯状细胞的增生较轻,其中喘咳液高剂量组上述病理改变最轻,优于孟鲁司特钠组;喘咳液中、低剂量组上述病理改变程度与孟鲁司特钠组相似。结论:益气祛风理血法可改善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减轻支气管黏膜及杯状细胞的增生等病理改变。
郑梅芳[4](2013)在《益气祛风理血法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小儿喘咳液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白三烯C4的影响以探讨益气祛风理血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为益气祛风理血法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2.3-2013.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具有特应性体质,证属寒热错杂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40例,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与雾化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静滴喜炎平,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合并感染者予相应抗生素治疗,病情重者予吸痰、吸氧、静滴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基本治愈后停药。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服小儿喘咳液,对照组加服孟鲁司特钠片,共口服4周,观察7天即进行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和肺部喘鸣音缓解时间;对患儿哮喘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评价其疗效;ELIASA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白三烯C4水平并比较二者的差异。随访4周,观察两组患儿喘息复发次数及感冒次数。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病情轻重、各症候积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患儿咳嗽、咳痰、喘息、哮鸣音主要症状及其缓解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鼻煽、紫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儿发热、鼻塞流涕、精神、食欲、大便、汗出、舌象等次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白三烯C4水平较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有效,两组间疗效相当。治疗后主次症积分及总积分组内组间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疾病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两组患儿喘息复发次数及感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祛风理血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肯定,具有抗炎的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减少白三烯C4的生成或拮抗白三烯受体来实现的。
王丽清,刘金元,杨东新[5](2011)在《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哮喘Ⅰ号方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复制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将60只符合实验标准的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剂量为2 mg/kg),哮喘Ⅰ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6.4、12.8、19.2 g.kg-1.d-1),每组10只。正常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处理程序同哮喘模型组。采用DNA末端原位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EOS凋亡基因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哮喘Ⅰ号方各剂量组肺组织中EOS凋亡指数显着高于哮喘模型组(P<0.01),并可显着抑制肺组织EOS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哮喘Ⅰ号方治疗哮喘的机理与抑制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促进EOS凋亡,从而减轻炎症的高反应状态有关。
李梅[6](2010)在《清肺化痰平喘方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清肺化痰平喘方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痰热壅肺型的临床疗效,同时进行血清总IgE及外周血EOS的测定,初步探讨血清总IgE及EOS变化与该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的相关性。方法依照前瞻性简单随机试验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发作期的患儿共40例,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用清肺化痰平喘方,治疗5天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疗效改善情况,同时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清总IgE及外周血EOS的测定。运用SPSS11.5及Excel统计软件分析观察结果。结果1.一般情况分析:本次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病例40例,男2l例,女19例,最大年龄8岁,最小年龄3岁,其中治疗组患儿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23±1.28岁;对照组患儿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4.28±1.40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清肺化痰平喘方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型疗效的影响: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总积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症状及体征总积分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清肺化痰平喘方在改善小儿哮喘痰热壅肺型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相同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18例,有效l例;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10例,有效9例,两组间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的变化: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IgE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IgE稍下降,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IgE呈上升趋势,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且两组患儿在治疗后比较亦无显着差异(P>0.05)。4.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EOS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EOS均下降,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EOS数值下降较对照组明显,治疗后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且运用清肺化痰平喘方加常规西药组降低EOS更明显。亦说明外周血EOS与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症候改善情况成一定的相关性。结论1.清肺化痰平喘方能明显改善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症状及体征积分数。2.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小儿哮喘痰热壅肺型的症状及体征。3.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总IgE数值无明显变化。4.初步探讨小儿哮喘痰热壅肺型之症候变化与血清总IgE变化无明显相关性。5.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有优势。6.初步发现小儿哮喘痰热壅肺型症候变化与外周血EOS呈一定的相关性。嗜酸性粒细胞与西医中“痰液”密切相关,治疗组EOS下降更明显,且症状及体征亦明显改善,初步推测清肺化痰平喘方联合西医治疗通过抑制气道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痰液”等渗出,减轻气道炎症,改善痰热壅肺型哮喘的症状及体征。
李园白[7](2010)在《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往利用信息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数据时主要是发现共性规律,但中医医案文献的主要贡献却恰恰在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方面,因而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学方法来评价中医数据。医案传千载而不衰,古今文献中关于医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纷繁多样,然而当研究者需要获取医案中某些特殊的辨证及处方情况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以哮喘医案为范例,利用现有的信息相似度比较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医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为测度医案的辨证和处方的特殊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需求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进行小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初、中、高级临床医师,共收回86份有效问卷,经统计分析后认为: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并认为“辨证”和“处方”这两点较适于作为医案特殊性的评价点。第二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分为被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被评价对象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参照对象是凸显被评价对象特殊性的参照物。通过调查425种中医疾病文献发表量,分析不同疾病诊治复杂程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哮喘作为被评价病种;同时比较分析了期刊医案、专着医案等不同载体的医案特点,发现期刊医案最具有特殊性这一特色,故最终确定以发表于期刊的中草药治疗哮喘有效医案为被评价对象,并制定了筛选细则,共筛选文献1347篇,时间限定为20年(1988年至2007年)。参照对象需要具有“普遍性”特征,故选择公认度较高、研究病例数较大、流传较久的哮喘诊疗文献信息作为参照对象。经调研确定参照对象信息来源为:中国方剂数据库(涉及书籍240种)、10例以上哮喘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文献1293篇)、书籍中记载哮喘的相关知识(涉及书籍44种)。第三部分确定评价具体目标:遵循评价目标有意义及有可比性的原则,并根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中药处方的特殊性”及“辨证特殊性”作为评价具体目标。第四部分遴选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筛选有效信息为目标,故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中药名称、中药剂量、中药功效、证候的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证素及基本证候。第五部分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度量单位及变化幅度不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中药的常用剂量不同。故本研究对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名称四个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预处理,即规范化处理:①中药名称规范处理:采用词典排序、正异名顺序标注建立标准表的方法处理中药名称,原文的中药名称被规范修动的比例为20%左右,处理后的规范数据占总数据的95%左右。②中药剂量规范处理:在以往指标标准化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中药剂量规范化公式,对中药剂量进行处理,消除了中药之间不同常用剂量范围所造成的计算误差。③中药功效预处理:根据中药功效、剂量信息,提出了功效信息处理方式,形成处方的功效信息集合。④证候指标预处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多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对证候指标进行预处理,共提取“病位”、“病性”、“病位-病性”等证候单元565个。第六部分评价模型的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模型使用相似度模型来计算特殊性。根据两个主要评价目标即“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和“证候特殊性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相似度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中药处方的特殊性评价模型采用了三层分析法:一层为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二层为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其中一层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通过比较Jaccard算法和Dice算法两种集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对于被比较双方的相似部分与非相似部分应设置相同权重,故最终选择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计算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方法。二层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通过比较“相关系数比较法”和“夹角余弦比较法”这两种矢量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夹角余弦比较法”的计算结果取值范围、取值趋向等方面特点比较适合组成剂量相似度比较,故最终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进行处方组成剂量的比较。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处方功效被评价信息与处方组成剂量信息类似,故同样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处方功效相似度。而证候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与处方信息不同,是文本信息比较,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计算模型、空间向量模型、本体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敏感度较好、操作性较强,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计算进行证候相似度计算。第七部分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按照评价指标采集、指标预处理、评价模型计算一系列步骤,进行哮喘医案被评价对象及参照对象的相似度比较,并制订出结果划分规则,筛选出有特殊性意义的被评价对象。被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共2779个,通过计算得出结论:①“全特殊处方信息”为0个,即被评价对象中没有处方组成、剂量、功效三方面信息均为特殊的处方信息。②“部分特殊处方信息”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信息”557个、“特殊处方组成剂量信息”16个,“特殊处方功效信息”0个。此类信息是从组成、剂量、功效三个角度分别独立分析,其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及特殊处方组成剂量,均有部分阳性结果,而特殊处方功效信息方面并没有阳性结果。③“一般处方信息”为375个,即有375个处方信息基本没有新意,与普通成熟的处方信息基本雷同。另外除了上述三类处方结果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处方信息,本研究认为无意义故未予分类。证候信息共1506个,其中特殊证候为0,部分特殊证候为258个,常见证候为1248个。第八部分辅助软件开发:本研究开发了三个软件以辅助课题的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处理本研究中计算量大、手工难以处理、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中药规范系统”辅助中药名称、剂量、功效标准表的建立,“正异名修正系统”可以辅助中药名称等规范工作,“方剂相似识别系统”可以进行相关方剂相似度的计算。小结: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利用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包括从处方药物组成、处方组成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四方面进行医案特殊性研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探求医案中特殊辨证和用药的信息。从研究结果分析,医案在辨证方面特殊性不高,大多数医案的辨证信息都在以往成熟文献中提及过;而在方剂特殊性方面具有阳性结果,其组成和剂量都筛选出一些较特异的处方,这些特异性用药信息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开拓思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在特殊性评价方法学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定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处方多层次相似计算方式及证候单元相似度的计算思路,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性计算结果的分类规则,在中医药处方和辨证信息相似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应用范例。
陈杰,袁岳沙,黄虎翔,刘丹,王琳,周少华[8](2009)在《中医治疗哮喘患儿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黎氏哮喘方对哮喘患儿细胞因子白介素18(IL-18)、免疫球蛋白E(Ig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7例哮喘儿童血清IL-18,IgE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健康儿童进行对比。结果哮喘患儿血清IL-18,IgE和TNF-α水平均比正常儿童明显升高;血清IL-18与IgE,TNF-α水平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经治疗患儿血清IL-18,IgE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黎氏哮喘方具有降低哮喘患儿血清细胞因子IL-18,IgE和TNF-α含量的作用。
黎凯燕[9](2009)在《小儿喘咳液合苍耳子散抗哮喘气道重塑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目的:探讨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综合评价小儿喘咳液合苍耳子散的疗效及其优势,探讨并验证其抗哮喘气道重塑,防止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作用及其对气道重塑主要相关生长因子、炎性介质及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二、研究方法(一)动物分组和造模:2-3个月的雄性Wistar大鼠135只,随机分为九组,每组各15只。哮喘空白组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分别于第1、8天腹腔注射新鲜配制的卵蛋白氢氧化铝溶液致敏。自第15天起对哮喘组动物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卵蛋白溶液诱发哮喘,隔日1次,激发浓度分别是:第1、2周1%,第3、4周1.5%,第5、6周2%,第7、8周2.5%,每次激发时间为20分钟。(二)给药方法:从造模的第1天开始给予实验各组干预措施,一日1次,直至被处死,共给药70天。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西药组给予063mg/kg地塞米松灌胃给药;喘咳液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按10g/kg、5g/kg、2.5g/kg三个剂量给予小儿喘咳液(麻黄、桂枝、细辛、当归、五味子、蚤休等9味中药组成)灌胃给药;合方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按20g/kg、10g/kg、5g/kg三个剂量给予小儿喘咳合方灌胃给药(其中含小儿喘咳液及苍耳子散,苍耳子散药物由苍耳子、薄荷、白芷、辛夷组成)。三、结果1、一般情况:各组大鼠激发后,模型组、西药组、喘咳液组及合方组大鼠在吸入卵蛋白溶液后,约于1~2min开始出现较明显哮喘发作,空白对照组大鼠行动敏捷,未见异常。135只大鼠中有5只在引喘过程中死亡,其中咳喘液小剂量组及合方小剂量组在第二次致敏时各死亡1只,在引喘阶段,模型组死亡2只,西药组死亡1只,每组取10只,共9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西药对照组大鼠从造模第12天开始出现多动,易激惹,咬人,21天时开始出现多毛及血便。至实验结束前,共有6只大鼠出现血便。而空白组、模型组、喘咳液各组及合方各组均无发现上述情况。2、过敏性鼻炎情况比较:在造模第21天,过敏性鼻炎叠加平均计分中模型组、西药组、喘咳液组和合方组较之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喘咳液小剂量组计分有下降(P<0.05),合方大剂量组的计分明显下降(P<0.01)。在造模第70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喘咳液小剂量组计分大于五分的大鼠及比例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合方大剂量组计分大于五分的大鼠比例减少(P<0.05)。平均计分中模型组、西药组、喘咳液各组和合方各组较之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西药组、喘咳液大剂量组与合方各剂量组的平均计分低于模型组(P<0.05)。3、大鼠哮喘情况比较:在造模第15天,与模型组比较,合方大剂量组引喘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与西药组相比,合方大剂量组引喘时间延长,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实验第70天,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喘咳液大剂量组引喘时间增加,差异有显着性(P<0.05);合方中、大剂量组引喘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与自身前后对照,喘咳液中剂量组及合方中剂量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喘咳液大剂量组及合方大剂量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合方大剂量组与喘咳液大剂量组比较,大鼠引喘时间延长,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实验第70天,与模型组比较,合方小剂量组大鼠点头呼吸频度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西药组、喘咳液中、大剂量组及合方中、大剂量组大鼠点头呼吸频度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4、血清细胞因子TGF-β1水平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喘咳液各剂量组及合方各剂量组TGF-β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5、大鼠血清IFN-γ、IL-4水平及其比值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喘咳液及合方各剂量组IFN-γ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与西药组相比,喘咳液大剂量组及合方中、大剂量组IFN-γ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及喘咳液小剂量组IL-4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西药组、喘咳液中、大剂量组及合方小、中剂量组IL-4水平上升,差异有显着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喘咳液各剂量组及合方小、中剂量组IL-4水平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合方大剂量组的IL-4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与西药组比较,合方大剂量组的IL-4水平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与喘咳液大剂量组相比,合方大剂量组IL-4水平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IL-4比值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喘咳液大剂量组及合方中、大剂量组大鼠血清IFN-γ/IL-4比值明显上升,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喘咳液及合方各剂量组IFN-γ/IL-4比值明显上升,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与西药组相比,喘咳液大剂量组及合方中、大剂量组IFN-γ/IL-4比值明显上升,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6、大鼠血清ECP水平测定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CP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喘咳液大剂量组及合方大剂量组ECP水平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7、大鼠体重增加情况比较:70天后与空白组、模型组、喘咳液及合方各剂量组比较,西药组体重增加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1)。8、支气管形态学观察:模型组气管上皮细胞水肿、脱落,气道壁不完整;腔内可见炎性渗出物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局部支气管黏膜下水肿,气道壁及气道平滑肌明显增厚,管腔狭窄;高倍镜下可见气道上皮下层纤维化改变,气道上皮下层可见大量梭形的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层可见肌成纤维细胞。杯状细胞增多,管腔内可见分泌物储留。西药组、喘咳液及合方各剂量组炎症减轻至消失,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气道平滑肌增厚及管腔狭窄减轻,高倍镜下可见纤维细胞减少。气道壁厚度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气道壁明显增厚,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喘咳液各剂量组及合方各剂量组气道壁厚度变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四、结论1、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以及支气管病理学检测三方面可以看出,采用卵蛋白氢氧化铝溶液致敏及卵蛋白溶液引喘建造的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取得成功。2、过敏性鼻炎是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伴随因素,而且与气道重塑的形成密切相关。喘咳液组大鼠在哮喘缓解的同时,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也较模型组有所下降,推测是由于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存在共有的发病机制,在使用小儿喘咳液治疗哮喘的同时也截断了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从而使其发病率及症状计分随之下降。而运用小儿喘咳液合苍耳子散同时干预哮喘与过敏性鼻炎,较之单纯使用小儿喘咳液治疗哮喘,其在延长引喘时间、减少点头呼吸频度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说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对于控制哮喘发生(大鼠引喘时间),减轻哮喘发作的程度(大鼠呼吸频度),有着重要的意义。3、大剂量的合方在预防和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降低哮喘气道高反应性方面疗效较地塞米松对照组、喘咳液各剂量组及合方小、中剂量组更优,而改善呼吸困难方面则与西药组相当,优于喘咳液各剂量组及合方小、中剂量组,且其疗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副作用更少,使用更加安全可靠。4、小儿喘咳液合苍耳子散能明显改善气道重塑大鼠支气管的病理改变,同时降低血清TGF-β1、IL-4、ECP水平,提高血清IFN-γ水平及失衡的IFN-γ/IL-4比值。我们推测小儿喘咳液合苍耳子散抗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与其对细胞因子及炎症细胞的调节,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杨东新[10](2008)在《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EOS凋亡及其表面Fas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哮喘Ⅰ号方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并为本方及中成药小儿喘咳液的推广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符合实验标准的SPF级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哮喘Ⅰ号方低剂量组、哮喘Ⅰ号方中剂量组、哮喘Ⅰ号方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正常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处理程序同哮喘模型组。各组小鼠均于末次激发结束后24h处死,分别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组织切片,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计数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并对各组小鼠肺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TUNEL法检测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肺组织中Fas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经腹腔注射卵蛋白并雾化吸入卵蛋白可明显增加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在造模成功后用哮喘Ⅰ号方治疗可明显改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2.哮喘Ⅰ号方高剂量组BALF中白细胞、EOS浸润明显减少,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地塞米松组相当(P>0.05)。病理结果显示:哮喘组具有典型的支气管及肺组织炎性病变,哮喘Ⅰ号方各组的炎症病变均有所减轻,以高剂量组明显。3.哮喘Ⅰ号方各组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高剂量组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1),同时也较地塞米松组明显(P<0.01)。4.与模型组比较,哮喘Ⅰ号方各组均明显促进Fas蛋白表达(P<0.01);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组作用相当,高剂量组则明显优于地塞米松组。哮喘Ⅰ号方对促进Fas蛋白的表达成明显的剂量关系,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中剂量组。经线性相关分析得知:各组小鼠肺组织中Fas蛋白的表达与EOS的凋亡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483,P<0.05)。5.与模型组比较,哮喘Ⅰ号方各组Bcl-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统计学显示具有差异,中高剂量组则无差异;哮喘Ⅰ号方对Bcl-2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成剂量依赖关系,随着剂量的升高效果更明显。但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各组小鼠肺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与EOS的凋亡之间无相关性(r=-0.211,P>0.05)。结论1.哮喘Ⅰ号方能减轻哮喘模型小鼠的大、小气道及肺组织的炎症。2.哮喘Ⅰ号方可促进哮喘小鼠肺组织EOS的凋亡,且成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3.哮喘Ⅰ号方可促进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Fas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表达的作用,且成剂量依赖关系。
二、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学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黎氏哮喘1号方对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入选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5.1 临床疗效 |
1.5.2 血清学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
2.2 哮喘组和正常组患儿治疗前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比较 |
2.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
2.6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
3 讨论 |
(2)中医治疗哮喘患儿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炎性细胞因子 |
2.2 症状积分 |
3 讨论 |
(3)益气祛风理血法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益气祛风理血法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认识及研究 |
1.1.1 定义及病因病机 |
1.1.2 喘支的预后 |
1.1.3 西医治疗 |
1.1.4 白三烯与喘支的关系 |
1.2 中医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认识及研究 |
1.2.1. 定义及病因病机 |
1.2.2 中医内治法 |
1.3 益气祛风理血法及其代表方小儿喘咳液相关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诊断标准 |
2.1.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 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
2.2 病例选择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中止标准 |
2.2.4 剔除标准 |
2.3 症状体征评分及病情分度标准 |
2.3.1 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
2.3.2 病情分度标准以 |
2.4 药物与试剂 |
2.4.1 小儿喘咳液 |
2.4.2 孟鲁司特钠片 |
2.4.3 试剂 |
2.5 分组与治疗 |
2.6 观察指标 |
2.7 疗效判定 |
2.7.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2.7.2 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 |
2.8 血清白三烯C4的采集及检测 |
2.8.1 血清标本采集 |
2.8.2 检测方法 |
2.9 统计分析 |
2.10 结果与分析 |
2.10.1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基线的比较 |
2.10.2 治疗结果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益气祛风理血法的理论基础 |
3.1.1 小儿喘支以寒热错杂为多 |
3.1.2 治则治法 |
3.1.3 益气风理血法代表方小儿喘咳液方药分析 |
3.2 试验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3 模型复制[3] |
1.4 药物制备及给药方法 |
1.5 取材 |
1.6 肺组织EOS凋亡基因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检测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对哮喘小鼠肺组织EOS凋亡的影响 |
2.2 各组小鼠肺组织EOS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 |
3 讨论 |
(6)清肺化痰平喘方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祖国医学对小儿哮喘发作期的认识 |
1.1.1 病名来源 |
1.1.2 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病因病机研究 |
1.1.3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中医治疗 |
1.1.4 中医外治法研究 |
1.2 西医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认识 |
1.2.1 定义 |
1.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3 治疗 |
1.3 哮喘与血清总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的关系研究 |
第2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1.4 研究方法 |
2.1.5 统计方法 |
2.2 结果 |
2.2.1 样本一般情况 |
2.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2.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疗效判定 |
2.2.4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总IgE比较 |
2.2.5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比较 |
2.3 讨论 |
2.3.1 本研究组方及药物分析 |
2.3.2 免疫球蛋白E(IgE)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
2.3.3 研究结果分析 |
2.4 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前言 |
正文 |
1 评价目的和意义 |
1.1 探索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 |
1.2 筛选出辨证治疗独特的哮喘医案 |
2 技术路线 |
3 需求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被调查对象 |
3.3 调查方式 |
3.4 调查结果 |
3.5 调查结论 |
4 研究对象 |
4.1 病种及文献来源的确定 |
4.1.1 病种确定 |
4.1.2 被评价对象文献类型 |
4.1.3 参照对象文献来源 |
4.2 被评价对象 |
4.2.1 入选及排除条件 |
4.2.2 被评价对象概况 |
4.3 参照对象 |
4.3.1 入选条件 |
4.3.2 参照对象概况 |
4.4 检索来源及方式 |
4.4.1 公开信息检索来源 |
4.4.2 评价对象检索方式 |
5 评价目标 |
6 评价指标 |
6.1 特殊性指标选择 |
6.1.1 中药处方的特殊性指标 |
6.1.2 证候的特殊性指标 |
6.2 指标预处理 |
6.2.1 中药指标预处理 |
6.2.1.1 中药名称的预处理 |
6.2.1.1.1 中药名称标准表的建立 |
6.2.1.1.2 其他不规范现象处理 |
6.2.1.1.3 规范处理概况 |
6.2.1.2 中药剂量的预处理 |
6.2.1.3 处方功效的预处理 |
6.2.2 证候指标预处理 |
7 评价模型 |
7.1 中药处方相似度评价模型 |
7.1.1 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 |
7.1.2 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 |
7.1.3 处方功效相似度 |
7.2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
7.2.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
7.2.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
7.2.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
7.3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
7.3.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
7.3.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
7.3.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
7.3.1.3 欧式距离计算 |
7.3.2 证候评价模型选择 |
8 评价结果 |
8.1 评价结果处理 |
8.1.1 中药处方相似度 |
8.1.2 证候相似度 |
8.2 评价结果概况 |
8.2.1 中药处方评价结果 |
8.2.2 证候评价结果 |
9 辅助软件 |
9.1 中药规范系统 |
9.2 正异名修正系统 |
9.3 方剂的相似识别系统 |
结论 |
1 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 |
2 评价方法学上进行探索 |
3 数据规范上进行探索 |
展望 |
1 方剂的查新工作可以开展 |
2 中药、证侯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待大力开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 |
附录B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统计报告 |
附录C 被评价对象文献名称详表 |
附录D 参照对象书籍详表 |
附录E 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来源文献详表 |
附录F 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来源详表 |
附录G 证候单元详表 |
附录H 处方特殊度结果(部分) |
表H-1 处方组成特殊度前50名 |
表H-2 处方组成剂量特殊度前50名 |
表H-3 处方功效特殊度前50名 |
附录Ⅰ 证候特殊性前50名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中医治疗哮喘患儿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标本采集及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治疗前后哮喘儿童血清IL-18, IgE及TNF-α水平的比较 |
3.2 血清IL-18与IgE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3.3 血清IL-18与TNF-α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9)小儿喘咳液合苍耳子散抗哮喘气道重塑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一) 中医对哮喘病名的认识 |
(二) 中医学对哮喘发病因素的认识 |
(三) 中医学对哮喘辨证分型的认识 |
(四) 哮喘的中医治疗 |
二、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与治疗 |
(一) 病名 |
(二) 鼻鼽的病因病机和治疗 |
(三) 苍耳子散的现代研究 |
三、中医对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关系的认识 |
(一) 病因病机的相关性 |
(二) 临床常见证型 |
(三) 治则治法 |
四、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一) 流行病学 |
(二)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 |
(三) 哮喘气道重塑 |
五、小儿喘咳液的研究现状 |
(一) 临床疗效 |
(二) 实验研究 |
六、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分组 |
(三) 动物模型制备 |
(四) 给药方法 |
(五) 观察指标 |
(六) 有关指标的检测方法 |
(七) 技术路线 |
(八) 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四、结果 |
(一) 一般情况 |
(二) 大鼠过敏性鼻炎叠加量化计分 |
(三) 各组大鼠引喘时间比较 |
(四) 各组大鼠点头呼吸频度的比较 |
(五) 各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测定比较 |
(六) 各组大鼠血清IFN-γ水平测定比较 |
(七) 各组大鼠血清IL-4水平测定比较 |
(八) 各组大鼠血清IFN-γ/IL-4比值比较 |
(九) 各组大鼠血清ECP水平测定比较 |
(十) 体重增加情况比较 |
(十一) 支气管形态学观察 |
五、讨论 |
(一) 实验性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建立的评价 |
(二) 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 |
(三) 小儿喘咳液合苍耳子散疗效的综合评价 |
(四) 小儿喘咳液合苍耳子散对实验性哮喘动物模型气道重塑的作用及其机理探究 |
(五) 小儿喘咳液合苍耳子散治疗哮喘及抗气道重塑的中医机理探讨 |
(六) 黎炳南教授治疗哮喘的独特体会及小儿喘咳液的组方特色 |
六、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英文缩略语表 |
2.实验大鼠用药剂量依据 |
3.大鼠TGF-β1、IFN-γ、IL-4、ECP测定方法 |
4.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试验OD值 |
5.支气管病理切片图片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小儿哮喘的认识 |
1.1 病名演变 |
1.2 小儿哮喘病的病因病机研究 |
1.3 小儿哮喘病的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的研究 |
2.1 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的治疗 |
3 黎氏哮喘方的组方思路与研究概况 |
第2章 实验研究 |
一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1 主要试剂、药品 |
2.2 实验仪器 |
3 哮喘模型的建立 |
4 药物制备及给药方法 |
5 标本采集及制备 |
5.1 支气管肺泡灌洗 |
5.2 肺组织切片 |
6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
6.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离及计数 |
6.2 小鼠肺组织EOS凋亡的检测 |
6.3 小鼠肺组织Fas蛋白、Bcl-2蛋白表达的检测 |
6.4 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观察 |
7 统计学分析 |
二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症状观察 |
2 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EOS计数的影响 |
3 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肺组织EOS凋亡的影响 |
4 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肺组织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
5 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肺组织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
6 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7 Fas、Bcl-2蛋白表达与EOS凋亡的相关性分析 |
三 讨论 |
1 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2 EOS凋亡与哮喘的关系 |
2.1 细胞凋亡概述 |
2.2 EOS凋亡在哮喘发病中的意义 |
2.3 EOS凋亡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 |
3 Fas与EOS凋亡 |
4 Bcl-2与EOS凋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图片 |
致谢 |
四、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学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黎氏哮喘1号方对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 黄钢花,李兰铮,李燕维,黄贝茹. 中医药导报, 2017(14)
- [2]中医治疗哮喘患儿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J]. 刘敬宝,张玉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4(23)
- [3]益气祛风理血法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J]. 陈治珍,刘华,许双虹,郑梅芳,陈嘉,杨巧红,罗菲. 新中医, 2014(01)
- [4]益气祛风理血法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研究[D]. 郑梅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5]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J]. 王丽清,刘金元,杨东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2)
- [6]清肺化痰平喘方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哮喘的临床研究[D]. 李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7]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园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8)
- [8]中医治疗哮喘患儿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 陈杰,袁岳沙,黄虎翔,刘丹,王琳,周少华. 时珍国医国药, 2009(04)
- [9]小儿喘咳液合苍耳子散抗哮喘气道重塑及作用机制研究[D]. 黎凯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10]黎氏哮喘Ⅰ号方对哮喘小鼠嗜酸细胞凋亡的影响[D]. 杨东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