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

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

一、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陈会莲[1](2021)在《西红柿水溶性提取物新络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西红柿水溶性提取物新络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材料和方法体外实验(in vitro study),采集健康捐赠者的血液,离心,分离上清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sma-rich platelets,PRP)。新络素孵育PRP后,用ADP或Collagen刺激血小板活化。体内实验(in vivo study),招募50岁以上健康或者亚健康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新络素组,阿司匹林组和新络素与阿司匹林合用组,干预7天。1.体外实验评价新络素对血小板功能影响(1)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用不同剂量新络素孵育PRP,用ADP或Collagen刺激血小板聚集。用Chrono-Log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2)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CD62P)的表达:使用荧光标记的CD61和CD62P抗体标记纯化的血小板,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新络素处理对血小板P-selectin表达的影响。(3)ELISA检测: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血小板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keto-PGF1α和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PF4)水平。(4)血小板spreading的检测: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新络素对血小板spreading的影响。(5)用Western blot方法:使用特异性抗体分析Collagen刺激血小板的Akt、GSK-3β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2.在体试验评价新络素干预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1)一般情况检查:分别在干预前、后检查受试者的生化指标、血常规、凝血四项和大便潜血。(2)In vivo实验评价新络素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分别在受试者接受干预前后采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用ADP或Collagen刺激血小板聚集,用Chrono-Log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3)ELISA检测:用ELISA试剂盒检测受试者接受干预前后血浆TXB2、6-keto-PGF1α和PF4水平。结果1.In vitro实验结果:对血小板聚集分析结果显示ADP和Collagen刺激血小板活化,用不同浓度的新络素孵育血小板,新络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ADP和Collagen刺激的血小板聚集率。新络素(100μg/ml)对ADP刺激血小板聚集抑制率88.6%,新络素(100μg/ml)对Collagen刺激血小板聚集抑制率89.5%。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ollagen刺激血小板后,P-selectin的表达增加1.9倍(P<0.001)。与Collagen处理组比较,新络素(100μg/ml)处理的血小板P-selectin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我们的结果表明新络素能够抑制Collagen刺激血小板P-selectin的表达。ELISA实验显示,与基础水平比较,ADP刺激血小板TXB2产生增加了4.2倍,而新络素(100μg/ml)降低了ADP刺激的TXB2产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llagen刺激血小板TXB2增加了19.5倍,新络素处理使TXB2水平减少了4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6-keto-PGF1α的分析显示,与ADP刺激组比较,新络素组6-keto-PGF1α水平下降了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ollagen刺激组比较,新络素组6-keto-PGF1α水平下降了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PF4的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DP刺激血小板PF4分泌增加了1.8倍,新络素有效降低了ADP刺激产生的PF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ollagen刺激血小板活化时PF4增加了2.2倍,新络素有效降低了Collagen刺激的PF4释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spreading实验显示血小板活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血小板较少出现spreading,Collagen(1μg/ml)刺激的血小板出现明显的spreading,而新络素(100μg/ml)处理组血小板较少出现spreading。这表明新络素(100μg/ml)处理有效地抑制了血小板的spreading。对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Collagen刺激血小板Akt磷酸化增加2.7倍(P<0.001),GSK-3β磷酸化增加3.2倍(P<0.01),p38 MAPK磷酸化增加3.0倍(P<0.001),而新络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了Collagen诱导的Akt、GSK-3β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这些结果提示,新络素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可能与抑制这些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是相关的。2.In vivo试验分析新络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新络素干预前后受试者的生化指标、凝血四项和大便潜血未见变化。新络素干预七天可使ADP刺激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干预7天ADP刺激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了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络素干预降低Collagen刺激血小板聚集率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司匹林干预降低Collagen刺激血小板聚集率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络素与阿司匹林联合干预降低了ADP刺激的血小板聚集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低了Collagen刺激的血小板聚集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分析表明干预前四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新络素组、阿司匹林组、新络素组和阿司匹林合用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与安慰剂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与新络素和阿司匹林合用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差异(P>0.05)。进而,我们评价了新络素对TXB2、6-keto-PGF1α和PF4的影响。新络素干预7天血浆TXB2水平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络素干预七天后血浆6-keto-PGF1α水平也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络素干预也降低了PF4水平,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阿司匹林组,以及新络素与阿司匹林合用组均可看到同样趋势的结果。组间分析显示干预前四组间TXB2、6-keto-PGF1α和PF4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干预后新络素组、阿司匹林组、新络素和阿司匹林合用组的TXB2、6-keto-PGF1α和PF4水平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与新络素和阿司匹林合用组的TXB2、6-keto-PGF1α和PF4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新络素抑制了ADP和Collagen刺激的血小板聚集,并降低了TXB2、6-keto-PGF1α产生和PF4释放。此外,新络素抑制了Collagen刺激血小板的spreading和P-selectin的表达。分子机制的探讨表明新络素有效地抑制了Collagen刺激的Akt、p38 MAPK和GSK3β磷酸化,提示新络素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Akt、GSK-3β和p38 MAPK磷酸化相关。我们的研究为新络素抑制血小板功能提出了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2.在体研究表明新络素能够抑制增龄的人体血小板聚集,并降低血浆TXB2、6-keto-PGF1α和PF4水平,提示新络素干预能够改善血小板功能。新络素短期干预后对凝血功能没有产生不良影响。这些结果提示新络素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为增龄的人群提供健康益处。3.新络素属于天然的食品类提取物,具有安全性好的特征,能够作为预防或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意义。

彭卫华[2](2020)在《非侵入性方法监测ANCA相关血管炎肾损害病情变化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观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和分布特点,探讨中医证型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关系,探讨AAV肾损害患者尿液中的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变化特点,以探寻非侵入性方法在AAV肾损害早期诊断、病情变化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收集AAV肾损害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进行证候辨证。于不同研究时间段(AAV确诊日,AAV治疗后1、2、6月)采集患者血液、尿液样本,同期健康人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AV组及对照组尿液和/或血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白介素-18(IL-18)、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分子(NGAL)、海藻糖酶(trehalase)、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常规、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 C)、血清ANCA、补体C3、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肾小球滤过率(GFR)、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等实验室指标及肾损害程度与BVAS评分比较,探讨首诊各中医证候与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建立患者的ROC曲线来评价尿液β-catenin、IL-18、NGAL、trehalase对AAV的诊断及疾病变化的预测价值。结果1、AAV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脾肾两虚型52例(41.6%)、气阴两虚型38例(30.4%)、湿热内蕴型19例(15.2%)、肺脾气虚型16例(12.8%)。冬、春季以脾肾两虚型及气阴两虚型多见,夏季以气阴两虚型多见(P<0.05)。各证型患者的Hb、Alb、C3水平按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湿热内蕴型依次降低,D-D、SCr、BVAS评分值依次增高。与湿热内蕴证比较,脾肾两虚型、气阴两虚型患者Hb升高(P<0.05),D-D、SCr、BVAS评分降低(P<0.05)。湿热内蕴型(P<0.05)、脾肾两虚型(P<0.01)患者的尿液IL-18水平高于肺脾气虚型与气阴两虚型患者;发病方式湿热内蕴型患者以AKI多见,脾肾两虚型、气阴两虚型患者多表现为CKD(P<0.01)。2、AAV肾损害患者兼血瘀证的共82例,占总例数的65.6%,血清HMGB1、CRP水平、D-D、ANCA滴度、BVAS评分与非血瘀证患者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证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与CRP、D-D、ANCA滴度、BVAS评分等比较呈显着正相关(P均<0.01)。3、AAV肾损害患者尿液β-catenin、IL-18、NGAL、trehalase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P<0.01、P<0.01、P<0.05、P<0.01),且活动期患者的尿液β-catenin、IL-18、trehalase水平与缓解期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1、P<0.05、P<0.01)。与治疗前相比,活动期治疗后尿液β-catenin、IL-18、trehalase水平明显下降(P<0.05)。AAV肾损害患者尿液β-catenin水平与ACR、β2-MG、SCr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P<0.05);尿液IL-18水平明显升高,与血液中的IL-18水平、ANCA及BVAS评分值成正相关;尿NGAL水平与ACR、BUN、Cys C呈正相关(P<0.05);尿trehalase水平与β2-MG呈正相关(P<0.05);活动期患者的尿液β-catenin、IL-18、NGAL、Trehalase水平与血液中的水平比较均呈正相关(P<0.05)。尿液β-catenin、NGAL、trehalase诊断AAV肾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6(P<0.001)、0.752(P<0.05)、0.903(P<0.001);尿β-catenin、IL-18、trehalase判断AAV病情活动性的AUC大于血清ANCA滴度、BVAS评分值(P<0.05),或与ANCA、BVAS评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AV肾损害的中医证型以脾肾两虚型最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湿热内蕴型、肺脾气虚型;湿热内蕴型的肾损害病情更重,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故应重视对AAV肾损害患者的早期辩证、尤其是湿热内蕴证型的积极治疗。2、AAV肾损害患者兼血瘀证比率较高,HMGB1水平与CRP、D-D、ANCA滴度、BVAS评分等呈显着正相关,可能是AAV肾损害血瘀证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3、AAV肾损害患者的尿液β-catenin、IL-18、NGAL、Trehalase水平明显升高,且活动期尿液水平与血液中的水平呈正相关。尿液β-catenin、NGAL、trehalase可较好地用于诊断AAV肾损害的病情变化,尿液β-catenin、IL-18、trehalase可以较好地用于判断AAV病情活动性。

何淼[3](2020)在《多羊血清致敏家兔IgE变化及病理学观察》文中指出过敏反应(allergy)是动物机体本身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从而导致各个系统和功能的损害。过敏反应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类和动物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疾病[1]。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饲养数量的上升,近年来兽医临床上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反应及甚至死亡病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对过敏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旨在通过利用多羊混合血清致敏实验家兔,并记录相关病理和生理变化、测定其血清总IgE含量,记录最佳致敏混合血清浓度,为宠物高免血清的制备与应用打下前提基础。实验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山羊3只,采用颈静脉采血法后,将血清成功分离并冷藏。选择健康成年家兔32只,雌雄不拘。根据发敏时注射多羊混合血清浓度(concentration)不同,将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C0、轻度稀释组C1(C30%约0.6ml/Kg)、中度稀释组C2(C40%约0.8ml/Kg)、重度稀释组C3(C50%约1.0ml/Kg)。首次致敏时,将多羊混合血清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C20%,所有家兔均皮下注射1ml。4组家兔均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21d,期间每隔3d观察并记录饲养期间实验动物行为变化,发现饲养期间全部实验动物未见明显不适反应及一场活动,全部正常。4组家兔致敏21d后,与家兔左腿股静脉埋22G留置针用于采血,根据不同分组分别给对照组C0注射5ml生理盐水,实验组C1、C2、C3分别于耳外缘静脉注射制备好的浓度为30%、40%、50%的多羊混合血清。分别在家兔发敏前、发敏后15min、30min、45min、60min(t0、t1、t2、t3、t4)5个时间点分别测量其体温(T)、呼吸(R)及脉搏(P),并于股静脉分别采血约1ml分离血清,分离的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E含量。将死亡家兔剖检,分别取出各脏器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对照组家兔无明显生理变化,实验组家兔存在不同程度皮肤发绀,胸腔、腹腔脏器淤血,胃肠粘膜坏死、出血、水肿;气管、肺脏存在水肿、淤血现象;病理组织切片可见局部细胞坏死、形态发生改变,有的存在出血、淤血、充血现象并可见铁血黄素沉着。以上现象均随实验组家兔注射多羊混合血清浓度升高而变得明显和增重。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家兔血清总IgE含量明显比对照组家兔高,并且随着多羊混合血清浓度的增加,IgE含量也随之增高,但在发敏后的4个时间点,IgE含量并无太大变化。将不同组家兔血清IgE含量,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家兔行为学观察、脏器形态改变、病理切片观察以及血清总IgE含量对比分析,找出最佳致敏多羊混合血清浓度。

贾丽丽[4](2020)在《氟伐他汀通过TLR4信号通路抑制心肌梗塞后的心肌细胞凋亡》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心源性休克或心脏骤停,是临床上猝死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每年大约有62万新增AMI病例,其中15%的人死于该疾病。与普通人群相比,AMI幸存者患病及死于心脏或其他原因的概率更高。此外,有AMI病史的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增加了79%。因此,AMI的预防和诊治也是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之一。他汀类药物作为HMG-CoA(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后者是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因此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降低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从而使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水平降低。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患者。实验证据表明,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以及降低死亡率和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效果十分显着,并可以改善AMI的临床结局。在他汀类药物中,氟伐他汀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脂质修饰药物,其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较小,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氟伐他汀的结构为特殊的开环,因此具有选择性高、结构简单、不易引起不良反应等特征性优点。氟伐他汀在不发生代谢转化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药理活性,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抑制炎症和调节凝血的作用。以往人们认为细胞坏死是心肌梗死过程中细胞死亡的唯一原因。目前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也在心肌梗死后组织损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心肌梗死后心脏重塑期间,梗死区和边界区的心肌细胞凋亡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并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因此抑制心肌细胞死亡对于减轻缺血后心脏损伤有很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缺氧、持续性缺血和再灌注是引起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发生在AMI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受多种死亡信号介导,并受不同基因调控。然而不同基因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确定。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体固有免疫系统中,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受体蛋白。Tolls通过识别PAMPs和DAMPS的受体等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被激活并引发信号传导,促使机体通过释放炎症介质启动获得性免疫。由此可见,Tolls是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其中TLR4在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均有表达,可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促进活性氧自由基的形成,并激活多种细胞因子。AMI后TLR4信号通路被激活,大量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并释放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我们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氟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够通过下调TLR4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功能,这个调节通路的证实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可将TLR4通路的激活作为重要的作用靶点,通过下调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抑制AMI后的炎症反应,从而为心梗患者心脏重构等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治疗及改善预后的新思路。研究目的1、研究心肌梗死后大鼠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及氟伐他汀的作用;2、观察氟伐他汀对AMI大鼠建模后第14天心肌结构、功能的影响;3、研究氟伐他汀对心梗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4、研究氟伐他汀通过TLR4通路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方法本实验共挑选131只大鼠(6~8周龄),将其随机分为四组: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构建急性心肌梗塞大鼠模型(AMI组);结扎后给予氟伐他汀灌胃为治疗组(剂量为30 mg/(kg·d));未进行结扎即缝合的大鼠为假手术组;以及未结扎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AMI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均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在本实验中,大鼠AMI建模第5天采用内眦取血,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血浆中TNF-α、IL-1β的浓度,确定氟伐他汀治疗对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来推断其对AMI诱导的大鼠急性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通过超声心动图监测各组大鼠第14天心功能及结构的变化,并检测心功能标志物BNP变化。选择建模第7天大鼠,制作心肌组织标本,利用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Bax、HSP70蛋白表达。定量RT-PCR检测了四组大鼠心肌细胞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量,以证明TLR4信号通路与AMI及氟伐他汀治疗的潜在关系。研究结果大鼠结扎后,可见局部心室前壁变白、紫绀、左心房肿胀;心电图示ST段明显抬高;超声心动图显示EF、FS明显下降,提示建模成功。大鼠AMI模型建立后5天血浆IL-1β和TNF-α的浓度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给予氟伐他汀干预后有所下降,与AMI模型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这些结果表明氟伐他汀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AMI导致的急性炎症反应。大鼠AMI建模后第14天,氟伐他汀治疗组心功能较MI组提高,同时监测血浆心功能标志物心房钠尿肽BNP升高,而氟伐他汀治疗组显着降低(P<0.05)。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发现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偶见TUNEL 阳性细胞;假手术组亦散在极少TUNEL 阳性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MI组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凋亡细胞占全部细胞的30.41±3.12%;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MI组比较,氟伐他汀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减少,凋亡细胞占全部细胞的19.28±3.86%,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未检测到Caspase-3蛋白表达,假手术组偶见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两组细胞均偶见Bax、HSP70蛋白散在微弱表达,而Bcl-2蛋白表达强度较强,且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AMI建模后,可见大量Caspase-3、Bax免疫阳性细胞分布,Bcl-2、HSP70表达减弱,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经氟伐他汀干预Bcl-2、HSP70表达较MI组增高,其他两种蛋白的表达量与MI组比较有所降低,且具有显着性差异。这些数据表明氟伐他汀在大鼠AMI干预过程中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四组大鼠心肌细胞中均有TLR4 mRNA表达。正常对照组中TLR4的表达为0.902±0.140,假手术组TLR4的表达为1.214±0.274。而MI组大鼠心肌细胞中的TLR4表达量较前两组明显升高,达到3.412±0.87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与MI组相比,经过氟伐他汀治疗后大鼠心肌细胞TLR4 mRNA 的表达量显着降低至 1.864±0.467(P<0.05)。类似地,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比较,TLR4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组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TLR4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伐他汀治疗组与MI组比较TLR4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心肌梗死后,炎症因子TNF-α、IL-1β表达增加,同时心功能受损,心室发生重构,氟伐他汀通过抑制其急性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及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2、氟伐他汀通过下调TLR4表达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抑制AMI的发生和发展。通过研究将有助于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了解氟伐他汀治疗AMI的疗效机制。

朱心怡[5](2020)在《肺癌和乳腺癌患者血浆可溶性平足蛋白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恶性肿瘤,仅次于心脑血管事件,在中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第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同癌症的发病率与发达国家不同,其占据最主要的地位仍是肺癌,而乳腺癌在全球女性中的发病率均见明显升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肺癌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化疗治疗,但我国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仅为19.7%。许多患者在被诊断时已处于疾病进展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增大了治疗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更简便,易于推广至基层医疗单位的肿瘤筛查指标,以提高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国际上研究表明平足蛋白(podoplanin,PDPN)在许多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DPN是一种存在于多种哺乳动物体内的小分子唾液酸粘蛋白,是体内血小板新型凝集素样受体-2(CLEC-2)的唯一配体,在正常人体组织中,其主要表达在淋巴内皮管上,在成骨细胞、肺泡细胞上也有少量表达,并在胚胎肺部发育、肾脏发育中起重要作用。PDPN作为血小板膜上CLEC-2的配体,为肿瘤细胞和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架起一座桥梁,PDPN通过作用血小板,增加了肿瘤转移的可能性和相关血栓形成。近来,许多学者使用PDPN单抗D2-40对多种人恶性肿瘤标本进行染色注意到PDPN在肿瘤组织和转移组织中的高表达,如黑色素瘤,胶质瘤,骨肉瘤等等。为了探索PDPN在肿瘤诊断、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本室以PDPNPLAG区偶联血蓝蛋白(KLH)作为免疫原,制备了两株抗PDPN的小鼠源单克隆抗体SZ-163和SZ-168,其中SZ-168抑制高表达PDPN的肿瘤细胞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并可以抑制小鼠体内种植的人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C8161所致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本室以SZ-163和SZ-168建立了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人血浆可溶性PDPN(sPDPN)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虽然初步检测出癌症患者sPDPN水平显着高于正常人,但该方法存在包板抗体——SZ-163产量低等问题,难于大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故本研究希望对该方法进行改进并测定了肺癌和乳腺癌患者血浆内的sPDPN的水平,期待能在临床推广应用,对肿瘤及转移患者的诊断,分型起着指导作用。目的:重新将SZ-163原代细胞株进行三次单克隆化,筛选出一株高产、稳定,且能与SZ-168抗体建立稳定ELISA试剂盒的单克隆抗体,并应用于肺癌和乳腺癌患者,检验血浆sPDPN是否能在肺癌和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中发挥作用。方法:(1)用CHO-hPDPN、PDPN多肽、CHO细胞包板的酶标板筛选复苏的SZ-163原代杂交瘤细胞,再经三次单克隆化后筛选所得高产的阳性细胞株,体内诱生法原理使小鼠产生大量腹水,亲和层析纯化抗体IgG。(2)利用间接ELISA法和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鉴定所得抗体能否识别并结合CHO-hPDPN、PDPN多肽、CHO细胞、含PDPN的黑色素瘤细胞C8161的特异性。(3)将所得抗体SZ-163-8C12-3-IgG包板,加入预先收集到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50例女性供干细胞者和50例乳腺癌患者的血浆,重组人PDPN全长多肽作标准品,二抗为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SZ-168(SZ-168-HRP),拟合标准曲线,摸索该方法的最佳线性范围、最低检测限、生物检测限度和灵敏度。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认识与原163方法测量结果的联系,接受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于病理科收集到上述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40例,对其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并通过抗PDPN单抗D2-40进行免疫组化染色(IHC),结合其他临床参数,观察分析染色结果。(4)收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的正常体检者、肺炎患者与肺癌患者的血浆,比较3组sPDPN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分析sPDPN能否将肺癌患者从其他人群中区分开?诊断价值如何?是否是肺癌的独立预测相关指标?肺炎患者中的sPDPN水平?均接受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通过对SZ-163原代细胞进行三次单克隆化成功筛选获得一株高产的稳定阳性杂交瘤细胞——SZ-163-8C12-3,平均约收取2ml腹水/小鼠,纯化到纯品抗体3mg IgG/ml腹水,是原来SZ-163产量的8倍。(2)ELISA结果提示:SZ163-8C12-3与CHO-hPDPN和PDPN多肽的效价在62.5ng/ml 和 125ng/ml,且不与 CHO 细胞反应。在 WB 试验中,SZ-163-8C12-3 和 SZ-168一样,能识别天然C8161细胞表面的PDPN,而普通小鼠IgG不能。(3)SZ-163-8C12-3作为包板抗体,可拟合出R2=0.995的标准曲线最佳线性范围在0.9765625ng/ml-250ng/ml,最低检测限为0.65ng/ml,生物检测限度为0.91ng/ml,灵敏度为0.65ng/ml。检测正常对照组(n=50)sPDPN含量为(1.14±0.22)ng/ml,乳腺癌组(n=50)SPDPN含量为(22.23±2.68)ng/ml,P<0.001。SZ-163-8C12-3包被法与SZ-163包被法所测得的结果相关性好、一致性好。结合HE染色,IHC结果提示部分乳腺癌患者的组织中有PDPN高表达,按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类,结果显示Ⅲ-Ⅳ期、伴有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组织PDPN阳性率要高于Ⅰ-Ⅱ期(P=0.022)、无淋巴结转移(P=0.042)、雌激素受体阳性(P=0.010)、孕激素受体阳性(P=0.037)者。而组织PDPN阳性组的sPDPN含量显着高于阴性组[(23.74±2.71)ng/ml vs(21.09±1.89)ng/ml,P=0.003],ki67 标记率亦高于阴性组[(57.14±12.54)%vs(21.54±8.86)%,P<0.001]。(4)52例肺炎组患者和105例肺癌组患者血浆sPDPN水平分别为(5.17±2.81)ng/ml 和(19.96±6.26)ng/ml,与 61 例正常组(1.37±0.55)ng/ml 比较,肺癌组肺癌患者的sPDPN水平高于肺炎组(P<0.001)和正常对照组(P<0.001),肺炎组的sPDPN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肺癌患者中,临床分期晚、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和伴有转移的患者的sPDPN水平要明显高于分期早(P=0.010)、分化好(P=0.010)、无转移的患者(P=0.015)。sPDPN的诊断效能要优于常用的肺癌肿瘤指标CEA、CYF211,拥有最大的曲线下面积(AUC)达0.986,敏感度0.914,特异度0.992;且在调整混杂后,是OR值达4.148的肺癌独立预测指标。而在肺炎患者中,sPDPN的水平和降钙素原(PCT)含量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达0.798,P<0.05,而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相关(Pearson系数=0.217,P=0.122)。结论:(1)成功筛选获得一株高产的小鼠抗人PDPN单克隆抗体SZ-163-8C12-3,SZ-163-8C12-3不仅结合人工转染的CHO-hPDPN细胞且能识别天然肿瘤细胞中PDPN。(2)SZ-163-8C12-3可与SZ-168成功建立测定人sPDPN-双抗夹心ELISA方法。(3)乳腺癌患者血浆存在高水平的sPDPN,部分患者肿瘤组织内高表达PDPN,可初步区分出临床分期晚、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和ki67标记率高的患者。(4)肺癌患者血浆存在高水平的sPDPN,与CEA、CYF211相比,sPDPN具有最大的曲线下面积,以及诊断肺癌的最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是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了 sPDPN作为肺癌筛查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可初步评估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情况。(5)肺炎患者血浆中sPDPN也有升高(不及肺癌患者),并与PCT相关,可能与体内炎症反应有关。

鲍兴茹[6](2020)在《基于血小板线粒体自噬探究芪参益气方抗血栓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死亡人数超过了总数的四分之一[1]。血栓形成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作为关键致病因素(心肌梗塞,静脉血栓栓塞等),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死因之一[2]。血管内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进而导致了缺血性损伤疾病的发生[3,4]。急性动脉血栓形成作为引起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并最终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常与血小板的活化有关[5]。现有临床研究对于血栓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例如联合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手术疗法对血栓部位进行溶栓治疗,疗效显着,但是其仍具有一定的风险,如胃肠道出血、以及手术溶栓风险较高、费用较大等。因此我们要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近几年,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优势也日益突出,由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用药安全方面有所提升,不良反应较少。中医上认为心衰是由于心气亏损导致的,血栓是由于血液运行不畅导致的,所以采用益气活血类中药进行治疗。因而,我们对市面上已经存在的益气活血类药物进行研究,寻找符合条件的药方,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目的: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将益气活血类中药与心衰及其关键病理环节血栓的靶点进行整合、分析,预测药物对疾病的主要作用机制与可能干预的靶点,在此基础上,针对血栓这一关键病理环节开展研究,采用浓度为10%的Fe Cl3对大鼠颈动脉进行损伤,制备血栓模型;采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血流动力学系统;扫描电镜、血清药理学、血小板中活性氧测定、Mito-Tracker线粒体活性测定、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考察芪参益气方对血小板功能及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验证。方法:1.将市面上现有的益气活血类中成药进行分类整理,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分析,寻找出常用配伍药对,进而分析单味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采用IPA将所得中药的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关联分析,寻找其关键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2.建立Fe Cl3诱导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本实验共分为五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芪参益气150 mg/kg组、芪参益气300 mg/kg组、阿司匹林阳性药组;预给药7天后,利用小动物超声多普勒系统观察造模后血流闭塞情况,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鼠颈动脉血管内皮的形态与结构之间的变化、血栓形成及血管受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血栓素(TXB2)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表达,同时测定TXB2/6-keto-PGF1α的比值。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将含药血清给予人的血小板,测定芪参益气方对人血小板粘附、聚集情况的影响。3.大鼠预给药7天后,建立Fe Cl3诱导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并提取各组血小板进行活性氧ROS、线粒体活性测定,并且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对自噬相关蛋白ATG7、LC3Ⅱ/Ⅰ、Beclin-1、p62、ATG3、ATG12、PINK,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以及PI3K/Akt/m TOR通路相关蛋白进行含量测定。4.取给药7天的正常大鼠血小板,采用H2O2诱导血小板损伤模型,分为Contrl、Model、QSYQ300 mg/kg、QSYQ300 mg/kg+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QSYQ300mg/kg+自噬抑制剂氯喹(CQ)、QSYQ300 mg/kg+Akt抑制剂(KM2006);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对自噬相关蛋白ATG7、ATG3、ATG12、LC3Ⅱ/Ⅰ、Beclin-1、p62、PINK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及PI3K/Akt/m TOR通路相关蛋白进行验证。最后再次对线粒体活性和ROS进行测定。结果:1.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得到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丹参、川芎、当归、人参、三七等,与芪参益气方相契合,因此后续我们选用芪参益气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IPA分析发现芪参益气复方对于治疗心衰和血栓具有多个共同作用靶点及通路,预测出20个关键上游因子,并发现与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2.对Fe Cl3诱导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的大鼠超声影像的血流评价后,结果显示造模后各组血流显着降低,各组大鼠颈动脉中有明显血栓形成,且芪参益气方给药组血栓形成明显改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芪参益气方300 mg/kg给药组的血栓形成情况明显优于其他组。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芪参益气能明显抑制TXB2、TXB2/6-keto-PGF1α,并能显着上调6-keto-PGF1α。进一步血清药理学结果显示芪参益气能够显着抑制凝血酶和U46619两种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的影响。3.在对血小板功能评价中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芪参益气给药组大鼠血小板中ROS含量显着降低、线粒体活性明显增加,自噬相关蛋白ATG7、ATG3、ATG12、LC3Ⅱ/Ⅰ、Beclin-1、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的表达显着增高,p62的表达显着降低;能够显着提高Bcl-2的含量,降低Bax、Caspese-3的含量;显着降低了PI3K、Akt和m 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4.芪参益气方对血小板自噬的影响的评价中发现:与模型组相比,自噬激动剂组的自噬相关蛋白ATG7、ATG3、ATG12、LC3Ⅱ/Ⅰ、Beclin-1、PINK表达显着增高,p62的表达显着降低;自噬抑制剂组自噬相关蛋白ATG7、ATG3、ATG12、LC3Ⅱ/Ⅰ、Beclin-1、PINK表达显着降低,p62的表达显着增高;芪参益气方主要通过激动血小板线粒体自噬,发挥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5.芪参益气方对经典自噬通路PI3K/Akt/m TOR的调控中发现:与模型组相比Akt抑制剂组能够降低显着降低p-PI3K、p-Akt以及p-m TOR蛋白的表达;能够显着增加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p62蛋白的表达。说明芪参益气方通过抑制PI3K/Akt/m TOR的磷酸化,进一步抑制通路激活,从而激动血小板自噬。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芪参益气方主要通过抑制PI3K/Akt/m TOR通路激活,调节血小板中线粒体自噬,从而抑制血小板凋亡,对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一结果也与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结果相契合。

牟童[7](2020)在《miR-27a-3p抑制OTULIN加重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肝缺血再灌注体内外模型中miR-27a-3p、OTULIN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明确miR-27a-3p对OTULIN的靶向作用。2.研究miR-27a-3p、OTULIN对肝缺血再灌注体内模型炎性因子释放、肝功能损害及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3.分析miR-27a-3p靶向作用OTULIN在肝缺血再灌注体外模型中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1.建立肝缺血再灌注体内外模型,采用qRT-PCR分析模型各时间点miR-27a-3p、OTULIN mRNA表达水平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验miR-27a-3p对OTULIN的靶向作用。2.通过miR-27a-3p antagomir、miR-27a-3p agomir、ADV-OTULIN调节肝缺血再灌注体内模型中miR-27a-3p与OTULIN的表达水平,采用微板法检测血清AST、ALT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损伤情况。3.通过miR-27a-3p antagomir、miR-27a-3p agomir、ADV-OTULIN调节肝缺血再灌注体外模型中miR-27a-3p与OTULIN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OTULIN、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et1-Linked泛素化水平的表达以及p65入核程度的变化;免疫共沉淀检测OTULIN与HOIP的相互作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IL-6、TNF-α水平。结果:1.qRT-PCR结果显示,肝缺血再灌注体内外模型中miR-27a-3p的表达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OTULIN的表达水平则随时间逐渐上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27a-3p agomir能够显着的抑制OTULIN野生型(WT)共同转染组中的荧光素酶活性。2.微板法检测结果显示,在肝缺血再灌注体内模型中下调miR-27a-3p,可以显着的降低血清AST、ALT的表达水平;过表达的OTULIN则可以逆转miR-27a-3p上调导致的AST、ALT血清表达水平增加。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下调的miR-27a-3p可以显着的降低血清IL-6、TNF-α的表达水平;过表达的OTULIN则可以逆转miR-27a-3p上调导致的IL-6、TNF-α血清表达水平增加。HE染色结果显示下调的miR-27a-3p可以显着的缓解模型肝脏组织损伤,过表达的OTULIN则可以逆转miR-27a-3p上调导致的肝脏组织损伤加重。3.免疫共沉淀显示,OTULIN可以在RAW264.7细胞中与HOIP直接结合。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下调的miR-27a-3p可以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et1-Linked泛素化水平的表达以及p65的入核并促进OTULIN的表达;过表达的OTULIN则可以逆转miR-27a-3p上调导致的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Met1-Linked泛素化水平表达以及p65入核程度的增加以及OTULIN表达降低。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下调的miR-27a-3p可以抑制细胞上清中IL-6、TNF-α的释放,过表达的OTULIN则可以逆转miR-27a-3p上调导致的IL-6、TNF-α分泌增多。结论:1.miR-27a-3p可以靶向作用于OTULIN,肝缺血再灌注体内外模型中miR-27a-3p表达水平明显随时间下降,OTULIN表达水平明显随时间上升。2.miR-27a-3p可以通过介导OTULIN加重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3.miR-27a-3p可以通过介导OTULIN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的泛素化水平进而激活NF-κB信号通路。

刘艳红[8](2020)在《三七多糖的纯化、结构解析及其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目 的]建立从三七工业药渣中提取、纯化三七多糖的方法,对三七多糖各组分的一级结构进行初步解析,并研究NPPN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 法]水提醇沉法从三七工业药渣中提取CPPN,大孔吸附树脂AB-8脱色,脱色后CPPN经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及凝胶过滤柱层析进一步纯化。硫酸蒽酮法测定各多糖组分的中性多糖含量,间羟基联苯法测定各多糖组分的酸性多糖含量,HPGPC法测定各多糖组分分子量及分布,并进行纯度鉴定。HPAEC法测定单糖组成,甲基化反应分析多糖键合结构,ATRFT-IR法测定多糖特征基团及糖环类型,SEM分析多糖形貌特征。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抑制模型,考察NPPN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细胞数,脾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双抗体一步夹心ELISA法检测骨髓抑制小鼠血清GM-CSF、TPO、EPO含量,考察NPPN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结 果]以水提醇沉法从三七工业药渣中提取CPPN,得率为3.49%,大孔吸附树脂AB-8脱色,脱色率为45.26%,多糖保留率为65.58%。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脱色后CPPN,得到水洗脱组分NPPN,不同浓度NaCl溶液洗脱组分APPNⅠ、APPNⅡ、APPNⅢ,4组洗脱组分得率分别为 5.72%、3.98%、31.57%、20.32%。APPN Ⅱ 经 Sephadex G-75 凝胶过滤层析进一步纯化,得2个组分,APPNⅡ-A和APPNⅡ-B,得率分别为27.20%和58.80%。APPN Ⅲ经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进一步纯化,得2个组分,APPN Ⅲ-A 和 APPN Ⅲ-B,得率分别为 15.30%和 73.40%。利用硫酸蒽酮法、间羟基联苯法、HPGPC法、HPAEC法、甲基化反应、ATR FT-IR 法和 SEM 对 NPPN、APPNⅠ、APPNⅡ-A、APPNⅡ-B、APPNⅢ-A 和 APPNⅢ-B理化性质及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得到以下结果:NPPN为中性多糖,总糖含量为96.40%,数均分子量为29120 Da,重均分子量232500Da,分散系数为7.984;由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组成,摩尔比为1:4.12:17.04:0.18;NPPN主要以α-吡喃糖苷的形式存在,是分支程度较低的葡聚糖类多糖,且主要以无规则线团链及棒状链的形式存在。主链主要由1,4-Glcp 糖残基构成,同时还包含 T-Glcp,1,4-Manp,1,6-Glcp,1,6-Galp 糖残基,支链由Galp以1→3,4,1→4,6糖苷键连接而成。APPNⅠ为酸性多糖,中性糖含量为80.87%,酸性糖含量为15.02%,总糖含量为95.89%;数均分子量为19720 Da,重均分子量为489900 Da,分散系数为24.85;由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组成,摩尔比为1:2.53:3.16:0.17:0.38:0.15;APPNⅠ主要以α-吡喃糖苷的形式存在,存在少量呋喃糖苷,是分支程度较低的葡聚糖类多糖,且主要以以无规则线团链和球状的形式存在。主链主要由1,4-Glcp糖残基构成,同时还包含T-Araf,T-Glcp,T-Glc-ACp,1,3-Galp,1,4-Gal-ACp,1,6-Galp 糖残基,支链由Glcp、Galp分别以1→4,6,1→3,6糖苷键连接而成。APPNⅡ-A为酸性多糖,中性糖含量为70.46%,酸性糖含量为20.17%,总糖含量为90.63%;数均分子量为91340 Da,重均分子量为450100 Da,分散系数为4.928;由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1:2.99:3.00:0.49:0.18。APPNⅡ-A主要以β-吡喃糖苷的形式存在,存在少量呋喃糖苷,是分支程度较低的葡聚糖类多糖,且主要以扁平球状形式存在。主链主要由 1,4-Glcp 糖残基构成,还包含 T-Araf,T-Glcp,T-Glc-ACp,T-Galp,1,3-Galp,1,4-Galp,1,4-Glcp,1,4-Glc-ACp,1,6-Galp 糖残基,支链由1→3,4-Glcp,1→4,6-Glcp,1→3,6-Galp 糖残基构成。APPN Ⅱ-B为酸性多糖,中性糖含量为6.28%,酸性糖含量为85.34%,总糖含量为91.62%;数均分子量为12510 Da,重均分子量为28600 Da,分散系数为2.287;由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1:0.92:1.40:48.97。APPNⅡ-B同时以α-吡喃糖苷和β-吡喃糖苷的形式存在,是分支程度较低的半乳糖醛酸聚糖类果胶,且主要以分支程度较低的无规则带状链的形式存在。主链主要由1,4-Gal-ACp糖残基构成,同时还包含T-Gal-ACp,1,4-Glcp糖残基,支链由Gal-ACp分别以1→3,4,1→4,6糖苷键连接而成。APPN Ⅲ-A为酸性多糖,中性糖含量为39.86%,酸性糖含量为30.69%,总糖含量为70.56%;数均分子量为89430 Da,重均分子量为336100 Da,分散系数为3.758;由岩藻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组成,摩尔比为0.16:1:3.46:1.46:0.12:0.15:2.18:0.29;主要以β-吡喃糖苷的形式存在,是以分支程度较低的链状和球状形式存在的多糖。APPN Ⅲ-B为酸性多糖,中性糖含量为5.89%,酸性糖含量为77.07%,总糖含量为82.96%;数均分子量为25110Da,重均分子量为56280Da,分散系数为2.241;由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组成;其摩尔比为1:1.04:1.98:59.80。APPN Ⅲ-B同时以α-吡喃糖苷和β-吡喃糖苷的形式存在,是分支程度较低的半乳糖醛酸聚糖类果胶,且主要以片状的形式存在。主链主要由1,4-Gal-ACp糖残基构成,同时还包含T-Gal-ACp,1,4-Glcp糖残基,支链由Gal-ACp以1→3,4糖苷键构成。NPPN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高剂量NPPN可提高骨髓抑制小鼠脾指数(P<0.05或P<0.01),且与地榆升白片,rh G-CSF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NPPN可使骨髓抑制小鼠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加(P<0.05或P<0.01),且可使骨髓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数升至正常水平,高剂量NPPN提高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的作用与rh G-CSF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中、高剂量NPPN可使骨髓抑制小鼠红细胞压积显着升高(P<0.01);中、高剂量NPPN可使骨髓抑制小鼠血小板数量增加(P<0.05),中剂量NPPN提高外周血中血小板数的疗效强于地榆升白片(P<0.05),高剂量NPPN提高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及中剂量NPPN升高淋巴细胞数的疗效与地榆升白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中、高剂量NPPN可降低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P<0.01),中剂量NPPN降低骨髓抑制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的作用强于地榆升白片(P<0.05),与rh G-CSF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中、高剂量NPPN能解除骨髓有核细胞细胞周期阻滞,从而促进骨髓有核细胞增殖。同时NPPN还可以升高骨髓抑制小鼠血清GM-CSF、TPO、EPO含量(P<0.05或P<0.01),刺激造血干细胞向红细胞、巨核细胞、粒细胞的分化及成熟。高剂量NPPN升高骨髓抑制小鼠血清GM-CSF含量的作用与地榆升白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剂量NPPN提高骨髓抑制小鼠血清TPO含量的作用与rh G-CSF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NPPN提高骨髓抑制小鼠血清EPO含量的作用与地榆升白片及rh G-CS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 论]本研究建立了从三七工业药渣中提取纯化三七多糖的方法,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大孔吸附树脂AB-8脱色,得到CPPN,通过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脱色后CPPN,获得中性均一多糖NPPN,酸性多糖APPN Ⅰ,APPN Ⅱ,APPN Ⅲ,分别用 Sephadex G-75 和 Sephadex G-100 凝胶过滤层析进一步纯化APPN Ⅱ和APPN Ⅲ,得到酸性均一多糖APPN Ⅱ-A,APPNⅡ-B,APPNⅢ-A 和 APPNⅢ-B。对 NPPN,APPN Ⅰ,APPN Ⅱ-A,APPN Ⅱ-B,APPN Ⅲ-A 和 APPN Ⅲ-B 结构进行了初步解析,NPPN,APPN Ⅰ 和 APPN Ⅱ-A是以1,4糖苷键为主链的葡聚糖类多糖,APPNⅢ-A为葡聚糖类多糖,APPNⅡ-B和APPN Ⅲ-B是以1,4糖苷键为主链的半乳糖醛酸聚糖类果胶。NPPN通过解除骨髓有核细胞细胞周期S期阻滞,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细胞异常凋亡,提高血清造血生长因子GM-CSF、TPO、EPO含量,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及成熟,提高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数,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发挥保护作用。

李雪[9](2020)在《纸芯片在微囊藻毒素-LR及其效应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水体中低浓度的植物毒素难以降解,进入食物链后经生物积累和放大作用后造成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及有机体细胞癌变,进而导致癌症的发生。这个过程中,效应标志物是揭示发生恶性肿瘤的关键细胞因子,而植物毒素则是最直接因素。因此,对于植物毒素与其效应标志物的快速、简便、低廉检测方法的创立十分重要,对于毒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纸芯片器件以其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快速即时的特点,在多个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主要设计两种不同的检测器件,分别满足对植物毒素以及效应标志物的高灵敏快速检测要求,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设计一种可折叠的纸芯片器件将检测反应孔与信号显色孔分开,实现对微囊藻毒素-LR的定量检测。利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原理,样品中的抗原与酶标记抗原竞争固定在纸芯片反应孔上的抗体,抗原优先被抗体捕获,多余的抗体捕获酶标记抗原。对反应孔洗涤后,将显色孔折叠上来,使流动通道对齐,保证游离的酶标记抗原随洗涤液可以流入显色孔,加入酶底物溶液后,显色孔的信号与抗原浓度呈正比关系。该方法实现了对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10 min检出限为0.1μg/L,满足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饮用水标准(1μg/L)。(2)制备一种基于纸芯片和适配体的分析器件,实现对PDGF的定量检测。选择更稳定的环状适配体对目标蛋白分子-PDGF进行识别,可以抵抗血清中外切酶的水解作用。当不含有PDGF时,环状适配体吸附到氧化石墨烯表面,离心后上清液中不存在游离的适配体,因此纸芯片上的核酸扩增反应无法进行。当有PDGF时,环状适配体与靶分子结合后从氧化石墨烯表面释放出来,进而可以引发纸芯片上的核酸扩增反应,通过颜色变化实现对PDGF的高灵敏定量检测,最低检出限为100 pM。

朱西平[10](2020)在《抗焦虑性抑郁症肽的制备及其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焦虑性抑郁症(Anxious depression)是一类复合型精神疾病,患者以抑郁障碍为主,同时伴有焦虑症状。神经突触间隙五羟色胺(Serotonin,5-HT)匮乏是焦虑性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色氨酸(Tryptophan,Trp)是5-HT合成的主要前体物质,因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Trp含量和生物利用度是预防和改善焦虑性抑郁症的靶点。中枢神经系统Trp含量及其可用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1)Trp是通过与五种大分子中性氨基酸(Five large neutral amino acid(Leu、Ile、Val、Phe、Tyr),5LNAAs)竞争转运载体的方式通过血脑屏障;2)在心理压力下可激活Trp向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代谢途径转化的关键限速酶,造成Trp耗竭,降低Trp向5-HT代谢途径转化。因此,提高血浆Trp指数(Trp/5LNAAs)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中Trp含量的关键,促进大脑Trp向5-HT代谢途径转化是增加Trp生物利用度的关键。本文以乳清蛋白为原料利用可控酶解技术制备高Trp指数水解产物(Whey protein hydrolysate with high Trp index,WPH),以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和Trp为原料在L-谷氨酰胺酶的催化下定向合成γ-[glu]n-Trp(EW)。借助斑马鱼模式生物研究WPH、EW以及这两种产物中的Trp肽单体对5-HT分泌的影响,再通过焦虑性抑郁症小鼠模型探究WPH和EW改善焦虑性抑郁症的功效及其作用机理。旨在为WPH和EW膳食补充剂的工业化生产以及改善焦虑性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提供方法指导和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果如下所述:(1)WPH和EW制备及Trp肽结构鉴定:WPH制备条件:料(乳清蛋白80.37%)液比=1:9(m/v)、p H 8.0、胰蛋白酶添加量15.21 U/g,50℃水解24 h。EW合成条件:p H 10.0、酶添加量0.1%(m/v)、底物浓度0.1 mol/L,Trp与Gln的添加比例为1:2、37℃反应3 h。WPH中Trp指数为17.38%,并从中鉴定出Val-Ala-Gly-Thr-Trp(VAGTW)、Val-Ala-Gly-Thr-Trp-Tyr(VAGTWY)、Gly-Thr-Trp(GTW)、Ser-Ala-Trp-Tyr(SAWY)、Trp-Tyr-Ser(WYS)五种Trp肽。EW的总合成率达到79.05%(w/w),并从EW中鉴定出γ-glu-Trp(γ-EW)、γ-[glu]2-Trp(γ-EEW)、γ-[glu]3-Trp(γ-EEW)、γ-[glu]4-Trp(γ-EEEEW)四种Trp肽。(2)研究了Trp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斑马鱼5-HT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WPH及其Trp肽单体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EW及其Trp肽单体具有较好的金属离子螯合能力。斑马鱼实验结果表明WPH、EW及其Trp肽单体均能够有效提高斑马鱼血浆中Trp浓度、TPH酶活性和5-HT水平,且EW的效果优于WPH。EW源的Trp肽单体中γ-EEW和γ-EEEW的效果最好,WPH源的Trp肽单体中VAGTW的效果最好。(3)研究了Trp肽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的改善作用。WPH和EW均可改善焦虑性抑郁症小鼠体重增加缓慢的症状,逆转焦虑样、抑郁样行为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5-HT水平低下的症状。EW各剂量处理组小鼠前额叶皮质、海马和下丘脑组织中5-HT的水平均显着高于WPH各剂量处理组。(4)研究了Trp肽通过对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下调KYN代谢途径。结果表明WPH和EW可通过对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介导IDO酶活性,下调KYN代谢途径,进而避免Trp耗竭及其神经活性代谢物的积累,提高Trp的生物利用度。(5)研究和分析了Trp肽改善焦虑性抑郁症的作用机制。WPH和EW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减少丙二醛诱导的5-HT能神经元和中枢神经元的损伤,上调BDNF/Trk B信号通路m RNA表达,促进神经元再生和修复。通过神经保护作用更进一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5-HT的合成和提高突触间隙5-HT的水平。

二、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论文提纲范文)

(1)西红柿水溶性提取物新络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体外实验:新络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
        2.2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62P的表达
        2.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TXB2, 6-keto-PGF1α和PF4的水平
        2.4 血小板spreading实验
        2.5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
        2.6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新络素抑制ADP和Collagen刺激的血小板聚集
        3.2 新络素抑制Collagen刺激的血小板P-selectin的表达
        3.3 新络素降低ADP和Collagen刺激的血小板中的TXB_2和6-keto-PGF_(1α)的产生
        3.4 新络素降低ADP和Collagen刺激的血小板中的PF4水平
        3.5 新络素抑制Collagen刺激的血小板spreading
        3.6 新络素抑制Collagen刺激的血小板Akt, GSK-3β和p38 MAPK磷酸化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体内实验:新络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实验
    1、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试验人群
        2.2 计算样本量
        2.3 伦理申明
        2.4 研究产品
        2.5 干预
        2.6 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
        2.7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TXB_2, 6-keto-PGF_(1α)和PF4的水平
        2.8 生化指标检查
        2.9 凝血四项检查
        2.10 大便潜血检测
        2.11 受试者一般情况采集
        2.12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受试者的基线特征
        3.2 受试者生化指标检查结果
        3.3 受试者大便潜血实验和凝血功能检查结果
        3.4 新络素干预后抑制ADP和Collagen刺激的血小板聚集
        3.5 新络素降低受试者血浆TXB_2和6-keto-PGF_(1α)水平
        3.6 新络素降低受试者血浆PF4水平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2)非侵入性方法监测ANCA相关血管炎肾损害病情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非侵入性方法在监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AAV)肾损害病情变化的研究背景及立题思路
    前言
    研究背景
    非侵入性方法在监测AAV肾损害病情变化的研究课题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AV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及与临床相关性的研究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尿液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在监测AAV肾损害病情变化的研究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ANCA 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治和疗效评估指标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3)多羊血清致敏家兔IgE变化及病理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过敏综述
        1.1 过敏定义
        1.2 过敏反应分类
        1.3 过敏反应的机制
        1.4 参与过敏反应的细胞、生物活性介质分布、特点及作用
        1.5 过敏原及过敏原的分类
    2 动物常见过敏性疾病
        2.1 动物常见的过敏原因
        2.2 动物过敏反应主要病理表现
        2.3 常见大型动物过敏疾病
        2.4 常见小型动物过敏疾病
    3 IgE检测方法和在过敏反应中的重要意义
        3.1 IgE概述
        3.2 IgE在过敏反应中起到的作用
        3.3 IgE的检测
        3.4 ELISA法实验室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3.5 血清总IgE检测在过敏反应中的意义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防护用品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选择与分组
        2.2 多羊混合血清的制备
        2.3 致敏原注射液的制备
        2.4 家兔致敏实验
        2.5 家兔发敏实验
        2.6 样品采集与处理
        2.7 ELISA测定家兔血清总IgE含量
        2.8 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实验结果
        1.1 家兔发敏阶段临床表现
        1.2 家兔临床指标测定
        1.3 剖检结果
        1.4 制作并观察病理组织切片
        1.5 家兔IgE测定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作者简介)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4)氟伐他汀通过TLR4信号通路抑制心肌梗塞后的心肌细胞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引言
第一部分 AMI大鼠模型建立及氟伐他汀对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及氟伐他汀通过TLR4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创新性
局限性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外文论文-1
外文论文-2
外文论文-3

(5)肺癌和乳腺癌患者血浆可溶性平足蛋白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部分 抗PDPN单抗SZ-163杂交瘤细胞的重新单克隆化筛选和鉴定
    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 实验方法和步骤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人血浆可溶性PDPN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完善和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 实验方法和步骤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sPDPN在肺炎患者和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 实验方法和步骤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平足蛋白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基金参与情况
致谢

(6)基于血小板线粒体自噬探究芪参益气方抗血栓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内容一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益气活血类中成药对心衰及其关键病理环节血栓作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软件与数据库
        1.2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和IPA所用功能方法
        1.3 遴选原则
        1.4 受试药物
        1.5 方剂的录入与核对
        1.6 数据分析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益气活血中成药单味药频次统计
        2.2 益气活血中成药配伍规律分析
        2.3 基于IPA分析预测芪参益气复方在抗血栓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3 小结
研究内容二 芪参益气方对FeCl_3诱导大鼠颈动脉血栓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溶液配制
        1.5 动物分组
        1.6 实验方法
        1.7 取材
        1.8 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芪参益气复方对血栓形成后血液流速的影响
        2.2 芪参益气复方对血栓形成后的血管影响
    3 小结
研究内容三 芪参益气复方通过改善血小板线粒体自噬发挥抗血小板凋亡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芪参益气对FeCl_3诱导大鼠血栓模型中血小板的影响
        2.2 芪参益气方对H_2O_2诱导的血小板影响
    3 小结
讨论
    1.血栓形成
    2.模型选择
    3.药物选择
    4.血小板ROS的产生
    5.血小板线粒体自噬
    6.自噬相关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
    7.总结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复方治疗血栓研究进展
    1.病因病机
    2 中药复方治疗血栓机制
        2.1 抗炎作用
        2.2 基于凋亡和自噬
        2.3 氧化应激
    3 小结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miR-27a-3p抑制OTULIN加重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miR-27a-3p通过介导OTULIN加重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一节 下调miR-27a-3p减轻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miR-27a-3p通过介导OTULIN加重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第二章 肝缺血再灌注体外模型中miR-27a-3p通过介导OTULIN促进Met1-Linked泛素化水平激活NF-κB信号通路
    第一节 下调miR-27a-3p通过降低Met1-Linked泛素化水平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miR-27a-3p通过介导OTULIN促进Met1-Linked泛素化水平激活NF-κB信号通路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三七多糖的纯化、结构解析及其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三七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前言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三七粗多糖的提取
        2.2 三七粗多糖大孔树脂AB-8脱色素
        2.3 三七粗多糖的分离纯化
        2.4 三七多糖含量测定
        2.5 三七多糖分子量测定
    3 结果
        3.1 三七粗多糖的提取
        3.2 三七粗多糖大孔树脂AB-8脱色素
        3.3 三七粗多糖的分离纯化
        3.4 三七多糖含量测定
        3.5 三七多糖分子量测定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三七多糖的结构解析
    前言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2.1 单糖组成分析
        2.2 多糖键合结构分析
        2.3 红外光谱分析
        2.4 扫描电镜分析
    3 结果
        3.1 NPPN结构解析
        3.2 APPN Ⅰ结构解析
        3.3 APPN Ⅱ-A结构解析
        3.4 APPN Ⅲ-B结构解析
        3.5 APPN Ⅲ-A结构解析
        3.6 APPN Ⅳ-B结构解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中性三七多糖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前言
    1 材料
        1.1 试剂、材料
        1.2 仪器
        1.3 动物
    2 方法
        2.1 配制药物溶液
        2.2 动物分组
        2.3 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给药
        2.4 脏器指数测定
        2.5 外周血细胞计数
        2.6 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检测
        2.7 骨髓有核细胞细胞周期检测
        2.8 双抗体一步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GM-CSF、TPO、EPO含量
        2.9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NPPN对骨髓抑制小鼠器官指数的影响
        3.2 NPPN对骨髓抑制小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3.3 NPPN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3.4 NPPN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3.5 NPPN对骨髓抑制小鼠血清GM-CSF、TPO、EPO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活性多糖提取纯化及结构解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纸芯片在微囊藻毒素-LR及其效应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植物毒素与效应标志物的检测器件研究概述
    1.1 植物毒素与效应标志物概述
        1.1.1 植物毒素定义
        1.1.2 效应标志物简介
        1.1.3 植物毒素与效应标志物
    1.2 微囊藻毒素概况
        1.2.1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藻毒素的产生
        1.2.2 微囊藻毒素的生态毒理效应
        1.2.3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
    1.3 效应标志物-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概述
        1.3.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概述
        1.3.2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与肝脏疾病
    1.4 传统检测方法概述
        1.4.1 仪器分析法
        1.4.2 生物传感器法
    1.5 纸芯片技术
        1.5.1 纸芯片技术概述
        1.5.2 纸芯片器件的制作方法
        1.5.3 纸芯片检测方法原理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2 技术路线
2 纸芯片器件在微囊藻毒素-LR检测中的应用
    2.1 引言
        2.1.1 微囊藻毒素-LR的常用检测方法
        2.1.2 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设备
        2.2.2 纸芯片的设计
        2.2.3 纸基的选型
        2.2.4 固定抗体浓度的优化
        2.2.5 酶标抗原的优化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原理
        2.3.2 纸芯片检测器件的使用
        2.3.3 纸基型号的确定
        2.3.4 固定抗体浓度的确定
        2.3.5 酶标抗原稀释倍数的确定
        2.3.6 纸芯片的可行性分析
        2.3.7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分析
        2.3.8 抗体的特异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纸芯片器件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检测中的应用
    3.1 引言
        3.1.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常用检测方法
        3.1.2 核酸适配体简介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寡核苷酸和其他材料
        3.2.2 仪器设备
        3.2.3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3.2.4 环状适配体的制备
        3.2.5 纸芯片的制备
        3.2.6 PDGF-适配体结合反应
        3.2.7 滚环扩增反应
        3.2.8 适配体的稳定性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实验原理
        3.3.2 可行性分析
        3.3.3 氧化石墨烯对环状适配体的吸附与解吸
        3.3.4 溶液中的滚环扩增反应
        3.3.5 纸芯片上的滚环扩增反应
        3.3.6 灵敏度分析
        3.3.7 实际样品检测分析
    3.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抗焦虑性抑郁症肽的制备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焦虑性抑郁症的研究现状
        1.2.1 焦虑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1.2.2 焦虑性抑郁症的临床用药及其作用机制
        1.2.3 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2.4 焦虑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2.5 焦虑性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2.6 行为学评价研究进展
    1.3 五羟色胺能神经系统研究进展
        1.3.1 五羟色胺能神经元分布
        1.3.2 神经递质5-HT
        1.3.3 Trp利用度与5-HT合成
    1.4 高色氨酸膳食补充剂研究进展
    1.5 生物活性肽研究现状
        1.5.1 酶法合成γ-谷氨酰肽研究进展
        1.5.2 酶法水解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研究的立题依据和主要内容
        1.6.1 立题依据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色氨酸肽制备及其制备条件优化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EW的合成及分析
        2.3.2 乳清蛋白制备
        2.3.3 乳清蛋白水解产物制备研究
        2.3.4 四种蛋白酶水解产物Trp指数测定
        2.3.5 乳清蛋白高Trp指数水解产物中Trp肽结构鉴定
        2.3.6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EW总转化率和结构鉴定
        2.4.2 四种蛋白酶对乳清蛋白水解度的影响
        2.4.3 四种蛋白酶水解时间对乳清蛋白水解产物Trp指数的影响
        2.4.4 四种蛋白酶水解产物中Trp指数测定
        2.4.5 胰蛋白酶水解产物中Trp肽序列和结构鉴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色氨酸肽抗氧化活性及对斑马鱼5-HT分泌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EW的合成
        3.3.2 WPH的制备方法
        3.3.3 EW和WPH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3.3.4 EW和WPH金属离子螯合活性研究
        3.3.5 EW和WPH清除O_2~(·-)活性研究
        3.3.6 EW和WPH总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3.3.7 斑马鱼对11种供试品的最大耐受浓度(MTC)测定
        3.3.8 EW和WPH对斑马鱼Trp浓度的影响
        3.3.9 EW和WPH对斑马鱼TPH活性和5-HT水平的影响
        3.3.10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EW和WPH抗氧化活性研究
        3.4.2 EW和WPH对斑马鱼体重增加值的影响
        3.4.3 EW和WPH对斑马鱼Trp浓度的影响
        3.4.4 EW和WPH对斑马鱼TPH活性的影响
        3.4.5 EW和WPH对斑马鱼5-HT水平的影响
        3.4.6 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色氨酸肽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行为学及5-HT神经递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焦虑性抑郁症动物模型建立
        4.3.2 动物分组及处理
        4.3.3 强迫游泳实验
        4.3.4 旷场实验
        4.3.5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
        4.3.6 小鼠体重采集
        4.3.7 WPH和EW对大脑组织5-HT水平的影响
        4.3.8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WPH和EW对小鼠日常活动和体重的影响
        4.4.2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强迫游泳行为的影响
        4.4.3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旷场行为的影响
        4.4.4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高架十字迷宫行为的影响
        4.4.5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脑组织中5-HT水平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色氨酸肽通过对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来下调KYN代谢途径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主要仪器设备
        5.2.2 实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WPH和EW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5.3.2 WPH和EW对大脑组织IDO酶和TPH酶活性的影响
        5.3.3 WPH和EW对肝脏组织TDO酶活性的影响
        5.3.4 WPH和EW对Trp代谢途径的影响
        5.3.5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
        5.4.2 WPH和EW对大脑组织IDO和TPH酶活性的影响
        5.4.3 WPH和EW对肝脏TDO酶活性的影响
        5.4.4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5-HT代谢途径的影响
        5.4.5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KYN代谢途径的影响
        5.4.6 炎症因子与IDO酶活性相关性及线性回归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色氨酸肽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仪器
        6.2.1 实验材料
        6.2.2 主要仪器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大脑组织的抗氧化作用
        6.3.2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血浆HPA轴分泌的影响
        6.3.3 海马和下丘脑的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
        6.3.4 海马总RNA的提取
        6.3.5 cDNA制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6.3.6 数据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WPH和EW对海马和下丘脑抗氧化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6.4.2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血浆HPA轴分泌的影响
        6.4.3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海马CA3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6.4.4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下丘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6.4.5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
        6.4.6 WPH和EW对焦虑性抑郁症小鼠改善的可能作用机制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论文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红柿水溶性提取物新络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 陈会莲.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2021(01)
  • [2]非侵入性方法监测ANCA相关血管炎肾损害病情变化的研究[D]. 彭卫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3]多羊血清致敏家兔IgE变化及病理学观察[D]. 何淼. 延边大学, 2020(06)
  • [4]氟伐他汀通过TLR4信号通路抑制心肌梗塞后的心肌细胞凋亡[D]. 贾丽丽. 山东大学, 2020(08)
  • [5]肺癌和乳腺癌患者血浆可溶性平足蛋白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 朱心怡. 苏州大学, 2020(02)
  • [6]基于血小板线粒体自噬探究芪参益气方抗血栓作用机制研究[D]. 鲍兴茹.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miR-27a-3p抑制OTULIN加重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D]. 牟童.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8]三七多糖的纯化、结构解析及其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D]. 刘艳红.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9]纸芯片在微囊藻毒素-LR及其效应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李雪.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10]抗焦虑性抑郁症肽的制备及其作用机制[D]. 朱西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